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低碳經濟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低碳經濟及校園低碳經濟的概念
“低碳經濟”一詞最早見諸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其含義在學術界、理論界沒有統一的界定,總體而言,“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旨在通過消耗較少的自然資源、污染較少的環境,獲得較多的經濟產出。國內學者一般認為: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①o2010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同年,我國“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成功列入國家首批啟動的“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這意味著我國在建設新能源經濟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此,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理應響應國家的號召,在校園里實施和推廣低碳新生活。考慮到大學生在建設“低碳經濟”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出一個新概念:校園低碳經濟,即一種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學習、工作、生活三位一體的經濟模式,校園低碳經濟是指在校園中實行低碳經濟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導廣大師生參與到低碳校園建設當中②,做節能環保、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先鋒,營造人文型、生態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校園,促進高等學科教育的發展和高級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2研究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目的
2.1.1大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廣低碳經濟對于“低碳經濟”這一概念,從被引進到被接收、被采納、再到被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可是當今嚴峻的生態環境明顯表示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來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現代社會迫切的需要我們盡快地把低碳經濟引入到我們生活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聯系很緊密,并擅長于接受新知識,對于“低碳經濟”這一概念也易于進行深入理解和推廣,雖然低碳經濟具體概念至今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但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他們有著較強的理論知識,有著較高的素質,也有著較強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園里推廣低碳經濟,能夠很快的被大學生所吸收,進而向全社會推廣。
2.1.2大學生是未來實踐低碳經濟的主體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政府部門的組織推動,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大學生作為未來建設低碳經濟的主體,在他們中推廣低碳經濟更有利于我國新經濟模式的發展。隨著各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紀是大學生的時代,他們將擔任著未來社會建設的重任。大學生素質的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走向,加強對大學生的低碳經濟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經濟的觀念植入他們的心中,并引導他們把這一理念實踐到現實生活中,這對于建設低碳國度、低碳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大學生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來建設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低碳經濟意識,從某種程度上講,關系了我們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在他們中推廣低碳經濟能更好達到最終目的。
2.1.3大學生具有很好的帶頭作用在中國,大學生是知識分子的代表,有著很重要的社會地位,他們被看作是一種標桿和風向標,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如果一個大學生能把低碳經濟相關理念進行深入理解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為中心,對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邊的人產生影響,使低碳經濟的概念以乘倍數增長的速度在社會中廣泛推廣。當把這種低碳經濟意識貫徹到實際生活中,這個社會就會在這些大學生的帶領下,走出一條低碳之路。
2.2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研究方法
《低碳經濟在大學生中推廣問題的研究》是針對于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相關問題展開的,主要就低碳經濟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于促進低碳經濟在各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此,項目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資料收集法由于項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項目組成員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幾所高校,深入學生群體,對學生于低碳經濟的了解現狀進行調查,對他們的低碳經濟生活的方式進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分析,找準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項目組成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得到了很多詳細的數據及信息,為其研究做支撐。
2.2.2文獻法項目組成員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種文獻資料,通過閱讀經典書籍,了解相關的理念和作者思想,總括和提煉出了自己的觀點。現階段,低碳經濟在國內的發展主要介于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中,而在國外,低碳經濟相關方面發展更進一步,已經向較成熟的實踐過程邁進,公民意識更加深入和具體。
2.2.3學生帶動法在項目實施后期,項目組成員提出了針對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相關措施,為了驗證其可行性,項目組選取了一部分人進行特定培養,讓他們遵循要求開展相關活動,同時讓他們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實踐證明,項目組成員提出的措施能有效達到推廣低碳經濟的目的。
3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相關問題及原因
項目組成員通過對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幾所大學進行實地調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下面就進行具體分析。
3.1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不足,對低碳經濟還沒能很好的實施眾所周知,大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是大學生能否正確認識理解低碳經濟的重要前提。根據筆者對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的2000多份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和訪談記錄的數據,可分析得知,當代大學生中環保意識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環保意識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的低碳環保意識決定著我國未來低碳環保的發展方向,因此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迫在眉睫。按理說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了高等學科教育,同時也能夠及時的接觸到社會信息,他們的環保意識應該比較強。然而從分析結果來看,事實卻并非如此。筆者通過調查分析,總結出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1學校環保意識教育機制不健全大學校園由于更側重于高等的素質教育,可能在環保意識教育方面比較欠缺,而大學生由于在校期間相對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個人的自律方面會較之高中有所欠缺,環保意識沒能強化于大學生行為意識中。
3.1.2輿論宣傳機制不健全低碳環保意識是一個逐漸養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如果能夠不斷地受到輿論媒體的宣傳報道的熏陶,那么對于其樹立一種良好的低碳環保意識有著重要作用。輿論的導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對低碳經濟的重視程度不高,而同學們的低碳意識也不強烈,校園里也就缺乏了相對健全的輿論宣傳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的薄弱。
3.2大學生對低碳經濟認識不夠充分,不能準確理解其內涵低碳經濟自見諸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以來,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確的理解其內涵,對于當代大學生能否正確的踐行與宣傳低碳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當代大學生對于低碳經濟的理解卻并不樂觀,根據調查得知,有59%的同學了解過低碳經濟,但是他們并不掌握其確切含義及行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內容,而31%的同學雖然聽說過低碳經濟,但是并不知道其具體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學十分了解其內涵。因此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還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讓當代大學生了解低碳經濟的確切含義,進而指導他們在現實生活當中低碳經濟理念的實踐,讓低碳經濟深入每位大學生的心中。大學生對低碳經濟認識不夠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經濟作為新生的經濟模式,還沒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經濟一詞是最近幾年剛剛興起的新名詞,作為一種新生的經濟模式,其與之前的產業結構有很多不同。習慣了以往的經濟模式,而對于這個新起步的模式的認識的并不充分,導致低碳經濟沒有能夠大眾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經濟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導致大學生對其認識模糊低碳經濟,其含義至今在學術界、理論界都還沒有統一的界定。由于這種眾說紛紜的現狀,當代大學生無法準確的把握其概念與含義,或許只有一種是是而非的認識。低碳經濟的這種宏觀性和廣泛性使得大學生對其認識比較模糊。
3.2.3雖然低碳經濟已經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流,但是其發展并不成熟,大學生對其認識可能只是名詞上的感知,并沒有切實體會到本質低碳經濟作為新生的經濟模式,雖然最近幾年提出的比較火熱,但是其技術上并不成熟,大學生對其的產業生產模式以及其帶來的產品體會的并不深刻,對低碳經濟的認識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沒有體會其內涵。
3.3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經提到,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當代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存在著一些困難,當問及“您認為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生活模式的困難有哪些”時,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學認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學認為是來自生活習慣上的阻力,33%的同學認為是現實中的制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生活習慣和社會經濟中各種不低碳的產業等現實的制約是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廣中我們要側重于引導同學們改變生活習慣以及消除現實中實踐低碳行為的各種制約因素,同時加強在理念認識上的宣傳教育。
4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措施及建議
根據項目組針對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后,項目組提出以下幾點推廣措施及建議:
4.1實施低碳經濟教育,增強大學生低碳行為意識所謂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印象,筆者認為大學生的低碳行為意識主要是指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學生頭腦中形成的主觀印象。因此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關鍵是要增強大學生的低碳行為意識。高校作為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主的教育機構和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社會組織,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舉辦專題講座是一種增強大學生低碳意識的有效方法,它能夠在短時間內,普及低碳知識,讓大學生形成低碳意識。學校在培養大學生低碳意識時應重點關注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并學習低碳意識,履行低碳行為,使低碳思維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4.2建設低碳經濟機制,促進大學生低碳學習方式學習是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低碳經濟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動大學生以低碳方式進行學習。首先,學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機制。跟據我們調查,每年高校畢業生離校之際人均將會處理掉200元左右的舊書,而這些舊書當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對于課程內容變化較小的教材,通過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機制,在學校圖書館、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機構設立一個專門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價格收購舊教材,并出售給所需同學,這種行為能有效減少大學生教材紙張使用量,同時可大大減少大學生教育費用,更有助于貧困同學完成學業,促進大學生學習低碳,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紙張使用量大的問題,高校應加快建設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無紙化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前提,針對校園中的紙張浪費現象,高校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過無紙化教學、電子化考試、畢業論文電子化等形式減少紙張使用量,達到低碳機制的貫徹和實施,進而使學習方式向低碳轉變。
4.3營造低碳經濟環境,激勵大學生低碳生活模式眾所周知,環境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時候在眾多影響因素里占著主要地位。所謂低碳經濟環境是一個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處處充滿著低碳經濟的多維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人們有著良好的低碳意識,有著高素質的低碳行為,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發展大學生低碳經濟將會事半功倍,這種意識熏陶有利于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學生的生活環境主要是校園,要在校園里營造低碳環境,主要是著手于“衣”、“食”、“住”、“行”等相關方面④。在穿衣方面,應提倡選擇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耐穿,女生盡量少買不必要的衣物。在飲食方面,應提倡大學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類、油炸類食品,這不僅有利于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而且有利于大學生自身健康的發展。在出行方面,應提倡大學生盡量選擇步行或搭乘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時刻關注汽車尾氣排放指標,以身作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對低碳的認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的,在推行低碳經濟的當今社會,各高校也可以開發一種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模式,從平時生活點點滴滴入手,促進大學生踐行各種低碳行為。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大學生生活模式的多樣化,各高校普遍存在著浪費現象。就拿水資源為例,由于很多高校沒有對大學生實施水費購買機制,因而他們的節約水源的意識并不是很強。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可以引進社會上的水費機制,實行按比例收取水費,同時也可以針對用水情況實施獎懲機制,把水源浪費嚴重的寢室予以張貼,形成一種懲罰,并把收集起來的水費用于植樹造林。總之,在大學校園里建立一個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營造一個低碳經濟環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廣低碳經濟的方法。
4.4設立低碳經濟學科,培養低碳經濟專業人才通過筆者調查得知,加強低碳知識宣傳和低碳文化傳播有助于低碳經濟的開展和普及,政府扮演著“低碳經濟倡導者”這一重要角色,大學生普遍認為在校園中宣傳低碳經濟比政府面向公眾宣傳所取得的效果更加顯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視低碳經濟在校園內的推廣及相應人才的培養。針對這一新型經濟模式,學校可開設低碳經濟相關課程,通過課堂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對相關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低碳經濟知識的培養,讓大學生系統的學習低碳經濟知識,樹立起低碳經濟意識,必要時還可以針對那些對低碳經濟有著較高興趣的人進行專業化培訓,培養低碳經濟的專業人才,為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
5結論
根據以上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生的經濟模式,必然會成為今后全球經濟模式的主導,理應由大學生肩負起其開拓和發展的重任,大學生作為國家棟梁,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對于帶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