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專業知識

護理專業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專業知識

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1篇

將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整合為正常人體機能學。將學生在畢業實習前所需要學習的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急救護理實踐訓練整合為綜合實訓。2.2將職業技能與臨床接軌為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熟練應用各種專業技術的能力,我們加設了基礎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綜合技能訓練、護理見習、畢業臨床實習等教育環節。通過學期遞增式的臨床見習及全年頂崗實習,使護理專業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各種專業技術,達到“工學結合”、“院校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通過加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方式,開設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課程,如《中外名著欣賞》、《唐詩宋詞欣賞》、《體育欣賞》《、音樂欣賞》《、美學概論》、《公共關系學》、《人際交流技巧》、《計算機基礎》、《文獻檢索》、《論文寫作》、《英語寫作》等,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藝術欣賞水平,培養其業余愛好,陶冶其思想情操。

通過組織《體育文化藝術節》《、校園歌手大賽》、《中華古詩詞大賽》、《校規校紀大賽》、《護理禮儀風采大賽》、《人文大課堂》、《舍務知識大賽》、《文秘學講座》、《社會學入門講座》、《就業指導講座》等活動,使護理專業學生親身加入到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來,使其感受到人文知識的內涵,鍛煉其在工作中的交往能力,培養其展現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質。

多元化職業素養教育手段

在現代護理工作中,加強護士的禮儀修養,已經成為提高護士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護士的禮儀修養不僅反映出從事護理工作人員的外在精神面貌,更是其內在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作風等深層次現代護理理念的體現[3]。社交禮儀不僅在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的護理工作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通過開設《社交禮儀》、《人際溝通》等課程,使護理人員熟練地掌握社交禮儀,以改善護患關系,促進護患之間的語言溝通,使護患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相互支持與幫助。護理人員通過學習社交禮儀,面對患者時會更加自信,應對自如,同時還能學會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凸顯出護理人員的個人魅力。此外,我們還通過組織觀看多媒體教學示教片及組織分組現場演練等手段對護理人員進行禮儀培訓。比如,對護理專業百人禮儀隊成員進行禮儀知識專題講座,組織指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社交禮儀情景劇”,以此來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

醫學專業學生是距離生命最近的人,他們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會直接接觸生命、呵護生命、拯救生命,因此,醫學專業學生的生命意義觀是至關重要的。早在2007年,我校就在全國同類高校中率先引進并開發了生命教育課程,并采用課堂教學、團體心理輔導和個體心理咨詢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后現代敘事教育理念,向學生講述生命故事,讓學生在學習醫學知識的過程中感悟生命的意義,使其發自內心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價值觀。同時,向其灌輸“醫乃仁術”和“醫道天德”的醫學職業理念,培養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國內首家生命教育教研室,并成立了面向全國的生命教育推廣中心,率先在高校中將生命教育課開設為必修課。同時,我校生命教育團隊匯總了12萬字的校本教材、國家教材和23萬字的學生感言集,開創了2+2+N教學團隊,摸索出一整套“5新”(新觀點、新體系、新課程、新方法、新角色)教學模式,并組織建立了“生命會心”志愿者隊伍,目前已成功地推出一套多媒體課件和多集教學錄像。

結果

通過對護理專業多元化職業素養教育模式的研究,我們改變了常規教育中只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不重視職業素養培養的單一性,改變了以往只注重顯性知識技能,而忽視隱性職業素養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習慣,充分地調動了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及實踐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不僅僅是接受知識的主體,更使其成為了職業素養提升的主體。在開展多元化職業素養教育模式的過程中,要確定每一個環節的職業培養目標,使教育內容既有專業指導意義又富有情趣,既能夠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渴求,又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心態。同時,還要利用各項教育內容的特點作為榜樣和范例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控制,從而使其能夠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的目的。

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王永紅(1970-),女,河北邯鄲人,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系,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預防醫學教學與研究。(河北邢臺054000)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9-0155-01

預防醫學作為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是培養與現代醫學模式相適應的21世紀新型醫護人才的重點課程。長期以來,護理專業的學生普遍對預防醫學課程不夠重視,護理專業的學生掌握和了解預防醫學的知識和方法,對培養醫學生預防為主的大衛生觀念是十分必要的,對加強疾病預防和控制也是很有幫助的。為適應新的公共衛生形勢的要求,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勢在必行,本文就存在的問題和教學體系改革淺述如下。

一、預防醫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預防觀念淡薄,對預防醫學課程興趣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已占主要地位,而對慢性病的有效控制,群體預防比個體治療更顯重要。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還是重視臨床工作,大多數人對健康和身體的關注還停留在有病去醫院的被動階段。預防醫學相關的科室在醫院并不被重視,很多學生不愿意去預防醫學相關的科室工作,也就對預防醫學課程不感興趣。通過對2008級護理專業的293名學生的抽樣問卷調查可知,41.8%對預防醫學教學不滿意,74.5%認為學習預防醫學沒有多大用處。學生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工作聯系不緊密,實驗課單調。

2.教材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目前邢臺醫學高等??茖W校(以下簡稱我校)護理專業學生所使用的預防醫學教材實際上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壓縮版,以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營養衛生、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為主,有的內容已經過時,與臨床實踐脫節,即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等醫學方法學與臨床實踐相差甚遠,不能學以致用,不能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效果不理想。由于各種原因,我校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學時逐漸減少,現在只有56學時,其中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8學時,實驗課內容只有案例討論和衛生統計習題計算。由于受學時的限制,有些教學內容無法深入講授,許多重要內容只能一點而過,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講解透徹,學生掌握的知識較少而且膚淺。

3.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上以課堂教授為主,再加上很多實驗課,由于時間、條件等限制無法開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我校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課程列為考查課,大多數學生甚至一些教師只關心和重視本專業課程,認為預防醫學不重要,考核容易通過。

4.不重視實踐教學。目前,我校預防醫學的實驗課主要以專題討論為主,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太少,再加上部分專業課教師沒有公共衛生實際工作經驗,講課比較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培養學生現場調查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沒有參加過崗位見習,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預防醫學教學改革實踐

1.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性。由于21世紀我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也將使醫學人才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一些原來不受重視的課程,如社會醫學、預防醫學、老年醫學、康復醫學等將成為醫學院校重要的課程。護理專業學生除了要掌握臨床護理知識外,還必須掌握預防醫學、社區醫學等其他專業知識,向個人和家庭提供集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于一體的基本醫療服務。另外,臨床醫護人員除了為患者診治、護理疾病外,還需要進行專業研究,課題研究的每一個步驟,從設計到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都離不開預防醫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流行病學方法、醫學統計學方法等。基于以上認識,必須加強預防醫學,特別是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育。

2.調整預防醫學的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社會對公共衛生的需求也出現了變化,應改變長期以來重治輕防的觀念,改變護理專業的預防醫學學時數較少的現狀,適當增加學時數,同時,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我們重新編寫了預防醫學教材,調整了教學內容,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反映學科進展及與臨床實踐聯系緊密的內容。適當增加了衛生管理學、衛生監督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臨床預防服務等內容。同時,調整了教學內容的順序,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護理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教學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不強,表現為上預防醫學課程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學生若先認清學習目標,便有求知的需要。因此,在進行每次課教學之前,首先要向學生展示目標,說明目標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實踐中可以操作,具有價 值意義。在教學方法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學方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成小組討論,通過教師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提出,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聽的動感內容,可以提高課堂容量,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另外,預防醫學課程中的衛生統計學比較難學、難懂,以前的實習課主要是用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學生感到學習吃力。教改后,增加了衛生統計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減少了繁瑣的計算過程,減輕了學習負擔。

3.建立預防醫學實習基地,提高師資隊伍的業務能力。當前世界各國的醫學院校越來越重視社區醫學教育和社區衛生服務實踐,近年來我國已有不少醫學院校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參加社區衛生服務實踐,利用寒暑假期,選派一些教師到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單位相應的科室參與公共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參與這些單位的一些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同時,聘請公共衛生領域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擔任部分預防醫學課程。只有這樣,預防醫學教育才能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的實用型人才。組織學生在學校進行現場調查,例如大學生就業觀念、吸煙情況、艾滋病知識等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有了一些經驗后,與疾控中心合作,深入社區,進行不同形式的疾病預防的研究與干預,如針對成年人高血壓的發病情況,在社區開展戒煙、控制體重、調節飲食結構等內容的健康教育,預防和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改善預后。通過深入社區,使學生了解到基層存在的衛生問題,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融合預防醫學內容,培養學生大衛生觀念,進行疾病的一級預防,提高綜合服務的能力。

4.改變考核方式。護理專業學生課程負擔較重,記憶性知識比重大,結合本學科特點,增加實踐考試所占的比例,試卷成績占50%,實驗課占25%,社會實踐占25%,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助于增加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以上各種教學措施的改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隨機抽取2008級護理專業的兩個班級,分為傳統教學班級和教學方法改革班級。經過一個學期的不同教學方法的實踐,通過對學生期末成績的評估和不同教學方法效果問卷調查發現,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教改班級平均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都有了較大的改觀,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在不斷拓展,尤其重要的是學生逐步明晰自己的學習方向,形成良好的學習技巧,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任峰玲,李宇飛,霍東紅,等.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教學效果的調查報告[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1).

[2]張勤,管遠志.加強預防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5,25(1).

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職 護理專業 英語教學 ESP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143-02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它強調開展基于學科內容的語言學習,學生可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掌握一部分專業英語技能。ESP教學要求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通過學習與專業和職業向關聯的英語知識,并把英語作為一項工具完成交際任務。

20世紀60年代,Halliday在功能語言學中提出:ESP教學指的是和特定的職業或學科有關的英語,依據學習者自身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開展的英語教學。他當時沒有給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明確涵義,只給出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具體的形式,例如藥劑師英語、法官英語、公務員英語、護士英語、警察英語,等等。ESP的種類有很多,分類方法也有很多,David Carver(1983)把ESP為三類:作為受限語言的英語、學術英語(EAP)和職業英語(EOP)、特定主題的英語。

一、構建中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ESP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97年,在日本召開的有關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會議上,St.John和Dnudley 指出專門用途英語通常是為中級或高級學生設計,適合在高等學院或職場上為成人學習者設計,也適合為中等學校的學生設計。

專門用途英語強調的是學習的方向和目的,指與某種職業相關聯的英語教學。它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職業目標和具體的學習內容,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語言的學習,在以后的職場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英語進行與專業相關的表達和交際,幫助就業和職業發展。

(一)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作為世界全球化語言的英語,它的交流工具地位更加突出。培養具有現代專業技術并具有英語交流和溝通能力的人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客觀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教育部護理專業領域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強調的都是培養學生在護理工作中應用英語進行溝通的基本能力以及對職業要求的能力的對應性。中職護理專業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正是適應了新時期醫療市場護理行業的社會需求,也符合國家對護理行業專業人員的整體規劃目標。

(二)人才培養的傾向。為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培養能在國內外醫療衛生機構里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預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雙語護理人才是我國中職教育護理專業發展的新趨勢。因此,護理人才必須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尤其是能夠用英語口語進行交流和獲取信息。普通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缺點在于無法做到把專業技能和英語兩者結合在一起,無法滿足護理專業學生在在專業上對英語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不一致。英語口語 ESP模式引入護理專業正好解決這一發展需要。

(三)ESP教學模式更適合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實際。英語口語ESP教學模式具有“用”和“學”相結合的特點,它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水平。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本來就薄弱,而且還普遍對英語失去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口語能力,能用簡單的英語交流表達的人寥寥無幾。而且三年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習中,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用于各種專業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英語課程的學習時間相對有限,在較少的時間里按照普通英語教學要求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能力,學生的英語學習就如蜻蜓點水一樣,什么都學了,但是什么都沒學好。有所取舍,抓住重點,培養與護理專業相結合的英語口語,與學生將來工作具體環境相結合的ESP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中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中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引入ESP模式的措施

(一)根據ESP的需求分析整合課程的設計。需求分析是確保ESP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而需求分析的關鍵就是要找出學習者現有的語言能力和現有水平與社會對他們自身所期望達到的程度之間的距離。ESP是以調查學習者具體的學習目標和目標場景對語言技能的實際需求為前提的。ESP課程模式可在需求結果的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教學目的,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合理的評價體系,使英語課程在教和學兩方面都更加合理有效。所以,中職護理英語教學應該在分析學生要求的前提下,整合課程設計,以滿足學生將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需求。

教師對于一門課程的學習目標有非常清晰的總體認識,知道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學生要學什么。課程的目標還需要學生要有意愿去實現。應該讓學生在工作前的學習中可以接觸到與未來工作環境相似的一些情景,讓學生認識到未來工作中需要什么樣的具體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知道學習的重點并能有意識地去掌握所需的知識。因此,在了解學習者的需求的前提下,教師可根據學習者的具體目標對教材進行選擇,調整或者刪除,有目的地使教材內容和培養目標相結合,對護理專業的要求和向對應的英語知識做一個整合課程的設計。

(二)教學方法的整合。具體如下:

1.ESP教學在情景教學中的應用。從基礎英語的教學轉向專業英語教學,勢必要求培養能力的范圍更加廣泛和深入,需要在基礎英語必須掌握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口語交流中。此外,ESP教學還要求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 ESP,從而從自身去激發他們對這門課程的興趣。也就是說,ESP要有它的教學意義。達到這些目標就是通過需求分析來實現。遺憾的是,在中職護理學校的大部分英語課堂中,只是進行一些基礎性的學習,沒有經過實際或者模擬的場景讓學生去體驗和實現這些目標。但是,這些模擬性的情景練習卻可以幫助學生在將來職業發展上取得優勢。中職護理專業的很多畢業生在學校的護理專業技能非常優秀,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就業后許多年內,很多學生職業發展空間有限,職業生涯遇到了發展瓶頸。究其原因,在于護理行業向著國際化方向發展,而她們缺乏除了本身的護理專業知識外的國際化的觀念和英語溝通能力。因此,在ESP 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適合護理專業發展的英語教學資源,依照學生將來職業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場景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模擬工作場景進行情景角色表演。這樣促使學生在情景教學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培養在將來的職業發展中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場景能快速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因此,情景教學是 ESP教學的重要方法。

2.使用交際法進行ESP教學。中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用基本的語言能力來表達與專業相關的信息。ESP教學就要由原來的語法教學轉向現在的交際式教學。

要達到把護理專業知識體現在英語交流上的準則,ESP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一定要有目標性。雖然中職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但是很多同學已經具備語言系統學習的能力,ESP教師在課程設計上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難點在于與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以及用運用相關英語知識在專業領域上不會表達。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料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在與專業相聯系的語言練習,通過場景的交流練習或者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在實際交流環境中能順利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護理專業ESP教材的選擇要把英語知識和護理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讓學習者在以后的工作交際中能用英語把護理專業知識表達出來。ESP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需要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護理專業學生在掌握基本語言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與護理專業相關的英語交際表達,使學生在將來工作環境中能因為ESP英語教學成果在護理專業和職場工作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三)ESP教師的培養及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中職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師由畢業于師范類學校的英語語言教師隊伍構成。他們掌握的是英語語言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教學方法,并不具備護理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教學技能。這樣,由于護理理論知識的缺乏,他們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護理專業專門用途英語的課堂教學。因此,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是ESP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一,中職護理專業ESP教師隊伍必須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教學能力。這是保障ESP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第二,中職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師必須掌握護理專業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應建立鼓勵ESP英語教師學習相關護理基礎知識的進修機制和評價系統,讓ESP英語教師能通過有效的途徑取得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資質和能力。第三,ESP英語教師的培養離不開護理專業教師的配合和幫助,ESP英語教師應和護理專業教學的相關教師緊密配合,促進自身護理專業知識的發展,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與護理專業教師合作和學習,促進護理專業ESP英語教學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Carver,D.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1983(2)

[3]丁雙紅,張學輝.理工科專業英語教學特點及改革意見[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4]安寧.高職院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5]阮績智.ESP 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設置[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9(3)

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師資培養;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072-02

跨學科教育發展沿革

跨學科是指由不同學科互相滲透、彼此結合而產生的新學科。20世紀后半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的特征加強,出現了跨學科的趨勢。

1970年9月7日,一個以“跨學科”為主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法國尼斯大學召開,該會對跨學科研究、跨學科教育問題作了系統、全面的探討,會后出版了文集《跨學科學――大學中的教學和研究問題》,標志著對跨學科的研究正式確立??鐚W科教學符合“知識傳授、知識創新、知識物化為一體”的現代高職教育的職能觀,符合以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相統一為核心的現代高職教育人才觀的時代要求。同時,跨學科課程的開設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覆蓋面,為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交叉提供了便利,不僅可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復合的知識結構,而且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造、創新與創業的資本。因此,跨學科教育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一個眾望所歸的潮流。

高職教育跨學科教學必要性

高職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類型,既有別于“學科研究型”的高等教育,也有別于“能力本位型”的中職教育,兼有高等性、職業性與社會性等綜合化特性。高職院校的專業是根據勞動力市場對從事各種社會職業專門人才的需求而設置的,培養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不僅如此,隨著社會對新技術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他們所從事的專業相關知識的綜合性也越來越強。

跨學科教學通過不同學科知識與知識、知識與技能的縱橫、交叉融合,通過各科知識中專業技能的滲透作用,賦予松散、獨立課程以更多的專業方向,在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也改變了以往高職教育中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學科型課程設置模式,增添了課程設置的職業導向性。因此,跨學科教學以其特有的知識綜合性和可拓展性,架起了高職教育與綜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之間的橋梁。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跨學科教學已逐漸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關鍵,目前已有許多高職院校參與了跨學科教學研究。我校根據高職護理專業的特點,已經開展了包括《康復體育》、《護患糾紛與法》、《實用醫護寫作》、《免疫、病原生物與傳染病護理》、《護理藥物學實訓教程(案例式)》、《護理物理學》、《醫護英語實訓教程》等跨學科教學。通過跨學科教學,加強了基礎、專業、技能之間的對接,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平臺。隨著大學科觀念的形成以及跨學科課程的開設,跨學科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也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共識。

跨學科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計”??鐚W科教學的關鍵是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跨學科教學主要形式是不同學科教師的協同教學或互助教學,如密歇根大學的跨學科協同教學模式,即由來自多個學科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設計、同堂講授跨學科課程,同一團隊的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運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策略運用等多個方面互相支持、取長補短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使教學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課程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但跨學科協同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包括管理體制及部門協調困難、師資組合困難、教學場地選擇困難、教學時間安排困難、學時及學分分配困難、教學責任歸屬困難等。而且,跨學科教學主要通過講座形式由多位教師協同完成,很難作為正規課堂教學予以規范化。此外,高職跨學科教育更受到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學習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教師資源有限性等制約。

當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仍然存在整體素質偏低,生產實習指導教師數量不足、技能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所以,建設一支集跨學科理論、技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對于高職跨學科教育的發展顯得尤其重要。

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方案

我國跨學科研究學者金吾倫認為,人類不可奢望存在大一統的理論來全面科學地說明世界萬物,甚至對于某一具體的現象、過程等也不太可能存在全能的理論。

因此,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師資建設的目的并不是形成一支通科教師隊伍,也不是盲目追求教師什么都學、什么都懂、什么都會,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形成起始于跨學科課程開發,實踐于跨學科教學過程,發展于跨學科學習,是基于“需要、必要、可行、實用”基礎上的教師能力的縱向升華,是在以護理能力為本位基礎上對文化基礎課程與相關護理專業課程進行知識技能拓展的一種跨學科整合過程。比如,《康復體育》課程的開發,賦予了體育康復應用的價值,《免疫、病原生物與傳染病護理》、《護患糾紛與法》等課程的開發體現出相關聯課程間的知識與技能的整合等。由此可見,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教學并非純粹的課程組合教學,也不是課程間的泛泛綜合,而是對護理能力項目的一種分層整合。同時,并非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形成跨學科整合課程,跨學科教學還應包括跨學科內容和跨學科實踐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拓展教學等。因此,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除了針對特定的跨學科整合課程外,還必須具備多元化和前瞻性等特點,為課程教學與臨床應用以及學生綜合護理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師資教學平臺,真正形成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跨學科師資隊伍。

多元化跨學科型師資的培養模式

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將圍繞教師跨學科教育意識養成以及跨學科能力形成兩個方面進行。

教師跨學科教育意識的養成 教育意識是指教育者基于教學對象的發展要求以及社會對教師職業素養和責任的規定在教育實踐中所形成的認識,是主動將外在職業要求與自身結合起來產生的主體體驗,是對職業的認識、認同并付諸行為實踐的過程,因此,跨學科教育意識的養成是培養高素質跨學科型師資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因此,無論文化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教學,均應體現出課程內容的職業應用價值。就業導向性是文化、基礎、專業的連接紐帶,也是理論與實踐的銜接紐帶。教師跨學科教育意識的養成應在強化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強化跨學科教育必要性認識,并在參與跨學科課程開發、跨學科教學實踐等活動中使跨學科教學內化為教師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從而形成教師自覺有效的跨學科教學行為。

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的形成 跨學科教學既可以實現課程的設計和建設、課程的內容和擴展、課時的安排、課程的考核和監督、教材的編寫和深化、教師隊伍建設及物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同時又可以有效形成理論與實踐師資、院校師資以及人文與專業課師資的三大組合??鐚W科教學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專業課與非專業課教師共同備課、相互聽課、校內外培訓以及臨床實踐等多元化培養方式進行。一支集跨學科理論、技能于一體的復合型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師,關鍵是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隊伍,基于高職教育的就業導向原則,高職教學應更注重專業技能在各課程中的滲透。因此,重視教師跨學科能力的培養,建設一支集跨學科知識與技能于一體的跨學科師資隊伍將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仲林,張淑林.中外“跨學科學”研究進展評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9):5-8.

[2]邱士剛.關于大學跨學科教育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6(1):78-82.

[3]程祖德.跨學科整合是高校課程改革的方向[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0-22.

[4]金吾倫.跨學科研究引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

[5]賈曉娟.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08,(19):29-30.

[6]李晴.就業導向下的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6,25(5):316-318.

[7]肖彬,鄧曉蕾,任浩.解讀大學跨學科組織的四種理論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4):19-21.

[8]劉仲林,趙曉春.跨學科研究:科學原創性成果的動力之源[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6):108-109.

護理專業知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職護理;生物化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R47-4

高職護理專業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掌握護理崗位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護理操作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生涯發展基礎,在醫療衛生服務第一線能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等工作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1]。

通過調研高職護理專業就業崗位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經同行和專家的分析討論,對我校高職護理專業的生物化學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并依據高職教育的理念,對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與探索,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2]。

生物化學是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及醫用生化中相關物質的代謝過程及產物,了解學科領域的新成果和發展動態,為學習后續護理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會運用生化基礎理論知識在分子水平上探討病因和發病機制,培養其職業道德和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對生物化學的教學進行如下的改革。

1優化與重組教學內容

根據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及護理專業崗位群技能要求,確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突出為護理工作崗位服務的特性,刪除與其他學科交叉及理論性較強的章節,增加了護理崗位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將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根據每個模塊對應的崗位任務、執考點及制定課程內容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使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

高職護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為能夠以護理對象為中心,運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為此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我們增加了實踐教學比例,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學會應用生化技術來進行分離提取、活性測定、含量測定及生化分析,使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得到切實加強,為其后續護理操作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學設計

本課程的設計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遵循高職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依據護士崗位需求和護士職業標準,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根本目的來進行,設計思路為基于職業分析進行體系構建,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開發,基于任務驅動進行教學設計,基于學生主體進行課程實施,基于實踐技能進行課程考核,整個教學過程圍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中心而進行[5]。

3 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以“必需、 夠用、 實用” 為度,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采用以臨床護理工作任務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真實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性工作任務,開發出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任務和內容等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如采用案例教學法,講解接近臨床的部分(肝的生化、血液生化、電解質代謝與酸堿平衡),采用探究式教學法,講解接近實際生活的部分(糖代謝、脂類代謝、嘌呤代謝),借助對媒體動畫,講解抽象難懂的部分,如此有力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全面提升了生物化學的教W質量 。

4 考核方式評價

本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依據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設置,充分體現職業教育注重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包括形成性考核評價和終結性考核評價,形成性評價分為實踐考核(30%)和平時表現(20%)兩部分,終結性評價占總評價的50%,該考核評價方式,過程重于結果,是一個開放式評價標準,能準確反映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程度及情感態度,考核評價真正面向素質、技能、知識"三位一體",這種改進對學生的發展,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6]。

綜上所述,在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我們結合教學實際,依據高職教育的理念,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探索,達到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護理實踐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任 敏,曾 紅 探究式教學改善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 43(13):378-379.

[2] 王平 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課程改革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0:252.

[3] 陸 璐,柯世懷,洪素麗 淺談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標準的制定[J].衛生職業教育,2013,13(31):89-90.

[4]楊勝平 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課程體系改革對比研究[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12):57-60

[5]王曉靜,劉雪琴 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設計探討[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13):99-101

[6]李京東, 肖素榮, 王 洋, 趙升鵬 以突出專長培養為主對課程進行設計開發的探索與啟示―以“食品營養與衛生” 課程為例[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01(28):99-1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聂拉木县| 通化市| 黄骅市| 兴山县| 林西县| 彭泽县| 松桃| 扎囊县| 乌拉特后旗| 密山市| 恩施市| 凉山| 麻江县| 阜平县| 依兰县| 原阳县| 墨江| 密云县| 靖边县| 平阴县| 临海市| 永和县| 泸西县| 通许县| 榆中县| 阿城市| 南京市| 丽江市| 邵武市| 房产| 高邮市| 保德县| 通城县| 雷州市| 隆林| 盐亭县| 石门县| 广丰县| 罗平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