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應急處理制度

應急處理制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應急處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應急處理制度

應急處理制度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地鐵;行車調度;應急處理

行車調度是軌道運輸的靈魂和心臟,調度指揮的作用主要是確保行車秩序和軌道運輸正常運營,并通過科學合理經濟的行車調度處理行車現場的突發事件和設備故障,以減少突發事件對行車效率的影響,保證行車暢通。但在地鐵運營中,由于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客流量、突發事件、列車晚點、設備故障等問題都可能會影響行車,在地鐵運營中發生突況時,通過行車調度的全局性指揮,對行車組織進行安全、科學、靈活的調度,最大限度的運用即有軌道設備及設施,最大限度的把突發事件對運營的影響降到最低,進而通過調度指揮對運行組織進行優化,最大可能的恢復運行圖行車。

一、調度指揮的目標、原則和調度應急方式

(一)目標

行車調度指揮要本著“合理調度、科學調度、經濟調度”的目標。

合理調度:即是要求行車調度必須按照列車運行圖組織行車,在遇有突發事件需調度列車時,要本著就近、就需行車。

科學調度:是指按照列車運行圖,以優化行車組織為根本原則,部分行車中斷時要按點保持可暢通線路的正常運營。

經濟調度:是指發揮運輸設備設施的最大潛能,并根據客流量變化對車輛進行加減計劃運輸,避免或減少運能運力的浪費。

(二)行車調度要堅持“安全、快速、全面、服務”的原則,科學合理的組織運輸

安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把運輸安全做為第一位的責任,確保車輛、設備、設施以及旅客人身財產的絕對安全。

快速:調度指揮要做到快速響應、快速處置,把握突發事件初起的關鍵時間,最大限度的處置問題,將影響降到最低,最短時間恢復行車。

全面:調度指揮要把握全局,綜合評定突發事件的影響因素,針對最重要因素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處置。

服務:調度指揮也應以保證服務質量為前提,在調度調整時,必須提前向旅客進行公告,減少行車調度對旅客乘車造成的影響。

(三)調度指揮的應急處置方式

主要有十三種方式,即列車加開、替開,列車停開、抽線,列車扣車、區間臨時停車,列車限速并增加停站時間,列車越站通過,列車救援,列車反方向運行,列車小交路運行,列車單線雙向運行,列車到站前折返,始發站提前或推遲發車,清客,公交接駁。

二、行車調度應急處理存在的問題

行車調度應急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如處置盲目、不夠合理,信息溝通不暢、缺乏整體觀念、決策不夠果斷、缺乏對事件影響的預判力、分工不夠明確、作業不夠規范、未合理利用設備條件、對現場控制能力差、隨意變更調整方案等,本文列舉三種常見且影響面積較廣的問題進行剖析。

(一)對突發事件的影響估計不足,造成更大面積的影響行車

地鐵運行中遇有突發事件時,調度指揮中心存在僥幸心理,在未準確分析事件影響和因素排除情況的前提下,盲目行車,使問題在初發階段未能得到有效處置,從而造成更大面積的影響行車。由于對問題的估計不足,也致使調度指揮的決策緩慢,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問題處置。

(二)信息反饋渠道不暢,延誤行車恢復時間

調度指揮過程中,現場受令后不能與調度指揮中心保持一致聯絡,且調度指揮中心線路繁忙,與現場的調度排路相抵觸,造成調度指揮與現場的聯系脫節,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現場情況,予以調度調整,錯過了事件處理的大量時機,信息因素延誤行車恢復時間的問題比較突出。

(三)調度指揮方式單一,不能體現調度指揮的綜合性能

在調度指揮中,調度人員作風保守,調度指揮方式單一,不能綜合運用調度指揮方式進行應急處置,簡單的調度方式造成應急處置效率低,影響大,乘客不滿,并損害地鐵運營形象等。

三、對優化行車調度應急處理的對策

(一)重視應急預案演練,提前做好應急處置準備

未雨綢繆,調度指揮中心要建立應急處置預案,對各種行車組織中的問題進行預案演練,組織調度人員對各種預案進行熟記硬背,并定期進行演練安排,全部模擬現場應急處置情景,并要在演練中注重單一調度方式和綜合調度方式的整合,培養調度人員全局觀念和機變能力,確保高效的調度指揮,提高應急處置的時間和質量。同時,要定期組織調度人員的技能比武活動,通過單項技能比武和綜合技能比武,提高調度人員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強化調度人員提高技能的優越感,為應急處置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持。另外,健全應急演練的評估體系和績效激勵機制也尤為重要,通過對演練全面、認真地評估,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從而優化和完善班組分工,提高調度班組及個人的崗位合力。對演練結果要納入績效管理,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打消調度人員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崗位依賴性,提高調度員的整體素質,確保應急演練質量,實現學習致用。

(二)重建作業流程,形成標準化作業程序

調度員生產崗位要有規范的作業過程,從調度員崗前準備至交班后退勤止,全部實行程序化、標準化作業流程,對調度員的作業過程進行細節規范,明確標準和要求,以強化調度人員的崗位責任感。與此同時,對于應急處置的相應標準和方法要公示上墻,讓調度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熟悉、學習、運用和掌握,在遇有突發事件需要應急處置調度指揮時,依圖索樣,按部就班的進行應急處理,從而提高調度人員應急處置的準確率和果斷性,最大程度的降低突發事件對行車組織的影響。并要從全局出發,培養調度人員全局觀念,在應急處置中要綜合全局的利益,按照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因對應急處置的綜合因素進行考慮,防止出現調度遺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暢通信息反饋渠道,依靠多媒體軟件提高調度效率

調度指揮中心要建立規范的信息反饋流程,明確各職人員信息反饋的責任,現場信息反饋的類別,時間,以及反饋的渠道等,對重要信息反饋后要隨時對進度進行跟蹤反饋補充,保證調度指揮中心掌握信息的及時性,嚴格信息反饋考核管理制度,對違反信息反饋制度的嚴肅處理。在此基礎上,調度指揮中心要盡快完全正確實現信息化,對目前使用計算機調度管理軟件進行重新開發和完善,形成調度指揮的綜合管理體系,并要在調度中心引進高技能的信息人才,通過在使用中改進,在改進中完善,使調度指揮的信息溝通系統不僅僅是能通話、能錄音,而且能夠同步實施全線在線視頻,現場機車工作人員及救援崗位人員可同步調度指揮,按照調度人員指令作業,提高調度指揮的效率。

總之:地鐵行車調度是綜合性較強的崗位,關鍵因素取絕于崗位人員的業務能力、敬業能力和機變能力,并且與日常設備維護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行車調度必須選擇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從調度的日常作業程序規范抓起,養成習慣,減少行車調度的變更量,保持現場保持穩定的運行狀態,嚴格按照運行圖行車,為地鐵運營創造最佳的環境和條件。也通過慣性養成,減少行車調度的突發事件發生機率,從而避免調度指揮失誤。

參考文獻:

[1]劉浩江.地鐵行車組織中的調度調整方式[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8

應急處理制度范文第2篇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次生環境影響;制度

中圖分類號:X8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2015803

1引言

隨著環境保護由“末端控制”到“源頭控制”的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形成,環境影響評價所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但是我國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環境影響的界定范圍狹小,對于次生環境影響問題涉及很少。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次生環境問題開始受到關注,相關理論的研究也相繼展開。

環境影響是指人類活動(經濟、政治、社會)導致的環境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類社會的效應。次生環境影響(Deduced Environment)是指原生環境影響因素與環境中其他成分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新的環境影響。這種影響不是由一定的項目建設和運營直接所引起,而是人們圍繞項目而從事的其他相關的社會、經濟開發活動引起的對自然、社會環境的影響。

環境影響廣義上包括次生環境影響,但是在我國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各項規定中缺乏關于“環境影響”的明確界定,并且只是以“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簡略帶過。在《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提到了“產生的污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這樣的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環境影響的界定重點落到了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就是說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仍然是以對“環境污染”影響為評價重點。立法上對“生態環境”相對次之地位的規定,導致實踐中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實質上成為專門對環境污染影響的評價報告,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對社會經濟、社會文化的評價幾乎為空白,而這些正是次生環境問題。因而建立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控制次生環境問題,筆者認為是必要的。

對于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主要有法理基礎、環境保護、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幾個方面。

2法理基礎

法是以權利義務配置為機制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權利和義務貫穿于法律現象邏輯聯系的各個環節。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權利義務理論的基本內容。權利義務是對立統一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義務是互相對應、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辯證過程,它們是在對應、依存、轉化的過程中在一組關系內由對立走向統一。權利義務功能的互補性,對于同一主體權利義務同時貢獻著啟動與抑制、激勵與約束、主動與被動、受益與付出的對應機制。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利益并存的社會,各種各樣利益的平衡、實現運用了多種手段與方法來協調、調節,如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其中,利益的維護和保障所運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法律。法律的產生就是為了社會、公共、個人利益的平衡。法律通過界定利益主體權利義務并強制保障這些權利義務的實現來滿足多元的、錯綜復雜的利益。當然,為了更有效地保護環境、人類與環境中權利義務的分配,運用法律成為必然選擇。

現今世界經濟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環境權利則是人權——生存權中最基本的權利。根據權利和義務平等性、一致性原則,人們在依法享有環境權利的同時,必須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在“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共同持有的戰略的今天,提出和強調人類對于環境要權利義務的平等與一致顯得尤為重要。次生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就是平衡環境權利義務,實現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對應性達到環境公平。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就是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對于行使其民事權利,而對環境這一“非競爭性,非排他性”資源環境進行利用的主體,即:對環境權的行使者主體,同時承擔起預測、評判、制定替代方案的預防環境污染的義務,達到權利義務的一致性。

3環境保護理論基礎

“預防為主”、“源頭控制”是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預防是指在國家的環境管理中的事前控制機制,是通過計劃、規劃等行政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社會活動對環境的損害。“預防為主”是針對環境的特點和國內外環境問題的解決的主要經驗和教訓提出的。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一旦發生往往難于消除與恢復,甚至不可逆轉。如果事后再進行治理,從經濟上來說往往要耗費巨資。而且環境問題時空上可變性大,問題的產生上有緩發性和潛在性,這些特性在次生環境問題上表現得尤其突出,再加上科學技術發展以及人類認識問題的局限性,人類對環境的損害活動造成的長遠影響和最終后果,往往難以及時發現與認識。但當問題出現,往往已無法挽回,或者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這種情況要求人類活動必須謹慎注意對環境的長遠的、全局的影響,防患于未然。

源頭控制。源頭控制是基于“末端治理”局限性考察的基礎上提出的環境保護理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社會的關注領域逐漸擴大,生態環境問題在各個領域開始備受關注。20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末端治理”興起,同時人們吃驚地發現,盡管某些地方環境污染的劇烈程度有所減輕,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也在全球范圍全面爆發,并且與日俱增范圍不斷擴大,已影響到經濟增長、人體健康、文明延續、政治穩定等社會發展的所有宏觀和微觀層面。總結歷史和反思現實,末端治理的致命缺陷顯而易見。末端治理是一方面犯了“腳痛醫腳,頭痛醫頭”的錯誤,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末端治理既不能完全處理廢棄物,又在處理廢棄物的同時消耗著資源。在反思生態環境問題現狀,分析“末端治理”的局限性的過程中,“源頭和過程控制”應運而生,其目的是對環境負責,防患于未然,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就是本著“源頭控制,預防為主”的環境保護理念,而建立的一項基本制度,是一項事前預防制度。通過這項制度的實施,不僅可以將一些環境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還可以對一些可能的環境問題事先制定出預防機制,應急預案及替代方案,對環境問題做出全方位的預測與防范,減少環境問題。

2013年2月綠色科技第2期

杜曉麗,等: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理論基礎淺析環境與安全

4經濟學理論基礎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福人民。但為了經濟發展卻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在本質上與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在經濟學領域,社會的發展的考量主要以工業上正常成本的投入與產出為分析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將社會發展的考量推到更廣闊的領域,將環境因素納入到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以經濟學的投入產出理論分析環境—經濟問題。投入產出分析理論是經濟學中的基礎分析理論,即對經濟系統各部門間的數量依存關系進行研究,以確定國民經濟部門錯綜復雜的聯系和再生產重要比例關系的方法與技術。在環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突破傳統的成本觀念,將環境污染、資源損耗及改善環境、維護環境等內容納入國民經濟成本中,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已成為人類、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傳統思想對于生產和經營中所產生的問題,如將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隨意處理,很少將處理這些廢棄物、污染物的費用計算在成本中。就我國而言,由于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市場經濟自身弊病自發性、盲目性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以追求最大利益為出發點所導致的。對利益的追求使得大多數生產者和經營者在發展時忽略環境成本,這種成本通常被他們以“外推”的方式,以損害人類健康、生態系統的形式轉嫁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整個社會是一個負效應,因而又被稱為“外部不經濟性”。為了扭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的老路,必要的制度建設成為必然,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建立,就是對預期存在的環境、生態影響進行全面、戰略性的評價活動進行制度化、法制化規制,以實現降低環境治理增加的經濟損耗——外部不經濟性的法律保障。

5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法理論內核即:持續觀、系統觀、公平觀、和諧觀,這4大板塊構成了可持續環境觀的理論體系,其中持續是核心,和諧是基礎,系統是認識,公平是表現。持續觀就是要使人類社會發展具有持續性,實現代際公平,這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可持續發展就是,以自然環境為系統,以人類為中心,系統內自然、經濟、社會和政治是相互聯系的系統要素。可持續發展有賴于環境承載能力及緩沖能力、經濟的生產能力、社會的需求能力、政府的調控能力等各種能力的相互調適。評價這個系統的運行狀況應以系統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衡量標準,即在宏觀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礎上進行取舍,使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經濟的發展目標與環境目標相統一,使系統各要素達到平衡。

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就是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以持續的眼光來對自然、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行是否協調、是否持續發展的評定,是對現今建設與長遠發展、具體建設與整體布局、正面效益與負面效益的評定與分析以及保障措施的設計。其目的就是使自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6結語

通過對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的法理中權利義務理論、環境保護、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幾個方面分析,建立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具有一定理論意義。現實中次生環境影響評價目的是鼓勵社會建設、決策中考慮次生環境因素,最終達到更具環境相容性的人類活動。次生環境影響評價是傳統意義環境影響評價的縱向的延伸,是現有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補充與完善。次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建立為次生環境影響的評價提供了法律依據與保障,有利于強化環境管理,有利于為社會發展戰略提供導向。因此,建立次生環境評價制度對加強環境與資源保護,促進自然、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收稿日期:20121201

作者簡介:王 彬(1985—),男,陜西旬邑人,主要從事清潔生產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姚建.環境經濟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4]王家鼎,劉雪霞.淺談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環境觀[J].地理教育,2005(3):21.

[5]郭震,郭合章,楊艷,等.合理行使環境權利 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義務[C].福州:2001環境資源法學國際研討會,2001.

應急處理制度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

新疆集體林權改革是加快新疆林業發展、壯大林業經濟和致富廣大林弄的根本途徑,是涉及到新疆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深刻變革。同時,改革新疆的集體林權制度,對于調整新疆的農林產業結構,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新疆集體林權的現狀,對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系進行闡述說明,以期為新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找到更好的解決途徑。

1 改革要處理好林權和農民的收入問題

新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在改革中,首先就要處理好農民的收入問題,這對維持農民的生活,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有著最直接的意義。

新疆地域遼闊,總體上分為北疆、南疆和東疆,其中北疆的集體林主要是生態林,防護林,和薪炭林,南疆和東疆主要是經濟林和防護林。農民可以根據林區類型的不同,靈活的選擇致富方式。如北疆的農民對于防護林和薪炭林,可以采用家庭承包經營的方式,明確產權,做到均山均林,解決自身的用材和薪炭問題;南疆的農民對于經濟林,可以采用家庭承包的方式,拓寬致富渠道,增加自身收入,對于防護林,農戶可以用來發展林業產業,可以根據農戶的意愿,采用家庭承包和聯戶承包的形式;對于東疆的防護林和經濟林,要采用分類經營改革的模式,如對于農民依賴程度高的防護林,政府可以用家庭承包或者聯戶承包的方式確權到戶;對于農民依賴程度一般的防護林,政府可以采用集體統一經營、股權分配到戶的方式;對于農民依賴較低的防護林,政府可以采取招標、拍賣的方式轉讓林地經營權,所得收入按規定分配給農民。

對于新疆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政府要桌號產權的明晰工作,維持林區林業的可持續經營,切實增加林區農民的收入,調動農民的承包經營的積極性。同時,政府要做好對改革林區人們的財政補貼和技術扶持工作,對新疆林區的農民從思想上進行宣傳教育,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積極性。

2 改革要處理好林區的建設工作

對于新疆集體林權改革,政府不僅要明確林權,還要做好林區的建設工作,維持林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經營,提高林地的生產力,增加農民經營林地的收益。

首先,林區農民要組織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林區農民個人和各戶的力量有限,要想提高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必須走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的模式,如組建股份合作林場和建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等模式。這樣可以擴大經營規模,對于提高林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有極大幫助。

其次,林區的農民可以發展林下經濟,增加致富渠道。林區農民在不改變林地用途和不破壞森林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以發展林下經濟,從事林下種植和養殖,以及開發森林景觀旅游項目。如新疆林區農民可以發展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促進就業創收;可以挖掘草類和灌木類的經濟潛力,采用“林藥”、“林牧”等方式,增加自身收入;可以開發森林文化,發展森林旅游業,拓寬自己的致富渠道等。同時,林區企業要走產業化、品牌化的道路,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最后,政府還要放手發展非公有制企業。政府還要采用“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對林區的非公有制經營主體在稅費、政策、資源等方面,給與優惠和扶持,鼓勵城鎮居民、私營企業主和企事業單位參與林業開發和建設工作。同時,政府還要支持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保護非公有制林業經營主體的合法利益。這些措施不但可以為林區農民創造了致富的環境,而且為林區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幫助林區農民增加收入。

3 改革要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

首先,政府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機制。采伐管理機制的完善是林權改革徹底的體現,其中放活經營權是林木采伐機制的主要內容。新疆各縣(市)應建立林木采伐管理中心對林農和集體林的情況進行登記備案,要依據林區的性質放開經營權限。

其次,政府要落實林權流轉政策。新疆地區需要加快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建設,對于森林資源,政府可以對其價值進行評估,在保證公平交易的基礎上,允許林權的流轉。同時,政府還要規范評估制度和評估行為,維持各方的利益。

最后,政府要結合新疆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情況,完善水資源的配置和保障機制。

4 結束語

集體林權改革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新疆地區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因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情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時候,要充分結合新疆的實際情況,貫徹實施改革措施。既要保證改革后新疆林區的建設工作,又要完善改革后的配套設施,以便切實的增加林區改革地區農民的收入,幫助林區改革農民走上發展致富的道路。

應急處理制度范文第4篇

[關鍵詞]好氧池 MBR 超濾 RO反滲透

中圖分類號:TP2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5-0058-02

Schneider in coking wastewa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pth of processing control

Xu HaiTao

(Benxi steel information automation automation division manager)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chneider PLC in the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requirement, and played a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the set of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configura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software design. In metallurgical automation control in the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with the advanced level,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ion of qualified standard achieved the effect of wastewater reuse.

[Key words]aerobic MBR pool ultrafiltration RO reverse osmosis

1.引言

焦化S污水處理了含有大量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工業廢水和含有大量的酚氰、苯、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所以這次采用了生物脫氮以及深度處理工藝,達到了廢水再利用的目的。實現這一目標,自動化系統是關鍵的一環,只有實時進行自動調節,自動化過程程度高,才能達到工藝設計目標。

2.概述

系統選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其技術先進、結構開放,自控系統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數據共享”的分層、分布式的拓撲結構,符合當前工業自動化監測系統發展趨勢,能夠實現全廠工藝參數及設備集中監測和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

(一)本系統采用的集散型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方案滿足如下要求:

(1)根據工藝流程及設備運行要求配置儀表、檢測裝置,建立監控系統;

(2)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污水處理廠中央控制系統,管理整個污水處理廠的運行;

(3)中控系統采用具有開放的符合TCP/IP協議的計算機網絡,并可以與管理系統以及與上級系統和周邊系統鏈接;

(4)主要機械設備的控制采用就地控制、現場控制、中央控制的三層控制模式,現場控制站設置PLC及控制操作人機界面;

(二)污水處理廠工程自動化系統實現的以下基本功能:

(1)具有實時監測全廠的生產過程參數

(2)全自動控制現場設備

(3)在中控室可以實現對全廠設備和儀器儀表的監測和控制。

(4)具有自動進行越限報警和設備故障報警(語音,和畫面顯示)

(5)本自控系統具有以下三種控制方式為手動控制、遙控控制、自動控制。

系統網絡結構配置如下:

3.系統工藝

3.1 A/O工藝,由生物處理裝置組成,根據微生物存在形式不同,A/O工藝又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該工藝將預處理的廢水依次經過缺氧和好氧處理,其特點在于在一般缺氧/好氧工藝(A/O)的基礎上增加厭氧段。厭氧段能較好地對污水水解酸化,以便提高缺氧/好氧的處理效率(水解酸化促使焦化廢水可生化性提高)。

3.2 預處理:包括重力除油池、調節池及浮選除油池等內容。

3.3 重力除油池:蒸氨廢水及其它酚氰廢水大約35m3/h,進入除油池,重油沉在底部,由重油泵抽送至重油罐儲存,經進一步油水分離后裝車外運;輕油浮至除油池表面,由除油池刮油機收集到集油罐中,通過管道自流入2#吸水井。

3.4 調節池:當生物處理過程不穩定或系統發生故障時,來水不能進入下段處理構筑物時,由調節池儲存來水量。當系統運行正常后,再把廢水均勻送到1#吸水井。經泵送到除油池進行處理。

3.5 浮選除油池:采用部分水加氣浮選工藝,去除乳化油。除油池出水經泵加壓后進入浮選器,溶氣水采用生產水,壓縮空氣由生產水經水射器送入溶氣罐,在壓力溶氣罐中生產水溶入壓縮空氣,充分溶氣的生產水進入浮選器,經釋放器將水放出,廢水中的乳化油與微氣泡吸附并浮至浮選器表面,由浮選器內刮油板收集到集油槽中,通過管道進到油水分離池中。浮選器出水經管道自流到3#吸水井。進水量35m3/h。

3.6 生化處理:主要設施有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污水污泥回收設施、加藥幾次消泡設施等。

3.7 缺氧池:在此以進水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和能源,以回流沉淀池出水中的硝態氮為反硝化的氧源,在池中組合填料上生物膜(兼性菌團)作用下進行反硝化脫氮反應,使回流液中的NO2--N;NO3--N轉化為N2排出,同時降解有機物。

3.8 好氧池:微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主要在好氧池中進行的。廢水中的氨氮在此被氧化成亞硝態氮及硝態氮。缺氧池出水流入好氧池,與經污泥泵提升后送回到好氧池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由微生物降解廢水中的有C物,充氧采用雙螺旋テ器,同時對混合液進行攪拌。另外還需投加純堿(Na2CO3)及磷鹽,純堿沿好氧池混合液流向分段投加。回流污泥量應為好氧池處理水量的3~4倍。

3.9 二沉池:好氧池末端出水管自流進入二沉池中心管,在二沉池中進行泥水分離。二沉池出水經自流管道流到混凝系統,其中一部分出水由泵送到粉焦沉淀池進行熄焦,多余水流到混凝沉淀系統的混合反應池。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活性污泥經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大部分作為回流污泥送回好氧池循環使用,剩余部分作為生化過程中產生的剩余污泥,送污泥濃縮池進行濃縮處理。

4.回流沉淀池

也是用來分離好氧池出來的泥水混合液。好氧池2/3處出水自流進入回流沉淀池中心管,在回流沉淀池中進行泥水分離。其出水經自流管道流到4#吸水井,和厭氧池出水一起由泵送至缺氧池,經過進水布水器均勻布水,在缺氧池中進行反硝化脫氮。回流沉淀池分離出來的活性污經管道和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一起經回流污泥泵提升后,作為回流污泥送回好氧池循環使用。

4.1 污泥處理:主要由污泥濃縮池等組成。

4.2 污泥濃縮池:混凝沉淀池排出的絮凝污泥和二沉池及回流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分別由泵送到污泥濃縮池中,污泥在污泥濃縮池中濃縮,分離后的上清液經出水槽收集,并經管道自流回到污水提升井,進入系統重新處理。污泥濃縮池的運行,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也可按兩天排一次泥進行操作,排泥時間約2小時,濃縮后污泥含水率應不大于98%。

5、結束語

深入研究焦化廢水的先進處理技術,既是當前經濟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將來進行技術攻關的重點,只有不斷提高現有處理技術的處理能力、增強新技術的經濟技術可行性,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才能找到治理焦化廢水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1] 楊平,王彬.生物法處理焦化廢水評述.化工環保,2001,21(3):144~149.

[2] 徐亞同,黃民生.廢水生物處理的運行管理與異常對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應急處理制度范文第5篇

【關鍵詞】 Fenton 深度處理 斜板沉淀 砂濾

造紙廢水是水體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水質的COD含量高,色度大。隨著與“十二五”規劃相關的環保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執行,制漿造紙廢水排放標準進一步提高,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沒有辦法降解和去除不可生物降解的木質素所代表的COD,廢水無法保證穩定達標排放。針對這種形勢,越來越多的造紙廠在廢水的生化處理單元之后,新增廢水深度處理單元,進一步降解廢水的COD,其中,以Fenton氧化技術為核心的高級氧化工藝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Fenton氧化技術是指H2O2在Fe2+離子的催化作用下,產生活性極強的羥基自由基(HO-),能有效降解水中污染物,并使其氧化為CO2,H2O等無機物質[1]。另一方面,反應中生成的Fe(OH)3膠體具有絮凝、吸附功能,也可去除水中部分有機物[2]。人們把H2O2和Fe2+合稱為Fenton試劑。

1 廢水來源及水質水量

福建省晉江優蘭發紙業有限公司以廢紙及漿板為原料,深度處理設計日均處理廢水2000m3/d,2013年4月,公司設計并建設的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經調試,目前系統出水的水質已達到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并連續穩定排放。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1。

2 工藝設計

2.1 工藝流程

廢水經原有的SBR好氧生化系統處理后,進入新建的深度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采用Fenton氧化―斜板沉淀―砂濾處理為主體的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

廢水自SBR出水池泵送至Fenton氧化池,氧化池內的有在線pH計,并通過投加H2SO4來調節其pH值,從而保證維持氧化池內為酸性環境。在酸性條件下投加H2O2和FeSO4溶液,發生Fenton反應。Fenton氧化池出水進入回調池內,由于氧化池出水的pH值一般為酸性,需要加堿回調至中性范圍才能排放。后續在脫氣池中通入空氣進行攪拌,把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微小氣泡脫除。脫氣池的廢水流入絮凝池內,PAM投藥系統將向池內添加絮凝劑,從而可以形成大的絮凝體。

絮凝池出水自流進入斜板沉淀器。在斜板沉淀器內,絮凝體沉淀,上清液自流進入后續的活性砂濾系統,沉淀的化學污泥經過污泥泵泵送污泥處理系統。砂濾系統是將懸浮顆粒和絮狀物體在液體中過濾去除的裝置,經過過濾后,廢水外排,濾砂的清洗水則回到前端SBR出水池內。

2.2 設備

主要設備參數見表2。

2.3 構筑物

主要構筑物均為鋼砼結構,詳細設計參數見表3。其中Fenton氧化池,回調池,脫氣池,絮凝池池內壁防腐按《工業建筑防腐設計規范》GB50046-2008的強腐蝕性等級設計,均作玻璃鋼防腐。

3 調試及運行

3.1 運行參數

調試運行時深度處理系統進水量保持在60m3?h-1,經過約15d的摸索,確定去除1mg/lCOD需要0.8~0.9mg/lH2O2,同時Fe2+投加量是H2O2投加量的1.2倍(質量比),氧化池的pH控制在3.2~3.8,PAM投加量控制在2mg/l。根據需要的投加量調整加藥泵的沖程,砂濾出水COD穩定在80mg/l以下,出水澄清,無微小絮體。

3.2 處理效果

深度處理系統自2013年5月8日起進行了為期10d的性能測試,進出水水質見表4。

3.3 運行成本分析

根據當地化學藥品的價格,深度處理系統每日運行成本約1.7元/m3水,成本低廉,成本分析詳見表5。

只要前端SBR出水的COD能穩定在350mg?l-1以下,加藥泵的流量不需要頻繁調整,可保證最終出水的達標排放,非常適合污水站的長期運行維護。

4 結語

針對難降解COD的處理,許多研究者進行了各種深度處理凈化技術的研究,包括了活性炭吸附法,膜分離技術,混凝法等[3]。而對Fenton氧化技術本身也有傳統Fenton,UV/Fenton[4],微電解法[5]等嘗試。實踐證明,以傳統Fenton為基礎的深度處理方法因其設備要求簡單,運行效果穩定可靠,易于操作,已在越來越多的污水廠得到了使用。福建省晉江優蘭發紙業有限公司深度處理系統的調試成功,也為傳統Fenton深度處理工藝增加了一個典型案例。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Fenton氧化技術有望在深度處理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金蓮,金永峰,錢慧娟,等.Fenton試劑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J].化工科技市場,2006,29(6):28-33.

[2]包木太,王娜,陳慶國,郭省學,李希明.Fenton法的氧化機理及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J].化工進展,2008,27(5):660-665.

[3]章志萍.高級氧化法深度處理造紙廢水生化處理水的研究[D].廣西:廣西大學,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聂拉木县| 资中县| 利川市| 奈曼旗| 长沙县| 平塘县| 洞口县| 建昌县| 晋宁县| 河间市| 新郑市| 合作市| 正阳县| 庆城县| 东光县| 永吉县| 太康县| 兴文县| 屏东市| 永丰县| 灵丘县| 平湖市| 井冈山市| 涪陵区| 沙湾县| 武邑县| 黑龙江省| 富宁县| 西乡县| 尉犁县| 车致| 读书| 武功县| 夏河县| 福泉市| 宜州市| 丹寨县| 高唐县| 瑞金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