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院系文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審視以上定義發現,盡管它們的觀點不盡一致,但集中體現了院系文化的三大特點:其一,院系文化是在高校育人環境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各自院系特色的獨特文化,是從屬于高校文化的一種亞文化;其二,院系文化具有多種形態,既包括物質形態的文化,又包括精神文化形態的文化;其三,院系文化反映了各自院系的文化習俗、學科特色、專業特點、管理風格以及各自院系成員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學術精神、教學品格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出發,我們認為,所謂高校院系文化,其實是指在高校育人環境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提高全員文化素質為目的,由全院師生員工在長期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實踐活動中共同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尤值一提的是,對于一所高校的不同院系來說,由于各自的規模、發展歷史、學科特色、專業設置、教學師資、學生特點等均有不同,因而不同院系的文化理當有別。顯然,一所高校的文化是由眾多各有特色的院系文化共同構成的,在院系文化建設中,“各院系文化建設除遵循共性特征外,還必須要有個性特征”。
二、加強高校院系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1.加強高校院系文化建設,是高校履行文化傳承
創新使命的現實要求。高校的文化傳承創新職能是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三大職能之后的一項新職能。這一職能的提出,其實是要求各所高校必須成為我國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必須積極、主動適應當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新形勢與新要求,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文化的傳承、傳播與創新。文化是生活的精神土壤,不同的生活根植于不同的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土壤,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文化。從文化的性質與作用看,高校文化是高校的精神與靈魂,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校園文化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是高校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對于各所高校來說,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管理工作。從我國當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來看,不少高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簡單化、純物化、功利化,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重基礎建設、輕精神營造,重沿襲傳統、輕自覺創新,重行政管理、輕制度文化等問題”明顯存在。由于一所高校的校園文化由其不同的院系文化共同構成,因而,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說到底就是要加強高校各個院系的文化建設。尤其是,高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主要是依賴各個院系完成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加強高校院系文化建設比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來說更有價值。
2.加強院系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院系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高校的各個院系是一所高校的主體,是高校完成教學、科研等主要任務的關鍵。一所高校的院系的建設水平直接決定著整個高校的建設好壞,一所高校的各個院系的綜合發展狀況體現著整個高校的綜合發展面貌。在目前我國諸多高校業已實施校院(系)兩級管理且以院系管理為主的大背景下,高校院系的主體地位逐漸增強,高校院系建設的重要性愈益凸現,高校院系在繼承、傳承與傳播高校文化、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內涵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高校院系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亞文化,高校院系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既受制于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水平,又能動地作用于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看,一所高校的校園文化生態應處于統一協調之下,其生態群落內部應在共性之中體現相應差異,在差異之中體現互補和共生。這既是文化生態群落生長與發展的要求,也是其中每一個體成長的要求。顯然,在高校規模大、人數多、各院系活動范圍相對固定、學科專業發展狀況不一的情況下,整體性開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很難的,尤其是需要廣大師生員工參與的全校性群體文化活動更不可能。基于此,高校各個院系可在高校核心精神引領下,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加強院系文化的建設,最終以各有特色的院系文化來豐富整個校園文化。高校院系的發展需要院系全體師生同心、同力、同德,盡心、盡力、盡職地開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各項工作,這需要有一種精神引領,那就是具有催化劑和潤滑劑作用的院系文化。由于文化具有彌散性,因而高校院系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努力將各自的文化滲透于院系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各項工作之中,從而使之進一步滲透于院系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的形成過程中,進而達到影響與引導師生員工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精神品質的目的。國內外無數事實均已表明,高雅而先進的院系文化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強全體院系教職工對院系的認同感、事業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而且能夠有效地增強院系的活力和朝氣。
三、高校院系文化建設的有效方略
1.全面凝練院系精神文化
高校院系大體是以學科和專業為基礎而組建起來的二級機構,各院系之間學科和專業的差異很大。由于各個學科及其下屬學科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等方面均有不同特點,因而各個院系的教師在從事不同學科教學與研究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不同的秉性和行為風格;相應地,各個院系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科與專業思想素養和技能熏陶和培養,也逐漸養成與本學科專業要求相一致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由此可見,院系文化建設,必須結合各自院系的學科和專業特點進行。具體做法主要有三:一是提煉院訓和辦學理念。向全院師生廣泛征集能體現學院辦學特色和發展歷史的院訓,進一步增厚學院文化底蘊;在學院范圍內開展辦學理念的研討和提煉,進一步明確學院辦學的理念,增強全體師生對學院精神、理念、傳統的認同感。二是大力宣傳學院文化建設的規劃、要素和成果,在潛移默化中擴大學院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和全體師生的參與度。三是充分利用學校新聞網、校報、廣播和各種宣傳板和櫥窗宣傳學院,擴大學院影響,提高學院的聲譽,增強教師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2.大力倡導院系學術文化
教學、科研是院系工作的主旋律,院系一切都要圍繞著中心工作展開。從院系文化的構成看,學術文化是其重要的支撐。把學術文化建設與專業建設、教學建設等結合起來是建設院系文化的根本。學生在充滿濃郁學術氛圍的院系學術文化的引領下,很容易自覺步入學術文化的殿堂,同時養成遠離浮躁、嚴謹治學的品格。為此,高校院系應努力創造多種條件創建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院系級學術團隊,同時將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建設學術團隊兩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此外,定期舉辦教授博士論壇,鼓勵教師定期參加學術研討、教學研討活動,舉辦和參與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加強交流與合作,支持青年教師有計劃地去國外進修,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度,培育省級、校級、院級教學名師,在建好現有學科的基礎上,積極申報新專業,拓寬專業領域,加強校企合作,等等,這一切均有利于院系學術文化建設。
3.積極培育院系育人文化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職能,以人為本是高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院系文化建設必須遵循的根本準則。以教風、學風為主要內容的育人文化和以人為本的人文文化,能夠不同程度地增強院系的軟實力和凝聚力,因而是院系文化建設的關鍵。從我國當下現實看,建設院系文化,要著眼于培養既有科學精神又有人文素質的現代人才,要時刻樹立文化育人意識,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環境中接受感染熏陶,實現素質能力全面提高。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其一,全面實施高年級本科生導師制,構建全員育人體系;其二,有效開展勵志成才教育。即是說,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結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深入開展學生勵志教育系列活動;其三,扎實推進“優良學風工程”,召開教學工作研討會,舉辦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促進教風,抓學生“一日生活制度”促進學風;其四,深入開展支部聯系班級活動,實施“1+1育才行動”,加強學生支部建設,發揮學生黨建的育人功能;其五,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科技文化節、創新性實驗和各類課外科技競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扎實推進院系制度文化
作為院系文化重要構成部分的制度文化,既是院系文化建設的基礎,又是保證教育教學目標達成的關鍵。院系制度文化的構建,需要把握以下幾方面:首先,要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教職工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其次,要以崗位設置管理和院系目標考核為契機,規范教師的崗位職責,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第三,建立并健全民主生活會制度,堅持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制度和院系民主議事制度;第四,完善院系教代會制度。對涉及院系發展和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定交由院系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落實院務公開的制度;第五,推進學術民主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學院學術委員會等機構的決策咨詢作用,在科研(教改)項目申報和職稱晉升方面,形成公平、公正、透明的申報程序和評定機制,提高教師對學院管理的信任度,提高學院工作執行力。一個團體的文化應是其全體成員公認共享的精神財富,是其全體成員共同遵循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建設和諧院系文化是院系建設的目標,必須深入實施凝聚力工程,使和諧院系文化與人的和諧發展、社會和諧發展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此,建立院系重大節日和事件慰問制度,啟動教師生日祝福活動,深入開展談心交心活動,開設院長(系主任)書記信箱、微博,實施院系領導接待日制度和集體談話制度是必要手段。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組織教職工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大型文體活動,組織具有院系特色的教職工文體活動和集體活動,真正實現全體師生樂居其中、樂守其規、樂彰其理的美好愿望,構建和諧院系。(本文來自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李應軍單位: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