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環境容量游客調控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來新疆旅游,新疆旅游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無疑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為避免旅游業重蹈工業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防止新疆旅游景區因忽視旅游環境容量而對景區和游客造成傷害,以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區為例,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游客對旅游環境容量的認知,并對其進行了調控研究。
關鍵詞:旅游環境容量;認知;調控;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天池景區)位于新疆昌吉市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距離烏魯木齊約110km,平面海拔1928米,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觀,總面積380.69平方公里,1982年國務院首批確定的44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所謂旅游環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環境的現存狀態和結構組合不發生對當代人及未來人有害變化的前提下,一定時期內旅游地(景區或景點)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數。
1天池景區生態環境概況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天池景區游客大幅增加,過載的放牧活動使植物幼苗的成活率極低,人為造成的破壞使三工河上游水土流失更為嚴重。2005年“8·9”特大洪災就是生態嚴重惡化的見證。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32年來,景區因泥石流洪災的侵襲,淤積的泥沙量為185.9萬立方米,泥沙向湖心推進了217米,使天池縮小了0.07平方公里,直接影響旅游景區的質量,對景區的生態環境和景觀資源的可持續性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2調查問卷及其分析
為研究游客對天池景區環境容量認知的研究,本次調查分三個地點進行發放——景區附近旅游酒店、人民公園和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內,采取的是非記名的方式對旅疆游客進行普遍性調查。問卷調查時間為2006年7月2日——8月5日,2006年12月10日——18日,共發放問卷448份,回收407份,回收率90.8%,其中有效樣本共計392份,有效問卷率96.3%。
2.1基本信息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的游客中,有204位男士,188位女士,男女比例基本持衡。以新疆、山東、四川人居多,以公務員和企業職工為主。
2.2調研信息統計分析
在調查游客對旅游環境容量的認識問題上使我真正認識到進行旅游環境容量研究的重要性,因為在被調查者中,對旅游環境容量的認識,從沒聽過的就有占了46%左右。3調控對策
旅游環境容量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近似服從一個正態分布,在適度開發時達到極值,在一個均值左右的范圍內變動,超出了旅游景區環境承載能力,就會使使旅游地的生態系統失衡。
3.1宏觀調控對策
(1)制定科學的規劃措施,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在天池景區進一步的旅游規劃中,融入旅游環境容量的概念和措施,開發拓展一些新的旅游景點,興建一批新的旅游游樂設施,合理配置多層次、多類型旅游項目,以分流游客,減輕熱點景點的壓力。
(2)加強對旅游環境容量的監測和宣傳促銷活動。
科學的、長期的對景區進行環境監測,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增強環境自凈能力;利用價格、媒介以及地理上的鄰近性(步行時間15分鐘以內為宜)等,將潛在的以超載旅游地為目的地的游客吸引到未飽和的旅游區去,從而保證給更多的游客帶來高質量的享受。
(3)自治區內實行帶薪休假制度,調節游客分布時空不均。
由調查可知,來天池景區旅游的仍以新疆本地人為主,且以一日游形式為多。自治區實行帶薪休假制度,既可以保證個人自主選擇休假時間,避免休假方式的過分雷同,又可重塑假日經濟。
3.2微觀調控政策
(1)增強人們對旅游環境容量超載調控的認知。
現在游客的環保意識已經有所加強,但是對旅游環境超載的現象不以為然,從對旅行社的管制和提高導游、講解員的素質上著手,使更多的游客意識到旅游環境容量的重要性。
(2)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削減旅游高峰期游客人數。
根據旅游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相互作用,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采取多類型門票,調節景區時間和空間上的超載,旺季時可劃定特殊旅游景點實行特殊價格,避免門票的總體提高給游客帶來的心理壓力。
(3)建立信息網絡系統。
信息網絡的建立不僅可以為旅游者、經營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及時溝通提供了媒介基礎,它可以實現監測數據的更新與傳輸,調控方案的反饋與及時調整,使工作更簡潔有效。
總之,旅游環境容量問題的解決,不僅要靠政府部門、旅游相關管理機構的努力,而且需要大家的積極配合。
參考文獻
[1]崔風軍.論旅游環境承載力[J].經濟地理,1995,(1).
[2]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董杰,劉慶友等.鐘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環境容量初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
[4]王虎,翁鋼民.旅游環境容量超載的經濟學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2).
[5]盧澤洋,朱學靈等.河南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環境容量的調查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