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濟類課程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課程思政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拔鞣浇洕鷮W”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在特征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引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理解分析;三是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拔鞣浇洕鷮W”課程思政要在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改革、課外實踐、考核辦法等方面深度著力。
[關鍵詞] “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濟類課程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就理論體系而言,西方經濟理論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形成了西方經濟學,它在解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經濟政策等方面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但對于西方經濟學的課程教學,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需要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認清西方經濟學所闡釋的經濟理論具有資本主義經濟性質這一本質特征,因為西方經濟學本質上是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的理論,不可避免地帶有資本主義經濟性質特點,這一特點是我們學習西方經濟學回避不了的問題[1]。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工作是課程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2]。西方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配置資源的問題,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經濟規律和經濟市場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課堂上理論教學固然很重要,但也要適當結合教學事例,使學生不只是單純地接受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建立愛國敬業、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實施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思政不僅要求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西方經濟學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的借鑒作用,又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聯系實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融為一體,讓教學回到“育人”本真,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的。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原則
(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
“西方經濟學”是面向高校低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他們還不完全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批判精神時,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和教育,就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拔鞣浇洕鷮W”是伴隨著“西學東漸”的潮流在近代被引入中國的,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制度建立和歷史發展變化的過程中,西方經濟學在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不斷為資本主義制度進行辯護、宣揚其合理性合法性時誕生并不斷被完善,是西方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特別是資產階級的基本要求和觀念在理論上的總結和概括[3]。西方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的前提是“理性人”假設,也就是假定所有的經濟主體都精于判斷和計算,理性地做出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斯密用“看不見的手”來比喻指導人類行為的人性的本能,在“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下個人追求私利與整個社會福利的增進是相互統一的。因此,教師應該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對此假設進行全面客觀的評析,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個人和社會的關系,避免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不能讓他們認為個人一味地追求私利與生產者唯利是圖都是正確的選擇,從而將利己主義作為為人處世的信條,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需要“去私奉公”與“為人民服務”的貢獻精神。西方經濟學教學要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自信,使學生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武裝自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為指導
西方經濟學一直以“純經濟學”自居,但其基本原理的產生與應用受發達國家社會體制、文化背景和經濟基礎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掩蓋不了它為資產階級說話的屬性。西方經濟學理論產生于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而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只有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探索社會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才能夠正確地認識西方經濟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經濟問題,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西方經濟學中大多數經濟學理論都是具備嚴格的假設條件和限定變量的模型理論,理論成立的前提也是基于其假設的內容框架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實際生活中的情況比經濟學理論更加復雜,如果越來越傾向于用簡單數學方式去研究復雜的經濟社會將會使經濟學理論變成完全虛構的假說。比如,“炫耀性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成正向變動,違背了傳統的需求規律;理想化的完全競爭市場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存在,甚至一個條件也達不到;乘數效應在現實中不一定能取得理論中的效果,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乘數效應的大小,比如國家的宏觀調控,貨幣的匯率波動等等。西方經濟學主要是探討人與物之間的社會聯系,政治經濟學則不僅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用自然觀來分析社會經濟是否能可持續發展。因此,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才能客觀地認識西方經濟學。其中,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和基本矛盾,闡明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規律,從根本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解釋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4]。大多數西方經濟學派以市場經濟的運行為對象,而他們對各種經濟現象的分析,目的在于論證資本主義市場制度是能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制度,是完美的永恒的制度,是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5]。此外,多次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也證明了運用西方經濟學分析經濟運行規律是有缺陷的,是不全面的,因此要深刻認識當代的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
(三)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學習西方經濟學,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我國的國情和我們的發展實踐,突出中國特色和實踐特色,對其中具有西方意識形態色彩的內容不能簡單照抄照搬,必須深入聯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西方經濟學的供求均衡模型表明,市場自發調節的過程可以使市場上的經濟主體處于自身利益的目標,根據價格的變動自主進行決策,并通過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趨向于均衡。但是市場的自發調節機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政府不加以宏觀調控,可能會導致經濟波動甚至會引發經濟危機。此外,如果出現壟斷、外部性、公共產品等的條件下,也會出現社會福利低下和市場失靈的情況。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候不僅需要依靠市場的調節,也需要結合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聯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進展,促進經濟資源合理有效的配置。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在不斷地摸索中前進。由于建國初期資本匱乏和生產要素嚴重不足的制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們能夠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到重點建設中,使國民經濟在短期內快速發展起來,計劃經濟體制存在著歷史的必然性。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計劃經濟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的弊端充分顯現,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市場手段與國家的宏觀調控充分結合,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又好又快地高質量發展。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例如在闡述經濟政策目標和宏觀經濟政策等理論時,可以結合每年的兩會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來探討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比如,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全球的經濟發展都遭受了巨大的外部沖擊,我國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2020年我國政府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這樣能夠集中精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同時在財政政策上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增發國債;適時采取降息降準等靈活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消費和投資,發展經濟,保居民就業。在教學中還可以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發展等舉措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通過中外對比,使學生們認識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帶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科學發展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中。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的路徑選擇
(一)教材選用:強化政治引領
西方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服務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雖然其中包含著對現代經濟規律的分析,但仍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屬性,因此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強化政治引領,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才能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學習抱有科學的態度,教材的選用十分重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下簡稱“馬工程”)的西方經濟學教材與傳統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不同,其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觀點出發,采用“述評結合”的方式呈現西方經濟學知識體系。首先講述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點,并在每章的最后一節結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借鑒西方學者觀點和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對此章節的內容進行評析。所以選用“馬工程”西方經濟學教材,能夠更好地利用“述評結合”方式使這門課程很好地結合課程思政進行教學,奠定教學基礎。授課老師應將經濟思想史與西方經濟學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從根本上理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及其原理,包括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出現的原因和歷史作用,才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進而促進對我國經濟理論的學習。老師只有正確地理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并注意結合中國國情,才能更好地批判、揚棄、吸收和運用西方經濟學原理看待和解釋問題,避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以及課堂上簡單地批判和缺乏理論思想的批評。
(二)教學改革:注重參與式教學
西方經濟學的許多知識都是相互關聯的,有些理論雖然有所區別,但本質上是極為相似的,如果將這些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介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比如邊際效用、邊際產量和邊際成本是一組很相似的概念,如果學生理解了其中一個,剩下的理論就容易融會貫通;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也是一樣,如果學生理解了邊際效用遞減法則,那么對于邊際產量遞減法則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兩個分支,二者在基本假設、基本內容、核心理論和研究對象等方面都不同,但又是互為前提、互相補充的。所以,如果教師在教學上探索知識的關聯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翻轉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還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景模擬教學、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案例討論式教學等模式,根據思政教學的內容播放相關影片,以吸引同學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6]。教師應該優化教學資源,充分運用中國經濟運行發展及現實生活中鮮活的經濟事件,讓學生們切身感受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專業教學的知識點,教師在深入淺出講透專業課知識點的同時,也能將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應。
(三)課外實踐:展開社會經濟專題調查
僅僅通過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還不足以很好地踐行課程思政,老師應該要讓學生把書本中學習的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西方經濟學本身是一門解釋經濟運行規律的課程,如果僅單純當成一門理論課程來教學,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因此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理解西方經濟學。比如,可以利用社會經濟專題調查來深入理解西方經濟學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組進行課題研究,通過文獻研究或者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數據,有效地收集和分析這些信息,最終形成調研報告。例如,在微觀經濟學講解價格歧視知識點時,可以要求學生們尋找生活中遇到的價格歧視現象并進行解釋,如從價格歧視角度解釋學生證半價現象、淘寶“雙十一”打折策略與價格歧視有著怎樣緊密的聯系等等,最后分組討論形成調研報告,通過具象的案例使學生們更好的理解這個知識點。在宏觀經濟學的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布置多項社會專題分析幫助學生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特點和理解宏觀經濟政策及其效果。具體而言,在失業和通脹的教學中,讓學生去調查城鎮的失業率和物價水平,探討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的關系,分析中國失業以及產生通貨膨脹的原因,或者構建理論模型檢驗人口結構變化對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影響。宏觀經濟政策講授之后,鼓勵學生檢索和搜集2020年肺炎疫情后我國實施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并綜合運用宏觀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分析此次全球金融市場經濟衰退產生的影響[7]。
(四)考核辦法:實行線上線下結合
課程考核注重過程性、完整性,將課程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線上學習占比30%:課前,老師通過智慧平臺學習任務,并且設置任務點,學生需要提前觀看教學視頻,并完成課前小測。學生提前熟悉本章節內容,能夠帶著疑問進入課堂,提高學習效率。課中,讓參與老師的討論、搶答和投票等學習任務的同學獲得一定的積分。課下,老師課后作業,包含多種題型,并在作業截止后,給予詳細地解答。線下成績占比70%,由于對于學生價值觀的考查還無法通過具體的考試給出相應的分數,因此老師可以嘗試通過調研報告、主題演講和課程論文等形式考查學生在其中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和道德修養等精神素質,并給予一定的評價,從根本上落實專業課程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
三、結語
“西方經濟學”的課程思政教學,必須正確認識西方經濟學具有明顯的階級屬性,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經濟學教育全盤“西化”,必須提升政治站位,強化政治引領,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立場、方法、觀點為指導,對西方經濟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地學習借鑒。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精神、民族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扎實推動“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張純記.論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J].高教學刊,2020(2):106-110.
[2]康沛竹,艾四林.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J].人民論壇,2019(13):108-110.
[3]王萬光.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問題初探———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價值觀導向問題及其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大學教育,2019(8):138-140.
[4]顧驊珊.如何正確處理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矛盾[J].嘉興學院學報,2007(2):111-114.
[5]劉雅靜.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J].新疆社科論壇,2014(2):85-92.
[6]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11-14.
[7]呂曉英.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6):82-84.
作者: 沈時 單位:合肥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