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第1篇

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又稱綠洲灌溉農業,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地方的農業,有新老之分。老綠洲農業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區河、湖沿岸,山麓地帶與沖積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綠洲農業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水利條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區宜農地資源較豐富、開發利用條件較優越的地方開辟的新墾區。世界綠洲農業主要分布于西亞、美國的中西部地區、俄羅斯的中亞地區、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區、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等地。各綠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島狀、帶狀或串珠狀分布。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并植樹造林和建設農村聚落。它與四周戈壁、沙漠景觀截然不同,猶如沙漠中的綠色島嶼,為干旱荒漠地區農牧業生產較發達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干旱荒漠地區氣候干燥,年降水量較少,風較大,水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荒漠土地不經過改造是不適應發展農業的,這種改造就是一種荒漠變綠洲的改造,防風治沙成了農業發展的先行條件。新開墾的土地需要種植防護林和引水,經過不斷的改良形成一定的局部小氣候,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發展農業。這種改造的過程就是一種綠洲的形成過程,有了綠洲農業才能發展起來,沒有綠洲就相當于在沙漠中種植農作物,缺少一種適農氣候環境的保護。因此,農業要發展,大環境也是很重要的?,F在國家提倡的生態農業就是這種思路,沒有好的生態,農業就不可能有持續、長足的發展。新疆的綠洲農業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態農業。

灌溉農業

灌溉農業是在干旱時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證農業生產的模式。一是泛指以水澆田的農業,其特點是通過灌溉措施,滿足植物對水分的需要,調節土地的溫度和土壤的養分,以提高土地生產率。主要通過各種農用水利灌溉設施,滿足農作物對水分的需要,調節土地溫度、濕度和土壤空氣、養分,提高土地生產能力,是一種穩產高產的農業。灌溉農業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在大江大河兩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亞馬孫河、亞洲的長江、非洲的尼羅河流域,都發展了灌溉農業。中國的灌溉農業自古以來就很發達,早在戰國初期,即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大片農田得到灌溉,至今仍在發揮效益。二是特指在降雨量極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農業。灌溉農業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因為降水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發展的農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

河谷農業

在河谷地區發展的農業稱為河谷農業。高山地區的河谷地帶,由于地勢較山地低,氣溫較高,無霜期比山地長,降水條件較好,河水又可作為灌溉水源,河谷之間的山嶺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質較豐富,土壤比較肥沃,是山區適宜耕作的地區。河谷地帶的農業發達,被稱為河谷農業。例如,我國青海省黃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農業區,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區。雅魯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農業。河谷農業分布在我國和新疆地區,河谷地帶平坦,土壤肥沃,有機物豐富,熱量不易散失,適宜種植小麥、青稞。

亞洲水稻種植業

世界水稻生產絕大部分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區水稻的種植約有7000年的歷史,稻米是當地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所產稻米占世界稻米總產量的絕大部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家。

區位因素:①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勞動強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勞動來精耕細作,東亞、東南亞、南亞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②水稻單產高。亞洲水稻種植區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人均耕地少,故在這里種植水稻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③這里的熱帶雨林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充足。④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區。⑤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

亞洲水稻種植的特點:①小農經營。水稻生產以家庭為單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我國南方每戶耕種的水稻面積一般少于1公頃。②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農民在田里精耕細作,使稻谷的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是由于生產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受傳統觀念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將收上來的稻谷的相當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場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國是特例,其出口多。③機械化與科技水平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發展較快,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逐步提高,但從總體上看,機械化與科技水平還比較低。除日本在稻田機械化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外,亞洲其它國家水稻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仍然很低。④水利工程大。灌溉是水稻的生產基礎。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的生產威脅很大。小農經營無力建設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資并組織水利工程的建設。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第2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irrigation area in Changwu County, current situ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situatio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Irrigation District, water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rid area resourc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water mode.

Key words: county;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blem; solv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723.6文獻標識碼:A

1、基本情況

1.1自然條件。長武縣位于陜西省渭北旱原西部的陜、甘兩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徑107°38′49″—107°58′02″、北緯34°59′09″—35°18′37″,東與我省的彬縣為鄰,南、西、北分別與甘肅省的靈臺、涇川、寧縣和正寧接壤,總面積567.1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氣溫9.1℃,極端最高36.9℃,極端最低-24.9℃,最大凍土厚度70cm,年平均無霜期171天,最長219天,最短131天。年平均日照2218.7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016.6毫米,干旱指數1.71,干旱和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較大。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74mm,基本規律是分布不均,且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主要集中七、八、九三個月,占年總量的54.9%,加之雨熱同季,蒸發量相對較低,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1.2社會經濟概況。全縣共轄11個鄉鎮,161個行政村,2008年年底總人口18.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27萬人,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現有大牲畜3.31萬頭,豬、羊等小家畜7.42萬頭,總耕地面積38.3萬畝,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及高粱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油菜、烤煙及果樹為主。2008年全縣國民經濟生產總值達到16.0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8891元,其中第一產業生產總值3.30億元;第二產業生產總值8.12億元;第三產業生產總值4.62億元。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6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1953萬元,林業產值909萬元,牧業產值9998萬元,漁業產值33萬元,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670萬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95元,低于渭北黃土高塬平均水平,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1.3農業生產狀況。長武縣現有耕地面積38.3萬畝,人均1.94畝,坡耕地14.2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7%。果園面積9.71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2%,屬于一個人多地少的旱原區。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6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1953萬元,林業產值909萬元,牧業產值9998萬元,漁業產值33萬元,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670萬元。

1.4自然災害。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連陰雨、冰雹、大風、暴雨和霜凍等,它限制著氣候資源的充分利用和農業生產效能的發揮。據多年以來的統計資料表明,影響全區農業的各種氣象災害比例是:干旱占30.9%,連陰雨占14.8%,大風占30.8%,冰雹占9.6%,暴雨占6.0%,霜凍占7.9%,其中以干旱對農業影響最大,也是本縣發展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平均兩年有一次大旱,一年有兩次小旱。

2、灌區管理現狀

2.1庫壩灌區管理。為合理利用水資源,使有限的水發揮最大的效益,我縣緊緊以《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水法水規為依據,由縣水管站進行統一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并負責查處水事案件,對破壞灌溉設施進行嚴肅處理。庫壩灌區水費收取嚴格按縣物價局下達的水價標準收繳水費。2.2機井管理。為使現有的機井發揮最大的效益和良性運行。近幾年我縣積極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之路,并出臺了《長武縣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意見》等一系列制度和細則,目前,我縣的機井管理主要采用村管組管,聯戶承包,個人承包形式。對于灌溉面積涉及兩村的井灌區機井,實行村管形式,兩村簽訂合同,共同管理,確保機井工程的正常運行;對于控灌面積較小的機井,則采取聯戶承包和個人承包的形式。3、灌區灌溉用水情況3.1灌溉制度擬定。根據灌區二十年來的用水及運行狀況,結合該區農作物灌溉實際情況,擬定灌區農作物灌溉制度見下表。

灌區水源為小河來水,河流常流量0.2 m3/s,灌溉設計需水量0.089 m3/s,灌溉水利用系數0.7,滿足灌溉系統要求。

灌區農作物灌溉制度表(75%)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第3篇

例1 讀美國簡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三種符號分別代表美國三種農作物的分布,這三種圖例對應的農作物依次是( )

[圖1][甲][乙][丙][丁]

A.小麥、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 D.甜菜、小麥、棉花

(2)圖中乙地區農業發展歷史上用水量曾較少,現在是該國農業用水量最大的區域,其主要原因是農業地域類型發生了變化,該地現在的主要農產品是( )

A. 小麥 B. 水稻 C. 蔬菜和水果 D. 玉米

解析 美國所跨的緯度范圍是30°N―50°N左右,符號“”分布區緯度較高,其代表的農作物有可能是大豆或甜菜,A、B錯;符號“”分布在美國的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是典型的小麥帶;符號“”分布的地區為36°N以南的棉花帶。甲地區為美國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歷史上是用水較少的牧業和旱作農業,由于區位條件的變化,大量種植蔬菜和水果,這些蔬菜和水果以柑橘、油橄欖、葡萄等夏季生長的作物為主,夏季降水量少,灌溉用水量增大,所以該地現在的主要農產品是蔬菜和水果。

答案 (1)D (2)C

點撥 1. 美國本土大部分屬于溫帶,耕地面積占本國一半以上,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耕地面積廣闊;

2. 美國農業科技發達,生產高度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交通發達,完善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運輸系統,以及縱貫美國中部平原的密西西比河為農業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利于農產品運出。

3. 美國農業區有東北部五大湖區的乳畜帶、中部及北部的玉米帶和小麥帶、東部的混合農業帶、中南部的棉花帶、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作物帶、西部山區的牧區和灌溉農業區、西北部的小麥和林牧區、西南部的地中海式農業區。

二、農業的區位條件

例2 圖示區域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及區位因素是( )

[90°W][80°W][40°N]

A. 混合農業 水源 B. 地中海農業 地形

C. 乳畜業 市場 D. 商品谷物農業 氣候

解析 圖示區域為美國東北部,緯度較高熱量不足,再加上該地區在五大湖區,水汽較充足,氣候溫濕,不利于谷物的生長;五大湖區是美國的傳統工業區,工業發達,城市密集,人口眾多,對乳制品和肉奶蛋等產品的需求量大。

答案 C

點撥 1.農業的區位條件從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兩個方面分析:自然條件包括地形、氣候、水源、土壤條件;人文條件包括交通、技術、市場、政策等條件;人文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交通的完善和技術的進步會使得市場不斷的擴大。

2.美國中部為五大湖區和密西西比河沖積的平原,地勢較為平坦;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壤肥沃;有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一直可以延伸至北部,降水較為豐富,水源充足,適合發展種植業。西部山區降水較少,適合發展牧業和灌溉農業。西南部為地中海氣候,適合發展地中海式農業。

三、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的措施

例3 下圖X中以西是海洋,以東為陸地,完成下列問題。

1. 圖示區域由粗放的放牧業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水果、蔬菜基地,其農業區位發生了哪些變化?

[33°][X][Y][117°][120°]

2. 美國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糧食大量出口,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請你分析農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指出解決的措施。

解析 1. 圖示區域是美國西南部,主要發展地中海式農業,農產品為水果花卉等, 美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都很發達,城市化水平高,城鎮人口多,對花卉、蔬菜、水果需求量大大的增加,加上交通運輸的完善、技術的進步使得蔬菜、水果的市場擴大。2. 農業生產中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農業生產不當導致的,包括農業地膜的丟棄、農藥和化肥等的使用造成環境污染。隨著人口的增多,不斷的擴大耕地面積、毀林草荒造成生態破壞。

答案 1.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城市化的發展,市場需求的增大。

2. 問題: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以及濫墾土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過分依賴國際市場,面臨農產品過剩等問題。

措施: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行輪作和免耕,以保護耕地和減小市場風險。

點撥 1. 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如地膜、秸稈、雜草、果殼以及動物的糞便等,這些不加以利用或處理排入環境中會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如農業退水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中浮游生物死亡,使得農田里的作物出現倒伏、禾苗長勢好而收成差。

2. 農業生產不合理會導致生態破壞,比如墾荒、過度放牧會導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鹽堿化,不注意培肥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3. 要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如利用秸稈、動物糞便發展沼氣,既解決了能源問題又充分利用了資源,減輕了環境污染,還可以把農業和工業聯系起來進行農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發展生態農業、立體農業。

讀美國某區域圖,回答1、2題。

[40°N][33°N][125°W][120°W][A]

1. A地區氣候類型為( )

A.地中海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2. A地區的主要農產品是( )

A. 大豆 B. 小麥

C. 棉花 D. 水果、花卉

讀美國簡圖,回答第3、4題。

3. M區域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傳統稻作農業 B.大牧場放牧業

C.商品谷物農業 D.現代混合農業

4. M區域農業生產的優勢區位條件不包括( )

A.當地廣闊的市場

B.便利的交通運輸

C.先進的科技

D.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越

讀美國某區域圖,回答第5、6題。

[90°W][30°]

5. 夏季該區域南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注意防范的主要氣象災害是( )

A. 臺風 B. 寒潮 C. 洪澇 D. 干旱

6. 該區域的稻米生產采用旱地直播技術的目的是( )

A.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B. 便于機械化生產

C. 最大限度節約水源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節水 農業 水資源 管理 

    1、節水農業的發展緊迫性

    我國水資源整體上短缺。我國年平均降水總量約6.188萬億立方米,年水資源總量約2.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畝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全國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鎮缺水200億立方米以上,而農業用水每年虧缺300億立方米,農村有2000萬人口飲水困難。水資源短缺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資源環境問題之一。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水資源“瓶頸”問題日益顯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據預測,在2030前后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高峰,需要糧食增長到6.4~7.2億噸才能滿足需求,按照現有水平預測,為了滿足這種糧食需求,灌溉面積需要發展到9.0億畝,此時,用水量將從現狀的4000億m3增長到6650億m3。從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狀況來看,如此大量的農業水資源供給是不可能實現的。出路只有一條,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節水農業的發展是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的耕地灌溉率已經高達40%,農田灌溉用水總量3600~3800億m3,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5%。據中國工程院預測,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條件下,2030年全國缺水高達1300~2600億m3,其中農業缺水500~700億m3。如果我們把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發達國家的0.7,則僅節水灌溉一項即可節水900~950億m3!不僅可以解決7億噸左右食物生產的用水,還可以富裕出400~500億m3的水用于國民經濟的其它重要領域。,因此,農業節水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緊迫性。

    2、我國節水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節水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農業用水幾乎零增長的條件下滿足農業發展需求的驕人業績。根據水利統計公報,2004年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6252千公頃;萬畝以上灌區達到5800處,有效灌溉面積25506千公頃;30萬畝以上大型灌區280處,有效灌溉面積13771千公頃。2004年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干支渠骨干渠道襯砌防滲1300公里,改造、加固、配套建筑物7800余座,新增年節水能力11億立方米。我國節水技術大綱已經,其中農業節水技術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農業用水量零增長成為重要的目標。

    3、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3.1節水農業技術不普及

    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與粗放低效利用的狀況并存,而水資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目前,農業灌溉用水約占全社會用水量的70%,但由于輸水方式、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問題,我國農業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區只有30%~40%,機井灌溉區也只有60%,和一些發達國家(達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時,我國目前農業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單位凈耗水的糧食生產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發達國家單位凈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黃河流域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92%,大約有4/5的面積是大水漫灌,節水灌溉面積僅2276萬畝,占總灌溉面積的20%。我國西部地區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層瘠薄,農業生態環境脆弱。但現狀是農業用水浪費嚴重。

    3.2理論認識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問題上認識還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節水農業看技術含量,認為高新節水技術才識節水,研究、推廣得到足夠的重視,而那些技術實用性強,效率比較高的“土”技術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第二,注重工程節水,忽視農藝節水,主要表現在將節水農業等同于農業工程節水,把節約水在輸送和灌溉過程中的浪費作為主要技術內容,節水農業技術應該包括農藝、工程和管理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綜合利用各種農業節水措施的技術集成;第三,節水灌溉農業和旱作節水農業分離,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節水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門基本注重灌區,農業關注旱區,兩者有不相往來的趨勢,旱作節水與灌區節水發展不平衡,制約了節水農業的發展。

    3.3節水農業創新水平不高

    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節水農業技術引進的多,自主開發的少,產業化程度低,整體配套性差,如噴微灌設備、節水作業農機具、難以滿足顯示需求。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水高新技術還很少,推廣國外產品,成為一些技術推廣部門的經營的主項目,提高農業節水創新水平,滿足我國農業節水的需求,是擺在我國節水面前的重大課題。

    3.4農業節水系列標準的不完善

    農業節水系列標準是衡量節水農業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東西。盡管目前采取了多種節水農業技術措施,但如何進行衡量和度量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指標體系,很多。如投資與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節水效益優的,效益的衡量的時空范圍多大,都沒有明確界定,這樣,對于衡量節水農業是導致眾說紛紜。對于一個節水工程而言,局部是節水效益高的,但從整體上來考察則是不節水無效益的。

    3.5注重單項技術,缺乏深入的節水技術綜合集成

    目前在我國節水農業發展過程中,往往只注意單項的工程技術如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的推廣,缺乏將這些技術和農業措施緊密結合的綜合集成技術,導致單一技術的推廣出現困難,甚至夭折現象的出現。工程節水技術與非工程節水技術相結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綜合節水技術體系是當前節水農業技術發展的方向,也是許多國家研究的熱點

    3.6農業節水投資力度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節水農業資金不足,制約了節水農業的發展。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九五”期間在全國建設3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全國在此方面已投入節水灌溉資金250億元。在旱作農業示范區建設方面,目前國家每年為此投入的資金,大約為2000萬元左右。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投入資金約580億元,對213個大型灌區和23個重點中型灌區進行了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開展了150個節水示范項目、50個牧區節水灌溉試點和99個山區雨水集蓄利用項目建設。但這些資金同巨大的資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資不足,依然制約節水農業的發展。

    4、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幾點方向

    4.1進一步確立節水農業的重點

    確立節水農業的重點,是我國節水農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具體體現,是確立投資重點的方向性問題。目前,我國節水農業的重點是在灌區的節水工程上,應該進行戰略性地調整,確立我國節水農業發展灌區和旱區節水農業并重的節水方針,節水的重點是田間。

    從糧食產量而言,灌區的產量高于旱區,從水資源利用量而言,灌區的水資源利用量很大,他直接取自江河或者地下,對地下水和下游產生一定的影響,注重灌區節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視旱區節水。從總體而言,旱區生活比較貧困,其群眾的生活比較困難,但旱區的糧食潛力很大,只要充分挖掘其降水潛力,對于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旱區節水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條件是十分有意義的。

    無論是旱區還是灌區,節水重點應該放在田間,通過農藝等多種措施,減少無效蒸發,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計量體系

    計量體系,是節約用水的基礎性工作。目前,我國許多灌區缺乏完善的計量體系,致使灌區不能按量收費,制約了水資源高效利用。產生計量設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在灌區建設過程中我國的投資配套政策決定的。在灌區建設時,我國基本上采取了國家頭骨干工程,地方建配套工程的配套政策,導致國家投資到位,地方配套工程沒有落實的“半拉子”工程,工程無法實現其設計效益。因此,將灌區計量設施體系進行完善,是目前的重要性工作,必須進行完善,才能為水資源計量收費奠定基礎。國家對“配套的”投資政策進行反思和評估,科學地評定起合理性,促進國家有限資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長效的節水農業機制

    通過機制的建立,促進節水農業的長效的發展,是目前我國節水農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長期以來,我國的節水農業靠政府推動,一些地方出現了非常尷尬的局面,一些節水工程成了“參觀工程”,成了擺設,國家政府推廣的時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廢棄了,即浪費了資金,也在農民中造成惡劣的影響。應該建立長效的節水農業發展機制,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其在節水農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在市場條件下變成自覺的行動。為此,政府應該采取多種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學的農業水價體制,讓百姓在充分享受WTO規則的“綠箱政策”的同時,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指定有利于節水的水價政策;其次,充分認識節水農業的公益性,對節水農業的發展進行適當的補貼,鼓勵其發展節水農業;第三,建立科學的獎勵懲罰制度,規范其行為;第四,通過建立農業水權體系,維護農民的利益,并且在農業水權轉移過程中得到好處。

灌溉農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節水灌溉 技術 趨勢 問題 對策 措施

中圖分類號:S275.1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1-0170-01

一、概述

在我國,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氣候,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農業生產對水的依賴性很強,有水才能做到穩產高產。目前,我國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經歷明顯的下降過程后,呈穩定態勢,但從長遠看,隨著工業、城市、生活、生態用水的不斷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資源的開發潛力越來越小,開發代價越來越大,因此將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轉為其他行業用水。目前,農業用水占全國總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狀況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低。如何通過各種節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資源的使用效率是發展農業節水的根本任務。

二、我國水資源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農業干旱缺水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而且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按現狀用水量統計,全國中等干早缺水358億m3,其中農業灌溉缺水300億m3。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業年均受旱面積大,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發生水危機,北方河流斷流的問題日益突出,缺水已從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許多地區。由于地表水資源不足導致地下水超采,全國區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已達8.2萬km2。目前,我國農業用水比重已從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還會繼續下降,農業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轉。我國農業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費的問題普遍存在。目前全國灌溉水利用率約為43%,每立方水糧食生產率只有1.0kg左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單方水浪費生產率2.0kg以上的水平。通過采用現代節水灌溉技術改造傳統灌溉農業,實現適時量的"精細灌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節水灌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需要糧食7億噸左右,為保證糧食與其他農產品的供給,灌溉面積必須達到6000萬噸左右,否則指標難從實現。然而要達到這個目標,節水灌溉還存在以下問題:

1.田間節水工程投入嚴重不足。中央財政投入和地方財政配套側重于大型與重點中型灌區骨干工程的續建配套和更新改造,斗渠以下的田間渠系及配套設施(簡稱"田間工程")被認為是農民自己的事情,因而國家投入不足?,F階段我國的農村中,絕大多數農民只是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家一戶的土地承包制、大量的青壯年涌進城市務工,導致留在農村的農民基本無力投資投勞田間工程建設,致使很多田間工程老化失修,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得不到推廣應用,嚴重制約了節水灌溉的發展。

2.政府層面對節水灌溉公益性地位的認識不到位。在水資源短缺日趨嚴重的形勢下,國家發展節水灌溉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水資源,壓縮灌溉用水量,將節約出來的灌溉水轉移為生活、工業和生態用水,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還必須做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3.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應用面積不大。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如渠道防滲選擇好的斷面形式、噴灌技術在大田作物及山丘區經濟作物中的應用、微灌技術在果樹灌溉中的應用等,至今推廣應用的面積不大。

4.技術規范及規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技術規范及規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即是技術立法,國家及行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與節水灌溉相關的技術規范及規程,但是在實際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運行中不按照規范、規程規定的要求實施的情況比比皆是,致使很多技術規范及規程成了"紙上談兵"的擺設,并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技術約束力作用。

四、推行節水灌溉的對策

1.加大節約水資源的宣傳力度,牢固樹立節水意識,實行治水和節水相結合,全面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優化灌溉制度,降低灌溉定額,改善種植結構,實行科學管理,按計劃實現配水。

2.領導重視,健全組織。要把推廣節水灌溉列入各級黨政部門的議事日程,常抓不懈,實行各級領導負責制,建立具有本地行業特點的節水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以保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付諸實施。

3.科學管理,節約用水。以發展先進節水技術為目標,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對群眾積極性高的村社,可優先考慮投入建設資金和優惠政策,用于發展節水灌溉,水務部門給予技術、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4.推廣應用節水科技新成果。在抓傳統節水技術的同時,注重高效技術、新工藝的結合,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節水工程的質量。

五. 發展節水灌溉技術的政策建議

1.提高發展節水灌溉技術的認識。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農業灌溉用水要在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只能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灌溉必須走節水型的發展道路。因此,我們應加大對發展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全社會都來關心節水灌溉技術,形成一個較好的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環境。

2.形成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內在機制。通過制定和運用好水價、水權這些經濟手段,對農業用水需求進行有效調控,削弱低效益膨脹型的用水需求,杜絕無效益浪費型的用水需求,促進節約農業用水的需求,從而推進節約灌溉技術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安龙县| 确山县| 山东| 平罗县| 滁州市| 襄城县| 麻栗坡县| 宿迁市| 吴忠市| 定南县| 崇左市| 酉阳| 滨海县| 米林县| 阿尔山市| 正镶白旗| 略阳县| 大英县| 喀什市| 于都县| 朝阳市| 鹿邑县| 梧州市| 犍为县| 柳江县| 阳西县| 冷水江市| 来凤县| 桂阳县| 通山县| 南京市| 泰和县| 大城县| 明星| 晋城| 元氏县| 彰化县| 宜兰县| 合作市|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