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范文第1篇

    機械創新設計是指發揮設計者的創造力,結合現有科技成果,設計出具有創造性和使用性的機械產品的一種實踐活動,涉及到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制造工藝、材料及處理、機械結構、機械產品維護及管理等機械工程領域的多種創新。從目前來看我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能力教育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這與歷來對于機械創新教學研究重視不夠有直接關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于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加強機械工程類大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工科專業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的迫切而主要任務[1-7]。

    二、存在問題探討與分析

    在指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過程中總結出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創新思維不足。該專業在二年級、三年級主修與機械創新設計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學、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機電一體化技術、自動控制原理等。扎實掌握并靈活運用這些基礎理論知識是大學生創新設計必備的基本條件。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壓縮、實踐機會較少以及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等多種原因,造成學生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多數學生學習這些課程主要是應付考試,對這些基礎理論進行深入思考并啟發自己的創新思維的較少。

    2.過度依賴計算機輔助軟件,物理樣機設計經驗欠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機械創新設計方面,出現了一系列新技術,主要表現在基于CAD軟件的創新設計、虛擬設計[8]。機制專業的學生主要掌握的CAD軟件有兩類:一類是二維設計軟件,如AutoCAD,另一類是以三維建模為基礎的大型CAD/CAM軟件主要有Pro/E,UG,Solidworks等。一般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通過自學和課堂學習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這些軟件。但是大部分學生主要精力放在學習虛擬樣機相關繪圖和建模技巧上,以繪出漂亮的圖形為目的。由于對機械設計的理論掌握不夠加上沒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去了解物理樣機設計過程,在開始接觸機械創新設計時,會過度依賴這些軟件進行三維建模,不能將虛擬設計與物理樣機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機械創新設計的本質還應歸結到機械本身,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虛擬樣機技術只是輔助設計的一個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物理樣機機械設計。在創新設計中應該堅持虛擬樣機與物理樣機并重的原則。

    3.缺乏實際項目鍛煉。參與實際項目鍛煉,參加生產實習的核心在于通過某一產品設計、制造、檢測、封裝入庫完整等環節的實習,使學生初步熟悉機械產品生產加工全過程所涉及的知識、技能、工裝[9],是學生全面、綜合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但是現在由于課時壓縮等多種原因,本科生多以理論學習為主,其創新能力的鍛煉效果不盡如人意,這與創新設計所要求的能力差距還較大。由于沒有接觸實際的項目鍛煉,學生對于機械設計的流程、要求以及機械創新設計的具體需求了解不多,導致學生學到的機械設計理論知識無法完全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制約機械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

    針對上述問題分析,在教學工作中對創新設計教學改革進行深入思考,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并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實施。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培訓激發創新思維。在基礎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把重點放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的講授,結合機械創新設計案例、機械創新設計新思維、新方法和新成就等多種方式將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術結合起來,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及其應用的理解,并積極引導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再思考再創新,為下一步機械創新設計打好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開設文獻查閱課程,培養學生文獻綜述能力,通過查閱專業書籍、學術期刊、專利、企業產品手冊和網絡查詢等多種方式,了解國內外對相關技術的研究進展和市場需求。

    2.虛擬樣機與物理樣機研究并重。虛擬樣機技術集成和綜合了可運行機械設計的環境:包括各種仿真工具、分析工具、控制工具、設備和組織協同工作的方法等[10],可以改善從產品的概念設計到動態仿真再到整機結構優化的各個階段。利用虛擬樣機技術可以建立零件的模型,進行虛擬裝配,并檢查零部件的裝配間隙和干涉,應用分析軟件對樣機進行運動仿真并對關鍵部件進行校核、計算。及時發現錯誤,優化結構,可以方便地更改模型,從而提高設計效率、優化設計方案、縮短設計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在教學過程中提倡以機械創新設計需求為主導進行技術學習的思想,虛擬樣機技術的學習應該結合機械設計原理與機械設計的具體要求。課程注重對虛擬建模、虛擬裝備、運動仿真和優化設計等各個階段進行綜合培訓,同時在課程的不同階段安排相應的設計實習任務,促使學生在學習這些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增加對其在機械創新設計中具體應用的思考。在虛擬樣機優化設計的基礎上要同時加強學生對物理樣機創新設計能力的培訓,從加工圖紙繪制、非標件加工、標準件選購到樣機的裝配和調試都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并且根據所設計產品的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進行試驗。樣機試驗也是一門科學,根據培養進度應適時開設《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詳細介紹機械設計中常用的正交試驗、單因素試驗、對比試驗等科學的試驗方法以及方差分析、t檢驗等數據統計方法和數據結果分析方法。通過合理的試驗和科學的數據分析可以進一步優化參數,修改樣機結構,對虛擬樣機的設計結果進行驗證和修正,直至產品定型。

    3.指導學生申請或參與相關項目。在具備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的設計技能的基礎上,吸引部分優秀學生參與到教師主持的相關科研項目,從基礎設計工作做起,逐步了解和熟悉項目的論證、設計和運行過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組成團隊申請校級、市級或者自治區級的大學生創新設計項目,從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項、方案設計到具體的技術創新設計和產品設計都由學生親自參與。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通過市場調研和查閱文獻提出設計任務并通過可行性分析明確設計的功能目標;然后,進行團隊討論,根據成員的基礎理論知識并發揮創造思維確定總體設計方案;下面進行團隊分工,依據個人所掌握的不同的創新設計技術和方法進行虛擬樣機創新設計,做出三維模型并進行仿真分析和結構優化,與此同時不斷對總體方案進行修正;接著,團隊合作完成物理樣機加工、裝配、調試和試驗改進工作;最后,完成整個機械創新過程。

    4.校企聯合培養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經過參與項目鍛煉后,學生對整個設計流程有了切身體會,同時對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具備了進行創新設計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積極聯系相關企事業單位為學生安排實習機會,進行校企聯合培養,讓學生到工廠一線去了解企業和社會對創新設計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需求,并進一步了解企業創新設計流程。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也使得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有利于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機械人才。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模具 技術課程 高技術人才 改革

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高質量,高科技人才,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尤其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對他們將來競爭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過改革模具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加入當前行業比較前沿的新興內容,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1 根據當前社會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

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成為這樣的人才,對學生對教師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新興模具技術專業課程將以理論教學與實際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讓學生們能夠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相互交融,相互滲透,輔以強化訓練以構建出學生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這樣學生既掌握了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又能夠讓理論知識為其用,在實際操作中能夠有目的去實踐,去印證,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效果。

依據當前社會對高技術人才的要求,本教改課程為學生量身訂制了多種強化訓練方式。首先是強化學生對工程訓練的意識,讓學生提高對日常訓練的認識,以嚴謹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次實際操作;其次是強化學生制作技術的技能訓練,即對學生的動手予以加強,讓他們明白僅僅理論知識過硬是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的,還要動手能力強才能真正立足社會;再者強化常用模具的拆卸與組裝技能訓練,常用模具因為使用頻繁,很容易出現各種故障,學生通過強化拆裝技能,遇到問題時,能夠毫不慌亂且處理得得心應手;最后是強化設計技能的訓練,這是四種強化訓練中最為重要,

也是最難掌握的一項技能,它不僅要求學生操作要熟練,還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能不能真正成為高新技術人才,主要就是要看他們能不能掌握好設計這項技能。

2 模具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模具技術專業課程的改革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專業課程的構建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依照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以實際,實用,實踐為指導原則,學會在實踐中熟悉運用理論知識,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模具專業課程的改革便是遵照這樣的原則,對將要教授的課程進行優化融合,合理更新,去掉不合適宜的老舊材料,加入新興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從而構建出符合現實社會需要,滿足當前學生需求的新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憑借多年教學經驗以及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將模具專業課程的具體改革方式歸納如下:

2.1 基礎理論教學課程改革。基礎理論教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對學生的要求是將必需用到的,經常用到的,可能用到的理論知識掌握即可,不要求學生掌握過于艱澀難懂,而又不常用的理論,將強化應用作為今后教學的重點。對現有的專業基礎理論課進行優化組合,突出以實踐教學為目的。針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將《機械設計及制造基礎》等必需得掌握的基礎課程篩選出來,做重點教學內容。再有就是將機械零件,液壓傳動,金屬材料等課程重新組合為機械設計的基礎課程。將刀具,機床,工藝等課程歸納為機械制造基礎課程。而原來的機床電氣控制,數控原理則統一為數控原理課程進行講解。這樣在縮短理論教學課時的同時,又為學生打好了堅實,精良的理論基礎。

2.2 強化日常實踐技能培訓。實踐技能是學生畢業后立身的根本,因此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具體的內容主要有:鉗工基本操作及技能的養成,機床實習,制圖測繪等,此外還要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技能學會查找手冊資料,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題。其次要求學生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流程,以及制作實物的數控編程制作,模具課程設計等。通過上述的操作,讓學生充分掌握模具的結構,零部件的配合關系及裝配方法,從而形成直觀認識,極大提高動手能力。

2.3 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具技術專業離不開計算機輔助設計即人們經常用到的CAD。運用軟件進行二維平面制圖及三維建模都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礎技能。傳統的手繪制圖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多見,所以CAD是模具專業學生務必要熟練掌握的基礎技能。通過課堂的經典教授,再引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自發地去上機實習,通過不斷練習積累,最終達到熟練運用CAD成圖的目的。

3 模具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學改革的中心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資質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對教學內容要相應做出調整。對于資質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刻意引導他們向深層次的課程發起挑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他們的潛力,為他們今后的人生奠定堅實的技能基礎。而對于資質平庸,甚至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要鼓勵他們刻苦用功,花別人幾倍的時間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及技能,在他們打好基礎后,再展開進一步的教學計劃。這樣他們就能慢慢地跟上別人的進度,不至于因為資質差而自暴自棄。

4 結束語

總之,模具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需要不斷改進的工作,需要經常根據學生實踐后反饋信息對教改方案進行實時驗證。對于反響良好的繼續予以保持;對于效果不好的,究其原因能改正就立刻改正,找不到原因的,應該馬上停止。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模具專業課程的教改不斷的推進下去,為技術培訓教育事業盡到自己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煥鋒.深化模具專業改革.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

[2]張偉華.機械基礎實驗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范文第3篇

機械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我國大型工業逐漸在復蘇,社會對于精通現代機械設計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漸增大。今后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制造與加工機械專業人才供需比越來越高。

機械行業就業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畢業生如果具備與本行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基礎理論知識,具有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相應實踐技能以及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一定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多種多樣,除了教學、營銷外,常見的有生產總監、物流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機電產品開發、機械產品開發、液壓產品開發、儀器儀表開發、武器開發、汽車工業、環保設備開發、礦業設備設計、模具設計制造、機械制造工藝師、CNC工程師等。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可以說就業方向已經很廣了。

機械工程專業主要課程有哪些

機械工程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掌握必備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畢業后能從事專業領域和相關交叉領域內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工程熱力學、現代控制理論、材料加工工藝與設備、測試技術、計算機系列課程、經營與管理、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理論課程。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實訓模式;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036-02

一、引言

目前,我國機械工程研究生的培養方向一直以學術型為主,學術型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較扎實,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不足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當前研究生培養模式就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討一種行之有效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培養模式,成為了當前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

自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我國機械工程研究生的培養方向一直以學術型為主。每年畢業的機械工程研究生主要為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及高等教育工作。而學術型機械工程研究生主要以基礎理論為主,存在工程實踐方面不足等問題。目前,以市場化為主導的國家經濟模式使機械工程研究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機械工程畢業研究生數量使高校和科研單位飽和,多數研究生將以大中型企業等單位為就業的主體。因此,為了適應當前大中型企業及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對研究生工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并成為當前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內容。

綜上所述,在研究生工程能力的培養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制約了研究生的培養效果,達不到社會對研究生的期望值。因此,很有必要對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素質和科研工程能力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為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提供一種有效地、可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主要對基于工程項目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實訓模式進行研究,結合本人所指導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以企業項目案例為平臺,對其科研工程意識、科研工程知識及科研工程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使其具有較強的創新素質和科研工程能力,為其他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二、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培養

科研基礎知識和科研意識是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科研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與研究方向相關的機械和電氣控制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應用軟件方面的知識,如機械原理、高等數學、理論力學、現代控制理論、二維和三維工程繪圖軟件等基礎知識和應用軟件;科研意識主要是指科研工程項目的前瞻性能力和創新欲望。

(一)基于實際機械系統的學習模式

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僅僅是工程項目實施的基礎知識,將這些基礎理論知識應用于工程項目的實施,還需要不斷提高科研工程知識。本項目以6-DOF串聯機械臂系統為例,指導和加強研究生學習與機器人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工程項目實施方面的知識,了解國內外機器臂的發展動態,加強掌握科研基礎知識,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工程項目實施的意識。

以首鋼莫托曼機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6-DOF串聯機器人系統為例,啟發和誘導研究生掌握該機械人研制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工程實施中關鍵工程工藝問題等,包括運動學、動力學和機械系統設計等方面。針對每部分關鍵科學問題和工程實施中關鍵工程工藝問題等,發揮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機械臂進行系統的研究,進一步完善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這種通過實際案例的學習方法可以理論聯系實際,使理論學習內容可視化,直接驗證理論學習的可行性,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促進了理論知識在工程方面的應用,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于已實施的科研工程項目,探索性實踐教學模式

基于已實施的國家基金項目“串并混聯擬人機械腿的力約束及動載協調分配問題研究”,指導學生探索性學習機械工程項目實施方面的知識。首先,引導學生掌握該項目立項的依據,即項目實施的工程和科學意義,同時使學生了解該項目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內容及創新點提出的工程科學意義。然后,針對研究內容,引導學生展開研究,啟發誘導研究分組進行運動學、動力學、機械系統設計等方面的實踐,進一步提高科研工程實施能力。最后,研制串并混聯擬人機械腿樣機。

(三)科研工程培訓總結

對已進行的工程案例進行總結,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提高相關科研理論知識和工程項目實施方面的能力,寫成科研工程論文,以提高研究生的總結能力,對研究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通過上述學習方式,鞏固了研究生的科研基礎知識,增強了研究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科研動力及興趣,有利于研究生激發出創新思維,也有利于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學術氛圍。

三、科研專業知識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科研工程專業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理論知識及工程實踐經驗等的運用能力。本文主要通過探索性實踐的方式,來檢驗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掌握程度。以一種新型雙軸顎式破碎機的設計為例,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首先,對目前顎式破碎機進行調研,發現現有破碎機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其次,基于現有破碎機的不足之處,提出新型顎式破碎機方案,解決現有存在的問題;然后,對新型顎式破碎機進行性能研究并進行設計方法研究;最后,研制樣機并進行實驗研究。

通過對當前顎式破碎機的調研,發現當前顎式破碎機存在破碎物料不均勻、破碎效率低、顎板磨損厲害、很難實現超細破碎以及耗能大等缺點。為克服傳統顎式破碎機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雙軸復擺顎式破碎機。

對這種新型雙軸復擺顎式破碎機的行程特征值、運動學、動力學等性能進行研究,給出各性能的分布規律。首先,應用遺傳基因方法對新型雙軸復擺顎式破碎機的結構參數進行優化,給出合理的結構參數,同時考慮加工與裝配工藝性,設計了一種雙軸復擺顎式破碎機樣機;其次,對這種樣機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同樣破碎500kg的物料,單軸機需要269s,而雙軸機只需要52s,只占單軸機破碎物料所需時間的五分之一;然后,在細料占總成品的比例上,雙軸是單軸的2.5倍,在每小時的生產能力上雙軸是單軸的5.2倍;最后,在衡量破碎機產能的指標值S上,雙軸是單軸的2.5倍。因此,綜合上述的分析和數據認為,新型雙軸復擺顎式破碎機的性能明顯優于單軸破碎機,具有很好的工程應用價值。

四、結論

本文基于實際工程項目的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質及創新能力等,研究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生研制了擬人機械腿、顎式破碎機等樣機,提高了工程能力。同時,還撰寫和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授權了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參考文獻:

[1]張紅,張翼宙.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科研素質[J].中醫教育,2007,26(3):54-57.

[2]林秀英,楊炳鈞,劉邦凡.試論研究生素質教育與英語教學[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1):57-60.

[3]李薇,喻良文,吳文如.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探索和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10,9(3):380-382.

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數控技術;教學改革;課程體系

一、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經濟還要靠制造業牽引。而我國制造業要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須要有先進的制造技術與一大批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人才作為支撐。數控技術的創立給機械制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現在它已成為制造業實現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生產的基礎;數控技術的應用是提高制造業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數控技術是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裝備,是關系到國家戰略地位和體現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當前,高職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教學體系及課程內容的改革。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教育由于受普通教育的慣性作用,職業教育課程結構和教學體系仍未跳出普通教育的教學體系,不論哪門課程都刻意維護和追求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種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職業教育特色,不能適應職業崗位群的需要。所以必須改革和發展現行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高起點地培養從事數控加工制造、CAD/CAM技術的機電復合型人才,以滿足制造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過深入到社會、企業的調查研究及認真的討論,我院確定了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機械制造業對高職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為依據,以能力為中心,以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構建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數控技術應用為核心,以CAD/CAM為主線,以職業資格證書為紐帶,強化崗位技能訓練,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三、課程體系的改革

1、培養目標。數控專業是機械制造技術、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專業。該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制造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數控設備操作、調試、安裝、維護、維修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在生產一線從事數控設備的操作、編程、維護以及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學生畢業時,具有中級水平的數控機床的操作能力;具有編制中等復雜程度零件數控加工程序的能力;具有機床安裝與調試,數控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及協作、適應能力,從而具備該崗位群需要的職業能力。

2、課程體系的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是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在課程體系改革中,根據培養目標認真進行了課程改革方案的討論和研究,通過對數控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進一步分析,將職業崗位群需求的綜合能力分解為若干單項職業能力,再找出這些單項職業能力是由哪些職業崗位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組成,需要哪些技能訓練,知識點由哪些課程體現,確立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體系。

(1)理論教學體系改革

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在課程整合中,理論教學內容以應用為目的,實踐教學內容以技能為標準,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接近1:0.7。如:

機械制圖:在教學中刪除了畫法幾何等內容,增加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及上機實踐內容。教學中通過課件教學、多媒體教學、教具和實物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計算機房上機提高學生繪圖、讀圖的能力。

機械設計基礎;在理論力學中只講靜力學部分,材料力學部分只講機械設計中有關強度、剛度、穩定性問題的力學基礎理論和必備的設計、計算知識;在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部分,在保證必要的基礎理論基礎上,省略不必要的公式推導,突出設計技能訓練;增加數控機床上廣泛采用的滾珠絲杠副、滾動導軌、直線導軌、齒形傳動帶的原理、結構、特點等內容。

機床數控技術:是數控技術專業教育的核心課程,涵蓋了數控原理與數控系統、數控機床結構、數控編程等內容,教學中將這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對數控機床具有完整的認識。

(2)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數控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包含多種技術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必須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實踐教學是數控技術教學體系改革中的重點。為此,在原有實驗室的基礎上擴建CAD/CAM實驗室,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功能的先進數控技術應用中心,完善金工實訓中心,更新機床設備,增加機床數量,同時增加數控原理及系統接口、伺服系統等實驗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環節的教學時間,在每個實踐環節中貫穿數控技術應用的主線,通過各個實踐訓練環節培養學生數控技術應用能力。

四、師資隊伍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川县| 龙江县| 凤台县| 赤峰市| 独山县| 永定县| 安仁县| 炉霍县| 札达县| 平罗县| 元朗区| 隆德县| 吉木乃县| 南汇区| 枞阳县| 鱼台县| 含山县| 阿拉善左旗| 富裕县| 敖汉旗| 江城| 门头沟区| 清苑县| 青海省| 香格里拉县| 克什克腾旗| 镶黄旗| 新宾| 富宁县| 涟源市| 丽水市| 黑山县| 黔东| 勐海县| 靖江市| 平山县| 和田市| 济阳县| 法库县| 富平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