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繼電保護事故預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電網調度 管理 安全運行
電網調度的主要任務是指揮電網運行,電網調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近年來,隨著國家工業農業迅速的發展,城鄉電網的改造,電網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智能系統的開發運用使電網調度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三個條件是:①合理的電網網架結構;②可靠的繼電保護;③高素質的調度人員。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在現有電網的結構下,加強調度管理,特別是加強繼電保護和運行方式的運行管理,提高調度人員的素質水平,杜絕誤調度、誤操作事故的發生,是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關鍵。
一、加強繼電保護的運行管理
繼電保護既是電網運行的安全屏障,同時又可能是電網事故擴大的根源。搞好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管理,使繼電保護裝置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確保其正確動作。
運行管理的關鍵是堅持做到“三個管好”和“三個檢查”。
1. 三個管好
(1)管好控制保護設備:控制保護設備不同單元用明顯標志分開,控制保護屏前后有標示牌和編號,端子排、信號刀閘有雙編號,繼電器有雙編號且出口繼電器標注清楚。便于運行中檢查。
(2)管好直流系統及各個分支保險:定期檢查直流系統及儲能元件工作狀態,所有保險制訂雙編號,定期核對保險編號及定值表,檢查保險后的直流電壓。
(3)管好壓板:編制壓板投切表或壓板圖,每班檢查核對,做好投切記錄,站(所)長抽查,壓板的投切操作寫入操作票。同時在保護校驗后或因異常情況保護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應測量壓板兩端是否有電壓,以防止投入壓板時保護誤動。
2. 三個檢查
(1)送電后的檢查:送電后除檢查電流表有指示,斷路器確已合上外,還需檢查保護、位置燈為紅燈,正常送電瞬時動作的信號延時復歸。
(2)停電后的檢查:除判明斷路器斷開的項目外,還需要檢查位置燈為綠燈,正常停電瞬時動作的信號延時復歸。
(3)事故跳閘后的檢查:除檢查斷路器的狀態、性能外,還需要檢查保護動作的信號、信號繼電器的掉牌情況、出口繼電器的接點、保險是否完好,必要時檢查輔助接點的切斷情況。
二、 加強運行方式的管理
加強電網運行方式的管理應做好四項主要工作:
1. 把運行方式管理制度化,從制度上規范電網運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運行方式的編制應依據上一年電網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防范,即將反事故措施落實到運行方式中。
2. 技術上加強電網運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運行方式的分析計算上,對于母線和同桿并架雙回路故障下的穩定性必須進行校核計算分析;對重要輸電斷面同時失去2條線路,或聯絡線跳閘導致電網解例也應進行分析。
3. 對最不利的運行方式,如網架變化以及嚴重故障時對電網安全運行的影響提出對策。有組織、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事故預想和反事故演習,細化防范措施,防止電網事故于未然。
4. 使用計算機軟件建立健全數據庫系統,提高運行方式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系統要有足夠的容量,在事故襲來時系統的用戶才不至于失電,使系統的安全水平符合要求。系統的排線方式要便于消除局部設備的過負荷、過電壓等險情。
三、 作好事故預想,預防誤操作、誤調度
調度人員在下令改變電網運行方式、指揮停送電操作和處理事故過程中,防止誤調度、誤操作事故的發生是調度人員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責任。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1. 事故預想要做到:(1)預想事故,(2)安全分析,(3)改變調度方案,(4)判斷是否得出最合理方案,(5)根據最終方案進行調度控制。提高調度人員的安全意識,增強責任心。堅持定期安全活動,學習誤調度、誤操作事故通報,真正吸取教訓的目的。
2.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堵絕習慣性違章。誤調度、誤操作事故都是因為執行規章制度不嚴格、不認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須養成自覺認真執行規程制度的習慣,克服習慣性違章。如調度員在受理線路工作票時,必須嚴格把關,仔細認真地進行審查,對工作票所列任務、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項審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須重新辦理;下倒閘操作命令,術語要規范,并嚴格執行調度命令票制度。
3.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應用,電網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對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調度人員應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業務技能,以勝任本職工作。
4. 加強設備的可靠性。調度員要對電網運行方式、電網主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當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當時天氣、電網運行方式和當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預想,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以便在發生異常時,能夠及時果斷進行處理。對輸電線路的檢修工作,要重點警示,杜絕誤調度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何仰贊,溫增銀.電力系統分析.第三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華智明,張瑞林.電力系統.重慶大學出版社,1997.
關鍵詞:電網;調度;安全運行;管理
中圖分類號:TK21 文獻標識碼:A
1 規范電網調度運行工作
隨著電網迅速發展,計算機保護和高新科技的不斷應用,以及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日益完善,電網調度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對電網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因為調度員操作不規范、誤調度等原因,使得電網的安全穩定問題依然十分嚴重。
因此,為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應認真考慮人的因素,杜絕誤調度、誤操作的人為事故發生。
在電網調度上,應從規范交接班、規范調度操作、提高事故處理能力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提升調度員駕馭電網的能力和執行力,促進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和調度運行的規范化管理。
1.1 規范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是保證電網調度連續性的重要環節,規范的交接班制度,是確保交接內容完整、調度思想統一的保證。只有交接清楚,后續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如果交接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誤送電、漏送電的情況,嚴重時甚至造成電網瓦解、人身傷亡等事故。
1.2 規范調度操作命令
值班調度員是電網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的直接指揮者,通過調度操作命令的形式,改變電網運行方式、設備狀態和調整經濟運行。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異常事故處理,調度員的每道調度操作命令都必須是正確的,這就要求調度員始終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嚴格執行各種規程和規章制度,避免誤操作和誤調度,確保人身、電網和設備安全。
1.3 提高調度員的事故處理能力電網事故有突發性、意外性和不可預見性的特點,
這給調度員帶來了相當大的考驗。所以說調度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電網調度員處理事故不當,造成的后果是極為嚴重的。作為電網調度員,應該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做到精心調度,恪盡職守,不斷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從根本上杜絕誤調度的事故發生,此外,還應建立規范的電網事故預想制度,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
2 加強繼電保護的運行管理
繼電保護既是電網運行的安全屏障,同時又可能是電網事故擴大的根源。搞好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管理,使繼電保護裝置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確保其正確動作。
運行管理的關鍵是堅持做到“三個管好”和“三個檢查”。
2.1 “三個管好”
2.1.1 管好控制保護設備:控制保護設備不同單元用明顯標志分開,控制保護屏前后有標示牌和編號,端子排、信號刀閘有雙編號,繼電器有雙編號且出口繼電器標注清楚。便于運行中檢查。
2.1.2 管好直流系統及各個分支保險:定期檢查直流系統及儲能元件工作狀態,所有保險制訂雙編號,定期核對保險編號及定值表,檢查保險后的直流電壓。
2.1.3 管好壓板:編制壓板投切表或壓板圖,每班檢查核對,做好投切記錄,站(所)長抽查,壓板的投切操作寫入操作票。同時在保護校驗后或因異常情況保護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應測量壓板兩端是否有電壓,以防止投入壓板時保護誤動。
2.2 “三個檢查”
2.2.1 送電后的檢查:送電后除檢查電流表有指示,斷路器確已合上外,還需檢查保護、位置燈為紅燈,正常送電瞬時動作的信號延時復歸。
2.2.2 停電后的檢查:除判明斷路器斷開的項目外,還需要檢查位置燈為綠燈,正常停電瞬時動作的信號延時復歸。
2.2.3 事故跳閘后的檢查:除檢查斷路器的狀態、性能外,還需要檢查保護動作的信號、信號繼電器的掉牌情況、出口繼電器的接點、保險是否完好,必要時檢查輔助接點的切斷情況。
3 加強運行方式的管理
3.1 加強電網運行方式的管理應做好四項主要工作:
一是把運行方式管理制度化,從制度上規范電網運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運行方式 的編制應依據上一年電網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防范,即將反事故措施落實到運行方式中。
二是技術上加強電網運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運行方式的分析計算上,對于母線和同桿并架雙回路故障下的穩定性必須進行校核計算分析;對重要輸電斷面同時失去2條線路,或聯絡線跳閘導致電網解列也應進行分析。
三是對最不利的運行方式,如網架變化以及嚴重故障時對電網安全運行的影響提出對策。有組織、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事故預想和反事故演習,細化防范措施,防止電網事故于未然。
四是用計算機軟件建立健全數據庫系統,提高運行方式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3.2 加強調度人員安全意識和技術培訓
調度人員在下令改變電網運行方式、指揮停送電操作和處理事故過程中,防止誤調度、誤操作事故的發生是調度人員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責任。并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3.2.1 提高調度人員的安全意識,增強責任心。堅持定期安全活動,學習誤調度、誤操作事故通報,真正吸取教訓的目的。如某公司在調度組開展的調度命令無差錯活動,將調度命令無差錯作為安全考核小指標按月進行考核,年終作為評選先進的條件。增強了職工的責任感和安全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2.2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堵絕習慣性違章。誤調度、誤操作事故都是因為執行規章制度不嚴格、不認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須養成自覺認真執行規程制度的習慣,克服習慣性違章。如調度員在受理線路工作票時,必須嚴格把關,仔細認真地進行審查,對工作票所列任務、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項審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須重新辦理;下倒閘操作命令,術語要規范,并嚴格執行調度命令票制度。
3.2.3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應用,電網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對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調度人員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業務技能,以勝任本職工作。培訓工作應以實用為目標,突出技能訓練和注重崗位練兵。如我公司調度人員在崗位培訓的基礎上,再送到仿真機進行培訓,使之達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熟悉本地區電網的一次系統圖、主要設備的工作原理;熟悉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工作原理、電網繼電保護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地區電網的各種運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處理及本崗位的規程制度。三能即能正確下令進行倒閘操作、正確投退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能運用自動化系統準確分析電網運行情況;能及時準確判斷和排除故障,盡可能縮小事故范圍。調度人員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苦練過硬的本領,才能在指揮電網的運行和事故處理中做到準確無誤。
3.2.4 掌握運行方式,做好事故預想。調度員要對電網運行方式、電網主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當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當時天氣、電網運行方式和當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預想,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以便在發生異常時,能夠及時果斷進行處理。對輸電線路的檢修工作,要重點警示,杜絕誤調度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黎陽.電網運行狀態實時穩定評估預想事故管理研究[D].福州:福州大學,2006.
關鍵詞:變電站 運行維護 故障處理
1、引言
在電力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往往由于電氣絕緣損壞,操作維護不當或者外力破壞等原因,造成電力設備故障或不正常的運行狀態,為維持非故障設備的繼續運行,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排除故障點是非常必要的,繼電保護的任務即是自動迅速而準確地將故障設備從電力系統中切除,保證非故障設備的繼續運行,并防止故障設備繼續遭到破壞,及時針對各種不正常的運行狀態,自動發出信號,使值班人員得以及時察覺和采取必要的措施,把事故盡可能限制在最小范圍內。在供電系統中還采取了備用電源自動投入等自動裝置,通過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相配合,可在輸電線路發生暫時性故障時,迅速投入備用電源,即雙電源用戶的備自投系統,使重要設備繼續獲得供電,從而提高對用戶供電的可靠性。
2、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及運行維護
2.1 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
2.1.1 可靠性
是對繼電保護的一個最根本的要求,當保護該動作時不應拒動,不該動作時不應誤動作,反之,則使保護本身成為事故的根源,造成事故的擴大,其主要原因是由制造安裝質量問題以及運行維護管理不當,配置整定不合理等引起的,這就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技術強,還要熟知其性能。經驗證明在滿足其要求的前提下,應該盡量采用較為簡單的保護方式。
2.1.2 靈敏性
是指保護裝置對其保護范圍內發生異常現象及故障的反應能力,這種反應能力一般通過被保護設備發生故障時的實際參數與保護裝置動作參數的比較來確定,即靈敏系數,靈敏系數越高,表明反應能力越強;對不同的保護裝置和被保護設備,靈敏系數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對靈敏系數的要求均大于1,在《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程》中明確規定一般不小于1.2。
2.1.3 快速性
一般要求繼電保護快速動作,以盡可能短的時間將故障與系統切除,以盡量減少事故的影響,提高系統并列運行的穩定性,減輕電弧對故障設備的破壞,加速系統電壓的恢復,少受故障影響,防止故障的擴大發展。
但對于只是用來反映電力系統不正常工作狀態的保護裝置,就不要求快速動作,如過負荷保護等都是具有較長動作時限的。
2.1.4 選擇性
系統發生故障時,繼電保護裝置有選擇地切除故障設備,保證非故障部分繼續運行,從而將事故影響限制在最小范圍內。它通過正確地制定上下級保護的動作時限和電氣動作值的大小來達到配合,使下一級開關比上一級開關先動作。
2.2 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維護
繼電保護裝置的校驗周期和內容:
(1)為了保證電力系統故障情況下,繼電保護裝置能正確動作,對運行中的繼電保護裝置及其二次回路應定期進行校驗和檢查。對一般10kV用戶的繼電保護裝置,應每兩年進行一次校驗;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用戶以及35KV及以上的用戶,一般每年應進行一次校驗,此外,在繼電保護裝置進行設備改造、更換、檢修后以及在發生事故后,都應對其進行補充校驗。
對于變壓器的瓦斯保護,應結合變壓器大修同時進行校驗。對瓦斯繼電器,應每三年進行一次內部檢查,每年進行一次充氣試驗。
(2)對運行中的繼電保護裝置,應按下列項目進行校驗:1)對繼電器進行機械部分檢查及電氣特性檢驗;2)二次回路絕緣電阻測量;3)二次通電試驗;4)保護裝置和整組動作檢驗。
2.3 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維護
(1)在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過程中,發現異常現象時,應加強監視并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
(2)繼電保護動作開關跳閘后,應檢查保護動作情況兵查明原因。恢復送電前,應將所有的掉牌信號全部復歸,并記入值班記錄及繼電保護動作記錄中。
(3)檢修工作中,如涉及供電部門定期校驗的進線保護裝置,應與供電部門進行聯系。
(4)值班人員對保護裝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許接通或斷開壓板,切換轉換開關及卸裝保險等工作。
(5)在二次回路上的一切工作,均應遵守《電氣安全工作規程》的有關規定,并有與現場設備符合的圖紙作依據。
3、常見故障處理方法及措施
3.1 常見的繼電保護故障的處理方法
(1)替換法:用完好的元件代替被懷疑有故障的元件,來判斷它的好與壞,可以快速縮小故障的查找范圍;
(2)參照法:通過對正常設備和非正常設備的相關技術參數對比,找出不正常設備的故障點。這個方法主要用于檢查接線錯誤、定值校驗過程中測試值與預想值有比較大差異的故障。在進行改造和設備更換之后二次接線不能正確恢復時,可參照同類設備的接線。并在繼電器定值校驗時,如果發現某一只繼電器測試值與整定值相差得比較遠,此時,不可以輕易做出判斷,判斷該繼電器特性不好,應當調整繼電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計去測量其他相同回路同類繼電器進行比較;
(3)短接法:將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線短接,來進行判斷故障是否存在短接線范圍內或者其他地方,這樣來確定故障范圍。此法主要是用在電磁鎖失靈、電流回路開路、切換繼電器不動作、判斷控制等轉換開關的接點是否完好。
3.2 確保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正常運行的措施
(1)合理的進行人員配置,使人員調度和協助能順利進行;明確人員工作目標,以保證電力設備正常運行;
(2)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根據繼電保護的特點,健全和完善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管理的規章制度;繼電保護設備臺賬、運行維護、事故分析、定期校驗、缺陷處理等檔案應逐步采用計算機管理跟蹤檢查、嚴格考核、實行獎懲;
(3)實行狀態檢修:對二次設備實行狀態監測方法,對綜合自動化變電站而言,是很容易實現繼電保護狀態監測的。
4、結語
隨著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快速提高,繼電保護也將沿著計算機化、網絡化、保護、控制、數據通信一體化和人工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去發展。我們應不斷學習推進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為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關鍵詞:繼電保護;自動化;
1、電磁型繼保與微機型繼保的區別
與傳統的電磁型繼保裝置相比,實現綜合自動化的微機型繼保裝置具有如下特點:裝置維護調試方便,易于操作;保護性能得到較大改善。裝置功能多、先進、可靈活選擇,邏輯回路動作正確率、可靠性高。
裝置實現了遙控、遙測、遙信、遙調功能,取代了傳統變電所的預告信號、事故音響、儀表監測的作用;實現遠方監控,可取代傳統的有人值守模式。
實現GPS衛星對時及故障錄波功能,極大地方便了對電力系統故障的分析處理。但是,在目前階段。繼電保護的運行環境基本未變,現代化電網、綜合自動化變電站對繼電保護全方位的功能要求越來越高。
2、分析探討
2.1選型設計
統籌規劃,應選擇使用知名廠家、技術成熟、設計完善、性能穩定可靠的繼保產品,確保設備硬件質量過硬,能在系統中長期穩定運行。避免選用技術過渡型、性能不穩的設備,導致在運行中出錯或發生缺陷.再去耗費大量物力、人力進行更換改造。
應有全局觀念,科學設計,合理配置,使繼電保護、計量、測量、信號、控制、遠動等相互配合,共同協調工作,保證整個系統處于高水平運行狀態下。并為變電站增容擴建、設備更換改造留有設計余地。
使變電站設計適用于綜合自動化及傳統的有人值守兩種模式,建議保留傳統變電站的事故音響、預告警鈴、電壓監測的作用。以免發生數據無法遠傳或網絡故障時,變電站能立即恢復到現場有人值守模式,確保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
有些變電站在綜合自動化改造后,其接地網未變。但是,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短路容量不斷擴大。微機型繼保裝置對變電站接地網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應提高接地網的設計標準,按照繼保反措要求,改造不良接地網,使用導電率高、耐腐蝕性強的接地網,確保接地電阻小于0.5歐姆,并符合《變電站場地技術要求》和《變電站場地安全要求》。以防止由于接地網的不良導致故障時地電位升高,引起繼電保護誤動、拒動、燒壞二次設備等事故。
建議改進監控數據庫,將后臺信號按重要等級、變電站名稱,劃分“保護出口,開關跳閘”、“I類缺陷,告警”“、II、III類缺陷,告警”“、輔助電氣量位置變化,提示”四類,并分類顯示。當故障發生,眾多后臺信號同時顯示時。運行人員能迅速找出其中重點。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
2.2安裝調試
在綜合自動化變電站建設中,繼電保護涉及測量表計、后臺監控、直流系統、五防、遠動等等設備。因此,我們必須在調試階段內。明確繼電保護與這些設備間的責任界限與分工,相互配合協調;做好基礎數據的錄入。系統數據庫的建立以及對各設備進行聯合調試等等工作。
對于繼電保護裝置的新安裝校驗,必須對裝置加人80%額定電壓.模擬系統可能發生的各種故障,做裝置的整組模擬、傳動試驗,確保裝置各條邏輯回路的正確性得到一一驗證。
與電磁型保護相比,微機保護功能先進,但這并不就意味著微機裝置工作可靠性大、安全系數高。因為,微機裝置抗干擾能力差、防潮性能差、易遭雷擊(某供電局所管轄的某座變電站曾發生在主控室內接聽手機,引發保護裝置誤動事故);對工作環境、電源電壓等客觀條件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須采取“:電纜屏蔽層兩端接地”抗干擾規范;二次回路及網絡線配置避雷器;變電站控制室裝空調調節室溫;裝置的直流電源加裝濾波、穩壓設備;裝置的交流電源加裝雷電浪涌吸收器等等措施,確保微機裝置可靠、安全工作。保證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裝置的背板、端子排、壓板、插頭的接線牢固性.做好光纜、網絡線的防外力破壞的措施。應做好工程關鍵質量點的控制,因為整個系統最終運行好壞將通過其反映。如GPS系統對時精度,繼電保護整組傳動試驗的遠方后臺監測反映,全站模擬量的精度,遠動通道質量等等。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中,許多運行設備無法停電。但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做好安全措施,采用帶模擬開關對新裝置進行校驗,完成不停電工作。并積累施工經驗,制定典型的不停電作業規范和繼電保護安全措施票,確保施工安全。
2.3驗收投運
按繼電保護要求對設備驗收,除常規的保護整組傳動試驗外,要著重加強對設備的遙控、遙信,遙測,遙調操作驗收,如果把關不嚴,將對今后運行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四遙”驗收情況及設備的具體特點,制定相應的運行操作規程;在設備投運后,列出系統運行要點,以利于今后維護。
峻工圖紙、校驗報告書、技術資料及時報送管轄單位及運行操作班:做好變電站系統數據的備份工作(因變電站設備的數據常常需要根據現場情況修改,靈活性大)。為今后的運行維護、檢修改造作好技術上的準備。
2.4運行維護
加強運行操作人員的現場培訓。運行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對新設備的熟悉程度,將直接關系到設備的運行維護質量。運行人員應在設備投運前.熟悉變電站的運行方式、主接線情況,學會使用操作微機裝置,并經嚴格考核后方可擔任運行維護工作。
據悉,220kV某變在高溫酷暑期間,因漏查端子箱溫度,導致二次回路短路,保護裝置誤動。因此,應加強設備巡視,積累運行經驗。在氣候惡劣、氣溫異常時,要合理調節現場工作環境(如啟用加熱器除濕、開空調降溫等),維護微機設備在健康運行狀態。完善遠方后臺裝置的遙控、遙測、遙信、遙調功能。全天候監視設備的運行狀態。做好各種事故預想,能正確分析后臺信號,判斷故障情況。建議將GPS衛星對時及故障錄波裝置列入日常巡視的重點項目。確保電力系統故障情況能隨時記錄,便于分析處理。許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后,其保護、控制、信號、電磁鎖電源均統一為220V直流電源,使室外設備的直流回路增加了。因此,要做好室外二次回路的維護工作,減少發生直流接地故障的可能。
關鍵詞:電網;調度;安全管理;措施思路
中圖分類號:V242.3 文獻標識碼:A
1 保證電網調度安全基本四個條件
1.1 合理的網架結構
要想使電網可以穩定的運行,需要具有符合標準的網架結構。只有網架結構合理,才能讓電網有一個安全運行的條件;也可以讓調度的操作人員可以熟練掌握電網處理的相關知識,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現;網架結構合理,還能對一些容易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進行適應;在技術層面上,也能跟上電力系統發展的腳步,滿足新型電網的需求。
1.2 高素質的調度人員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配電網也在進行著更新換代,這就對調度人員的職業能力以及整體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調度人員除了要具備專業的調度知識,還要學會計算機的操作方法,熟練掌握電網的維護措施。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要對調度人員加強培訓,而這種培訓要有側重點,盡量全方位的提高調度員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讓調度員在新的形勢下,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可以保持冷靜和從容,順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1.3 可靠的繼電保護
電網可以安全運行的保障之一就是繼電保護,但是繼電保護有可能導致電網事故擴大。所以,我們要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保證繼電保護器可以完好無損,這樣才可以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
1.4 綜合化、智能化的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在學術上的別稱是電力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它是調度員對電網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隨時掌握電網的運行以及安全情況,并可以據此做出分析,對于發生的意外事故可以迅速做出決策,而且還可以對距離比較遠的電廠以及變電站進行遙控。而智能化主要表現在事故預計、對動態和靜態的分析、狀態軌跡、網絡精簡、最優化的計算以及狀態軌跡等任務中。
2 做好電網調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及思路
2.1 建立完善的AEMS 系統
(1)為了響應電力市場的需要,AEMS 系統開發出兩項基本功能,分別是定價功能以及在線核算,這些功能可以提高計算的能力,還可以對決策能力進行加強,避免一些爭論給整個工作帶來負面的影響。
(2)如果要對整個電網進行分析并得出準確數據,可以利用AEMS系統。在得出負荷的準確預測結果的基礎上,對兩種特殊情況的跳閘對負荷的影響進行分析。而且,必須運行最差的方式進行分析,比如,如果出現網架變化或者電網的運行出現不安全情況,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有力措施加以解決。對突發事故制定預案措施,然后以預案為基礎,對也許會發生的各種突發事故進行多次的演習,在這個過程之中找到問題,反過來再對預案進行不斷的完善,如果出現電網事故,要求在第一時間內就可以找到應對的措施,保證可以對電網實施隨時的監測。
(3)采取動態調度方式,主要是對電力調度的一種優化,以往的EMS 系統具有局限性,只能對一段時間內的情況進行分析,而AEMS系統的出現,增加了對動態的變化以及系統負荷連續的監測。而且,要對一些規模比較小的電廠以及并網的電廠一視同仁,要認真監測它們的運行情況,只要這樣,才能對整個電網的情況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從中發現具有危險性的隱患,采取措施加以預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做好電網突發事故的預防工作,建立自動控制的機制,一旦電網發生異常,AEMS系統就可以發揮作用,對異常情況進行統一的控制。
2.2 加強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電網的相關技術以及設備也在不斷的更新,這就對調度人員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所以,調度人員要與時俱進,適應新情況,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學習,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對于調度人員,要做到三熟三能。三熟的含義是對設備的基本原理、一次系統圖、系統的自動化、繼電保護配置、事故處理的方法以及工作準則有深入的了解;三能指的是可以準確的使用繼電保護、可以進行倒閘操作以及對電網運行情況進行準確分析;可以對事故的隱患及時發現并且排除,減少事故的發生。調度員要掌握這些技能,只能嚴格要求自己,參加培訓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面對突發事故的時候可以冷靜處理。
2.3 認真編制調度操作指令票,嚴格按票操作
調度員對操作指令要嚴肅對待,認真填寫后進行審核,然后執行工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調度員在對指令票進行操作之前,需要做到“四對照”、“兩明確”。“兩明確”指的是對電網方式和申請內容以及操作任務要明確認識;"四對照"指的是對照注意事項、對照批準事項、對照操作指令、對照模擬圖。同時,還要對接地線以及內地刀進行核對,還有繼電保護的投退情況,還要對整個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考慮,必要的時候要運用調度潮流計算。在對操作票進行審核時,要細致到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項目,認真分析每一個步驟是否正確,嚴格執行相關的審核制度。在對操作票進行執行的時候,必須依據事先規定好的的順序進行,絕對不可以遺漏或者增加操作步驟,要嚴格按照制度執行每一個步驟。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生問題,要立刻停止執行,把問題解決好之后,才可以繼續執行。
2.4 提高調度員的事故處理能力
電網事故的發生一般比較突然,無法預料,往往讓調度員措手不及,所以調度員的職業素質以及職業技能,對電網的安全運行具有決定作用。如果調度員不能妥善的應對突發事故,會對電網安全運行造成極大的影響。這就對調度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過各種手段,對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心里素質進行培養,對于工作要盡心盡責,時刻要有主人翁的精神,盡量防止電網事故的發生。此外,還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對電網運行進行規范。
結語
電網能否安全運行是電網調度管理最重要的任務,這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其中最關鍵的是提高調度員的職業素質,此外還需要安全的運行方式、完善的繼電保護裝置、流暢的自動化設備,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同時,調度人員要嚴格遵守以指令票制度為基礎的工作準則;要定期做好培訓的工作,提高面對突發事故的應變能力,隨著電網的不斷改進,調度人員也要跟上發展的步伐,這些對于電網安全運行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陳經華.淺析電力安全調度管理[J].廣東科技,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