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園林發展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城市建設;園林規劃;發展趨勢
一、現代城市建設現狀
城市是一個集經濟、文化、人文、景觀、風情等于一體的巨大綜合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的速率也在大幅度增長,城市已經成為最大的人群聚集的地方,城市的建設更加廣泛的包含建筑、綠化、城市空間、城市道路、鋪地、城市公共設施、城市雕塑以及城市色彩,隨著城市建設項目不斷增多,城市的環境問題也在逐漸突出,而且基于經濟的發展,城市中的工廠、發電站也日益增多,空氣質量也不斷惡化,而且針對于人們更注重發展而往往忽略環境的保護,城市的綠化并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所以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對于園林綠化、規劃方面還是比較薄弱的一部分。
二、城市園林規劃的必要性
1、保護生態與環境
經過多年的城市的發展,讓我們了解到在城市建設中人們往往只重視了發展而忽略了自然環境的保護,甚至于完全脫離了自然,,以至于城市的環境的嚴重惡化,相對應的也就阻止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園林綠化使得城市中存在的自然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提高,還通過人工綠化的方式擴展了自然環境的范圍和空間,為城市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建立了堅固的后盾。
2、提高城市化程度
城市中的綠色主體就是園林綠地系統,而綠色植物又是關乎人們生存、文明、生命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在城市中占據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園林綠化的實行和園林規劃的不斷規劃使城市化的程度不斷地提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城市中園林的規劃、綠化間接上推進城市經濟的發展,也因此園林城市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要。
3、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眾所周知,植物都是具有特有的光合作用的,具有能夠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成等作用,而園林綠地正是把這一作用發揮到極致,而且在城市中不僅能夠阻擋、吸收、過濾污染空氣,還能夠較少空氣中因為人后密度大產生的過多的細菌,以及減輕噪音污染等,對于人們的身心健康起到重大的作用。
4、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相對于物質的需求更加重視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都是有著規律的生活,而且工作時間越來越短,閑暇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又美觀又實惠的取出就要數城市中的園林綠化帶了,這里環境好,空氣清新,讓人們能夠最大限度的感受大自然,達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勞的效果。
三、現代城市園林規劃的發展趨勢
1、走向區域、生態的設計
城市中園林綠化,園林建設很大一部分上還是取決于具體城市的條件,園林綠化帶的大小要考慮城市整體的環境,當然不同尺度和層次的景觀設計項目所處的生態系統全層也不同,但是這其中還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的,那就是“生態設計”,[1]也就是在城市園林規劃中,要建立最適合這個城市的生態系統,選擇的樹木和綠草等植物都是要嚴格考慮,只有正確的選擇才能夠讓城市的園林綠化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2、走向文化的設計
城市園林的規劃不僅僅只是為了保護環境、凈化空氣這一作用,城市的園林設計還要根據具體城市分文化和歷史,根據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園林更古香古色,更體現這個城市的文化特點,同時如果有相關的觀光景點,這些古典園林景觀的文化底蘊給游客們提供了一個觀今思昔的空間,讓其更能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以及我國古典園林的優良傳統。[2]在筑建古典園林景觀的時候,還可以相應的引進設和當地生長的珍稀樹種,這些珍稀樹種不僅可以比普通樹種更大的發揮凈化空氣的作用,而且更給城市園林增添了傳統的文化氣息。
3、走向人性化的設計
所謂人性化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以人為本”在園林景觀中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具體的來說就是要充分展現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展現出來的原則,例如在小區中就要充分的體現和諧、友好、溫馨的人際關系,這就需要在小區內設置一定的硬質景觀,還要在小區內建設做夠用來交往及活動的中心場地,除此之外人性化的建設還要注重空間的層次和序列,還有環境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等。[3]
綜上所述,在現代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園林的發展和規劃越來越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在城市建筑不斷增加和越來越多聚集的人群使得城市的環境越來越惡劣,只有不斷地增加園林綠化的范圍和強度才能夠快速解決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同時城市園林的規劃也是發揚傳統文化的另一種有效的方式,對于園林的規劃,同樣也是增進城市人群感情的一種場所或者說是方法,只有真正發揮了園林綠化與規劃的作用才能使城市的生態趨于平衡,有效地提高城市化的程度,推進經濟的發展,也能夠保證人們的身心健康,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明生活。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等.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和原理[J].中國園林,2001(6).
[2] 景長順.文化建園的哲學思考[J].中國園林,2001(1).
關鍵詞:現代;風景;園林設計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rends
Yang Yingyao Liu Bin
The Baoding city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office, Hebei Baoding 07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on management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landscape will not stay on the surface of the beautiful form, but in the viewpoint of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leading to form, fun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higher level of unity. The article also talked about trend of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functional, people-oriented;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landscape and also can product" mix"; landscape soft;" phase" layout, borrowed scenery appreciation; control force, executive force in both hands.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1、現代風景園林設計追求自然為主體
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所追求的是減少、甚至是沒有人類參與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場所,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隨著自然生態系統的嚴重退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西方社會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發生了根本變化。人類從過去作為自然界的主宰,轉變為現在成為自然界的一員。與此相適應的是,風景園林師過去將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現在則傾向于將自然作為設計的主體。
傳統園林被看作是人類對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與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競爭,而城市中出現的荒地則被看作是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當人們認識到,植物同人類一樣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遷徙,自然會運用各種方式將荒地變成各種遷徙植物的競爭地之后,荒地就成為風景園林展示的熱點景觀類型之一。
2、現代風景園林設計要以生態為核心
生態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使人們普遍認識到將各種生物聯系起來的各種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風景園林設計而言,所有的景觀元素也都是相互關聯的。設計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樣,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選擇不當,嫁接就很難成功。同樣,如果風景園林師在設計中隨意去掉一些景觀元素,或破壞了各景觀元素之間的聯系方式,極有可能在許多層面上影響到原先錯綜復雜、彼此連接的景觀格局。如前所述,這類設計手法對于非自然環境而言,造成的后果還不是很嚴重,只不過是原有景觀類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對于那些以生物為核心的自然環境來說,這樣的風景園林設計方案就會造成破壞自然的惡果,而且設計本身也難以獲得成功,強行實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價昂貴。
3、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應以地域為特征
地域性景觀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氣候特點、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等構成的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及人類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觀遺產等。風景園林設計的要旨就是要再現本地區的地域景觀特征,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在某個地區中,各個景觀元素彼此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并與周圍的自然與人文特征相結合,構成人們所觀察到的景觀類型。景觀設計應從大到一個區域、小到場地周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類型和特征出發,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觀元素,營造出適合當地自然和人文條件的景觀類型,以及適應當地生活習俗的觀察和利用景觀的方式。風景園林師應是堅定的“完美主義者”和“擴張主義者”,不應滿足于場地本身的景觀塑造,而應追求本地區地域景觀的完整性。
4、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以場地為基礎
任何場地都具有大量顯性或隱性的景觀資源。作為風景園林師不僅要具備各種相關的專業知識,尤其還要具備對景觀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對景觀變化機理的洞察能力。風景園林師首先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并理解場地,努力把場地含有的各種信息都收集、歸納并聯系起來,將場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煉并運用于設計之中。同時,他應該能夠預見場地整治的變化方向,始終明確場地的改變過程。實際上,與發現一樣,風景園林師的眼光本身就是設計過程。此外,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人們起初認為有問題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實并沒有什么大的問題,而問題很可能出在別處。兩塊場地之間的轉換之處,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優秀的風景園林師往往從場地的周邊環境整治著手,而不是馬上進入場地本身的整治。遺憾的是,中國風景園林師已習慣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處理方式,總是從場地本身的整治出發,在場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將各種低劣的景物放在場地。
5、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以空間為骨架
景觀是由實體和空間兩部分組成的,空間是風景園林設計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屬于某個彼此緊密相連的空間體系,并以此把景觀空間與實體區分開來。
空間的特性來自該空間與其他空間的相互關系。在一個空間內部,如果繼續以該空間的邊界為參照的話,還應存在著一些亞空間,又與其亞邊界相聯系。因此,風景園林設計不能輕易地破壞各種景觀邊界在空間中存在的形態。景觀空間具有一定的擴展能力,它們以某種方式與鄰里空間共同存在、同被欣賞,形成某種空間聯合體。地平線是景觀空間的邊界,隨著觀察者的運動,它也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因此,風景園林設計不僅要關注空間本身,更要關注該空間與周邊空間之間的聯系方式,即一個空間以何種方式轉換到鄰里空間?然后再以何種方式轉換到下一個鄰里空間?如此由近至遠,逐漸抵達遙遠的地平線,從而形成相互之間有機聯系的整體性景觀。
6、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以簡約為手法
簡約的設計手法就是要求用簡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風景園林設計的本質特征,減少不必要的裝飾和拖泥帶水的表達方式。
簡約應該是風景園林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簡約手法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設計方法的簡約,要求對場地的認真研究,以最小的改變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現手法的簡約,要求簡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現最主要的景觀特征;三是設計目標的簡約,要求充分了解并順應場地的文脈、肌理、特性,盡量減少對原有景觀的人為干擾。所謂最優秀的設計作品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師們越來越傾向于用簡約的方法去整治空間,正如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實際上并沒有一無是處的空間,它同樣在演變,同樣擁有某種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積極的方面。中國風景園林師更應注重簡約的設計風格,不要輕易地去改變空間,而應充分認識并展示空間的個性特征。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城市 園林景觀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環境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對生存空間舒適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已經成為影響城市建設、市容環境建設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綠化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如何讓規劃建設的城市園林景觀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并實現可持續發展顯得更加重要。
一、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起步較晚,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廣大園林設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園林景觀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在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方面,做到了與世界接軌。但是多種原因的存在使我國在園林景觀建設中存在著許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
個方面:
1.整體規劃與設計水平有待提高 總體看,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人員的自身素質還存在缺陷,設計理念比較陳舊,規劃設計的手段、方法還很落后,導致城市園林規劃缺乏科學性,整體設計水平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對已經形成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嚴肅性不夠重視,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這就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城市的整體建設和發展水平。
2.園林景觀建設缺乏技術創新 園林景觀建設行業在我國還是新興產業,在建設上仍采用過時的施工技術、手段、措施與方法,技術的創新力度不足,不能運用新工藝、新方法和新材料來解決和改善園林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就不能滿足既美化環境,又改善生態的雙重需求,因此無法提升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整體效果。
3. 城市景觀建設與生態環境效用缺乏統一性一些城市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缺乏經驗和相關技術,只把園林景觀當作城市景觀的輔助,忽視園林的生態效益在改善城市環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園林景觀作品對整個城市景觀所起的美化作用。就算是考慮到園林景觀的規劃,也只是從園林綠化規劃的形式上考慮城市廣場或公園的觀賞價值和藝術表現力,單純強調視覺上的整體對稱以及沖擊力,卻放松園林改善環境的設計要求,更不會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土壤特點設計出具有個性特點的園林藝術作品。
4. 園林規劃選擇的植物品種存在不合理性有的城市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沒有尊重生態學關于植物種類多樣性的種植原則,要么品種單一,沒考慮植物品種的多樣性,要么一塊園林中種植上百種的樹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貴樹種,只是簡單地增加樹木的種類,而沒考慮這些樹種的具體生長情況,很難形成穩定的植物生存環境,不利于保持園林生態結構的穩定性。
5. 園林規劃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日趨嚴重一些城市很舍得在園林景觀的建設上下功夫,花大錢,特別是在種植名貴樹木上投入大量經費,但往往忽略日常規范管理工作,忽視防治病蟲害、除草、澆水、修剪和施肥等園林的日常養護工作,造成樹種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生長也很慢。由于舍不得投入管理經費,所用的養護設備陳舊和不足,無法保證城市園林規劃功能的充分發揮。
二、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西方現代城市園林普遍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注重場地特征、空間塑造、時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強調簡約和個性化設計風格的潮流下,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還停留在抄襲模仿西方城市園林大搞形式主義,注重實體景觀而忽視空間塑造,強調張揚和人工堆砌的設計手法上,這顯然是因為對現代城市園林發展趨勢缺乏深刻認識。未來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樹立符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生態園林理念 按照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要做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應該走生態城市建設之路,使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既達到美化城市、推動旅游、增進經濟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 立足現代城市整體發展要求規劃長期目標所謂現代城市建設,是指通過最優秀的人才激活最先進的文化和理念,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材料與工藝,降低城市建設與運轉的各類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項配套系統功能與效率,增強城市的經濟價值與經濟發展的活力,節能、低碳、環保、綠色、高效、宜居。園林景觀的設計者們要把現代城市的建設理念、發展總目標與城市生態環境有機結合,做到布局合理,設計出滿足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體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觀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發揮園林景觀對城市正在進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應有的推動作用。
3.遵循生物多樣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 以注重生態優先為原則,在園林生態景觀設計上,遵循生物多樣性,注意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生態與景觀兼顧,合理配置園林植物,協調植物間的關系,增加生態效益; 以注重適地適樹為原則,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樹種為輔,講求科學,適地適樹,宜草則草,宜樹則樹,努力形成城市個性化的園林綠化特色; 以注重因時綠化為原則,緊緊抓住春季重要時節,大力實施園林綠化建設,防止園林綠化建設反季節施工,避免嚴寒酷暑種植綠化影響苗木成活率和綠化生長效果。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植物群落,形成和諧的生態關系,達到理想的綠化、美化、凈化效果。
4. 兼顧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三者間的必然聯系 一是在生態城市園林建設方面,要遵循“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的原則,空間綠化要與綠地建設相配套,進行多層次的綠化。以城市規劃學、生態學、植物學等學科理論為支撐,應選擇適宜生長的樹種進行種植,使城市生態建設向草坪、植被、喬木、灌木等多層次立體混交發展。二是城市園林綠化在重視整體環境的同時,要逐步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重視生態小區的建設。在建設中要重點以自然景觀、綠化園林為主,盡量減少亭臺樓閣、噴泉雕塑、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觀,使得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統一,使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更有利于生物物種多樣性的發展。三是生態建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長遠與近期、整體與局部的利益關系。
5.明確人性化的園林景觀設計主題 以人為中心,關注園林景觀的使用者,設計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讓人產生愉悅感的園林景觀,是園林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主題思想。人是園林規劃設計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學、行為藝術等學科引入到園林規劃設計領域,要體現人的行為在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互補關系,擴展園林規劃設計的內涵。園林景觀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設計的精巧,產生愉悅感,并把這種愉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意象,從而實現集園林景觀的實用、生態、功能、觀賞性為一體的目標。
6.多學科高度綜合應用性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特征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是園林學、景觀學、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園藝、林學、文學藝術等自然與人文科學高度綜合的一門應用性學科,這就要求城市園林設計師不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學和理性的方法去觀察和研究自然與環境,要用科學的手段指導城市園林建設。園林設計師還必須密切與資源、生態、生物、水保、哲學、社會學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學者們的交流與合作,產生新觀點與新思路,博采眾長,以不斷提高整體規劃設計水平。未來園林景觀的發展必然是以現代城市環境建設及社會需求為背景,綜合各學科對園林景觀的需要,對古典及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概況、園林景觀文化與藝術、規劃設計要素及理論、園林景觀規劃與生態、組景手法、種植設計、園林景觀工程、風景旅游、綠化施工及概預算等做出科學、生態與藝術的規劃與設計。
關鍵詞 營養科 前景 發展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營養治療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已成為現代醫療綜合療法(治療、護理、營養)之一,衛生部于1985年下文把營養科室明確劃為臨床醫技科室。在醫院等級評審中,“三甲”醫院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營養專業人才的配備。由此可見,衛生部對營養科室的建設是相當重視的。
營養工作在臨床醫學中的價值與發展趨勢
80年代我國著名的營養學教授指出:臨床資料表明,病人營養不良現象相當普遍,幾乎是世界性的,發病率高,占住院病人的40%以上[1]。主要原因可能有:①因創傷、炎癥、膿毒癥、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造成的機體內神經、激素和內分泌一系列復雜代謝變化未被臨床醫師所認識、未得到及時糾正而造成了營養不良,甚至惡化;②營養狀況檢測手段缺乏,即使對最重要又常見的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也無法正確診斷;③醫源性的,即醫療處理不當等。既然比例高,就必須進行營養治療。因此,如何預防醫院內營養不良的發生是一個真正的挑戰。營養科擔負著全院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工作,給醫院內涵質量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因此,加強腸內和腸外營養業務建設,建立臨床營養支持專業隊伍[2],開展規范的營養支持、治療和臨床營養質量評價,將成為醫院醫療質量建設和管理的新熱點以及新的質量制高點。
一些科學家和臨床營養學家指出了幾個可能的趨勢:繼續向腸內營養方面過渡;提倡允許性的低熱卡攝入(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低),因為慢性營養不良時患者的合成代謝下降,感染危險性增加,從而增加其死亡率。而另一方面,限制營養的攝入,尤其通過允許性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對壽命、退行性病變以及機體在面對感染或感染以后的自身免疫反應都有好處。將來,短期允許性的能量攝入不足對正常生理和疾病時的病理機制仍然需要進行研究。通過應用營養藥理學和免疫營養學進一步提高營養的作用,將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聯合使用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尤其是對那些嚴重應激患者。
免疫營養對營養物質共同和特殊代謝變化的了解使我們能夠找到機會來干預疾病的進程,尤其是在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癥反應、調節細胞水的代謝和改善腸屏障功能方面。營養和免疫功能的這種特殊相關性,使得人們對很多物質在調節免疫的特殊作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事實上,“藥理學”的免疫營養將應該同時滿足患者代謝和免疫調節方面的需要,這些免疫調節物的治療用量明顯高于單純預防量。控制機體對應激和感染時代謝反應的程度將是臨床醫生的一個有力手段。
加強營養科室建設與發展的對策
營養科要開展臨床營養工作,首先應從開展腸內營養工作開始。由于相當一部牙醫院營養科目前營養工作的重點放在各種治療飲食的制作,腸外營養(PN)及腸內營養(EN)工作尚未開展,筆者建議這部分醫院營養科先從EN開始進行臨床營養工作。因為很多醫院PN工作都是由臨床醫師特別是普外科醫師在做,營著師想一開始就插手PN治療不太現實,另外,EN工作相對來說簡單,在目前營養師隊伍不夠強大的情況下,營養師從開始進行EN治療以介入臨床營養治療是可行的。在營養師的臨床營養治療水平不太高或不夠高的情況下,營養師應虛心學習,掌握營養治療原則和方法,發揮營養師在臨床營養治療中的主導作用[3]。
制定一套系統的科室發展方案:營養師要想開展臨床營養工作,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室發展方案。該方案應從營養科的建設規劃、營養科與臨床科室的合作協議、營養科開展臨床營養治療工作需要增加的人員場地、添置的設備、開展臨床營養治療工作的內容、預期目標以及可能產生的效益都必須納入方案中。從而指導自己完善臨床營養治療工作。不斷地溝通、細致周到的服務、統籌安排病人的臨床治療和營養治療、制訂個體化的營養治療方案、良好的治療效果是臨床營養工作的關鍵。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營養治療時護理工作方面的要求,加強與護士長及護士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配合默契,使臨床治療、營養治療、護理工作三者密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取得最佳的療效。
營養科的發展方向,根據國情并借鑒國外經驗,營養科要開展好臨床營養工作,應在醫院內建立臨床營養中心,由醫師、營養師、護理師、藥劑師組成的營養支持小組(NST),其任務是:①識別病人是否存在營養不良,或是否存在發生營養不良的趨勢。②對病人進行科學的營養評價并制訂合理的營養治療方案。③為病人提供安全規范、合理有效的營養治療。
營養學是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應用性很強。我們通過對營養治療工作的初步體會,營養治療在綜合治療工作中確實能起到藥物、護理所不及的作用,互相配合,齊驅并駕。
參考文獻
1 查良錠,周王睿,崔月榮,等. 實用營養治療手冊.第2版.秦皇島: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295~297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中國近現代園林、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
1 中國園林歷史發展的概況
從時間發展上講,可分為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近現代園林。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園林發展的重要階段,為中國園林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園林具有獨特的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按照縱向的歷史發展分析,簡述如下:
史籍記載的最早的園林形式是殷商時期建立的“囿”,園林里面的主要構筑物是“臺”,可以說中國古典園林產生于囿與臺的結合。初期的園林目的是為了帝王狩獵活動的場所。他們通過范圍廣闊,風景自然的“囿”來蓄養禽獸。用土堆筑成的“臺”來登高觀天象、通神明。在商末周初時期,不光帝王有囿,等而之下的奴隸主也有囿,只不過在規模大小上所區別。殷周時期的王、諸侯、士大夫所經營的園林,是皇家園林形成的前身,統稱“貴族園林”,即殷紂王的“沙丘苑臺”和周文王的“靈囿”。秦漢時期“囿”除游樂狩獵的活動內容外,在其中開始建“宮”設“館”,增加帝王寢居、靜觀活動的內容,形成了皇家園林的基本形式宮苑。其后帝王連續不斷的營建宮、苑,其中以秦最為有名的阿房宮和西漢最大的建章宮為代表。此時的私家園林僅是模仿皇家園林,尚無形成自己的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轉折期。這個時期園林風格得到了發展,園林形式變得多樣。由于社會長期動亂,思想、文化、藝術等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引起園林創作的變革。文人雅士建造私園,把自然式風景山水縮寫于自己私家園林中,以山水為骨干作為園林布局的基礎。如西晉石祟的“金谷園”是當時著名的私家園林。南北朝時期道、佛盛行,作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觀大量出現,形成寺觀園林。寺廟不僅是信徒朝拜進香的圣地,而且逐步形成風景游覽的圣地。這一時期皇家園林不如私家園林盛行,但勢必影響到園林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從此以后,私家園林、皇家園林與寺觀園林三大園林并行發展。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全盛期。這個時期皇家園林的皇家氣派已經形成,不僅表現為規模宏大 ,而且反應園林在總體布局和局部的設計處理上,出現了西苑、華清宮、九成宮的代表作品。私家園林以文人參與造園,他們以詩入園、因畫成景,把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融入于造園思想中,深化了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園林觀,為宋代文人園林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寺觀園林進一步世俗化,發揮出城市公共園林的職能,促進原始旅游區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態環境。
宋代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成熟前期。這個時期文人園林興盛成為古典園林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皇家園林較多的受到文人園林的影響,寺觀園林也由世俗化進一步文人化。對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園要素的處理技法更加精湛豐富,進一步提升了園林設計的精致程度。“寫意山水園”的塑造在宋代才得以最終完成。
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成熟后期。這個時期園林出現地域的劃分,形成了江南、嶺南、北京三大風格的鼎峙局面。文人園林涵蓋了民間的造園活動,導致私家園林達到藝術成就的高峰,江南私家園林是其代表。皇家園林的規模趨大,皇家氣派濃郁,反映了明以后絕對君權集權的政治地位。此外,皇家園林引進江南造園技藝,形成南北園林的大融合,出現了避暑山莊、頤和園、精宜園等大型優秀園林作品。明末清初,江南一批優秀的造園家出刊著書,使江南民間造園藝術達到了頂峰,如《園冶》、《一家言》、《長物志》等。明末清初,疊石假山流行,促使寫意山水園的開辟和發展,豐富了造園技巧。但清代中后期,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許多精湛的造園藝術僅停留在口授心傳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統總結提高升華為科學理論,從而造成造園文化技藝的失傳。在某些發達地區,利用廢舊水渠、運河、廢園等加以改造修建成公共園林。這些公共園林不是主流,但其綠化空間具有非常明顯的開發的、多功能的性質。
清末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尾聲,是中國由古典園林轉入近代園林的一個急劇變革的時期。清末后期園林設計中出現了程式化嚴重、過分拘泥于形式和技巧的問題,桎梏了園林藝術的發展,再加之中國封建王朝的腐敗,帝國主義的入侵,經濟水平嚴重倒退,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使中國古典園林無法再現夕日的輝煌,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開始進入近現代園林階段。
1840年以后,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西方造園藝術的進一步傳播,人們開始認識到園林是為公眾服務的,公園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近代園林的形成。這個時期出現的主要公園類型有三種:租界公園、自建公園、轉型公園。租界公園為帝國主義國家利用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建立租界,并在租界建立公園,如上海的外灘公園、虹口公園等;自建公園為中國人選擇自然山水良好以及沿海、長江流域的城市自己修建的公園,如無錫城中公園,南京的玄武湖公園等;轉型公園是皇家苑囿或舊時衙署園林、孔廟等園林的開放,形成大眾公園,如北京的頤和園、北海公園等。1949年以后營建、改建和整理城市園林形成中國現代園林。建國之初,中國園林還處在一個調整、恢復的階段。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各城市結合舊城改造、新城開發和市政工程建設,大量建造了一批新公園,如北京的紫竹院公園,上海的長風公園等。
2 中國園林文化的特征
中國古典園林在近三千余年的漫長的發展過程,先后出現了囿苑、林苑、皇家宮室園林、皇家離宮園林、私家別業園林、私家宅邸園林、寺廟園林等園林形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園林體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自然式園林。它與世界上其他園林體系相比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它的各類型之間,又有著許多相同的共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本與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詩畫的情趣;意境的蘊涵。以自然風景的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被作裝點,構成自然風景式園林的基本要素,有意識地利用模仿自然,并加以改造,從而表現出一個精煉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即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園林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都力求把山、水、花木等其他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整體協調的效果,從而在園林總體上使得建筑美與自然美融合起來;運用各個藝術門類,融會貫通,熔鑄詩畫藝術于園林,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創造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鑒賞者類似的感情激發和理念的聯想,便形成了園林意境的空間。
3 結束語
縱觀中國園林發展史,中國園林的發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低級走向高級。是一部與中華民族興衰同呼吸,共命運的發展史。我們應傳承中國園林文化的精髓,將其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創造出適合中國當代及未來的園林發展方向。在當今全球化所造成的歷史經濟文化環境中,我們要將希望與困難并存,既要接受文化碰撞帶來的沖擊,又要繼承中國園林地域文化的獨特性,把中國園林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