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機電實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應用型人才自古至今都是我國勞動力市場上最需要的人才之一。應用型人才不僅能夠為我國的工業發展創造效益,還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及智慧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所以,無論是技工院校還是各大高等院校,都致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作為我國工科院校以及技工學院中最重要的專業之一,需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為社會輸出更多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一、技工院校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教學現狀
1.專業課內容安排存在問題
機電設備與維修專業在1993年就已經被我國列入重點專業之一,因此大部分技工院校設立了機電設備與維修專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主要分為機械設備的安裝與維修和電氣設備的安裝與維修。雖然機械專業和電氣專業通過不斷改革,融合為機電專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并沒有將機電專業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去看待,而是分別給學生講解機械專業的相關安裝與維修知識以及電氣專業的相關知識。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后期的知識應用過程中不能夠對機電一體化的設備進行維修和維護。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很少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如果將機械專業與電氣專業分開來講,不能夠保證學生掌握系統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知識和維修技能,導致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遇到瓶頸。因此,現階段我國技工院校的專業課內容安排還能進一步增強合理性,保證技工院校學生成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2.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根據我國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技師院校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教師也應用了一些實踐性教學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沒有根據國家要求和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相關的實踐能力,學校也沒有開設相關的實踐能力課和實訓課。還有一部分老師在上實訓課的過程中,單純地教給學生某一電氣設備的維修方法以及維修技巧,而沒有啟發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相應的維修原理。這就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實訓過程中沒有受到更好的啟發,從而在后期機電一體化設備升級以及更新后,不能夠及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維修水平。大部分學校或老師將實訓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安排在所有的理論知識課程講解完以后,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相應的理論知識有所遺忘,理論知識無法為實訓操作提供指導。因此,實訓環節的安排以及相關實訓內容的設計,也影響了我國技師學院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3.教師專業能力存在問題技術院校與高等院校相比,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質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主要是因為技師學院中的老師大部分學歷水平不高,而且缺少相關的實踐經驗。導致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夠實際體驗到具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技能,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水平的提高。
第一篇:胡格教學模式下物流管理課程建設思路
摘要:文章通過對胡格教學模式的闡述,結合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所處的生產性實訓環境,提出采用胡格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崗位技能,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學生物流崗位動作標準化,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關鍵詞:胡格教學模式;生產性實訓;課程體系
0引言
眾所周知,德國目前擁有世界上獨特的職業教育體系,如巴登符騰堡州在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探索上一直處在世界職業教育的前列。該州著名的職業教育專家托馬斯?胡格教授在“素質本位、人格本位”實踐研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在德國職業教育改革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值得學習借鑒。
1胡格模式特點
摘要:工業4.0的到來意味著理工科人才培養也要面對新時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與進步。借助時代的發展為契機,以培養富于實踐操作素養、能夠運用先進科技、并具有時代責任感的理工科學生為目標,反思目前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結構檢修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基于課堂改革的新思路,融合課程思政的內容,以利于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結構檢修高效課堂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課堂改革;教學方法;發動機電控
0引言
《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結構檢修》課程是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汽車后市場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集理論性、實踐性、可操作性和綜合性于一體的課程,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起到為后續專業核心課程如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電器與電路、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新能源汽車等奠基重要基礎,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掌握汽車發動機ECU、傳感器和執行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具有根據發動機電控知識對發動機簡單故障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為后續課程和今后從事汽車技術服務工作提供基礎。
1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
1.1課程內容依然難脫窠臼,缺乏實用性。目前本課程普遍使用的教材注重的是對知識的羅列。這樣教學內容的安排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是可以適用的,但對于高職學生的培養模式不合適。書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述不僅增大教學難度而且會占據很多課時,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是實操能力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與本科生相比差距較大,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畢業生能夠很快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所以課程內容應該做到“理實一體”而且實操課程要多于理論課程。
一、高職院校重視社會實踐創新的意義
1.有利于教師增長帶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高職院校教師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而且要注重實際操作,從實際和實踐應用出發,讓學生學會社會需要的操作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自身也會完成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教師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同時也是自己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是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目的是為了讓教師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和工藝流程,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體驗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同時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在課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注重,高職師資職業素養是為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重要的保證,企業社會實踐是一種從技能、專業、思想、意識等方面來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師利用暑期深入基層,接觸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強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社會責任感的一項重要舉措。
2.有利于學生增長服務社會的能力高職學生的就業基本上是做實際產品,社會實踐活動拓展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空間,使其了解了社會對他們的需求。不管在專業頂崗方面,或是在社會志愿服務方面,或者在學生的其他活動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鍛煉自己的素能。高等學校要有生命力,其辦學方針一定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更是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進行的。高職學生需要深入社會基層了解社會的需要、了解國家的需要;通過有目的地做事,鍛煉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高職學生可以深入到所學專業的相關企業,了解企業及行業的發展現狀,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提高職業素質。同時,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較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形成繼續學習、服務社會的持續動力。
3.有利于實現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發揮創造了條件。社區義務勞動、邊遠山區志愿服務、校內外勤工儉學、市場與社會調查、環保志愿服務等具體實踐活動,開拓了學生了解社會的渠道,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勞動能力。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的不容易,從多角度、多側面鍛煉了學生,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服務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服務社會、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還有利于培養自尊、自重、自勵、自省的觀念,對引導學生健康的學習動機,練就適應社會競爭與職業選擇的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青年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進了對國情的認識和理解,更加自覺地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在服務中提高了素質,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這是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素能兼備人才的要求。
二、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的做法
1.針對同一屆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2008年開始,每年暑假前夕都給進校將近一年的學生發放一個社會實踐報告本(由思政部負責組織和實施),教師在課堂對學生進行假期社會實踐的指導,并明確任務。當年下學期9月份開學報到后,收回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本,教師及時批閱,并選出優秀社會實踐報告進行評獎,召開優秀社會實踐表彰會(會議邀請下一屆的學生代表和各班級的班長、團支書參加,以便這部分同學先學習和感受做社會實踐的方法和動力,并且讓這部分同學到自己班級現身說法,解答部分同學的疑問,鼓勵和發動其他同學做社會實踐),把優秀社會實踐報告本進行匯編。這項社會實踐活動的流程連續做下來幾年了,每年都有一批做得優秀的學生和社會實踐報告,取得了好的效果。學生的任務明確了,又有力量在督促他們完成,同時還有之前的榜樣在影響他們。這種做法輻射面廣、參與的學生多、受益的學生多,實實在在達到了讓學生接觸社會、參與社會活動、體驗社會生活、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目的。每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批閱4千份左右的社會實踐報告,每年受益學生大約4千人。
摘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專業知識深化和實踐技能提升的優質平臺,同時也是學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果集中展現的舞臺。課題組以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及智能化改造賽項的基本情況,分析了該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情況并提出了改進的方向。教學實踐表明,將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相關內容融入專業課程,對教學理念和內容的更新,線上+線下的探索導向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完善,崗、課、證、賽的融通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機電基礎;技能大賽;教學改革
0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已于2022年4月20日修訂通過,自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律文件最大的亮點在于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提升了職業教育在人們心目中的認可度。該法案同時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這是職業教育法實施以來最大的一次修訂,也是今后職業教育發展最為重要的保證和推動力,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職教生和職業教育從業人員的士氣。由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發起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專業知識深化和實踐技能提升的優質平臺,同時也是學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果集中展現的舞臺。通過大賽引領教育行業對現有教學模式、教學體現和評價方式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促進人才培養,實現質量的提升[1-5]。
1賽項簡介
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及智能化改造賽項涉及以下幾方面內容:機械設備的裝調及精度檢驗,數控系統故障排除,電氣線路的施工,典型工件的編程與加工測量,機器人仿真軟件調試等專業技能。比賽涉及的課程有: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電工電子技術、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操作、可編程控制器技術及應用、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等。基本涵蓋2022年新修訂的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介紹中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大部分專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