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漢語言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0 引言
由于受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等因素影響,漢英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體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嚴重制約了教學的實效性。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把傳授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作為教學重點,而忽略了實際生活中漢英文化的差異性,導致文化與語言教學嚴重脫節,使得大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水平較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滲透文化差異的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1 漢英文化差異在具體表現
1.1 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語言與文化溝通的橋梁,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特征,關系到語言的生成和發展。雖然人類的思維規律有一定的共性部分,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氛圍的影響,思維方式表現出明顯差異,表現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上。英語的表達以西方文化為依托,體現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而中國學生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英語或者表達英語,容易造成文化的誤解,導致英語學習失去實際應用價值。例如,西方人在寫作中陳述個人觀點時,習慣直接使用“我”的第一人稱來進行表達;而中國文化一貫弘揚集體主義,盡量避免凸顯個人,因此中國學生在進行英文寫作時,也習慣用“我們”來陳述個人觀點,而較少采用“我”,以至于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出現較大差異。
1.2 價值觀上的差異
價值觀是一種能夠幫助人們區別美丑、善惡的價值體系,是一種持久信念,也是人們處世的哲學、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每一種價值觀體系中其實都是一種文化,不同的價值觀所反映出的便是不同的文化。中西方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其文化差異的顯著性:比如在中國,自古以來人們便對謙虛和禮義十分推崇,以和為貴;而在西方,人們則推崇個人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在這一價值觀影響下,西方人崇尚獨立思考和判斷,爭強好勝,對個人利益據理力爭,個人價值只為自己服務。
1.3 語言交際上的差異
漢語文化與英語文化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語言交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由于不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直接套用漢語的表達方式,這樣就出現了很多中式英語,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例如,當聽到別人夸獎“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時,因為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中國學生常常會回答“No, it's just so so”,但是他們不了解西方人聽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可表示喜歡時,對別人的夸獎和贊美應回答“thank you”。又如,漢語習慣以個人職務、頭銜或職業加上姓氏來稱呼一個人如“李主任”、“王老師”、“陳經理”等,而英語中除professor、doctor、captain等少數詞可以這樣用以外,通常在姓氏前使用Mr.、Mrs.、Miss等,所以常常會聽到中國學生很多中式的表達方法,“Teacher Wang”、“Headmaster Li”均為中國式英語,是錯誤的。
2 面對文化差異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以上的比較僅是漢英文化差異的部分表現,漢英文化之間還存在著許多其他方面的差異。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必須滲透文化差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實現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重視跨文化教育
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翻譯等能力的培養方面,而忽略了英語文化的教學,導致學生難以認清文化差異,只是機械地搬用漢語套路來表達英語,產生了諸多“中式英語”,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效率明顯低下。對此,作為大學英語課堂的指導者,英語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文化差異的重要問題,提高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文化素養。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水平,不斷豐富跨文化交際知識,認真學習和研究漢英文化差異,同時與外教加強溝通交流,實現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從而適應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要求。
2.2 優化語言教學模式
英語教學需要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和氛圍,因此,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語境和文化熏陶氛圍。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尤其是每個單元的對話,設置專門的課堂英語對話環節,讓學生積極發言;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加強合作,將英語課文改編成短劇,學生自己決定扮演角色,在英語故事的情境中感受獨特的文化氣息;教師還可以建立英語角等異國文化和英語交際原地,讓學生自由溝通交流,大膽參與實踐,從而提高其英語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具體事例對漢英兩種文化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講解西方的圣誕節時,可以和我國的春節相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兩種節日在起源、飲食、慶祝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此外,教師應該設計情景讓學生去實踐和感受,比如打電話、問路、看醫生、上飯店等,安排學生分角色表演,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常用的表達習慣和思維習慣,在實踐中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2.3 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識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講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漢英文化的差異,英語篇章和詞匯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西方文化內涵,因此教師可以認真挖掘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不斷滲透文化因素,對詞匯所代表的文化含義進行詳細解讀以及延伸,讓學生了解到英語國家的飲食、地理、風俗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從而充分了解所學的英語知識,加深對漢英文化差異的認識。
2.4 開設文化課程及實踐活動,拓展學生視野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也可以開設一些有關英美文化方面的課程,或者鼓勵學生對有關中國文化的課程進行選修,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有進一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其文化鑒賞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