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析心理輔導對頂崗實習的功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頂崗實習;安全問題;心理健康;心理輔導
論文摘要:學生在面對即將開始的頂崗實習時,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有巨大的壓力。因此,頂崗實習成了學生害怕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文章從心理輔導的角度分析了學生面對頂崗實習可能產生的心理擔憂,并闡述了心理輔導對頂崗實習的意義以及進行心理輔導的方式。目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運用頂崗實習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實踐證明,頂崗實習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頂崗實習的內涵及意義
頂崗實習不同于參觀式的畢業見習,在企業里,學生作為企業員工,有明確的工作責任和要求。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任務,主要是完成實習工作任務和實習期間的學習任務。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頂崗實習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因此,頂崗實習對整個學習生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力,對正式步入工作崗位更是意義非凡。
二、頂崗實習學生的擔憂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實習基地、資金投入、學生管理等辦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企業資源的不充分利用、教學計劃的非連續性實施、學生與學校的分離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頂崗實習的效果,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學生拒絕到企業繼續實習或者企業拒絕接受學生實習,甚至還發生了學生在實習中違法犯罪或者意外死亡等重大事故。
因此,學生在面對即將開始的頂崗實習時,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有巨大的壓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如此擔憂呢?學生的壓力主要從何而來呢?綜合而言,學生的擔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安全問題。不同專業學生分到不同的單位實習,同一個單位實習的學生但崗位也不同,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信息互通困難。有的學生自律性較差、個人空間自由度大、經驗不足或者勞動強度無法承受,一方面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容易陷入傳銷組織或者社會上不法組織集團,而目前我國尚缺乏規范工學結合行為的相關法規,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和違法事件不僅對學生本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對學院發展和社會穩定也有重大危害作用。
第二,心理問題。學生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適應:新環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難沒有不及時疏導,導致挫敗感和無助感增強;二是工作不適應: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懷疑自己的能力,厭惡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際環境不適應:與上級管理人員或同事人際關系不協調,封閉自我,感覺孤獨;四是身體不適應:工作中的強度相對學校生活來說較大,體力不支,飲食不適應,出現身體疾病癥狀;五是公司企業待遇不平衡,雙方滿意度不一樣。
三、心理輔導的定義及對頂崗實習的意義
面對學生的擔憂,校方除了加強實習過程中的管理之外,也應該在實習開始之前特別是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加以輔導,從心理上祛除對頂崗實習的擔憂,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對學校信任,對實習單位充滿向往。在心理上堅韌不拔,那么許多問題也能迎刃而解。高職院校須充分認識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僅幫助學生克服對頂崗實習和踏入社會的恐懼,同時對于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也能給予心理上的幫助。讓學生在良好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心理安全的同時保障人身安全,并能應對各種問題。
對于2009年發生的“21歲女大學生酒店實習跳樓身亡”事件,讓人扼腕哀嘆,更讓不少學生對頂崗實習特別是去酒店實習有了更多的猶豫。有如此個案出現,不僅讓人想到學生實習期間安全管理責任的重要性,同時也更進一步向我們表明做心理輔導是多么必要,不僅關系到能否適應新環境,更關乎到能否及時拯救生命。
(一)心理
輔導的定義
理論上,根據美國輔導學會(AmericanCounselingAssociation)的定義,專業的心理輔導是指應用精神健康、心理學或人類發展的理論和原則,透過認知、情感、行為或系統性的介入方式,(對事主)提出并強調個人的價值、個人成長、事業發展,以及心理疾病。
在特定的學校實踐中,它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動用其專業知識手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適應。
(二)心理輔導對頂崗實習的意義
無論是從學術上或是在特定的學校實踐中,心理輔導的定義都反映出它的目標——維持心理健康。針對頂崗實習中學生的擔憂,心理輔導的意義有如下幾點:
1、幫助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勇敢邁開頂崗實習的第一步。面對人生的重大考驗,任何一名學生都會有惶恐不安,不知未來駛向何處去的恐懼感。恰當的心理輔導,可以幫助他們強健自己的心靈,預先了解將面臨的困難,打了一針預防針,可以更踏實地應對可能到來的重重壓力。
正如上例中所提及的在實習中發生的跳樓身亡事件,對后來即將步入酒店進行實習的學生特別是女同學來說,是很難坦然面對的。曾有這么慘烈的事發生,酒店給人的印象更加恐怖。那么自己在酒店實習是否也會有此類事發生進而威脅生命呢?排斥抗拒情緒主導著學生,即使去了實習酒店,也是不情不愿的,在工作中也會消極懈怠,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終日。學生有此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但校方則需要正視這個問題。在學生中進行調查,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反應,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集中學生對事件進行分析討論,從中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躊躇不前。從心理上重塑安全感,不論是去實習還是踏入社會,都得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危機。
對于個別案例,要加大輔導力度,輔導員或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都要特別關注,在實習前或者實習中要進行跟蹤觀察,對于心理變化要及時給予協助。讓學生感受到,雖然在外,但仍然有老師關心,身邊總有人關注著,并不是孤軍奮戰;遇到難題也能有人給予建議,那么對于實習的各種挑戰也有勇氣去面對。心靈上的安全感會讓學生更有信心堅持到最后并變得更堅強勇敢,為踏入社會培養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
2、幫助大家正確緩解壓力,預防心理疾病,保障頂崗實習的效果。生活中有壓力是正常的,適度的壓力,反而是進步與成就的原動力。但是如果壓力過大,超過個人承受、調節的范圍就會出現成為四處作惡的“洪水猛獸”,輕則臨陣退縮,重則出現心理疾病進而危及生命。這就是為什么每年高考前后,總會有關于某某學校高三學生因為什么事情受到刺激從而出現精神失常的報道。一個人的發展更多應該是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靈。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獲得人生的圓滿,才會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快樂。
學生因為頂崗實習,產生心理壓力之后如果無法及時的緩解,在實習中發生心理疾病或身體疾病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進而影響實習的預期效果。緩解的方法因人而異,在歐洲和日本,風行一種香薰療法。某些精油能通過嗅覺神經,刺激或平撫人類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心理壓力很有效果。因此,很多心理咨詢中心將香薰療法引入心理輔導中,效果顯著。有條件的話,學生也可以自己通過香薰來舒緩壓力,預防心理疾病。
3、幫助大家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構筑堅實的心理防護墻,為順利完成頂崗實習建立心理屏障。大學生要注重培養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態。要自信,充分認識自己,愉悅地接納自己;要有毅力,“任何成功都不能
輕易得到,咬牙挺住就有希望,否則只能失敗”;要豁達,有了寬容,就有了幸福;學會自我調節,在失意與困惑時,不過分壓抑自己,懂得適當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時期,他們獨立性強,但自制力弱;情感豐富,但控制力差;追求新事物,但缺乏遠大理想。因此,大學生應隨時隨地加強自我心理的調節,以確保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構筑了堅實的心理防護墻,猶如給他們裝備了“防彈背心”,能在必要時給予貼身的保護。
擁有健康的心理,就能有機會迎難而上,敢于挑戰自我,不做逃兵;擁有健康的心理,在頂崗實習中就能有跟堅韌的決心去投入工作,在恰當的溝通中學會認識和適應社會,找到自身的不足,坦然面對其中的困難。
四、心理健康的標準
堅實的心理防護墻,實際就是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高效而滿意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是人格完善協調,社會適應良好。迄今為止,關于心理健康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國內外學者一般認同心理健康標準的復雜性,既有文化差異,也有個體差異。
美國學者坎布斯認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應有四種特質:積極的自我觀;恰當地認同他人;面對和接受現實;主觀經驗豐富,可供取用。
健康是人獲得快樂、幸福、成功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對于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的意義遠遠超過軀體健康。它不僅關系現在,更關系到將來。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與別的人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并參與一定的群體生活,個體的心理問題就在這種群體互動中產生了,而頂崗實習中的大學生尤其明顯。如不及時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種穩定的、不易改變的心理傾向。正因如此,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對即將參與頂崗實學生而言,進行心理輔導的針對性和方式都尤為重要。
五、心理輔導的方式
第一,個別咨詢與輔導。不僅在高?;蛘吒呗氃盒?,目前全國的各類學校都設置了心理輔導室,方便心理老師與學生一對一地進行溝通,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直接的指導,排除心理困擾。對于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對于頂崗實習的擔憂問題,可以是具體情況采取個別咨詢,詳細了解起因,辯癥施治。同時,也可以利用集中講座的形式,讓實習單位和學生面對面溝通,回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并讓校方與實習單位一起給學生做具體的講解,讓學生對雙方的合作、管理、實習內容有更詳盡的了解。
第二,開設心理健康課。在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級開設心理健康課,在大學階段應加深并拓寬。不能局限于通過問題辨析、情景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解等形式,來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還應通過現實的案例,讓學生學會應對,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真實的社會并不是絕對不可以的,相反,更能讓他們在了解中引以為戒或者做好防范。從而使學生在擁有強健的體格的同時也能擁有堅韌的毅力和能經風吹雨打的心理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川林,吳兆方.大學生心理健康[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林崇德.學校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車文博.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M].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4、賈曉波.學校心理輔導實用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