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本管理核心價值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人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價值觀是尊重人、關心人、實現人的價值。這一核心驅動力無不貫徹于人本管理的思想體系以及具體方法之中,因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代,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就是這種核心價值觀的競爭。它激活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創建企業長久不衰的品牌,樹立文明健康的企業形象,形成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只有在理論上認識人本管理的倫理內涵,才能使實踐中的企業管理革新秉持人本管理這種先進的模式。
1、引言
人本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風靡全球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它的興起與繁盛表明了管理學與倫理學的融合趨勢。人本管理是一種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組織的最重要的資源,把組織內全體成員作為管理的主體,圍繞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服務于組織內外的利益相關者,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組織成員個人目標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活動的總稱。從以上定義出發,我們可以認為現代企業管理著眼點已經從對“物”的管理轉向對“人”的管理,將“利用人”工具理性與“為了人”價值理性相互結合。人本管理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即尊重人,關心人,激發人的熱情,滿足人的合理需要。企業只是滿足人的需要的一種工具,它以滿足人的需要為終極目標,保證人的幸福和自由全面的發展。
人本管理是時展的產物。它在知識經濟時代顯示出新的特征,在不同企業里它的表現形式多樣化,但其核心價值觀始終是企業生存發展之靈魂。
2、人本管理的思想始于對人性的假設
任何一種管理理論方法或實踐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設為基礎,如何認識人的本質或本性,是管理學上理論紛爭及其發展的本源。從管理發展歷史來看,對人性認識假設大致經歷了古典時期的“完全理性人”假設、西蒙的“有限理性人”假設、泰羅的“經濟人”假設、梅奧的“社交人”假設、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人”假設、史克思的“復雜人”假設。基于這些假設而產生的X理論、Y理論、超Y理論(權變理論)等多種管理理論,都源于對人性善惡價值的不同判斷。如X理論假定人性惡,人總是好逸惡勞、自私的,安于現狀的;而Y理論假定人性善,人在一定環境中具有創造性,有實現自我的內在需求。這兩種理論側重于人的客觀理性。而超Y理論假定人既追求經濟利益,又有情感、社會需求,外部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
人本管理的人性假定是“主觀理性人”,這一觀念融合了以上幾種假設。它認為人具有客觀理性——人的行為的客觀后果是有利于最充分實現自身的利益;且具有主觀理性——每一個人都依據自我偏好集對各種事物作出獨立的主觀價值判斷,并依照這種主觀價值判斷作出趨利避害的行為決策,力求能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利益。這種客觀與主觀相統一的人性假定,既承認個體主觀效用的多維性,又認識到客觀上滿足需要的實際效果,便于人本管理采用多種激勵方法,運用經濟的物質手段或非經濟的精神手段,最大限度地創造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現實中,這種“主觀理性人”假設更符合個人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現狀,體現個人目標理性與工具理性的辯證關系,從而為企業人本管理奠定了較為全面且真實的思想基礎。
3、人本管理的本質是對人文資源的開發
人是管理的資源,由于這種資源是通過文化積淀、顯現、發揮而開發的,所以人文資源與人力資源不同,后者沿用的是“利用人”工具理性邏輯,前者注意到工具理性與“為了人”價值理性的融合,更加顯示資源的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因而采用柔性管理與激勵分散化方式,注重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團隊精神的塑造。
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是發現人才,愛護人才,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體現出“企業靠人”的觀點。但善待人并善用人是不夠的,因為企業里的人并不愿意象犧牲品或小孩子一樣被利用,他們希望對自己的資源擁有管理權,希望能感受到自已是在對有意義的事業做出個人的貢獻。因此,管理者必須相信人是企業中最有價值的財產,相信他們有能力取得卓越成績,并且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行為的意義,指導他們獲得事業成就感,這就體現出“企業即人”的思想。企業是人的集合體,這種“高度的信任文化”和“相信人的潛能”遵循的原則也是基本的有關所有人類關系和組織普遍準則,如公平、正義、誠信、正直,這些原則是不證自明的,它們象自然法則一樣,不管你是否遵守,它們都在發揮作用。企業能否最有效開發人的潛能取決于企業堅持這些基本準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