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軟件設計開發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當下主流的編程語言中,C++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編程語言,主要來源于C語言的演化,同時C++語言跨平臺軟件開發的如何設計始終是當前軟件開發行業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在對基于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研究時,首先分析了C++語言,其次分析了跨平臺軟件開發環境,最后探討總結了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過程。
關鍵詞 :C++語言;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研究
現如今計算機語言中C++語言使用頻率和次數最多,同時編程速度較高,進而廣泛的應用于跨平臺軟件的開發設計中。跨平臺作為軟件開發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不僅僅依賴于實際的操作系統,結合跨平臺開發的實際需求,逐漸推動了現代化軟件工程的蓬勃發展。因此本文對基于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進行研究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1、C++語言的相關概述
C++語言主要是由C語言演化而來的,C語言開發演化過程中,逐漸注重系統軟件開發的特性,并伴隨著C++語言的興起,其新特性逐漸增加。當前C++語言和其它相對高級的語言相比較而言,有著特殊的運行性能,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并不需要借助于虛擬機將其作為中介,進而將C++語言的運行效率顯著提高。
同時C++語言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往往有著相對較低的開發成本,C++語言應用的過程中,逐漸被引入各種各樣的特性,將其在泛型編程拓展過程中,對于高層次的軟件工程問題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總之,C++語言有著相對根本性的優勢,不僅僅可以用于高級系統程序的設計和3D游戲的開發應用,同時也可用于數值科學計算以及通用程序設計等。
2、跨平臺軟件開發環境
2.1 跨平臺的相關概念
跨平臺作為現代化軟件開發中相對重要的一種概念,不僅僅對操作系統沒有一定的依賴性,同時對于硬件環境也沒有一定的依賴性,而在實際的開發應用程序過程中,更要將其在另一個操作系統下保持有著正常性的運行,基于跨平臺的實際需求,就要結合現代軟件工程的發展,對各種不同的平臺加以支持,進而將其帶給市場的潛力充分發揮。
2.2 跨平臺軟件開發需要的環境
一般而言,開發環境構成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有著一定的軟件編輯器、程序調試器以及程序編譯器三種,但是就其實質性而言,Sandbox這種軟件不僅僅可以實現代碼的編譯,同時也可實現代碼的調試,其內部同樣各種各樣的平臺中往往需要有著各種各樣的代碼庫和依賴庫。開發程序中,同樣也存在多種類型的源代碼,在C++語言的軟件開發和編譯中,就要做好最終結果質量的控制,并有最好的代碼產生,在對錯誤捕捉和調試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支持。
跨平臺軟件開發主要是將抽象實現的一種重要因素,往往需要將抽象以及相關的一些設計逐漸的借助于新的開發手段進行開發研究,實現在不同平臺上都能實現特殊的編譯。
3、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
C++語言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過程中,更要做好各個環節的綜合設計,就其實質性而言,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做起:
3.1 將語言的擴展特性避免
一般而言,任何語言在編程的過程中,往往都是對相對較老的程序以及文件進行選擇。這些相對較老的程序包含一些原有的程序和基本公式,相對來說這些程序和公式不僅僅有著規范性,同時也有著標準型,而當前現代化的新程序庫相對來說是雜亂無章的,在跨平臺上產生過程中,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故障,雖然會獲得一定的支持,同時也會有不精確定義的事故存在。
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過程中,就要避免語言存在一定的擴展特性,這種跨平臺開發過程中往往有著相對較高的異常靈敏度,無限度的對新特性利用中,就要借助于C++語言標準函數的基本模型,并保證開發軟件和產品有著相對較強的穩定性。
3.2 將動態處理實現
C++語言跨平臺軟件開發中,就要對多種環境運行的可移植代碼庫加以編寫,在實際的項目開發過程中,就要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加以避免,并處理好一個平臺在另一個平臺上沒有特性這一問題,進而實現動態性的處理。
3.3 借助于腳本文件實現管理
就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而言,就要做好腳本文件的基本管理工作,保證編寫的程序代碼不僅僅有著簡單易懂的特點,同時也要有著一定的簡潔性,對合理的軟件結構進行構建,將和平臺相關的一些文件以及數據庫充分的分隔,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借助于腳本文件進行某種程度上的編譯,將其在各個部位合理的分配。對應用程序使用的過程中,就要將配置文件中的相關配置選項調出來,進而將里面的程序讀取,并在跨平臺軟件開發過程中,盡可能的保證平臺相關聯的文件進行全部的分離,借助于特殊的手段將該功能充分實現。
3.4 對安全的數據串行化使用
現如今,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過程中,對于如何保證跨平臺數據存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一問題,始終是當前軟件開發設計的核心問題之一,而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設計過程中,可以借助于軟件的fread指令,做好對每個編譯器和單一目標平臺的綜合性處理,并在實際的跨平臺操作環境中,借助于實際方法對數據進行不同程度上的存儲和加載,進而對平臺的獨立性加以保障,借助于跨平臺將數據在目標文件進行存儲過程中,一般而言,不同的平臺間往往有著一定的差異,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同樣也將會有著多樣性的結果特征。
3.5 C++語言跨平臺開發中的編譯和測試
C++語言跨平臺開發變異和測試過程中,更要做好科學化的編譯和測試,在實際的跨平臺軟件開發過程中,盡可能的保證相關聯的一些代碼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保證其代碼可以在另外的平臺上加以檢測,并借助于不同的平臺進行測試,進而將bug及時的發現。
3.6 實現抽象
一般而言,實現抽象主要是對跨平臺應用程序中被移植過程中有著一定的有效性,通過對這種方式加以借用,進而實現軟件的單獨性開發,并將具有獨立性和簡潔性的程序拿出,在實際的跨平臺開發設計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多種函數進行利用,進而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并不用對所有的函數進行變異,而C++語言跨平臺軟件設計過程中,主要是對封裝方法加以采用,進而將抽象的過程實現,這種封裝方法相對來說,需要視情況而定,一旦存在相對特殊的情況時,就要借助于其它的方式做好程序的基本調用工作,并做好對該功能的基礎命名工作。實現抽象的過程中,一旦對該程序及其公式使用之后,就要將該功能的主要程序直接調用,并將該功能充分實現。
3.7 C++語言跨平臺軟件開發的實現過程
C++語言跨平臺軟件設計開發的實現過程中,首先就要做好功能模塊實現過程和非功能模塊實現過程,在代碼編寫之前,就要對源代碼在文本編寫過程中的相關編輯策略加以規定,對\t格式加以統一,并使得代碼的結構盡可能有著簡單化的基本特點。
C++語言跨平臺軟件開發實現過程,同樣也要對統一的工程寶建立,并對跨平臺的代碼庫加以建立,借助于平臺依賴庫對平臺相關代碼進行封裝,做好對處理器差異、編譯器差異的合理控制,保證有著對齊的內存和有著順序的字節,并將平臺無關的代碼實現,做好內存的管理。
操作系統和接口庫實現的過程中,往往不同的操作系統將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系統限制,在實際的開發設計過程中,更要對限制的參數進行適當的調整,并做好對文件描述符的基本限制,尤其是在Unix系統中,就要借助于文件的描述符這種系統性的資源,提高程序的通用性和靈活性。網絡程序開發過程中,任何一個網絡連接將會對一個文件描述符占用,一旦程序將很多的Socket連接打開,其程序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借助于fopen將難以打開文件。對這一問題如何加以解決呢?可以將其系統逐漸的升級為64位系統,同時還可以采用64位方式編譯程序,對sys/io.h中的函數操作文件加以使用,并對文件池技術加以采用,將一部分文件描述符預留。進程和線程在實際的限制過程中,就要對線程數進行創建,并將符的數量以及進程線大小的限制加以描述,其操作系統抽象層中操作系統函數不能直接的被調用,更應該將其在一個操作系統抽象層中包裝的庫中實現,將其在底層的操作系統中直接的脫離出來,并保證系統調試有著相對有效的起點。
用戶界面的實現過程中,就要做好跨平臺軟件圖形界面的基礎設計工作,將程序基礎的邏輯代碼和數據構成,金可的借助于跨平臺的開發工具包,借助于C++語言實現,進而開發利用C++語言跨平臺應用程序的一種用戶界面,進而做好相關界面的控制。
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在對C++語言的跨平臺設計進行研究時,通過對C++語言和跨平臺需要的環境進行分析,進而對C++語言跨平臺設計做了主要的探討,進而總結出,C++語言跨平臺設計過程中,不僅僅要有著相對豐富的經驗,同時更要在開發的軟件中將更多的功能和實際的操作容積加入,借助于相對優越的設計,綜合性的提高軟件的額功能。本文研究分析C++語言的跨平臺設計時,希望其中的設計思路以及相關的理論基礎為更多的跨平臺開發設計工程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同時本文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還望更多相關研究人員給予指正。
參考文獻:
[1] 張馳. 基于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的設計與實現[D]. 北京交通大學,2010.
[2] 侯成杰. 航天器C語言軟件常見編程錯誤分析及檢測方法研究[J].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3,06:53-57.
[3] 楊波,沈承舒. 面向嵌入式軟件開發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改革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14,05:105-107.
[4] 吳興華. 基于C語言軟件開發的效率、移植及調試[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12:172.
[5] 楊鵬. 基于C++語言的跨平臺軟件開發的設計[J]. 硅谷,2014,04:19+21.
[6] 徐巍. 跨平臺移動開發框架的比較分析與實例開發[D]. 吉林大學,2014.
[7] 謝東來. C語言軟件設計中的主要問題分析[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4:235-236.
關鍵詞:軟件開發設計;開發平臺;應用
1招投標系統設計的需求及其實現的目標分析
1.1系統需求本文所提出的系統是一個以Web為平臺的建設項目招投標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它的具體作用是系統能夠將建設項目中與招投標工作有關的各方聯系起來,如甲方(建設方)、業務主管單位、招標機構、投標方、專家評委等,借助互聯網的強大技術優勢,構建起一個具備網上招投標功能的信息綜合平臺,該系統的主要需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該系統在開發設計階段,需要采用目前較為先進且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軟件開發技術,開發出來的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可升級性以及可移植性,以此來確保系統的推廣應用;二是該系統中可能會涉及一些商業機密,所以要求系統必須具有完善的安全解決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各種木馬病毒、非法入侵等影響信息的安全性。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系統的使用安全,應具備身份認證和公開秘鑰密碼體制等功能;三是該系統應當具備數據備份與恢復功能,以及靈活方便的維護功能,從而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1]。1.2系統實現的目標本次開發設計的系統需要實現的主要目標是“四個全程”,即全程無紙化辦公、全程信息共享、全程受控以及全程數據安全,通過該系統的構建,促進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1)全程無紙化辦公。標書以電子化的形式進行呈現,由此能夠大幅度提升信息的傳輸速度,有助于相關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全程無紙化辦公,可以節約大量的紙張,為綠色環保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2)全程信息共享。系統對省內所有投標單位開放,可實現投標單位、評標專家的信息共享,招投過程中的相關數據信息能夠一次性錄入,并實現共享。3)全程受控。招投標業務的全過程都是以電子化的形式完成,由此能夠在網絡上留下痕跡,當存在異議時,可通過網絡進行追溯和查詢,確保了招投標的公正性。同時,一些關鍵節點可以進行自動預警提醒,避免了各種錯誤的發生。4)全程數據安全。系統可以實現數字證書身份認證,標書加密簽名等功能,由此使得投標文件的安全性、合法性獲得了有效保障。基于該系統的設計需求及其所要實現的目標,下面本文重點從系統硬件工作平臺及軟件的開發設計入手進行詳細論述。
2系統硬件工作平臺的設計
該系統面向的用戶群體主要包括建設項目招標辦公室、招標機構、投標單位、專家評委以及交易中心等,整個系統的維護管理工作由專門的部門負責。硬件是確保該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條件之一,結合以往同類系統的設計經驗,本系統的硬件架構采用了當前最為流行的雙層結構體系,即Web服務器與DB服務器相結合的形式。2.1服務器的基本要求在本系統的硬件設備中,服務器是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對它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服務器具備鏡像容錯功能,并且還要支持2.0以上的HTTP網絡通信協議以及SMTP、TELNET等協議,同時,服務器應當每天可以處理至少20萬次的Web點擊,能夠同時響應并處理多個Web客戶端發出的請求。此外,服務器還需要支持當前流行的開發品臺及開發工具[2]。2.2系統硬件的選擇與配置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這一前提,系統對實時性具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滿足該要求,本系統在硬件設備配置的過程中,選擇了功能和性能都比較強大且相對完善的服務器、交換機。系統硬件的具體配置情況如下:1)核心交換機。本系統中核心交換機的數量為1臺,選用的是RG-S8606型,該交換機的基本參數如下:設備為高端框式,槽位數≥6,背板帶寬≥4.8T,可以滿足系統運行需要,交換容量≥3.8T,數據包轉發率≥2880Mpps;交換機采用的是雙引擎、雙電源設計,配有12個SFP千兆接口和24個自適應接口,支撐雙棧、萬兆線速轉發、虛擬化及各種路由交換協議。2)服務器。①機柜。按照服務器的數量,并充分考慮到空間問題,決定采用1臺服務器機柜。通過技術經濟性比選后,最終選定圖騰A36042+睿訊AL1716N機柜,該機柜的基本配置如下:機柜自帶KVM多電腦切換器,配有1U折疊式液晶顯示器和專用鍵盤、鼠標,電源分配單元PDU等。②業務數據庫服務器。為確保業務數據庫的運行可靠性,采用了2臺業務數據庫服務器,以雙機熱備的形式進行設計,通過技術經濟性比選,最終決定選用Dell-R920,該服務器的基本參數如下:2*XeonE7-4830v2的CPU;64GBDDR3內存;2*300G熱拔插SAS硬盤;4U機架;冗余電源;LC接口、DVD光驅、HBA光纖通道和4G網卡等。③應用服務器。為確保兼容性,該服務器選用的是Dell-R720,它的基本參數如下:2*E5-2650v2/8GT/20MdeCPU;32GBDDR3內存;4*300G熱拔插SAS硬盤;2U機架,冗余電源等[3]。
3系統軟件開發設計及開發平臺的應用
軟件開發設計是本系統的核心部分,為確保應用的穩定性和操作的靈活性,決定采用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8作為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采用的是與之相配套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數據庫,這樣能夠確保兩者的兼容性。3.1數據庫的開發環境本系統的數據庫采用的是MicrosoftSQLServer2008Enter⁃priseEdition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建立,并由其負責對整個數據庫的運行進行維護管理。數據庫的登錄模式為混合身份驗證,端口號為1433。之所以選擇SQLServer2008數據庫是因為它可以給企業數據管理與分析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其應用優勢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結果響應速度快。管理工具包、和VisualStudio2010共同運行環境的集成,使用戶進行系統構建、錯誤排除以及應用系統操作等方面變得更加高效和快速。2)決策支持。該數據庫系統相當于一個智能商務平臺,它具備數據整合與分析等功能,由此可以為用戶制定決策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3)安全性高。該數據庫系統本身自帶的數據加密、強制口令以及默認的安全設置等功能,使數據庫的安全性獲得了大幅度提高,確保了用戶重要信息的安全[4]。3.2資源數據庫規劃業務數據庫是數據中心的設計重點,在設計時要以項目為主線,根據業務系統的特點進行設計,實現對資源數據的統一規劃。由于業務系統主要是針對工作流程、人員、信息方面的管理,所以可將其分為會員數據庫、機構庫以及專家庫三類基礎數據庫。其中,會員數據庫是對建筑企業、政府采購行為的相關數據進行管理;專家庫是對招標、采購、評標、監管等方面的相關資源數據進行管理,可配合終端輔助設備進行使用。3.3數據標準接口設計在充分考慮異構系統問題的基礎上,各類數據接口采用XML格式的設計標準傳遞數據,通過數據交換平臺與各應用系統接口進行對接[5]。通過數據標準接口設計,可使整個系統提供WebService接口,設計時必須根據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確定該系統的數據標準,將數據標準的編定作為系統設計的重點。
4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以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系統設計為依托,對其軟件設計的相關問題及開發平臺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目前,該系統已經進行了試應用,系統運行穩定,并未出現重大問題,它的應用為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大幅度提升了招投標的效率和質量,具有一定的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犁.基于BIM技術建筑協同平臺的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2.
[2]李曄.算量軟件在建筑工程上的應用及問題探討[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5.
[3]王秋陽.解析電子招投標系統在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5):125-127.
[4]喬保娟,鄧正賢,張洪磊.PKPM與Revit接口軟件中若干問題探討[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4(1):85-87.
【關鍵詞】 通用性 ATS 軟件開發平臺 研究設計
一、軟件開發平臺的結構與功能
軟件開發平臺旨在提供通用的測試軟件開發工具,將測試系統開發過程(除硬件資源選擇以外)都通過該平臺進行管理。具體功能包括:功能一是可以根據需要,對測試資源動態配置和重構;功能二是具備對測試系統硬件資源進行注冊、掃描、初始化等功能;第三是為測試程序提供開發、調試和運行環境;第四是為測試程序提供數據處理功能;第五是統一管理系統的觸發、中斷、消息等資源,還可以滿足資源并行處理的需求。
二、實現ATS軟件開發平臺的關鍵技術
2.1 ATS軟件開發平臺的關鍵技術
IEEE 1226 ABBET標準(Standard for A Broad Base Environment for Test)是通用ATS體系結構劃分層次結構的依據標準, 通用的ATS要求與NxTest ATS的框架相符合。如何實現它是要面臨的主要問題,接口標準規范、組件技術和統一軟件開發過程及其UML技術是開發通用ATS的關鍵,使用這些標準和技術會帶來開放的、可擴充/裁減和層次清晰的軟件框架。
2.2 STD標準的ATS軟件開發平臺關鍵技術
在ATS軟件開發平臺的關鍵技術中本文主要探討基于STD標準的ATS軟件開發平臺關鍵技術。根據STD標準,如C和C++等通用的編程語言可以用來開發基于信號的組件,與信號參數相對應的屬性(與ATLAS名詞相同)也在組件接口的包含范圍內,就像設置、重啟和測量如此的方法與ATLAS名詞動詞相似一樣。在測試過程中,這些組件的例子可以用來進行信號操作。基于STD標準的信號組件,為TPS可移植性的實現提供了途徑,為面向信號的開發測試程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一種面向信號的通用性的ATS軟件平臺設計
3.1 ATS 軟件平臺的靜態建模
ATS 軟件平臺中只有測試信號框架層與基本信號組件層包含對象模型,而整個軟件平臺的信號基礎是基本信號組件層,用于完成基本信號描述的功能。靜態建模主要針對具體用例分析面向信號的 ATS軟件平臺的對象模型。具有可擴展性測試信號的框架層,用于描述擴展信號。因此,本文重點對基本信號組件層的對象模型進行分析。
3.2 信號建模工具主功能設計
信號建模工具的主功能主要是通過二次封裝Visio Drawing Control控件函數并增加自處理函數實現的。首先,用戶應當能自建信號模板庫。信號建模工具主要提供信號復用的基礎――信號模板作為信號的靜態模型描述,STD標準信號封裝機制規定同一領域信號或執行同一個測試任務的信號應添加到同一個信號模板庫中,所以用戶應當能自建信號模板庫,這是信號建模工具的一項功能。其次,信號建模工具的另一項功能就是提供圖形化信號構建功能。STD標準信號構建機制要求復雜信號是由基本信號構建而成,用戶可以自定義復雜信號對外接口,而且不能要求用戶手工編輯信號庫中信號模板,所以信號建模工具的另一項功能就是提供圖形化信號構建功能。
3.3 軟件平臺測試執行
在面向信號軟件平臺結構下,測試執行的流程如下:(1)信號需求要通過測試程序輸入,這些信號信息包括:信號參數、信號類型、信號參數限定詞、信號角色、信號最大量程、信號精度要求、信號值、信號最小量程等,在輸入的信號信息存儲上由信號組件完成。(2)資源配置,每臺儀器的XML(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文件都要被資源分配器訪問,將儀器信號能力與測試程序輸入的信號信息相比較,所需儀器通過檢索得到。(3)儀器被檢索到以后,具體儀器信號驅動由資源管理器創建。(4)在儀器控制方面由儀器信號驅動器負責,測試功能完成。
四、結語
本文雖然研究分析了開發被測產品測試系統的整個過程,并提出了以面向信號為代表的通用測試軟件開發平臺的軟件架構,最后給出了各個功能模塊的具體實現方法。但在通用性ATS軟件開發平臺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擴大對通用性ATS軟件開發平臺的研究設計范圍。
參 考 文 獻
當前,遠程教學系統的建設已成為各學科教學改革與研究的熱點。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遠程教育即網絡教育是遠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網絡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目標的新途徑,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種趨勢;應在實施現代遠程教育過程中,更加解放思想,加快網絡建設,注重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盡快實現網絡教育。本文主要介紹了組合機床液壓系統課程設計通過網絡教學加以實現的方法和過程。通常的液壓系統課程設計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校里進行,但是這套軟件使得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在線設計,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向老師反饋設計成果,并與老師進行交流,從而在形式上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網絡教育,液壓系統,組合機床,課程設計,回路
:18000多字的機械專業本科論文,但結合計算機知識做的論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錄、參考文獻
400元
【關鍵詞】系統工程方法 計算機 軟件設計 應用
計算機軟件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互聯網的普及,在人類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實質是計算機系統操作下的程序、規則,以及所有與之相關聯的文檔及數據。而系統工程方法則是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多種門類工程技術的產物。將系統工程方法應用于計算機軟件設計方面將會促進計算機軟件開發進程,快速完成交辦單位交付的任務。同時,在對系統工程方法的深刻了解下,將二者結合,可減輕軟件開發人員的工作強度,節省設計時間,提高軟件質量,在設計方面呈現顯著性效果。
1 系統工程方法的內容
1.1 系統工程方法的概述
系統工程方法作為現代科學決策方法,主要將相關問題及情況分門別類,確定邊界,側重各門類之間內在聯系,確保處理方法的完整性,采用全面和運動的觀點、方法分析主要問題及整個過程。其具有綜合性、科學性、實踐性等特點。利用系統工程理論指導軟件開發和維護,主要使用工程化概念、原理、技術及方法開展軟件開發、維護的工作。當前,軟件開發方式主要存在三種方式:自頂向下的結構化方法;基本要素為對象、類、繼承等的面向對象方法;簡單的形式化方法。采用系統工程方法是用系統的原理、方法研究系統的對象,立足整體系統,制作出科學的工作計劃及流程,有效地完成任務。
1.2 系統工程方法的基本內容
系統工程方法依從系統全局觀點,從系統與要素、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出發研究相關對象,實現最佳處理問題的目標。其基本內容有:全面調查研究有關資料和數據,提取有效信息,系統了解相關問題信息,進一步確定完成任務所需條件;提出相關方案,展開定性和定量的理論分析,進而進行實驗研究,客觀評價系統技術性能、經濟指標,注重社會效果,為最終方案在理論和實踐上做鋪墊;經由系統分析與綜合,比較和鑒別出最優系統設計方案進行實施;依據系統設計方案,制定有效計劃,將開發研究出的系統投入使用,并對系統的性能、工作狀態及社會反應作出相關評價和檢驗。
2 系統工程方法在計算機軟件設計中的應用
計算機軟件開發規模龐大,工作量較高,要求高,牽涉范圍廣。而系統工程主要從整體上把握和綜合規模大、因素多的任務、項目,多方面考慮各種因素作用及相互聯系。同時,系統工程方法采用模塊化設計技術,將復雜結構分解成總體控制結構和若干相關子系統。這種方法符合軟件開發流程(見圖1),促使計算機軟件設計的標準化、整體化、工程化和科學化。
2.1 提出任務
計算機軟件開發交辦單位針對軟件開發系統向開發人員提出要求,布置相關開發軟件任務。在提出任務階段,交辦單位下達任務書,并與開發人員簽訂合同,同時,對項目有直接管理權限。開發人員需對任務書認真研究、分析其內容。
2.2 論證和批準
開發人員對需開發的軟件系統進行可行性研究,從而提出有效方案,后由專家學者做評審工作,并通過主管部門的批準,再進行系統的開發工作。這是軟件系統開發的首要前提,需開發人員經過精心搜索有用信息做儲備資源,調查市場行情,綜合考慮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以及法律可行性等問題。
2.3 需求分析
可通過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用戶在軟件系統方面的期望,從而對開發軟件系統的功能、性能、運作速度、設計限制等進行總體分析,制作出嚴謹的規格說明書,以支持后續軟件的開發進程。
2.4 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軟件的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是軟件開發的重中之重。軟件概要設計依據上述準備工作,建立起目標系統軟件的整體架構及總體結構與模塊間的互相聯系,設計完整的數據結構,從而定義各接口和控制接口。同時需要對相關部分進行審核。而軟件的詳細設計則是對概要設計的分層結構,遵循結構化程序設計原則進行過程描述,進而設計各模塊的細節內容,以便源代碼的編寫。
2.5 編碼與軟件測試
使用編程語言將詳細設計結果轉換成計算機系統軟件,滿足用戶所要求的程序設計語言,或者是數據庫語言書寫程序、組織。之后,開發人員須測試該程序的所有模塊,并聯系用戶進行組裝系統測試,再對系統進行綜合測試,以便用戶使用手冊的編寫及完善。
2.6 成果鑒定與推廣應用
最后,開發人員需將開發設計出的系統軟件,在用戶實際使用環境中試安裝,并在責任時間里運行,在通過正式鑒定后交付用戶,并提供指導用戶使用與在用維護服務。同時,在用戶使用階段,開發人員需關注軟件運行進程,并對軟件系統進行維護。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系統工程方法在計算機軟件設計方面應用較廣,同時起著重要作用。結合系統工程方法的特點,在計算機軟件設計階段可規范其流程,促使計算機軟件設計進程加快,同時提高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為軟件系統研發速度的提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薛寧.軟件工程方法在造紙機傳動控制程序設計中的應用[D].陜西科技大學,2014.
[2]李青祝,馬玉娟.系統工程方法在組合機床設計中的研究和應用[J].機械工程師,2011(01):61-64.
作者簡介
王應邦(1976-),男,云南省宣威人。現為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設計、計算機網絡規劃、大學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