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校先進部門申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評選標準
依法治校是提升學校品質、建設品質學校的基礎性、全局性工程。其核心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學習型組織。學校文化建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就是制度文化建設。建立共同愿景,創新內部治理結構,完善制度體系建設,理順決策、執行、監督、保障等環節,強化學校、家長、社區良性互動是建設品質學校的基本保證。評選標準分領導工作機制、規章制度建設、組織管理架構、民主管理機制、教師權益保障、學生權益維護、法制宣傳教育、辦學行為規范等八項。
凡年以來有下列屬一票否決情形之一的,不能參加本次評選:
(一)學校內部出現重大違法違紀行為的;(二)學校管理制度與依法治校基本要求相違背,辦學活動、管理秩序混亂,造成較大影響的;(三)發生嚴重侵害教師、學生合法權益的事件,在校內或社會造成較大影響的;(四)發生應當由學校負主要責任的重大安全和學生傷害事故的;(五)以虛假材料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稱號的;(六)發生其他與示范校稱號嚴重不符的情形的。
二、評選對象和申報方法
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評選范圍為我市行政區域內全日制小學、初中、高中及市屬高校。
本次申報以推薦和自薦兩種方式進行。各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對照評選標準,從本行政區域依法治校先進單位中擇優向市教育局推薦(區域中小學校〈不含幼兒園〉數不到30所的最多推薦1所,超過30所的可推薦2所,超過80所的可推薦3所,學校數以《—學年初市教育事業概況》為準,詳見附件2)。各地要在充分體現示范性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各級各類學校,可適當推薦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民辦學校。符合條件的市屬高校和直屬學校,可直接向市教育局申報。
所有參加評選的學校應以校長(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在規定時間內向市教育局報送申報材料一式15份,材料內容應包括:學校基本情況(包括近五年來的獲獎情況)、對照評選標準的自評情況、學校依法治校工作的主要成效或成功經驗。材料應簡明扼要,字數控制在1萬字以內。學校還應根據評選標準做好相應臺帳,以備檢查。對于評選標準中有關“校務公開”、“平安校園”等內容,參評單位不必為迎接本次檢查評比重新制作臺帳,可以直接使用專項檢查的臺帳資料,實現同類材料的通用,以減輕不必要的負擔。
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應向市教育局報送推薦報告,推薦報告每校一份,內容應包括該校依法治校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主要特色及其在本地的示范作用、推薦意見等。
各地各校應保證申報和推薦材料的真實準確,如發現存在與申報材料不符的事實,將取消有關學校的評比資格,情節嚴重的予以通報批評。
三、評選程序
本次檢查評比由市教育法學會邀請教育界、法學界有關專家等成立評選小組,對候選學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和審核。評選小組將在審閱申報材料的基礎上,綜合評定參評學校依法治校的整體情況,并簽署評估意見。評選小組還將對候選學校進行實地檢查并聽取匯報。市教育局將根據評選小組評估意見綜合評定依法治校示范校。
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名單將在市教育城域網公示一周。公示期間被提出異議的學校,市教育局將組織人員調查、核實。公示期滿無異議或經調查核實不存在不符合評選條件的學校,由市教育局授予“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稱號,并予以表彰。
四、復查程序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定期復查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要求,在開展第四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的同時,市教育局將對第二批省級、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進行復查(名單見附件3中加粗字體)。復查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第二批省級、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要對照評選標準進行自查,并形成自查報告。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對轄區內的第二批省級、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進行復查,并出具復查報告。市教育局將組織人員,結合第四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選學校實地檢查進程,對第二批省級、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復查工作進行抽查。復查中發現有屬前列一票否決情形之一,并經核查屬實的,取消“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稱號。
五、時間安排
申報截止期為年3月19日(周五)。第四批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申報材料、推薦報告及第二批省級、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查、復查報告,請于年3月19日前報市教育局政策法規處(附電子稿)。
實地檢查的具體日程安排在申報工作完成后另行通知。
關鍵詞:精品課程;檔案工作;教學資源
作者簡介:任松芹(1974-),女,山東煙臺人,山東工商學院教務處,館員。(山東煙臺264005)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4-0038-02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頒發《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全國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2003~2010年,教育部已經評選出國家精品課程3862門,同時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實施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各高校實施校級的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從上到下,形成三級建設體系。
精品課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嚴格的教學管理與優秀的教學效果。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各種載體形式的原始記錄,構成了精品課程檔案。精品課程檔案是教學檔案的一部分,傳統的教學檔案多是紙質材料,精品課程的申報、評審、運行、驗收等整個過程,其材料主要以電子文件為主。[1]精品課程注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使用,將課程的教學內容上網并免費開放,在課程網站上與之有關的通知文件和課程共享資源,有效記錄、保存精品課程檔案,充分挖掘檔案信息,對推動高校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有重要意義。
一、精品課程檔案的內容
1.正確界定精品課程檔案的內涵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檔案內涵相當廣泛,有體現精品課程建設過程的,如精品課程建設規劃、申報材料及批準、中期評估以及結題驗收、總結等;有體現教學共性資料的,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規劃、聽課情況記錄、教學工作總結、重要教研活動記錄、教材建設、考試大綱、試題庫、學生成績等;但更多的是教師個性化的資料,如典型教案、多媒體課件、授課錄像、教學研究項目和成果、教學心得、教學分析、教學效果的評價材料,以及從報刊、雜志、網絡上摘抄或剪輯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聲像資料等。
正確界定精品課程檔案的內涵,是為了了解哪些材料屬于歸檔材料。精品課程在申報、評審、運行、驗收整個過程中,其材料基本以電子文件為主。如申請書及其匯總表格直接通過網絡報送電子版,授課錄像、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踐指導、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源制作成網頁形式,只需報送網址。產生的紙質歸檔材料主要是上級教育管理部門的申報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課程函件以及學校簽字蓋章的精品課程申報表。網頁形式的課程資源和實體資料兩種都要儲存備份。
2.按項目建設過程分類產生的歸檔材料
精品課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歸檔材料包括申報、評審、運行、檢查驗收等全部過程。
申報階段的材料要求:“課程網站至少提供有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踐(實驗、實訓、實習)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講教師(包括課程負責人在內)每人不少于45分鐘的現場教學錄像(鼓勵將課件或全程授課錄像上網參評),且必須按照‘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上網技術標準’制作,申報學校在申報平臺上,登錄‘精品課程工作網站’,錄入本年度推薦的精品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學校名稱、課程網址等信息”。[2]
運行階段的材料要求:“申報課程被評為精品課程后,要保證課程網站暢通,免費開放課程資源,不斷更新上網內容,并要求“每門精品課程上網內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2]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3]有形資源包括教學內容、教材、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研究與改革、教學效果及特色、學校政策支持及輻射等指標,也就是說每項內容發生較大改變,其相應的材料也應做變更并歸檔。以師資隊伍為例,如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工作發生變動,所在學院應及時填寫變更決定,上交學校主管部門備案,并報送精品課程授予單位。無形資源是指蘊含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指導思想,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靈魂,有形資源正是這種無形資源應用于課程改革與實踐產生的成果,如果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有所調整,其課程的教學理念也可能發生一些改變。
檢查驗收階段的材料要求:“對于2003至2009年的國家精品課程,高教司將按年度單獨進行復核,根據復核情況決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國家精品課程稱號”。“在享受‘國家精品課程’榮譽稱號期間,將其上網內容的非商業性使用權自然授予全國各高等學校”。[2]
二、精品課程檔案建設現狀
1.檔案意識薄弱,職責不明確
在精品課程檔案管理工作中,領導重視與否是關系到課程檔案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項目申報階段,由于時間緊,同時還有許多具體的工作需要協調,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比較重視申報材料的填報,材料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準備得比較完備,而對精品課程檔案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精品課程檔案的搜集以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為主,以高校教學管理和高校檔案管理部門參與為輔,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沒有受過系統的檔案訓練,對檔案價值和檔案工作規律缺乏了解,忽視建立健全教學檔案資源規范制度等教學檔案基礎工作,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原始記錄沒有及時收集、歸檔,當需要查詢和使用時,無處可找。檔案管理部門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對課程檔案工作缺乏責任意識。
2.精品課程檔案建設規范性、系統性不強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持續性的實踐過程,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其檔案建設也需從申報、評審、運行直至驗收的全過程進行管理。但精品課程沒有明確的建設周期,只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在文件中提出“榮譽稱號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課程的運行過程中檔案建設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而且由于精品課程建設要求以網頁的形式展現其教學資源,其檔案資源以電子文件為主,傳遞過程中或因計算機網絡等產生技術問題,一些課程的網站建設處于隨意狀態。
目前,高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規范主要限于校級,精品課程檔案基本上是教學院部上交多少給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再移交多少給學校檔案管理部門。且教學院部的文件(檔案)二級管理沒有統一規范,各部門、各院部自行建設,自行管理本單位基礎資料。有的院部將精品課程檔案全部移交給學校,既給學校檔案管理帶來負擔,也造成查閱不便;有的院部將精品課程檔案移交學校時,由于從檔案形成到歸檔時間過長,部分主要材料遺失,致使精品課程檔案建設的完整性、準確性得不到保證。
三、精品課程檔案的構建
1.強化檔案意識
領導重視,將精品課程檔案工作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增加投入,改善檔案保管條件;增強精品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的檔案意識,檔案工作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教師要注重收集精品課程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檔案材料,并及時上交;穩定專職檔案管理人員隊伍,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明確管理職責
按照文件規定,精品課程檔案的管理由申報學校存檔。高校要加強對精品課程檔案的管理,課程負責人及其團隊、課程建設所在院部、教學管理部門、學校檔案管理部門各司其責,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課程檔案管理工作長期有序地進行。課程建設團隊是精品課程檔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體,應指定專人負責材料整理、申報、匯總及歸檔,并將課程檔案管理與日常的教學緊密結合;課程建設所在院部不僅要加強前期申報階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強化后期建設的檢查、督促;教學管理部門要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通知文件,對精品課程檔案建設定期檢查和驗收,建立考核與激勵制度;學校檔案管理部門要加強檔案宣傳,擬定精品課程歸檔范圍,明確歸檔材料要求,加強對精品課程檔案的編研,檔案人員要充分挖掘精品課程檔案內容,并能根據教學人員需求,將收集的文獻資料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經過科學歸納、篩選、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向三次文獻加工發展,形成系統、權威、深層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實用性、時效性。
3.建立科學規范的檔案管理流程,強化全過程管理
精品課程檔案管理規范與流程的設計要符合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與要求,以每門課程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進行歸檔,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內容上要保持連續性和成套性,教學過程和建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考慮到精品課程沒有明確的驗收要求,則更應當注重過程材料的歸檔。重要批復文件作為事件的結果可以先行單獨存檔,[1]在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紙質文件與電子文件并存,重要的聲像文件如課堂教學錄像可以以光盤的形式備份,網頁形式的課程資料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課程負責人和教學管理部門都應留有備份。
4.加強數字化和網絡化管理
將精品課程檔案建設與課程自身結合起來,以網絡為載體,建立一個以共享、開放和立體化為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課程網絡向校內外師生提供課程共享資源。一是對課程檔案的文字、圖片、錄像等材料及時進行數字化處理,并通過教學系統平臺運轉,共同使用,把電子化歸檔和紙質材料歸檔保管相結合,提高精品課程檔案的利用與效能。二是建立檔案的實體資料庫和網絡資料庫,實現實體資料庫與網絡資料庫的雙重儲存。合理設計課程網絡資料庫的數據結構和界面,充分體現課程教學環節和流程的特點,反映多形式教學檔案資料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完整的教學檔案。[4]
5.增強精品課程檔案的利用
檔案利用是檔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對檔案價值和檔案工作水平的檢驗。精品課程的實施是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課程及其相關內容上網并免費開放,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這就要求精品課程檔案的編目管理應和其他教學檔案一樣,按照教學類檔案業務工作規范進行編目整理,有針對性地提煉加工課程檔案信息,如可做成精品課程咨詢服務和教學與研究檔案庫,放在學校檔案室主頁上,傳遞給教學人員和學生,拓寬服務領域。[5]及時為教學科研及管理人員提供服務,促使檔案資源實現最大程度共享。
參考文獻:
[1]高永青.高校質量工程項目歸檔范圍及要求[J].檔案與建設,2011,(5).
[2]教育部.2010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申報指南[EB/OL].省略/new/zhengce/Announces_detail.asp?Announces_ID=159.
[3]施曉秋.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強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和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軍人才,教育部決定從2011年起,實施新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第二條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共同構成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體系。
第三條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支持高等學校聘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
第四條 長江學者實行崗位聘任制。高等學校設置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經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通過后,由高等學校聘任,實行合同管理。
第五條 高等學校設置長江學者崗位應當明確重點突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務,與實施國家教育、科技和人才規劃結合,與國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結合,與創新平臺和創新基地建設結合,與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結合。
第六條 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為5年;講座教授50名,聘期為3年。
第七條 特聘教授、講座教授由教育部授予“長江學者”稱號,在聘期內享受長江學者獎金。
第八條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經費由中央財政專項支持。
第二章 崗位職責
第九條 特聘教授主要職責:
1.講授本學科核心課程,指導青年教師和研究生。
2.把握本學科的發展方向,提出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發展思路,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3.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學與技術前沿,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在本學科領域開展原創性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力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
4.領導本學科方向發展和學術梯隊建設,根據學科特點和發展需要,組建并帶領學術團隊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第十條 講座教授主要職責:
1.開設本學科前沿領域的課程或講座,指導或協助指導青年教師和研究生。
2.對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研究重點提供重要建議,促進本學科進入國際學術前沿。
3.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學與技術前沿,積極參與組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團隊。
4.積極推動國內高校與海外高水平大學等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第三章 基本條件
第十一條 特聘教授基本條件:
1.申報當年1月1日,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不超過45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類人選年齡不超過55周歲。
2.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海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副教授及以上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擔任教授或其他相應職位。
3.勝任核心課程講授任務;學術造詣高深,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具有創新性、戰略性思維,具有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具有較強的領導和協調能力,能帶領學術團隊協同攻關。
4.恪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拼搏奉獻精神。
5.聘期內全職在受聘高校工作。應在簽訂聘任合同后1年內全職到崗工作。
第十二條 講座教授基本條件:
1.在海外教學科研一線工作,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教授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
2.學術造詣高深,在本學科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取得國際公認的重大成就。
3.誠實守信、學風嚴謹、樂于奉獻、崇尚科學精神。
4.每年在國內受聘高校工作2個月以上。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三條 高等學校根據設置的具體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符合條件者可通過自薦、專家推薦、駐外使領館推薦等多種形式應聘。
第十四條 高等學校組織相關專家或由校學術委員會對候選人進行遴選,擇優確定推薦人選。
第十五條 高等學校應對推薦人選申報材料、實際能力水平和學術道德情況進行嚴格審核,并將申報材料在校內公示一周。對于實名提出的異議,由學校組織調查,有關異議材料及調查結論隨申報材料一并報送教育部有關部門。
第十六條 教育部對高等學校推薦的候選人申報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對符合申報條件的候選人進行評審。評審程序為:同行專家通訊評審,同行專家會議評審,公示,評審委員會評審等。
第十七條 在公示期間有對候選人提出實名異議的,由申報學校組織調查并形成意見,教育部進行審核。
第十八條 高等學校與擬聘任人選簽訂聘任合同,并報教育部備案。
第十九條 教育部根據高等學校與受聘者簽訂合同的情況,公布年度聘任結果、頒發“長江學者”證書。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二十條 特聘教授獎金為每人每年20萬元人民幣;講座教授獎金為每人每月3萬元人民幣,按實際工作時間支付。
高等學校可對特聘教授實行年薪制。特聘教授獎金可作為年薪的一部分。
第二十一條 高等學校應為長江學者提供必要的科研條件,支持他們牽頭組建學術團隊,推動學科發展和學術梯隊建設。
第二十二條 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重點支持由長江學者領銜的學術團隊;對中西部高校聘任長江學者組建的團隊予以優先支持。
第二十三條 鼓勵東部地區優秀人才應聘中西部高校長江學者崗位;對中西部高校聘任的長江學者,實行傾斜政策。
第二十四條 設立長江學者支持項目。支持高等學校舉辦“長江學者論壇”,資助出版“長江學者文集”,推薦“長江學者精品課程”。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五條 高等學校與長江學者簽訂的聘任合同應明確聘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長江學者在崗工作期間的科研成果按照國家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高等學校對長江學者實行聘期目標管理,聘任起始時間以實際到崗時間為準。聘期結束后,由高等學校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報教育部備案。
第二十七條 高等學校每年11月底前將長江學者實際在崗工作時間和履職情況報教育部。教育部對長江學者履職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按年度向高等學校撥付獎金;對于聘期內到崗工作時間不足、不能履行崗位職責的,停發獎金,并視情況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
第二十八條 對于違反學術道德規范或法律的,教育部將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停發并追回已發放的獎金;聘期尚未結束的,高等學校應解除與其簽訂的聘任合同。
第二十九條 特聘教授在聘期內不得擔任高等學校領導職務或調離受聘崗位。對因特殊原因擔任學校領導職務或調離受聘崗位的,停發其獎金。
第七章 附 則
關鍵詞:科研管理;工作流;三層結構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20-4730-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
MENG Jian-liang, ZHAO Qia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s being don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increasing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kflow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sign ideas and scheme, realize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workflow; three layer structure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地方高校參與地方建設和發展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社會效益越來越明顯。而科研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但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科研管理人員負擔較重:目前許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處于手工操作狀態,一般僅能應用Excel、 Word等常用辦公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耗費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員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有時還難以實現數據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2) 科研信息傳遞流程不暢:在科研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先進的技術手段時,致使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相互之間缺少有效的交流,使得科研信息不暢通,信息傳遞速度減慢,極大地影響了各級各類課題的申報。
3) 科研量化工作很難:在教師的評、聘工作中都需要科研工作量指標,而目前的科研量化工作使用手工操作Excel表格,這樣一方面增加了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許多普通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到自己的科研工作量。
1 工作流概念及具體應用體現
通過工作流管理聯盟給定的定義可知,工作流就是一組能夠完全或者部分由計算機自動執行的業務過程,在此過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預定的規則傳遞,企業人員、應用軟件互相之間協調工作,以實現企業業務流程所要達到的整體目標。
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項目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兩大部分。科研項目管理包括項目申請、批準立項、開題、中期檢查、結題、經費劃撥、成果鑒定、成果轉化這些步驟; 科研成果管理包括科研成果申報、檢查、匯總統計、獎勵等環節。以上兩部分完全符合工作流的管理流程,滿足工作流的應用條件。針對科研工作的具體管理辦法和科研量化指標,使用軟件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統分析、系統設計、軟件開發等階段要求實現一個基于 B /S 架構的科研管理系統軟件。
2 系統設計與實現
2.1 科研管理系統頂層設計
科研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科研項目申報、科研項目管理、科研項目驗收、科研成果上報等。另外還具有統計匯總、打印等功能。為了適應科研管理工作的發展要求,本系統經過精心設計,采用模塊化方式架構。
本系統主要由用戶管理模塊、項目申報模塊、項目管理模塊、科研成果上報模塊、科研匯總模塊組成。
2.1.1 用戶管理功能設計
1) 用戶的管理:系統管理員通過超級密碼登錄系統后,可以對科研人員(普通教師)進行管理,包括對人員進行增、刪、改、查等多種操作。
2) 用戶登錄驗證:用戶要想登錄系統必須進行身份驗證,不同類型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進行不同的操作。
2.1.2 項目申報功能設計
從業務流程上,項目申報模塊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 由項目申報用戶在線填寫申報材料并提交本系統。
2) 由科研處選派校學術委員會專家對科研項目進行審查,并給出建議。
3) 根據專家意見確定立項課題,如有必要發回重新修改再提交。
4) 個人提交最終版項目申請書等書面材料,科研處下達立項通知書。
2.1.3 項目管理功能設計
1) 立項:科研處下達立項通知書,科研處在線提交立項項目信息。
2) 開題:用戶在線提交開題報告,科研處進行審查。
3) 中期檢查:科研處下達中期檢查通知后,用戶在線提交中期檢查報告,科研處進行審查。
4) 結項或延期:用戶提交結項所需書面材料,通過結項審查后,科研處在線提交結項信息;若用戶需要研究工作延期,可在線申請延期,經科研處批準后做延期處理。
2.1.4 科研成果上報功能設計
從工作流程上,科研成果上報分為三個步驟:
1) 由用戶(教師)在網上完成各類科研成果上報的填寫工作,在線提交。
2) 院系級審查,由院系行政秘書,審查上報的紙質材料是否規范、符合要求。如果通過,則提交科研管理部門審查。
1) 科研管理部門審查,由科研管理人員審查科研成果級別是否正確。
2.1.5 科研匯總功能設計
1) 可按照年度統計個人或系部的科研成果。
2) 按照年度統計匯總全校的科研數據,為院校領導的科研決策提供依據。
2.2 科研管理系統的架構實現
為了滿足高校科研管理系統的應用需求,本系統采用的是.net平臺下的三層體系結構。通過對科研管理系統的分層設計,首先可以減少層與層之間的依賴關系,通過功能模塊定義的接口或類,可以被多次調用,從而提高了各層的復用效果;其次程序開發人員只需要關注結構中的某一層即可,這樣使得程序開發人員的分工更加明確,負責不同任務的開發人員就同時開發、齊頭并進;最后可以達到松散耦合各層的目的,很輕松就能用新的實現來代替原來的實現,而不需要對項目進行大的改動。
在三層結構中,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訪問層是三個獨立單元。
表示層是人機進行交互界面,一方面可以把用戶需要的信息展示在頁面;另一方面,獲取用戶提交的數據,傳遞到下一層。
業務邏輯層中包含了對事務的邏輯處理,為表示層提供所需的業務功能 ,另外它不能直接訪問數據庫,而是通過對數據訪問層的調用來獲取所需數據。
數據訪問層通過調用數據庫中的存儲過程,實現了對數據的增、刪、改、查等操作,為業務邏輯層提供所需的數據服務。
另外創建模型層,把實體創建成類,為上述三層提供服務。
3 小結
本系統實現了科研項目申報、審批、科研成果申報、科研成果匯總等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基本任務,有力推動了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進程。不但減輕了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還為普通教師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實現管理部門為教師教學科研提供便利服務的目標;各種準確及時的匯總信息,更為院校領導在科研決策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 馬楊柳,韓龍.基于工作流技術的鐵嶺師專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實現[J].科技信息,2012(1):51-54.
農村地區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具備良好的建筑應用條件,建筑節能潛力巨大。為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現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充分認識加快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地區建筑用能迅速增加,尤其北方地區農村建筑采暖以生物質能源為主的模式,正逐漸被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的模式所替代,農村建筑節能形勢嚴峻。廣大的農村地區太陽能、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應用條件優越、發展空間巨大。在農村地區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可節約與替代大量常規化石能源;可以加快改善農村民房、農村中小學、農村衛生院等公共建筑供暖設施,保障與改善民生;可以帶動清潔能源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擴大內需與調整結構。
二、因地制宜,確定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重點領域
各地要結合當地自然資源條件、客觀實際需要、經濟社會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確定推廣應用重點。近階段國家重點扶持的應用領域是:
1、農村中小學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結合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完善農村中小學生活配套設施,推進太陽能浴室建設。解決學校師生的生活熱水需求;實施太陽能、淺層地能采暖工程,利用淺層地能熱泵等技術解決中小學校采暖需求:建設太陽房,利用被動式太陽能采暖方式為教室等供暖。
2、縣城(鎮)、農村居民住宅以及衛生院等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
三、以縣為單位,實施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示范推廣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實行以縣(含縣級市區,下同)為單位整體推進,并先行示范,分期啟動,分批實施。示范縣應滿足相關條件。并按要求組織申報。
(一)示范縣應具備的條件。
1、具備較好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條件,已制定本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整體規劃。
2、已制定本地區可再生能源應用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詳細說明今后兩年內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的工作內容,要做到詳實具體,項目落實,并說明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技術類型、應用面積、實施期限等,填寫《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程項目備案表》。
3、今后2年內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應具備一定規模,新增應用面積原則上不低于30萬平方米。對于轄區人口較少、規模較小的縣,可適當降低面積要求。
4、以在農村中小學的推廣應用為重點。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學校應是在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中予以保留的學校,具備較完善的辦學條件,校園布局規劃合理,建筑保溫隔熱性能較好,有生活熱水、采暖等需求。
5、項目建設資金落實。詳細說明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籌措渠道等情況。
6、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的建設、運營及服務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對在農村中小學等公共建筑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鼓勵依托技術力量較強的單位,采取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的模式,以確保工程質量和實施效果。
(二)示范縣的申報。省級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省示范縣的申報組織工作。縣級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編寫本地區農村可再生能源應用申報材料,并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省級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對申報材料匯總和初審后,擇優推薦示范縣,并于每年5月31日前聯合上報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每年每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示范縣原則上不超過4個。
(三)示范縣審核確認。財政部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根據前期工作開展情況、實施方案詳實程度、建設資金落實情況、示范推廣效應等因素選擇確定示范縣,將優先選擇符合國家支持重點領域、項目落實情況好、推廣應用面積大、推廣技術類型先進適用的縣。對于逾期上報的示范申請,將不予受理。
四、實施中央財政扶持政策
中央財政對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予以適當資金支持。
(一)補助資金的核定。2009年農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補助標準為:地源熱泵技術應用60元/平方米,一體化太陽能熱利用15元/平方米,以分戶為單位的太陽能浴室、太陽能房等按新增投入的60%予以補助。以后年度補助標準將根據農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成本等因素予以適當調整。每個示范縣補助資金總額將根據上述補助標準、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面積等審核確定。每個示范縣補助資金總額最高不超過1800萬元。
(二)補助資金的撥付。中央財政將上述核定的補助資金一次性撥付到省,由省級財政按規定撥付到示范縣,示范縣負責將補助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
(三)補助資金的監管。各地財政、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補助資金的管理,建立考核機制,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有效。省級財政、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督促示范縣嚴格按照上報的實施方案執行。財政部將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對地方工作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對沒有完成上報工作任務或節能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將抵扣今后該省專項補助資金;對示范效果好的省份,下一年度將予優先支持。
五、切實加強對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推廣管理
各地要切實履行職責,財政、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密切配合、統籌安排,扎扎實實地做好項目建設,確保示范工作順利實施,達到預期效果。
(一)加強統籌協調。省級住房城鄉建設、財政部門應對轄區示范縣太陽能及淺層地能資源分布和可利用情況、應用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情況進行充分論證。制定專項規劃,指導示范工作開展。在農村中小學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要與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相結合,其他項目也要與現有政策充分結合,避免浪費。
(二)強化建設標準控制。示范推廣工作要堅持“經濟、適用、安全”原則,嚴禁不切實際的高標準超標準建設。各省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結合本地實際,推行標準化應用模式,提出系列應用技術方案。并配套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工法、圖集,指導工程建設。
(三)加強項目質量管理。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在項目的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工程強制性標準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要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安全,確保建設與使用安全,設計、施工、監理人員應經過培訓,技術水平應滿足崗位要求。要建立項目評估機制,委托專門機構對應用效果進行評估。要加強對項目的跟蹤,指導項目加強運行管理。相關設施建成后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系統安全、高效和長久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