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優質護理;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7-83-03
滿意度調查是發現醫療護理工作中存在問題,提高醫療質量和改進護理服務的一種方法[1]。國家衛生部提出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現已全面展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即讓患者滿意。文獻[2]表明,住院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價是對護理工作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我科自2010年3月建科以來一直重視對患者的滿意度調查工作,2011年3月我科成為院內第二批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改進了工作模式和方法。我們通過對優質護理服務前后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對比分析,得出了一些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1年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共306份為對照組,2011年3月~2012年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共432份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在18~60歲,平均(42.9±1.4)歲、住院時間1~30個月,平均(17.5±1.6)個月,文化程度包含小學80例、初中100例,高中120例,大專及以上學歷10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9~61歲,平均(41.8±1.9)歲、住院時間1~31個月,平均(17.6±1.7)個月,文化程度包含小學101例、初中122例,高中111例,大專及以上學歷98例。兩組患者年齡、住院天數、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健全病房設施,營造溫馨環境 從前的病房環境簡陋,自從開展示范病房后,走廊內擺放綠色盆栽,清新素雅、潔凈美觀,讓患者增加生活的信心;病房張貼溫馨提示語、防滑標識牌、主管護士名,營造溫馨病房,給患者以家的感覺。并為患者提供針線,老花鏡,夜燈,餐桌,雨傘等,完善每日天氣預報,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向住院患者發放入院指導名片,為出院患者準備出院指導名片。在護士站備有雜志報刊,以豐富患者住院生活。
1.2.2 微笑服務,責任分組,提高護理質量 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3]。護士們真誠的微笑、關切的眼神真誠的問候,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增加了理解和包容,為溝通架起了一座穩固的橋梁。目前我科實行責任小組制,將護士分層使用,為患者提供全程護理服務。針對我科室情況,分為兩個責任組,每個責任組的組長為高年資護士,并配有低年資的護士。每天早上護理人員會面帶微笑準時來到病房,為每一位患者及家屬帶來最真摯的問候,晨間午間晚間護理,認真整理床單元,對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我們協助他們翻身、拍背、功能鍛煉,并認真講解其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對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加強健康教育。上午是治療最繁忙的時候,護
士們建立起兩個流動護士站,主動及時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加強了對患者的巡視,主動輸液、換液、加藥,明顯減少了鈴聲呼叫。在巡視病房的時候,及時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病床前,護士們甜甜的親情稱呼: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老師等讓患者倍感親切。她們在病床前,或開心交談、或作細心疾病指導,護患之間、護士與家屬之間少了隔閡,多了份親切和理解。下午,我們會根據級別護理要求,及時主動的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從整體床單元到協助更衣、更換被服,從刷牙漱口、洗臉、梳頭、洗頭并吹干、餐前潔手、擦身到泡腳、剪指(趾)甲。排班也實行小組制,使全科護理人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有效地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1.3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相同的調查問卷設計: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測評了對各項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包括入院介紹、健康教育、服務態度、專業技能、出院指導五個方面設計16條問題,問題均設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項選擇。問卷的最后要求患者寫出最滿意的護士和最不滿意的護士。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服務態度、專業技術兩項,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入院介紹、健康教育兩項,觀察組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服務改進措施如下。
3.1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技術水平
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是優質護理的核心內容,知識全面、技術過硬、工作認真負責為首要的護理指征[4]。我科以老年患者居多,疾病種類多,病情復雜,用藥復雜,我們組織學習并擬定了各種疾病護理常規、疾病觀察要點,組織學習常用藥物及新藥說明書,對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及十七項基礎護理操作進行示范。每月護理業務學習及護理查房兩次,輪流制作PPT給大家講課,不僅能提高科室護理隊伍的業務知識,還能鍛煉與團隊溝通的能力,提高授課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及應急能力,將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技術操作中。
3.2 完善護理績效考核及獎懲制度
從護理工作量、業務專業技能、護理質量控制以及患者滿意度對護士進行全面考核,以促進其全面發展,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務。科室制定、落實考核獎懲條例,對考核結果護理部每月都給以督查與監管,確保獎勤罰懶、多勞多得、優勞優得落到實處[5]。
3.3 加強健康教育優質護理服務,缺乏不了完善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要貫穿于優質護理服務之中,我們根據本科室特點制定健康教育。患者入院的時候要熱情接待,告知住院環境,住院制度,探視陪護制度,進行安全指導;住院治療期間,要向患者介紹治療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相關藥物知識;出院時要做好出院指導,特別是帶PICC的患者,帶藥出院患者、化療間歇期患者等。并制作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宣傳資料,以方便患者閱讀了解,也方便護士學習和健康教育時候用。腫瘤患者疾病復雜、病程長且老年患者較多,他們由于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和生理變化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心理問題的特點,對此就要求護士多與他們交談,并尊重理解他們,以減輕其心理壓力。適時的健康教育,能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的疾病,以配合治療,并且為他們自己對抗疾病提供了生活指導和心理指導,他們對護理團隊的信任,也為我們護理工作樹立地位。
3.4 健全電話隨訪制度
護理工作不僅僅在醫院,也要擴展到家庭中,協助患者做好自我護理和家庭護理,對患者的全程護理才是我們優質護理服務的最終目標。我們科室每周二周五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隨訪對象主要為化療患者(包括口服化療及化療間歇期患者)、免疫細胞生物治療結合干擾素治療患者、帶中心靜脈通路患者(如帶PICC導管患者)。隨訪內容為:詢問患者飲食、活動、睡眠和排泄等情況;詢問服藥情況及不良反應;了解有無出現化療不良反應;督促復查血象;為患者提出的問題提供建議。腫瘤患者病情遷延,疾病對他們身體和心理都是致命的打擊,院內熱情的服務,真誠的關心必不可少,院外隨訪工作也能及時地給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醫學幫助和人文關懷,拉近護患關系,讓患者真切地感受到醫院給予他們的愛與關懷,拓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6]。
3.5 改善護理工作環境
醫院推行表格式護理文件,縮短了護士書寫時間。更換
新的電腦系統,減少護士工作量,以便于有更多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特別是腫瘤患者,更加需要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及時疏導[7]。
為貫徹落實201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重點任務,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全面提高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水平,達到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醫院滿意、護士滿意的服務目的,我院護理部在積極響應衛生部號召的同時,著手研究和實踐“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力資源配置、護士動態管理、護士績效考核等,并要求各個科室認真執行。我科室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該項活動,微笑服務,責任分組,提高護理質量;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技術水平;完善護理績效考核及獎懲制度;彈性排班,增加忙時及夜班人數,確保患者安全。
本次優質護理服務前后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的結果是:服務態度滿意率是99.76%、專業技術滿意率是97.45%兩項,觀察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而入院介紹滿意率是99.53%、健康教育是98.61%,觀察組的各項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P
[參考文獻]
[1] 辛莉莉,王慧,崔林,等.護理服務滿意評價體系的構建[J].齊魯醫學雜志,2010,1(25):83-85.
[2] 陳念湄,李武甲,孫艷平,等.注重護理人員服務質量調查的導向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91.
[3] 溫桂英,李馥.淺析優質護理服務理念[J].黑龍江醫學,2005,29(1):74-75.
[4] 溫雪霞.淺談如何搞好優質護理服務[J].中國療養醫學,2006,15(2):130-131.
[5] 陳念湄,李武平,孫艷平,等.注重護理人員服務質量調查的導向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9.
[6] 錢娟,程盧山,劉微群,等.開展優質護理后護患信任度變化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6C):1609-1611.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201-01為了全面加強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發展專科護理,提高整體護理水平,達到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自2010年1月衛生部提出創建優質護理示范病區以來,我院已有8個病區開展優護工作,達到病區總數的53%。讓患者滿意成為我們工作的終極追求。因此患者滿意度調查也越來越受到醫院各方面的重視。我院自2010年7月開展優護理工作以來,優護病區住院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以來我院陸續將神經內、外科;內分泌科;心胸血管外科等8個科室定為優護病區,8個病區共有384張床,護理人員156人,床位數與護理人員比例為1:0.4。市衛生局、省衛生廳多次進行檢查并通過驗收。
1.2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方法:自2010年7月至12月,每月一次由護理部負責,組織實習生以便裝暗訪的形式,向優護病區患者或家屬隨機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護士服務態度、健康教育、巡視病房、基礎護理4個項目。患者或家屬填寫后,由發放表格的護生全部收回。6個月共計發480份,隨機抽取2010年7月前這8個病區滿意度調查表480份,分別按滿意、不滿意兩個等級進行比較。
1.3統計學分析:采用X 2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3 討論
3.1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拓展服務范圍,達到“三好一滿意”的目標,采取以下服務措施:1)細化工作流程,規范服務行為,突出服務人性化,為患者提供全程無縫隙精細化護理服務;2)實行扁平化責任制護理,責任護士負責病人數,平均不超過8個;3)實行彈性排班,更好的利用現有護理人力資源,分層級管理使用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優質的護理服務;4)扎實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實現危重患者基礎護理合格率100%,逐步解決患者家屬或自請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5)成立護理專業小組,如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組、造口壓瘡小組、靜脈輸液組等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的護理服務。6)簡化護理文件書寫,護理文件表格化,縮短書寫時間。促使護士貼近患者,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促進護患溝通,增進護患關系。7)健康教育采取日常隨機宣教與集中授課相結合的形式,注重持久性、實用性,取得了滿意的效果。8)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系統,總務后勤、藥劑、器械下收下送;每科配備護工一名,負責陪檢,送取檢驗標本與結果。9)定期召開公休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不斷改進工作。10)設立護患聯系卡,方便患者咨詢或聯系復診。
關鍵詞:精神科男護士;心理狀況;工作滿意度
伴隨精神衛生事業的不斷完善以及發展,存在一定數量的年輕男性在精神科從事護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精神病患者應急事件以及暴力事件的發生率,與此同時改善了女性護理人員無法滿足和男性患者溝通的現象,并提升了臨床護理質量[1]。此研究對我市基層精神病院男護士65名實行調查,現將調查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市基層精神病院男護士65名,年齡均在24~42歲之間,平均年齡均在(30.4±8.7)歲。未婚20名,已婚40人,離異5人。8人為護理員,30人為護士,20人為護師,7名為主管護師。所有工作人員并無精神異常現象,可以正常進行工作。
1.2方法 選擇SCL-90(精神癥狀自評量表)和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其進行調查。被試人員應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評定,隨后對相關數據采用統計學進行分析。
1.3統計學護理 選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采用計數資料(n,%)表示,數據間以P
2 結果
2.1精神科男護士SCL-90結果 對比我市基層精神病院男護士以及國內常模組的軀體化、抑郁、人際關系、焦慮、敵對,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精神科男護士工作滿意度狀況 大部分男護士對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并無明確的目標。10人對自身工作存在一定的興趣,比例為15.38%,30人則是為了賺錢則進行此工作,比例為46.15%,45人并無其他選擇,比例為69.23%,43人如果存在機會就放棄此工作,比例為66.15%,16人正在尋找合適的工作,比例為24.62%,48人對自身未來事業無信心,比例為73.84%。
2.3 影響男護士工作滿意度以及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因素分析 職業的特殊性,社會對其所產生偏見,醫院環境較差、害怕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差錯以及受到責罵等相關因素均對精神科男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對其工作積極性進行相應的挫傷。而長時間夜班和自身所付出的勞動力存在差異性,同時在工作中并沒有感受到相應的成就感同樣對精神科男護士的心理狀況會產生嚴重影響,見表2。
3 討論
精神科護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復雜性,此護理不但存在綜合醫院的護理內容,例如對病情危重的患者予以搶救以及軀體護理等,同時還具備自身所存在的特殊性[2]。此護理的服務對象則是言語出現紊亂以及無治療依從性的患者,依舊是拒絕治療或者對治療造成干擾的患者,而男護士在對上述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以及身心。
精神科護理工作所要面對的群體則為喪失自制力以及理智的患者,精神科患者具有自殺、自殘以及出走等現象。根據相關文獻報道30%左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自殺未遂現象,通常患者認為男護士是對其造成傷害的對象,所以會對其進行攻擊[3]。而男護士在日常工作中不但需要對患者的攻擊進行提防,還要避免患者出現意外,因此心理負擔較重,從而出現心理疲勞現象。
對精神病科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和綜合科采用數據以及儀器進行觀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巡視,并對患者的語言以及行為進行嚴密觀察,從而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特別是夜班護理人員,由于夜間患者具有較高的外逃率以及自殺率,因此需要定時進行巡視,以免差錯事件的產生[4]。而長時間的夜班致使男護士的生物鐘極易出現紊亂現象,會出現睡眠障礙,從而出現心理疲勞感。
精神病房在傳統模式的管理之下,不允許患者隨意出入病區,所有活動應在醫護人員的看管下進行,而醫護人員需要進行開鎖才可以進入到患者的病區中[5]。與此同時對患者實行治療以及護理也均在密閉的環境下進行,在此工作環境下所產生的半人身限制對精神科男護士的心理狀態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得男護士出現焦慮以及抑郁等相關問題。
護士在社會中其地位以及待遇較低,特別是對精神科男護士存在一定的偏見,并沒有一套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同時精神科護理工作經常受到人們的誤解,如果患者一旦出現意外,家屬會將全部責任歸結到護士身上,從而加大了護士的心理負擔。然而我市精神病院均為專科醫院,因為服務對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會出現家屬遺棄患者的現象,并將全部責任推卸給醫院,在加大護理難度的同時也增加了其心理負擔,醫院的工作量較大,同時經濟效應降低,因此形成精神科男護士心理不平衡的現象發生[6]。
綜上所述,醫院領導應對男護士的思想以及醫德等予以相應的重視,并為其創造較多的學習機會,使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能力,并對其生活進行關心,并為其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得男護士可以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工作。
參考文獻:
[1]周曉敏,盧蓮,周游,等.精神科男護士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2):259-261.
[2]岳玲梅,王聰哲,馮倩,等.精神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特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8):1196-1198.
[3]朱雪梅,尚輝,紀香萍,等.首次精神科就診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醫學信息,2015(32):131.
[4]戴蘭云.精神科護理人員心理問題分析與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49-151.
關鍵詞:護理學專業;教學滿意度;調查和分析
教學滿意[1]度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感受和收獲與期望感受和收獲的比值,亦即教學過程滿足學生心理預期的程度。它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依據,是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之一,對各院校護理學專業教學工作的評估監測與研究改革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次調查對象為昆明市某高校2010級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和2011級護理專業專科學生,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420份,其中有效問卷400份,回收率93.33%,有效率95.24%。
(二)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匿名式問卷調查。每個問題均采用5級Likert標度法[2],給5個評價等級:很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太滿意、不滿意分別賦予5分、4分、3分、2分、1分。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1、基本資料,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班級、生源地[3]等;2、調查項目,由課程價值、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技能方法、教學環境和教學效果共七個項目構成[4]。
(三)統計學方法:對有效問卷應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 17.0進行描述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總體教學滿意度情況
應用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處理,昆明市某高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滿意度的總體評價情況如表1。
表1顯示:該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滿意度的總體平均值為3.9996,接近“比較滿意”的水平值4.00,故可將該校護理學專業教學的總體滿意度視為比較滿意。
(二)各項目教學滿意度情況。通過頻數分析和綜合統計,昆明市某高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滿意度的各項目評價情況如表2。
在表2中,教學滿意度各項目評價的總體平均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400名護理學專業學生中,表示“很滿意”的有120人,占總人數的30.07%;“比較滿意”的有170人,占總人數的42.39%;滿意度“一般”的有97人,占總人數的24.25%;“不太滿意”的有11人,占總人數的2.75%;“不滿意”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0.54%。表示“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人數之和僅占總人數的3.29%,比例很低。
三、結語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昆明市某高校護理學專業的教學工作卓有成效,學生滿意度較高。雖然按照“內在標準”做出的教學滿意度評價,因每個人評價標準的不同,必然會導致測評結果的差異,但是總體而言,學生的評價作為護理學專業教學情況的一種反饋,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及時性,有助于教學自查和總結,并可為教學調整和改革提供參考信息。
參考文獻:
[1]孫志東.《高職院校學生類型與學生對教學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天津大學在職申請碩士學位論文,2006.6.
[2]王馥明,孫葉萍,顧鳴敏.醫學生對本科教學滿意度的問卷調查及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1):13-15.
【關鍵詞】 療養院;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convalescents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 understanding their requirements, so as to improve quality. MethodsConvalescents in each term were given questionnaires ,and then all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taken back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Convalescents had very high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but lower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traveling. ConclusionThe quality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should be comprehensive.Medical service should be Human-based.Hardware facilities should be perfect,and traveling.should be specialized.
【Key words】Sanatorium;Quality of service;Degree of satisfac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療養院醫療護理作為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應樹立服務質量最主要由療養員評價的理念[1]。而療養員所感知的服務質量與其滿意度有密切聯系,在院療養員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則是對醫護工作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為了解療養員的滿意程度,我院護理部把服務滿意度調查作為考評療室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每個療養期對療養員進行一次調查,根據療養員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給予分析、評估服務的效果,從而達到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的目的。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2008年1~9月在我院療養,療養天數在10 d以上的部隊療養員為研究對象,共389人。
1.2調查方法每15 d為一個療養期,每個療養期調查一次,由療養員本人以不記名的方式完成問卷,入院時統一發放問卷,出院前回收,有效回收率均為95%以上。
2結果
本調查共發放問卷405份,收回問卷389份。單項平均滿意度情況(表1)。
3討論
3.1服務要求人性化和綜合化從調查結果反映,療養員對醫務人員服務的滿意度較高,具體表現在入院便捷高效,按時實行查房、巡視制度,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強等。盡管如此,仍需繼續開展人性化服務,倡導“一切為了療養員和傷病員”的服務宗旨。在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增加精神、文化、情感的服務。把“人性化”融入到服務的全過程中,一如既往地為療養員創造溫馨的療養治療環境,仍是提高醫療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工作重點。近年來,我院聘用較多的非現役和合同制醫務人員,且隊伍呈斷層、年輕化趨勢,她們雖然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相應的臨床實踐經驗。尤其是首次與療養員接觸,對其個性和部隊的生活方式并不了解,更無法滿足療養員的暗渠需要[2]。因此,首先,我們應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醫務人員與療養員之間的思想溝通,用移情換位思考[3]的方法培養醫務人員的主人翁意識。鼓勵護理人員用自然的方式主動與療養員接觸,注重語言的使用技巧。其次,抓好業務培訓,提高專業技能,練就服務的過硬本領,加強基礎業務培訓,大力開展崗位練兵,組織年輕隊伍到相關醫院進行定期輪轉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療養學基礎技能,不斷提高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最終以博學多識贏得療養員的好感,以精湛技能博得療養員的信服。
3.2設施要求完善化表1中顯示服務設施、設備配套及水電、空調維修的平均滿意度約為90.6%,分析其客觀原因主要是設施陳舊、維修量較大、未能及時發現需維修的問題等,主觀原因主要是現行的療養模式已由單一的體檢療養變為預防、保健、康復和療養為一體的模式,療養員的需求面越來越廣,標準也越來越高。因此,完善療養院的硬件設施,已是刻不容緩。首先是要改善療養員的生活設施,加強檢查力度,確保水電設施的正常安全運行;其次要加強硬件設施的投入,改善療室的環境,優化療室的布局,營造和諧融洽的療養環境;再則改善就醫環境,簡化就醫流程,對療養員實行陪診制度并實行專病療養模式,切實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3.3外游文娛活動要求專業化療養員在療養期間除了康復休息,景觀游覽亦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療養手段,以此達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外游過程中,護士不單單是要照顧療養員途中的生活,更需要熟知各景點的相關知識,起到導游的作用,因此應加強“景點內容介紹”的培訓。一方面聯系專業的旅游公司配合外游工作,另一方面在院工作人員加強相關景點旅游知識的學習和鍛煉,并根據每個療養期的季節特點組織相關主題的文娛活動如消夏文藝晚會、書畫展、療養員聯誼會等等,支持鼓勵療養員共同參與,進而逐步將外游文娛活動推向專業化,滿足療養員的需求。通過分析改進,經調查(本調查共發放問卷145份,收回問卷138份,有效回收率為95.2%)最近4個月(2008年6~9月)的外游文娛活動的滿意度上升幅度較快(表2)。
4小結
通過對在院療養員滿意度中的單項滿意度調查分析,滿意度能發揮對醫療護理工作的導向作用,及時發現醫護工作的薄弱環節,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改進方法。對拓展服務空間,提升工作質量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實現醫療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龍云淑,曾露蓮.改進滿意度調查方法,提高護理服務質量[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雜志,2006,13(2):26.
[2]高恩顯.現代療養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3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