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力分析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目的 總結小兒便血的病因,檢查方法及治療措施。方法 回顧我院1995~2006年63例便血兒童的臨床資料。結果 63例中小腸疾病33例占52.3%,其中腸套疊25例,小腸憩室2例,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6例。大腸疾病30例,占47.6%,其中直結腸息肉21例,大腸炎癥性病變3例,嬰幼兒直腸黏膜脫垂2例,肛裂4例。結論 腸套疊是引起小兒便血的常見原因,治療效果常較為滿意。直腸結腸息肉是小兒慢性便血的最常見原因,腸鏡檢查是慢性便血兒童的首選檢查方法,在腸鏡下切除息肉可達止血和根治病因的目的,且安全可靠。
【關鍵詞】便血;兒童;診治
小兒便血主要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可發生于小兒各年齡段。便血可表現為糞便帶血或全血便,大便可呈柏油樣、鮮紅色、暗紅色或淡紅色,量多少不等,可混有粘液或膿液。出血量多時,可導致嚴重的貧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現總結我院1995~2006年63例便血患兒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全組共63例,男性4l例,女性22例,年齡3個月~12歲,平均年齡6.5歲,就診時間是出現癥狀后1天~3年,平均3個月。
1.2 臨床表現均為小中量便血,全血便18例(28.5%),伴腸梗阻表現23例(36.5%),大便表面附血35例(55.5%),便后有鮮血10例(15.8%),就診時間長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2 檢查方法及結果
對病情較急的便血患兒采用B超檢查、X線、氣鋇灌腸及體格檢查等方法診斷為急性腸套疊25例,占39.6%,7例行空氣灌腸復位,16例于剖腹探查術中手法復位,2例行腸切除腸吻合術,術中發現2例腸梗阻患者因小腸憩室導致,占3.2%。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6例(9.5%),保守治療。對慢性便血忠兒清潔腸道后,應用纖維結腸鏡對30例慢性便血小兒進行檢查和治療,30例患兒都得以明確診斷,其中大腸息肉2l例,占33.3%,單發19例,多發2例,大腸息肉21例患者全部在纖維結腸鏡下圈套電凝、電切摘除息肉,全組病例在診治過程中無意外情況發生。大腸炎癥性病變3例(4.8%)、肛裂4例(6.3%)、直腸黏膜脫垂患兒2例(3.1%)均采取保守治療。本組療效滿意。
3 討 論
3.1小兒便血主要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可發生于小兒各年齡段[1]。腸套疊是引起小兒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2],本組發病率居首位,以4~10個月肥胖兒多見,發病前,常有腹瀉、發熱或飲食改變,臨床表現為數分鐘一次的陣發性腹痛,或哭鬧,十分有規律,發作時面色蒼白,全身扭動,尖聲哭鬧。疼痛間隙患兒如常,或安睡。數小時后有血便,糞便與血相混,顏色為果醬樣,隨著便血次數增加,血液成分漸多,暗紅到較鮮紅。體檢在右側腹或橫結腸處可及一臘腸樣腫塊,通常可通過臨床表現、腹部X線檢查及B超確診,少數需借助空氣灌腸確診,治療效果常較為滿意。
3.2 Meckel憩室因卵黃管退化不全所致,小兒發病多在2歲左右最常見的癥狀為出血,其特點為便血量大,無糞質,暗紅色,無痛性,可反復發作,多次出血后,患兒有貧血癥狀,如出血量較大時,可有休克表現,因憩室內有異位胃黏膜及胰腺組織,造成腐蝕,產生潰瘍出血,既往主要依靠術中探查明確診斷,X線檢查可協助診斷,近年來主要診斷手段是99mTcO-SECT顯像系統顯像,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Meckel憩室并發癥多而嚴重,應早期手術治療,預后較好,對腹部手術中發現的無癥狀Meckel憩室也應切除[2]。
3.3小兒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3]起病急,腹痛、嘔吐、腹瀉、發熱,腸音亢進,全腹脹,很快發展為中毒,面灰,四肢冷,腹部有肌緊張及廣泛壓痛。大便呈棕褐色或暗紅色、水樣帶奇臭味,X線片示小腸廣泛充氣擴張,腸壁增厚水腫,腹穿可有血性滲液。血常規白細胞異常增高。部分病人預后不良。
3.4 直結腸息肉是慢性便血的最常見原因[3]3~6歲常見。絕大多數發生在直腸及乙狀結腸,多為單發,個別多發,但數量也較少,呈圓形,帶蒂,表面光滑,與結腸黏膜顏色相同。大便表現帶一條狀血跡,鮮紅色與大便不相混,大便表面也可有粘液,個別蒂長的息肉可從口突出,口可見一紅色肉球狀物,也可回納,腸息肉出血與其表面的潰瘍有關,一般多為小量多次出血,無腹痛、腹瀉癥狀,不為患兒的家長所注意,所以,在臨床上便血經治醫師要首先考慮到腸息肉存在的可能性,指診及結腸鏡可明確診斷。腸鏡檢查是兒童慢性便血的首選檢查方法[4],通過腸鏡檢查可以明確便血的部位和常見的原因。家族肉病少見,本組病例中沒有出現,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腸鏡檢查的主要并發癥是腸穿孔、腸出血、腹脹、腸撕裂傷及心血管意外[5]。本組有5例電切后殘端滲血,予電凝均達止血目的,術后未再出血,未發生其他嚴重并發癥。
3.5 大腸炎癥性疾病臨床表現多為粘液血便,年齡以10歲以上年長兒為多。肛裂出血為鮮紅,量不多,便后有滴血,患兒多有便秘病史,大便干結粗大,排便費力,有疼痛,檢查可見肛裂。嬰幼兒直腸黏膜脫垂患兒多瘦弱,有明顯脫肛史,直腸外翻,與尿布摩擦后有滲血,量可較多、較鮮紅,嵌頓后滲血為暗紫紅色,回納后血可漸止,嚴重者可行肛周無水酒精注射。
【參考文獻】
[1] 姚南,靳曙光.小兒下消化道出血96例分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7,6(5):73-74.
[2] 趙玉元.Meckel’s憩室外科并發癥83例的診治體會[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4,3(4):293-294.
[3] 陳其民.小兒下消化道出血的特征[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2):76-78.
【關鍵詞】臺風;風力發電;分析
1 臺風路線及影響
2014年7月18日15時30分,今年9號強臺風“威馬遜”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并向西北方向移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7級(60米/秒);又于19時30分在廣東省徐聞縣龍塘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6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10百帕。再后來又于7月19日7時10分在防城港市光坡鎮登陸。“威馬遜”前兩次登陸時達到超強臺風級別,是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的最強臺風。
臺風路徑沿線的風電場在此次臺風中經歷了嚴峻考驗。其中,某電場33臺的風機有3臺出現了問題,其中一臺被吹倒,另外2臺的葉片飛掉。某集團旗下的電場安裝的33臺TW1500/77風機,13臺被吹倒,5臺則出現了損壞現象,如葉片破裂、發電機掉落、機艙被揭開等等,無法運行。緊鄰該風場的電場的25臺海裝2MW風機遭受了正面襲擊,該HZ87-2000抗臺風型風電機組設計極限風速為70m/s,在臺風中沒有受損運行正常。據新聞報道,有些電場發現一些風力發電機組受到不同程度破壞。
2 風電場損失情況及分析
2.1 受損情況
圖2-1 風機機艙、葉片損毀,塔筒折斷
圖2-2 風機塔筒倒塌,機艙完全損毀。
圖2-3 風機塔筒在根部基礎環處倒塌。
圖2-4 風機葉片完全損毀。
2.1.1 風場損失統計
該電場33臺風力發電機有18臺被臺風摧毀,其中13臺塔筒折斷倒伏在地;5臺被機艙輪轂吹掉,葉片被吹斷并散落一地。
據電場業主介紹,TW1500/77風機設計是按照Ⅰ類風機設計,10min平均風速50 m/s (極限風速為50米/秒),3S平均風速70m/s(極大風速為70米/秒)。在本次臺風來臨時,風場按要求做了應急處理,風機葉片正常順漿并鎖定,機艙處于自動偏航順風狀態。
2.1.2 風機損毀類別
(1)風機塔筒倒塌:從現場塔筒損壞情況看,多為筒體彎折所致,極少發現焊縫撕裂,有幾臺風機的底節塔筒法蘭螺栓連接處螺栓彎曲或斷裂。
主要原因應為筒體強度不足以抵抗17級臺風,或存在螺栓的力矩維護不到位、螺栓本身質量問題。
(2)風機葉片完全損毀:葉片在臺風期間是否能實現順槳并鎖定葉輪,這點至關重要。變槳風力發電機只有在順槳并鎖定葉輪,而且在順風狀態下,才能最大的抵抗臺風。如果不能順槳并鎖葉輪,那么風機在臺風過程很容易發生葉輪飛車,飛車對于風機來說是致命的,在短短幾分鐘內將完全可以讓風機機艙、葉輪完全損毀,甚至風機完全倒塌。
(3)風機機艙蓋板、發電機、齒輪箱被摧毀掉落:風機機艙側板或頂蓋在臺風期間發生吹毀后,機艙上的齒輪箱、發電機將失去保護,在瞬時風速60m/s以上的風力下,機艙發電機、齒輪箱完全可能被吹毀掉落。
2.2 災后處理
(1)保護受損現場,受損風機所在區域已圍起了警戒線,防止人員被掉落零件砸傷。
(2)組織現場技術人員,對災后的風機倒塌、葉片損壞、機艙掉落等做統計。
(3)做好保人身、保通訊、保事故照明等安保措施。
(4)專人看護現場,防止設備被偷盜、破壞。
(5)風電場成立事故聯合調查組,配合保定風機廠家,查明風機受損原因,能修復的盡快修理恢復生產。
(6)成立專業理賠小組,做好合同分析和理賠準備工作。
2.3 風機損毀原因分析
2.3.1 臺風范圍內風場損失對比
本次臺風路徑上有多個風電場受影響,徐聞境內的5個風電場均在臺風路徑中心的20-50km風墻區范圍內,且包含一些在內的4個風電場均在臺風路徑的右前方,受臺風影響大。
2.3.2 臺風期間風場特性
行業內多根據IEC標準 “3S平均風速70M-S”(極大風速為70米/秒)來設計防臺風型風機,但國內外目前并沒有官方統一的臺風測試算法,多數是靠企業自身的經驗積累。
臺風期間不僅風速較大,水平風向也會發生突變,同時湍流強度及風切變也會出現異常的現象。但是不同地形、不同下墊面、不同風向、距臺風中心不同距離,會使得所關注的區域的風場特性呈現不同的趨勢。臺風對于風電機組的影響,不僅要考慮到極限風速、還要考慮到風向和湍流強度等指標。臺風不僅考驗著風電機組抗擊極限風速的能力,更考驗著風電機組的控制策略。在臺風環境的復雜風況條件下,若控制策略不對,停機鎖槳時葉片的朝向有偏差,很可能造成葉片被臺風摧毀。
2.3.3 臺風對風機的影響
(1)湍流強度過大的影響
臺風環境下,風向變化多樣,湍流強度增強,如果湍流強度設計預留的范圍比較小,那么極強臺風環境下的強湍流就有可能對風電機組造成致命的損傷。
湍流強度大會使得風機的輸出功率減少,風的湍流擾動對風機系統會產生隨機的強迫振動,如果湍流強度增大2~3倍,則結構動態響應或脈動風荷載的計算值也會成倍增加,最終導致風機(葉片或塔筒)斷裂。
(2)風速過大的影響
狂風下變漿機構會使受力遠超過設計值,部分連接葉片和三角支架的拐臂斷裂,或者三角支架本身破裂,葉片位置失去控制不再處于順槳位置,會使風輪出現飛車情況。
風速過大使得機艙劇烈震動,易引起機艙內部軸承座發生位移、各個連接部位螺栓松動、機艙外部保護罩的損壞等情況;同時電氣元件和控制模塊易受震動而彈出或受損。
(3)風向迅速變化造成的影響
臺風登陸時,風向變化較大,機艙和風輪的側向受力較大,由于偏航驅動機構的減速系統大多有自鎖機構,大風的強迫轉向使風機的偏航系統在此過程中受到嚴重損壞。
(4)電風停電的影響
臺風來臨時,風場附近電網首先破壞,電網停電后,風機偏航系統不能及時隨臺風的風向改變偏航角度,風機緊急停機而處于剎閘狀態,會大大增加葉片和整機的載荷。
(5)潮濕、鹽霧等環境的影響
靠近海岸線的風電場,風電機組要受到潮濕、鹽霧等環境的侵蝕,若風電機組防潮和防鹽霧不夠好,就會造成風電機組載荷承受能力的下降,臺風就很容易造成風電機組的損傷。
3 對海上風電開發機風機選型的啟示
要確保風機平安度過臺風期。首先,風機選型必需嚴格符合風區類型;其次,從零部件環節確保風電機組的質量;第三,在臺風風況下采取有效控制策略。
(1)風電機組的倒塌主要就是和風電機組的質量和風電場的控制策略有關。現行設計最強的風機等級是ICEIa,根據IEC設計標準,極限風速設計標準為70米/秒,持續3秒鐘;50米/秒,持續10分鐘。如果臺風風速超過該設計標準導致風電機組被吹壞,都不能稱之為是風電機組的質量問題。
(2)風機是否達到了設計標準,可以從是否取得型式認證做初步判斷。跟國內品牌風機稍有不同的是國外品牌的風機都取得過型式認證。目前,國內的風機制造商多數取得的是設計認證,但是在型式認證中卻包含設計認證、原型機認證、制造廠質量體系的認證、綜合評估四個組成部分。即便是第一環節的設計認證從評估程度來看也分為A、B、C三個等級。
型式認證規定機組的部件供應商采用什么部件來認證,調換了部件認證就失去效果。型式認證的生產體系能夠保證所生產的產品都能達到設計標準。毋庸置疑的是采用型式認證對于確保風電機組的質量會有根本上的保證。目前,我國風電制造水平已經具備能力來實施型式認證。但是型式認證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是否采用型式認證還需要風機制造企業以及風場開發商從市場的角度來衡量。據了解,目前我國風力發電企業在采購風機的時候并沒有對風力發電機型式認證的需求。
(3)主動防御控制策略。臺風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自然現象,臺風變化速度之快是導致在同一風電場、同一型號的風力發電機在面臨臺風時獲得不同的境遇。風機倒塌的主要原因除了風機質量還有當時風況下的控制策略。當臺風來的時候,讓風電機組對準臺風來的方向,確保風機順風順漿會對風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臺風環境下,風向變化多樣,湍流強度增強,如果湍流強度設計預留的范圍比較小,那么極強臺風環境下的強湍流就有可能對風電機組造成致命的損傷。
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對我市1360例ADR報告從患者一般情況、上報單位分布情況、用藥途徑、藥品類別、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分析。
結果:772例ADR中,男性比女性多,30~59歲患者發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齡段;藥店比其他藥品生產和使用單位上報的ADR多,抗微生物藥品、中藥制劑引起的ADR比其他藥品高;ADR的臨床表現上,消化系統癥狀最多,皮膚及附件的損害次之。
結論:應加強ADR監測,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關鍵詞:藥品不良反應分析指導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73-02
772例ADR中藥店上報了400例,占51.82%。醫療機構上報370份,47.92%。生產機構上報2份,占0.26%。而作為藥品主要使用場所醫院,ADR報告率反而不及藥店,這可能與我們對ADR的認識不夠有關。我國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定義為: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有的醫務人員害怕是因為藥品質量或技術水平引起,所以不敢上報;醫院領導對ADR監測不夠重視,害怕引起醫療糾紛也是導致醫院發生的ADR不能上報的重要原因。應加強ADR報告宣傳,使人們意識到,ADR監測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而不是只注重眼前,認為沒有必要,也不能給醫院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在發達國家,藥品生產企業的報告應占到總報告量的80%~90%,從我市的報告來看,藥品生產企業應該加強認識,提高ADR報告的數量和質量。
1資料與方法
2010年市中心共收到ADR報告772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對發生ADR的患者年齡、性別、上報ADR的單位分布情況、給藥途徑、ADR涉及的器官系統及臨床表現、引發ADR的藥物類別等進行了統計分析。
2結果
在772例ADR報告中,患者的年齡分布從1歲~83歲,各年齡段的ADR分布情況。男性患者占55.88%,女性患者占45.12%。藥店上報了400例,占51.82%。醫療機構上報370份,47.92%。生產機構上報2份,占0.26%。從給藥途徑來看,口服給藥占52.51%,靜脈給藥占44.81%,肌內注射占1.67%,外用占1.0%,見表1。藥品所致的器官系統損害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皮膚及附件、神經系統等,見表2。注射劑類型號的引起的ADR最多。占35.62。其次為片劑,占34.11。
3討論
3.1患者一般情況與ADR。男性比女性多,30~59歲患者發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齡段。
3.2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因我市特殊的報告渠道(藥店報告率高),而藥店以口服藥為主,故我市ADR口服給藥引起的ADR占52.51%,位居榜首。靜脈給藥次之,占44.81%。其它的給藥途徑很少發生ADR。這同時也說明,我市ADR存在嚴重的漏報問題。
3.3ADR涉及的器官系統及臨床表現。從表3可以看出,藥品所致的器官系統損害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皮膚系統、神經系統損害。
目前,我市ADR監測漏報比較嚴重,嚴重的ADR很少,絕大多數是輕微的、重復的。在以后的ADR監測中,加強醫院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重視對中藥制劑的監測,加大ADR知識的宣傳,在此基礎上建立ADR數據庫,為臨床醫生提供準確及合理用藥的數據服務,有效地減少ADR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發電設備容量
1 田灣核電站概況
田灣核電站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田灣,廠區按照建設八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規劃。一期工程建設2臺單機容量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機組設計壽命40年,年平均負荷因子不低于80%,于1999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1、2號機組分別于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先后投入商業運行,自并網發電至2014年12月31日止,總累計:
1)發電量:1212.34億千瓦時;
2)上網電量:1131.00億千瓦時;
3)實現工業總產值(稅后):525.32億元;
4)實現工業增加值:410.16億元;
5)實現利潤總額:233.61億元;
6)CO2排放量:0噸;
7)SO2排放量:0噸;
2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統計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發電設備平均容量在滿負荷運行條件下的運行小時數,這是一個等效滿功率的概念,它即適用于發電企業內部的縱向比較,也適用于各發電企業、行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其計算公式為: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報告期發電量/報告期發電設備平均容量
根據江蘇省電力公司歷年公布的全省發電廠電力生產情況綜合表,統計出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田灣核電機組在2008年至2014年間平均利用小時數據,具體如下:
從上述表中可以看出不論是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田灣核電機組近年來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基本呈上升趨勢,但也有例如:2013年、2014年江蘇全網平均利用小時出現下降,其主要因素是由于地方經濟增速減緩所造成的電力需求下降。
3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對比分析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是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與年度實際日歷數之間的比值(每年8760小時),所以平均利用率越高就意味著所創造的價值越高,因此它也是衡量發電效率的重要指標。
同樣,我們也統計了2008年至2014年間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田灣核電機組數據,主要如下:
通過上述圖標,可以看出田灣核電的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遠遠高于江蘇全網及江蘇電網6000KW以上火電機組,同時即使是2008年最低的75.58%也仍然高于江蘇全網及江蘇電網6000KW以上火電機組年度最高值。
4 發電設備容量統計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是發電量與發電設備平均容量的比值,因此,分析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就必須同時了解和分析電網設備容量情況。
發電設備容量就是指機組的額定功率(即滿功率情況下,每小時的發電量),它是由該設備的設計所決定的,未經權威部門批準,不可隨意變動。
根據歷年統計出的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田灣核電機組發電容量數據,可得出以下結論:
七年以來,田灣核電站兩臺機組容量占比江蘇電網總裝機容量比重不斷下降,截止2014年底,核電裝機容量占江蘇全網總裝機容量的2.53%。
5 總體分析結果
5.1 發電設備利用率高低比例懸殊
在上述表圖我們不難看出,與江蘇全網、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相比,田灣核電站的兩臺核電機組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最高的2014年達到了90.29%,即便是最低的2008年75.58%,依然比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最高利用率的2011年的66.04%還高出9.54%,田灣核電站近七年均值為84.37%,江蘇電網6000KW及以上火電機組近七年的均值為62.58%,較田灣核電低了21.79%。
5.2 田灣核電機組發電設備年度平均利用率平穩上升
田灣核電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逐年上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七年分別為75.58%、76.82%、84.55%、86.54%、87.22%、89.61%、90.29%,其中最高為2014年的90.29%,最低的2008年為75.58%,兩者差值14.71%,原因有三:
①是公司始終以確保兩臺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為中心,通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田灣核電兩臺機組總體運行情況良好。期間,公司通過不斷深化和完善日常生產管理組的有效運作,在做好日常、大修計劃編制、跟蹤的同時,不斷加強和改進機組預小修計劃管理,并對機組存在的重要設備缺陷及時進行跟蹤、討論和決策;維修、儀控等檢修部門不斷加強對機組0、1級缺陷及其它重要缺陷的響應和消缺力度,運行部門嚴格按要求落實機組操作和有關設備的定期巡檢制度、這些有效舉措均為機組的后續安全、穩定、可靠、經濟運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是田灣核電站兩臺機組自投入商業運行以來共計經歷了14次大修,隨著檢修人員業務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大修工期的不斷優化,大修工期逐年下降:特別是2011年T204大修工期39.2天,創造了當年VVER-1000型機組大修工期最短世界紀錄。2013年T206大修工期29.1天,再次刷新VVER-1000型核電機組年度大修最短工期世界紀錄。
歷次大修工期對比
③是公司保持了良好、和諧的廠網關系,通過密切加強與網、省調的溝通和協調,為公司爭取了較好的年度發電指標,為兩臺機組的穩發、滿發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為配合做好兩臺機組大修后的順利啟動及并網工作,公司始終與省電力公司保持密切聯系,不定期通報大修進展情況,使電網能夠提早安排機組啟動的時間窗口,為機組大修后機組的順利啟動及并網創造外部條件。
④是有國家“清潔能源發電排序優先”政策的保駕。目前國家《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規定的電力調度先后順序為:
第一,風能、太陽能、海洋能、水能機組;
第二,生物質能、地熱能、垃圾能機組;
第三,核能發電機組;
第四,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和煤U石機組;
第五,天然氣、煤氣化發電機組;
第六,其他燃煤發電機組;
第,燃油發電機組。
當前,火力發電依然是國內電力生產的主力軍,排在核電之前的清潔能源發電機組,基本上是為電網調度承擔調峰作用的能源,只有核電站的發電能力,可以同火電機組一樣不因季節和自然條件的改變而影響到電網的供電負荷,所以,排在火電之前調度上網,就是國家對在運行核電機組目前最大的庇佑。
⑤是核能發電企業尚未全面進入電力“競價上網”市場。2004年5月18日,華東電力市場進行模擬運行階段,自2006年4月3日,江蘇電網進入“競價上網”試運行階段以來,參與電力市場競價上網的電廠已占江蘇總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由于目前江蘇核電未進入電力競價上網市場,同時由于核電機組裝機容量所占比重非常小,目前還不足以讓電網調度專門思考如何平衡調度核電站的上網電量,這也是發電設備平均利用率較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江蘇省內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僅為田灣核電站的1、2號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12萬千瓦,截至2014年底,田灣核電機組容量僅占江蘇全網總裝機容量8583萬千瓦的2.53%,2014年田灣核電站全年累計發電量167.67億度,占江蘇全網2014年總發電量4347.82億千瓦時的3.85%。
6 風險預測
隨著國家核電機組容量的不斷增加,將導致資源、人才的減少分化及核電站之間競價上網的局面遲早會出現。
能源環境決定了清潔高效的核電,將是未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主力方向(雖然受今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但不會改變中國總體電力能源發展方向),當前我國核電事業發展相對迅速,這給相關行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我們也能看到,迅速發展的核電,對各種有限的資源和能力的需求也在急劇膨脹,有限資源的不斷稀釋,天然鈾等戰略資源被搶占,人才隊伍一定程度的分化。且隨著核電新成員的不斷加入,電網核電容量不斷增加,在提倡和諧社會、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下,任何一個發電企業都不可能再享受“能發多少度電,電網就包銷多少度電”這樣的待遇,隨著未來核電機組的增加,如果核電被迫參與“競價上網”的方式,將對田灣核電站總體運營成本提出較高要求。
7 建議
7.1 苦練內功,打造“可靠性品牌”
核力發電雖然具有清潔環保的優勢,但是在電網側,它就是電力,產品本身不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且可替代性強,電網調度很在意的是電源側的生產管理對整個電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響,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是電網調度最在意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苦練內功,讓田灣核電站成為清潔、安全、可靠發電站的代名詞。
7.2 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強化管控力度,實行風險管理,應對未來完全競爭市場的到來
前面,我們提到,如果未來核電站也將采用“競價上網”的方式,來解決核電站之間的上網電量問題,那么我們田灣核電今天就應該開始注重建立、健全本企業內部的發電成本控制體系,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企業風險管理,以充足的準備來應對未來完全可能的競爭市場到來。
摘 要 目的:探討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后尿道狹窄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方法:2002年1月~2009年7月收治TURP術后發生尿道狹窄患者32例,對其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結果:32例患者術后4~16周出現尿道狹窄。其中尿道外口及舟狀窩狹窄15例,膀胱頸攣縮狹窄6例,前列腺段尿道狹窄4例,膜部尿道狹窄3例,陰囊交界部狹窄4例。結論:尿道狹窄是TURP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正確的手術操作和有預見的處理對預防或減少尿道狹窄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電切術 尿道狹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94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之一,目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已成為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主要方法。TURP具有適應證廣、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顯著等優點,被譽為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金標準”,但也存在一定的并發癥,其中尿道狹窄較為常見。2002年1月~2009年7月收治行TURP的患者425例,術后常規隨訪,25例4~16周發生尿道狹窄,外院轉來7例,共32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32例患者,年齡61~82歲,平均66歲,病史4~16周。臨床癥狀,TURP后約4周逐漸出現尿頻、尿急、排尿等待、尿線細、二次排尿、尿后滴瀝不盡。1例發生尿潴留。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為21~32分,平均29.5分。最大尿流率(Qmax)4.5~10ml/秒,平均7.2ml/秒。通過體格檢查、尿道造影、膀胱尿道鏡檢查確診尿道狹窄,其中尿道外口及舟狀窩狹窄15例,膀胱頸攣縮狹窄6例,前列腺段尿道狹窄4例,膜部尿道狹窄3例,陰囊交界部狹窄4例。狹窄段長0.3~2.cm,平均1.0cm。
治療方法:全部均嘗試性尿道擴張治療,其中18例堅持尿道擴張。2例行尿道外口切開。冷刀內切開狹窄環4例,二次經尿道切除殘留腺體2例,冷刀內切開加電切膀胱頸部,前列腺尿道瘢痕及膀胱頸切開7例。
結 果
18例尿道擴張4~12周痊愈,2例尿道外口切開治愈,2例2次經尿道切除殘留腺體后排尿滿意,冷刀切開狹窄環4例和經尿道切除膀胱頸部,前列腺尿道瘢痕及膀胱頸切開7例術后加做尿道擴張,4~10周痊愈。術后隨訪3~24個月,平均18個月。IPSS為3~10分,平均4.5分,Qmax為13.5~26ml/秒,平均18.6ml/秒。
討 論
通過對32例尿道狹窄診治體會反思TURP,認為術后尿道狹窄的原因:①由于浸泡器械消毒液(2%戊二醛)使用前未徹底沖洗,殘存的戊二醛為組織固定劑,能使蛋白質凝固變性,可加重黏膜損傷,為尿道感染提供了感染源【sup】[1]【/sup】。②電切鏡型號過大,置鏡時用力過猛或粗暴,尿道外口撕裂傷,尿道外口相對窄小的患者更易造成損傷發生狹窄。本組患者中有15例尿道外口及舟裝窩狹窄,其中12例考慮為此原因。③電切鏡插入尿道及術中鏡鞘反復進退及旋轉引起尿道黏膜損傷,導致尿道周圍炎癥、感染、纖維化和瘢痕形成致尿道狹窄。本組3例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時間超過120分鐘,經尿道反復操作,術后8~12周發生膜部尿道狹窄。④術中對膀胱頸部纖維組織切除不夠,或在膀胱頸部、精阜周圍過多電凝,局部停留時間過久,導致膀胱頸環形纖維變性壞死,瘢痕組織增生,膀胱頸攣縮狹窄。尤其是輕度前列腺增生或(和)膀胱頸硬化癥者未加做膀胱頸切開。本組膀胱頸攣縮狹窄6例其中5例屬此原因。⑤術中腺體殘留,尤其是前列腺尖部和膀胱頸口腺體殘留形成帶蒂的活瓣,本組前列腺段尿道狹窄4例,其中2例屬此原因。⑥術后導尿管牽拉過度,又以紗布條結扎導尿管牽引過久,使縮短造成尿道黏膜的皺縮和缺血、壞死、纖維化、瘢痕形成,發生狹窄。尤其是尿道外口和膀胱頸口更易發生。本組3例尿道外口狹窄,1例膀胱頸攣縮狹窄患者存在導尿管牽拉過度或牽引時間過久(18~24小時)。⑦術前存在未控制的尿路感染以及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術后留置導尿管,手術創傷、前列腺窩內組織壞死、感染。致上皮化延遲纖維組織過度增生。本組2例患者,術前合并尿路感染,糖尿病,有1例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留置導尿管10天。⑧術中解剖層次不清,損傷前列腺包膜,引起瘢痕形成。⑨術中失血過多、血壓下降、血容量降低,造成尿道黏膜血流量的明顯降低【sup】[2]【/sup】,加上術后留置22F三腔氣囊導尿管致尿道黏膜受壓,引起尿道黏膜缺血、壞死,導致狹窄。本組1例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手術時間為100~150分鐘,術中大出血,出血量約800ml,血壓最低至80/50mmHg,術后8周陰囊交界部尿道狹窄。⑩BPH由于常并發尿道感染、反復導尿或留置尿管,已引起尿道狹窄。僅做尿道擴張后,勉強完成TURP,多在4周后狹窄復發。3例陰囊交界部狹窄患者屬此原因。
尿道狹窄的預防措施:做好圍手術期處理,預防為主。控制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使尿液引流不暢,細菌沉積于尿液內不易排除而繁殖;尿潴留患者,頻繁插管,留置導尿管時間過長,使發生尿路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sup】[3]【/sup】。術前存在未控制的尿路感染以及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可在術后形成炎癥性尿道狹窄,故術前、術后應積極防治感染,治療合并癥,加強對尿道口的護理。手術開始前用5%葡萄糖或4%~5%甘露醇反復沖洗手術器械,務必將消毒液沖洗干凈。測量尿道口徑,視患者尿道粗細,選用不同型號鏡鞘操作。對尿道外口狹小的患者,先用尿道探子小心擴張,不滿意時做尿道內切開或尿道外口切開,使電切鏡能順利插入。直視下進鏡,選用利多卡因凝膠做絕緣劑,因一般的石蠟油含水分高達15%,絕緣性差,在高溫下,水分易吸收,易灼傷尿道,致術后尿道狹窄【sup】[4]【/sup】。操作要輕柔、準確。術中使用高頻率電刀切割功率不應過大(電切功率120~130W、電凝60~70W),注意連續膀胱沖洗,降低膀胱內的溫度,減輕尿道黏膜的灼熱【sup】[4]【/sup】。局部停留時間不宜過久,不進行廣泛的電凝。注意解剖層次,避免損傷包膜。遇輕度前列腺增生和(或)膀胱頸硬化者盡量切除膀胱頸纖維組織并加做膀胱頸切開,使膀胱頸與三角區成一斜坡或平面。TURP操作應嫻熟、快速、高質量,手術時間最好控制在90分鐘內,止血徹底、可靠,盡量減少術中術后大量出血,有預見的輸血,可以避免低血壓的發生。手術質量高,減少腺體殘留,尤其膀胱頸部、前列腺尖部不能有活瓣樣腺體殘留。合并尿道狹窄的BPH患者力求在尿道內切開的基礎上一并行TURP,大多患者可以耐受,術后效果好。為減少導尿管性尿道狹窄的發生【sup】[5]【/sup】,術后根據患者尿道情況選用合適型號的沖洗尿管,不宜過粗,留置時間不宜過長。選用F20三腔導尿管可顯著降低尿道狹窄的發生率【sup】[6]【/sup】,術后留置3~5天。在保留尿管期間,要加強對尿道口的護理。經常清除尿道口的分泌物,避免膿痂形成。可局部應用氯霉素眼藥水,每天點2~3次,每次1~2滴。術中可靠止血,術后盡量不用紗布條結扎導尿管牽引止血,不僅易引起尿道狹窄,還因水球壓迫膀胱三角區,引起患者明顯不適、煩躁,反而可能加重出血。將Foley尿管上翻松弛固定于下腹壁,防止“弓弦效應”的發生【sup】[5]【/sup】,避免壓迫陰囊交界部尿道。TURP后尿道狹窄多發生在1個月以后,因此患者出院后一旦出現排尿異常,應立即復診,行尿流率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尿道狹窄,及時治療有些病例可能單純尿道擴張就能治愈。延誤病情,使治療難度加大,增加患者痛苦。
總之,只要對TURP后尿道狹窄的原因有足夠的認識,高質量的完成TURP,結合圍手術期有預見的恰當處理,就能預防或減少尿道狹窄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羅曉念,陳貴銀,王煒.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再手術原因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02,3:230-231.
2 李義,葉敏,王加強,等.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后尿道狹窄的防治[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5,26(2):121-124.
3 曹余光,劉為,張希哲,等.前列腺術后排尿困難原因分析及處理[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02,7(2):108.
4 龔同欣,王宜林,柳其中.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切除術后并發尿道狹窄的防治[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5,20(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