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行業公信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朱镕基總理觀察了北京國家會計學院。他充分肯定了注冊會計師行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嚴肅指出,會計領域的造假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直接侵蝕著市場經濟的根基,要求我們做扎實工作,徹底清除會計造假這一社會毒瘤。朱總理教導我們:“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并把這十六個字作為會計學院的校訓。朱總理這四句話真可謂語重心長,對我們工作的要求十分具體,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注冊會計師行業高度的關切和期望。回想起近幾年來的工作,盡管我們始終以制止行業作假為工作重心,僅今年就召開了兩次全國性會議來部署這項工作,但收效并不十分明顯。特別是近幾個月以來,證券市場先后爆發了一系列惡性欺詐事件,基本上都與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直接相關。這不僅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們行業的公信力。我相信,整個行業都在深刻地反省和思考這些問題。
一、認清并準確把握當前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
眾所周知,證券市場運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市場信息的質量,一旦信息失真,資金流向將被誤導,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調控功能將被弱化,中小投資者的信心也會被挫傷,從而造成證券市場的低迷和動蕩,甚至會危及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引發一系列市場混亂。為維護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世界各國都對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提供真實、公允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并且規定會計報表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通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提高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證券市場的欺詐行為,維護證券市場的秩序,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權益。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近些年來,我國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比例逐年升高,如1996年為9.06%,1997年為13.29%,1998年為17.5l%,1999年為19.7%,2000年為16.3%。這些市場信息及時地提醒了投資者,對防范市場風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少事務所都能不貪圖眼前利益,堅持原則,頂住了方方面面的壓力,利用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這“兩把尺子”對一些上市公司錯誤和虛假的會計信息提出了審計調整,擠掉不少泡沫和水分。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公司2000年度會計報表中,審計調減資產總額454.5億元,占審計前資產總額的22%;審計調減利潤總額84.7億元,占審計前利潤總額的75%。由此可見,沒有注冊會計師的證券市場將會付出何等巨大的交易成本。更不難想象,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信用體系的構建根本離不開會計信息鑒證者——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因此,以“獨立、客觀、公正”為立身之本的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監管全市公司的重要防線,在證券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當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種種混亂現象:有的公司通過“包裝”虛擬業績,騙取上市資格;有的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資產重組、債務重組等制造“泡沫利潤”,欺騙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有的公司假造會計資料為國有資產流失大開方便之門等等。這中間,也有少數注冊會計師有疑不問、知情不舉,甚至幫助“包裝”、共同作弊,喪失了起碼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特別是近一段時間以來,證券市場事端頻出,“億安科技”、“黎明股份”、“鄭百丈”、“銀廣夏”等都與注冊會計師執業不慎,甚至串通作假直接相關。而隨著證券市場無形資產評估業務的增加,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評估而導致的不公平交易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一系列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件被集中曝光,加深了社會公眾對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的普遍懷疑,也引發了投資者對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公正性產生了懷疑,使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
當然,上市公司造假,絕不是中國證券市場所特有的。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也時有出現。美國證券市場也曾出現過一系列惡性違規事件,如以生產“芭比娃娃”聞名的美國最大玩具上市公司一馬蒂爾公司編制虛假財務報表等事件,曾經誘發過一次次的“訴訟浪潮”。因此,如果認為出了事,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甚至整個證券市場就不行了,那顯然是走了極端。但我們必須由此警醒,絕不能掉以輕心,要認真對待證券市場的每一起審計、評估失敗案例,從不同角度分析其根本動因,挖掘出危及行業生存和制約行業發展的自身缺陷和深層次矛盾。
二、深入分析和正視當前行業存在和面臨的問題
(一)執業機構和執業隊伍自身存在的問題
1、執業機構數量多、規模小、競爭力不強。截止目前,全國共有事務所4446家,執業注冊會計師54220人,平均每家事務所僅有12人。事務所普遍規模小、收入低,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和應對WTO挑戰的一大障礙。
2、執業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及知識結構不合理。全國現有的54220名執業注冊會計師中,30歲以下的不到10%,50歲以上的占48%,其中60歲以上的接近30%;大學以上學歷的僅有28%。一些早期未經考試取得注冊會計師資格的老同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不盡合理。這些情況造成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3、執業行為不規范,風險意識淡薄。由于違規成本不高,事務所主動控制風險的意識普遍較薄弱,這體現在事務所業務管理的方方面面:內部控制上只求拉到項目就行,而沒有嚴格控制項目的風險;業務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嚴重不足,缺乏主動培訓員工的意識。我們注意到,近幾年股市曝光的上市公司造假案,造假技術并不高明,有些甚至非常低劣,但注冊會計師卻沒能查出來,從這個角度講注冊會計師難辭其咎。主要的原因是在審計方法和程序上大多沒有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去做,一些明顯異常的事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些重要的審計程序,如存貨的盤點、存款的詢證、分析性復核等都沒有進行或不到位。執業水平不高,加上職業道德低下,從而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出具了虛假報告。
4、部分事務所運行機制不合理,內部管理混亂。盡管目前絕大部分事務所采取有限責任的組織形式,但許多事務所并沒有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運作,不能通過事務所章程、協議和管理制度進行統一管理,事務所的內部決策、人事管理、利益分配搞不好,直接導致了事務所內江不斷、質量不高、信譽滑坡等問題。部分事務所出資人、合伙人資格的取得主要是因為其擁有足夠的資本和相關的經歷,而其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并不是最好。有些合伙人既不懂專業,又沒有將精力放在事務所的管理和執業質量的提高上。有些事務所內部控制不嚴,逐級復核形同虛設。還有一些事務所靠給回扣、搞分成、亂掛牌子或行政手段招攬業務,甚至不顧執業質量和執業風險,賣公章、賣牌子,搞不正當競爭。由于違規成本不高,部分事務所為了獲得業務,根本不怕違規,更不想為提高執業質量而增加執業成本。因此,許多事務所敢于置職業道德于不顧,任意壓低價格爭搶業務,從而形成惡性競爭,其結果嚴重影響了執業質量。
5、掛靠體制形成的弊端尚未根除。1999年年底全行業實現脫鉤改制后,仍有少數事務所與掛靠單位藕斷絲連,行政干預審計、評估業務的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一些原掛靠政府部門的事務所,許多仍然存留著政府行為的影子。執業人員一方面要按照國家有關法規進行審計,另一方向又要考慮有關部門的“特殊”要求,經常在兩者之間走“綱絲”,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替罪羔羊。
6、部分合并事務所“面”合而“心”不合。近年來,許多事務所都進行了合并,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大的事務所,這種聯合有利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整合和發展。但是實際上,很多事務所是“面”合而“心”不合,一些事務所不是為了“上水平”而“上規模”,而是為了“保資格”、“爭資格”而“上規?!薄_@次我們擬吊銷中大勤的執業資格,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提醒部分事務所在“上規模”的同時,別忘了“上質量”。
(二)執業環境存在的缺陷
事務所的服務也是一種產品,其質量取決于市場需求。市場需要高檔優質產品,事務所就會朝提供優質產品方向發展;如市場需要假冒偽劣產品,事務所就會向提供假冒偽劣產品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當前注冊會計師難以公正執業的主要癥結之一,就在于整個市場對高質量的信息缺乏強烈的需求。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L、社會信用程度不高。首先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信息失真的情況。據某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為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其次是一些政府部門的某些領導為了爭上市、爭“政績”,慫恿做假。不少中介機構反映,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授意下,他們必須給經地方政府推薦、獲得上市指標的公司提供合格的審計報告,而那些公司事實上并不具備上市資格,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造假。在這種環境下,要求注冊會計師獨善其身,顯然比較困難。只有全社會綜合治理,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讓虛假會計信息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