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業和應屆畢業生需求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廣西中小企業人才需求以及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取向的調查研究,分析了中小企業人才需求與大學生就業取向兩者間的差異,提出了引導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尋求職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求得人才供需各方的共贏。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大學生人才需求就業導向
一、中小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取向的調查
2009年上半年,廣西生產總值達到3300億元,同比增長13.5%,高于全國6.4個百分點,與四川并列全國第二。這一信息表明隨著國家對以南寧為中心的泛北部灣經濟圈建設的大力投入,以及2008年11月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在南寧的成功舉辦,為中小企業在廣西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奠定了基礎。到北部灣去謀求個人職業新發展成為廣各高校畢業生心中的呼聲。
為適應新時期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提出的挑戰,我們選取了“廣西中小企業人才需求與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這一課題,在廣西74所高校中選擇了10所高校的1600多名大學畢業生作為調查樣本進行調研,通過參加就業招聘會等各種溝通形式訪問了近100家中小企業、300多名中高層管理人員展開調研,走訪了北京、深圳、上海、南寧、桂林、柳州、欽州十多個區內外城市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和人才交流中心進行調查訪談。獲得了一手的調查資料。從中發現和印證了一些困撓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
針對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來自學生、用人單位領導和政府部門官員的意見都是相當一致的,乙乎超過60%的調查者認為就業形勢嚴峻。被調查的大學畢業生中近47%的人選擇到中企業就業,只有不到12%的畢業生考慮到小型企業就業。對于薪金水平約39的畢業生期望值回落到1200—1800元/月。對就業城市的選擇超過58%的畢業生定位于中型城市,還有30%的畢業生定位于大型城市。對于在中小企業中的職業定位近80%的畢業生選擇了管理者和技術人員。45%的畢業生認為對于中小企業的認識來源于學校的推薦及人才招聘會。企業調查材料表明,中小企業普遍歡迎本科及高職高專畢業生;企業招聘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校內外招聘會以及網絡招聘;企業認為人才流失最嚴重的高學歷的學生,最穩定的已經工作多年的員工和大專生;企業對未來人才需求主要是從本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成長趨勢角度定位和思考,更注重畢業生與企業理念的一致與融和,而非專業對口:同時企業認為政府的大學生就業政策導向并沒有改善企業急需人才的境況。在政府部門的調查過程中,普遍存在政府已經在大學生就業導向方面盡了努力,但成效不大的感觸。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針對大學生就業導向與中小企業人才需求方面的矛盾展開了分析與探討。
二、中小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之間存在差距的分析
本次調查發現供需雙方存在對大學生就業認識上的趨同,也存在認識上的差異。
首先來看其趨同認識,表現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就業形勢的判斷。各方都認為隨著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大學畢業生的供給量逐年在增加,加之去年以來的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二是政府導向倡導的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中小企業的認同,同時也為青年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受到了青年學生的普遍歡迎。
三是對于薪酬的要求,隨著國家制定的勞動法等的實施和社會福利的提高,企業對員工薪酬有所增加,與之相反的是大學生正逐年降低其薪酬的期望值,兩者正逐漸趨向薪酬供求的均衡點。
其次來看其差異認識,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對到中小企業就業存在認識上的差異。中小企業中占絕大多數的是小企業,大中企業在高校大規模招入主要是希望獲得高素質人才替代企業現有的低素質作業人員,真正能夠提供管理、技術崗位的機會不多。而單個小企業盡管招聘大學生數量不多,但大多希望人盡其材,好鋼用到刀刃上,主要提供管理、技術崗位的就業機會,同時,小企業的整體需求量大,所提供的就業機會遠遠多于大中型企業。然而大學生在選擇是還是優先看好去大中型企業就業,不看好去小企業就業。.
二是大學生對中小企業所處城市的選擇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學而優則仕之”的傳統觀念在大學生及他們的家長心中依然存在較大的影響,大學畢業后,人們往往把就業的眼光投向大型或中型城市,愿意去哪里的中小企業就業,然而更多的中小企業卻存在于他們的身邊,存在于哪些中小城市,特別是縣級城市及鄉鎮中。與此相對應,哪些地處中小城市、縣城和鄉鎮的中小企業才是最需求人才的地方,而大學生畢業后愿意前往就業的非常比率不到10%。
三是對中小企業的認識方面存在差異大學生在校期間幾乎對中小企業沒有什么感性的認識,往往將哪些存在于公路邊的手工加工場當成了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由此帶來了對中小企業非良性的認識,為今后就業時對中小企業的選擇產生了抵觸和對立情緒。到了畢業時才通過網絡招聘、校園招聘、社會招聘了解和認識中小企業,產生了認識上的時滯。而中小企業在開展自我宣傳方面也是注重對產品營銷方面的投入,對企業形象和人才導向方面的社會宣傳幾近為零。這導致了雙方產生了相互了解認識的障礙。而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性導向和扮演供需雙方認識的“紅娘”方面的行動較為被動,僅僅為雙方通過人才招聘會等形式拉到一起來。
四是對擇業和就業的認識存在差異。大學生在畢業時往往采取了先就業后擇業的職業導向政策來指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啟動。而中小企業往往是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希望獲得對企業理念認同的高素質員工,一起創造企業美好的未來,既希望招聘來的大學生在企業工作是長期穩定的。然而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這在我們先后兩次去調研過的一家知名的荔浦縣衣架生產企業獲得了印證,第一次去時該公司參觀時見到了許多來自各地的高校畢業生廠里從事生產和管理工作。一年半后再去,從事管理和技術工作的人員大多為當地人,學歷較低。究其原因是外來的大學生不穩定,跳槽太快,而本地出去讀書的大學生不愿回鄉工作。
三、實現大學畢業生與中小企業牽手途徑的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對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導向需要政府部門、教育部門的共同引導。需要全社會對人才觀認識的轉變,需要中小企業更多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我們建議:
1、政府部門應制定有利于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政策,并落實到位。
鼓勵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應研究諸如村官計劃、西部支教計劃一樣的,能夠推動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政策,給予接納缺乏實踐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非中心城市的中小企業優惠發展的政策。如對大學生工資性收入進行必要的財政補貼,以減少企業工資成本增加所帶來的發展壓力。超級秘書網
2、實現高校與中小企業的牽手,拉近大學生與中小企業間的距離。
距離產生美感。這名話運用在高校畢業生和中小企業供需關系方面,再恰當不過了,只有拉近了高校與中小企業間的距離,讓大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認識到那些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小企業,有利于轉變大學生畢業時的擇業心態。在調研中,走訪過的中小企業大多數給予我們很深刻的印象,這些企業的領頭人都有超常的見解和市場敏銳度,他們擅于把握市場給予的每一個機會。從事LED顯示屏生產的廣西海威科技公司,是LED顯示屏國家行業標準制定的主要參與企業,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知名度極高,但在企業所在地知名度極低,在當地想要獲得工程項目以及人才招聘都很難。究其人才招聘難的原因主要是當地高校畢業生對其了解不多。拉近中小企業與大學生間的距離的對策,我們建議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就像開展產學研工作的推進一樣,推動中小企業與高校掛鉤,促使中小企業更多地成為接納大學生實習實訓的基地,促使高校成為中小企業的研發基地。
3、積極引導和縮小大學生與中小企業在就業觀和擇業觀選擇方面的差異。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為順應這一形勢的變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宣傳與教育方面,教育部門應當起到垂范作用,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的教育引導,將大學生就業與擇業導向到去中小企業中實現自身價值。同時,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加大對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理解到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所應承擔的培養各類人才的社會責任。這些措施可以縮小大學生與中小企業在就業觀和擇業觀選擇方面的差異,有利于大學生與中小企業人才需求相結合,實現各方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