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閱讀治療 大學生 心理健康

閱讀治療也稱圖書治療,它是圖書館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是集預防和治療心理與精神障礙,發展健康心理于一體的心理治療方法。《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對閱讀療法(Reading therapy)給出兩條解釋:一是用有選擇的讀物輔助醫學和精神病學治療;二是通過有指導的閱讀幫助解決個人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稱:全球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產生過某種心理障礙,近幾年我國患心理障礙的人數也呈直線上升趨勢,特別是當今的大學生。《中國青年報》有一份調查顯示,目前有14%的大學生出現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這份調查充分說明大學生心理問題足以引起全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解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1. 大學生產生心理疾病的原因簡析

心理疾病:是心理與行為失常的總稱,當面臨來自環境的挑戰時,不能充分利用其心理機制的調節潛能,作出適應性的行為和活動的抉擇,而是表現為一種緊張的心態和不良的情緒。如:自卑、失望、痛苦、抑郁、恐慌、偏執、暴躁等,從而心理畸形、變態、出現自殺或殺人的行為等。

1.1 大學生產生心理疾病的主觀原因。目前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天資聰明,勤奮好學,父母也想盡一切辦法為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這些孩子的最大弱點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經不起挫折和困難的考驗,特別是那些成績很好,在中學階段一直是學校的驕子,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進入大學后,則是山外有山,再加上學業緊張,人際關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的人際關系解體,而新的人際關系尚未建立,在各種激烈的競爭中,原先的優勢受到挑戰,由于性格和原有習慣、見識的局限,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因遇到挫折而發生悲劇。如蘇北某高校的一女大學生,平時學業很好,因一次外語沒考好而影響了拿一等獎學金,就打開煤氣自殺了。另外震驚全國的連殺幾名同學的大學生馬加爵,中學時代的他還曾獲得過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大學期間,因各種原因他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非常偏執、暴躁,僅僅因與同學打牌時發生了一點矛盾,先后殘忍地殺死了四位同學,犯下了法理難容的罪行,同時給他人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1.2 大學生產生心理疾病的客觀原因。大學時期是個人成長中的一個轉折時期,一方面他們正處于青春后期,向成年人過度的重要階段,正是個性發展,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從成長之初什么都依賴父母,進入大學后逐漸走向獨立,其面臨的困鏡和挫折相對較多;另一方面,他們作為國家培養的人才,處于社會激烈競爭的旋渦中,面臨著求學、求職、求偶人生三大課題。當許多問題與主觀愿望相背離時,往往不能面對現實,不能正確地評價自我,更不懂得去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又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與教育,因而陷入心理上的困鏡,形成心理失衡。《大學時代》2005年第11期報道,北大在近100天內發生三起墜亡事故,有男生、女生、還有博士生,另有許多名高校均相繼出現多名大學生自殺現象。

針對近年來中國大學生心理困擾和障礙日益增多的客觀現實,加大對受教育者心理素質的培養力度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其方式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和個別心理咨詢輔導兩種主要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從總體上講,這種僅靠少數專業教師付諸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干預力是單薄的,實效性也受到極大的制約。因此多途徑、多方式、全方位、全員參與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眾望所歸。這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開展“閱讀治療”服務,有利于化解大學生心理障礙,彌補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大學生文化層次高,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高校圖書館可因勢利導,充分發揮“閱讀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促進作用,拓展自己的教育職能,把“閱讀治療”作為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輔助治療。

3.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治療”服務的措施

3.1 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閱讀治療”,首先在圖書館內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藏書要有針對性,集中展示有關心理問題的書刊。在做好新書刊宣傳和導讀的同時,通過開展心理學及閱讀治療的知識講座,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書刊來解決心理問題,并向學生開列閱讀治療的必讀書目,對其進行分類,推薦適合的書刊引導學生閱讀,使他們變盲目閱讀為理性閱讀,被動閱讀為自覺閱讀。比如,鼓勵具有憂郁傾向的大學生多讀歡快、幽默、積極向上的書刊,少讀悲觀凄涼的書刊;性情暴躁易沖動的學生,可多讀修身養性的書刊及偉人傳記,少讀冤屈悲憤的書刊;多愁善感的學生應少讀悲觀傷感的書刊等等。“閱讀療法”能夠治病療傷,主要取決于閱讀過程和圖書的內容。通過閱讀,可以使患者集中注意力,沉浸在書中相關部分或人物的喜怒哀樂之中,并由此引起對與自己有關問題的思考、對過去的回憶、對相似事件的聯想和對主人公的認同,經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使患者逐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實現心理轉變,進而從焦慮和痛苦中解脫出來,達到自我調適、加速病情緩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圖書的內容是引發患者產生共鳴的關鍵,只有那些能夠解答患者的疑問、使患者產生美的享受、愉悅患者身心、陶冶患者情操、激發患者想象、引導患者積極向上的讀物,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因此圖書館人員一定要把好選書這一關。

3.2 培養專業化館員。“閱讀治療”是借助書刊解決個人心理問題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正逐步引起圖書館界的關注。在“閱讀治療”過程中,館員的素質及其服務的質量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因此合格的“閱讀治療”館員,必須能夠根據讀者的心理問題制訂閱讀計劃,推薦合適的書刊,保障“閱讀治療”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圖書館應選拔知識較豐富、思想品德好和心理素質高,熟悉本館館藏而且熱愛“閱讀治療”,對“閱讀治療”有濃厚興趣,還必須有耐心、愛心、助人和奉獻精神的館員,并且還要進行系統的“閱讀治療”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這樣就能對患者的閱讀活動給予閱讀指導和適當的干預。所謂閱讀指導,就是要在閱讀方法、閱讀興趣和閱讀的內容等方面給患者合理的建議和引導。指導者除了必須具有“閱讀治療”的理論和方法,還必須具有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從事指導的實際經驗;閱讀干預就是根據心理學的原理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善于傾聽患者的訴說,了解患者的閱讀感受,及時回答患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并對原有的閱讀計劃做出隨時調整,以適應患者的閱讀需求和治療需要。

3.3 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大一新生入校后,對新環境的適應,學習方式的變化以及新的人際交往等多種問題,圖書館在進行新生入館教育中,不但教會他們如何利用圖書館,熟悉圖書館的藏書等,而且還應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藏書的利用引導 ,對新生進行閱讀心理和心理健康調查,了解他們閱讀傾向和心理狀況,這樣方便館員進行“閱讀治療,并且對學生的心理疾病防患于未然。

3.4 開展網上心理咨詢服務。雖然網絡的發展對大學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世界很容易導致人際感情的疏遠,終日與計算機終端打交道,人與人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減少,缺乏直接的感性的聯系。但是網上咨詢無疑也是實施“閱讀治療”重要手段之一,圖書館可以利用自已的網站通過聊天室、電子郵件或網頁向來訪者介紹心理學知識,解答心理問題,網上咨詢的匿名性、保密性更易被學生接受,避免了面對面咨詢的尷尬,并且還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使更多的學生受益。

4“.閱讀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閱讀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有獨特的干預作用的。心理健康輔導具有外顯性、公開性的特點,而圖書館開展“閱讀治療”則屬內隱性、保護性。無論那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們都是發揮轉移、暗示、升華和投射的作用,符合大學生思想沉悶、相對閉鎖、獨立自主的心理發展特點,能夠充分挖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潛力。而“閱讀治療”的隨意性、靈活性、廣泛性及無需付出任何代價的突出優勢,決定了它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過程中起著其他方式所無法代替的作用。充分表現出止怒泄憤、調整觀念的功效。大學生常因缺乏應對心理急劇變化的能力,產生憤怒、抑郁、焦慮、孤獨、自卑等消極情緒,如果長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導,就會產生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但是如能通過閱讀大量的小說、人物傳記、科幻、神話等各種書刊,則能分散他們注意力,從煩燥的情緒中轉移出來,恢復健康平和的心態。其許多心理困擾主要是他們視野狹窄、觀念陳舊、追求完美等非理性的心態,他們又不輕易接受他人的勸教。比如,有的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壓力非常大,再加上整個社會環境,他們就憂心忡忡、焦慮難安。究其原因,是他們求輕松、圖享受的擇業觀念,把就業的范圍設定在大城市,一些效益很好的外企或公務員等事業性單位,他們的這些困擾又不能從親人、朋友、師長的說教中得到解決,而圖書館的電子信息及報刊中有關大學生的分配政策、畢業生擇業新方向、人才交流信息、成功人士的經驗信息等就很有可能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可以通過閱讀相關信息,其觀念則可能發生隱形調整,轉變擇業觀念,進而平穩心態。

圖書館館藏中許多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和輔導、潛能開發和訓練等方面的書刊,不僅能為大學生系統地傳授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而且能教他們學會心理和行為的調整方式、方法、技能和竅門。大學生有些心理困擾難以啟齒,比如性困惑,與別人無法交流解決,但可以借助“閱讀治療”,就很容易解決。實踐表明,書籍在解決性困惑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可以通過以下表格觀察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治療服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大學生閱讀緩解心理癥狀調查表

調查內容 有效率 較有效率 無效率 總有效率

強迫癥狀 21.79 48.82 32.25 70.61

偏執癥狀 34.42 38.21 23.17 72.63

敵對癥狀 15.81 50.25 32.35 66.06

人際關系 27.18 41.69 27.08 68.87

抑郁癥狀 30.75 44.52 27.82 74.97

焦急癥狀 30.95 32.82 34.45 63.77

學習壓力 18.62 61.45 19.93 80.07

情緒不穩定 23.25 58.42 11.80 81.67

心理不平衡 30.75 38.58 28.15 69.33

性困惑 80.75 15.80 3.45 96.55

上表是以用問卷的形式利用學生在閱覽室看報刊時,在同學中作一現時調查,共發下表格708張,收到有效問卷680張。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閱讀緩解各類心理癥狀的總有效率為63.77%,將以上十類癥狀的總有效率相加,除以10得出:73.45%的大學生認為閱讀對解決各類心理問題有不同程度的效果,而對性困惑有96.55%的效果,“閱讀治療”在這方面的作用確實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正如美國醫學家高爾特說過:“圖書館是一座心智的藥房。存儲著各類情緒失常病人治療的藥物”。因此,我們高校圖書館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書籍作為醫治大學生心理疾病的良藥,幫助大學生完美自我意識,塑造健全的人格,學會自我控制的技巧,增強預防潛在的心理問題,使他們人人都成為國家的棟梁。

參考文獻:

1. 蔡莉嫻,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可行性的研究,河南圖書館學刊,2005.25(5)20-24

2. 大學時代 2005(11).7

3. 張淑萍 圖書治療在大學生心理保健中的作用 中國學校衛生 2005.26(1).78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的群體,內在存在著許多復雜的非線性因素。首先,每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各自的成長歷程,如:家庭條件好壞、地域差異、個人喜好等,這些初始條件造就了不一樣的學生個體。其次,每位大學生面對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以及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應變承受能力。再者,大學生的心理成長還不成熟,看待分析事物特征過于主觀片面。種種原因都有可能促使大學生出現思維和行為的偏差,最終導致在很多事情上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2013年4月,復旦大學醫科院在讀研究生黃洋在校遭受室友投毒不治身亡,該事件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層面進行進一步思索。針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非線性因素,教育工作者應該將不良誘因排除在源頭,鼓勵引導正面因素的積極發展,并建立全面系統的心理教育模式,抓住初始時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筆者思考應從學校、系部、輔導員層面采取如下具體管理模式:

1)學校要建立新型的心理健康網站,并設計相關的在線心理調查問卷。心理輔導老師要組織班級全體同學集體參與完成問卷,通過科學的方法統計數據、得出結果。這為輔導員老師幫助和了解學生提供一定的依據。當然輔導員不能全靠數據說話,更多的是真誠的關心與交流,只有做到真正的人文關懷,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從細節上感覺到溫暖。

2)系部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要多渠道地關心學生的心理。發揮網絡通信優勢,建立諸如以電話、短信QQ、微信、博客、微博等為信息模式的交流平臺。讓師生之間做到心與心之間的真誠交流。同時也可避免師生面對面的拘束感,使學生暢所欲言。而教師在交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細節,發現問題,排除危機,實現心理輔導工作的精細化。

3)輔導員應發揮班級群體的集中優勢,開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層面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樣,不僅學生增加了心理健康的知識,而且輔導員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自我認識。

4)輔導員必須發揮以心理委員、班長等班干部的骨干帶頭作用。引導他們關心身邊的同學,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的接觸中了解同學們的情緒變化,并定時定期將信息匯總傳達給輔導員老師,讓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具體。

5)輔導員應保持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及時地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和生活動態,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去,從而保證家庭和學校雙方面起到更好地關心和愛護學生的作用。6)輔導員要特別關注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輔導員除了要做好貧困生家庭情況調查匯總工作,讓貧困生獲得助學金的經濟資助外,要更多地與他們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擾,及時地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貧困生中往往存在著一批在生活學習態度上不夠樂觀的學生,輔導員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培養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

2用好敏感性因素,從制度上完善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班級環境作為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學生活動場所,該環境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把握文化氛圍這一初始條件的敏感性,利用學生在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圍中,能夠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激勵全面發展的特性,輔導員應該幫助班集體強化班級管理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建立結構嚴謹的科學管理制度體系。同時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生活方向,養成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等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我校09級會計2班連續兩年榮獲校優秀班集體榮譽,在專轉本考試中達到百分之六十的通過率,且有兩個宿舍全體同學通過考試,順利升入本科院校深造。這個班集體有著良好的班風、學風和集體榮譽感。從剛進入大學時,輔導員就幫助他們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和學習目標,及時地抓住了大一新生對大學環境的憧憬和對知識的渴望,并不斷地鼓勵和鞭策他們向自己的目標努力。該案例告訴我們,在高校班級管理中如果輔導員有效發揮了混沌理論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的積極作用,及時抓住了大學生對初始條件的依賴,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夠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并達到顯著的效果。在完善班級管理制度這一初始條件中,不僅要強調公平、公正、公開、凸顯班級特色,更要集思廣益,發揮班級的團體力量,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班級制度的規劃中。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得到認可,方能更好地執行。筆者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總結具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班委的民主選舉和自我管理。堅持從民心、順民意,通過自主選舉產生班級干部,并制定監督管理制度,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班級的建設中。這樣也可促使班委各擅其職、積極主動管理和組織好學校班級的各項事務和活動,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

2)建設有自身特色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是附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當中的,因此應該在明確校園文化的主體建設方向的基礎上,彰顯班級特色,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講誠信、講文明的班級團體。

3)輔導員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幫助同學們制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方向,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定期與各科任課教師交流,了解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有偏科現象的同學。對在專業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主動幫助聯系專業教師進行指導、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專業學習的信心。

4)將班級活動和學校活動的參與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考核體系中,調動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增強班集體凝聚力、歸宿感和榮譽感。

5)加強宿舍管理,發揮小集體敏感性強的正效應。宿舍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可忽視的重要場所,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宿舍度過。輔導員要俯下身去,深入宿舍管理,發揮小集體敏感性強的正效應,在班級管理制度中增加宿舍各項評比制度,設計如:學習集體進步、活動參與度、宿舍衛生環境美化、寢室文化建設等指標。

3結語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籍管理;制度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4-00-01

學籍管理制度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分屬教育的兩個方面,一個是文化素質的培養,一個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二者缺乏科學、深入的融合,因此教育工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思想道德素質備受關注的今天,如何將二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首先關注并著手解決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籍管理制度體系融合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但在學籍管理制度體系中并沒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二者本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但由于缺少融合,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因為學籍管理制度的嚴格性,一些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不能正確的處理,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過大。這種壓力很容易演變成心理問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不良的影響,致使學生的行為發展出現偏差。從推進學生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共同成長的角度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籍管理制度的融合很有必要。從某種角度來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順利開展學籍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堅持在教育中做到以人為本,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在進行學籍管理、提升學生文化修養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指導他們如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維度下建立新型的學籍管理制度體系

(一)人文化管理

相比于傳統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維度下的學籍管理制度更注重對人文的關懷,簡單來說就是學校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即使是行為管理制度也要注重對人格的培養、對個人潛力的發掘。學籍管理制度的管理對象是學生,因此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制定,規范學生行為的同時維護學生的合法化、合理化的權益。規則的制定要站在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和諧、自由平等的校園環境。人文化的管理,易于學生接受,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愛校、建校的情懷,讓學生與學校在發展中實現雙贏。

(二)民主化管理

學籍管理制度的制定應體現民主性。通常學籍管理制度被用來約束和規范學生在校的行為,實際上,這套管理制度也應該起到對管理者的監督作用,雙向管理、雙向監督,使學籍管理工作趨向規范化、合理化。在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過程中,應讓學生參與到規定的制定與討論中,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像小學與初中,學生判斷力還較弱的階段,在細則的制定過程中可以找一些家長代表參與討論;而高中、大學等學生素質相對較高、判斷力較強,可以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規則的制定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性與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學籍管理制度與切身利益相關,這樣討論后的形成的學籍管理管理制度,更易讓學生們接受,也便于以后的管理。

(三)導向型管理

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籍管理制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就要充分發揮它們的引導作用,創建導向型的學籍管理制度。在學籍的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與其他行為采取引導、啟發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但學校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是完全置之不理,學校通過制定合理的學籍管理制度,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觀察,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做出評估,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采取不同的輔助與引導措施。當學生的學習生活遇到阻礙時,教師將給予指導,舒緩學生的身心壓力,找到不同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適應不同的學習節奏。避免學生由于心理壓力大而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在行為上產生偏差的現象。導向型管理模式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責任意識,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且整個導向型的管理包括觀察、反饋、疏導、調整等多個程序,實現了學籍制度的動態化管理。

(四)互動型管理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型學籍管理制度的改變中要凸顯教師的作用。師生之間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用制度規范,將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落到實處。從另一角度來說,這種互動是在體制上加強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推動學籍管理制度的正常、穩定的進行。

師生的互動方式可能有很多種。例如,挑選有責任意識的學生,負責班級內部的工作協調,在學習生活中一旦遇到問題第一時間與老師溝通,避免事態擴大化發展。這樣的方式有利于保證學籍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

(五)實踐型管理

要想使學生真正在思想政治教育維度下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成長,學校就要創建特色的校園文化、組織特色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進行自我管理、規范行為。在活動中,學生們無意識的自我行為,能更加真實的反映出學生的心理現狀,針對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況,學校可以更好的開展學籍管理工作。學生還可以通過多樣的實踐活動,將抽象的學籍管理制度轉化為具體的行為習慣,這將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和對人才的培養。

三、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籍管理制度的融合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發展中,二者一直缺乏有效的融合,這種情況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維度下,學籍管理制度要做出改變,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學籍管理制度要順應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向著人文化、民主化的方向發展,在實踐中努力成為具有導向功能與互動功能的全新管理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舒.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籍管理制度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2010.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態學;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管理制度;構建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250-02

作為人才培養的生態因子,管理制度規約著人才培養的方向、過程、效能及行為,是其成敗的關鍵。管理制度生態對專業生態平衡與進化產生著重要影響,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與進化離不開管理制度的構建。

一、管理制度生態的實質

高校是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涉及到人、財、物、信息、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通過管理制度協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確定相互作用的運行機制,保證教育過程的穩定和發展,使學校內環境與社會外環境之間達到協調化和最優化,綜合作用于人才培養過程。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諾斯認為,制度從本質上說是一組規則與規范的體系,帶有一定外在的與內在的強制性[1]。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一系列管理制度定義了有關各方的行為規范,以及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和互動模式。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行為規范模式、關系和外部行為規則與程序實質上是制度因素指定的人在生態位寬度和培養過程中相關主體、生態化的人際關系和健康行為的狀態模式[2]。因此,管理制度生態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專業建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二、管理制度的生態結構

由于教學管理涉及到各種因素,因此,管理制度是以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為對象的,并規定行為的規則或規范每一個具體行為和活動的內容,使教學過程和活動有序,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根據管理的對象,可以將其分為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管理、課程和教材等教學要素建設管理、教師教學行為管理、學生學習行為管理、教學場所和設備使用管理、教學結果管理、教學監控與信息反饋管理、教學活動獎勵與懲罰管理、教學研究與創新管理、教學組織與隊伍管理等多個方面,并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實施、監控和反饋既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結構要素,又構成前后相續、彼此相依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度系統,在制度機制的作用下,實現著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功能。”[3]

教學管理制度與人才培養體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管理系統具有縱向和橫向的協調關系,并且這種關系不是線性結構,而是立體網絡結構。管理系統存在于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要實現其功能,需考慮學校環境和國家管理制度等系統的外部影響。其中,學校環境對教學管理系統的實施效果的影響最直接,而國家管理制度是學校管理制度的依據。商務英語專業管理制度必須以學校和國家制度為基礎來進行制定和執行。

三、管理制度的生態作用

管理制度作為一個系統而存在,而每一項具體的管理制度又是相對獨立的生態因子。管理制度的作用遵循著生態因子的作用特征。商務英語專業管理制度建設必須發揮好管理制度的積極作用,避免消極作用[4]。

(一)生態幅和限制因子作用

每一項制度所規定的行為規則和規范都存在著一個耐受范圍,當達到耐受的最低或最高限度時,制度就會產生約束力。這個耐受范圍就是人才培養對于每一種制度的生態幅,只有處于生態幅中最適區域的行為才能夠產生好的效果[5]。當制度已經限制了人才培養活動的進行,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時,這一制度也就成為了限制因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任何制度都可能由于環境的變化而成為限制因子,找出限制因子并進行改進才能為人才培養提供新動力。

(二)生態綜合作用

由具體制度組成的制度系統規定了人才培養的多維生態空間,決定了人才培養的生態位。它在教學過程中具體管理教學活動,規范行為模式,規定權利與責任。因此,管理系統是發揮綜合作用的,并決定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三)直接與間接作用

管理系統對不同的教學活動及過程產生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并作用于其他子系統。比如,高校普遍存在的督導制度是直接作用于教學活動和教學主體的,是對教師進行監督和獲得信息反饋的有效方法和途徑。這樣的制度還有很多,例如,學校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保障制度、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等。這些制度不僅會影響教學管理系統的功能,還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產生重要的直接和間接作用。

(四)環境制約作用

教學管理制度不僅受到校內制度的橫向影響,而且還受到校外制度的縱向制約。外部系統可分為兩類:一是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這類具有高等教育法律效應的規定是學校規章制度制定的基礎。二是其他社會管理體制的影響。盡管社會管理體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明顯具備政府的權力效能,具有隱性的力量,是管理制度必須遵循的外部系統。

(五)階段性作用

任何制度都是要適應環境變化的,人為地延長或催化一個教學管理系統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成為人才培養的制約因素。現實中,所有和環境條件不相容的管理體系,雖然有時是先進的設計理念,預期的效果是理想的,然而會因為不符合環境條件而難以實現。因此可以說,沒有理想的系統,只有合適的系統。

(六)主導因子作用

管理制度規定了人才培養活動的行為規則和規范,當教學活動中的行為接近或超越管理制度所形成的生態幅邊界時,會產生制度抑制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同時起作用的制度有多個,但不同制度的生態作用是非等價的,有的起決定性作用,教學活動往往受到這一制度的強力制約。這個制度就是管理制度生態的主導因子。主導因子一般發生在兩種情況:一是規定的制度和規范不變,通過嚴格的制度和教學活動的限制,與系統的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活動;二是根據系統和環境的變化,修改并完善該因子,使其指導新的教學活動。總之,人才培養情況是制度轉變的風向標。

(七)內穩態和生態演化作用

制度的制定、實施、監控和反饋是教學管理制度的結構要素,這四個要素構成了管理制度完整有序運行的生態鏈,表現為一個動態的循環過程,是制度穩定運行和產生規范效力的內在結構基礎。當環境變化超出了系統的自調節范圍,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運行已無法實現時,制度創新就不可避免。顯然,任何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平衡機制也有著不可避免的生態演化。制度變遷是制度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管理制度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穩定與發展的統一,規范與創新的統一。

結語

管理制度是規范化、定型化了的行為準則,實質上規定了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生態幅和生態位,確定了各種生態關系和生態作用。管理制度是影響人才培養的重要生態因子,具有復雜的結構和明顯的層次性。從制度的內在結構看,制定、實施、監控和反饋是制度內含的四個結構要素,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者功能失調都將影響制度功能的實現。要保證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穩定和發展,管理制度生態功能就要實現最優化,就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制度建構原則,堅持“辦學理念與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學校其他管理制度”的制度建構路徑,建立以人才培養和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制度體系[6],建構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給予師生自主發展和自由創新的制度空間。

參考文獻:

[1] 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陳郁,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陳玉硯.發展性教育質量保障的理論與操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 別敦榮.我所理解的我國現代大學制度[C].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第七屆年會交流論文,2003.

[4]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生態學解析[D].上海:華中科技大學,2010.

大學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關鍵詞】老子思想;企業薪酬;激勵模式;存在問題;措施

前言

21世紀是一個競爭的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促進了全球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激勵的競爭中,要想得到發展,必須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薪酬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效起到了重要的決定性作用,企業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必須要將人力資源管理放在企業管理的重要位置上,建立薪酬激勵模式,制定企業薪酬管理制度,運用各種手段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薪酬激勵的理論概述

薪酬是指勞動者依靠勞動所獲得的所有勞動報酬的總和。激勵,簡言之就是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把其潛在的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薪酬激勵就是有效的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促進效率的提高,最終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在企業盈利的同時,員工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實現自我價值。

要想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薪酬激勵模式,必須要有相關的理論性支持,最主要的薪酬激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第一,人性假設理論。是企業在管理理論中的主要前提,主要是對員工的本性進行設定,以便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能夠為企業做出貢獻,要求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要具有遠大的抱負,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第二,激勵理論。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適當的薪酬管理制度,用法規對企業員工的各項行為進行規范,實現激勵和懲罰的有效結合,實現企業目標和員工目標的雙贏。第三,薪酬激勵。主要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主要的目的,通過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實現企業薪酬管理的目的,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和激勵性,符合企業當前發展的需要。

二、企業薪酬激勵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薪酬觀念落后

當前企業在對員工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大多采取對員工一視同仁的態度,技術人員與企業員工之間在薪酬管理上沒有區別,缺乏對技術人員工作動機和工作方式的了解。雖然技術性員工在企業員工的組成中占有較少的數量,但是卻為公司創造了較大的價值,但是在員工工資的構成形式上來看,與其他基礎員工的薪酬沒有較大的差別。企業缺乏對現代化薪酬管理制度的深刻認識,沒有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對薪酬管理制度存在著一些錯誤性的認識,不能通過薪酬來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只是將薪酬當作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沒有實現對員工的崗位評價。因此,薪酬管理制度在企業的管理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造成薪酬管理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影響著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影響著企業的業績。

(二)薪酬激勵內容單一化

企業在進行員工工資發放的過程中,主要是根據員工的工作量來進行員工工資的核算,沒有對員工的技術能力進行考量,對員工積極性激勵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以金錢為導向,忽略了非經濟薪酬為主導的員工激勵制度,不能發揮薪酬管理制度的作用,員工也不能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和成就感。由于當前經濟發展迅速,大多數企業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是企業的薪酬管理制度卻沒有實現創新,還在沿用傳統的薪酬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內容呈現單一化的特點,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員工的真實需求來制定薪酬管理制度,無法與企業員工的價值進行有效的銜接,員工業績能力不能在薪酬上體現出來,導致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工作積極性不高,員工感受不到付出與回報的正向比例關系,不利于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長短期激勵措施不利

當前大多數企業員工的工資薪酬主要體現在員工的當前表現上,與員工的未來發展無關,該項薪酬管理制度的規定,忽視了對員工職業生涯的長期規劃,在企業薪酬管理中缺乏長期性激勵制度,導致員工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只注重在工作上的表現,沒有對員工的職業生涯做好長遠的規劃,但是短期的計劃對員工不能產生良好的激勵效果,不利于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企業堅持短期性的薪酬管理制度,還會導致企業員工的流失,并且對于普通的員工,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當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對企業經濟目標的建立,企業高管通常是將員工作為企業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據,對企業薪酬的短期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薪酬制度不公平

薪酬管理制度在企業的實施,可以作為企業員工與同行業競爭的有效手段,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會缺乏一定的公平性,表現出只拿高工資來對企業員工進行挽留。企業實行薪酬制度,能夠增強與其它企業之間的競爭,促進企業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對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促進企業薪酬公平化是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關鍵。當前,大多數企業沒有能意識到建立薪酬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導致企業的崗位職能劃分和工作內容無法體現出與其它企業的差別性,不利于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另外,企業的薪酬制度不透明化,主要表現為員工之間不允許相互詢問工資,員工對于自身的崗位價值不明確,不清楚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

三、老子思想對企業薪酬激勵模式的借鑒價值

(一)激勵薪酬之“道”

企業薪酬管理制度的激勵薪酬之“道”,主要是道家學派當中的“道生之”轉化而來的,是當前老子思想在企業薪酬管理中的正確運用。“道”是老子思想中的精華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能夠運用到企業的管理思想當中。“道”在企業薪酬管理當中,主要是根據該模式的基礎和原則,運用到企業薪酬管理中來,以便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根據“道”思想,應該正確把握企業薪酬管理模式的特點,能夠提升企業員工學習薪酬激勵制度的積極性,能夠更好的借鑒其它企業成功的經驗,提升企業的薪酬管理水平。老子思想在企業薪酬管理制度中的實施,能夠幫助企業建立適合的薪酬管理制度,消除企業內的不必要的干涉,讓企業員工能夠回歸到自然的本性,促進自主和自我本性的實現。

(二)激勵薪酬之“德”

在企業薪酬激勵模式中運用老子思想符合當前中國式管理思維,其中“道”主要是指,關于員工道德方面的內容,主張要建立從上到下的薪酬模式,注重對員工自身“德”的培養。通過認識人性的重要性,要深刻認識到人性對于企業員工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對不同的管理經驗和管理行為進行體現。老子思想中提倡與世無爭,但是注重的并不是物質生活方面的保障,員工在企業實際的工作當中應該注重要用薪酬來實現對美好生活的生存和發展。由于現代化的企業員工都會面臨著較大的社會壓力,為了能夠在企業中得到生存和發展,大多數員工常會感覺到厭倦和不安,老子思想中的“德”,深刻的反映了企業員工想要追求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在制定企業薪酬制度的過程中,必須要用“德”來進行引導,并激勵員工去積極的工作。

(三)激勵薪酬之“物”

將老子思想當中的“物”融入到企業薪酬管理制度中來,主要是指需要在現代化的企業當中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將人作為企業管理的附屬品,而是需要當作管理的主體,以便能夠激發員工自身的潛能,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企業內部實行激勵薪酬制度時,必須要體現老子的鮮明人本化特征的思想,對員工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將人本原理作為企業薪酬管理思想的主導型思想,充分發揮員工的價值。

(四)激勵薪酬之“勢”

企業要想得到發展,必須要在企業內部實行薪酬激勵模式,以便能夠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老子思想中的“勢”主要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企業發展的初期,會面臨很大的困難,應該遵循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有效解決存在的困難問題。在薪酬模式實施的過程中,企業應該善于發現問題和把握問題,通過建立薪酬核算制度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結合實際的情況來解決問題,完善薪酬激勵制度,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是處理企業存在問題的重要表現。通過在薪酬管理模式中實行老子思想,能夠促進員工努力工作,促進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并且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了自身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促進了企業員工服務隊伍的建設,也促進了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四、基于老子思想的企業薪酬激勵模式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企業培訓制度

企業薪酬激勵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健全的培訓管理制度來實現,在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應該讓企業的領導和員工明確以“慈”為懷的重要性,真正從員工的角度進行出發,發揮員工在工作中的自我價值,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共同進步,所以在制定企業培訓制度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下兩項工作內容:第一,應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在培訓工作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定期的進行技能的培訓和輔導,能夠讓每一位員工都掌握獨特的技能,該種員工培訓形式能夠節約培訓管理的費用,擴大員工的職業技能。第二,應該建立員工培訓制度,主要的培訓內容包括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和培訓成效等,能夠起到良好的培訓效果,實現對員工工作效率的提高,為員工的晉升奠定基礎,能夠解決培訓資源不均的現象,防止培訓資源出現重疊性。所以必須要將企業員工的培訓作為企業投資的一種,并且要從企業員工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培訓,從而激發員工進行奮斗的熱情。

(二)建立績效考評體系

在企業薪酬激勵模式中,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績效考評機制,主要是指要對企業員工的工作信息進行了解,為員工的發展奠定基礎。績效評價體系主要是對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評估的過程,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對員工的工作潛能進行開發,以便更好的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企業應該采用全方位性的評價形式,對企業內部的各項工作內容和員工構成進行監控,實現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并針對員工的具體情況,建立績效考核表,對員工的工作表現和考評成績進行系統的分析工作。全面性的考評體系,以其自身具有的全面性和客觀性的特點,能夠將對員工的評價及時反饋給員工,以便員工自己能夠有針對性的對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三)給員工提供職業生涯渠道

企業在運用傳統的方式進行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對薪酬評價體系主要是通過薪資和職務來評定的,位于管理層的員工工資要高于技術職位,公司的技術人員工資相對較低,并且崗位晉升也很難實現,造成員工流失現象嚴重。因此,企業要想發展,必須要對企業員工進行激勵,并建立雙重性的職業生涯渠道,將職位晉升作為提高企業員工的關鍵內容,對企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將他們晉升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將職業生涯的兩條道路形成對立的關系,每一項專業技術職務都要有相關的等級與之相對應,保障公司員工的薪酬合理性。

(四)實行薪酬激勵柔性化管理

通過老子思想在企業薪酬激勵制度中的運用,能夠塑造柔性化的企業薪酬管理氛圍,不再是采用對企業員工實行下達命令的方式,也是員工自身具有積極的意識,能夠實現民主協作,對員工進行激勵。在薪酬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薪酬制度柔性化,以便促進員工能夠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不僅要對員工施以物質上的獎勵,還要對員工施以精神上的鼓勵。另外,需要增強員工與領導層之間的溝通,在薪酬管理制度上無法保障每個員工的利益,不能保障公平性,所以只能用員工滿意來衡量薪酬制度的合理性。

五、結論

當前社會是經濟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制度給予重視,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薪酬管理制度,能夠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老子思想在企業薪酬激勵制度中的運用,為該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參考價值。人本思想是老子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關鍵思想,應該尊重每一位員工,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薪酬激勵制度,有利于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章元.遼寧蓋州地區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激勵機制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高友民.多元化戰略的薪酬管理及其契合與協同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3

[3]袁重生.基于子公司視角的央企集團管控模式選擇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金川县| 开鲁县| 社会| 普宁市| 濮阳县| 鹤山市| 藁城市| 瑞金市| 仪征市| 界首市| 琼海市| 开化县| 十堰市| 通州市| 龙州县| 云龙县| 潞城市| 固镇县| 成都市| 丹寨县| 洱源县| 福贡县| 轮台县| 兴国县| 泗洪县| 邯郸县| 文成县| 新民市| 龙岩市| 三河市| 高邮市| 天气| 河曲县| 安康市| 玛曲县| 中阳县| 红河县| 广元市| 抚州市|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