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程序語言;核算業務;ERP

中圖分類號:F2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8-31736-0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 in China

RAO Zhen-yu,LIAN Shi-you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begins from the below aspect, simply narrated our country 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 some basic situations, to the beginner understood accountant the computerization has the very goodhelp function. First, concept: 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 is applies accountant by the computer primarily pres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ally to serve the abbreviation, replaces with the computer artificially keeps accounts, to do accounts, the newspaper account, as well as partially replaces the human brain completes to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the forecast, the decision-making and the process concept; Seco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divides three stages: The start stage,the promoted application stage and popularizes and enhances the stage; Third,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question; Fourth,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forecast.

Key words: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Program language;Calculation service;ERP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帳、算帳、報帳、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的過程。目前已成為一門融會計學、管理學、電子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為一體的邊緣學科。

西方發達國家會計電算化工作始于上世紀50年代初,經過40多年發展,到80年代末會計電算化已進入網絡化、信息化階段。隨著第四代語言的出現和不斷完善,會計軟件不斷改進提高,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開始方便地面向普通財會人員。

1 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

與國外相比,我國會計電算化起步較晚,從七十年代末至今僅僅二十幾年的發展歷史。從我國會計電算化的開展程度、組織管理和軟件開發等方面來分,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1 起步階段(1979年-1982年)

我國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于1958年,期間主要用于科技計算。自70年代后期開始這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極少數企業開始嘗試用計算機處理工資計算等業務。1979年財政部撥款500萬元用于“長春一汽”進行會計電算化試點工作,在此也首次提出了“會計電算化”一詞。這一階段的設備主要是中小型電子計算機,體積大、價格貴。程序語言以COBOL、ALGOL等高級語言為主,中文處理能力弱,主要用于極少數大型企業工資核算等計算量大的單項會計業務。此外:計算機專業人員不多,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人奇缺。

1.2 推廣應用階段(1983年-1988年)

一方面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財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工核算已不能完全滿足需要;另一方面微型計算機在國內市場的大量出現,計算機成本大幅降低,使用方便。電子計算機在會計領域得以迅速發展和推廣。這一階段會計電算化主要特點是:

1.2.1 從硬件、軟件發展看:會計電算化以微機為主,漢化的操作系統研制成功并不斷完善,使中文處理能力大大增強。程序設計語言主要以BASIC等為主。

1.2.2 處理內容從工資計算擴展到帳務處理、材料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等大部分核算業務,一些企業開始向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過渡。

1.2.3 應用軟件的研制以應用單位委托有關單位開發為主,各級行業主管主管部門積極組織研制核算軟件,并大力推廣。

1.2.4 重視復合人才的培養,出現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既懂計算機又懂財會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高等院校、研究所開始設立相應專業培養這方面應用人才。但這一時期軟件仍以單項為主、低水平重復開發十分嚴重。

1.3 普及與提高階段(1989年至今)

1.3.1 從單臺微機向多用戶系統、網絡系統方向發展,在系統內實現數據共享。

1.3.2 從會計核算向財務管理電算化發展,開始逐漸向會計分析、會計管理,如責任會計、目標成本、量本利分析等方面深入。

1.3.3 會計電算化宏觀管理開始得以加強。在財政部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出現了以開發經營會計核算軟件為主的專業公司,通過研制通用軟件減少了低水平重復開發。

1.3.4 會計核算軟件向商品化發展,除了一些較大企業可以自己開發,許多單位,特別是中小企事業單位可以購買通用的會計軟件,省時省錢。

2 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經過20多年實踐探索,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取得了很大成績:首先,我國不斷加強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管理和引導,針對企業低水平重復開發問題,一些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了適合本行業具體特點的會計核算模型、標準,以及不同行業,地區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1989年財政頒布了《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試行)》等管理辦法,標志我國會計電算化進入了有法可依的制度化階段,之后各部門都紛紛制訂了相應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并開展對會計軟件的評審。其次,會計電算化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廣與普及,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和企業管理要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單位開始應用電子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除了大中型國有企業不同程度地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外,一些中小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也在積極推行此項工作。再次,會計軟件開發也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工作,我國相繼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會計軟件開發、銷售、服務的專業性公司,如用友公司等。會計軟件走向了商品化道路,加速了電算化發展進程。

雖然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很快,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

2.1 應用面還不夠廣且人才匱乏

目前應用電子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主要是大中型企業。從整體看,應用面還很有限,還有相當大比例的中小企業、商業、科研事業單位仍為手工或人機結合操作。另外,會計電算化需要的大批專業人才,如系統分析設計人員、編程、維護人員,操作使用人員及組織管理人員等,目前現狀與需求相差較遠。

2.2 處理內容仍以核算為主,財務管理電算化發展滯后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單位應用電子計算機處理一些單項或幾項會計核算業務,帳務處理、材料、工資、固定資產、成本、銷售、報表等全部實現電算化的還不是很多。我們知道,會計電算化的最終目的不是應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記帳、算帳、報帳,而是要實現財務管理電算化,輔助財會人員管理和決策,以提高經濟效益。這方面進展不快,導致部分人認為會計電算化意義不大。

2.3 使用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試運行的會計軟件很多,但有相當一部分軟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企業長時間難以甩掉手工操作,仍停留在計算機與手工雙軌運行階段。其中原因很復雜,有的是基礎工作跟不上,有的缺少專業人員,有的軟件水平差,有的是維護工作跟不上等。

2.4 會計軟件設計規范化不夠

我國目前規模較大的財務軟件公司各自使用的程序語言不一樣,由于軟件的編制過程沒有規范的程序,導致財務軟件的科目代碼等至今沒有統一,這種現狀對財務信息的管理和計算機審計的發展極為不利。

3 我國會計電算化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會計電算化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產生而產生,也必將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完善和發展。我國在這個領域也應該同發達國家接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會計電算化產業體制。

3.1 會計信息網絡化是必然趨勢。

電算化信息處理從形式上看是信息處理手段的變化,實質上卻是生產方式的轉變,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們對電子技術認識的加深,它必將獲得普遍推廣和應用;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大范圍的會計信息處理網絡也必將建立。

3.2 信息處理和分析專業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處理和分析專業性較強,需要專門的人才,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且具有較高的成本,因此為小企業及個體經濟提供信息服務的專業部門(類似于目前的記帳)將會逐漸出現。此外,隨著智能電子技術的發展,信息處理也會朝著智能化發展。

3.3 財務軟件應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

1996年4月,中國會計學會召開會計電算化研討會,首次提出財務軟件應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財務軟件不再以財務核算為核心,它將以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為中心?,F行會計體系把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含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子系統。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代碼化、數據共享和自動化,為兩個子系統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況且,如果電算化一直停留在財務會計子系統,而不涉及管理會計子系統的預測、決策、規劃和分析,企業經濟活動與效益的評估,內部責任會計和業績評價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發展電算化的意義。因此,從發展的眼光看,企業應同時建立兩個子系統并予以有機結合,以便運用財務會計資料,建立適應管理需要的會計模型,使電算化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從而推動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建立和完善。

3.4 會計電算化急待完善和發展。

在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中,通用型財務軟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我國加入WTO,許多跨國企業使用不同的會計標準,從而計算出了不同的利潤結果。這就要求自助型的會計系統,使每一個用戶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各種模塊進行會計信息收集、處理、分析等。促進會計自身的發展和變革,推動電算化會計在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突破傳統會計觀念,對現行會計理論和方法提出新問題、新課題。

4 結束語

我國會計電算化雖然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起步晚,發展相對緩慢,功能相對落后,和國際接軌還需要很長時間,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就需要一代代的會計工作者,計算機工作者乃至各行各業的精英的不懈努力,才能把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更加完善,為更多的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韓立宏,尚英奇.對會計電算化層次性教學的探討.黑河學刊,2002年04期35-36.

[2]王漢中.我國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冶金財會,2007年05期,51.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范文第2篇

(一)會計電算化代替人工記賬是發展趨勢

會計電算化是將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即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與報賬,以及部分代替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和決策的過程。會計電算化是衡量一個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財務管理變革的必然趨勢。它有利于促進會計工作的標準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

(二)會計電算化的誕生和國外發展歷程

國外會計電算化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一是單項會計核算業務電算化;二是會計綜合數據處理的全部電算化;三是建立了網絡化的、以管理為重心的會計信息系統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四是建立了會計或企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和專家系統。

(三)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歷程

我國會計電算化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主要是工資核算等單項90年代初期,開發出的軟件主要是以計算機替代手工會計核算和減輕會計人員的記賬工作量為目標,包括賬務處理、報表生成、工資、固定資產等核算。20世紀90年代中期,相繼出現了一批專業的會計軟件公司,通用會計軟件的研制得到發展,會計電算化工作邁入了穩步發展的軌道。我國會計電算化最先在眾多的大中型企業獲得普遍推廣和應用,行政事業單位將電子計算機應用于會計工作,實現會計數據處理的電算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相對于企業會計電算化而言,起步較晚。財政部1989年頒布《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試行)》之后,多數事業單位逐步實現了以機代賬。特別是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我國事業單位財務工作普遍應用上會計電算化的硬件和軟件設施。

二、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應用水平不高

會計電算化的實施是一個較為復雜、逐步完善的過程,它包含前期硬件計算機設備、財務軟件的選用,包含會計人員業務技能培訓、財務制度重新設計,還包含應用初期財務系統的調試試運行以及后期的功能模塊擴展等。雖然會計電算化在事業單位得到有組織、有計劃得推廣普及,但普遍應用水平不高,表現和原因如下:

(一)思想認識有誤解,重視程度不夠

事業單位不像企業,對會計電算化接觸晚、認識程度低,重視程度不夠。一些事業單位從領導到財務人員對會計電算化認識仍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上,存在認識上的誤解,對會計電算化運用的深刻意義認識不足。比如,不少事業單位領導把會計電算化當作是進行現代管理的一種標志,當作樹立單位形象的一種手段,把計算機作為主要因素,把財會人員作為次要因素,片面重視硬件保障,而忽視了人的因素,忽視了對財會人員應用軟硬件水平的技能培訓。有的單位對會計電算化資金投入不足,能省則省,認為會計電算化只是用計算機代替人工,打出的賬比手工記的賬好看一些,搞不搞無所謂,看不到其對會計職能的深刻影響。部分財務人員也把實行會計電算化當作一個形式,在實際操作中對于會計軟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對于其他作用和功能不認真加以嘗試使用,以至于有些單位花錢買了軟件卻沒有真正發揮出最大效用。

(二)會計電算化高素質人才匱乏

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對財會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高,既要求財會人員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財務軟件系統的使用技術以及管理、維護技能。很多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雖然業務經驗豐富,但計算機專業知識卻很缺乏,難以勝任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工作,盡管進行了電算化培訓學習,仍難以應對運用中出現的復雜問題。

(三)財務軟件開發水平參差不一,售后服務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使用的各類財務軟件質量參差不一,存在著軟件版本較低、軟件后期維護不到位、軟件銜接差、軟件管理功能弱化等問題。有的事業單位只重視報賬功能而忽視管理功能,通常僅使用軟件中財務核算功能,對于業務核算、固定資核算、財務分析等功能模塊很少運用,沒有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對加強財務管理的作用。

(四)管理體系與制度不規范

從目前來看,許多事業單位在會計電算化運用中存在著管理不細致、運營不規范等問題。有些事業單位雖然擬訂了會計電算化管理體系,但是其規章制度以及管理規范還不夠精細化、富有可操作性,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許多單位保密及安全意識不強,實行會計電算化時間短,對會計電算化檔案的組成內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經驗,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會計電算化檔案規章制度,造成存儲在磁盤上會計資料未能及時備份、歸檔,從而存在嚴重的財務信息安全隱患。

三、提高會計電算化應用水平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會計電算化的重視和資金投入

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不僅需要大量的設備和軟件,還需要對人員進行培訓,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因此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不但要重視發展電算化,還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加大資金投入為電算化建設準備物質條件。另外,會計系統對資金的使用也要嚴格監督,防止會計系統內部利用職務之便滋生腐敗現象。

(二)加強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會計電算化人才是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運行與管理的關鍵,只有引進和培養一批既懂得會計業務、又熟悉計算機技術和財務軟件操作的綜合型人才,才能保障會計電算化上水平、高質量。要加強財務軟件的升級管理,對軟件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預測與處理,保證前后階段工作的協調,從而拓展應用功能和范圍,最終實現整個企業的信息化。

(三)加強計算機硬件設施和財務軟件的管理

財務軟件公司在軟件開發中要引入安全稽核機制,對重要操作日志進行記載,并進行必要的權限設置,使業務數據只有在解密的條件下才能使用。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環境和軟件系統是進行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內部監控的必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會計人員相對獨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權限以達到會計內部監控。

(四)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安全保密的管理

要通過建立完善會計電算化規章制度,確保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一是建立嚴格的電算化檔案管理制度。對于電算化檔案,要采用“AB備份法”對電算化檔案信息與數據進行備份,將備份好的檔案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避免出現由于地震、火災等不確定因素而導致電腦系統毀滅,使得電算化檔案無法恢復。二是實行必要的內部控制。實行授權分級管理,強化身份驗證,實行信息管理崗位責任制。定期做好對于電腦的病毒掃描與檢測,通過病毒掃描與檢測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防范能力。為此,有關人員可以采用網絡防毒、防火墻技術、信息加密、身份認證等技術,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系數。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范文第3篇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會計電算化的企業覆蓋面在急速擴大。另一方面,會計電算化軟件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功能不斷擴大。會計電算化已成為當前會計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運用計算機技術代替手工記帳的基本方式。會計電算化推動了企業財會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加強了以財務為中心的企業管理,促進了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二、我國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

(一)人們對會計電算化認識不足

我國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型企業,不實行會計電算化的主要原因不僅是經費短缺,更主要的是企業領導缺乏對會計電算化的正確認識,因此在軟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

(二)會計軟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國電算化事業的發展

1.多數會計電算化軟件過分重視財務功能,忽視管理功能

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還處于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水平,僅僅實現了財務會計的電算化,沒有實現管理會計電算化,更不是完整意義的會計電算化。我國大部分企業使用會計軟件的總賬、工資、固定資產、報表等核算內容較多, 具備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財務指標分析體系以及資金供求預測模塊,卻沒有設計或內容過于簡單,查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電算化的管理功能。

2.軟件開發商編程角度與理念不同,導致電算化軟件通用性差

目前,不少財務軟件廠商基本是一套軟件使用于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用戶,對行業特征和單位的核算特點考慮不夠,導致不少實行電算化會計的企業,仍需會計人員做大量的輔助工作。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暴露出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如系統初始化工作量大,系統體積大,企業難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缺乏數據傳輸的實用性、一致性和系統性。

3.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與保密性得不到保障

企業財務上的數據,是企業的絕對秘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幾乎所有的軟件系統都在為完善會計功能和適應財務制度大傷腦筋,卻沒有幾家軟件認真研究過數據的保密問題。有些軟件所謂的加密,也無非是對軟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盜版,不能真正起到數據的保密作用。至于安全,則更讓人擔憂,系統一旦癱瘓,或者受病毒侵襲,或者突然斷電,很難恢復原來的數據。

(三)會計軟件的開發沒有考慮國際化

隨著世界經濟日趨全球化,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不斷增強。我國剛剛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念與世貿組織還有許多差異,而世貿組織不會遷就我們,所以只有引進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和制度,我們才能同世貿組織接軌,才能同國際接軌。國內的企業不可避免的要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市場接軌,它們所使用的軟件也就必須與國際接軌。

(四)電算化專業化人才缺乏,業務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會計電算化對員工的要求比較高,既要求會計人員要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又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財務軟件的使用技術以及保養和維護。而在實際工作中,雖然大多數會計人員都已接受過計算機培訓,培訓的人員卻主要是年輕的初級人員,熟練操作會計核算的老一代的會計人員不精通計算機,根本滿足不了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需要。

(五)電算化法律法規嚴重滯后

目前,我國頒布的有關法規中存在著阻礙其發展的規定,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規的不健全使電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難。

三、改進和加強我國會計電算化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

企業領導要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重視會計電算化。即使已經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也應適應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興起的新形勢,結合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現代化方法,對現有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更新。

(二)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

系統操作員在進入系統時不僅僅增加用戶口令,還可以增加一些諸如聲音監測、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用戶權限設置等限制手段,以防其他人員的進入。數據庫可以采用二進制數據、函數運算方式加密,通過正常途徑進入系統后,再將數據庫還原操作,這樣非法用戶即使進入數據庫也無法查看和修改數據,達到保密效果。

(三)會計軟件開發走國際化的道路

會計軟件開發企業應注意全面考慮產品的開發性,如軟件支撐環境、開發方法和工具、軟件結構、網絡技術等,使軟件能夠跨多種平臺運行、多語種支持,多種應用系統間能夠實現數據交換等等,更好地為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服務。

(四)加大對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力度

積極支持及組織會計人員學習和提高會計電算化知識,維護軟件正常運行。在吸收高校會計電算化畢業新生的同時,還應選拔具有一定計算機知識的會計業務骨干到高校進修計算機專業,這樣新老結合,高、中、低結合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隊伍就會形成,必將推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進一步提高。

(五)建立健全完善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內控環境

國家應制定并實施計算機安全法律,加強對計算機安全的宏觀控制,政府主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對會計電算化進一步約束,使會計電算化工作走上規范化的道路。明確規定每個用戶的身份及允許對數據訪問的范圍和內容。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算化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措施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企業已經認識到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會計電算化的企業覆蓋面和升級率在急速擴大。而另一方面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會計電算化軟件在安全、穩定前提下,軟件功能也在不斷擴大??梢哉f,在經濟貿易全球化的今天,會計電算化已成為當前會計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運用計算機技術代替手工記帳的基本方式。會計電算化推動了企業財會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加強了以財務為中心的企業管理,促進了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但是,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人們對電算化的認識不到位。

在電算化起步比較晚的中國,人們的觀念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特別是在未實施會計電算化的中小型企業,不實行會計電算化的主要原因不單純是經費短缺,更主要的是企業領導缺乏對會計電算化的正確認識。

二、會計軟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國電算化事業的發展。

首先,多數會計電算化軟件偏核算輕管理。會計電算化將財會人員從繁重的算賬、報賬工作中解脫出來,并且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但我國大部分單位只重視報賬,忽視管理,使用會計軟件的總賬、工資、固定資產、報表等核算內容較多,至使會計軟件開發商提供的具備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預算、分析等模塊,內容設計過于簡單,功能有夠不全面,限制了電算化的管理功能。

其次,目前市場上的會計軟件其通用性普遍較差。大部分會計電算化軟件系統初始化工作量較大,系統體積龐大,企業難以針對自己的需要選擇完全適合的功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可能會從不同軟件公司選擇合適的模塊,而不同的公司生產的會計軟件又不能做到無縫對接,無法進行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更不能與企業內其它管理子系統,如人事系統集成融為一體,很難形成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再次,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沒有保障。對于企業來說,財務數據是企業的秘密,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有些軟件所謂的加密,只是對軟件本身的加密,目的是為了防止盜版,不能真正做到會計數據的安全保密,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如病毒,或者其他意外情況,很難保證不會泄漏。

三、會計電算化不能實現信息資源的完全共享。

我國目前電算化僅限于會計系統,而在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與其他部門的信息是緊密相關的,如人事信息涉及到會計上的工資核算,業務部門的信息涉及到會計上的銷售和購進的核算,凡此種種,各部門的信息發生變化隨時都會引起會計核算數據的變化,而我國的會計軟件極少有能“真正”做到“事件驅動”系統的,往往是各部門用不同的軟件進行各自的管理活動,不能實現數據的及時更新和共享,這不僅是人力和財力上的浪費,更嚴重的是它增加了數據的差錯率,降低了會計信息利用的實效性,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四、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電算化不僅要求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會計專業知識,而且要具有相當水平的計算機專業技能,如軟硬件維護。但目前大多數的企業會計人才青黃不接,熟練操作會計核算的老一代的會計人員不精通計算機,新的財會人員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應對日益復雜的賬務處理,即使通過會計電算化資格考試也只是掌握應對考試的小部分內容,一旦遇到超范圍的問題,還是束手無策,只能與軟件維護人員共同解決,而維護人員又基本是只懂計算機,不懂財務,雙方不能很好地配合,這也成了制約電算化發展的原因之一。

推進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高水準和更深層次發展應采取以下主要舉措:

1. 更新觀念,加強認識。 企業領導要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重視會計電算化。即使已經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也應適應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興起的新形勢,結合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現代化方法,對現有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更新。

2. 用法律手段來統一和規范會計軟件標準,提高會計軟件質量。我國的會計電算化軟件由于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致使不同的軟件開發商生產的軟件品種多、軟件數據格式及模塊劃分不一致、數據接口不兼容、質量參差不齊,應通過規范軟件標準、加強軟件質量管理和強化商家售后服務,實現會計軟件的標準化,電算化軟件的各個模塊劃分統一,并生產成“標準件”,可以實現不同軟件的無縫對接,以提高會計軟件的質量。

3. 提高開發人員和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關鍵是應用,會計電算化要得到全面的發展,必須走全員化的道路。對軟件開發企業來說,產品的市場化程度關鍵取決于軟件開發人員素質和大型系統軟件的實施力量,培養和造就一批精通財會和計算機業務的雙棲人才至關重要。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歷程范文第5篇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

會計電算化是應用電子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通俗名稱,是基于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等核算工作,將原來的手工方式轉變為電腦核算,減少了手工操作難度,提高了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但是它缺少財務管理職能,有很大的局限性;會計信息化是在當今經濟社會一體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條件下,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并具有開放性、多元化和智能性等特點。

一、會計電算化的含義及發展歷程

會計電算化,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應用的簡稱[1],就是用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化數據處理工具替代手工會計核算的技術與方法,同時以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數據庫等新興理論和技術應用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會計電算化經歷了嘗試階段、自發發展階段和有組織、有計劃地穩步發展階段,到目前的管理型會計軟件發展階段。在這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財務軟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究其原因在于會計電算化比較傳統的手工方式有其獨特的優勢:一是會計工作是一個企業日常經營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會計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二是國家對會計軟件市場進行了規范,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使得會計軟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三是會計電算化需要的投入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計算機以及一些輔助設備,投資不大,絕大多數企業都能承受。在這些有利的條件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具體地說,我國的會計電算化發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起步階段(1982年以前):自從計算機誕生起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主要是用于科學研究工作。在這一階段中,主要是進行一些會計電算化的探索。

2)推廣應用階段(1983年到1988年):從20世紀80年代起,由于微型計算機的出現,使計算機技術得以普及,在各個領域逐步開始應用。據財政部對全國3萬多家單位的調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單位開展了會計電算化工作,大部分都是單機工作處理一些簡單帳務。

3)普及提高階段(1988年到現在):一些行業主管部門通過組織開發專用或通用會計軟件,減少了開發費用,同時也加快了會計電算化的進程。與此同時,一些商業化的會計軟件公司也紛紛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會計軟件市場。

會計電算化不僅以計算機替代人工記帳,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會計核算的速度和準確度,還改變了會計核算方式、數據儲存形式數據處理程序和方法,擴大了會計數據領域,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并且改變了會計內部控制與審計的方法和技術,因而推動了會計理論與會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促進了會計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個會計理論研究與會計實務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二、會計電算化的局限性

1.覆蓋范圍較小

通過對會計電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會計電算化主要是在會計工作中使用計算機技術。其處理的對象是會計數據,處理的范圍基本上局限于會計部門內部。而企業的財務信息涉及到企業中各個部門,如采購、人力資源、銷售、生產、運輸等部門等。正是這些部門,構成了企業財務信息的產生、傳遞和變化的過程。會計部門只是財務信息的最后處理者,會計電算化也只是對已經形成的財務信息進行計算機處理,滿足企業對財務信息的需求。

2.會計電算化容易成為信息孤島

許多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后,雖然也在開展其他自動化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工作,但由于缺乏整體的規劃,沒有用企業信息化的觀點來統一指揮信息化工作,造成企業內部各個信息化系統與會計電算化系統之間數據格式不統一和不一致,使會計電算化不得不采用手工輔助的辦法與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會計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后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我們(認識主體)把握會計這一事物(認識客體)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論結果,又是以后研究的出發點和條件[2].會計理論的研究確定了電算化會計和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體系、運作規范及特點、審計接口、會計檔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要符合手工會計的基本要求,同時又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會計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透徹了,會計軟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才能更符合會計、審計工作的實際要求,會計電算化軟件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會計工作、服務于企業,才能使會計工作在實現電算化后更加規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才能更好地為管理決策服務,以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效益原則。

三、會計信息化的含義及特點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產業持續發展,信息網絡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信息化發展已具備了一定基礎,進入了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的新階段。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一般是指現代信息技術與社會諸領域及其各個層面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及其結果,會計信息化(AccountingInformatization)是在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已無法適應和涵蓋信息化社會和現代管理的發展這一客觀現實的情況下,由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一種從形式到內容的根本性變革,它是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上升發展的新的階段。會計信息化是一項融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會計理論及實務于一體的邊緣學科和系統工程。會計信息化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為一體,反映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高度數字化、多元化、實時化、個性化、動態化的會計信息系統;它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獲取、加工、傳輸、存儲、應用等處理,具有賬務處理職能集中化的特點[3],為企業組織經營管理、控制決策提供充足、實時的信息。其涵義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進行重整,并據以建立開放的會計信息系統,這種系統將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夠主動和實時地報告會計信息。會計信息化的實質是在新的會計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會計業務流程重組,并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建立起以“集成”與“互動”為特征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凹伞笔侵笇π畔⒓伞⑦^程集成、功能集成的財務業務一體化解決方案?!盎印笔侵笗嬇c現代信息技術的相互結合,會計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的相互影響,他們互為主動關系。在進行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注意:技術平臺的構建,是會計信息化的基礎;會計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是會計信息化的核心;人才的培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會計信息化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等等,是會計信息化健康發展的保證。

四、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的比較

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會計中應用的兩個不同的階段,但后者蘊涵了網絡會計等新內容,并且溶于企業信息化整體之中,這就使得它取代會計電算化成為必然。而會計信息化要能夠與時俱進,需要以信息生態學等新理論和新思想為指導,探討會計信息系統與信息生態環境的共生互存等關系,研究當前會計信息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

從本質上比較,會計電算化首先強調的是會計數據處理的規范化,它要求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按照我國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規范操作,立足于財務報告的規范生成。而會計信息化則更多強調會計輸出結果的增值性,在完善財務會計信息化的同時,更側重于企業內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的比較見表1。

1)目標全面性。會計信息化要實現會計業務事前預測決策,事中監督控制,事后分析評估的全面信息化,這將全面影響包括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會計實務工作、會計教育以及政府對會計的管理等所有會計領域,是對會計進行系統全面的發展。

2)功能范圍全面性。會計信息化不僅僅是進行會計核算,還包括會計監督和控制、會計預測和決策、并根據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術重整會計流程。

3)技術手段全面性。會計信息化不僅要采用計算機技術,而且,更要以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進行現代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

4)集成、共享性和開放性。從系統地位區別點上看,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由于采用了現代信息集成技術,使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成為可能,這里的信息集成性包括三個層面:首先,在會計部門內部實現信息集成,即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信息集成,協調和解決會計信息真實性和相關性的矛盾;其次,在企業內部實現財務和業務一體化,即實現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集成,使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能夠真正融合在一起;最后,是在企業間的信息集成,形成企業或組織與外部關系人(如客戶、供應商、銀行、稅務、財政、審計等)的相互授權的信息共享。會計信息系統必將日趨開放,會計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島”現象,提高了組織的適應能力和管理水平。

5)實時動態性。會計信息化應用軟件系統按信息流分為事前、事中、事后的幾個層次,這幾個層次本身非常明顯地體現出時間上的實時動態性。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事前財務及業務的預測和決策,計劃本身就是動態的。例如本期的財務及業務計劃是根據前一會計期間的分析結果和市場狀況由會計信息化的決策支持系統實時調整、動態制訂的。事中財務及業務數據的采集是實時動態的,并隨時與事前制訂的財務和業務計劃相比較,以監督和控制事前決策或計劃的執行。例如企業外部的數據(發票、訂單等)和企業內部的數據(入庫單、產量記錄)一旦發生就實時存入相應服務器的數據庫中等待處理。事后財務及業務數據的處理更是動態和實時的。例如財務及業務數據一經傳入就會立即轉入相應的處理程序,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匯總、更新、分析等一系列運算操作,以保證信息動態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6)處理、輸出信息的多元性和智能性。進入會計信息化階段后,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及程序等有機結合的應用系統,它不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會計系統不再是簡單模擬手工的系統,而是人機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統;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來提供會計信息,也可以隨機快速地生成需要的會計信息,既可提供歷史信息,也可提供當前信息和未來信息(如預定成本、目標利潤等);還可以提供圖形化信息(直方圖、折線圖等)以及語音化信息;會計信息系統既可以提供貨幣的,也可以提供非貨幣的信息。處理信息的方法更體現了多元化和智能性,如折舊計提的方法不僅可采用直線法,也可同時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等其它方法進行試算來比較差異。

五、結束語

今天的會計信息化是在歷經了20多年所積累的會計電算化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改變了信息的載體和信息存儲方式,加快了信息處理、披露和使用的及時性,增強了信息的共享性、針對性和交互性。但在發展過程中,很多環節和細節方面的運作及處理有待完善,要加強會計內部控制,培養新型人才,從技術上保障數據的安全。同時需要構建相關各方面的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相關法規,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會計信息管理、財務報告披露的法規、準則,監管機構及其權責等,以保證會計信息化的可實施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會計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如何更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推進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傊瑥臅嬰娝慊綍嬓畔⒒?,決不僅僅是一個名詞、口號的變遷、它更代表一種改革的觀念,會計信息化勢在必行,它將在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袁秀梅。會計電算化目前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05,50(19):44-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绥芬河市| 衡山县| 麦盖提县| 石门县| 灵武市| 淮北市| 霸州市| 张家港市| 山丹县| 永宁县| 乌鲁木齐市| 库车县| 延川县| 武隆县| 临清市| 邢台县| 德昌县| 临漳县| 龙陵县| 湖南省| 南阳市| 黄骅市| 永丰县| 定陶县| 湖北省| 青神县| 丽江市| 连山| 启东市| 徐州市| 汉阴县| 九龙城区| 兴业县| 济南市| 南郑县| 泰安市| 佛坪县| 友谊县| 贺州市|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