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旅游經濟宏觀環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宏觀環境是確保農村旅游經濟又好又快與和諧持續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環境作為一個廣義性的概念,包含了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生態環境等等,各類環境為農村旅游經濟發展提供必需的必要前提之外,農村旅游的持續性發展更是離不開特定的環境。以生態環境為例,對于發展農村旅游經濟來講,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生態環境基礎之上的,優越、淳樸、引人入勝的農村旅游更是離不開自身所具備的良好生態環境;而游客青睞于農村旅游,也往往被農村旅游景點中的淳樸自然、返璞歸真、原汁原味的獨特生態環境所吸引;如果沒有一定的宏觀生態環境做基礎,發展農村旅游經濟畢將成為空中樓閣,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和條件。
2.農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對宏觀環境的優化提升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宏觀環境與農村旅游經濟的發展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宏觀環境在為農村旅游經濟提供必要條件的同時,農村旅游經濟的持續良好運行反過來又推動著宏觀環境的提升與優化。依然以宏觀環境中生態環境為例,因為農村旅游經濟是建立特定的生態環境基礎之上的,農村旅游經濟要想獲得更加持久、更加良性的發展,必須要保護、改造、提升自身賴以存在的特定生態環境,把生態環境作為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資源作用。從這個層面而言,農村旅游經濟在持續性發展的同時,會更加激勵政府部門、社會部門、旅游景點、農村群眾以更加自覺的姿態主動的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功能。
3.農村旅游經濟發展與宏觀環境在統一性的基礎上還存在一定的對立性
依然以宏觀環境中的生態環境為例:開發農村旅游資源、發展農村旅游經濟,如果對農村生態環境開發和保護不力,會對其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尤其在后續的運營維護過程中,如果不能從農村生態環境所承受范圍的實際出發,很有可能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在全面把握農村旅游經濟發展與宏觀環境二者相統一的基礎上,必須要全面衡量到二者之間的對立性,按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宏觀環境的保護,尤其是對難以修復、相對原始、相對封閉的生態環境予以充分保護,尊重宏觀環境的發展規律,既做到注重經濟效益的提升,又做到宏觀環境的適度開發和持久保護。
二、營造農村旅游經濟發展宏觀環境的相關機制
1.從宏觀政治環境來講
政府要對農村旅游經濟發展予以高度重視,積極營造和創新有利于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第一,政府部門要建立完善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相關服務體系建設,協調部門職能,加大對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一線指導、一線辦公、一線解決實際困難的力度,切實解決農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存在的現實問題,加大對農村旅游資源的適度開發與監督管理。第二,作為政府部門來講,要高度重視農村旅游經濟發展在推動當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必要的時候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加大對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在規劃、環保、培訓、基建等各種專項支持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第三,在農村旅游經濟品牌提升和農村旅游產品、旅游項目升級中予以一定的支持。從實地出發,充分做好市場開拓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加強對農村旅游發展的各項研究。積極引進適合本地農村旅游實際的創新性旅游項目,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知名度,以更好的開拓市場,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前來,以更好的發揮農村旅游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2.從宏觀經濟環境來講
積極探索升級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特色。盡管近年來我國農村旅游經濟呈現出較快發展態勢,并且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積極性、貢獻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從整體上而言,我國農村旅游經濟發展依然存在模式過于單一、產品趨同率高、特色優勢不明顯等許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存在的這些問題,很容易讓廣大游客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農村旅游的長遠發展。必須要努力創新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形成具有自身地域特色、自身服務項目特色的旅游品牌,真正讓游客體會到來此旅游的價值。首先,積極探索農村旅游經濟運營的新機制,避免再上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傳統項目,在堅持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可重點依托農業產業化觀光、高科技農產品基地建設,實現農村自然景觀游與新型農業科技參觀學習游相結合的新機制;其次,要大力發展現代化的農產品深加工模式,從本地所特有的“土特產品”出發,實施深加工戰略,真正打造出屬于自己、而他人又難以模仿和復制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農產品、食品產業旅游園區。
3.從宏觀生態環境來講
要堅持生態環境開發保護與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性戰略。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看到,生態環境與農村旅游經濟之間存在的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因此,農村旅游經濟發展必須要按照因地制宜、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科學規劃、適度開發、穩步推進,努力實現生態環境與農村旅游經濟的協調性與可持續性的發展。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尊重農村生態環境自身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從原有的生態環境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到現有的生態環境是否適合農村旅游事業、現有的生態環境在遭到一定破壞之后其修復的可能性又是多少等等自然規律。二是農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在前期科學規劃的基礎上,要科學定位自身規模和現實容納接待能力,將其限定在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在此基礎上再做出是否要擴大規模、進一步提升游客接待能力的決定。三是農村群眾要樹立經濟穩定與生態環境持續保護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經濟利益觀、樹立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觀,不斷增強自我環保意識,從長遠著眼、著眼整體的角度,正確處理好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之間的矛盾、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三、總結
總之,農村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作用的發揮離不開特定的宏觀環境。宏觀環境是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農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積極營造和創新各種有利于其發展的積極因素,尤其要創新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相關機制和措施,在農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提升宏觀環境條件,在提升的宏觀環境條件下再促進農村旅游經濟的持續性發展。
作者:林士婷 薛博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