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happened in China have been quite shock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in Changshu has also drawn wide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關鍵詞: 農副產品;蔬菜;質量;食品安全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vegetable;quality;food safety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0-0118-02

1 市民對農副產品質量需求

在城市農副產品供應中,蔬菜的質量安全尤為敏感,每天都要買菜、吃菜的百姓對農副產品質量有何要求呢?為了解市民對農副產品質量需求情況,考慮到市民的購物習慣和調查樣本的多樣性,我們在市區選擇了幾家農貿市場和超市進行了現場調查。

1.1 農貿市場現場調查情況 在市區菱塘菜市場,正在買菜的王大娘說,她每天早上都要到這里買菜,但在吃之前,比如黃瓜、西紅柿之類的都要去皮,不能去皮的也要浸泡很長時間。她說現在有的蔬菜農藥殘留很高,這樣能減輕農藥殘留。在一個肉攤前,攤主徐老板告訴我們,對動物疫病的監控非常重要,有些地方的生豬有疫病,當地的居民都不敢吃豬肉。在漕涇農貿市場,一位管理人員告訴我們,總體來看,目前市場上的農產品質量還是可以的,但不乏有一些農產品的農藥殘留超標,特別是外地和本地規模化基地的農產品,對農藥的施藥量及掌握上市的安全間隔期執行情況各不相同,這一點應該引起重視。在一個蔬菜攤上,有土豆、青椒和青菜等多個品種,看上去相當鮮嫩,我們上前拿起一只青椒聞了聞,也聞不到農藥味。事實上蔬菜有毒無毒,不是能看出來或聞出來的,而是檢測出來的。如果市場上都有了農產品檢測點,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1.2 超市現場調查情況 在本市一家大型超市里,營業員小姐說,進入超市的農產品都是經過檢測的,黃瓜、冬瓜等蔬菜以及蘋果、西瓜等水果價格雖然比農貿市場高一點,但依然好賣。當像餃子、米線、粉絲等越來越多的加工類食品和熟食制品因質量問題而被媒體曝光的時候,無助的消費者就想:頂多不買半成品或成品了,想吃什么就自己買原料加工。可是,當肉、韭菜、豆腐、菠菜、桃等等也不斷被證明有問題后,消費者又該怎么辦呢?現實是除非你什么都不吃,否則你每天都可能是在和問題食品過招。在我國目前的現有環境下,絕對無污染的食品已很少見,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多還處在概念階段,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食品,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感到迷茫,一些人買菜時不再挑選光鮮亮麗的,專門挑揀蟲咬過的,看上去不像是用了藥的。

2 影響農副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

2.1 農藥污染對農副產品質量的影響 我國農藥年用量為80-100萬噸,其中,使用在農作物、蔬菜、果樹、花卉等病蟲防治上的農藥中,化學農藥占90%以上,大量而長期的使用化學農藥會嚴重地危害人體健康,而與農村農藥中毒不同的是,在城市里會經常發生殘留農藥的中毒問題。小小農藥緣何對人類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在施用農藥過程中,農作物、畜類、水產等動植物都可能受到農藥的污染,因此目前幾乎不存在哪個人群,在某種程度上未受到農藥的污染。有些農作物性質穩定、殘留期長,一旦造成污染便很難消除,當農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黏膜進入婦女體內,可引起遺傳性和非遺傳性的損傷,60%~70%的自發性突變與化學因素有關。因此,種植業應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

2.2 流通領域中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除了種植環節存在問題外,食品的銷售環節的“包裝”把戲也越來越多。有些果販為了讓桃子看上去鮮亮,會用洗衣粉水浸泡和沖洗;牛肉之所以鮮紅是因為加了亞硝酸鹽,添加食用亞硝酸鹽雖被允許,但超標同樣有害;荔枝的顏色之所以鮮艷,是因為經過硫酸水的浸泡……諸如此類令人匪夷所思的發明真是層出不窮。此外,現在市場上的許多蔬菜和水果個頭較先前都有長進,這種變化和品種的關系不大,和植物生長素有關系。果實反季節成熟、色澤好看、增加分量和個頭都會用到生長素。長期食用使用了生長素的果蔬,會對人體的生理調節功能發生影響,小孩第二特征過早出現、肥胖癥乃至“啤酒肚”等的發生都有可能與此有關。

3 我市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3.1 農藥超標有人檢無“權”管 在我市的農貿批發市場,每天都有工作人員隨機對不同的蔬菜進行取樣、檢測。我們查看了最近一個月的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匯總情況,可以看出,進入市場的蔬菜合格率并不是很高。但在對當日檢測不合格的蔬菜,工作人員發給警告通知書時,該攤位的菜已全部賣完。面對如此結果,工作人員也很無奈,因為沒有具體的法律規范出臺,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又沒有相應的執法隊伍,針對檢測不合格的蔬菜,只能是發警告通知書。

3.2 源頭管理力度不夠 事實上,對進入蔬菜批發市場的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只是一種手段,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抓好源頭管理。在面廣量大的農村,廣大農民食品安全質量意識、綠色環保意識等較為薄弱,種植、養殖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畜禽、水產養殖過程中濫用激素、飼料添加劑等相當普遍,有些地方對私宰打擊不力,檢測檢疫率低。無公害生產基地規模小,與全市的蔬菜播種面積相比,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明顯偏小。同時現有無公害生產基地規范化程度低,還存在著生產標準、基地建設、基地管理、基地認證不規范等問題。

4 加強農副產品質量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加快農副產品質量管理的立法步伐 要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加快農副產品質量管理的立法步伐,明確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農戶、商販的職責,落實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權限和責任,制定各類產品的質量標準,特別是農藥殘留、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的控制標準等,實現有法可依。

4.2 加強對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管理 農業、工商、質監等政府職能部門要按各自職責加強對農副產品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管理。積極開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推廣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要從田間開始,嚴格農業投入品種管理,把住農藥銷售關,教育、指導菜農正確使用農藥。在食品生產基地推廣蔬菜農藥殘留速測技術,實行銷前抽查制度,對收獲上市的蔬菜先行檢測,符合標準的,準許上市銷售,對超過標準的,就地封殺,確保進入流通領域的農產品的質量。建立一家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引進一些國際先進的檢測設備,大幅度提高檢測的能力,有效監控生產、銷售的農副產品的農殘及添加劑。

4.3 加大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副產品的查處力度

制定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管理規范,加大對不法農副產品的查處力度,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要加強對農產品的入場檢測,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不準交易,進行查封處理,從源頭控制進入市場;對故意制造、販賣偽劣農產品的單位、個人對照法規嚴肅查處。

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因為它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關系到社會穩定,關系到農副產品市場的發展和市場流通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也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們必須整頓和規范食品市場經濟秩序,提高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百姓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果”。

參考文獻:

[1]湯宏春.搞好農副產品市場信息調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 農村實用技術,2001(03).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范文第2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l_wenyue”為你整理了這篇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根據關于上報農產品質量安全資料的通知和關于開展農產品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交叉互查工作的通知,農質管函〔2020〕189號文件要求,按照檢查內容進行了自查,現將我團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注重宣傳培訓,著力營造良好社會氣氛

今年開春按疫情防控要求,不允許開展集中培訓,為推動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發放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一八七團轉變培訓方式,采取到種養殖戶家中開展現場培訓,并通過團大廣播、小喇叭、微信進行宣傳培訓。培訓人員達230人,讓每一位種養者都能夠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 量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覺為消費者出據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二)建立主體名錄

對團轄區內的種養殖戶、種養合作社等生產主體進行摸底調查,建立試行主體名錄,今年將我團的17戶種養殖戶列入了生產者名錄。

(三)加強宣傳引導力

為大力推動食用農產品合證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統一印制農產品合格證,送合格證到種養殖戶家,發放和張貼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告知書、 安全合理使用農藥及農業、畜牧知識的宣傳單120份,并通過微信群進行宣傳,對食用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等開具主體進行技術指導服務,推動合格證制度全面試行。

(四)強化監督檢查

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臺帳管理,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多次到團農貿市場和種養戶家開展監督指導工作,對他們開具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安全合理使用農藥進行檢查,增強種養殖戶的責任意識,從源頭上確保了農產品的安全。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生產過程方面

在我團種植過程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不可避免地要向農作物使用一些化學藥劑和肥料,由于農業生產者對藥物缺乏了解,對農藥殘留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施用過量,施用方法不當等現象普遍存在,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

農產品監管體系建設薄弱,我團專業人員少,缺乏必需的監管設備,致使工作比較困難。

(三)社會公眾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多年來人民群眾的飲食觀念還停留在吃飽、吃好的層面上,沒有意識到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加大宣傳,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有了新的認識,但是相關知識卻掌握的不夠,沒有對食品安全產生足夠理性的認識,還需要加強輿論宣傳,使整個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有足夠的認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全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繼續加大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地開展科學經營、安全生產的技術培訓,組織開展農產品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從法律、經濟、文化、道德等層面提高農業各層次從業者的法律意識,促進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覺生產銷售安全達標的農產品。

(二)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多深入種養殖戶家中,進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安全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常識的宣傳,使生產者清楚掌握合格證、和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內涵和意義,營造試行合格證制度和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濃厚氛圍,強化生產經營的主體責任,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

總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我們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也得到了一些好的經驗,但離師市、團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工作機構不健全、人員缺,對部分合作社監管缺乏有效監管機制等。今后我們在工作中將盡可能加大監管的力度,逐步摸索長效的監管辦法,為農業安全、人民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基層農產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相關措施

1、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技術推廣的必要性

農產品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其質量關系著人民的健康。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病蟲害的原因,往往需要使用農藥、化肥來消滅病蟲害,保證農產品的茁壯成長。農藥的使用導致農產品上往往留著農藥殘漬,這些殘留物未經檢驗,一旦流入市場,被人食用后,往往會發生不可估量的事故。近些年來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與農藥殘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各地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水平層次不一,在檢測設備、檢測技術、檢測人員素質上存在著差異性。就地區來說,東部地區較為先進,西部地區較為落后。這種地區性的差異,導致了我國的農產品檢測存在著監管空白區域。農產品的基層檢測機構是農產品質量檢測的主力,如果這些基層機構的檢測技術水平較差,則在檢測過程中勢必不能夠發現一些較為隱蔽的農產品問題,而這些帶著問題的農產品一旦流入市場,又會導致農產品質量問題的出現,出現檢測合格的農產品也有問題的尷尬現象,使農產品檢測機構的公眾威信下降,使民眾對政府的信服力降低,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為了提升基層的農產品檢測機構的檢測水平,需要對這些農產品檢測機構,在檢測技術、檢測設備、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思想素質等工作上予以支持和幫助,在資金上進行專項撥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重要區域,建設一批高素質、高水平、高質量的農產品檢測機構,做好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為市場中的農產品質量進行保障。

2、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存在的問題

2.1監管制度制定不合理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中,要求每月進行一次對產地成熟和即將上市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這就造成監管空白期出現。有些農產品的上市流通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成熟、采摘、上市,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有些地產農產品成熟期特別短,上市時間也不集中。這就造成一種現象,在抽樣時抽取的樣品檢測結果是合格的,可在檢測之后的生產過程中生產者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而在這個期間正是我們兩個月采樣的空白期,而這中間成熟并采摘的農產品沒有經過檢測到就流入市場。

2.2監管工作任務交接繁瑣,而且有交叉

在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中,對上市之前到農產品產地進行抽樣檢測,在檢測結果出來后發現有農藥殘留超標的樣品要上報到上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對樣品進行進一步檢測,在確認農藥殘留超標后,通知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再由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上報到農業執法大隊,由農業執法大隊根據法律法規對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進行相關處理,在這過程中就出現監管的空白期,造成超標農產品偷偷流入市場,而且后期取證也造成極大困難。在檢測過程中有些檢測工作和質量監督局的檢測工作造成工作交叉,出現重檢現象。

2.3監管主體與監管措施有空白

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檢測主體是,本地地產農產品對批發市場進行的檢測是每季度抽檢一次。地產主要是指當地縣域露地和大棚生產。在現今這個交通便利,物流產業高度發達的社會,農產品跨地域的流通已經非常常見,縣域各大批發市場每日的交易量已經大大超出了地產農產品,而這些農產品可能有未經過相關檢測的農產品,一旦有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造成相當大的危害,這就造成了監管主體和監管期的空白。

3、積極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措施

3.1加大質量安全生產宣傳力度

要在思想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檢測機構管理層的認知,增強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質量意識。在農產品的技術推廣上,要針對安全生產進行思想上的宣傳,提高管理者的重視程度,提高經營者的認識程度。要對農產品的經營者進行集中教育,定期對農產品經營者開展質量安全工作會議,向他們宣傳農產品生產的各項質量標準,讓經營者了解到國家在農產品質量上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白違法生產是要負法律責任的。縣級檢測機構要依據本縣的農業生產實際,定期下鄉向農民宣傳農業的生產政策和標準,提高農民的經營意識。檢測機構還要向社會宣傳農產品的相關質量知識,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認識水平,從而在社會上創造一個人人監督、人人負責的農產品質量監督環境。

3.2做好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技術推廣工作

農產品檢測機構主要在實驗室中開展對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因此在推廣農產品的檢測技術時,要重點針對實驗室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技術推廣。首先針對實驗室工作,要更新實驗室的檢測設備,淘汰掉老化、落后的檢測設備,建立快速檢測技術平臺,并采購相應的快速檢測技術設備,例如無損檢測技術中的紅外線檢測技術、X光檢測技術等。這些技術的采用離不開專業的設備,因此要加強實驗室的設備。其次要引進專業的人才,高科技的設備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操作,因此農產品檢測機構要引進人才,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最后實驗室工作要采用科學的檢測技術,注意在實驗室的日常工作中,運用快速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對農產品進行檢測,提升實驗室對農產品的檢測效率和檢測速度,提升實驗室質量檢測的準確度和精度,將實驗室工作落實到實處,創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實驗室工作環境。

3.3做好農產品技術的研發工作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需要農產品檢測技術進行檢測,而先進的檢測技術離不開技術人員的研發。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研發工作就是要在原有的檢測技術水平上,根據檢測工作的需要,做好農產品安全檢測新技術的推廣研發工作。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快速檢測技術成為了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發展方向,在農產品技術的研發工作上,要以快速檢測技術為主要研發方向。傳統檢測技術需要將農產品進行采樣,研發工作者要在不破壞農產品外部品質的基礎上,研發出適合快速、大規模、高精度、高準確度的檢測技術。近年來,多學科融合的特點,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利用化學、物理、生物學科的優勢,將其運用到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技術上。在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發上,要結合農產品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農產品檢測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選擇性的研發和改進現有的檢測技術,利用設備,充分發揮出檢測技術對農產品質量的檢測水平。

3.4從一線檢測人員方面提升整體專業素質

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兩個途徑,一是增添優質的新鮮血液,二是加強內部管理,激發人才動力。要做到這兩點,就需要通過社會途徑,從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中擇優錄取,使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能夠流入體制內;同時,要通過教、學、做三步將人才的內在動力激發出來。例如通過建立同級檢測機構的交流與溝通,全面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和檢測技能;定期組織培訓,在法律常識、檢測手段、檢測方法、指標指數等各個方面使人員達到熟練的程度,在面對具體問題時能夠有可靠的依據;同時,對于與實際檢測工作頻繁接觸的操作人員來說,還需要對其進行上崗前實習,將“生手”訓練成“熟手”,減少錯誤和疏漏的發生率。除此之外,為了維護整個團隊的穩定性和向心力,需要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增設鼓勵和懲罰機制,以盡職盡責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出發點,根據員工個人情況獎懲結合獎勵,在內部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以人才主觀能動性調動檢測機構的內生力量。

結語

綜上所述,落實將大大增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加強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監控,促進農藥、化肥、農膜、獸藥等農用化學物質的合理使用,提高其使用效能,減少其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促進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做到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

【參考文獻】:

[1]邵福君.淺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推廣相關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183.

[2]張樹秋,董燕婕,趙善倉,王本明,李祥洲,郎文培,王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安丘模式”探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06:63-66.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范文第4篇

培訓班講授了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上線產品、政策及網上訂購的流程及農業信息化服務、“12582”平臺手機應用及益農寶軟件應用操作流程,使參訓人員更直觀、更充分地了解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村級服務,可以更好地應用農業信息技術、開辟網上購物渠道,為周邊農民提供網上直購農資產品和日用品,直銷農產品及提供各項信息服務。

樺甸市舉辦世行貸款農產品質量安全項目農民培訓班

按照吉林省世行貸款農產品質量安全項目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樺甸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于2013年12月24日~ 26日,分別在常山鎮、金沙鎮、橫道河子鄉舉辦了為期3天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項目農民培訓班。

培訓班聘請樺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擔任授課教師,針對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講解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農作物栽培技術》、《農產品安全生產基本知識》、《水稻安全指南》、《果蔬安全指南》、《玉米安全指南》等課程,使學員全面了解了農作物主要病蟲草害的發生及綠色防控,以及農作物安全用藥常識。通過此次培訓,增強了基層農民的農產品安全生產意識,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為農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貢獻。

磐石市科普大集“三送”活動在行動

近日,以“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服務”為主題,磐石市農業局組織直屬事業單位農業科技人員30余人在朝陽山鎮三棚村開展科普大集“三送”(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活動。一是送政策。為農戶送去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保險、農業創業培訓等惠農政策,提高農戶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二是送信息。為農戶送去農機安全生產、選購和使用農資、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農產品使用農藥、拖拉機常見故障、沼氣池安全使用、機械耕整地等安全生產信息,提高農戶安全生產意識;三是送技術,為農戶送去玉米高產栽培、水稻高產栽培、農機化實用等新技術,為農戶糧食生產達到穩產、增產鋪墊一條“技術”路。現場共發放各類實用技術手冊、農業雜志、掛圖、宣傳單等宣傳資料5000余份,解答農戶疑難問題20余條,提供服務人數達到500余人次,活動得到趕集農戶的一致好評。

輝南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顯著成效

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范文第5篇

貫徹省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為核心,以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為基礎,以建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的示范基地為重點,以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工作為切入點,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體系,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確保人民的身體健康。

二、遵循原則

1、遵循突出優勢產業的原則。

2、遵循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的原則。

3、遵循集中申報整體推進的原則。

4、遵循專項經費專項使用的原則。

三、建設目標

我市縣域環評工作于2005年已通過省級驗收,環境質量測評合格,現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有9個基地:其中水果6個,九垅地鎮葡萄生產基地、楊運鎮李子生產基地、陳屯鎮葡萄生產基地、歸州鎮桃生產基地、九寨鎮、二臺鄉蘋果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基地有3個,分別為太陽升辦事處和團山辦事處蔬菜生產基地和徐屯鎮生姜生產基地。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2個。

2007年,三品生產面積要達到適宜生產區的60%以上,產地生產面積達到57萬畝,其中水果27萬畝,蔬菜4萬畝,糧食26萬畝,三品認證數量達到2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20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5個,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企業5家,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示范區3處,蘋果、蔬菜、糧食各1處,農產品質量追溯試點3個。

四、實施區域

1、“三品”生產區域:水果為二臺鄉、九寨鎮、歸州鎮、九垅地鎮、陳屯鎮、雙臺鎮、什字街鎮、楊運鎮、團甸鎮、徐屯鎮、暖泉鎮;蔬菜為太陽升辦事處、團山辦事處、東城辦事處、西海辦事處;糧食為青石嶺鎮、梁屯鎮、萬福鎮、臥龍泉鎮、高屯鎮、榜式堡鎮、沙崗鎮。

2、“三品”生產示范區:共計三個,二臺鄉無公害蘋果生產示范區、太陽升辦事處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區和梁屯鎮無公害玉米生產示范區。

3、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追溯試點:

無公害水果質量追溯試點設在雙臺鎮柳河寨村;無公害蔬菜產品追溯試點設在團山辦事處門漠洛村;無公害玉米產品追溯試點設在梁屯鎮梁屯村。

五、實施內容:

1、制定“三品”生產技術規程。市農委及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會同質量技術監督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水果、蔬菜、糧食生產技術規程,計劃在5月末至6月上旬完成所有生產技術規程制定,然后將“三品”生產技術規程簡化為作業歷,在6月下旬印成生產技術手冊,發放到農民手中,指導農民按標準組織生產。2007年將制定以下“三品”生產規程:

(1)無公害蘋果生產技術規程

(2)無公害李子生產技術規程

(3)無公害葡萄生產技術規程

(4)無公害桃生產技術規程

(5)無公害西瓜生產技術規程

(6)無公害生姜生產技術規程

(7)無公害黃瓜生產技術規程

(8)無公害辣椒生產技術規程

(9)無公害茄子生產技術規程

(10)無公害菜葫蘆生產技術規程

(11)無公害白菜生產技術規程

(12)無公害蕓豆生產技術規程

(13)綠色食品葡萄生產技術規程

(14)綠色食品蘋果生產技術規程

(15)綠色食品李子生產技術規程

2、開展三品生產技術培訓

堅持市、鎮(辦事處)、村三級培訓,市農委組織技術專家培訓到鄉鎮,鄉鎮技術干部培訓到村技術主任,村技術主任培訓到農戶。培訓內容以三品常識、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使用、三品生產技術為重點,另外也要對申報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認證的申請人進行培訓。

2007年計劃從5月20日至12月10日聘講省農大和省科院專家教授,并抽調市里高級農藝師在二臺鄉、九寨鎮、陳屯鎮等15個鄉鎮、辦事處,對水果、蔬菜、糧食等20余個品種開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生產培訓,計劃全年開展培訓30次,培訓人數6000人,延伸培訓戶數10萬戶,發放培訓資料及作業歷20萬份。培訓計劃見附表1。

3、抓好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

市政府在6月下旬出臺《農業投入品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在三品種植區實行投入品市場準入制,要求在“三品”種植區禁止排放工業“三廢”和生活垃圾,嚴格規范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的使用,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市農委法規科將會同工商、技術監督部門在全市常年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清理不具備農藥經營銷售資格的業戶,建立農藥化肥銷售流向記錄制度,在三品示范區建立無公害農藥化肥經營部,設立專柜銷售適合三品生產的農業生產投入品,積極推廣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并建立舉報投訴電話,號碼為-。

4、建立“三品”生產示范區

強化3個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無公害生產示范區,地點在二臺鄉牌坊店村,面積3000畝,負責人張作璽;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區,地點在太陽升辦事處沙溝村,面積2000畝,負責人謝慶義;建立無公害玉米生產示范區,地點在梁屯鎮梁屯村,面積5000畝,負責人姜尚友。

示范區的產品生產完全采用標準化技術,按照生產作業歷上面的技術作指導,起到三品標準化生產,產品認證和生產管理各方面的示范引導作用,并在示范區設立標牌。

5、積極組織“三品”認證

在確定的“三品”生產區域,由所屬鄉鎮的事業單位、專業協會及個人提出申請,市綠辦統一組織三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申報工作,市政府對積極開展產品認證的鄉鎮級事業單位、專業協會及個人給予一定補貼。

計劃全年完成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20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5個,詳細見附表2。

6、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負責對區域內種植戶生產過程實行檔案化管理,建立田間生產記錄,內容包括種植戶姓名、面積、使用農藥、化肥名稱、用量、使用時間、使用次數、安全間隔期。在示范區內設立標牌,明示主要技術措施、技術負責人、監管人、生產農戶、面積、品種等,保證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相互追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制度。

我市三品追溯點設立三處,在雙臺鎮柳河寨村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品種為葡萄,面積200畝,戶數20戶,負責人洪名賢;在團山辦事處門漠洛村設立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點,品種為大棚黃瓜,面積300畝,戶數40戶,負責人崔永;在梁屯鎮梁屯村設立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點,面積500畝,戶數50戶,負責人姜尚友。

7、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站將對產地內生產的“三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田間監測和市場檢測。對主要農殘指標進行定向定量分析和產品的速測檢驗,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制度、產地準出制度和信息制度,在“三品”生產區域設立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工作站,配齊設備與人員,使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市農資市場、超市實行產品準入制和準出制。

六、推進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政府在整體推進中的主導作用,及時解決整體推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搞好協調配合,強化檢查監督和指導。

2、加強資金管理。對省下撥專項資金專項用于制定技術標準、宣傳培訓、認證補貼、工作機構必要的辦公設備及經費,生產示范區建設等方面。獨立建帳、專人負責,對財政實行報帳制。制定嚴格的財政管理制度,杜絕專項資金被非項目挪用、占用或流失,確保專款專用。

3、給予優惠政策。成功申報無公害產品認證和成功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4、加大監管力度。市綠辦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站匯同有關部門和單位有計劃地深入“三品”生產基地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認真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建立檢查檔案,確保全市“三品”整體推進項目順利進行。

七、組織機構

1、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三品”整體推進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市農委主任

*市財政局局長

成員:*市農委副主任

*市財政局副局長

*市衛生局副局長

*市環保局副局長

*市工商局副局長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市廣電中心副主任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市綠辦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員由市綠辦人員兼任。辦公室設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市綠辦主任*兼任。

2、職責分工。領導小組負責全市三品整體推進工作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安排,辦公室負責全市“三品”整體推進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市農委負責“三品”整體推進工作的組織協調、產品認證、產地認定以及檢測體系建設。市財政局負責協調落實項目資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對農產品安全綜合監管,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市工商局負責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監管,制定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嚴查偽冒“三品”的違法行為;市環保局負責農田環境監督管理,確保生產基地不受污染;市技術監督局負責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衛生的監管及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地方標準的制定;市廣電中心負責宣傳有關“三品”方面的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及時報道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展情況。

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業標準化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要從廣大農民和農產品生產、加工、經銷企業的實際出發,開展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的農業標準化知識普及工作,特別是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標準的宣傳和實施,增強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法制意識,使生產者和經營者樹立嚴格按標準組織農業生產、經營的觀念,培養消費者安全消費的理念,提高全社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新河县| 聂荣县| 阿拉善左旗| 宜良县| 昆山市| 临沭县| 桦甸市| 台安县| 广元市| 共和县| 喀喇| 普兰店市| 延寿县| 江都市| 鹿泉市| 志丹县| 七台河市| 灯塔市| 雷州市| 北川| 浦东新区| 天等县| 家居| 通山县| 垫江县| 石河子市| 沭阳县| 咸阳市| 满洲里市| 吉安市| 新沂市| 徐州市| 崇文区| 化德县| 枞阳县| 余姚市| 图片| 恩平市| 吉首市|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