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科技創新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是衡量高等院校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重要方面,是對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把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提升科技創新力度,完善激勵機制,推動高校科技創新的發展。
【關鍵詞】科技創新;創新活動
當今世界正處在知識經濟時代,各行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越來越依賴于人才的創新能力,創新已成為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動力之源。科技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我國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科技創新的形勢下,高校應該把科研放在首位,科研與教學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內容才能逐漸更新,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社會服務。“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中,高校承擔著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大學生作為科技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載體。由于各大高校對科技創新活動不夠重視,存在諸多問題。
1.學生參與的涉及面小
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都是由學校團委負責組織。一般的程序是院團委在宣傳科技創新活動之后,由各個學院或系部具體組織學生申報科技創新課題。申報課題后直接報送到團委等部門。因為經費的問題、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自己認為不具備競爭力,基本就不提交課題申請書。結果是大部分學生沒參加此項活動,參與的仍然是少部分學生。因此科技創新活動有著局限性,參加比賽的或者課題立項的同學占大學生參與比例的少數。
2.學生在活動中收獲不大
可供大學生選題的范圍較窄,立項的課題大多數是雷同的,研究方法單一。大學生自己不能單獨立項,資質條件不符合填報的要求。高校老師的科研工作任務繁重,也沒有多余的時間指導學生完成課題,直接導致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少,因此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得到的鍛煉和提高就很少。所以說在申報課題的積極性方面,大學生幾乎沒什么興趣。而在談論到在科技活動中有哪些收獲的時候,很多學生覺得在學術上和科研上并沒有大的進步。在評優或評獎的時候會相應的加分政策,其他方面收獲較少。
3.組織體系不完善
科技創新活動是推動大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大多數高校都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把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教學改革、學分改革上面。往往忽視了學生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如果能把科技創新活動也納入學生的學分體系,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是活動的更加有特色,不是有了某種比賽,才有針對性的練習。參加比賽也會取得較好的名次。
4.缺乏對創新活動的激勵與保障機制
各高校的大學生在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中得到了相應的鍛煉。考慮學生的個人因素,很難出成果,對許多課題不能跟蹤研究,造成科研項目種類繁多,難以呈現出精品的課題項目。學生的在校周期都是三年,有些課題還沒有研究完成,學生就已經畢業了。好多課題不能按時結題,這種情況也削減了導師鼓勵學生申報課題的興趣。獎勵機制也不完善,沒有詳細的制度約束學生,參與活動的學生和不參與活動的學生,在量化考核的時候是一樣的。學生的積極性也就越發的減少。
二、提升高校科技活動的對策
1.改革教學模式
圍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充分利用教學、科研的先發優勢,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導師帶著學生一起做課題。把科研的內容帶到學生的課堂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同學在做課題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學習方法。課題的申報、填寫,材料的收集、匯總等待一系列工作都由導師帶著學生共同完成。采取項目式的教學,讓學生也有單獨承擔某個課題或者項目的能力。達到雙贏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力。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目標,改革和優化當前的教育模式、整合和優化教學模式。在原有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煉出更加有效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2.完善激勵機制
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保持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的良性發展,需要用長效機制的保障,不斷提升團隊的創新能力,發揮團隊的創新潛能,依靠良好的運行機制建設和激勵機制建設。根據高校的特點,制定出符合自己學校科研工作的考核辦法,對表彰的力度、獎勵的辦法更加具體,將科研立項、職稱評定、評優評獎掛鉤,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3.建立科技創新團隊
依據學院的發展規劃,組建科技創新團隊,推進科技創新團隊的培育工作,依托科研平臺的高級別項目進行科研活動的申報,充分利用學院自身的優勢。科技創新團隊的組成可以由校內教師組成,也可以由同類院校的教師聯合完成,實行聯合攻關,成果共享的原則。
參考文獻:
[1]謝志新,牛東紅.高校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成因與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8):22,31.
[2]馬新飛,鄭曉紅.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現狀及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13年12月,第17卷第6期.
[3]鐘軍.機電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分析研究.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04.
作者:孫巖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