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工程中動態監測方法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合理的設置監測點
監測點布設主要指長期定位監測點。根據廣東省高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特點和擾動地貌的土地類型劃分結果,定位監測主要相應的背景值觀測點。
2監測的具體落實狀態
2.1前期項目
使用巡檢以及調查措施。成立活動組,分析項目的地理方位和水文特點以及地形地質、植被的種類和規模,工程所在區域的流失種類,流失狀態等等。
2.2施工期
結合規劃對項目開展總體的勘察分析,選取一個顯著的地塊來分析水土流失活動,對項目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攔渣保土狀況進行定期定位觀測;而且積極的進行表層的分析和巡檢活動,明確項目發展時期的流失狀態和應對形勢,分析項目的進展模式,它對于附近區域的干擾。
2.3植被恢復期
結合樣地調查以及巡查等的措施,分析其水土保持方法的開展狀態。項目方法的總數和運作模式,植被的長勢狀態,以及覆蓋情況,所有的防治方法的意義等。
3監測數據分析
利用鋼釬法和簡易坡面量測法測得廣東省高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期共產生土壤流失總量為1.8萬噸,平均土壤侵蝕強度為8416噸/km2•a。其中主體工程區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1.04萬噸,其是導致流失的關鍵點,平均侵蝕強度為7266噸/km2•a;其次是取土場區,水土流失量為0.56萬噸,平均侵蝕強度為12500噸/km2•a;棄渣場產生的土壤流失為0.10萬噸,平均侵蝕強度為10800噸/km2•a;施工(營)場地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0.05萬噸,平均侵蝕強度為4800噸/km2•a;臨時道路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為0.04萬噸,平均侵蝕強度為8000噸/km2•a。
在復原期間,結合項目的地形狀態以及植被的覆蓋情況和降水特征等,對工程的地表種類做了一定的劃分,其植被的覆蓋指數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積為24.96hm2,該地區不存在水土流失現象。平地面積為35.50hm2,該地區出現的流失是非常輕微的;坡度為5~8°的面積為12.33hm2,該區域的問題的是輕度的;坡度為8~15°的面積為5.05hm2,該區域的問題的是輕度的。項目區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為1938•8mm,施工期項目區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787mm。結合植被的覆蓋情況和地形以及降水等的特點可知,植被恢復期的土壤侵蝕強度小于500噸/km2•a。
建設時期的水土流失總數的監測使用的是樁釘措施和坡面測量措施,其分別對不一樣的區域開展了監測工作,批復的方案的防止責任范圍是96.81hm2(扣除淹沒區面積),預測的水土流失量為5.13萬噸,項目區的土壤侵蝕模數為52990噸/km2•a,對于侵蝕強度來講,是強烈的級別。具體的防治區域是77.84hm2,實測的水土流失量為1.8萬噸;施工期實測水土流失量比方案預測值減少了3.33萬噸。植被恢復期項目區的土壤侵蝕強度低于500噸/km2•a。通過分析相關的信息得知,擾動制后的區域經由整治,布局更為優秀,環境得以有效的完善。
4結束語
4.1很多的維修項目因為時間較短,或是項目的占地區域較小等,不具有相關的觀測狀態,因此可以使用簡單的觀測措施。得到的信息經由多次觀測之后來分析水土流失的具體狀態。
4.2結合項目的監測規劃,積極的布設監測點,選取優秀的監測措施,將多項措施用到一起,以此來提升監測活動的精準性。使用定期的監測措施,所有的監測活動記載的信息和圖文等能夠精準全面的體現出項目建設時期的水土流失情形,分析保持方法和治理意義,為后續的設計和驗收活動提供精準的參考信息。
4.3當開展監測工作的時候,將多個措施一起使用,合理的處理了監測點設置受干擾的問題,全方位的分析各種監測信息,進而獲取穩定的信息內容。
4.4從預估的侵蝕數值到真實的數值進而再到植被復原時間段的數值,是不斷變低的。通過分析此數值的變動可以得知該項目在建設時期開展的水土保持方法是不是具有實際的意義。
作者:張曉山單位: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