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學與民族學互動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0引言
民族社會學最先是在2004年正式啟動的《民族社會學概論》中出現的,各個相關的院校以及各民族院校在一年多的合作之下,終于使民族社會學出現在了大眾的視線中。然而社會學與民族學之間的互動關系還需要更加的緊密,嚴復是我國負有深厚中、西學功底的研究大家,所以順著嚴復的思路可以總結出社會學主要研究的是社會興衰治亂的原因,主要提出社會的運行以及發展,尤其是社會良性運行以及協調發展的條件、機制等綜合性科學具體內容。而社會學視角主要是指社會協調發展、良性運行為主的社會發展和運行視角。由此可見,社會民族學將立于社會學視角研究社會團體與運行之間的關系。民族學主要包括不同民族的自身發展、內部關系、外部關系。而民族關系的發展需要怎樣的社會運行來促進,而社會運行又需要怎樣的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來維持,這就需要社會資源等進行公平分配,使社會學與民族學更加的密不可分,所以如何加強社會學與民族學之間的關系,如何使社會學與民族學之間的聯系在日后的發展中更快更好,這些都是研究學者們非常重視的問題,因此,本文對于這些問題進行了精心的研究,談論出相關的加強民族學與社會學互動的策略。
1社會學概念
社會學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它以工業革命為深厚的歷史背景。工業革命為歐洲的社會結構帶來了非常大的變革,讓歐洲社會從傳統的重視身份的社會轉變為重視契約的社會,金錢變成了人與人之間衡量一切的標準,傳統社會的風俗習慣、傳統社會道德體系以及價值觀念全都被人們摒棄,資本主義社會在運行和發展上都出現了非常突出的問題,其他人開始注意這些問題,思想家以及哲學家也投入精力和時間開始研究,但是傳統的研究方法和古老的科學體系已經不能夠研究出滿意的解釋以及答案,所以社會學為了迎合研究需要產生了。社會學在出現的伊始,本土社會以及工業社會就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在今后的現代社會本土理論問題中,功能理論、交換理論以及符號理論等一系列理論都支持著社會學的發展,幫助社會學在今后的發展中更好地發展,而當代社會學則是針對社會問題的多樣性以及復雜性開辟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2民族學概念
民族學流傳入中國是從上個世紀初,在這些“民族學”、“社會學”概念相繼進入中國之后,在一批學貫中西的大師倡導之下,這些思想在中國站穩了腳跟,最后在蔡元培先生的影響下才確定了“民族學”這一官方學科名稱。當時,人們對民族學的理解一般是指西方所謂的社會化人類學,從蔡元培首次介紹該學科時,中國民族學的第一代民族學家開始進行了研究基地的建立以及專門人才的培養。第二代民族學家開始了民族地區的調查,屬于中國的第一批民族學研究成果開始成型,并直接延伸到新中國成立之后,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指導實踐的學科體系,可以說中國今天的民族學形成主要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指導,利用原蘇聯民族學理論研究方法形成的結果。但是對于歷史上的民族問題,階級分析的方法會影響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方法的實施,許多的民族問題也不能夠揭示出來。
3社會學與民族學之間的問題
中國社會在變革的道路上一直在艱難地行走著,造成這種形勢的原因有許多種,而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是延緩中國社會整體發展的眾多因素之一。中國的民族學在百年的發展中主要以民族史為研究對象,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的成就。但是中國的社會學與民族學之間的發展仍然存在著并行的發展情況,含糊不清的關系會影響兩種學科之間的交流溝通。兩種學科不同的理論方法基礎以及來源會阻礙學科理論的發展,在兩種學科之間產生門戶之見。此外,社會學以及民族學之間在研究方法及視角方面會存在相應的欠缺,使得民族社會學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坎坷。
4加強社會學與民族學之間聯系互動的策略
4.1利用兩種學科的交叉點
兩種學科的發展史以及自身邏輯發展的結合中,雖然兩種學科的研究范圍以及研究對象等有許多的異同,但是研究學者還是可以從這些異同中發現許多的交叉點,而且隨著時展的趨勢逐漸發展,交叉的范圍會變得越來越大。筆者對學術界出現的一些割裂對兩者之間的聯系,提倡兩者各自發展各自特點的說法表示反對,而是認為這樣的交叉關系會在兩者的互動發展中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出這樣的觀點主要靠兩種原因支持:第一點是兩者之間研究的對象是社會以及文化,文化是生存在社會上的人創造出來的,社會承載了文化。第二點是兩學科都有其實用性,一些學者認為學科的發展會被實用性的過分注重而影響,但是我認為只有社會的支持才能夠幫助學科繼續生存。在中國的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固守傳統的模式可以在基本上支持兩種學科的發展,但是市場經濟機制在中國經濟中逐漸起作用的今天,功利性的資源流向會在社會中越來越明顯的顯示出來,如果還是保證傳統的學科模式必然會導致兩種學科的發展萎縮,學科的研究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4.2利用其作為分支社會學
一般的社會學理論,如果沒有成為特殊的分支社會學,那么這樣的理論也沒有生命力和實際意義。研究學者一直在總結建國以來的社會學經驗教訓,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一些變化進行檢視,全球經濟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筆者也在總結,最終社會運行論以及社會互構論等社會學理論,在社會上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為中國人提供了更多不同的視角。這一些基本的理論一般同中國民族發展的現實相結合,這樣也能夠當做一般的社會學理論進一步豐富并發展起來,將社會學的特殊分支繁榮發展開來,為社會發展實現推動作用。當然,在這種初步的結合中一定是不完善的,所以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聽取專家的建議,對有錯誤的地方進一步加以改進完善。
5結束語
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整個社會也呈現一種多元一體的社會結構,所以民族社會學理論需要更多來進行社會發展的推動。但是現實生活中,這些民族社會學理論卻是向著越來越少的方向發展著,尤其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族社會學理論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要積極運用并把握社會學的新方法,幫助創新民族社會學理論以及方法,在歷史的隧道中伸入現實的觸角,進一步探尋社會變遷的規律以及阻礙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這樣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脫胎換骨,促進民族社會學的進一步發展,為中國的人文學科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和蛻變。
作者:孫苗苗 單位: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