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前國內旅游企業所招聘的旅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與企業的用人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企業對新入職的大學生仍需要在教育培訓上花費巨大代價;此外,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工作后由于各種原因而選擇離職或進入其他行業,促使旅游企業的大學生員工流動率較高。大量旅游專業畢業生非本行業就業,對學生而言,是對大學所學專業知識的浪費;對高校而言,是教育資源的損耗;對旅游企業而言,增加了技術培訓成本;對社會而言,不利于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造成此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國內高校旅游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無法適應旅游業飛速發展的需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現有旅游行業需求之間的嚴重失衡。
二、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原因分析
(一)國內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教育上普遍存在定位“過高”的問題,而旅游業是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行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眼高手低,不愿從事基層的服務工作。
(二)專業課程結構不合理,教學手段單一。
國內較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是“以教師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灌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實踐操作能力差,能力并不能滿足旅游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三)高校旅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國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大部分都隸屬于管理類或經濟類的二級學科,專業教師大多數都來自于經濟、管理、外語等專業,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基礎及實踐操作能力都相對薄弱,而在實踐教學方面,大部分高校缺乏旅游專業的各類模擬實驗室,致使教學活動脫離實際,旅游專業“雙師型”教學人才嚴重不足,這些教學資源配置直接導致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與旅游企業人才需求嚴重脫節,從而大幅度降低學生的行業競爭力。
(一)科學定位培養目標,突出辦學特色
高校應根據學校生源特點、專業特長進行專業設置,增加特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專業任課教師必須深入旅游企業一線實踐,了解不同崗位對所需專業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融合;同時,對本校旅游管理專業歷屆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跟蹤,收集畢業生對學校教學內容、對企業用人標準等方面的相關建議及各類反饋信息,并以此為基礎,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課程設計,特別是針對社會緊缺崗位設置的特色課程,課程設置上應重視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結合,根據學生能力培養目標和實際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來設置專業課程,增強學生特殊技能培訓,在就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
(二)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加大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首先需要在校內建立各類專業模擬實驗室,通過場景模擬、多媒體設備將理論知識與學生動手能力相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強調強調專業知識的扎實性,同時又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突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其次,大力開拓校外實踐基地。選擇能夠代表學校所在區域旅游行業水平先進的經營實體,建立與學生專業方向一致的實踐基地,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了解旅游企業的具體運作過程,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目的性;
(三)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開拓訂單式培養方案
加強校企合作辦學是學校創新培養高效人才模式的需要。開拓定向培養方案,不但能提前指引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還能將企業的實踐培訓課程在學校期間完成,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縮短了學生進入企業再次培訓的時間。加強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環節,校內加大使用專業實驗室授課的同時優化校外實踐教學環境,構建校企聯合的實踐教學平臺,如定期舉辦專家講座,邀請行業內管理人員走進校園進行講座,此外,通過與旅游企業確定訂單式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提供更多行業知識的同時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培養職業精神
1、學校應鼓勵教師繼續進修,鼓勵現有的專業教師分期、分批到知名旅游院校進修或進入旅游企業進行實踐技能培訓,積累他們所教授學科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
2、學校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旅游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兼職教授,以專題講座或報告等形式,提高教師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旅游企業實踐,培養“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由于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與旅游行業相關的社會實踐經歷,擺脫“紙上談兵”的教育方式,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實質性的提升。
作者:劉飛 胡曉麗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