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危機事件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今世界,各類公共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學校作為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2020年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國情為背景,以作者所在的寧波市惠貞書院為例,從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創新設計學生活動、充分展開家校合作等多維度闡述了居家防疫的特殊時期學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公共危機事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
公共危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對人員、財產、生態環境、社會已經或潛在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危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同時需要政府和社會作出決策加以應對的緊急公共事件[1]。主要指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2]。依據國家的相關法案和實踐經驗,不難看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具有爆發性、復雜性、擴散性、破壞性、緊迫性等特點[3]。2020年,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隨后席卷全國,對民眾生活和國家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舉國戰“疫”的同時,各路社交媒體一方面帶來即時消息,另外一方面,一些文章所滲透的強烈的個人情緒引發了民眾的認知偏差,給民眾造成了心理上的沖擊。疫情蔓延最甚之時,工廠停工,商鋪停業,除了逆行的白衣戰士們,城市和鄉村處于暫時停擺狀態。然而,社會也是最好的課堂。翻開當下中國的這本教科書,我們深刻感受著最鮮活的愛國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學校如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下抓住契機,克服現實困難,創新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以浙江省寧波市惠貞書院中學部為例進行闡述。
一、他山之石可攻玉,前期調研心有底
了解疫情當下學生和家長的心理狀態,是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從疫情暴發初期人們的“有點蒙”和“驚恐”,到后來各路醫護人員逆行而上,各行各業的志愿者們齊心戰“疫”。我校德育和心理團隊的老師們在關注本校學生情緒狀態的同時,也留意到網絡上先行開展的心理問卷和測評,并搜集了相關數據。2020年2月7日,公眾號“壹心理”了“疫情心理健康自評量表”,累計二十多萬人次參與了此次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被訪者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狀態堪憂和狀態欠佳的占23.7%;從年齡來看,00后超過半數狀態良好,狀態堪憂和欠佳的加起來近24%[4]。詳見圖1。浙江省富陽市富春中學對本校三個年級1583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疫情下初中生的心理狀態。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初中生的日常情緒主要有冷靜、無聊、擔心、緊張、煩躁這五種[5]。詳見圖2。浙江省各地的心理熱線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后,也匯總了學生、家長及其他身份的社會群體疫情期間所焦慮和擔憂的事項。掌握相關情況后,心理老師的倫理邊界就漸漸顯露出來。隨著肺炎疫情的發展,什么時候是開展心理輔導的最佳節點、輔導對象是否涵蓋家長、以哪些形式開展等問題,慢慢有了眉目。
二、心理微課進家庭,親子共寫戰“疫”書
采訪了本校部分學生后,結合前期搜索到的相關信息,我校心理教師在區教研員的指導下,精心選材,反復打磨,錄制了一節面向中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微課“攜手面對疫情,走出心理困境”。在德育處和教務處的安排下,該課于2020年2月21日下午在班級釘釘群進行了直播。這節微課以一段中國青年在意大利街頭錄制的暖心小視頻拉開序幕,引發觀眾的思考,覺察自我情緒;隨后,運用積極心理學來引導大家調整思維模式,并介紹了清華大學趙昱鯤博士的兩個小妙招——用“每天三件幸福小事”和“感恩卡”來表達心意,提升人際關系的親密度;最后,呈現了豐富多樣的居家活動來幫助大家走出心理困境。短短十來分鐘,屏幕右下角彈出了近20萬的“點贊”,學生們以極大的熱情表達了對這堂心理微課的認可和喜愛。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提升自身心理素質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主要場所,家長自身的心態與榜樣作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落實程度都會對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播放心理微課后,學校德育處邀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提筆寫下了觀后感。從字里行間,我們看到了疫情下學生的成長,也讀懂了父母們內心的期許。由此對于心理微課的挖掘和思考,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三、校園舉行“云”升旗,校長致辭入人心
疫情延遲了師生返校的時間,學生進入居家網絡學習狀態。網上“云開學”后,這種從寒假順延下來的居家狀態需要一條心理上的分割線來讓學生們意識到:新學期已經開始,我們需要調整好精神狀態,比以往更加明確學習的意義和目標。為此,2020年2月24日,惠貞書院中學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網絡升旗儀式,拉開了2019學年第二學期第三周的序幕?!霸粕臁眱x式讓學生們認識到在家學習也需要有規律,感受到了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強國使命。楊云生校長在國旗下致辭中的三句話——“親身經歷是人生的財富”“科學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護身符”“能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成就自己”,更傳遞了不畏挫折、大愛前行、勤奮自律、努力上進的積極信念,為惠貞學子上了一堂德育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
四、思維導圖抒心意,少年學子有擔當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聯合德育處、美術組,發起了“非常假期戰疫情,思維導圖抒心意”專題活動[6],邀請各年級的學生代表組建微信群,進行主題選擇和繪畫培訓。由于在之前的心理課上學過思維導圖,學生很快進入角色,設計草稿,精心繪制,短短一周內先后創作出各種優秀作品(圖3至圖5),并在學校公眾號展出,學生和家長紛紛轉發,反響熱烈,讓每一位參與的學生感受到了非常時期自己身上蘊藏的能量。除了以上這些活動,我校還針對父母奔赴武漢參與一線戰“疫”的惠貞學子進行了慰問、關懷和心理跟進輔導;為從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來的學生錄制了特別版“如何面對來自疫區的心理困境”心理微課;在課表安排了體育課,在線帶領學生做運動,促進學生居家期間的多巴胺分泌,提升心理愉悅度;等等。
五、結語
回顧這段時間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我校對公共危機下如何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如下總結和反思。1.特殊時期,只有對社情民意尤其是青少年和家長群體的心理狀態保持敏銳觀察,充分挖掘危機下的教育契機,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才能切實解決問題。2.充分整合周邊資源,凝聚家校之合力,助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入學生家庭,形成積極循環,使得活動效益最大化。3.為學生賦能,讓學生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僅僅宅在家里被動地進行網絡學習。當他們被賦予信任和希望的時候,他們的表現往往會令人驚嘆。4.設計的活動既要創新,又要基于學生現有能力,并和當下國情結合。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有大量的日常積累和開闊的眼界。5.構建一套完善的危機干預機制,并在日常教學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樣,當危機來臨的時候才能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事實表明,居家防疫期間,在參與學校心理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萌發了深刻的責任感與擔當意識。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校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眼下,國內疫情尚未結束,國外疫情開始擴散,我們面臨的考驗還有很多,但只要秉持“著眼學生實際、促進學生發展”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去開展工作,定能轉“危”為“機”,在這場大國戰“疫”中取得最終勝利。
作者:李晶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惠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