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以本校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探索基于學科競賽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通過構建完善的學科競賽體系,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競爭能力,以賽促學,結合培養目標,探討環境工程專業學科競賽的實施措施,提高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水平,以賽促教,為同類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競賽;環境工程;新工科;實踐教學

肇慶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是廣東省和肇慶市共建重點學科,也是廣東省高等教育“沖補強”提升計劃中的重點建設學科之一,是學校發展的潛力股。我校培養的環保專業人才在珠三角環保企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中堅力量[1]。作為粵西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的首批試點院校,在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面要求培養實踐能力強的適合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抓住契機,通過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實習基地、加深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了應用型的人才培養質量[2]。2018年12月順利通過了IEET工程認證的初審,但是達到環境工程專業認證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還要繼續優化課程體系,進行教學改革,工程教育的素質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尤其注重實踐性、綜合性、經濟性和創新性,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需要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多方位、多層次進行[3],因此,多途徑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基于學科競賽提升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能力是當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環境工程專業構建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培養教學體系,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培養科研能力。2018年,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參加學科競賽并獲獎的情況如下:2018年5月,學生參加在中山大學舉辦的第三屆“環境風云”實驗技能比賽,獲得二等獎;2018年11月,學生參加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環境實踐虛擬仿真創新大賽,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高水平的學科競賽,能夠促進理論知識的應用和推廣,社會需求的厚基礎,重實踐,高能力的實用型環保人才需要實踐教學改革的創新,針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競賽育人模式研究甚少,本文以肇慶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為例,探討學科競賽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措施和方法,以供參考同類院校和專業參考。

一基于學科競賽提升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可以涉及不同學科領域,可以跨學科、跨專業開展,是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融合多學科知識點設計主題,激發學生進行良性的學習競爭。學科競賽正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力保證。對大學生“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改革”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圖1)發現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實踐能力人才培養是學術研究的熱點,對工程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尤其關注。通過組織學科競賽與培訓,讓學生在知識運用中開闊視野、團結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激發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能,有助于學生樹立專業信心和責任意識。首先,通過比賽可以提高有效教學時間,以賽促教,學科競賽是促進實踐教學的高效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有效地運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知識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助于解決學生實踐經驗缺乏,課程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弱等方面的問題。其次,學科競賽能夠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大學生思維活躍,擅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更愿意表現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比賽能很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對自己專業的學習興趣,以賽促學,大學生的學科競賽提倡學生們自主學習、綜合發展,能促進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學生的高效學習方式。

二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競賽狀況

環境工程是交叉性學科,基礎課程設置門類多樣,專業核心課程綜合性較強,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必須依賴實踐平臺才能提高,而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起步較晚,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改革更是剛剛起步。作為粵西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從學科建立以來由于條件所限,我校環境專業開設的實驗實踐課程對理論課程的依賴性過重,存在著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有重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參加的學科競賽種類少,學生參賽率低。2017年以前,我校環境專業參加競賽的普及面極低,主要是學生參加比賽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對自己的實踐能力不夠自信,在經過動員和初步培訓之后,2018年我系學生參加競賽的人數有所增加,但參加的比賽主要是虛擬仿真比賽這一類,一些更能體現綜合實踐能力的比賽,比如工業設計類的比賽還沒有人參加。(2)學生參加報名的學科競賽級別低,且獲得的名次以二、三等獎居多,我系學生目前還沒有參加省級比賽并獲獎的學習經歷。如廣東省生化實驗技能大賽,盡管參加了報名,也精心的準備了,但還是沒能進入復賽。(3)學科競賽在培養方案中落實較晚。盡管我校目前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2014版和2016版的培養方案在修訂過程中增加了實踐能力培養的學時和學分,但還沒有完善的學科競賽育人機制,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有待于提升。2018年的培養方案,學科競賽以學分制寫入課程體系,體現著本專業對實踐教學改革的決心,只有多角度引領學生進行工程實踐,才能實現IEET工程認證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需要基于學科競賽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改革措施,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學科競賽是提高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

把學科競賽納入環境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并在課程設置中以學分形式落實,是為了更好的完成學生能力提高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對于工科學生而言,分層次的學科競賽培訓和鍛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4],是實現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提升專業素養、理論知識聯系實踐最高效的途徑之一。在教學改革中把學科競賽作為加分項,優秀成果可以作為畢業時的實踐能力證明材料,有助于提升學生在社會和用人單位中的競爭力。我校非常重視學科競賽對人才培養的作用,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加強規范。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提高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促進本專業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個有效載體,更有助于完成地方性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改革,符合環境工程專業認證中的人才培養要求,環境工程學科是我校的特色學科,是我校最具發展活力和應用前景的工科學科之一。然而,由于環境教育起步晚,環境教育形式亟待改善,以賽促教可以彌補傳統教育的缺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水平,完善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當下環境專業實踐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方式。根據IEET專業認證的培養目標,基于學科競賽促進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有助于提高地方高校的實踐教學水平,以提升本校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能力。

四我校基于學科競賽的教學改革措施

為了充分發揮學科競賽的育人作用,學科競賽的組織和管理要常態化,規范化才行。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競賽教學改革措施落實如下:(1)發揮平臺優勢,學科競賽特色化。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對場地、設備和場況的要求依賴性強,當下污染控制技術日新月異,急需要通過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完成環境污染治理工藝的全過程,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去操控每個工藝過程,立體的感受環境技術的應用,虛擬仿真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我校實踐教學平臺的重要舉措,我校有兩間仿真實驗室,同時容納60個學生上機,有水、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化工原理等課程的工藝軟件,學生可以通過進入仿真實驗室的學習來鞏固各種技術的具體操作過程,學習效果明顯提高。為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仿真實驗室的實踐教學平臺,提高教學效果,我校先后舉辦了環境仿真實踐比賽和化工安全仿真實踐比賽,優秀的學生更是借助這一平臺才能在第二屆東方仿真杯環境實踐技能大賽中獲獎。把優勢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我校的學科競賽要更加特色化和專業化。(2)分層分類培訓和選拔,學科競賽層級化。建立和完善環境工程專業三級層次遞進的競賽機制,即在校內競賽中選拔、在省級競賽中培育、在國家級競賽中提升能力。目前,本專業校內競賽的制度日趨完善,每年都會組織和管理學生參與競賽多項,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選拔出的優秀學生或團隊獲得高一級別比賽的機會明顯增加,隨著比賽層次遞進,來逐步提升學生參賽經驗和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完善競賽獎勵機制,提升學生和教師的主動性。設立競賽學分制,獲得校級以上的競賽可以獲得實踐學分和學時,記入考核成績中,同時設立獎金,用于表彰在學科競賽,科技創新、發明創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和教師。

五基于學科競賽促進教學改革體系的構建

第一,構建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育人教學體系,要從“教”和“學”兩方面入手。在校內組織適合環境工程專業特點的競賽形式,以賽促教,形成基于競賽培養強實踐能力的育人模式,這是教學思路、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拓展。環境專業本身是交叉學科,要求學生寬基礎,學科競賽的課程機構改革應該按照年級分級參加[5],通過系統的培訓、鼓勵學生組建團隊,跨專業的學習,取長補短,建立學科競賽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建立競賽協會,自主學習,以賽促學。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主體提出競賽方案,設計競賽答辯形式、評比方式等,為學生創造主動性的機會和環境,啟發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實踐和團隊協作精神。彌補實踐不足的教育方式,隨著競賽的不斷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能力得以提高,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學生在高層次學科競賽中的成績和就業競爭力。第二,充分發揮各種實踐教學平臺,多途徑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環境工程專業目前有良好的實習平臺、校企合作的產學研平臺,但主要是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而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要從低年級開始,只有盡早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找準方向,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才能讓學生零距離的接近社會實踐和知識應用,為此,在環境專業實踐教學、綜合實驗和實習環節增加實踐學習的方向性非常關鍵,在課程設計時,以競賽形式組織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競賽加強產學研深度,促進學生設計成果轉化和應用。學生由于社會經驗的缺乏,找不到自身服務社會的實踐窗口,把競賽的作品或者成果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應用起來,服務社會,有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而這種良性循環狀態,能促進環境專業的社會影響力。第三,教師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提升指導水平。學生參與競賽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指導水平密切相關,實踐能力強的教師能對學生參賽的選題提出建設性意見,而工程實踐能力弱的教師可能會因指導不到位導致學生難以取得優異成績。因此,應該多途徑提高教師創新實踐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實驗室實踐平臺,教師培訓,多參與指導學生實踐項目和論文等多方面地提升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校企合作平臺,以特派員身份進駐企業學習,來鍛煉和提升指導能力,對于青年教師,最好跟有經驗的教師合作指導等形式共同指導實踐項目設計,從而學習工程實踐能力,學校對學生競賽的重視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責任心,獎勵制度的落實可以提高教師參與指導學生比賽的熱情。

六結語

目前,肇慶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正在努力完成省市共建重點學科的建設時期,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改革方式,把學科競賽融入到創新實踐人才培養中是實踐平臺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有助于完成IEET工程認證的人才培養目標。社會和企業對環保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我校開展的多途徑實踐平臺構建教學改革方案,有利于促進應用人才的培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還要繼續提升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的競爭力,為學生以后的社會服務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謝春生,胥家楨,姜學霞.地方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生源結構與就業特征分析——以肇慶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18(10):94-97

[2]吳賢格,郭海福,肖俊霞,熊德信,劉艷芳.環境工程專業實踐環節平臺的構建[J].廣州化工,2010,(5):266-267.

[3]陳升,倪敬,張云.“競賽+項目+論文”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8,5(46):78-81.

[4]胡冠山,潘為剛.以科技競賽為驅動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9):54-56+77.

[5]蔡麗華,周興建,徐玉萍.基于學科交叉競賽的高校環境專業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3):64-66.

[6]楊國麗,李潤玲,代學民,曹璟.淺析工程教育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8,5(43):10-11.

作者:姜學霞 黃崇輔 吳賢格 單位:肇慶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平谷区| 康马县| 政和县| 龙泉市| 蛟河市| 鄂温| 乌恰县| 贺州市| 遂平县| 观塘区| 潢川县| 临夏市| 眉山市| 克拉玛依市| 白山市| 修武县| 岐山县| 廊坊市| 勐海县| 山西省| 呼和浩特市| 武城县| 绥化市| 剑阁县| 武隆县| 鄯善县| 濉溪县| 长汀县| 淮安市| 衢州市| 滁州市| 方城县| 泰安市| 泗水县| 漳平市| 珲春市| 绍兴县| 闽侯县| 依兰县|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