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播學下閱讀推廣資源建設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大學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豐富的閱讀推廣資源是進行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強閱讀推廣資源的優化與建設,既是當今圖書館的理論要點,也是現實問題,而傳播學理論為此開拓了新視角。在傳播學理論考量上,“使用與滿足”理論、“意見領袖”理論、“數字鴻溝”理論等都為閱讀推廣資源建設提供了新方向。特別是重視“受眾”需求、發揮“關鍵人”作用、以“培養”為出發點等豐富了閱讀推廣資源的建設思路,最大程度發揮了閱讀推廣對全民閱讀的引領和建設作用。
關鍵詞:閱讀推廣資源;傳播學理論;建設思考
近幾年,全民閱讀多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種種政策信號顯示,政府對于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具有堅定的信念。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為建設閱讀推廣資源,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勢。雖然圖書館界很少明確定義閱讀推廣的含義,但根據圖書館界從事閱讀推廣的經驗,它主要指以培養一般閱讀習慣或特定閱讀興趣為目標而開展的圖書宣傳推介或讀者活動[1]。現在隨著知識的數字化、智能化以及閱讀媒介數字化,傳統的閱讀推廣資源及運作方式無法適應新時代需求。所以,從傳播學視野入手,融入傳播學的理論和方法,為閱讀推廣資源的建設、開發、運用提供新的視角,并為其規劃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閱讀推廣資源概貌
圖書館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陣地。現代圖書館學的核心研究領域之一是社會閱讀與閱讀推廣,并把促進社會公眾的閱讀定為圖書館的核心價值[2]。圖書館作為閱讀推廣資源重要的儲藏室和載體,在閱讀推廣中發揮著主陣地的作用。特別是在大學,閱讀推廣作為實現全民閱讀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特殊的傳播途徑和特定的受眾群體。以大學為主,可以從環境空間、文獻資源、服務內容等方面,全方位概括閱讀推廣資源。
(一)環境空間資源
環境空間資源作為圖書館的重要資源之一,無論是閱讀家具的風格設計,圖書檢索工具的布置擺放,團體研修間、多媒體教室的布局安排以及日常休閑娛樂設施的提供,還是色彩設計、燈光設計、綠色工程、生態系統等,都是圖書館環境空間設計的一部分,共同構成了圖書館舒適優雅的閱讀環境,可以使讀者心情愉悅,全情投入對知識的探索中,有效提升讀者學習效率。
(二)文獻資源
文獻資源是高校圖書館的生命線,也是閱讀推廣重要的資源基礎。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呈現出實體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相結合的新型圖書館發展方向;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已實現紙電融合一體化發展,實現從文獻組織到知識與信息組織的轉變。有的高校圖書館重視資源的“少而精”,為讀者提供定制化服務,他們以精品館藏為主,推出精品閱讀活動。可以看出,文獻資源已成為閱讀推廣的重要武器。
(三)服務體系資源
閱讀推廣的管理、團隊建設、技術支撐、網絡平臺等都是重要的服務體系,為閱讀推廣開展奠定堅實的體系基礎。近幾年,全民閱讀在我國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而閱讀推廣在全民閱讀中發揮著先鋒性、引領性作用。在多媒體、自媒體時代,技術加持是閱讀推廣的重要保障。比如,圖書館采集海量數據,開展精準性、特色性的閱讀推廣活動。閱讀推廣也不只集中于線下活動,短視頻直播、抖音、微信、微博成為重要的活動平臺,特別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大高校延遲春季開學,進行線上授課,各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的線上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閱讀推廣活動,成為創新閱讀推廣理念的重要契機。
二、傳播學理論適用下的閱讀推廣資源建設思考
在當代,傳播學在信息技術和融媒體時代的地位日漸凸顯,對媒體融合、傳播效果等方面不斷深化研究,與社會學、新聞學、信息學等其他學科交融,形成一系列理論,影響力廣泛深遠。閱讀推廣活動實際上就是傳播活動,需要廣泛宣傳和動員,深入到每一個師生心中。從傳播學視角出發有助于把握閱讀推廣的傳播策略及規律,對于閱讀推廣資源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
該理論強調受眾使用媒介,是基于特定的需求,比如競爭心理的需求、自我評價的需求、獲得新知的需求等,并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這要求在閱讀推廣及活動宣傳中,關注點放在受眾群體中,深入研究受眾需求。而優質的館藏資源是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保障。鑒于此,閱讀推廣資源建設要廣泛征求師生意見,以圖書館的館藏為服務基地,主動服務,實現資源建設的目標化、多元化。特別是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受眾的互動性、多元性明顯增強,基于媒體技術的移動閱讀、數字閱讀、網絡閱讀廣泛滲透于師生,給紙質閱讀帶來危機。因此,在閱讀推廣資源建設中,要注重互動性和個性化,倡導用戶參與,加強特色館藏資源建設。
(二)“意見領袖”理論
國內圖書館界早已關注到意見領袖可在圖書館工作中發揮重大作用。1991年,儲朝暉在研究圖書館的公共關系問題時就提到可利用意見領袖處理圖書館的公共關系[3]。在閱讀推廣中,意見領袖主要指在圖書館信息傳播中擁有號召力、話語權和威望的師生群體,比如與學生聯系密切的社團負責人、知名教授、學生輔導員、明星閱讀推廣員,甚至某方面有專長的學霸、圖書館志愿者等。他們與學生聯系密切,他們自己的見聞與體會,更能得到學生們的認同,引起周圍學生的共鳴。因此,可以利用意見領袖本身的影響力在微信公眾號、抖音、今日頭條、微博、論壇等平臺進行圖書館的正面宣傳,強化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
(三)“數字鴻溝”理論
信息社會正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的兩極分化,并由此帶來新的社會矛盾。“數字鴻溝”問題是“信息溝”問題在媒介技術環境下的延伸。它的關鍵點是新媒體技術在帶來社會進步的同時,引發了信息秩序的失衡,造成資源占用不均、使用不均等問題。特別是在新媒體技術和強大數據支持下,電子閱讀深受歡迎,間接造成了閱讀不深以及快餐化和碎片化,引發了紙質閱讀危機和國民閱讀量持續下降等問題。這也凸顯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應順應信息革命的趨勢,加強電子資源建設和推介宣傳;另一方面重視館藏紙質資源的建設,推廣紙質閱讀,重點處理好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的關系、縮小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的差距、師生間閱讀水平不一致的差異。
三、傳播學框架下閱讀推廣資源建設思考
閱讀推廣的傳播力、影響力取決于圖書館文化傳播的方式。基于傳播學理論構建閱讀推廣資源,是有效推進閱讀推廣工作的創新路徑。“使用與滿足”理論、“意見領袖”理論、“數字鴻溝”等理論開闊了閱讀推廣工作的視野,對閱讀推廣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我們以傳播學理論來規劃閱讀推廣資源建設思路。
(一)重視“受眾”需求,加強傳播者與受眾互動
早期的傳播效果理論認為,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受眾只能被動接受媒介信息,像子彈擊中軀體,藥劑注入皮膚,能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支配他們的行動[4]。卡茨從受眾角度出發,將受眾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人,需求使受眾產生媒介接觸行為,其模式概括為“需求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連鎖過程[5]。在高校進行閱讀推廣中,師生們的需求獲得感、使用滿足感、幸福感是必須重視的新問題。高校圖書館海量的信息資源為大學生閱讀提供了時間、地域便利的同時,也起到重要的引導和推介作用。在閱讀推廣工作中,要把師生們的內容需求、形式需求以及互動需求擺在首位[6]。高校圖書館應根據學生的偏好需求進行分析,在圖書館空間布局上進“亮化”,方便以“空間”為主場地的不同形式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比如近五年來,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先后在第一、第二、第三期工程改造的基礎上,對藏書空間、閱覽空間、休閑閱讀區、研修空間和自修室等區域實行“亮化”,不斷優化空間服務效果,營造出了濃郁的文化育人氛圍,師生讀者滿意度逐年攀升,圖書館也成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有效陣地。其次,以人為本,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的特征和心理,從“被動”地提供資源轉化為“主動”服務師生。比如,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根據用戶的需求分析,推出閱讀推廣新媒體服務,例如微服務大廳、數字閱讀、QQ閱讀以及線上閱讀活動等,充分滿足當下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再次,加強傳播者與受眾的互動。圖書館品牌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個體傳播者,即圖書館從業人員的形象塑造。圖書館從業人員不僅決定著閱讀活動的存在與發展,而且決定著閱讀資源的質量和數量以及流向,甚至決定著閱讀內容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傳播者與受眾的雙向互動下,可以創建社交性討論圈子,了解師生需求,注重溝通和分享,這是深化閱讀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推廣的內容是傳播過程的最關鍵部分,比如閱讀推廣資源、閱讀推廣服務體系、閱讀推廣的空間環境等,是吸引用戶的根本,滿足需求的重點,因此要高度重視,摸清讀者需求因素、心理因素、期待因素,使傳統資源與數字資源互為補充,充分滿足師生讀者多樣化的需求。
(二)發揮“關鍵人”作用,優化閱讀推廣資源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傳播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為文化等,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傳播實際就是圖書館文化傳播。在傳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好“把關人”“守門人”“意見領袖”的作用。比如信息入口方面,圖書館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的采購,建筑設施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都要利于培育人、提升人的素質;信息出口方面,要針對不同的閱讀推廣資源構建傳播方式類型,有針對性地提出閱讀推廣策略,要將閱讀推廣活動背后隱藏的信息提示出來,構成師生的文化基因。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師生在信息的獲取、交流傳播中,又會產生和增加新的信息,而且傳播面越廣、頻率越高,增加的信息就越多,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把意見領袖當作圖書館先進文化的有力傳播者,并充分體現服務的主動性、個性化、能動性,推動全民閱讀。在構建優質的閱讀推廣資源方面,圖書館“把關人”至關重要,他們在搜集、整理、加工文獻以及從信息群中搜集師生所需要的信息資源中擔當著重要的把關角色。所以要加強“把關人”的培養,重點強化圖書館自身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信息檢索人才、知識服務人才、閱讀推廣策劃人才等,共建體系完整、資源豐富的優質閱讀推廣資源。
(三)以“培養”為出發點,培育“優秀”閱讀推廣群體“培養分析”
理論強調社會成員對社會有一種“共識”,對重要的事物以及社會的各種事物有大體一致和接近的認識。圖書館在資源建設以及閱讀推廣中,要重視培養師生的“全民閱讀”意識,使其成為先進文化的孕育者和傳播者。比如,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專門成立圖書館兼職館員委員會,加強了圖書館與各系部、處室和學生班級間的聯系,利于深入推進閱讀推廣工作,培養“受眾”群體,把“全民閱讀”做到每個師生的心坎上。近幾年,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培育了“讀者協會”“小黃衫志愿者團隊”“新媒體工作室”“信息素養訓練營”等學生團隊,通過學生團隊架起學生與圖書館的交流橋梁,在鍛煉學生的過程中,形成一批優秀的閱讀推廣學生群體,促使他們成為宣傳圖書館、建設校園文化的明星閱讀推廣員,為增強學校“書香安商全民閱讀”意識作出了重要貢獻。新媒體技術是閱讀推廣資源建設的有力后盾,也是培養優秀閱讀推廣群體的重要技術保障。圖書館在閱讀推廣資源建設中,要注意縮小師生間的“數字鴻溝”,培養師生的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提高他們對閱讀資源的利用率、獲取率。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每年定期開展入館教育活動,以線下參觀、文獻檢索演示、閱讀設備使用、數字資源查詢等觀摩體驗形式,增強學生群體對圖書館的認同感,為多種閱讀推廣活動的展開奠定了技能使用和實踐運用基礎。
四、結束語
閱讀推廣資源建設需要立足受眾需求,抓住“關鍵人”的作用,并依靠閱讀推廣群體。環境空間、文獻資源、服務體系等都是閱讀推廣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目的是培養師生的全民閱讀意識,形成大體一致的閱讀觀、文化觀。閱讀推廣實踐工作與傳播學的理論密不可分。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理論、“5W”傳播模式、分眾理論、沉默螺旋理論、第三人效果理論、創新與擴散理論等都有助于實現閱讀推廣資源的優化與建設。在當今自媒體、新媒體時代,我們要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傳統模式,積極吸收中外經典傳播學理論,創新地把新媒體技術與閱讀推廣工作模式有機結合,最大化發揮閱讀推廣對全民閱讀的引領和建設作用。總之,傳播學理論為閱讀推廣資源的建設提供了新視角、打開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啟發性。今后,在閱讀推廣資源建設中,可以從傳播主體、傳播技巧、傳播對象、傳播效果等方面進行閱讀推廣資源的規劃、建設,這對于閱讀推廣資源的建設與運用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于良芝,于斌斌.圖書館閱讀推廣———循證圖書館學(EBL)的典型領域[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3(6):9—16.
[2]范并思.圖書館學與閱讀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2):1—4.
[3]儲朝暉.圖書館的公共關系問題[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1(2):10—12+27.
[4]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76.
[5]宋小衛.西方學者論媒介素養教育[J].國際新聞界,2000(4):55—58.
[6]姜蘭,侯婕.“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閱讀推廣的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4):125—129.
作者:宋亞萍 胡躍宗 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