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踐之星事跡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搶抓扶貧開發發展機遇,加快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及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該村黨支部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修公路、興水利,大力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生態畜牧業,村的經濟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底,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456元,比的3795元增加661元。
二、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目標,加強基層組織自身建設
村黨支部組織和帶領全村群眾修公路、興水利,大力發展以優質肉羊為主的生態畜牧業,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極大地改善了全村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建立建全村兩委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和分工;制定各項工作制度,執行好黨務、村務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增強了村兩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三、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對全村道路建設和人飲消防線路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徹底解決了農民熱切盼望多年的難點問題,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小小山村從此舊貌換新顏。村級交通、環境衛生方面:對村內環境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整體改造,拉直、打通歪脖路,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組織群眾投工投勞,使全村道路四通八達,整潔美觀,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展現在人們面前。人飲方面:多次爭取國家投入資金累計62.4萬元,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建成了1個高位水池切實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困難。農田灌溉方面:建成渠道1500余米,提高了農業的抗旱能力,促進了糧食增產,提高了農民收入。
四、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增加農民收入 五、以強化民主管理為手段,推進依法治村
“為了工作,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初,市政府組建行政服務中心,要求進駐中心的各部門單位選調精干力量。質監局黨組決定選派,但考慮到她一人帶著正上初三的女兒,擔心她是否有困難。局領導與之談話時,她卻只說了一句話:“為了工作,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后,她經常是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崗。很多時候,臨下班了,卻有服務對象前來辦理代碼證,她總是熱情、認真地把事辦好再下班。為此,她那讀初三的女兒常常只能以方便面將就對付中餐。有時候,她也覺得對不起女兒,但憑著對事業、對群眾的那份熱愛,憑著對維護政府和質監部門形象的那份責任感,她始終堅持了下來。
“我讓企業少跑一趟路,企業為瑞昌早建一份功”
提高辦事效率,需要過硬的業務能力,更需要強烈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在的思想意識里,經常想到的就是“我讓企業少跑一趟路,企業為瑞昌早建一份功”。為此,她一方面認真鉆研業務,熟悉相關政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對前來窗口咨詢的人有問必答,做到即時辦理。積極落實首問責任制等各項服務制度,為申請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為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方便群眾,只要是材料齊全、手續完備、符合要求的,她全部即時辦結。同時,她努力將承諾的7個工作日壓縮到幾十分鐘,大大縮短了辦證時間和程序,極大地方便了服務對象。
“我應該盡最大努力當好一名服務員”
部門辦事“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一度成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而在看來,則是“我應該全力當好一名服務員”。對前來咨詢辦事的群眾,她堅持一張笑臉相迎、一句您好暖心、一把椅子讓座、一次全面告知、一流效率辦妥、一句好走送別“六個一”服務標準,真正做到了服務“三聲”,即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贏得了前來咨詢辦事群眾的廣泛好評。對前來辦理組織機構代碼材料不全的群眾,她堅持給予書面一次性告知,清楚地告知其辦理代碼所需補辦的材料。對申報人提出的各種疑問,及時、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解答,對書寫不便的群眾,幫助其填寫申請表。在行政服務中心質監窗口一年,以熱情高效的服務贏得了企業和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微笑天使”。
“工作的事一點都不能馬虎”
一、組織領導堅強有力,保障機制落實到位
分局黨組對法制宣傳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法制宣傳領導小組,設立了法制宣傳辦公室,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中層干部協助抓,具體工作人員是直接責任人的宣傳責任層次。將法制宣傳經費列入了每年年度預算,專款專用。建立健全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監督檢查和獎懲制度。積極地推進法制宣傳工作。
二、法制宣傳扎實有效
一是歷年來分別組織食品藥品安全法規集中宣傳,有針對性的大力宣傳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藥品安全常識,共發放各種宣傳資料41000份、宣傳標語235條,受教育面達80000余人次,通過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多次報道食品藥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時曝光打假信息,提高了廣大市民的消費信心,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二是穩步推進食品藥品鄉鎮執法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構建統籌城鄉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新格局。積極向縣委、政府匯報工作,得到大力支持,縣政府將食品藥品安全委托執法列為九位一體安全綜合執法工作重點。5年來,共培訓鄉鎮委托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依托他們深入農村開展食品藥品監管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覆蓋全縣32個鄉鎮、263個村居,把政府提升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的愿景傳遞到了農村千家萬戶,切實提升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為農村監管薄弱地區構建了一條堅強的防線。
三、嚴格規范管理,推進依法行政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f aviation composite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pported by central financ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d and argued the s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gram which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pace composite.
關鍵詞: 高職教育;復合材料專業;校企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osite specialt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3-0284-03
0 引言
隨著世界航空、航天和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越來越要求薄殼體、大承載、高速度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求高性能、輕重量、低油耗的環保指標。復合材料制件能夠提高產品性能,保證產品質量,縮短研制生產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批生產能力,取得顯著的技術經濟效益。同時具備諸多金屬材料所不具備的優勢,如材料性能的可設計性,材料和構件制造的一致性,以及具備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滿足濾波、自、隱身等特殊性能的需求。目前在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中,已經將復合材料研制作為首要的目標,并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投資,但是由于我們國家復合材料研制起步晚,底子薄,特別是目前我國缺少復合材料制件的操作人才,導致復合材料制造遠遠不能滿足航空航天業的需求。高職復合材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建設和學生技能培養并體現高職特色的關鍵內容之一。
2011年8月15日我院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高職復合材料實訓基地項目,設備總投資340萬,建設一個校企合作航空復合材料生產性實訓基地。該項目建設目的就是創建穩定的校企溝通和產教研平臺,給學生提供更真實的工作情境和實訓教學環境,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以下就航空復合材料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基地構成、設備建設等方面作出初步的探討。
1 校內航空復合材料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內涵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指在實訓基地中引入市場運作模式,建立自給自足運行機制。校企合作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體現在:其一,可為學生提供真實意義的實踐環境,使學生的理論學習同實踐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其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校企雙方共同的利益驅動下,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其三,可真正將職前、職后的教育培訓結合起來,拓寬培訓市場,服務于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高職院校建立的航空復合材料生產性實訓基地,應堅持以復合材料專業教學為中心,尋求多元的資金來源,積極開發和拓展校內實訓基地功能,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與政府、行業、企業緊密合作,向社會、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行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等多種形式的服務項目,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建立自給自足運行機制,實現基地的良性運作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創造真實的航空復合材料生產的各種工作情景,以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建設校企合作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是職業院校實現教學質量提升及其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訓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必要保障,其內涵在教學上,一是要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要真正實現學生頂崗實習;三是要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
2 航空復合材料生產性實訓基地功能定位
作為高職院校,其根本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與行業需要的職業人才。因此,航空復合材料生產性實訓基地首先應具備復合材料專業教學實踐的功能。能滿足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創造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條件。第二是提供技術服務和咨詢。接受外來生產現場問題,實訓基地能夠一方面參與生產小型試驗件,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一個復合材料技術研究試驗平臺,解決生產現場的關鍵問題。只有參與企業生產,作為一個經營性質的企業進行運作,才能創造行業所需工作崗位和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有助于實現以能力為本位的學生培養目標。也只有參與企業市場才能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自我造血功能以維持自身可持續的發展。第三是社會服務功能。生產性實訓基地能為行業提供職業資格鑒定、企業員工培訓、相關院校或培訓機構的實踐教學服務。第四是科技研發功能。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產學研和產教研的平臺作用,結合學校綜合技術優勢和企業生產技術特長,針對行業與市場需求開展各種技術服務和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的研究,加快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改進和推廣。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large earthquakes, the researchers have constantly studied and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have obtained many effective results in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After repeated experiments and trial, housing demonstration room with bamboo engineering materials, has the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seismic, economic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new type of bamboo structure housing demonstration room of the are displayed and demonstrated, and the selection of bamboo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he outline of the idea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are discussed,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ructure selection, material design, and other major seismic design, engineering ideas,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o on.
關鍵詞: 竹質材料;工程結構;安居示范房
Key words: bamboo materials;engineering structure;housing demonstration room
中圖分類號:TU3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108-02
0 引言
竹材具有結構性能優于其他建筑材料的性能。在新型抗震安居房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對這一新型材料的使用,為抗震安居示范房的材料選取上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案。尤其是在遭受到地震破壞的區域,使用這一抗震房屋設計方案,推動了地震多發地帶的村鎮住宅建設。經過實驗和使用,新型竹質工程材料的基本構建,如材柱、層積、材梁等具有很好的強度和彈性。值得在震區村鎮建設中推廣使用。
1 竹材的優勢
竹子在我國分布區域非常廣泛。竹材的使用古已有之,竹結構的建筑至今仍然在南部地區廣泛存在。作為質優價廉的建筑材料。竹制房屋一直是南方農村地區普遍使用的主要房屋建設模式。經過現代復合、重組等技術的優化組合,如今的竹材料已經不僅僅限于農村普通住宅的材料使用,成為建筑結構中重要的承重構件,在裝修材料、建筑板材、建筑梁柱、墻體門窗、天花板等各個位置被設計者所采用著。現代的竹質材質經過萃取和優化,不僅具有輕質、耐久的特點,而且在韌性、強度等方面更加強化。竹結構建筑已經成為我國建筑領域占有更高地位的現代化建筑模式之一,具有其他結構類型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①在生態性上,竹材料生長速度塊,可再生。
造林后可持續利用性強。于木材相比,竹材生長周期短、種植養護容易。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小,沒有廢棄材料需要處理。建造過程相對簡單,建造周期短。比起混凝土鋼筋水泥建筑,更加符合現代建筑綠色環保理念,在節能減排抗污染方面都具有其他建筑材料不可取代的優勢。而且竹結構建筑建成后可以再次拆除充足,有利于竹材生長和再利用,對于提高環境質量,保持生態平衡,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竹結構的施工由于重量輕、工藝相對簡單、構件標準化、可預先加工等優勢,因此施工速度快,工業化程度高。一般性的二層住宅大約需要五到六個人,四十天左右即可竣工[1]。
②竹材人造板材的保溫節能性能,要高于混凝土和粘土磚,這也是南方地區溫暖潮濕環境下建筑建筑中多使用竹材的原因。竹材的熱導系數為0.13-0.19之間。對于建筑節能效益很有幫助。同時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能耗也較低。
2 竹質工程材料性能
竹質工程材料采用的是原竹作為加工材料,其基本性能和形狀為中空、圓柱、尖削度大。但是也存在容易裂開、霉變的缺點。在作為現代建筑結構的原料之前,需要進行復合、重組技術,改變原竹的部分性能,使之能夠適應現代建筑的技術要求。具有防潮、防腐、防霉、阻燃等性能。這種竹質工程材料一般是以原竹為材料,使用環保型膠黏劑,經過現代加工技術進行合成之后的材料。包含的材質主要為膠合板、層積材、重組材等。在使用過程中里利用率高,規格多樣。可以使用各類工程需要進行工廠化生產[2],如表1。
3 新型竹結構抗震安居示范房的設計案例
本文所選案例為震災后的農村安居工程建設用房。建筑模式為獨立式住宅建筑。每棟建筑面積一百八十平方米。建筑功能為滿足使用者基本生活需要。主要建筑結構包括門廊、柱廊、家庭活動空間、臥式、廚房、餐廳、儲藏間。根據建筑需要,室內空間一層高度為三米,二層高度為4米。如圖1。
①考慮了抗震安居房的建筑原則以及國家有關災后重建結構抗震能力的要求,結構平面注重了抗震力、立面規則、側面剛度均勻的要素,還要考慮建筑整體的抗震性能以及構件之間的聯系。現代木結構中的梁柱結構體系采用了傳統建筑形式,梁柱為主要的建筑形式,形成受力體系承載負荷。輕型木結構由眾多斷面較小的規格材料和面板均勻組成,這種空間箱形體的結構可以承受各種荷載。案例中選用的竹質材料發揮了輕質、高強度的特點,將兩種構件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結構體系總體采用的是梁柱、墻骨等的受力體系,除了框架柱以外,門窗、主梁均采用了平行框架,這種結構可以抵抗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側向力,并可以通過墻體的抗震剛度和側向承載力設置斜向支撐和水平橫撐,形成多重抗測力體系。在保證墻體剛度和抗震能力的同時,滿足骨架構件的變形要求,骨架和面板之間鏈接牢固,墻體的整體呈穩定可靠的狀態。
②為了加強結構的整體性,煤層高度均設置了貫通的竹制連系梁,樓面采用了貫通的竹制圈梁形成受力體系,在骨架和面板之間設置連系梁,連接其骨架與面板滯后,用螺釘固定樓面板,考慮抗震設防要求,地震區屋架采用四支點的竹質屋子架,斜向處理。屋架頂部與竹錨固在一起。用水平撐桿支撐在框架柱上。盡可能采用瀝青瓦、石棉瓦等減輕結構自重。
③節點設計是木結構的比較關鍵的問題。連接構件設計中,要保證強度、荷載的傳遞,防止構件開裂、收縮、膨脹。在本案例中所采用的鏈接方式包括齒鏈接、赤板鏈接、普通釘接等方式。中西方統一采取的木構件的鏈接方式,有著受力不均加工復雜的缺點,還會削弱構件截面,不利于受力。因此這種鏈接不太適用于構件截面結構。在接長和接厚方面抗壓能力較低,這種節點在實際操作上比較難以應用。普通釘接承載能力與受力鏈接上不能固定和鏈接。螺栓鏈接比較適用于木結構。因此在現代木結構中被廣泛使用。本案例也采用了這種節點連接。如圖2。
借鑒輕型木結構對本案例中竹結構房屋主要構件節點的構件螺栓進行詳細設計。內容主要包括:
①使用厚矩形缸筒,采用對拉的方式向兩個方向固定竹柱和缸筒。在矩形缸筒焊接處鏈接1厘米的后鋼棒,使用M20錨栓錨固在基礎上。地震作用導致上下部和基礎結構間出現錯動。
②在墻骨柱之間鏈接兩篇對稱角鋼,使之與基礎的額鏈接節點繼續寧固定。竹墻骨柱于L形角鋼之間通過釘接固定。通過M12錨栓固定。
③使用螺栓固定竹竹之間和四周的鏈接鋼板。將鋼板外側焊接成U形托,使U形托在竹梁和梁端經過螺栓的位置實現對梁的支撐。
④將主、次梁的鏈接節點通過相互垂直焊接的U形板鏈接,主、次梁的對拉螺栓使用螺栓固定。其他鏈接節點需要滿足復雜節點以保證傳力路徑明確。同時預加工的金屬鏈接件要保證安裝質量和速度。這樣才能保證住宅的標準化和工業化,實現建筑再結構良好的前提下達到抗震標準。螺栓鏈接使得構件結構可以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3]。
4 結語
竹結構建筑的優勢在于它的生態性、節能環保、抗震以及經濟耐用。本文對震區安居工程建筑用料采用的新型竹材料的優勢以及實際案例中的技術要點進行闡述,重點論述了新型主結構抗震安居示范房的主要構件的關鍵技術。該示范房的設計與建設表面,充分利用竹質材料,合理利用其結構形式和節點進行施工,可以使抗震安居房經受住一定震級的強力沖擊。而且在防潮防蛀等有關舒適度的問題上得到強化。不僅滿足短期內受災人口的安置問題,在長期使用上也得到了保障。只要將關鍵技術執行好,就能確保工程的順利開展。事實證明,選用新型竹結構抗震安居示范房建設對于震后村鎮住宅重建確實是正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正,韓冬青.竹質復合材料的空間營造與形式表達――南京周里村便民服務中心[J].新建筑,2013(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