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消費信貸困境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宋曉桐1郭婧2作者單位:1.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2.中國人民銀行晉中中心支行
制約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因素
最近幾年,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民消費信貸市場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從整體上看,仍有許多不利因素制約著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總結起來,主要包括內外兩方面因素,內因主要是農民自身觀念落后、收入水平低且不穩定。外因主要包括農村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全,消費信貸供給體制不完善等。
(一)內因
1.傳統觀念約束、消費意識落后
目前,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民的消費習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農民已經養成了“收入-消費-儲蓄”這種量入為出的生活消費方式,中國也成為了儲蓄率最高的國家,而農民的儲蓄率更高。此外,從銀行借貸消費這種“寅吃卯糧”方式也有悖于中國的傳統美德,往往會遭到周圍人的鄙視。
2.收入水平低,而且波動性較大
統計數據顯示,一個國家的消費信貸水平和收入水平成正比,因此農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消費信貸能力就越強。目前,我國農民整體收入水平偏低,第一產業收入占收入比重較高,部分出外務工的農民由于文化水平較低,缺少專業的職業技能,工資收入也偏低,此外,由于城市內大型國企職工下崗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農民進城務工的空間。因此大部分農民不愿意進行短期消費信貸,而更傾向于儲蓄。
(二)外因
1.消費信貸供給機制不完善,金融環境差
當前,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只有農信社,郵儲銀行等少數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等新興農村金融機構規模較小、數量少,而且這些為數不多的金融機構只能提供房貸、助學貸款等少數幾種信貸產品,且需要品質極高的抵押品,這些都為農民貸款消費設置了障礙。此外繁瑣的貸款審批手續、農村信用體系的缺失以及有關規范農村消費信貸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也阻礙了消費信貸在農村的發展。
2.農村社會保障體制落后
國家雖然連續出臺醫療制度和教育體制改革,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醫療、養老、上學等體制仍相對落后,農民主要靠儲蓄來應對疾病等意外因素,造成農村消費信貸需求不足,阻礙了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拓展消費信貸市場對策
(一)加強對消費信貸業務的宣傳,倡導新的消費觀念,引導農民進行合理的消費信貸。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農民的金融基礎知識宣傳,引導農民正確認識消費信貸,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信貸觀,支持有條件的農民進行消費信貸,對有還款能力的農民提供擔保。
(二)完善收入分配體制,增加農民增收創收水平,提高農民承貸能力。穩定的收入來源是農民進行消費信貸的根本動力,國家應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項關系民生的長期重點工作來抓,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加第一產業收入;拓展農民收入來源,組織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鼓勵農民進程務工。
(三)改善農村金融環境。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應有針對性的制定政策,優化農村地區消費信貸環境。一是制定有關農民消費信貸的法律法規,規范農村消費信貸市場;二是要引導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制定適合農民的消費信貸產品;三是建立健全社會和個人征信系統,夯實信用基礎,引導農民重視信用記錄;四是簡化農村消費信貸手續,降低抵押品要求,對信用等級高的農戶給予信貸優惠。
(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農民消費信貸后顧之憂。近年來,盡管新興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推廣,義務教育也基本實現了全免費,農村“低保”制度也逐步完善,但農民仍沒有徹底從“看病貴、上學難、存錢養老”的顧慮中解脫出來。只有建立起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進行消費信貸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