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公路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搞好動員,提高認識
三月份,在省交通運輸廳召開全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迎部檢電視電話會議后,我市及時召開了全市迎接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動員會。會上,市交通局主要領導作了動員,分管領導進行了工作部署,并結合德陽國省干線公路路況實際,研究制定了《德陽市迎接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工作方案》、《德陽市迎部檢工作實施意見》,并利用標語、櫥窗展板、出動宣傳車等形式營造良好迎檢氛圍,同時積極組織開展養護職工勞動競賽,做到公路職工全員參與,有力地擴大了影響范圍。
(二)加強領導,落實機構
做好2012年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迎檢工作,領導重視是關鍵,機構落實是保證。為此,我市成立了國省干線公路迎檢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公路局、市公路局局長王漢勇兼辦公室主任。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三)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根據我市備檢路線現狀,通過災后重建路面改造、維修提高路面通行能力;通過綠化更新、補植,提高公路綠化美化水平;通過完善交通設施、交通標志保障通行安全;加大投入逐步實現公路養護機械化、規范化、標美化,確保公路“暢、潔、綠、美”。進一步加強養護工作基層組織建設,按省廳公路局要求,認真完善各項制度、臺帳,使養護站(中心)建設統一、規范。
(四)加大投入,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根據確定的備檢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量,依據管轄權屬,要求從各級財政中安排公路養護管理費用,加大政府資金保障力度,確保國省干線公路檢查迎檢工作的順利開展。市財政、各縣(市、區)財政已安排了專項資金。市公路局自籌資金100萬元用于國道108廣黃路機養中心建設。
(五)完成路面整治任務,提高路況質量
(六)抓好自查自糾,積極落實整改
為了及時發現路況檢測中可能存在的問題,4月25日至5月15日市質監站對全市改造路段和未改造路段進行了平整度檢測。根據檢測情況,及時制定限期整治措施。
市迎檢工作領導小組5月20日在市公路局直屬段黃許養護站,召開了迎部檢規范化建設現場會,示范性展示了宣傳展版、上墻圖表、巡查記錄、歸擋資料,有力推動了全市迎部檢規范化建設工作。隨后,市迎部檢辦公室分別于8月和10月對全市迎檢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驗收。
(七)規范化建設任務基本完成
為了做好迎部檢工作,德陽市公路局根據省廳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的安排,一是按照“統一、規范、簡明、適用”的原則統一下發了采用噴繪印制、外框以鋁合金鑲邊的各類上墻圖表和制度300余幅,統一印制下發仿皮記錄臺帳500本,購買下發a4、厚度為5.6cm、顏色為淺藍色的資料盒378個,80頁扇葉資料盒 400個,立書架100付,統一印制下發養護技術手冊、安全生產手冊各1000份。做到了全市迎部檢基層組織制度建設,資料裝訂等統一、規范;二是落實了內業資料收集,裝訂人員,對內業資料認真查漏補缺;三是全市規劃迎部檢養護站10個,目前已完成站房維修,圖表上墻、資料裝訂等工作;四是國道108黃許機養中心正在建設中。
二、認真做好公路養護管理工作
隨著“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和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推進,我市公路結構形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的剛性路面為主,變為現在的以柔性路面居多。為了確保建設成果,我們必須把公路養護工作放在頭等重要位置來抓好。
(一)完善機構,建立制度
為了把養護工作落到實處,根據德陽養護工作實際,除廣漢市外,全市公路管理機構由原來的養護段更名為公路管理所,基本實現了管養分離,并將養護生產逐步推向市場。羅江縣、綿竹市、旌陽區、中江縣交通局組織相關部門到宜賓學習農村公路管養經驗,落實農村公路養護機構、經費,制定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度、考核、獎懲辦法,真正做到了有路必養。市公路局加大國省干線公路養護力度,制定了《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對市屬收費公路部分路段實行委托養護,對局直屬單位管養路段實行責任制,分別制定了委托協議和目標責任書。對養護單位實行月檢查,季度考核,根據考核情況撥付養護費用。
(二)抓好養護站建設
今年全市計劃的迎部檢養護站10個,機養中心1個。目前,新建和維護養護站任務已基本完成,特別是羅江縣交通局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投入50余萬元建成了國道108大井養護站。中江縣交通局投入經費30余萬元對省道106的富興養護站、玉興養護站進行了維修整治。市公路局投入100萬元用于國道108廣黃路機養中心前期工作,該機養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之中。
(三)搞好國省干線公路里程碑埋設工作
根據省廳公路局要求,按國家標準對國省干線公路的里程碑、百米樁進行了更新補齊,投入經費近20萬元。
(四)做好交通量調查和信息工作
根據省廳公路局要求,目前已完成國省干線公路交通量全自動調查站選址、預算報批、設備購置等前期工作,年底將完成交通量全自動調查站建設工作并投入使用。市公路局信息中心建立了公路、公路橋梁數據庫并及時更新。各縣(市、區)落實了路況信息員,明確了職責,及時向省廳公路局上報公路通阻情況。協助完成了全省縣級公路交通圖圖樣校核工作。
(五)加強橋梁養護管理
市公路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橋梁養護管理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交通局均設置了專(兼)職橋梁養護工程師,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堅持“三大檢查”即“日常檢查、定期檢查、特殊檢查”。對檢查出的危(病)橋進行限時整治。
建立健全橋梁養護技術檔案及gbms系統。每年對全市橋梁進行一次全面普查。目前,全市已建立了以每座橋為基本單位的技術檔案,使橋梁養護管理信息更加準確。在汛期到來前組織各縣(市、區)對轄區內的橋梁進行了檢查,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汛期緊急預案。在8.13和8.19洪災中雖然多處橋梁受損,但并未發生安全事故。全市共完成危(病)橋整治53座,投入經費5350萬元。另外,根據省廳公路局安排,全市所有兼(專)職橋梁工程師已參加省廳公路局技術培訓,并在職在崗,履職情況良好。
(六)建好安保工程
一是抓好市對縣的安保工程技術指導;二是針對德陽的特點制定適合德陽的安保工程方案;三是抓好安保工程調查,落實好安保工程規劃;四是開展安保工程效果評定;五是加大安保工程投入。今年全市投入安保工程的經費為300萬元。
三、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
(一)“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情況:
全市已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目標,完成總投資25.25億元。全市通鄉(鎮)總數126個,通達率100%,通暢率100%,完成總投資10.14億元;全市建制村數1466個,通達率100%、通暢率100%,完成總投資15.11億元。
(二)主要措施
1、領導重視、機構健全,責任明確
為切實加強全市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工作,我市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交通督導、鄉村負責、村民自治”的建設方式。在德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各級各部門積極配合,德陽市交通局、公路局具體抓落實,成立了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機構,確定目標任務,層層簽訂了農村公路建設目標責任書。
針對中江縣“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工程進展滯后的狀況,市公路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漢勇多次帶領農建辦人員深入施工現場,和中江縣政府、交通局領導一道研究存在問題,督查工作進度,確保了建設任務按期完成。
2、完善機制,合理規劃,廣泛動員
我市按照“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指導方針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同時,加大了對“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修路護路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公路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統一認識,掀起了社會共建農村公路的熱潮。
3、加強管理,嚴格監督,確保質量
通鄉公路建設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執行,施工、監理實行公開招標。通村公路由村民委員會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決定是否建設以及建設方式。另外,嚴格進行工程驗收。通鄉公路由市交通局組織驗收,德陽市公路工程質量監督分站、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參加并形成驗收意見書。通村公路由縣(市、區)交通局農村公路驗收領導小組組織,鎮鄉領導、村民委員會、施工單位等參加,并附公路工程質量鑒定意見書。
4、多渠道籌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
一是積極爭取并充分利用好部、省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二是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實行財政補助政策,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量資金,補助已建成的農村公路,鄉道5萬元/公里,村道3萬元/公里;三是各縣(市、區)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各地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標準和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安排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四是發動全市農村居民沿線受益單位及個人支持通村公路的建設。
四、奮力完成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任務
根據省委省政府“災后恢復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底我市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任務除什邡市外均全面完成。2012年什邡市續建的災后恢復重建農村公路103公里任務,于10月底已全面完成。
五、全力做好國省干線城鄉環境整治工作
完成德什路公鐵立交整治工作,投入經費41萬元,完成四大門出口公路、公路里程碑、百米樁、示警樁、標志、標牌、標線補齊補劃工作,完成“三樁”、行道樹、橋梁欄桿油漆工作,投入經費60萬元;完成德什路中央綠化帶補植,完成投資71萬元;新購置大中型掃地車、灑水車共3臺,購置費用101.5萬元。
六、積極推進應急隊伍建設
為進一步做好干線公路的搶通保通工作,市公路局成立了公路應急搶險大隊,制定了應急預案,落實了機具、人員和經費。各縣(市、區)也成立了各自的應急搶險分隊,主要負責管養路段的搶通保通工作,并制定出相應的應急搶險預案。
七、存在問題
(一)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不足,養護效果不理想,以至于有的路段失養。
(二)國省干線公路養護責任主體不明確,特別是由縣(市、區)代養的路段,5.12大地震后許多收費公路不再收費,這一矛盾將突現。
八、2011年工作打算
1、下力氣抓好國省干線公路的養護,逐步實現干線公路養護的“機械化、規范化和優美化”。農村公路養護實現“有路必養”,制定并完善各項養護考核措施,確保建設成果;
2、抓好“十二五”農村公路建設督導工作,做到開好頭、起好步;
關鍵詞: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成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U44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占事故傷亡人數的90%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警鐘長鳴。 道路交通部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在打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上狠下功夫。以四川省為例,提出了“四不兩直”和“全履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要求;今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道路交通綜合整治攻堅年行動;四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出臺了《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各市州也加大了對道路客運、危貨運輸、農村客運、城市公交、車站碼頭、重要路段、危橋險路等重點領域和時段的隱患排查和動態監管,做到心中有數、安全有底、措施有力、落實有效。
一、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1.1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引發交通事故分析
交通安全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公路安全防護欄、防撞墩、防撞墻、減速帶、行道樹、交通標志標線(包括警示標志,指示牌,公路養護標示牌)、交叉口渠化、隔離設施、行人過街設施、信號控制系統等,它和道路一起構成整個交通安全環境。主要突出在引導、警示、禁止三方面。路口的導向箭頭、車輛分道線、人行橫道線等標線起到了引導車輛正確分流、按道行駛等重要作用;限速、禁行、單行、出租車、公交車臨時泊位等標志提示車輛正確行駛、減少亂停亂放;減速帶、事故多發區標牌等則起到了警告駕駛人安全行駛的作用;路中安全隔離帶、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隔離帶等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禁止作用,避免了逆向行駛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和行駛。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因素導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安全基礎設施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縱觀我省公路橋梁安全基礎設施,不同等級公路在安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不同,高速公路以及高等級公路在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上較完備,國省干線公路比縣道公路在安全基礎設施投入上要大,鄉村道路的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依山傍水鄉村道路安全護欄,防撞墻等安全設施大打折扣,農村客運交通事故頻繁發生。
1.1.2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人為破壞嚴重,且得不到及時修復
高速公路、國省道公路以及農村公路的安全基礎設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為破壞,一些波形護欄、交通指示標志標牌被人為撤除,離農戶居住地或田間地頭較近的隔離欄被移除,行道樹人為砍伐或破壞嚴重。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的修復工作因不同等級的公路修復快慢不一,對于道路交通安保維護經費充足的高等級公路維護較好,修復及時,縣道公路以及鄉村公路安全設施難以恢復。
1.1.3公路養護費投入不同,導致路況水平差異大
高速公路以及高等級公路的養護經費充足,養護效果好,路況等級高。國省道公路養護體制改革以來已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部分地方財政包干預算養護經費不足。自2008年交通規費取消以前,由于省級交通部門的交通規費是自收自支,各市縣公路養護管理(局)段確定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自2009年1月1日公路稅費改革以來,養路費被成品油消費稅取代后,各地公路養護管理機構的經費渠道已發生變化。過去是省級交通部門撥付到各市縣交通部門變為現在的中央、省成品油消費稅轉移支付到各縣財政部門。財政包干預算經費不足,造成公路養護部門的養護資金缺口大。養護資金不足嚴重影響公路養護的質量和水平,養護不及時造成路面坑槽、涌包現象,容易引發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1.2 自然災害因素
1.2.1 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因素
地震、呼嘯對道路、橋梁的破壞性是很大的,容易導致公路橋梁等阻斷、路基沉陷、路基保坎垮塌等,為此在修建時必須加強設防。
1.2.2 天文氣象影響因素
我國天文學家研究表明:從農歷看,每年的望月、朔月、上弦、下弦四種月相及其前后,合計147天,占全年天數的40%,但事故發生卻占全年事故的60%以上。據外報載, 1975年至1986年,全世界嚴重火車交通特大事故共13次,而從統計發現,上列月相內發生的競達10次。由此可見,天文氣象條件,也是交通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道路交通有影響。
1.2.3 不良氣候影響因素
下雨:下雨時,路面濕滑、大大降低了路面摩阻系數, 一般路面干凈時為0.5-0.7,濕時為0.3-0.4,車輛制動性能降低,制動距離加長,制動容易跑偏。下雨對駕駛員的視線有嚴重影響;擋風玻璃上雖裝有雨刷,但由于雨水使光線透過率大大減小,因而可視距離縮短,能見度降低。下雨時行人及騎自行車人穿雨衣,打雨傘,或無雨具者急于穿越道路,均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降雪與結冰:降雪與結冰時,道路路面摩阻系數小,僅有 0.1一0.2。機動車在冰雪路上行駛,極易發生滑溜現象。下霧:霧天大大降低能見度,霧水也使路面摩阻系數降低。高溫:高溫使駕駛員反應敏感度降低,產生情緒急燥和疲勞。高溫時,瀝青路面變軟,摩阻系數也降低、為此交通事故發生率比平常氣溫增高。大風:不要說臺風或龍卷風,就一般5一6級以上的風,尤其在北方干燥、風沙多的地區,就會大大降低行車的能見度。風再大,行車不穩,側向搖擺。
1.2.4 地質災害影響因素
滑坡:滑坡是層面傾角、層面上的摩擦系數和滑坡面的形態待主要條件集合而形式的部份山體下移現象,滑坡容易引發車輛行人等被埋或被飛石擊中。泥石流:它是沙石、泥土、巖屑、石塊等松散固體物質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溝床或坡面向下運動的物殊流體,泥石流造成公路橋梁損毀后修復工程量大,危害巨大。
1.3其他因素
道路基礎設施和自然災害因素是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很重要,包括:1.車輛機械故障,如車輛剎車、零部件失靈、車輛老化等都要引發道路交通事故。2.人為因素,如超過速、超載、故意違法犯罪行為、疲勞、酒駕、毒駕等。3.視力、駕駛員性別、駕駛員年齡對安全駕駛影響較為重要。4.道路的人為故障,如公路打場曬糧、公路沿線建設堆集物、貨物運輸拋灑物、公路沿線的架空設施等,路政人員若沒及時發現并制止,易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二、對策措施
2.1加大道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2.1.1 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和區域交通流量的大小,對路網進行升級改造,重點是對省道干線和重要縣鄉道路的升級改造。為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加快路網升級改造進程,地方政府要加大對公路建設資金的投入。
2.2.2 公路使用周期(7-8年)內要加強道路的養護管理,以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公路管護為重點,加強公路常態化管護,確保國省干線公路常年無坑凼,縣鄉道路常年基本無坑凼,路面平整暢通。加強日常性養護管理的同時,積極探索預防性養護,減少因道路路況性能指數差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
2.2.3 加大公路安保設施建設。一是要加大安保設施資金投入,特別是縣鄉道等農村公路資金的投入,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公路養護技術規范》配齊配全安保設施。二是公路管理部門要加大公路安保設施破壞的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嚴格按照公路路政管理條例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三是要加強公路安保設施維修和維護,公路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公路安保設施的巡查檢查,發現安保設施被破壞或缺失的應立即更換或維修。四是交通管理部門應及時對各條路道路進行調查核實,對重點路段、重要橋梁要列入安保工程計劃,及時下達實施。
2.2 積極預防自然災害
2.2.1 對于不良氣候引發自燃災害對策措施
霧天行車,必須減速,機動車開防霧燈,增加能見度。大雨時,應開燈行駛以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冰雪災害導致前輪、后輪及橫向滑溜時必須減速行駛或在車輛和路面上增加防滑措施。如輪胎上加防滑鐵鏈,路面加鋪食鹽或煤渣等。在炎熱的夏季, 強調駕駛員要多睡眠,行車適當減速,行車時間減少,駕駛室內加電扇,空調等。大風行車時必須適當減速,注意視野,保證安全。
2.2.2 地質災害對策措施
滑坡、泥石流、水毀、地震、海嘯引發的自然災害主要是對公路橋梁造成損害。對策措施一是要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監控、預警預報,駕乘人員、道路養護管理人員要及時掌握信息,及時預防,及時搶修,二是公路交通部門,運輸企業要重視安全管理,始終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并狠抓落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道路路政管理部門要開展各項道路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清除公路安全隱患,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三是公路管理部門要認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改工作,不定期地深入公路沿線邊溝、保坎、行道樹等進行安全督促檢查,及時發現排除公路安全隱患。四是增強突發事件、惡劣天氣的快速反應及應急保障能力,加強公路應急搶險工作,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鍛煉應急隊伍,在公路發生水毀、坍方等造成交通阻斷事件時能夠及時響應,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暢通。積極預防自然災害。
2.2.3 天文氣象對策措施
駕乘人員要學習掌握科學知識,了解自然規律,避開道路交通事故高發時間段。
2.3其他因素對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