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遺傳學專業

醫學遺傳學專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遺傳學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遺傳學專業

醫學遺傳學專業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醫學遺傳學 換位教學 案例分析法 情景模擬法

醫學遺傳學(medical genetics)是遺傳學和醫學結合的一門前沿學科,主要研究遺傳病的遺傳規律、發病機制、診斷和防治措施。現今隨著醫學的發展,傳染病基本得到控制,但遺傳病的相對發病率卻迅速增加,為此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好醫學遺傳學至關重要。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感受到本課程教學存在一些難度。主要表現在:首先,課程內容抽象,涉及知識面廣,學科發展迅速,而開課時間先于專業課,臨床醫學專業安排的課時較少(32學時),學生臨床知識薄弱,理解難度較大。且本校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授課都是超過100人的大班,學生的來源不一,中學生物學基礎差異較大,學校缺少遺傳病病例,教學易于紙上談兵,把握教學進度因人施教難度較大。其次,臨床醫學生對于醫師資格考試或研究生考試中占據較大分數比例的學科和專業課程很重視,對相關性較小的學科比較忽視,而本校醫學遺傳學又為考查科目,學生不重視。針對以上困難,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積極思考,積極改革,根據教學大綱靈活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克服眾多難題,使教學有了新起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式教學

如今廣泛應用的多媒體教學可以結合文本、圖形、動畫、視頻,更形象生動,包含信息量很大。按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大學生自學能力,且在緊張的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記錄、思考、記憶的時間較少,影響知識的接收。針對該問題,筆者采用了問題式教學方法,即由老師根據知識點精心設計提出問題,學生查閱資料,進行歸納,解答問題。在每一章節授課前,教師要求學生完成布置的問題,問題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串聯本章節主要知識點的系列題目,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預習題;第二類是精心設計、篩選出能激起學習興趣、啟發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為保證學生能按要求完成課前習題,特制定了督促和考核制度,期末成績由作業、課堂提問、考勤、考試、實驗、課外實踐研究等六部分組成,上課要隨機抽查預習作業、進行課堂提問,作業情況記入考試成績,對未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每次扣除5分。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能了解、熟悉課堂內容,掌握基本知識,鞏固了學習基礎,學習熱情提高了。通過設計思考題老師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特別對那些由于大學管理寬松抱著“60分萬歲”心態、不刻苦的學生起到了極好的督促作用,也引導學生克服只重視考試科目、忽視考查科目的傾向,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換位教學

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中選擇部分章節讓學生授課。如“疾病的單基因遺傳”一章分段清晰,有中學生物的學習基礎,適合學生上課。于是,就以自愿報名方式鼓勵學生上臺講授。很多學生對當“老師”積極性很高,按小節分配給學生,要求制作PPT進行講授。這樣的形式對學生來說新鮮有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過講臺的學生都反映為這幾分鐘的內容花費很多時間,體會到當老師的不易,而且通過精心準備又對相關內容有了較深入的認識,還鍛煉了表達能力。臺下的學生因為是同學上講臺,注意力更集中,更積極地思考、提問。教師從學生的授課中能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對知識的誤解,還能體會到學生想要學什么,怎么學。為讓換位教學不至流于形式,師生評議程序是關鍵環節,老師以鼓勵為主,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指導,及時更正學生講授中出現的錯誤,解答問題,給予加分獎勵,并讓同學也參與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91%的學生表示喜歡“換位教學”的形式,52%的學生表示愿意扮演老師的角色。換位教學在激發主動性、培養基礎素質、鍛煉綜合能力、構建和諧課堂等方面效果良好。

三、案例分析法

醫學遺傳學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由于是基礎課,本校臨床專業在第三學期開課,學生臨床知識薄弱,接觸遺傳病病例少,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為讓學生能將遺傳的基礎內容與臨床聯系起來,了解醫學遺傳學在臨床中的應用,筆者在課堂中插入較多遺傳病例,進行案例分析。

精選合理病例是案例分析法的核心,教師利用社會調查、資料收集等方式積累了較多病例家系。教學中選擇合適病例家系,在病例中隱含適合的問題引出各知識點。如在單基因遺傳一章中以一個慢性進行性舞蹈癥家系為例:某一臨床學生家族有多個舞蹈癥患者,伯伯45歲發病,父親42歲發病,2個堂姐20多歲發病。遺傳病實例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繪制家系圖后結合病例提出問題,從發病年齡引出單基因病發病特點中延遲顯性、不規則顯性、遺傳印跡等非孟德爾遺傳特點。通過計算該學生的發病風險掌握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發病風險計算方法。從臨床的診斷過程,讓學生熟悉遺傳病的診斷方法,并拓展到基因診斷的知識。

案例分析法以病例為中心,問題為導向,充分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醫學遺傳學基礎知識的理解,鍛煉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情景模擬教學

情景模擬法則是創建情景引導學生扮演角色,它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如講授遺傳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一章,創建一個實踐病例情景:一名因感冒入院的2歲男童,兒科醫生發現患兒反應較遲鈍、通貫手、肌張力低下、隱睪,詢問得知患兒免疫力較差,常感冒發燒。教師扮演患兒家長,學生分組模擬醫生,討論檢查方案,進一步給出情景病人染色體檢查結果為47,XY+21,從診斷過程中引出遺傳病的診斷方法及特點。患者家庭要面臨再生育問題,引出遺傳咨詢的概念、方法、意義。我們還以人類一些正常性狀的調查模擬遺傳病調查,學習運用hardy-weinberg定律,收到好的效果。

情景模擬教學能在課堂上始終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解決了理論與臨床脫節的問題,深受學生好評。

總之,通過綜合運用以上多種教學方法,豐富了課堂形式,改善了課堂氣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改革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師對課堂過程精心設計,做充分的課前準備,并具有廣博的知識背景和良好的課堂掌控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定職業信念,加強知識積累,鍛煉教學技巧,注重交流與學習。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去思考,增強課堂效果,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一直關注、思考并為之努力的。

參考文獻:

[1]左伋.醫學遺傳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第5版).

[2]宋朝霞,劉冰,朱玉琢,等.PBL教學法在醫學遺傳學遺傳咨詢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1,10:98-99.

[3]羅慶華.本科課堂教學中“換位教學模式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0,9:26-2.

[4]許雪青,王燕,王艷,等.構建病案導入教學法的新型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6:8-10.

醫學遺傳學專業范文第2篇

1、建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的人是談家楨,他是中國現代遺傳科學奠基人,20世紀50年代,他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為中國的摩爾根。

2、談家楨簡介:談家楨在我國遺傳學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方面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談家楨從事遺傳學研究和教學七十余年,發表了100余篇學術論文。發現瓢蟲色斑遺傳的“鑲嵌顯性現象”,被認為是經典遺傳學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的關鍵論據。談家楨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蟲、果蠅、獼猴、人體、植物等的細胞遺傳、群體遺傳、輻射遺傳、毒理遺傳、分子遺傳以及遺傳工程等。

(來源:文章屋網 )

醫學遺傳學專業范文第3篇

遺傳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也是高等農業院校農學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之一。遺傳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遺傳學課程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遺傳學實驗既是對遺傳學課堂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21世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3]。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需要,結合學科發展趨勢和專業特點,加強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是農學類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高級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業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保證。以往遺傳學的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只是為了驗證理論,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人才,筆者在分析甘肅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和園藝專業本科生傳統遺傳學實驗教學中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對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總結了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標準方面提高遺傳實驗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措施。旨在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實驗課教學的改革提供參考。

1.傳統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受學時、實驗經費等因素所限,傳統遺傳學實驗教學的主要問題如下。

1) 對實驗教學的環節重視度不足。實驗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實驗過程的部分步驟,實驗材料的培養與處理,藥品試劑的配置及實驗儀器的調試)都是由教師完成,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指導進行其中的部分步驟,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甚至對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都沒有掌握,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實驗內容陳舊,缺少創新(見表1),未能反映遺傳學的發展及遺傳規律的本質。實驗內容基本上是對課堂教學中遺傳規律和染色體理論的驗證,缺少分子遺傳學實驗以及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盡管驗證性實驗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記憶,由于結果已知,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

3) 考核方法欠科學。實驗成績的評定完全依據上交的實驗報告,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實驗態度等。使部分學生養成實驗不認真,抄襲應付的不良現象,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驗操作能力。這種傳統遺傳學實驗教學模式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和發揮。

2.優化教學內容,建立實驗教學新體系

為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筆者結合遺傳學科的發展趨勢和農學類本科人才培養要求,遵循“厚基礎”的原則,以基本技能培養為主,通過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并優化滿足“寬口徑”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即在保留部分驗證性實驗項目的基礎上,增開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項目,形成驗證性實驗一綜合性實驗一設計性實驗的多層次教學體系。

2.1拓展基礎性實驗內容,增設分子遺傳學基礎實驗

通過拓寬驗證性實驗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包括實驗材料的準備、預處理、藥品試劑配置、儀器調試等,既能保證實驗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興趣。例如,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大蒜的發根、剪根、預處理、固定和試劑的配置完全由學生參與完成,使學生掌握試劑的配置方法和實驗處理的關鍵技術。減數分裂的材料大蔥花序由學生自己采集,固定處理。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實驗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印象,也激發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由于染色體制片技術是遺傳學實驗的重要部分,也是基礎性內容,“以學生為關注焦點,增加探索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類細胞中巴氏小體的制片與觀察”,從學生自己身上取樣進行,實驗結果因人而異,具有探索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外,實驗項目的選擇上要滿足農學類專業需求[4],除了經典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的內容外,還應融入和專業直接相關的分子遺傳學內容,如植物DNA提取、檢測和PCR擴增技術等簡單的分子遺傳學基礎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遺傳本質,培養適應就業發展要求的專業性人才。

2.2減少驗證性實驗項目,適當增開綜合性實驗項目

將一些相關聯的驗證性實驗進行綜合,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實驗教學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并把所學知識條理化。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兩個實驗雖然實驗材料不同,但實驗方法基本相同,將兩個合并在一起,作為植物細胞分裂綜合實驗。將實驗材料提前處理準備好,在學生掌握染色體制片技術的基礎上,同時觀察染色體并繪圖,可對兩種分裂方式中不同時期染色體的動態變化進行對比。原單獨做這兩個實驗需要6學時,合并后只需4學時,不僅提高了實驗的效率,又增強了實驗的綜合性,有助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果蠅遺傳學系列實驗包括:果蠅生活史觀察和果蠅唾腺染色體制片等實驗。整合后將果蠅的飼養、生活史、遺傳性狀觀察和唾腺染色體制片等內容一次性進行,把驗證性實驗與探索性實驗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3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增開設計性實驗

在遺傳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托教師的科研項目,讓學生參與到與遺傳學相關的項目中,使學生接觸到本學科前沿,深化所學知識。指導老師提供實驗題目,學生自主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審查后進行實驗實施,自主完成實驗過程,提交實驗結果和分析報告。如植物多倍體的誘導及鑒定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和設計方案,培養材料(如葡萄、馬鈴薯試管苗的繼代繁殖等),通過設置不同濃度的秋水仙素進行誘導處理。在觀察鑒定過程中要用到染色體制片方法,植物形態的觀察分析以及電鏡觀察等遺傳學、植物學方面的重點技術。這種以科研項目推動遺傳學實驗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學有所用”的認識,使學生不斷提高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將來進行科學研究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將驗證性實驗減為2個,增開綜合性實驗2個,設計性實驗1個(見表1),基本涵蓋理論教學內容。

3.改進實驗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

通過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方案設計以及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將學生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貫穿于所有的實驗教學環節中。

3.1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變“被動”實驗為“主動”實驗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操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氣實驗前注重預習,實驗過程教師指導并示范關鍵性操作,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親自動手獨立完成實驗,針對具體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改進實驗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形成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2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方案設計

在實驗教學中后期,結合遺傳學課堂教學,選擇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題。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完成實驗過程,記錄實驗數據并分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實驗期間,教師做好督導工作,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在實驗結束前完成實驗論文。老師根據學生表現打分,最后作為一項考核指標列入實驗總成績中(表2)。設計性實驗在研究結果上的不可預見性和適當難度,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及創新意識。

3.3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直觀動態地演示遺傳學實驗過程,幫助學生加深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感性認識,增強實驗目的性,規范操作,從而提高實驗課效率[6]。特別是對于一些較復雜無法完成的分子實驗,如質粒的提取、酶切及連接系列試驗、核酸探針的分子標記與分子雜交等,通過借助多媒體演示操作過程,既保證了實驗教學的系統性,又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遺傳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專業實驗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4.重新構建實驗教學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考核方面,重新構建了以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堅持實驗操作與實驗結果并重的考核體系,主要依據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以及實驗紀律態度和實驗報告作為考評依據(見表2)。并將實驗總成績以所占比例20%納入遺傳學課程考核體系中。較全面、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實驗技能、創新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實驗報告的質量,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和興趣。

5.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效果

1) 提高了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對遺傳課的學習興趣、責任心以及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由原來的“過程性學習”轉變為“探索性”學習,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遺傳學實驗技能,并能積極主動和教師探討實驗以及課堂理論課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2) 培養了大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通過開設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提高,并能對實驗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獨立分析和解決,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及科研協作能力等科研素質。畢業實習期間從事遺傳學相關實驗的本科生,實習實驗難度和工作量都明顯增加,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很大提高。

3)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及課堂教學質量。在遺傳學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實踐等一系列教學環節改革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及時熟悉理論知識的發展前沿,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實驗教學改革中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扎實的遺傳學基礎知識及較強的實驗操作技能,而且充實了教師的專業知識,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提高了遺傳學課程教學質量。

醫學遺傳學專業范文第4篇

省市

表演

播音與主持藝術

廣播電視編導

河北省

340

255 

230 

黑龍江省

311

254

235

安徽省

313

255

237 

湖北省

312

255

245 

湖南省

316

255

醫學遺傳學專業范文第5篇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動畫專業專業方向:影視動畫設計、游戲美術設計。本專業根據專業方向設有美術基儲動畫造型設計、游戲角色創作、游戲場景設計、劇本創作、電腦二維動畫、電腦三維動畫、動畫運動規律、影視后期編輯與制作、影視語言、攝影藝術、動畫導演技巧、影視動畫概論。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原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2014年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并更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以文化藝術命名的高等藝術學府。學院成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化部授權經營的藝術服務中心培訓部;創立了幫助貧困學生助學創業的世界文化教育基金會,建有中國當代作家體量最大的藝術館王蒙文學藝術館。

(來源:文章屋網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武平县| 临沭县| 永福县| 宝鸡市| 甘泉县| 信丰县| 阿荣旗| 西安市| 兴隆县| 汪清县| 文登市| 丁青县| 盐山县| 石景山区| 方城县| 马关县| 河东区| 威宁| 韶关市| 镇巴县| 石河子市| 徐汇区| 乐安县| 无棣县| 慈利县| 西安市| 汉川市| 西昌市| 加查县| 商水县| 齐河县| 牙克石市| 密山市| 怀仁县| 长春市| 华安县| 乐清市| 安图县| 武功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