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系統管理生態環境評價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生態環境的遭到破壞,各種污染事件層出不窮,人們由此也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本文對生態環境評價的關鍵問題進行探析,為當前的生態系統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開展生態系統管理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互,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態環境具有復雜性,因此需要進行生態環境的評價,研究環境中各要素的生態關系并發現問題,為保護環境提出科學依據[1]。但是在開展生態環境評價工作時也要考慮評價目的、評價方法、評價數據及評價結果4項關鍵問題。
1評價目的問題
生態評價是一項有助于后期開展生態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基礎工作,為決策者與公眾提供具有可讀可用的信息。有目的地開展環境評價有利于評價工作指明研究方向,保障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環境評價的目的不同,評價的內容與使用的評價方法也就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也就有所不同。因此確定環境評價的目的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而言尤為重要。環境評價的目的應以服務生態系統管理服務為主。此外,生態評價也是一項需要生態系統管理者參與的工作,需要管理者認可根據區域內存在的生態問題制定相應的評價目的。如較為常見的濕地問題,在評價目的確定環節需濕地生態系統問題,濕地生態系統對于人類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在早期,人們割裂性地認識濕地生態,導致其評價的不科學性。因此,將可將環境評價的目的確定為提高對濕地的保護程度與利用率,優化濕地的資源配置,管理者根據評價目的開展一系列的活動,環境評價也才會具有意義[2]。因此,對于評價目的而言能夠服務生態系統管理、管理者的認可二者缺一不可,是生態系統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2評價方法問題
有了目的也就有了方向,而接下來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完成目的。因此,也就需要環境保護者考慮用何種方法獲取數據、構建生態評價模型。評價方法對于評價數據與評價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并間接對生態系統管理帶來影響[3]。環境評價需要獲取數據并利用指標進行評價,但是當前生態環境的指標相對較多,體系龐大,如何選擇評價指標也成為建模工作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劉建軍在建立荒漠景觀生態指標體系時提出要保證全體指標的科學性。科學性是國內外生態環境評價建模時首要考慮的一項重要原則。環境評價指標需要有具有科學原理的支持,能夠如實、準確的反映出評價主體的特征、現狀、變化規律等;同時能夠獲取科學、準確的數據。方法要具有可行性是生態環境評價模型建立中的另一個基本原則。可行性要求評價指標具備以下4項要求:①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方便廣泛應用;②體系簡單明了,評價指標能夠反映生態環境特征,定義明確、無歧義;③要求在現有的檢測水平、統計手段基礎上能夠獲取準確、真實的數據;④能夠獲取持續不斷的新數據,保證管理者能夠根據生態環境評價的需要對數據進行及時的更新。具備上述4項要求的方法即為可行性方法。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于環境數據的獲取工作中。如遙感、GIS等技術,應用方便且能夠獲取持續不斷的新數據,有利于對生態環境進行長期的監測與評估,從而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3評價數據問題
評價數據是開展生態環境評價工作的重要保障。除了方法、技術給當前生態系統評價帶來制約之外,當前評價數據的不足也是制約當前評價工作的主要原因。選擇符合決策要求的數據也成為當前評價工作中的重點問題。生態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而通常需要較多的、全面的數據進行評價。此外,由于生態系統是不斷演變的,固定的數據是無法如實地反映其演變過程。因此,生態環境的評價選取的評價數據要能夠持續不斷地獲取,能夠如實、準確地反映出評價主體的變化過程[4]。同時還要確保數據的全面性,具有較為廣闊的覆蓋性。如對地區、國家生態系統的數據,要保證數據能夠覆蓋整個地區、國家生態評價區域,能夠反映出整個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如在美國生態系統評價報告《美國生態系統的狀態》中,管理者選擇的103個指標時中,只有58個指標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但是缺乏足夠的數據支持的指標有31個。然而就是由于缺乏足夠的數據,目前美國生態系統的重要特征仍無法安全、有效的報道,降低生態系統評價報告的實際價值。這也就給當前環境評價數據的選取工作提供了借鑒意義,要求數據要具有一定的廣度。
4評價結果問題
生態環境評價結果有兩個主要的作用,一是為生態系統管理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二是向公眾公布生態環境環境的狀況,從而提高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因此,生態評價結果要具有真實性與可讀性。真實性要求對客觀生態環境狀況的評價真實,符合客觀實際;可讀性要求評價結果具有可讀價值,能夠指導環境保護工作。評價結果要能反映出當前的生態環境的狀況,表現出經濟開發活動、生態保護政策等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生物多樣性下生態系統產品及服務的供應及恢復能力之間的關系等,因而也就具有可讀價值。利用真實的數據真實地反應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從而提高決策科學性。而公眾也能從真實的評價結果中,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當中。
5結語
在生態保護工作中,管理者需要確定以服務生態系統管理的的目的,運用科學性的評價方法獲取真實的數據與評價結果,為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號召全民行動,依據生態環境評價結果與系統管理要求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楊.環境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J].能源與節能,2015(10):90-91.
[2]田薇,張曉梅,朱小龍.生態系統管理中生態環境評價的關鍵問題[J].科技風,2014(06):252.
[3]石峰.生態系統管理中生態環境評價的關鍵問題探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2):145.
[4]董貴華,何立環,劉海江.生態系統管理中生態環境評價的關鍵問題[J].中國環境監測,2013(02):41-45.
作者:汪玲 單位: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