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學成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英語寫作教學 過程寫作 同儕反饋 教學策略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作為核心技能的英語寫作能力在中國英語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然而,中國高校的英語寫作教學特別是二本學校的英語寫作教學的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國外近十年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只側重于過程教學的研究,特別是強調學生的獨立和創造性寫作的研究。國內研究者對英語寫作教學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以實證研究的方法主要側重于寫作文本研究、寫作教學研究、寫作理論研究、語料庫研究、寫作研究綜述、寫作測試與評估、寫作教材研究和影響外語寫作的因素(趙俊峰等,2010)。在寫作教學研究中,研究者主要研究大學本科生的英語寫作的學習方法,如寫前策略、寫中策略和寫后策略,很少有研究者就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綜合“過程寫作”和“結果寫作”的教學方法并把它們應用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在研究中與國內同仁交流教學經驗,同時為其他院校提供有效的研究理論數據。

二、理論依據

元認知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充分表明了英語寫作是一個認知過程,是作者大腦的認知過程,是作者與讀者之間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Baker和Brown更強調了作者英語寫作的認知的決策能力即監管行為(計劃、監督、測試、修訂和評估)。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不但要關注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元認知學習策略的應用,而且要注重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要了解所教內容的特點和難點,也要意識到課堂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得取決于習得者用自身經驗去構建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在寫作過程中,習得者根據自身的需要、興趣,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外界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過程。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建構主義更加注重師生和生生間的交流和習得者的自主學習過程。而這一學習過程是一個相互合作的學習過程,它是習得者獲取意義建構的基本要求。

三、研究結果

(一)研究方法

英語寫作是一個重要的、建構型的、復雜的學習過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探究一個或多個甚至一個“綜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寫作技能。該研究主要側重研究“過程寫作”和“結果寫作”中常用的有效的教學策略及其綜合地應用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并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反饋得知其應用的情況。

本研究的對象是60名2013級的本科學生,通過入校的分級考試,這60名學生全部是B級(英語水平為中等)的學生。60位學生分為實驗班和對比班。在實驗中,我們利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對研究對象分別進行調研。

(二)主要研究發現

1.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和英語寫作的學習方法

為了能使習得者在英語寫作教學中保持主動學習狀態,為其提供有效的理解性輸入,教師應需了解學生當前的英語寫作水平,根據實驗數據我們得知,兩個班學生的漢、英寫作水平相當,但學習方法不同(t=3.198,df=71,p

2.在寫作中強調注意力分布策略的使用

在二語言習得中,注意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和學習者的重視(Ellis,1993,1995)。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學習者越注重注意策略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他們所獲得的英語寫作知識或技能就越多。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注重文章中語塊的組合、中心句子的設置和邏輯關系的排列等。實驗數據表明,以上三項在英語寫作中均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其中語塊策略的作用更顯著(t=8.028,df=289,p

在學習方法上,兩個班的學生也顯示了各自的特點。調查顯示,控制班的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多采用的背誦模板句子或范文的記憶策略,寫作文是為了準時交作業,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充滿了焦慮;而實驗班的學生多采用的是以老師提供的范文為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增補的平行寫作(parallel writing)或框架寫作(framework writing)。實驗班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還注重注意力分布策略的使用,主要體現在中心句子的分布(the location of a topic sentence)、學術詞匯的應用,如very- extremely,if-on condition of,soCthus,長句的應用,如含有表現時間、原因、條件等從句的復合句,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倒裝句等。而控制班的學生的作文則詞不達意,使用的高頻詞多為在中學階段習得的詞匯,邏輯關系不清楚,信息交流較差。

在寫作評估方面,實驗班的學生首先使用批改網幫助自己修改作文,只有少數的學生會請教寫作水平比自己好的同學幫助修改,而控制班的學生只是看看老師給予的文字性的批注,不做任何修改,寫作后對于自己的作品與同伴進行觀點或看法方面的交流者更是寥寥無幾。

3.寫作過程方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過程寫作方法已應用到英語教學中,Hawkins和Joanna認為過程寫作可以培養學生有效地寫作。但是當前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仍然因受到考試的影響而側重的是結果寫作方法,主要體現在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只強調寫中策略的應用。調研數據顯示在英語寫作的三個階段,寫中策略排在首位,其次是寫后策略,而寫前策略是學生在英語寫作環節最弱的環節。

在寫作過程中,大學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這一完整過程中注意的分布和注意的意識程度。由于注意在二語習得中越來越受到重視(Ellis 1993),因此教師加強學生對認知的注意同時加強對輸出的注意。在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可理解輸入是二語習得的首要條件,Schmidt和Frota認為學生的二語只有呈現在可理解輸入中并被注意到,才會被學習者習得。Swain認為輸出可稱為一種觸發機制,習得者在輸出過程產生的反饋可使習得者注意到自己中介語的欠缺,從而獲得更好的習得。

教師在寫作過程中首先加強學生對寫作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或想法等)的注意,其次是對文章結構(長句的使用、段落的邏輯性排列、例子的使用和要點的排列等)的關注,最后是對文章中語言的形式(選詞、語法、拼寫、標點符號等)的關注。在寫后的教學策略中,教師更著重使用面對面的作文批改,特別是根據文章后面的批語與學生單獨交流思想或想法,使得學生能真實地注意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如何才能更好地修訂自己的文章。

四、結論

英語寫作是一個過程寫作,大學教師應注重學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寫前階段、寫中階段和寫后階段)學習策略的應用,同時要加強自身的教學策略的應用,確保能使學生更有效地發揮自身的學習策略,達到更好地學習英語的目的。

由于習得者自身的英語水平的限制,高校教師應把“過程寫作”和“成果寫作”的教學方法綜合地運用到英語寫作的教學中,即為英語水平低的學生提供不同內容和不同體裁的范文,為他們講解各種體裁中的模板句式結構并要求熟練背誦,在為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供范文的同時,要求他們以范文為依據進行重新創作,同時在寫作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注意分布和意識程度,主要體現在寫后階段教師督察學生對教師批語的反饋。為了更有效地了解學生對批語的反饋,有些高校教師采用了師生間單獨交流思想或觀點的評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被檢驗是行之有效的。

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應以行動為導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真正能提高學生英語的寫作能力。

五、結語

英語寫作是一個交流、認知的過程,需要高校教師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輸入以獲得有效的輸出。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習得者的英語水平使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然后根據其在寫作過程中使用的學習策略采用不同的且有效的教學策略,即指導和分析并背誦“模板句子”和范文,加強學生在寫作中對長句的使用、語法、篇章的邏輯關系和學術詞匯使用的注意力分布和意識程度,寫后生生間和師生間對作文批語的單獨交流等,換言之,就是綜合“成果寫作”與“過程寫作”的教學策略,最終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Baker,L.&Brown,AL.Metacognitive skills of reading. In D.Pearson,R.Bart,M.Kamil,&P.Mosenthal(Eds.),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pp 353-394.New York: Academic,1984.

[2]Brown,A.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pp159.Englewood Cliffs,NUJ:Prentice-Hall,1994.

[3]C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4]Crashen,S.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Portsmounth:Heinemann,2003.

[5]Ellis R,nterpretation-based Grammar Teaching[J].System,1993(21).

[6]Ellis R.Interpretation Tasks for Grammar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5(29).

[7]Hawkins,Joanna.Think Before You Write.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6.64(2):64.

[8]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J.B.Pride & A.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Selected readings.Hamondsworth: penguin.1972.

[9]Schmidt R.&Frota S.1986.Developing Basic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a Second Language: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of Portuguese[M].In R.Day(Ed)Talking to Lower Convers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37-326).Rowley MA:New Bury House.

[10]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In S Gass&G Madden(Eds)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35-253)[C].Rowley,MA:New Bury House,1985.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范文第2篇

為了獎勵取得教學成果的單位和個人,鼓勵單位和個人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國務院《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

第三條(獎勵等級)

市級教學成果獎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4個等級。

第四條(適用范圍)

本市各級各類學校、學術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教師及其他人員,均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申請市級教學成果獎。

第五條(管理部門)

市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批準和授予,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第六條(申請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的教學成果項目,其持有單位或者持有人可以申請市級教學成果獎:

(一)在全國首創或者在本市屬先進的;

(二)經過2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效果明顯的;

(三)在本市或者全國產生一定影響的。

第七條(申請程序)

申請市級教學成果獎,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一)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項目,向市教育行政部門申請。

(二)中、小學校(含幼兒園)教學成果項目,向所在地的區、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查后,擇優向市教育行政部門推薦。

(三)其他學校和學術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個人教學成果項目,向其主管的委、辦、局或者所在地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申請;主管的委、辦、局或者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查后,擇優向市教育行政部門推薦。

第八條(提交材料)

單位或者個人申請市級教學成果獎,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教學成果獎申請書;

(二)*市教學成果獎申請簡表;

(三)反映教學成果的學術總結材料,或者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報刊上發表的相關論文;

(四)教學成果取得實踐效果的學校的證明。

第九條(市評審委員會)

市級教學成果獎由*市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市評審委)負責評審。

市評審委由若干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在每次評選工作開始前組成。其組成人選由市教育行政部門提名,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市教育行政部門收到市級教學成果獎申請后,應當提交市評審委評審。

第十條(回避制度)

市評審委的成員應當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審。在評審本人、本人所在單位的教學成果項目,或者在評審與本人有親屬、師生等利害關系人員的教學成果項目時,市評審委的成員應當回避。

第十一條(評審周期)

市級教學成果獎每4年評審1次。每次評審活動開始3個月前,市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十二條(授獎部門)

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授予;二等獎和三等獎,由市評審委授予。

第十三條(獎金歸屬)

市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由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頒發相應的證書并發給一定數額的獎金,獎金歸獲獎者所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截留。

第十四條(經費來源)

市級教學成果獎的獎勵經費,從本市預算安排的事業費中列支。

第十五條(人事獎勵)

市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的事跡,應當記入本人檔案,作為考核、晉升、評定職稱的依據之一。

第十六條(推薦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獲得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門擇優向國務院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推薦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第十七條(違規處理)

對于弄虛做假或者剽竊他人教學成果獲獎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獎勵,收回證書和獎金,并責成有關單位對當事人給予行政處分。

市評審委的成員違反本辦法第十條規定,對教學成果項目的評審應當回避而不回避的,其參加評審的該教學成果項目,市評審委應當按要求重新組織評審。

第十八條(區縣級教學成果獎)

區、縣和委、辦、局(包括高等院校,下同)級教學成果獎的評獎條件、獎勵等級、獎金數額、評審組織和辦法,由區、縣人民政府和委、辦、局根據需要自行制定,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解釋部門)

本辦法具體的應用問題,由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解釋。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范文第3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是指圍繞加強研究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提高研究生教育與學位授予質量,包括反映研究生教育規律、教育制度、教育評價方法、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在學科建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教案、培養內容和培養方法、科研訓練、社會實踐、導師指導、學位論文標準、研究生培養方案與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創新研究與實踐,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和實用性,對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并具有推廣價值的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

第三條*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授予在研究生教育創新研究與實踐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取得顯著成果的集體和個人。本省境內各研究生學位培養單位從事研究生教育的集體或教學、管理、研究的人員,均可依照本實施辦法的規定申請*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

第四條*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三個等級,2009年進行首次評選,以后每4年評審一次。

第五條符合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在研究生教育創新研究與實踐,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培養質量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實現培養目標貢獻顯著的,可獲得*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達到省內領先水平,在研究生教育創新研究與實踐方面邁出較大步伐,人才培養質量取得較大效果的,可獲得*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明顯效果的,可獲得*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第六條申請*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研究生教育規律,對于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示范性強,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三)成果需具有2年以上(含2年)的教育實踐檢驗期。實踐檢驗的時間從正式實施(包括正式試行)教育方案的時間開始計算,不含研討、論證及制訂方案的時間。截止時間為推薦*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的時間。

(四)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集體)應直接參加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施全過程,并做出主要貢獻;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風,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具有連續3年以上從事研究生教育或從事研究生教育研究、管理的工作經歷。

第七條申請*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由成果的主要完成者向所在單位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審核同意后,向省教育廳推薦;

(二)兩個以上集體或者個人共同完成的教學成果,由成果的完成者征得本單位同意后,由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審核同意后,向省教育廳推薦;或第一完成單位牽頭,由3個以內主要完成單位聯合推薦申報;每項成果參與申報的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過5人。

第八條推薦*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申報評審書》;

(二)反映教學成果的總結或相關論文、教材(包括正式出版的著作)及相關支撐材料(如《*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成果鑒定書》、《*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結題報告書》等);

(三)為準備推薦參加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的評選,推薦*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須同時提交由省教育廳主持通過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鑒定書》;

(四)《*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申報匯總表》及相關電子文檔。

(五)其他要求的材料。

第九條*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的獎勵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條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負責*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組織。評審工作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委員會)負責,評審委員會下設若干個評審組。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由省教育廳臨時聘任。

(一)教學成果獎的評審,先由評審組審議推薦,報評審委員會評審。評審委員會須在五分之四以上委員參加的情況下進行評議,評審結果由評審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產生。二等獎、三等獎的評審,須有評審委員會到會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一等獎的評審,須有評審委員會到會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二)評審委員會將評審結果報省教育廳,由省教育廳審核批準授獎成果名單,并發文公布表彰,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的獎金由省財政預算安排。

(三)評審委員會在獲得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中,擇優推薦參加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的成果,由教育廳審核確定上報名單,并按教育部的要求統一組織上報材料。

第十一條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實行回避制度。被推薦為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的成果完成人,不得參加獎勵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評審工作。

第十二條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實行異議期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擬授獎成果持有異議,須在公示之日起30日內向省教育廳提出。異議應以書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證明材料)提出。單位提出的異議,須在異議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并寫明聯系人姓名、通訊地址和電話;個人提出的異議,須在異議材料上簽署真實姓名,并寫明本人的工作單位、通訊地址和電話。

不符合本款規定和要求的異議,一般不予受理。

省教育廳對提出異議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保密。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范文第4篇

一、班況分析:

本月我班出勤率:90%生病率:20%,其中兩名幼兒長期病假,宮朝暉和沙俊廷,宮朝暉系體質弱,免疫力不好,至入冬以來未來園,沙俊廷至分班來未曾入園,我班老師與家長一直聯系。事故發生率:0,本月教師出勤率毛磊請假一上午,楊繼杰請假一下午,劉琳琳請假半小時。事故發生率:0

二、本月我班做了一下工作:

1、組織幼兒拍球并帶幼兒參加了拍球比賽,讓幼兒感受到了競賽的樂趣。

2、參與了媽咪沙龍活動。

3、班里兩位老師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首席教師評選活動,并從中得到了提高和鍛煉。

4、扎扎實實做好教育教學,尤其是閱讀識字和英語,為教學成果展做好準備。

5、針對幼兒年齡段生理特征,上下樓梯困難,我班開展了“安全教育”活動,利用課堂教學,日常生活的滲透加強幼兒安全意識,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6、在家園共建方面,我們通過家訪、媽咪沙龍、幼兒觀察評價表附以電話溝通、便條、短信息等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系。

12月份我班將從以下開展工作:

1、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保證每位幼兒的安全。

2、繼續做好家園共育工作,通過教學成果展、哈佛搖籃藝術節活動讓家長感受寶寶的風采。

3、做好冬季流行感冒的預防工作。

4、認真備好每節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重點工作:

教育教學成果總結范文第5篇

一、研究報告的標準

國家教學成果獎勵條例規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必須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和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必須圍繞解決基礎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科學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經過不少于兩年的實踐檢驗,對于實現培養目標、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效果顯著,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特別注意教學成果的方向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實效性要求”。其實,這也是對研究報告的質量要求。

一個好的研究報告,簡要地說,應具備以下五個特點:

真:要真實,不作假,這是研究報告的基本要求,或者說是底線,是其第一要義,如果弄虛作假,必然“一票否決”。

實:要實在,不泛泛而談地講理論(念),套話連篇,要“擠干水分”;要理論聯系實踐,具有可操作性,要使人明白,你“到底是怎么做的”。

準:要準確,包括概念、事實、數據、引文的準確等,沒有明顯的知識性錯誤。

新:要有新意,言人之未言,包括提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實施新做法,總結新經驗等,要彰顯自己的特色。

美:文通句順,標題考究,體現邏輯之美,理性之美,通俗而不膚淺,深刻而不晦澀。使人愿讀,讀得進去,發人深思,耐人回味。

“真”體現了誠信的品德,“實”體現了樸實的學風,“準”體現了科學精神,“新”體現了研究之精髓――發展與創新,美則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其中,“真”與“實”是態度和學風問題,“準”與“新”是學術水平問題,“美”則是在前者基礎上的一種更高的追求。

綜上所述,好的研究報告應做到真實、理論聯系實際;觀點鮮明、獨到、有新意;論述嚴謹,事實、數據準確,案例典型,文字精煉,便于閱讀。實現教育研究的合規律性(真)、合目的性(善)與合藝術性(美)的統一。

作為學校同志,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展現自己的特點,而無須勉為其難地追求所謂“學院派”的寫作風格。筆者對研究報告的追求是:用我們的語言敘述我們的實踐,讓我們的經驗反映教育規律,以我們的特色引起別人的關注,使我們的成果為同行服務。

二、研究報告的內容

研究報告沒有統一的格式,但是作為一種學術性研究文體,有一些基本的結構與要求。

題目:將研究課題名稱加上引號,再加“研究報告”。例如:“中小學整合式美育研究”研究報告、“初中分層教學實驗”研究報告(注意課題名稱要用引號,不用書名號)。研究報告的題目一般不用副標題,也不用文學化的語言表述。

摘要:一般不超過250字,是對研究報告內容的高度概括,應該包括研究對象、內容、方法及研究的主要結論。要使用第三人稱,不要寫成提綱或評論。

關鍵詞:是從研究報告的題目、摘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對表述研究報告的中心內容具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一般為3-5個,注意關鍵詞不宜過多。

正文:在研究報告的正文部分,從邏輯上看,應該說明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一)解決什么問題。應是真實存在而必須解決的問題,要對問題的表現與程度有所描述,并說明解決該問題的意義。通常用“引言”、“問題的提出”或一個自然段來表述。

(二)解決該問題的主張和措施。主張是“大思路”,含所依據的國家有關教育文件規定、所秉承的教育理論(念)等,屬于“戰略問題”。措施是主張的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屬于“戰術問題”。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與效果。要把研究過程中形成的認識加以梳理,歸納,系統化;要把有效的做法,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過程,總結成一條條經驗,包括做法和做法背后的理性思考。

要以證據說明效果。證據包括:事實(例子)、數據(調查統計數據、測試或考試的成績等)、有關證明、師生、社會的反映等。

4.研究結論與討論。研究報告最后要概括全文的主要認識,形成結論。結論要明確、明白,不能模棱兩可。在概括中應有提升。最后,應對本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進行說明。有時也可以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文中所引用的資料應該注明作者與出處,須準確、規范,可參考刊物的有關規定。

附錄:可將與本研究有關,但又不適宜放入研究報告的內容放入“附錄”中。

在閱讀一些研究報告中,常常發現以下問題:

1.引言過于冗長,遲遲不能進入主題。

2.基本概念不準確。

3.對材料沒有取舍和整理,顯得雜亂,像個“資料庫”,如包括很多未加整理的原始數據,未加遴選、梳理的各派觀點、調查問卷原卷等。

4.成果與過程之間缺乏聯系,與目標、內容脫節。

5.泛泛而論,缺乏自己的認識和有本地(校)特色的操作措施。

6.結論、效果缺乏證據。

7.言過其實,缺乏一分為二的觀點。

8.寫成工作報告,缺乏學術性。

9.語言華而不實,或晦澀難讀。

10.援引他人的觀點不加注釋,或張冠李戴。

以上是研究報告撰寫的“十忌”,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它也可以作為研究報告完成后的“自查提綱”。

三、研究報告的撰寫

研究報告是對研究過程與結果的報告。沒有過程,也就不會有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研究報告首先是“做”出來的,然后才是寫出來的。

撰寫研究報告的一般程序:

1.積累保存好有關資料。在真實、扎實研究的基礎上,要注意做好過程性資料的積累與保存工作,過程性資料包括研究方案、研究各個階段的總結、教師撰寫的有關論文、教育案例、活動記錄(文字的、影像的)、獲獎證明、有關新聞報道、社會反映等。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些課題雖然也真實地做了,但是過程性資料缺失,造成研究報告撰寫時的困難與無奈,此點應引以為戒。

2.整理、篩選、分析資料。要整理并熟悉所有研究資料,做好資料的初步篩選、分析、提煉工作。這個過程也是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就像重新走了一遍研究路,此時你定會有與當初不一樣的感覺與體會。通常,可以以“課題總結研討會”的形式,大家一起來交流研究的心得體會,進行思想碰撞,相互啟發,聚合智慧,提煉觀點。

3.設計研究報告提綱。在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可以著手設計研究報告提綱,包括各級標題(含觀點、例子等),并再次在課題組內進行討論,有可能的話,也可征求下有關專家的意見。

4.撰寫研究報告。在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完成研究報告,并再次廣泛征求意見,此過程可重復多次。撰寫研究報告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思考――總結(歸納是其主要方法)的過程,是艱苦而有意義的勞動,也是最鍛煉人,“最長本事”的階段。

依照筆者做課題的經驗,要做到“專人(課題負責人)提線,分解任務,分工合作,集思廣益”,切不可成為少數(甚至一個人)“筆桿子”的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丰顺县| 瑞安市| 星座| 辽阳县| 富川| 尉犁县| 黄冈市| 隆尧县| 剑阁县| 来凤县| 潞城市| 台前县| 天峻县| 盘山县| 宜兴市| 枝江市| 德令哈市| 三河市| 平顶山市| 遂宁市| 兴宁市| 平泉县| 广丰县| 泌阳县| 岳阳市| 弥勒县| 哈巴河县| 湖州市| 义马市| 桐城市| 宁南县| 都匀市| 屯门区| 买车| 临洮县| 崇信县| 类乌齐县| 泽普县| 丽江市|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