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發展形勢及政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今年以來出臺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實施效果
1.衛生方面
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0元,服務項目增加到11類。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率進一步提高。社會資本辦醫審批程序不斷簡化,截至今年7月,新增民營醫院808所。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推動解決無負擔能力患者醫療急救保障問題。繼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推動各地鞏固基層綜合改革成果。
2.文化旅游方面
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產業全面發展。預計前3個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到170億元,同比增長40%。文化體制改革成果顯著,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激發轉制院團發展活力。出臺《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和《旅游法》,推動保障旅游休閑時間、規范旅游市場、拉動居民消費。預計前3季度旅游總收入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國內旅游約為24.5億人次,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1.87萬億元,增長12%。出境旅游7255萬人次,增長18%;但入境旅游發展低于預期,入境旅游9620萬人次,下降3%;入境過夜旅游4155萬人次,下降4%;旅游外匯收入356億美元,下降5%。
3.人口民政體育方面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妥扎實有序推動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已擴大至全國所有縣。《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促進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截至8月底,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分別為2085.9萬人和5304.8萬人,其中,城鄉低保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別達到238.7元和104元,同比增長1.8%和0.3%。
4.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方面
目前,財政口徑下公共服務支出繼續增加。今年1~8月,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財政支出同比分別增長8.3%、8.5%、16.5%、20.3%。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實施工作機制運轉順利,已有近50%的省份實施了基本公共服務專項規劃或行動計劃。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嚴把食品藥品安全。厘清利用信息網絡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推進網絡法治化建設。全國城鄉社區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31.3%,社會組織培育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社會發展領域還面臨不少突出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增長放緩背景下,民生支出壓力增大,特別是新型養老保險、新型醫療保險、農村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扶助獎勵等剛性支出大幅上調,配套政策也在增多,導致一些基層財力保障十分困難。二是現有公共服務資源主要按人口總量配置,對于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開放性不夠,外來人口難以均等享有;對于大量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而出現空心化、老齡化的農村,迫切需要在滿足農村群眾服務需求的同時,避免重復建設和閑置浪費。三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增多,社會心態整體浮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事件仍有發生,微博、微信、網絡等輿情復雜。四是民間資本參與社會事業效果不明顯。1~8月,社會領域四大行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行業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全社會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僅為34.6%和2.5%。社會辦醫床位數和服務量也與達到總量的20%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安排及政策建議
1.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加快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綜合評估方案,指導督促地方盡快出臺專項規劃或行動計劃,啟動評估指標試算和“十二五”中期評估工作。二是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細化、實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社會事業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出臺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由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承擔。三是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網絡建設,改善社會事業設施條件,加強201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監督檢查,做好2014年投資需求測算和項目儲備。四是重點研究推進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資源整合,統籌條塊管理服務,加強共建共享共用,避免零打碎敲和分散建設。
2.落實促進社會領域服務消費的政策措施
一是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使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二是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展多元化醫療服務、健康養老服務、商業健康保險,培育相關支撐產業。三是推動文化創意與制造、建筑、信息、旅游、文化體育、特色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四是推動落實《旅游法》和《國民旅游休閑綱要》,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創新旅游經營和消費模式;改進創新境外旅游宣傳方式,逐步扭轉入境旅游下降趨勢。
3.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發展
研究改進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逐步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實行統一管理,取消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中的國家計劃和自籌經費“雙軌制”。編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3-2020年)》,推動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基本藥物制度拓展延伸到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提高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有序推進三項基本醫保管理職能整合。研究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進一步深化假日制度改革。推動出臺《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兒童福利設施建設規劃二期》、《殯葬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加強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建設和弱勢群體服務保障。
4.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源頭治理
一是充分發揮文化引領作用,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凝聚共識,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二是加強基層社會管理與服務,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構建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平臺,提高服務群眾、解決訴求、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根據服務半徑和常住人口,優化社會領域公共資源配置,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解決城鄉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積極推動有關農村社區建設、社會組織發展、戶籍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出臺。
5.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監管
要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要求,做好對取消和下放企業投資核準項目的有序監管,防止由于監管不到位出現管理真空,以及導致過度投資、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等問題。對于園區建設項目,要通過建設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合理布局,通過項目備案掌握項目動態,通過年度審計、規劃評估、項目稽察、專項檢查監管項目效果。對于F1賽車場項目,要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項目,規定今后一段時期不予審批。對于下放到地方的相關旅游項目,督促地方投資主管部門對在遺產保護范圍內的旅游開發項目進行嚴格審查核準,避免建設性破壞。
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