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工程類研究生教學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方式的改革
1.角色轉變
研究生特別是碩士研究生作為從專業基礎學習到專業領域研究過渡的起步階段,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其獨立從事科研活動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專業課課堂教學作為銜接本科階段與研究生獨立從事科研階段的重要過渡,其更多的需要體現研究生自身的主人翁精神,以一名科學研究人員的態度去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向同行闡述和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7];課堂中教師的作用則更多地應該體現為對其創新思維、思考方式、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適當引導,如對本領域現狀的一些主流學派,學術觀點進行介紹,并就現狀提出若干問題,供研究生去思考、理解和判斷,進而從中找到切入點,而不應該再去大量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角色上真正從老師向導師轉變。
2.課程教學計劃安排
基于對研究生課堂教學中教師和研究生角色的轉變和定位,同時考慮到我國傳統教學方式一貫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特點,不宜徹底“放水養魚”,作為向開放式教學的過渡,確定本課堂的授課形式以學生講授為主,穿插以課堂討論,教師點評和補充等環節,逐步實現研究生的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章節和重難點安排,對教學任務進行分解,同時考慮到講授的工作量和學生數量,對其進行分組,每組講授一定的章節和課時。具體到“交通流理論”本門課程,將教學任務劃分為八部分十五小部分,同時將研究生分為對應的六個大組共十三個小組,其中每大組四至六人,每小組兩至三人。其中教師負責講解“交通流理論概述和前沿”及“交通流基本參數及特性”兩個基礎章節,對整個課程作一些綱領性的介紹,起到整體把握和方向指引的作用;其余部分則由研究生按照分組講授相關內容,原則上每個大組兩節課負責一到兩章的教學任務,大組內各小組相互學習,各講授45分鐘。課程詳細的計劃安排如表1所示。
3.課堂授課方式
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安排,針對研究生分組中可能產生的性別、個性以及相同導師研究生群聚現象,利用計算機編程對傳統的抽獎軟件進行改造,形成課程分組抽簽軟件,如圖1所示,借鑒足球世界杯的抽簽方式,制定相關的規則,進行隨機抽簽。相關的規則如下:1)同導師的研究生盡量不同組;2)同性別的盡量不同組;3)不同本科畢業院校的研究生不同組。通過此種新穎的小組劃分方式,在調動學生好奇心的同時,盡量營造不同性格、不同導師間學生的廣泛交流溝通的學習氛圍。關于每個小組相關內容的講授,要求在課下提前預習的基礎上,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一人主要負責課程講授時幻燈片的制作,一人主要負責課堂的講授和板書等工作,做到分工合作,共同學習和進步提高。為配合相關知識點的鞏固和復習,對于重點章節,要求配備一至兩道相應習題進行講解,此部分的工作主要由一人提前準備,另一人課堂講解。此外,為增強研究生間的互動溝通,活躍課堂氣氛,規定每次課堂講授之前,小組成員每人準備一頁幻燈片,從性格、教育背景、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自我介紹,時間限定在3分鐘以內。
4.課堂評價
對于研究生課堂講授效果的評價,采用教師點評和研究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限于研究生學習能力、個人理解等方面的差異,每小組講授完畢后,留出五分鐘,首先由講課研究生通過隨機點名軟件(此軟件亦由計算機編程對傳統的抽獎軟件改造完成)抽取1至2名聽課研究生,對所講內容進行提問,然后教師對本堂課的內容提出若干問題,進行課堂討論,為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教師也可以通過隨機點名軟件隨機點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如有必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講解內容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解釋。為提高研究生講授的質量,同時督促聽課研究生的主動參與,要求每次課后聽課的研究生要對本次課堂講授小組的每位成員從小組印象、幻燈片制作、課堂表述等方面進行評價,如表2所示。評價表格將幻燈片制作和課堂講授兩位同學分開,總分為10分,每項按比例打分,如小組總體分占50%,即滿分5分。各項的具體比例見表2。其中,本次課堂講授小組成員回避對本小組的自我評價。此外,為避免研究生打分時千篇一律,無法起到有效區分不同小組的教學質量,影響講授小組的積極性,規定評分中每項0.5分一個等級,如小組總體印象分滿分為5分,只允許出現5、4.5、4.0等,且對每位講授小組成員的評分不能完全一樣。對于課堂教授小組每位研究生的考核成績,則綜合其他研究生的評價表格打分情況,進行求和平均,形成其研究生課程的平時成績。其中教師也需要填寫表2,作為求和平均的一分子。最后,每位評價的研究生需在表格最上方填寫自己的姓名,下課遞交本評價表格,變相起到了一種對研究生課堂出勤考核的作用。
二、課程效果的評價
應用前述研究生課堂教學模式,筆者在上海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11級、2012級“交通流理論”的課程教學中進行了試點。本課程2012年度被教學督導推薦參評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為更全面對課程的整體效果進行評價,參考相關研究生課堂教學滿意度評價指標[8],制定課程綜合效果評價表,如表3所示。課程教學完畢之后,需要每位研究生填寫表3,在相應的位置打“√”即可。此表主要從研究生對本門課的總體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和本門課的收獲三方面對本文的教學模式進行評價。通過兩級所有選修“交通流理論”課程總共49名研究生(其中2011級24名,2012級25名)的反饋數據進行分析可得,對課程教學整體的滿意度(百分制)在90分以上的占57.14%,80分以上的占97.96%,各年級對課程教學整體評價如圖2所示,表明學生對本文闡述的研究生專業課課程教學模式持肯定意見。兩級研究生對表3中各項指標的詳細評價見表4。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教師環節的“講課有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鼓勵學生質疑,并給予思路上的引導”、“師生關系融洽,課下指導,交流好”、“教師能為人師表,治學嚴謹,有崇高師德,優良教風和敬業精神,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等指標的評價較高,比例分別達到71.43%,71.43%和75.51%;通過在本課程教學模式下“交通流理論”專業課的學習,在“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收獲較大,比例分別達到46.94%,42.86%和36.73%。此外,教學過程中可能更多地關注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研究生個體存在差異,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專業知識”三方面的收獲上,極個別學生收獲甚少,“授課能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內容更新”也有待后續課程授課中進一步加強。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總結出一套新的研究生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表明,本模式具有如下特點:
1.師生角色發生轉變。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向方向引導的角色轉換,研究生則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逐漸轉變為研究的主體,這對培養其創新思維,獨立思考問題,從事科研活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研究生擴招后教學中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2.增強了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分組授課的方式以及同學間相互評價的方式,無形中提高了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
3.研究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組授課提高了研究生相互間的協作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4.課堂氣氛活躍。在此種模式的教學中,通過研究生自我介紹,隨機分組和點名等軟件的引入等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研究生課堂教學的效率。
5.師生間的溝通得到加強。通過一定程度的“放水養魚”,教師對學生的能力進一步認可,學生對教學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同學間的交流溝通得到進一步加強。當然,作為一門新的研究生專業課課程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研究生個體對知識的吸收領悟能力存在差異性、內容的更新略顯不足、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掌控和把握仍有待加強,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探索和實踐中加以總結完善和提高。
作者:姚佼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系統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