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旅游職稱論文

旅游職稱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職稱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旅游職稱論文

旅游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如分組討論法、問題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引導探究式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示范教學法等,并綜合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建設課程教學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全面、靈活的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在專業基礎課《旅游政策與法規》的教學中,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示范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法庭情景模擬法等。其中在示范教學法的具體表現中,不僅僅是教師的示范,還有我們學生的表現,比如,在課程講授到導游人員的計分制度時,先由教師說明計分中的扣分情況,并進行簡單演示,然后,就請我們學生進行具體示范,如先請一位學生上模擬臺進行演示,演示內容如下:“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杭州,我作為此次的導游,很榮幸與大家共度美好的一天……呃,不好意思,有點餓了,先吃點,各位不要客氣……好了,下面呢,我再為各位講解……”此時,我們坐在座位上的兩位學生(作為旅游檢查人員)同時站起來走向模擬臺,出示檢查證件,并同時說:“你好,我們是某某省旅游質檢所的工作人員,這是我們的檢查證件,根據我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第三部分導游人員計分管理辦法第16條規定,導游人員帶團過程中有吃零食行為,須對導游進行扣分處罰,對你剛才的行為,我們依法予以扣除2分的處理。”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的展示,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種示范教學,增強大家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度和熟悉度,知道法規教學雖然嚴謹而枯燥,但也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其增強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改革課程考試模式

隨著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我們的考試模式如果還是采用原有的那種以期末考定一切的做法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不同性質的課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案,如過程性考核、大作業考核模式、校企合作共同考核等,目前已采用過程性考核的課程有如《導游文化基礎知識》、《旅游線路設計》、《模擬導游實訓》、《導游現場面試技巧》等,過程性考核特別注重對于平時的學習、實踐與考核,做到每一步的考核與評分都有據可查,而且體現出考試規律性。并且過程性考核增加學生的參與評分環節,比如:《旅游線路設計》在最后最佳旅游線路俱樂部和最佳旅游線路設計者評選中有評分權,旅游俱樂部對本組員有小組評分權等,使得學生對于課程成績組成非常關注,并由此形成了良性學習的氛圍,這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最終成績。

三、改革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旅游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現階段需要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確保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旅游文化》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肩負著旅游人才文化素質培養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文化》課程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該課程自身特點和學生學情狀況進行分析,探索該課程改革的措施。希借此能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在該課程的課程改革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現階段《旅游文化》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定位模糊

現階段對《旅游文化》課程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定位是比較模糊的,特別是在《旅游文化》與《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國旅游地理》等相關課程的關系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部分教師及學生認為《旅游文化》課程內容與《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和《中國旅游地理》課程內容有很多相近之處,因而可不開設該課程,部分學生更傾向單純為了考取導游證,以至于教師在講解《旅游文化》課程中難免出現尷尬。從而造成該課程定位模糊,《旅游文化》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地位不穩定,課程開設的時間不固定,這些都不利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教材編寫滯后

目前已出版的高職《旅游文化》教材大體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教材更新周期相對偏長,內容陳舊、針對性差,大多數教材的更新周期為3-5年,不能及時反映學科新進展.教材建設滯后,不能適合素質教育的需要,應用性、針對性、崗位性不足。二是有的教材篇幅偏大,雖近幾年有大量高職類《旅游文化》教材出版,但多數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理論性偏強。旅游專業實踐性強,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編排模式不適應當前高職旅游專業教學實際。三是教材編寫體系無特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旅游文化》教材出版發行近30種之多,但大都千書一面,同類課程教材都沿用某一個優秀版本的體系,在內容的組織和安排、講述問題的方式、文字敘述及語言風格等各個方面表現出大同小異的雷同現象。四是教材建設管理問題。高校在教材選用上往往有一定的隨意性,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決定選用何種教材,使一些選用教材的質量難以有保證。

(三)教學模式單一

《旅游文化》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教學能夠與實踐相結合。但多數高職旅游專業的《旅游文化》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局限于課堂的填鴨式教學。由于受條件的限制,許多高職院校都沒有現場模擬教學基地,學生對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及教師,而我院旅游專業的《旅游文化》定位成純理論課程,加之本專業起步較晚,學生人數相對偏少,在《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是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授課內容,幾乎沒有引進現實的案例教學,不利于讓學生切身體會身邊的文化旅游內涵及規劃開發。這種簡單枯燥的教學模式無疑有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們的學生適應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較差,難以達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標目標。

(四)考核方式有待改進

《旅游文化》課程正是因為教學內容和實踐脫節,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因此在期末考核時通常以期末書面考核成績作為評價尺度,這種考核方式會直接導致學生上課不聽,考前突擊,也使教師習慣于采取應試教育的方式授課,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以書本學習為主,忽略了課堂之外的社會實踐學習,不利于素質和能力得培養。

二、教學方式改革

(一)重新定位《旅游文化》課程

《旅游文化》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而我院定位是專業選修課,并且是純理論課程。這與旅游專業的實際是脫節的。應該結合學院學生和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的實際,將《旅游文化》課程調整為專業基礎的綜合課程(即理論加實踐),更多注重實用性、實踐性,并也行業需求相聯系。

(二)教材建設亟待改革

教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資料,因此必須選擇一個適合講授對象的好教材,目前我院選擇的《旅游文化》教材雖然是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但和我院本專業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還有一定難度,而且與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脫節,編寫好適合本學院實際的旅游專業的校本教材或者講義尤為必要。在編寫教材方面可盡量從微觀的角度,側重細節操作和管理。自編講義則要注重將各類《旅游文化》教材中的要點相融合,注意整套講義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適合本院專業學生實際。從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考慮可根據本地區旅游文化特色設置,比如廣安打造的是紅色旅游城市,可更多的結合本地旅游特色設置課程,川渝旅游文化特色如世界遺產旅游(九寨溝等),成都等地休閑文化旅游、閬中歷史文化名城與旅游文化、重慶紅色旅游文化等將“旅游”與“文化”結合,使旅游教學體系更加具有開放性,啟發學生的思維。

(三)改革單一教學模式

旅游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就業現狀;應對策略

建國以來,體育教育專業一直作為體育院系的重要專業支撐體育院系的建設和發展,為我國的體育教育事業培養了大量的合格教育師資,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體育教育專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規模得以不斷擴大。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體育教育專業育人質量總體不容樂觀,社會對體育師資的需求量又有限,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難度就進一步加大。地方師范院校體育教育人才市場的產品滯銷供過于求的現象則更為嚴重,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處理好就業問題已是地方師范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地方師范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受高校擴招的影響

由于受高校擴招的影響,有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甚至不具備辦體育系條件的學校,畢業論文 為了爭取招生名額,盲目申請體育教育專業,因而呈現出體育畢業生相對過剩的狀況。有些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將文化基礎比較薄弱,但有一定體育基礎,對體育尚有愛好的同學集中加以訓練,報考體育專業,導致體育生生源暴增,從而出現惡性循環。

2.受課程設置的影響

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重技術輕理論課,技術課學時過多,課程設置內容體系主要以競技項目為主,沒有與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相適應。這與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大相徑庭的,離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會越來越遠。要改變這種現象,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當前流行的、感興趣的、健康向上的、簡單易行的運動項目。

3.畢業生就業準備不足

好多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受計劃體制的影響較大,這種保守的就業觀是就業難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一些學生在校期間不認真學習專項技術、專業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在應聘過程中表現平平,從而失去就業機會。而且,盡管高校提倡素質教育,中小學推行健康快樂體育,但現實中用人單位在畢業生選用上都注重專項和外語、計算機水平,大多數學生因不能令用人單位滿意而無法達成就業協議。

4.受用人單位的影響

面對地方師范院校的學生,用人單位顧慮重重。學生誠信受到質疑,由于學生文明素養不高,面試技巧較差,加上自我包裝(學習成績、獲獎情況)中水分較大、簽約后毀約、往屆畢業生跳槽等現象,造成畢業生在社會中滿意率和穩定率不高,從而影響學校形象和畢業生就業率。

二、應對策略

解決體育院校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綜合考慮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本人等方面的因素。從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進行課程改革、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全程化、提升畢業生的素養、充分調動其自主擇業等方面著手來改變這種就業難的現狀。

1.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事實上,農村體育教育師資力量不是很好,但由于條件艱苦,許多畢業生不愿去農村就業,這也是畢業生就業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職稱論文 政府機構如能從宏觀上進行調控,則可以大大改善就業難的現狀。據有關部門表示,今年國家將從獎助學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以獎勵畢業生到艱苦地區就業的試點。目前,中國農大、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已經實施了對外地生源去西部基層就業進行獎勵的規定。政府也可根據實際需求適度控制招生人數,取締不合格學校的招生資格。

2.大力進行教學改革

學校應大力進行教學改革,調整課程設置,規范教學內容。把不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改編,根據現實而定,不能照搬照抄。打破陳舊、落后的體育教學觀念,培養現階段優秀的體育人才。以適合現實的需要,適合時代的發展。學校也可根據市場需求和地方特色增設新專業領域,如哈爾濱有學校率先增設體育旅游專業,這就迎合了市場需求,從而增大了畢業生的就業幾率。

3.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全程化就是要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學生教育的全過程,而不是學生畢業時或擇業時的臨時性工作。應以全局觀點系統考慮,構建一個完善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按照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一年級著重職業生涯認識和規劃;二年級著重基本能力培養;三年級著重職業定向指導;四年級著重擇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四個階段相互貫通,有機連接,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

4.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擇業的能力

如前分析,好多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受計劃體制的影響較大,這種保守的就業觀是就業難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大學生應降低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先就業,再擇業,增加自己就業的機會。同時,體育院校的大學生還應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專業能力,這樣在面試中才能以實力獲得機會,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另外,在就業進行雙向選擇的今天,大學生應該主動的去尋找機會,而不能閉門造車、等待機會。否則,機會也會擦肩而過。

5.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擴招帶來的大學畢業生的素養降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當前一些大學生的誠信缺失、素養低下也是用人單位顧慮重重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現象,留學生論文 一方面,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對其加強人生觀、世界觀、誠信的教育,提高其人格魅力;另方面,大學生畢業后,到工作單位要盡職盡責,不能一有困難就逃避,盲目離職,妄自尊大,只有這樣,才能使用人單位放心,從而改變就業難的現狀。

參考文獻

[1]李英玲.遼寧省高校體育大學生就業現狀及解決途徑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1:101—104.

[2]劉丙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I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34—36.

[3]張玉琴.體育教育專業就業難的幾點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43—45.

[4]李英,楊愛華.我國體育院系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1:106-109.

旅游職稱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態需水量; 環境需水量; 水質目標; 河道濕地; 耦合研究; 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是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最大的供水水源, 論文 以其占全國河川徑流2%的有限水資源, 承擔著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國15%耕地面積引黃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

近20年來, 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黃河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 致使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問題愈加突出, 也導致了諸如河道頻繁斷流、河槽萎縮、水質惡化、魚類產卵場退化、河口濕地面積萎縮等一系列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整體呈惡化趨勢。

1  黃河生態環境需水量概念及內涵

國外對生態環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紀40 年代, 主要側重于河道內流量的研究, 這期間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 tennant, 7q10法, 河道濕周法, if-im法, r-cross法等等) 。在我國, 更多的是對流域生態需水和區域生態需水的研究, 特別是對西北內陸河生態需水和黃淮海流域生態需水的研究。盡管目前國內外有關“生態環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 但對其概念界定尚無統一的認識, 研究者多根據其研究目標及其要保護的主要功能提出相應的定義[ 1 - 3 ] 。

基于對黃河生態系統、水文水資源特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水環境狀況的認識, 本文認為黃河生態環境需水量概念為: 生態需水量是指為維持黃河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的正常生存繁殖, 滿足河道濕地、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基本功能和維持一定規模的水量。環境需水量是指為改善黃河水體水質, 基本滿足其環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環境需水量實質上有著滿足水量和水質的雙重概念。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護河道內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 二是維持河流水體功能水質的水量; 三是滿足河道濕地基本功能的水量; 四是維持河口一定規模濕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態修復的水量。

黃河適宜生態環境水量是指維系黃河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較佳水量, 此時系統狀態較理想, 能夠發揮較好的生態環境功能。在此狀態下, 黃河系統的恢復目標為: 一是黃河水質滿足水功能目標要求, 水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 二是黃河主要保護物種魚類能夠獲得一定的生存空間, 遭到破壞的魚類產卵場得到逐步恢復; 三是河道濕地和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生態完整性能夠得到維持, 發揮濕地應有的生態環境功能。

最小生態環境水量是指維持系統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閾值, 若低于該水量, 系統會發生退化。畢業論文 對于黃河下游河道來說, 最小生態環境水量也是為了防止河道水體斷流并發生功能性裂變, 維持河道水流循環的最小流量。

2  理論及方法

2.1 生態需水量

根據黃河生態系統和水環境的特點, 一方面由于黃河缺乏長期的水生生物的調查及其生長習性的觀測數據, 缺乏相應典型河段主要保護物種生理需水的基礎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考慮黃河水生生物并不豐富的實際, 因此, 現階段很難做到完全生態學意義上的定量研究。足夠流動的水體是構成河流生態系統的基礎, 從水量及其相關因子考慮, 目前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利用歷史流量法和水力學參數法來計算研究河流生態環境需水量。這種保持河流一定流態的流量可認為是維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因此研究利用歷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證率設定法)計算河道基流,在環境水量研究的基礎上, 考慮河口生態修復需水,結合水力學參數法, 對該流量級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濕周等) 能否滿足黃河魚類的生存空間進行判別, 以體現保護魚類生存繁衍和維持生境的生態水量需求。

(1)tennant法: 脫離特定用途的生態環境用水量計算方法, 也叫tennant法或montana法, 是非現場確定河流生態環境需水的典型方法。該方法以河流水生態健康情況下的多年平均流量觀測值為基準, 將保護水生態和水環境的河流流量劃分為若干個等級,推薦的標準值是以河流健康狀況下多年平均流量值的百分數為基礎。tennant法生態環境水量計算的核心問題是必須給出一個預先確定的年平均流量。本研究采用黃河尚屬“天然”或尚未大規模開發利用和徑流調節情況的徑流量, 即黃河干流第一個大型水庫尚未建成運用, 河流水生態、水環境尚屬于健康狀態的20世紀50年代(1952~1959年)平均徑流量為流量基準。

研究將黃河生態環境用水的季節分為4 ~6 月、7~10月、11~3月三個時段[ 5 ] , 各時段的生態環境水量低限標準以河流水生態、水環境尚屬于健康狀態的20世紀50年代平均流量為基準, 計算平均流量的不同百分比流量。并認為, 各水期流量平均值的100%~60%為最佳范圍, 60% ~40%為較好狀態,40%~30%為尚好狀態, 30% ~20%為尚可狀態,20%~10%為較差狀態, 10%和5%為可忍受的最小流量和極端最小流量。對于每個河段生態流量的取值, 根據河段生態環境功能的重要性進行判定。根據黃河水生態與水環境的功能類型和特點, 將生態環境功能分為4個不同重要程度級別: ①魚類產卵場、棲息地, 重要程度, ⅰ級; 4~6月生態環境需水量保持在最佳狀態, 其他季節保持在較好狀態。②國家級或省級重點觀光旅游區, 重要程度, ⅱ級; 4~6 月生態環境水量保持在較好狀態, 其他季節保持在尚好狀態。③沒有劃定為觀光旅游區的大中城市河段和國家一級交通干線與黃河相交河段, 重要程度, ⅲ級;4~6月生態環境需水量保持在尚好狀態, 其他季節保持在尚可狀態。④沒有特定要求的河段, 應達到魚類能夠暢通洄游和整條黃河(下游)不斷流的基本流量, 重要程度, ⅳ級; 一般情況下應不低于同期基準流量的10%, 極端情況下不低于5%。

(2) 90%保證率最枯月流量法: 90%保證率最枯月流量法, 是7q10 法的延伸。7q10 法是指采用90%保證率最枯連續7 d的平均水量作為河流最小流量設計值, 該方法傳入我國后主要用于計算污染物允許排放量。本研究采用1970~2000年31年實測水文系列, 計算90%保證率最枯月流量, 該系列基本涵蓋了黃河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豐、平、枯水期, 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2.2 環境需水量

根據黃河水污染特征和水流狀況, 選擇codcr和氨氮作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 采用一維水質模型進行計算。河流納污水平和水質目標是計算環境水量的兩個重要輸入條件, 水質目標采用黃河干流水功能區劃目標, 河段納污水平按現狀納污水平、目標控制水平和污染可控水平三種情景設定。計算模型如下

q = σqici exp ( - kxi /8614u) ? σqics/cs ? c0 exp ( - kx /8614u)(1)

式中, q為計算河段上斷面需下泄流量(即所求環境水量) (m3 / s) ; qi 為旁側入流量(m3 / s) ; c0 為計算河段上斷面污染物濃度(mg/l) ; cs 為計算河段下斷面污染物濃度(mg/l ) ; ci 為旁側入流污染物濃度(mg/l) ; k為污染物綜合降解系數(1 /d) ; u為平均流速(m / s) ; x為計算單元長度( km) ; xi 為旁側入流i距下斷面距離( km) 。

3  環境水量計算結果及分析

現狀納污水平下環境水量即指研究河段在現狀納污狀況下, 稀釋污染物使河段水質滿足功能要求的水量。研究統計分析了2003年入黃排污口和入黃支流污染物實測入黃量, 職稱論文 個別支流根據多年監測資料進行調整。

目標控制水平是國家環保政策能完全落實的一種理想狀態, 即指研究河段所納污染源達標排放, 入黃支流滿足入黃水質要求, 在這種理想狀態下, 稀釋入黃污染物使河段水質滿足功能要求的水量。

所謂污染可控水平, 即考慮在現有的社會經濟發展、污染治理水平下, 全部實現達標排放難度極大,河流水功能區水質規劃目標的實現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而需對污染可控水平進行研究, 意在找到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水域水環境承載能力的結合點, 即對研究河段污染源的可控制性進行研究, 也就是說要根據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國家宏觀政策及相關規劃等,設定一些原則, 最后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給出研究河段一些支流及排污口的控制指標, 從而確定河段納污水平。采用數學模型對上述三種納污水平下所需環境水量進行計算。并考慮河流水體的連續性及枯水徑流保證機率, 給出黃河干流重要水文站點環境水量要求。具體見表1。

通過上述環境水量的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現狀納污水平下, 黃河干流所需環境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資源條件下很難實現, 其水質達標不可能得到保證。(2)要實現黃河干流水體功能目標, 入黃支流必須滿足入黃水質目標要求, 入黃排污口必須滿足國家排放標準。(3)污染可控水平下, 龍門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證, 但龍門以下河段在枯水時段難以得到保證。

4  生態水量和環境水量的耦合研究

黃河的水生態和水環境功能, 各種生態功能如棲息地功能、景觀功能等, 和環境功能之間存在著交叉和重復, 各種功能所需水量可以兼顧, 需對滿足多種功能需求的不同量級的水量進行耦合。考慮黃河生態系統特點及黃河水資源的調控性, 生態水量和環境水量耦合的原則如下。( 1 )全河段綜合考慮: 重要水文斷面流量整合時, 要考慮上下斷面之間流量的匹配性、水流演進等多種因素, 經綜合優化后給出。( 2)不考慮河段取水及水量損失: 黃河干流取水口眾多且分布復雜, 本研究關注的是生態基流, 對河段內取水以及因蒸發、滲漏等水量損失未予考慮。( 3)水質保證優先: 水質改善是河流生態系統恢復的首要目標, 只有良好水質保證的水資源才能滿足河流其他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在考慮水質問題時, 適宜水量主要依據污染可控水平下環境水量, 而最小水量主要考慮目標控制下環境水量。( 4)水資源可調控性: 黃河干流已建和規劃修建的大型水利樞紐較多, 徑流可控性強, 在水量耦合時不但考慮水流的上下傳遞, 同時考慮大型水利樞紐的調節控制。( 5 )河口生態保護優先: 黃河下游生態水量的給出, 優先考慮河口近海生態、三角洲濕地生態和魚類洄游等需求。

根據上述耦合原則, 考慮河口近海魚類、河口三角洲濕地需要, 同時滿足各河段的水生態和水環境功能需求, 給出黃河干流10個重要水文站斷面的推薦水量, 生態環境水量耦合結果見表2。

5  小 結

(1)有關稀釋污染的環境水量研究是本次研究的重點, 也是我國北方河流面臨的現實問題。研究根據黃河水污染特征和水流狀況, 選擇codcr和氨氮作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 采用一維水質模型進行計算, 研究方法帶有一定的探索性。本研究推薦的生態環境水量, 是在關注研究河段生態問題的同時, 著重解決水質保證問題, 只有水體質量變好了, 黃河生態系統才可以逐漸得以恢復。

(2)在當前黃河流域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下, 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和污染超負荷排放, 是導致黃河生態危機的主要因素, 黃河面臨的一些生態問題無不由此而引發。研究中生態水量沒有和黃河主要保護物種的生態機理緊密聯系,留學生論文 這是本研究的一個缺陷, 但這也和黃河特殊的河情以及我國發展進程有關。在以后的研究中, 隨著相關資料的豐富和積累, 必將加強這方面的機理研究。

(3)河流的各種生態功能如棲息地功能、景觀功能等, 和環境功能之間存在著交叉和重復, 滿足各種功能的水量耦合是本研究的難點。研究優先考慮河口近海魚類、河口三角洲濕地生態需水, 提出了基于全河段綜合考慮、水質保證優先、黃河水資源的可調控性等水量耦合原則, 特別在水資源可調控性以及水生態與水環境保護目標耦合方面, 既符合黃河實際, 又具有水量調度的可操作性。

(4)黃河生態問題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水量貧乏、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以及污染排放所致。要使黃河河道內保持一定的生態環境水量, 必須有一定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如實施調水工程補充黃河河道內生態環境水量, 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加強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污染控制, 注重流域生態建設等措施來支撐和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浩, 陳敏建, 秦大庸, 等.西北地區水資源合理配置和承載能力研究[m ].鄭州: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3.

[2]湯奇成.綠洲的發展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j].干旱區資源和環境, 1995, 9 (3) : 107-112.

[3]楊志峰, 崔保山, 等.生態環境需水量理論方法與實踐[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4]楊嚴鷗.黃河水系魚類分布的模糊聚類分析[j] .湖北農學院學報, 1999, 19 (2) : 161-163.

旅游職稱論文范文第5篇

咨詢業是一種新型的知識產業。它一般是指在收集處理信息的基礎上,利用專門的知識、技術、經驗和信息等,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向用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建議、規劃或措施等的服務行業。

自19世紀中期誕生以來,咨詢業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盡管在其發展中有起有伏,各個國家也存在差異,但實踐已證明了其生命力的旺盛,特別是在知識經濟、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面對瞬息萬變、紛繁復雜的社會,人們對于咨詢業的依賴性比以前更強。咨詢業的大發展勢在必行。日本的咨詢業較有些國家雖然起步稍晚,但發展迅速,成績驕人,目前僅次于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探討日本咨詢業的發展,無疑可得到諸多的借鑒和啟示。

1日本咨詢業的發展狀況

可以肯定地說,咨詢業的產生與發展,興盛與衰落,與一個國家或整個社會的經濟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二戰前的日本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家,奉行的是一條軍國主義路線,總是企圖通過擴張侵略的途徑來達到強國的目的。二戰中,日本到處碰壁,最終以失敗告終,付出的是經濟凋敝、國運衰弱的代價。慘痛的教訓之后,日本意識到,只有痛下決心,發展經濟,才是救國復興之正道。隨后,日本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而智力型的咨詢業也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人們視咨詢業為決策的參考,解決問題的助手而倍加重視和青睞,加之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的咨詢機構由戰前的十幾個劇增到幾百個,20世紀70年代以后,其發展更為健康快速。目前,日本的咨詢公司、機構、團體等有6000家左右,從事經營咨詢師的人數有1萬人左右。涌現出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咨詢機構,如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和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等。

2日本咨詢業的類型

日本的咨詢機構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1)按性質和隸屬關系,大致可分為3種:

①外資系統和銀行系統的大型咨詢機構。這類咨詢機構以大型的財團、金融機構或大型的企業集團為后盾,跨國組建,實力雄厚,規模龐大,多數為咨詢業的巨頭。主要為本國政府和大型企業集團(財團)、國外政府和企業等提供多方面的咨詢,也參與國防和尖端技術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多數是受所屬系統的委托,經費也是由它們提供,不過這類機構也有一些到后來實現經濟獨立,進行自主研究或接受合同研究。如野村綜合研究所從1965年建所到1975年期間主要接受野村證券公司的委托研究,靠金融集團提供經費維護,20世紀70年代后期經濟上開始獨立,現在的注冊資本達20多億日元。

②政府指定的事業法人機構。這類咨詢機構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性開發與管理的準政府機構,依法承擔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委托的事業,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事業支援,必須是非贏利性的,主要著眼于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事業的協調。這類機構的業務領域、活動范圍和服務網絡覆蓋全日本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為推動和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屬于此類的如日本中小企業事業團、中小企業診斷協會、日本貿易振興會、全國中小企業團體中央會、全國中小企業情報化促進中心等。

③民間咨詢機構。包括個人獨立開業的咨詢公司和各類團體機構或企業創辦的或從中分離出來的咨詢公司等。主要對行業內或相關專業領域,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咨詢服務,這類咨詢機構數量最多,最為靈活,完全是按照市場的法則進行運作,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取得中小企業診斷士資格以及技術士資格,且具有豐富經驗的經營咨詢師創辦的咨詢公司,如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等。

2)按形式和實力,主要可分為:

①自主型的咨詢機構。這類機構集中了眾多的人才,專業齊全,層次較高,一般可獨立地進行專題研究而無需外界的參與。如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即人多勢眾,自成一體,久負盛名。

②主從型咨詢機構。指擁有一定的研究實力,在研究中起主導作用,但群體的知識結構、智力結構還不夠完善,需要經常借助外力的參與合作的咨詢機構。如東京政策研究所,只有22名成員,每年都要從社會上聘請專家學者500~600人次協助研究。

③協調型咨詢機構。這類機構本身沒有專職的研究人員,主要依靠社會的研究力量開展咨詢服務,本身只起組織和協調作用。如日本神戶都市問題研究所,只有4名職員維持日常事務性工作,該所確定或接受的研究課題,均由地方專家、學者和市政職員等臨時組成課題組,共同完成。

3日本咨詢業的業務內容

311決策咨詢

決策咨詢是一種參考性咨詢。國家制定方針政策,政府部門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地方政府或部門擬定有關的發展和實施計劃等等,都需要咨詢機構在進行廣泛的調研之后提供決策的依據或可供選擇的方案。這類咨詢往往是一種跨學科、跨專業、多領域的綜合性咨詢,需要方方面面的專家協同合作方能奏效,是日本咨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使決策部門減少決策中的盲目性,提高科學性,也能使政府意識到咨詢事業的重要,從而予以重視和支持,促進咨詢業的發展。當然企業的投資決策也需要通過咨詢公司的工作,對市場的今天和明天有個正確的把握和科學的預測,才能減少失誤,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12管理咨詢

管理咨詢是一種實施性咨詢。日本咨詢界把管理咨詢叫做企業診斷,這是日本咨詢業務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日本對企業診斷十分重視,早在1948年就建立了企業診斷制度,并建立診斷士制以保證診斷士的素質和診斷水準。日本的各類咨詢機構都承接企業所需的各專業領域內的咨詢課題,其任務是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深入調查,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進方案,并幫助指導實施,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企業診斷對改善日本企業的經營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咨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技術咨詢

技術咨詢也包括工程咨詢,是一種指導性的咨詢。技術咨詢是指咨詢機構為用戶提供解決復雜技術問題的系統方案。主要為科研開發、技術引進、設備更新等提供可行性研究或咨詢,為技術攻關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的研制開發和利用提供咨詢,為有關地區和廠礦企業提供技術經濟情報或進行技術經濟預測以及信息環境下的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工程咨詢是指對各種建設項目提供的技術咨詢,包括工程項目建設書,可行性研究、評估咨詢,工程設計方案咨詢,設備選型采購、施工管理等業務和技術性的監督指導咨詢等。

314專業咨詢

專業咨詢是一種單一的具體的咨詢。它是針對某一專業領域中的具體問題所進行的咨詢活動。這類咨詢涉及的面窄,專業性強,主要是就用戶提出的特定問題進行解答,如情報咨詢、稅務咨詢、保險咨詢、法律咨詢、心理咨詢,旅游咨詢等。這類咨詢目前尚不以單獨的咨詢企業或公司形式出現,而是依附于相關的專門服務性企業,如旅行社、律師事務所、保險公司和公益事業的圖書情報部門等。這類咨詢最貼近于生活,貼近于普通大眾,隨著人們咨詢意識的提高,需求量會越來越大,所以有獨立出來的趨勢。

4日本咨詢業的特點及啟示

411日本咨詢業的特點

41111管理規范化

日本政府對咨詢業高度重視,一方面在立法上給予有力支持,使得日本的咨詢管理制度比較完善、細致、規范,使咨詢業的運作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世紀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就頒布了《中小企業診斷實施基本綱要》、《企業合理化促進法》和《中小企業指導法》等,60年代中期,又頒布了《建設咨詢業務登記條例》和《建設咨詢人員注冊登記章程》等,不僅對咨詢業的社會地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予以明確的肯定,而且對咨詢業的行為提出了嚴格規范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組織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由政府直接委托和指導的事業法人,也即咨詢行業協會,諸如“中小企業診斷協會”、“中小企業事業團”等,是聯系政府與咨詢機構的橋梁和紐帶,它們既為咨詢機構提供政府信息,也將政府的法規、政策轉化為具體的行業制度,以此來約束會員行為,實現行業自律。另外,相應的國家資格考試制度和資格認定制度以及重新登記制度等,保證了咨詢人員的素質以及咨詢水平的不斷提高。

41112運作市場化

日本咨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強化社會的咨詢意識,培育咨詢市場的基礎上的。政府不僅是咨詢業的支持者,也是咨詢市場的培育者和主要用戶。1948年建立的診斷士制度,主要就是規定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必須要有管理咨詢專家的參與,為咨詢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重要契機與市場。此后,日本的咨詢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日本的各類咨詢機構都承接企業所需的各專業領域內的咨詢,企業的咨詢意識也空前增強。在日本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與咨詢機構打過交道。作為用戶的政府,其行為也完全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規范化、科學化高效運作。政府的咨詢項目,面向市場,公開招標,與咨詢機構在合同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政府主導的信息系統,主要著眼于基礎信息資源和信息設施建設,并不干預和限制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信息市場的健康發展,更不造成國家對信息市場的壟斷。咨詢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信息的市場化必然促進咨詢業市場化的進程。

41113手段現代化

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快速發展,給日本的咨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提高信息傳遞和反饋效率,提高信息的儲量和加工能力,日本咨詢業廣泛建立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數據庫和數據電信網絡,利用電訊、視頻、傳真建立和完善行業內和跨行業的全國乃至全球的通信網絡,信息處理基本實現電子化。

41114機構多樣化

日本的咨詢機構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和要求,呈現出的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格局。從規模上看大小不一,大的公司500多人,小的公司二三個人。從性質上看,事業型和企業型并存。從業務內容的側重上看,有政策建設型、研發型、管理型和經營型。

41115人員合理化

咨詢機構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備是保證咨詢質量的關鍵所在。主要指專業、年齡和層次3個方面的結構要合理。日本的咨詢機構在這方面做得較為出色。在專業結構上營造出一種多種人才組合,協同作戰的氛圍,尤其在一些大的綜合性的咨詢機構更是如此。在年齡結構上以年輕化為主要特色。據日本綜合研究所開發機構對183家咨詢機構的調查,平均年齡在30~34歲的有64家,占34197%;35~39歲的有54家,占2915%。在層次結構上以高智能占絕對優勢,據有關方面對204家咨詢機構的3661名研究人員的學歷調查顯示:學士、碩士、博士及相當于博士的比例為6916∶2214∶8。

412日本咨詢業發展的幾點啟示

41211政府支持是前提

在發達國家中,日本政府對咨詢業支持的力度最大,效果也最明顯。這是日本咨詢業發展后來居上的主要原因。其支持不光是前面提到的在立法、組織、基礎設施等方面,而且還在政策上給予傾斜,經濟上給予資助。對咨詢業務實行優惠稅制,每年的咨詢研究費約占全日本科研經費的1%,并建立海外咨詢專項獎勵金,發給占預備性調研50%左右的補助金。

41212培育市場是基礎

大的市場經濟的繁榮才會帶來小的咨詢市場的發展。日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迅速意識到咨詢市場的重要,不失時機地率先將企業推向咨詢市場,然后又以身作則,積極參與,成為咨詢市場的重要客戶,政府的示范效應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起到了更為積極的影響。至此,日本的咨詢市場基本形成。

41213重視人才是關鍵

日本在發展咨詢業中,緊緊把握住了人才關。資格考試從總體上把住了人才的素質關。咨詢機構對人員的知識、年齡、層次結構的合理調配也就把住了這個機構的生存命脈,保證了咨詢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咨詢業的發展后勁。

41214面向世界是必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咨詢業的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與歐美咨詢業相比,日本的涉外咨詢較弱,對此日本已充分正視并積極采取措施,奮起直追。設立專項獎勵和補助,建立海外機構,擴展海外業務,吸納海外人員等一系列舉措,將很快地改變目前的弱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政和县| 滨州市| 濮阳县| 合水县| 根河市| 乌鲁木齐市| 贵定县| 武穴市| 佛坪县| 松滋市| 英吉沙县| 蓬莱市| 霸州市| 郁南县| 浑源县| 平阴县| 威信县| 伊金霍洛旗| 红原县| 宜兰县| 额尔古纳市| 方正县| 海阳市| 奉新县| 海口市| 武威市| 四子王旗| 湘乡市| 宝丰县| 沁源县| 斗六市| 民乐县| 上林县| 临沭县| 高密市| 卓资县| 博客| 乌兰察布市| 台北县|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