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焚燒秸稈的對策

焚燒秸稈的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焚燒秸稈的對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焚燒秸稈的對策

焚燒秸稈的對策范文第1篇

關鍵字:秸稈焚燒污染利用

中圖分類號: TL94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秸稈資源量大,覆蓋面廣,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現階段其用途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畜牧飼料;工業原料;能源物質;肥源物質。據統計,我國農作物秸稈中約有35%作為農村生活能源,25%作為牲畜飼料,還田作為肥料只占9.81%,工業原料為7%,而廢棄和焚燒量到了 20.7%。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

而且隨著大部分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稻草、麥稈已經不再是他們的主要生活原料。稻草和麥稈越來越被人們視作一種“累贅”,造成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稻草、麥稈在田地露天焚燒或直接丟棄在田間、地頭的做法。而且,農民對“炊煙傷人”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他們很少獲得這方面的資料,因此根本不把焚燒秸稈當作一個不良問題。最為重要的是, 缺乏有效的秸稈利用技術,農民不知道如何處理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在此情況下,完全由農民來處理,就出現了大量焚燒的現象。

每年夏收、秋收季節 ,我國農村很多地方隨意焚燒秸稈現象嚴重 ,特別是大中城市郊區、經濟發達地區和主干國道兩側田間地頭焚燒秸稈現象嚴重 ,甚至濃煙遮天 。不僅嚴重污染大氣,危害人民群眾健康,浪費資源,而且,還會影響到航空和公路交通、通訊等公共安全,并由此引發火災和其他事故,造成嚴重損失。

一、危害:

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秸稈是優質的能源,是農村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公斤秸稈直接燃燒的有效熱值為340kcal。其次,農作物秸稈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硫等多種成分,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5%,含氮0.63%~3.2%,磷0.11%~0.60%,鉀0.42%~2.40%。秸稈焚燒以后不含有機質和氮素,僅含有各種灰分元素,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農作物秸稈每年有1.3億t被白白焚燒掉,按每噸相當于60~65kg化肥計算,則等于浪費掉780~845萬t化肥L引。另外,秸稈還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糖、維生素等飼料成分。大量焚燒秸稈浪費了飼料資源,相應增加飼養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畜牧業的發展。

稻草、麥稈也是一份寶貴的能源。利用稻草、麥稈造紙,可以節約木材,無形中在植樹造林;利用稻草、麥稈還可以應用在生活上、娛樂上、旅游上等經濟生活領域。從全國來看,那么多稻草、麥稈聚集起來可是一筆很大的資源和財富,可以解決很大的資金問題。可以想象 ,每年在田間地頭焚燒的相當數量的秸稈資源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2、對環境效益的影響。

資料顯示:焚燒稻草、麥稈產生的煙霧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質,其中部分還是致癌物質,大量吸入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炊煙含有大量極細的可吸入顆粒物,一旦經呼吸道被吸入人體,就會直接進入肺泡和血液,最終引發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等。

土壤中含有豐富的對農作物有益的微生物。絕大多數土壤微生物在15-40C范圍內活性最強,對促進土壤有機質礦質化,加速養分的釋放,改善植物養分供應起著重要作用。焚燒秸稈會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從而影響農作物養分的轉化和供應,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化肥用量增加,造成土壤板結破壞農田生態環境。

對社會效益的影響

農民焚燒秸稈往往是點燃秸稈后一走了之,不注意管理,極易燒烤周邊的莊稼和樹木,造成莊稼和樹木死亡,甚至威脅油庫、 糧庫、 通訊設施和高壓輸電線的安全。

在農田,大面積地焚燒稻草、麥稈,產生的濃煙彌漫到道路上,導致能見度降低,對交通安全、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構成極大威脅。甚至還會產生交通事故和引發火災,損失不可估量,有時甚至是血的教訓

二、解決辦法

1、完善法規,加強宣傳

為保護生態環境、 防止秸稈焚燒污染、 保障人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 ,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積極完善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明確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保證了禁燒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其次應該廣泛地宣傳和發動 ,提高農民的禁燒意識 ,調動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的積極性。讓 “秸稈還田、 保護土地、 保護環境” 的觀念深入人心。

2、加強監督管理。

秸稈利用是一項難度大、 涉及面廣的工作。禁止焚燒秸稈的執法工作單靠環保部門是難以完成的,各部門特別是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基層干部應大力支持,層層之間簽訂禁止焚燒秸稈責任狀,層層落實。各有關領導應組織人員下鄉到田間地頭監管,一經發現焚燒者,馬上制止并滅火,視情況對肇事人員和責任區負責人進行處罰。

3、切實搞好秸稈的綜合利用

我國農村地域廣闊,年產秸稈達7億t,僅靠禁燒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治本之法是為過剩的秸稈找出合理利用的出路,使秸稈成為一種新資源,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農民才能自覺地利用秸稈,減少就地露天焚燒。作好秸稈還田的技術培訓和普及 ,以點帶面 ,搞好新技術推廣。培養技術骨干 ,讓農民正確地掌握基本技術要領。以環省會、 環機場、 環高速公路沿線為突破口 ,建立樣板示范區總結出近年的成功做法 ,推廣到全國各地。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大力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燃料等多種形式和多層次還田的實用技術成果。

(1)機械化秸稈還田以機械的方式將田間的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并拋灑于地表,隨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爛分解,從而培肥地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 秸稈作為飼料,既發展了畜牧業,增加了經濟效益,又為農業提供了優質的有機肥料。過腹還田是一種綜合效益很高的生產模式。但是,直接用秸稈飼養牲畜,秸稈利用率低,牲畜生長緩慢,經濟效益偏低。通過推廣青貯、氨化、膨化、微貯、制塊和制粒、微生物處理等技術能大幅度提高秸稈飼料利用率,實現“糧多、飼料多、牲畜多、肥多”的良性循環。其中,氨化處理是應用最廣泛、比較成功的處理方法。

(3)秸稈燃氣

秸稈燃氣,是利用生物質通過密閉缺氧,采用于溜熱解法及熱化學氧化法后產生的一種可燃氣體,植物秸稈的有機成分以纖維素,半纖維素為主,質量分數為50%。這些生物質原料,在缺氧條件下加熱,使之發生復雜的熱化學反應的能量轉化過程。

結語:

解決農村秸稈焚燒問題的關鍵是把禁燒秸稈與秸稈綜合利用結合起來 ,把行政宏觀調控與市場微觀調節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的良性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河南農業大學主編. 秸稈飼料資源與利用.中國農業科技版社,1999

2、李周.農業發展與環境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焚燒秸稈的對策范文第2篇

今年的10月份左右,一連幾天河南鄭州被濃濃的煙霧籠罩著。煙霧籠罩造成鄭州空氣輕度污染,數十次航班延誤。鄭州市很多市民都被四散的煙熏味嗆得咳嗽,鄭州市環保局回應說這是由于周邊焚燒秸稈的外來煙霧所致。近年來,國家一再明令禁止焚燒秸稈,但是結果仍然是屢禁不止。每逢夏收和秋冬之際,一些地區農民將大量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直接在農地里焚燒,也使得周邊城市環境質量受到嚴重的威脅。本文筆者分析了焚燒秸稈帶來的危害,并提出了預防焚燒污染的措施及建議。

1 焚燒秸稈的危害

1.1 焚燒秸稈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我們可以從各地環境監測站得知,由于市區周邊村民焚燒秸稈等原因,每年的10月份以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含量明顯增高,尤其夜間空氣污染程度加重。各地官方環境監測部門公布的數據表明,在秸稈焚燒時,大氣中SO2、NO2、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都超出平時水平的好幾倍。一些權威的專家指出當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輕則會使人咳嗽、胸悶、流淚,嚴重的時候有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等多種并發癥。

1.2 焚燒秸稈容易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我國耕地面積廣闊,由于野外比較空曠,焚燒秸稈時,空氣對流加速,進而風速增加,并不時地改變風向,還會產生飄浮于空中的“火團”,人為難以控制,容易竄至院落和田間,引發房屋、農作物、森林的火災,這樣不僅會給農作物和財產帶來損失,嚴重的會造成人、畜傷亡,后果將不堪設想。

1.3 焚燒秸稈會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秸稈焚燒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焚燒過程中產生滾滾濃煙,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對交通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由于高速公路、鐵路和機場兩旁都有大量的農田,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會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輕則影響交通的正常運行,更為嚴重的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

1.4 焚燒秸稈會破壞土壤結構,破壞土壤生態平衡,造成農田質量下降

一些權威專家指出:農民在農田焚燒秸稈時,農田地表溫度急劇上升,土壤中的一些有益微生物會被直接燒死、燙死,這樣地下害蟲會加速孵化,土壤的堿性升高,會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損失65%~80%,板結不耐旱,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同時,秸稈中的有機物質和氮養分在焚燒過程中喪失殆盡,只留下一些鉀素和多呈不溶解狀的磷素,難以被農作物吸收。

2 預防焚燒秸稈污染的措施

預防焚燒秸稈帶來的污染筆者認為首先要做好秸稈的禁燒工作,同時不斷加強環保、農業、科技等政府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以綜合利用為主要手段,推進秸稈的多元化的綜合利用。

2.1做好秸稈禁燒工作

1)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禁燒意識。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采用靈活的宣傳形式,強化秸稈禁燒教育,營造良好的禁燒氛圍,提高禁燒意識;

2)強化組織協調,明確責任。加強對秸稈禁燒工作的組織協調,嚴格落實禁燒工作方案,對每一階段禁燒工作早部署,早動員,周密安排,及時調度;同時各級政府要逐級簽訂禁燒責任狀,做到一級抓一級, 層層抓落實, 確保責任到位,任務落實;

3)強化法律體系,加強執法監督。環境保護部門應該依照環境保護法律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秸稈禁燒現場監察督導,一經發現焚燒秸稈行為就要及時查處,并對焚燒秸稈的行為進行處罰,使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

2.2 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對策

1)提高政府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投入。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具有良好的社會生態效益和涉及面比較廣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不但要加大對各項技術的推廣支持力度而且特別需要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補貼上都進行一定的傾 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秸稈產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2)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發揮好典型示范作用。各地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中長期規劃,把外部推動和農民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統一安排,以便逐步形成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的經營格局;

3)建立良好的獎勵和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走向綜合利用秸稈的路子。各地應該根據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圍繞秸稈綜合利用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技術措施,對秸稈焚燒、掠奪式經營土地的 行為給予法律約束,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取得成效的農民和企業要給予政策鼓勵或支持。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利用講座和廣播的形式給農民進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從而加強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輿論引導, 為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 輿論氛圍;

4)因地制宜,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實現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首先各地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選擇適宜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和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其次,科研部門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科技研究,重點解決秸稈轉化中的技術問題。目前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中,有的技術還不成熟、有的還需進一步研發,技術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秸稈的有效利用。這些技術還都有待改善。因此,要不斷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和創新,從而為今后開展綜合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3 結論

總之,治理秸稈焚燒任重而道遠,一方面需要政府利用其職能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全社會各部門通力合作,推進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實現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因此,發展簡便、實用、經濟、環保、高效的秸稈處理、利用技術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現實需求。

參考文獻

[1]石學新.關于肥城市禁止秸稈焚燒的幾點建議[J].農業機械,2009(15).

[2]王佳琪,劉貴榮,薛松.秸稈焚燒的危害和改善[J].科技致富向導,011(9).

焚燒秸稈的對策范文第3篇

關鍵詞:秸稈;焚燒;綜合利用

一、我國大氣環境狀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氣環境污染嚴重,全國各地受霧霾天氣影響嚴重,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的形式變得十分嚴峻。從污染的來源來看,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燃燒廢氣是主要的污染來源。其中,秸稈焚燒后產生的有害氣體,就是燃燒廢氣中的一種。根據2016年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結果顯示,我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不超過20%,而污染超標的城市達到了80%。由此看來,我國在大氣環境污染防控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二、造成焚燒秸稈屢禁不止的原因

造成秸稈焚燒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隨著煤氣、天然氣等能源的出現與使用,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秸稈的燃料價值明顯削弱,利用率也越來越低。由于無用的秸a稈遺棄在田地當中,影響了農民正常的耕種,所以便將其進行焚燒。

其次,由于農民的勞動文化水平有限,始終認為焚燒后的秸稈會形成有效的肥料,增加田地的營養,從而提高下一季作物的收益。因此,大范圍的對秸稈進行焚燒處理。

最后,許多務農人員對秸稈的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其沒有價值,便將其進行焚燒。然而,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秸稈的使用雖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養殖場的飼養工作以及沼氣的制取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應用。此外,由于農村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失,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較低,導致了秸稈的收割能力不足,因此,只能采用焚燒的辦法進行處理。

三、焚燒秸稈的危害

1.引發火災。火災是焚燒秸稈最容易引發的問題之一,每一年,全國都有許多因為焚燒秸稈導致的火災案例,使人們的個人財產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人們的人身安全。如果焚燒秸稈處在大風天氣,后果更加不堪設想。

2.造成環境污染。焚燒秸稈造成的普遍危害便是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從我國環保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燃燒秸稈最多的國家之一,焚燒秸稈產生的污染氣體已經成為了我國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秸稈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硫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以及酸雨等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引起交通事故。在焚燒秸稈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黑色濃煙,一旦焚燒地點距離公路較近,便會降低公路的能見度。如此一來,便留下了較為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據不完全統計,每到秸稈焚燒的季節,都會發生多起由于濃煙導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T傷亡。如果焚燒地點距離機場較近,則會對飛機的起飛、降落造成嚴重的阻礙,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4.破壞土壤結構。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因此,總是錯誤的認為,秸稈焚燒后產生的草木灰,對于田地肥力的提高,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便不顧空氣污染,大量的焚燒秸稈。秸稈作為一項待開發的能源,在提高土地肥力方面的確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焚燒秸稈顯然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秸稈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高溫會導致田地的溫度不斷增高,從而將其中的有益菌殺死,降低了土地的保水性以及其中原有的養分含量。非但不能起到增加肥力的效果,還會使得田地更加貧瘠。若要實現秸稈還田,增加田地的養分含量,可以采用秸稈粉碎發酵的方法,利用秸稈發酵后產生的養分,從而提升土地的肥力。

四、目前綜合利用的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秸稈焚燒的問題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達成了共識,此類行為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對人類的身體健康與出行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然而,如何有效的引導農民正確的意識到秸稈的作用與使用方法,意識到秸稈焚燒的危害,則是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為了有效的控制秸稈焚燒的行為,加大了對秸稈利用方法的宣傳與指導。秸稈作為一項可再生資源,與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相比,形成速度較快,而且獲取十分方便。然而,在技術方面,雖然已經實現了利用秸稈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氣、制作養殖場飼料以及生物質發電等。但是,這些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難以產生較高的利用價值,從而使得農民的積極性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更多的農民則是明知焚燒有害,也只能繼續選擇焚燒。由此看來,政府有政策,百姓有對策,綜合利用說起來易,做起難,光堵不疏不行。因此,在快速拓展秸稈綜合利用的過程中,還應結合秸稈自身的特點,加大秸稈利用技術的開發與創新,使農民在利用秸稈技術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足夠的利用價值,從而有效的杜絕秸稈焚燒的現象。

五、如何切何實際搞好綜合利用

1.燃料化技術的使用。從我國目前的科學技術來看,秸稈燃料化主要可以應用于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沼氣發酵技術。利用科研技術成果,可以使秸稈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發酵,從而形成可供燃燒的氧氣,而發酵完的廢物則可作為肥料施于田地當中,促進田地肥力的提升。

其次,乙醇制作技術。經過處理的秸稈,在水解發酵以后,會形成液態化的乙醇。通過實驗證明,完全可以作為燃料進行使用。

2.秸稈肥料的使用。焚燒后的秸稈作為肥料使用,并沒有實際的效果。然而,使用粉碎機將秸稈粉碎后,撒于農田表面,通過翻耕將其翻入田地中后,秸稈的碎屑會在途中慢慢腐爛,并分解出利于作物成長的影響物質,從而實現增強田地肥力的目的。

3.秸稈基料的使用。從我國目前的秸稈利用技術來看,作為其他經濟作物生長的基料,是一種最有利用價值的技術。例如:在菌類的種植過程中,使用發酵后的秸稈作為基料,可以為菌類提供足夠的營養與生長環境。

4.原料化技術的使用。秸稈作為一種高纖維的農作物,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要根據秸稈種類的不同而用于不同的生產過程中。有些秸稈可以提取糖分,作為白糖生產的原料。還有一部分秸稈,由于其自身強度較高,可以在經過特殊處理后,作為建筑材料進行使用。

六、結語

綜合所述,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雖然能夠創造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是與廣大農戶的需求相差甚遠。因此,要真正做到綜合利用首先政府要強化宣傳,強化服務,另一方面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國家相關科研機構應加大秸稈利用技術的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秸稈利用的價值,從而使農民主動利用秸稈去創造經濟效益。如此一來,便可有效的杜絕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周義人.淺談當前如何搞好秸稈禁燒工作[J].農業工程技術,2016(23).

焚燒秸稈的對策范文第4篇

關鍵詞:秸稈;禁燒難;成因;對策

焚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飛機起降和交通干線及高壓輸電線路安全,進而影響國際及城市形象,也會燒毀農作物及樹木造成經濟損失。在秸稈禁燒方面,盡管環保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責任不落實、相關部門執法難度大、綜合利用技術缺乏及推廣緩慢等原因,秸稈焚燒的現象還較普遍,年年禁燒年年燒的局面并未實現根本扭轉。

1、我國秸稈禁燒屢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一是秸稈生產量大,農民的環保意識淡薄。據權威部門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各種農作物秸稈超過6.5億噸,過去,秸稈多用作牲畜飼料,并用來燒火做飯,而現在,人們更多的改用電和煤燒飯,秸稈隨即成為被閑置的資源,二是環保等執法部門管理難以到位。按目前國務院職能分工,秸稈禁燒工作歸屬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然而,秸稈禁燒是一系統工程,它涉及除農業、財政、交通、環保、民航等6個部門外,還涉及公安、銀行、科技、林業、文物、電力、信息產業等十幾個部門,一個同等級別的環保部門要統籌協調好十幾個部門,難度可想而知。三是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不強。盡管《大氣污染防治法》對秸稈焚燒及其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對露天焚燒秸稈者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元以下罰款,實踐證明,該規定過于簡單,可操作性差,力度小。況且,焚燒秸稈不是個案,絕大多數農民爭相參與,環保部門的執法力量薄弱,要深入農村一線執法,更不現實。四是收獲周期短加大了秸稈禁燒的難度。現在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從事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殘,再加上小麥收獲期不足10天,收割機收割后,馬上就要復種,午收季節外出打工返家的農民兄弟為了盡快外出,若使過高的麥茬人工還田費工費時,并與耕作播種形成矛盾。也有農民曾經試過“秸稈還田”,但實際效果不理想,特別是麥秸稈蠟質較重,還田后如果沒有降雨,埋在土里就無法腐爛,不但不能成為肥料,而且還給后續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了障礙,自己澆水則更不劃算。五是機械化收割難以實施統一監管。目前,大多數聯合收割機流動作業,非屬某一地區,不好管理,再加上夏收時間緊,嚴格管理會嚇跑機割手,影響麥收。因此,在經濟利益的趨勢下,大多數聯合收割機業主為了省時、省力和減少機器磨損,都將麥茬留得很高,有的甚至只將麥子“斬首”,留下的是無法處理的滿地秸稈,客觀上加大了秸稈禁燒工作的難度。六是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難以推廣。雖然目前國內已經在秸稈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將多種秸稈加工成優質飼料和工業原料,但由于成本過高,加上效益不明顯,很難在短期內迅速推廣。

2、對策及其建議

2.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采取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農民朋友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對秸稈禁燒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各新聞單位應將該項工作列為宣傳報道的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全方位的宣傳,使秸稈禁燒工作家喻戶曉,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秸稈禁燒工作的氛圍;三是動員農村的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秸稈禁燒工作,為改善農業、農村環境盡一份義務。

2.2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網絡。要將秸稈禁燒工作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本著對改善農村環境負總責的態度,真正把這項工作當作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持之以恒、長抓不懈。根據秸稈禁燒應急預案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各縣(市)、區務必將禁燒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鄉鎮落實到村,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人,將禁燒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責任 書,加大考核力度。

2.3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目前市場體系尚未發育健全的條件下,沒有準確的市場信息作導向,盲目擴大小麥、油菜作物的生產,往往有悖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做到預測市場在前,組織生產在后,要以市場為導向,廣泛引進牧草、花果、苗木、藥材等經濟作物,減少小麥、油菜種植面積。走綜合開發、生態牧業、綠色食品三位一體之路。

2.4應依靠科學技術解決秸稈綜合利用難題。國家應盡快出臺相應的經濟政策,對秸稈綜合利用產業予以扶持,農業、農機監理等部門要把好農機關,加強對麥收現場的監管,控制住麥茬高度。廣泛引進微耕機、粉碎還田機、埋草機、氣化爐等機具設備,政府應將秸稈綜合利用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出臺優惠政策,多方籌措資金,加大財政補貼、信貸優惠的力度,積極鼓勵農業、畜牧、環保等方面的科技人員進行科技攻關等。

2.5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查處力度。加大環保、農業、公安等部門間的協作力度,聯合執法、形成合力,從單一的現場堵截,轉變為“堵疏”結合,以疏導為主的工作路子上來。要盡快制定控制秸稈禁燒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抓好秸稈禁燒的檢查,積極開展執法培訓,努力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水平,規范執法行為。針對秸稈露天焚燒,發現一起,制止一起,該教育的教育,該處罰的處罰,絕不姑息遷就。

參考文獻:

[1]吳江紅,秸稈焚燒的原因危害及應對措施,《農機服務》[J],2008年第4期;

焚燒秸稈的對策范文第5篇

解決好焚燒秸稈問題,為秸稈利用找到好的出路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1、我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基本經驗

漯河地處豫中南部,總面積26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4萬公頃,農業人口200余萬人,是典型的農業市。全市農作物秸稈產量2.2×106t以上,小麥和玉米秸稈生成量占總量的90%左右,其中,小麥秸稈占8×105t左右,玉米秸稈產量1.2×106t左右。近年來,漯河市委、市政府對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十分重視,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基本遏制了焚燒秸稈的現象。造紙加工轉化和機械粉碎還田占小麥秸稈生成量的95%以上;玉米秸稈主要通過機械粉碎還田和青貯加以利用,秸稈成型燃料和秸稈生產沼氣占較少的比例,全年秸稈有效利用率達到了86%以上,秸稈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市四大班子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

二是搞好督導檢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成立秸稈禁燒綜合督導組和派駐縣區的督查組,每個督查組由市領導帶隊,加強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督導檢查。縣區鄉鎮也都成立了督查隊伍。

三是嚴格獎罰措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體系,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縣區進行獎勵,對焚燒秸稈的,按照目標管理規定對縣區政府進行經濟處罰。對焚燒秸稈的直接責任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處理。對從事秸稈利用的企業和個人在農機補貼、土地租賃、稅收等方面提供補貼和優惠政策。

四是推進綜合利用。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對秸稈利用機械、秸稈青貯、秸稈清運貯存等實行補貼。工作中要求小麥秸稈割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不影響玉米播種的措施實施小麥機械收獲,技術方面主要推廣機械粉碎還田、工業化利用等消化秸稈。玉米秸稈主要通過機械粉碎還田、青貯、壓塊、作沼氣原料等技術加以利用。從去年開始,本市的電廠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改由生物質發電,投產后,每年可消耗秸稈30萬噸左右,這為秸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2、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近年來的工作實踐,筆者感到一些客觀問題影響和制約了秸稈利用的發展,包括法律、認識、政策、技術等方面。

2.1 法律不健全。雖然《大氣污染防治法》、《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環發[1999]98號)對焚燒秸稈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從實踐來看,這些處罰難以落實,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地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責任主體在基層政府,而對焚燒秸稈行為人的處罰執行機構是環保部門,基層政府有責無權。另一方面處罰標準偏低,不能很好地起到對焚燒秸稈行為人的震懾和打擊作用。

2.2 管理不順暢。全國還沒有形成自上而下有效協調統一的監督管理體系。從目前看,各地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重視程度不同,有的地方政府成立有專門工作機構,有的沒有。在政府成立工作機構方面,各地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協調部門設在農業部門,有的設在環保部門,也有的設在農機部門。即使在一個部門內,也存在不同的業務科室具體負責這項工作。這就造成了上下管理關系上的不協調,影響了整體工作的推進。

2.3 認識不到位。群眾對秸稈利用的認識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對焚燒秸稈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個別地方干群矛盾也是造成焚燒秸稈的一個原因。

2.4 一家一戶的土地分散經營制約著大型機械的推廣應用,造成秸稈還田機、聯合收獲機等有效利用率較低,部分地塊秸稈還田質量不高。

2.5 秸稈利用技術研發不夠。能夠結合農時,短期內大量消耗秸稈的技術較少。機械粉碎還田、青貯是當前比較有效地解決秸稈利用的辦法,但這些技術的應用易受不利天氣的影響。

2.6 缺乏相應的支持政策。秸稈還田成本較高,收貯秸稈占用場地大、風險高,而這方面的獎補政策還沒有。

3、發展對策

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2008〕105號),要求各地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步伐。綜合運用法律手段、行政措施、技術措施和資金扶持相結合,推進秸稈的有效利用已成為當前解決農村焚燒秸稈的有效手段。

3.1 搞好宣傳,提高認識。當前,出現焚燒秸稈現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民對秸稈利用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因此,各級要充分利用多種宣傳工具,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和秸稈利用的好處,不斷提高農民利用秸稈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變被動禁燒為主動利用。

3.2 堵疏結合,促進利用。現階段,要實現秸稈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要疏,要在廣大農村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青貯、成型燃料等實用技術,培養各類秸稈轉化經紀人隊伍,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堵,讓群眾認識到焚燒秸稈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可通過行政、法律等措施嚴厲打擊焚燒秸稈行為。以疏為主,以堵促疏,堵疏結合,促進秸稈的有效利用。

3.3 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二者相互促進,禁燒是手段,利用是目的。一味地“禁”,找不到秸稈的出路,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焚燒秸稈的問題,因此,應當按照〔2008〕105號文件精神,建立各級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機構,形成全國一盤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可借鑒成熟地區的做法,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發改、環保、農業、科技等部門為成員的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機構,各部門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開展。

3.4 科技支撐,示范帶動。要研究和引進適合我國農時特點的秸稈利用技術,特別是消化秸稈快、成本低、操作簡便的技術。建立各種秸稈利用示范基地,讓農民從具體的利用實例中看到好處,靠效益帶動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的積極性。搞好相關技術培訓,讓農民掌握秸稈利用方面的技術,不斷提高利用秸稈的整體水平和效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介休市| 定边县| 淮阳县| 德兴市| 通辽市| 民丰县| 当雄县| 五寨县| 桂东县| 望都县| 巩义市| 铅山县| 宁津县| 佛教| 余江县| 灵台县| 监利县| 扶风县| 临猗县| 三明市| 电白县| 定西市| 阿拉善右旗| 宜兴市| 衡东县| 河北省| 太仆寺旗| 太康县| 新蔡县| 兖州市| 合山市| 西安市| 景泰县| 白河县| 灵武市| 海淀区| 任丘市| 巍山| 炉霍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