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壓瘡的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老年骨科患者;護理的危險因素;應對策略
隨著年齡的增加, 骨質疏松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老年人骨折后易造成延遲愈合。其次心血管系統和呼吸道的并發癥也是老年患者的重要護理危險因素。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的合并癥同時存在, 這也給治療和護理過程加大了難度。特別是老年骨科患者的恢復時間很長, 對護理工作中的危險因素和應對也是一種考驗。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 作為研究對象, 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現做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 作為研究對象。其男性患者37例, 女性患者43例, 年齡57~84歲, 平均年齡為(74.3±1.2)歲。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的骨科疾病, 例如骨折、關節疾病等,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的方式。使患者的年齡、性別、既往病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根據8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實際情況來統計分析出最常見的幾種護理危險因素, 再針對這幾種危險因素來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應對。
1. 3 觀察指標 老年骨科患者在各種危險因素中所占的人數。
2 老年骨科常見的護理危險因素
2. 1 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隨著年齡的增大循環系統將會逐漸衰竭, 容易造成管腔狹窄血液供應減少心血管硬化,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1]。加上傷口的疼痛感, 精神的過度緊張等因素患者受到刺激, 易誘發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造成死亡, 有20例。
2. 2 呼吸道并發癥 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會相對性的減弱, 特別是男性患者有煙酒嗜好, 并有肺源性心臟性或者慢性支氣管炎病史, 長期的臥床容易導致術后患者發生呼吸道并發癥, 有24例。
2. 3 骨的延遲愈合 進入老年期后, 隨年齡的增大甲狀腺激素含量升高, 導致骨鈣稀釋, 容易引起老年人 骨質疏松[2]。由于老年人活動量減少, 骨細胞活性降低, 所以骨折后, 骨將會延遲愈合或者干脆不愈合, 有34例。
2. 4 壓瘡 患者因截癱或者其他病因長期臥床導致全身血液循環變差, 皮膚抵抗力降低。所需康復時間長如果護理措施不到位, 例如沒有定時給予翻身, 清潔整理床單或及時墊海綿墊等都易導致患者形成壓瘡, 有4例。
3 應對措施
3. 1 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入院后要做好患者病史的采集, 詳細詢問患者的過往病史, 做好各種輔助檢查, 心血管疾病者需重點觀察, 如果出現胸悶憋氣心前區不適等癥狀時, 應該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 避免意外發生死亡。
3. 2 呼吸道并發癥 讓患者明確地了解吸煙的危害, 要求患者戒煙來配合治療。鼓勵患者做深呼吸運動, 或者做擴胸運動, 來提高肺活量。拍擊背部使讓積痰排出, 鼓勵患者盡量將痰咯出, 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則給予霧化吸入, 2次/d, 若病情允許多下床活動[3]。
3. 3 骨的延遲愈合 不經要注意補鈣和適量維生素D, 也要合理進行營養搭配, 多食用高鈣的食物, 如牛奶制品、大豆制品、海鮮、核桃、花生、深綠色蔬菜等[4]。
3. 4 壓瘡 定時給予翻身, 清潔整理床單或及時墊海綿墊等都易導致患者形成壓瘡。能翻身的患者 每隔2 h1次, 并用50%紅花乙醇按摩受壓部位, 來促進血液循環, 避免形成壓瘡[5]。
4 討論
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的合并癥同時存在, 這也給治療和護理過程加大了難度。老年人必定會有骨質疏松, 所以老年人骨折后易造成延遲愈合。其次心血管系統和呼吸道的并發癥也是老年患者的重要護理危險因素, 因為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病史[5, 6]。特別是老年骨科患者的恢復時間很長, 對護理工作中的危險因素和應對也是一種考驗。本研究中分析得出老年骨科患者護理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呼吸道并發癥、骨的延遲愈合以及壓瘡, 應該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護理措施應該更人性化的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 這樣才能提高護理效果使患者更快更好的痊愈。
參考文獻
[1] 吳嬌臻,楊曉秋,祝崇雪,等. 68例老年股骨粗隆間再骨折的原因分析和預防對策.中華護理雜志, 2009,44(2):133-135.
[2] 全小冬.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7(5):10-12.
[3] 岳建偉,趙婷,庫洪安,等.護理安全管理流程在預防老年骨科靜脈血栓中的應用研究.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19(11): 1286-1289.
[4] 葉明,況麗.骨科老年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22(24): 2723-2725.
關鍵詞:老年人 用藥安全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22-02
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逐漸增長,隨著老年人的增加,對醫療護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護理也越來越熱門。老年護理從業人員不僅要認識疾病還要學會識別潛在的護理風險,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護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點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出現衰退,聽力、視覺、操作能力和反應速度逐漸降低;加上精神活動能力減弱、人格的改變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時會非常痛苦。老年護理從業人員不光要照顧老年人生理,還要重視老人心理問題,對可能發生的事做出正確判斷。
2 老年病房護理管理中常見的風險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現的安全風險有“跌倒、壓瘡、突發病情變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發生變化時常無自覺癥狀、自殺”等。老年護理人員在照顧老人安全用藥的同時還應注意老年人的這一系列風險。
2.1 安全風險。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見的護理風險,歐美等國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歲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對北京市10個城區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調查顯示,跌到的發生率為31.26%,居所有安全問題之首。
2.1.2 壓瘡。調查顯示70%的壓瘡見于7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壓瘡比較隱蔽、易繼發感染、愈合困難,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應不明顯,常常會貽誤治療時機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發生壓瘡的老年人的死亡率與未發生者比較增加了4倍,如果壓瘡長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發病情變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發生變化時常無自覺癥狀。據統計35%~80%的老年人發生心肌梗死時無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時疼痛反應不明顯,往往會延誤后續的治療和護理,導致嚴重后果。
2.2 影響老年人用藥的相關因素。老年人在用藥方面也應時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漸萎縮,胃液分泌減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減少,腸蠕動減弱,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一些親脂性的藥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組織內蓄積,長期服用可能產生毒性反應,護理人員在給老人用藥時應注意。
2.2.1 老年人的藥物動力學特點。藥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漸萎縮,胃液分泌減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減少,腸蠕動減弱,這些改變都能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藥物的分布:藥物吸收入血液循環后,隨血流分布于全身,影響其分布的因素有身體結構的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隨著老齡化,在結構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減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會影響藥物的分布變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較男性明顯。
2.2.2 藥物的代謝與排泄。藥物進入人體后經肝臟代謝,由腸或腎臟排出體外。肝臟作為主要代謝器官,在此主要通過各種酶類的活性,促進藥物的生物轉化,通過肝臟血流等決定藥物代謝、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臟體積和重量隨老齡化而減少,功能性肝細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減少,因而對在肝內代謝和排泄的藥物會有一定的影響。
2.2.3 多種藥物相互干擾的影響。年老病多,聯合用藥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見。幾種藥物先后或同時應用,往往會使藥效加強或削弱,可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及至誘發中毒,有時甚至屬于配伍禁忌者,卻誤以為原發疾病的病情發展,導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護理風險防范
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尤其是身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護士長,在工作中應充分評估老年病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做好人員培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風險預案,積極介入病房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老年病人安全知識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級護理規定時間巡視病房
三級護理的患者沒有明確的規定時間,夜間一般要求每小時1次。但老年人睡眠淺,頻繁的巡視容易驚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滿。除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取得諒解外,要求護士在夜間巡視過程中,注意動作輕,關門輕。在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時,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臉上,可用手擋一下光源。
5 夜間主要安全問題的防范措施
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應充分評估老年病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并且做好培訓,建立起健全的風險預案,加強對老年病人安全知識的教導,做到防范于未然。護理人員應時常對患者做好宣傳教育,按規定時間巡視病房。在夜晚時分應注意的一些安全問題有“墜床、猝死、外出”。
5.1 墜床。我科通過調查,建議使用使用日本進口的八樂夢電控護理床,床兩側同時具有扶欄,升降便捷。夜間護士在患者睡前檢查病床的護欄是否升起,并調整合理的床高,一般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點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發生的高發時間,此時血壓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這一期間避免體育鍛煉。對白天有誘因發生的患者,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夜間也應加強對病情的觀察。猝死發病急、病情兇,因此,應加強護士責任心,提高對猝死的認識,掌握其發病誘因、規律、臨床先兆,避免情緒激動、勞累、飽餐、飲酒過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數老人有清晨鍛煉的習慣,一旦病情穩定,往往恢復晨練,選擇的地點、方式因人而異。而此時正是晨間護理工作最忙碌的時候,當班護士無法顧及每一個患者的行蹤。為防意外,平時除做好宣教,嚴格請假制度外,還需要了解患者晨練方式、持續時間、愿意選擇的地點。鼓勵在院內、病區內活動,避免選擇過于僻靜的地點。鼓勵與病友同行,盡量不要單獨活動。如患者超出平時活動的正常時間,沒有按時返回病房,應提高警惕,組織尋找。
參考文獻
[1]老年醫學委員會.實現健康老齡化迎接21世紀人口老齡化挑戰.北京:中華醫學會,2007:259
[2]王曉湘,張琳華,張瑩,等.淺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西南軍醫,2006,8(2):93-94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來本院行THR手術的高齡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 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并且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障礙、腦癱患者。男71例, 女42例;年齡最小62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73.6±5.75)歲;住院時間12~18 d, 平均住院時間(15.3±3.82)d;疾病種類:37例類風濕性關節炎, 39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37例股骨頸骨折;合并疾病:43例慢性心血管疾病, 36例高血壓, 34例糖尿病。
1. 2 方法
1. 2. 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缺乏THR手術知識, 加上對自身健康的過度擔憂, 很多老年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不利于手術進行以及預后康復。為此, 醫護人員應當主動和老年人溝通, 了解其性格特征,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THR手術流程、麻醉方式、療效以及優點[3], 以達到緩解老年患者緊張、恐懼等情緒的目的, 倘若老年患者存在嚴重不良情緒, 產生失眠情況, 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師, 遵醫囑給予服用適量的鎮靜藥物治療。②清潔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經常協助老年患者換洗衣物, 并且指導患者每天進行會陰清洗, 確保干凈衛生, 同時還要重視高齡女性患者皮膚清潔工作[4]。③術前康復指導和訓練:護理人員對老年人進行康復指導, 是患者術后進行鍛煉的前提條件, 目的在于幫助老年人熟悉鍛煉的方法。功能鍛煉不僅僅在術后進行, 還要在術前進行, 相互配合, 縮短老年人髖部功能恢復時間。老年人入院治療后, 護理人員應當了解其排便的習慣, 必要時教會老年人床上排便的方法[5]。
1. 2. 2 術后護理 ①護理:手術結束返回病房時, 最好使用過床, 將患者從手術床搬運至病床, 改變時必須軸線翻身, 并且在搬運過程中指導患者兩腿之間夾枕頭或海綿墊防止脫位。醫務人員應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陪伴人員介紹避免關節脫位的必要性, 并且將相關的知識制作小冊子或者折頁發放給患者以及家屬, 其中必須安排有的相關圖片, 使得家屬更容易理解, 提高治療依從性。此外應提倡老年人穿丁字鞋, 避免關節出現外旋的情況。在臥床休息過程中應當將枕頭以及海綿墊放在老年人膝蓋下方, 讓其膝關節保持屈曲15°;必要時進行牽引, 確保患肢處于外展中立的, 以免出現內收、外旋的情況。術后前3 d患者需臥床休息, 指導其進行病床上大小便, 告知老年人在采用坐便器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屈髖的情況, 而且盡量將整個骨盆托起, 因此醫院應當為此類患者設置坐便器比普通坐便器高15 cm左右, 這樣可有效降低脫位的發生率。②出院指導:應當跟老年患者講解術后進行康復鍛煉的內容、方法以及必要性, 并且使其家庭成員了解專業的康復鍛煉方法, 叮囑患者在家中也要堅持進行康復鍛煉。同時護理人員告知老年患者應當時刻注意自身的, 盡量做到不將雙叉;不彎曲雙膝, 以達到最大限度減少髖關節內旋以及內收情況的發生;不坐較矮的凳子及沙發;不要彎腰;6個月內不要背負重東西。③感染預防:護理人員應重視引流管護理, 嚴密觀察液體的顏色、性質以及量。對于消瘦、肌肉松弛的老年人, 應當注意保持引流負壓處于合理的狀態, 避免出血情況的發生。如果引流量較大, 而且流出速度很快(術后2 h>400 ml或24 h>800 ml), 護理人員應當馬上通知醫生, 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應當確保引流管處于通暢的狀態, 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 應當對引流管進行夾閉, 而且給予妥善固定, 避免出現脫管、逆行感染的情況發生。④嚴密觀察病情:護理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血壓等情況, 注意切口周圍皮膚色澤、溫度, 患肢血運、溫度等情況是否發生改變。⑤壓瘡預防:按時給老年患者翻身, 必要時給予康惠爾等保護貼貼在骨隆突等受壓部位, 確保其血流循環處于暢通的狀態;幫助老年患者擦浴1次/d, 有效降低壓瘡發生率。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由于多數高齡患者的血液稠度較高, 導致血流緩慢, 并且手術導致凝血因子增加, 致使形成血塞。⑦髖關節脫位預防:護理人員應當強化指導, 抬高其患肢, 取外展中立位, 并且將軟枕放在患者兩腿的中間。在術后初期, 應當教會老年人采用雙上肢扶床欄或撐床面, 健側下肢屈膝蹬床, 進而實現更換, 有效避免壓傷。⑧康復指導:術后3個月, 護理人員可指導老年人進行肌肉收縮鍛煉, 引導其進行健側下肢的屈伸、抬高、蹬腿等運動鍛煉。告知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避免盤腿, 并且髖關節屈曲角度應當
2 結果
患者出院后, 對其進行2個月~1年的隨訪, 失訪率為0, 發現全部老年患者在6個月內都能獨立行走;2例患者出現壓瘡, 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后愈合;無感染、深靜脈血栓、關節脫位等并發癥的發生。
3 討論
關鍵詞:老年病;護理風險;防范對策
老年病的護理風險主要是指在操作、處理、搶救等環節中,所導致的老年患者發生傷殘等不良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包括護理事故、意外傷亡、并發癥及因護理不當而產生的醫療糾紛等。老年病護理風險具有幾率大、復雜性及危險性的特點,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對老年病護理風險進行正確評估,重視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變化,積極采取防范措施,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1老年病常見護理風險
1.1安全風險 ①跌倒。跌倒在護理風險中最為常見,老年人跌倒發生幾率相對較高,居安全問題的首位。相關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分為內外因,近乎50%的跌倒由用藥不當導致。②壓瘡。壓瘡多發于70歲以上患者,部位較為隱蔽,容易導致繼發性感染,愈合困難。壓瘡若長期不愈,致死率會比正常患者高出6倍以上[1]。③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老年人對服藥的依從性較差,難以完全遵醫囑準確用藥。本身又復合多種疾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易導致不良反應發生,引發的后果較為嚴重,具有致死率高的特點。④病情變化。老年人往往在疾病出現變化時無感受,研究顯示,約有35%~80%老年人在出現心肌梗死、腹膜炎的時候沒有疼痛感或疼痛反應微弱,易致嚴重后果產生。因此,在老年病護理中,護理人員要掌握老年常見并發癥的基本知識,護理過程中對病情變化認真觀察,防范老年病情突然惡化產生嚴重后果[2]。⑤自殺。老年人由于軀體疾病會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嚴重抑郁不利于病癥的治療,患者有自殺傾向或輕生行為,因此,注重老年人心理防護,是降低護理風險的重要內容。
1.2護理操作風險 ①靜脈炎。老年患者產生靜脈炎主要有血管老化、藥物刺激、機械刺激等原因。②皮膚撕脫傷。水腫導致的皮膚撕脫傷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因此,臨床護理中要注意采取適當措施,避免老年人皮膚撕脫傷的產生。③導管脫落。中心靜脈導管經皮置入在老年人補液長期補給中已經被廣泛應用;由于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逐漸喪失,采用鼻飼法的人也越來越多;尿失禁也是老年病的常見癥狀,因此導尿管的長期保留在老年患者中也較為常見[3]。④溝通交流不當。老年人與護理人員會產生一定的交流障礙,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聽力下降、有猜疑心理。而護理人員沒有及時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護理時身體語言使用不當,產生交流障礙。
2老年病護理風險防范對策
2.1人員培訓 ①專業技能培訓。過硬的專業技術是做好護理工作的根本,我國護理人員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加之部分醫院為降低成本,招聘學歷較低的護士,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護理風險。因此,應加大培訓力度,進行定期的業務學習、護士會、讀書會等活動,固定時間培訓一次,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加強護理人員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訓。②溝通技巧培訓。護理人員要打破與老年患者之間的交流障礙,熟知患者病情及心理特點。加強禮儀知識、人文知識、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工作。與老年患者溝通時要使用敬語,對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如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脾氣、離休前職務、主要的照顧者等詳細了解,對常見問題采用列表方式歸納熟記,不定期檢查以加深護理人員印象[4]。③相關制度培訓。醫院建立健全護理管理制度,使每個護理人員都能明確職責,實行精細化管理,將問題分解細化,責任到人。要求護理人員學習相關制度及法律法規并且考核,根據護理過程中發生的情況逐步修正、完善制度。建立風險預案,最大限度降低老年病護理風險。
2.2加強病房基礎設施管理 病房基礎設施的建設應該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如衛生間內馬桶為座便式,旁邊安裝扶手,淋浴椅具有折疊性,設置呼叫鈴;防滑地板,走廊設有扶手;病床邊設有護欄,屋內家具不要有棱角,病區有足夠空間可供患者活動,房門寬度略大,方便患者輪椅出入,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及時檢查修繕設施,降低意外風險。
2.3加強安全知識宣教 將老年患者集中在一起,定期統一進行健康知識及預防措施的宣教,或對患者進行單獨輔導,結合影像資料,進行保健知識灌輸。同時對其家屬也要普及相關知識,幫助其更好的照顧患者。
3結論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原因,心理上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比青年患者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在老年病護理中,要加強識別護理風險,有效評估風險所帶來的傷害,針對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從而降低護理的風險性,讓護理更加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丁福.老年病護理風險及防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0).
[2]霍世英.老年患者入院評估存在的護理風險及防范對策[J].臨床誤診誤治,2011(09).
老年患者是醫院患者中相對特殊的群體,特別是內科,老年患者多,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出現生理性退化,反應遲鈍,視力及肌力減弱,關節僵硬,加上病理改變,在臨床上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護理安全問題,現將我科2010年收治的200例老年患者中出現的護理安全意外問題及防范措施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男性:13o例,女性:70例,年齡最小65--83歲,平均74歲,單純患一種疾病的有50例,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炎疾病的有65例,患有四種以上疾病的有85例。
2 護理安全意外問題分析:
2.1 壓瘡〔1〕 壓瘡是身體局部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或壞死,見于長期臥床、身體衰弱,昏迷及癱瘓的病人。
2.2 跌倒、滑到 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多,老年人跌倒后輕者可發生軟組織挫傷、關節脫臼、骨折,原有病情加重,重者可危及生命。跌倒危險因素有:疾病因素、生理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衣著過于寬松,鞋子偏大,鞋底不防滑,其他外部因素:床制動不好,床擋固定較差等。我院因患者起床后發生眩暈5例,起床后跌倒致股骨頸骨折1例。
2.3 墜床 多見于意識不清和躁動不安、不合作的患者。
2.4 誤吸、誤食 常見于癡呆老年患者,我院誤將外用藥內服者發生一例。
2.5 燙傷 老年人感覺遲鈍,對冷熱感覺不靈敏,容易發生燙傷。
2.6 自殺 癌癥晚期患者、心理有問題者容易有自殺傾向。發生自殺一例。
3 防范措施:
3.1 壓瘡的預防護理措施:
3.1.1 去除或減少局部組織、皮膚的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每2-3小時翻身一次,建立床頭翻身卡。并按摩骨突處或受壓部位。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干燥。對大小便失禁患者告知便后及時清潔,保持干燥。
3.1.2 換衣、翻身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避免加重對皮膚的損傷。
3.1.3 長期臥床、昏迷患者使用氣墊床。
3.1.4 營養不良患者應加強營養,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流質飲食,保證足夠營養攝入。
3.2 跌倒、滑到的防范措施〔2〕
3.2.1 每天檢查病房設施,保持設施完好,杜絕安全隱患。
3.2.2 入院后幫助老年人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在容易發生跌倒、滑到處貼有醒目標志。
3.2.3 對老年患者進行動態評估,識別易跌倒的高危患者并重點防范。加強健康宣教,增強患者及家屬的防范意識。
3.2.4 老年人衣服、鞋穿著應合身,不宜穿拖鞋,應穿防滑的鞋子。
3.2.5 室內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告知清潔工隨時保持醫院環境清潔、干燥。地面全部使用防滑磚,容易滑到的地方鋪設防滑墊,墻壁上安裝護手等。
3.2.6 告知老年患者變換時動作以緩慢,清晨醒來后不宜立即起床,先活動四肢后再慢慢起來。
3.2.7 睡前和夜間不宜飲水太多,以防夜間上廁所影響睡眠,防止夜間不慎跌倒。
3.2.8 對步態不穩者活動時必須有人陪伴、攙扶。
3.3 墜床的防范措施
3.3.1 我院對所有老年患者加用床欄防護,24小時有人陪護,對躁動不安者必要時使用約束帶保護,防止墜床、摔傷的發生。
3.3.2 要求各班護士加強巡視,防止意外發生。
3.4 誤吸、誤食的防范措施
3.4.1 對有吞咽困難患者交待緩慢進食,不可催促,防止噎食或嗆咳,根據病情選擇合理飲食,選擇舒適,避免誤吸的發生。
3.4.2 在擺放藥物時,需將外用藥和內服藥分開放置,發放給病人的外用藥有醒目的標記。發放內服藥時,將用法、用量交待清楚,護士必須看患者服用后才可離開。
3.5 燙傷的防范措施〔2〕
3.5.1 設立醒目標識(如熱水、開水等)。
3.5.2 及時、準確評估患者情況,加強對老年人的安全宣教。
3.5.3 告知患者開水瓶統一放置在安全、固定且不易觸碰的位置。
3.5.4 患者在使用熱敷或熱水袋時,水溫不宜過高(
3.5.6 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生活設施。
3.6 預防自殺的措施
3.6.1 對所有窗戶安裝了防盜網。
3.6.2 要求護士檢查患者室內環境、用物,清除不安全的器具和藥品,必要時對患者給予針對性約束。
3.6.3 要求護士從患者入院起給予細致、周到的護理,特別是心理有異常的患者,更加要細心,耐心,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告知家屬需24小時陪伴,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并及時報告醫師和護士長,進行重點交接班防止患者在院內自殺。
4 小結
我院條件差,為了給患者一個溫暖、放心的住院環境,針對我院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以上問題的風險預案及處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力度,2011年來我院收治的患者未發生一例以上安全問題,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護理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