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新性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環境工程專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是具備創新性,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要求高校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但由于學習環境不理想、對環境工程專業認識不夠、課堂教學及考核形式無法激發學生積極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不高。針對上述問題,文章提出改善學習環境的方法、合理的入學指導方案、以發問教學法為主的靈活教學方式、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激勵方式及考核模式的改革等幾種措施,以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促進創新性環境工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性;環境工程專業人才;自主學習;成長性人才
一、前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窂娬{,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創業是時展的主流思想,是社會不斷進步的源動力[1]。就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培養方向來看,當前高校的培養理念也主要定位在創新性環境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培養新時代的創新性大學生,最重要的是培養具備高度自主性的人才。所謂自主性人才,指培養的人才應具備積極主動性、獨立自主性、獨特創新性等特點,能夠時刻追求主動學習、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反饋、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這種人才可稱為成長型人才,他們不會滿足于現狀,不斷地在追求突破,充實自己,創新技術。他們在工作與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問自己: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我有沒有別的方法去改善?等等。這種人才才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的專業性人才、科技性人才、創新性人才。但是,當前很多大學生往往缺乏自主性,他們習慣了聽從家長、老師的指令,習慣了學習書本上、教材上的知識,從思想到行為都被困在了一個固定的框架中??v觀同類院校同一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其所學的知識大同小異,思考方法區別不大,處理問題的手段也極其相似。然而,這種“流水線上的人才”已經不符合社會的預期。我們針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發現學生不愿意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①自習教室資源不足,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尋找自習座位,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消耗學習的意愿;②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往往無法立刻找到答案,從而沒有了繼續學習的興趣;③對整個環境工程的課程設置不了解,自主學習不知道從哪里入手;④對所學內容感覺沒有意思、沒有用處,上課很無聊,下課沒有自學的想法;⑤感覺課堂作業很容易完成,沒有自學的動力;⑥評價學習成績只要日常完成作業,期末考試前兩周認真復習一下,就可以及格,不需要自主學習。為了改變上述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從學習環境、入學指導、教學方法、活動方式、考核模式等多個方面考慮,力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希望培養能夠自我成長的創新性環境工程人才。
二、培養自主學習的創新人才的方式
(一)改善學習環境
學習者的自主學習通常受到學習環境的制約,如對自習室的要求、對疑惑的及時求解、外圍學習氣氛的影響等。學習者對學習的自由選擇度與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擁有的資源密不可分[2]??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學環境,有利于部分學生主動學習。而改善學習環境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空閑教室通報設計。針對日常開放的自習教室設置打卡制度,學生通過刷卡后進入教室,校園網對教室空余座位進行及時通報,每位同學通過手機可以查找自習地點,能夠節省大量時間。②實行在線答疑,開放網上圖書館及專業圖書館。專業老師成立答疑平臺,在固定時間進行在線答疑,及時解決學生課下學習遇到的問題;同時,學校圖書館應提供便利的網上服務,讓學生可以隨時在網上查詢電子版圖書、資料;環境工程專業應在院系內單獨設立圖書館,便于學生及時查找紙質文獻。③設置網上專業交流平臺。針對環境工程專業的不同課程設置網上交流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交流、討論。平臺應定期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現狀、國家政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個人意見,并針對出彩的問題或討論內容給予表彰。
(二)入學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大學生入學之初,由于已經習慣了以“填鴨式”教學為基礎、大量作業為途徑、考試為目的的學習,因此到了大學這種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導致部分學生徹底放松,沒有學習的興趣,更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鑒于此,入學指導有利于讓新生樹立大學四年的正確學習觀。這就要求入學教育涉及以下內容:①針對環境專業,很多新生并不知道課程框架及學習目的,要求入學指導幫助學生了解大學四年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了解就業形勢及就業方向。②創新技法及創新思維的鍛煉。通過設立入學培訓,讓學生掌握創新的基本理念及技法。③教學資源的正確利用是入學新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這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查找圖書館資料及網上電子文獻,如何申請教師科研助手及實驗教室;如何申報或參與學生項目;如何登錄網絡答疑平臺及交流平臺,尋求師長的幫助等。④開設環境工程新生研討課。通過課堂討論、辯論賽、小論文或研究報告的寫作、社會調查等環節,讓大一新生盡快了解大學課程設置模式。⑤落實本科生導師制。在專業課開始之前,讓學生接觸專業課的任課教師,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理解每門課程的用途及應用形式,從而解決低年級學生盲目學習的問題,為他們打下一個好的專業學習基礎[3]。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學激情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絕非一種單向性的關系。”[4]這就是說,動機可以增強行為的方式促進學習,而所學的知識反過來又可以增強學習的動機。“引導—探討”的策略,正是憑借動機中的認知和自我表現的內驅力,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和滿足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和理解的需要。因為這種需求,多半是從好奇的傾向,如探究、領悟等有關的心理過程派生而來,由此可以達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目的。通過設立靈活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就環境工程專業而言,由于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例如翻轉課堂,成為信息化社會大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引起國內外學者廣泛的興趣,也成為我國教育領域課堂教學改革的象征性符號[5]。在此以翻轉課堂為基礎,提出適應環境工程教學的發問教學法。發問教學法應根據課程設置,首先要求學生進行實踐調查。例如以“水污染控制工程”為例,開課之前先組織社會實踐,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當地污水排放情況,帶領學生參觀企業及污水處理廠工藝單元的設置情況。要求學生通過調查分析、網上資料搜索,先寫一份簡單的調研報告,明確污水的危害、污水水質的特點、常見的處理工藝,從而讓學生對該門課程有個初步了解。其次,在課程開設期間,要求每位同學通過老師的微課平臺進行預習,并且針對每節課的知識點,由同學提出至少三個問題,原則就是“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再次,在上課前將問題反饋老師,由老師在課上將代表性、高質量的問題匯總,由大家討論,并進行指導。教師對問題進行拓展或與實際問題、研究現狀掛鉤,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實踐調查、文獻查找、教師答疑平臺、交流平臺進行解答,進一步補充、鞏固其所學知識點。最后,在課程結束之后,要求學生針對開課前的調研報告進行補充,把自己的錯誤理解、知識點淺顯的地方、國內外對于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前沿、趨勢等內容用標注的方式進行填補或修改,更有利于學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找到方向。
(四)豐富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可以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大學生科研互動小組、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環保產品創新大賽、環??破毡荣惖戎T多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動力。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實踐活動較為豐富,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的各種競賽和實踐活動層出不窮,但是學生的參與率卻比較低。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主要原因有幾個:①學生沒有明確的研究思路,不知道參與實踐活動或競賽的創新點;②團隊組成困難或者團隊結構單一;③諸多實踐活動和比賽只有獲得獎項才能有學分或獎勵,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回報率低,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針對上述問題,學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解決:①思路征集。針對相應實踐活動,要求學生每人提交一個創意,先進行創意選拔,凡是有新意的想法,都可以給予一定學分獎勵。②根據選出的有新意的思路,匹配相應研究方向的指導老師,并且開展團隊成員的招募工作,由創意提出人、指導老師擔任面試官,在全校開展團隊招募??梢韵让鞔_所需團隊成員的技能,比如說藝術設計人才、程序編制人才、模型構建人才等,將團隊組建由被動化為主動,并吸引不同專業、不同特長的學生參加,設立一個完整的團隊。③學分獎勵。對于成功組隊并且研究內容得到指導老師認可的,無論是否在相應的競賽或實踐活動中獲獎,都由指導老師給予一定的素質拓展學分獎勵,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五)考核模式的改革幫助學生鞏固所學
對于大多數專業課程,除了平時成績之外,最后的理論考試總是無法避免的。而老師給學生出題進行考核,永遠讓學生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盡管有些知識點老師曾反復強調,但是學生的印象總是不夠深刻。不妨反過來,由學生自己設計題目。全班每位同學根據課程所學內容,每個章節出2−3個題目,然后老師匯總后進行篩選,形成試卷。同樣,對于實驗教學,也可以采用教師僅提供設備和藥品,由學生設計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的方式,從而化被動考核為主動考核。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6]。
三、結語
為培養自主學習的創新性環境工程專業人才,需要教師盡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并且鼓勵每位學生走上這個平臺。本文通過提出完善學習環境、設立新生入學指導、應用發問教學法、開展實踐活動、改革考核模式等方式,力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成為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創造性思想、善于交流信息知識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才能稱得上具備創新能力的成長性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7〕11號[A/OL].(2017-12-04)[2018-04-16].
[2]王田.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3]李慧,姜長泓,魏紅偉.以自主學習和激發教育為核心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15(2):6-8.
[4]李紅燕,閆瓊,吳文媛.大學生學業不良影響因素及其干預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2-3
[5]王冉.翻轉課堂下高效課堂的模式構建[D].延安:延安大學,2017.
[6]龐國梅.論在化學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性的創新人才[J].考試周刊,2011(37):171-172.
作者:隋濤 劉學文 王勇 單位:濱州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 濱州學院化工與安全學院 臺州學院醫藥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