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范文第1篇

農業的區位選擇,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區位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自然條件有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等;社會經濟條件有政府政策、交通運輸、市場、勞動力、科技等。

【例1】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

A.氣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

A.稻田 B.魚塘 C.果園 D.菜地花圃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的農業因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應為立體農業。第(1)題,立體農業的主導因素是地形。第(2)題,城市擴大后,郊區農業興起,將發展單產更高、效益更好的花卉、乳牛、蔬菜等產業,糧棉種植面積縮小。

參考答案:(1)C (2)A

規律技巧總結:本題通過示意圖考查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解答本題除了要正確讀圖,還需要分清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和主導因素,包括隨著城市的發展對郊區農業的影響。

二、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較快。由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某個區位因素的變化也會引起其他區位因素的變化。尤其是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的區位選擇影響也很大。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方面:人類可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社會經濟因素方面:城市的形成和分布影響市場區位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影響農產品的經營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例2】下圖中四地發展農業生產,改造的自然條件分別是 ( )

A.光照、水分、土壤、地形 B.溫度、土壤、地形、水分

C.熱量、水源、地形、土壤 D.光照、地形、土壤、水源

解析:玻璃溫室主要改善的是熱量狀況;坎兒井是對水源狀況的改造;梯田是對地形的改造;井灌井排是為了改造鹽堿土地。

參考答案:C

規律技巧總結:本題考查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的區位選擇影響也很大。此類題型往往需要結合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來解答。解題中,把握“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掌握好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作答即可,一般難度不大。

三、農業地域的形成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稱為農業地域。同一農業地域內,農業生產的條件、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由于動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多種農業地域類型。如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西歐的乳畜業等。

【例3】讀右圖,指出乙、丙兩區的農業地域類型。與乙區相比,說明丙區農業生產的自然優勢。

解析: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發展的都是混合農業;與乙地相比,丙區發展農業生產的優勢主要在地形和河流兩方面,但由于處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城市新區;規劃;開發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然而城市建設并不是盲目進行的,而是在政府與社會各界進行討論、科學論證之下制定的規劃下進行的城市新區的建設。城市新區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到城市以后的社會經濟結構以及空間結構等,對于人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的規劃與開發建設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可以進行。

一、我國城市新區的規劃與開發建設的理念

首先,以整體的理念制定城市新區的規劃,這樣有助于我們統籌新區開發與建設,既可以考慮到新區的環境品質、經濟產業等關鍵因素,也可以考慮到周邊地區的相互協調,從而促進區域的良性發展。

其次,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當今社會的發展已經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自然災害、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等嚴重的問題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城市新區規劃與開發建設的時候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促進城市新區的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

最后,我們應該樹立特色發展理念。每一個地區都有每一個地區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因此我們在進行城市新區規劃與建設的時候,應該結合當地的特點進行規劃,這有助于形成特色,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城市新區規劃與開發建設的模式

從上文中我們知道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之間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以及風俗習慣等,因此我們在進行城市新區規劃與開發建設的時候就應該根據當地的主導特點進行特色城市新區的建設。

1、地理交通主導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有城市的規模不斷的擴大、人口不斷的增多、住房逐漸的擁擠等造成城市的交通已經不能夠維持城市的健康發展,因此很多城市逐漸的向郊區發展。在郊區中占據優越的地理交通環境的地區逐漸的形成新的城區,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等的改變,我們稱這類占據優越交通位置從而發展起來的城市新區發展模式為:地理交通主導模式。這類新區的發展有助于降低原有城市的人口、交通、住房等壓力,促進原有城市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新區城市的發展,政府政策等的扶持有助于該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例如,美國的“邊緣城市”。美國東部很多城市的迅速發展導致城市擁堵、住房條件差等,因此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圍繞著美國東部主要的城市如,華盛頓、紐約等的周邊出現了“邊緣城市”,這些城市一般占據了城市郊區中的而重要交通位置,便利的交通促進了貨物的往來,從而在政府的規劃下逐漸的開發建設成城市新區,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有助于緩解原有城市的發展壓力。

例如,我國鄭州東部新區的建設也是在地理交通模式的主導下逐漸開發建設的。河南鄭州作為我國東西交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其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交通進行的貿易往來,物流業在當地發展的極為成熟,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鄭州原有城市已經不能滿足鄭州經濟的發展需要,因此鄭州東區承啟鄭州東西南北交通樞紐的地位,逐漸的發展起來,成為全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極大地促進了鄭州經濟的發展,以及促進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的改善。[2]

2、自然資源主導模式

自然資源的開發可以促進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自然資源的開發形成的城市在我國自古有之。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由于城市近郊優雅的環境、豐富的資源等進行的城市開發建設的新區,我們稱之為“自然資源主導模式”。旅游資源主導的模式有助于促進當地圍繞著旅游資源開發的服務型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轉變發展模式,有助于保護環境,促進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也有助于促進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3]

旅游資源的開發促進的城市新區建設,例如西安曲江的發展模式。西安作為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古都,擁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西安曲江位于西安的郊區,近年來卻憑借著周秦漢唐文化遺址大型開發,發展旅游業等相關的服務業,從而使得當地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曲江城市新區的建設有助于促進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有助于文化遺址的開發,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

能源、礦產開發促進的城市新區建設,例如,我國包頭的稀土新區。該城市新區依托包頭的城市發展,以及當地稀土的開發,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進行與稀土開發相關行業的發展,從而促進了該地的開發與建設,通過與包頭市的優勢進行互補,取長補短,發展出了一條特色的城市道路,有助于整個包頭市經濟的發展,以及當地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

3、產業集群主導模式

產業集群主導模式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域,由于產業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從而湊到一起進行開發,慢慢的發展成城市新區的模式,我們稱之為:產業集群主導模式。這類模式有助于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也有助于企業交易費用的降低,從而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溫州新區。我們知道溫州這個城市主要是依靠小商品生產聚集從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相應的,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之前,溫州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導致交通擁擠、產業發展空間縮小等,因此溫州新區承啟原有溫州城市發展的特點,在郊區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的地方,很多溫州小商品房紛紛在該地區建立,從而導致該地區作為城市新區發展起來。這種產業集群主導的模式,有助于將城市原本的特色承襲,并且得到不斷的發展壯大,從而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特色更加具有代表性,從而發展的更加的完善,從而不斷的提升當地的經濟競爭實力,促進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

綜合以上各種城市發展模式,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城市新區的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當地的市場需求決定的,傳統的城市發展特點以及當地特殊的環境等要求已經培養出了當地特有的市場,從而促進當地城市新區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是由政府統籌規劃的,因此城市新區的建設有時候還應該符合政治需求,例如,我國的北京奧運村的建設等;當然最為可能的還應該是協調經濟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市場―政府相協調下建設的城市新區,例如上海浦東新區的建設。

結束語:

不同的城市新區的規劃與開發建設離不開市場的要求,也離不開政府的指導,但在很多方面我們又可以找出在這兩方面之外的主導因素,從而使得每一個城市新區的建設都有其特色,都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但總體來說,這些新區的規劃與發展應該滿足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整體發展的理念等。

參考文獻:

[1] 王勇,李姍姍.河南六大城市新區藍圖浮出 “復合型城市”怎么建[J]. 中國經濟周刊. 2010,10(17):05-06.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范文第3篇

 

命題角度一 交通運輸站點的區位分析

 

【考情掃描】

 

關于這部分知識,2013年廣東卷考查了高鐵站選址的區位因素,2012年北京卷考查了地形對城鎮、交通的影響,2011年浙江卷考查了港口的人文區位因素等。主要考點可歸納為:

 

【重難點分析】

 

交通運輸網中的點,如港口、車站、航空港等,是客貨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運輸過程的重要環節。

 

1.影響港口布局的區位因素和選址原則

 

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夠的深度和寬度;平原地形對港口提供淡水、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積。社會經濟和技術因素:腹地條件和城市依托影響較大,腹地范圍越廣、經濟越發達,對港口建設越有利,此外還需要完善的配套設施和高效率運作服務。

 

選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寬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陸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風、避浪、水深的海灣,與其他交通干道系統有方便聯系的地方。

 

2.影響汽車站、火車站布局的區位因素和選址原則

 

自然因素: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小,但要求地面開闊平坦,位置適宜,利于排水。社會經濟和技術因素:數量、密度、規模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

 

選址要求:城市交通干線兩側,與市內干道系統和其他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聯系的地點。

 

3.影響航空港布局的區位因素和選址原則

 

自然因素:受地形、氣候、地質、水文等影響較大。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③應注意風向、風速,還有霧對能見度的影響,一般不宜布置在盆地和洼地。社會經濟和技術因素: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人流、物流頻繁地區最為有利。

 

選址要求:地形開闊平坦,坡度適當,云、霧和暴雨較少,風速較小,地勢較高,地質條件好,機場周圍不應存在高層建筑物及其它障礙物,與城市應有一定距離,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接(航空港與城市距離取決于城市用地、交通聯系、環境等綜合因素)。

 

命題角度二:交通運輸線的區位分析

 

【考情掃描】

 

關于這部分知識,2013年福建卷考查了交通線的變化及其原因分析;2012年廣東卷考查了高速公路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江蘇卷考查了建設雅安一西昌高速公路的原因及意義;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考查了青藏鐵路的相關問題,江蘇卷考查了建設高鐵的區位因素,上海卷考查了航線選擇及其原因等。考點可歸納為:

 

【重難點分析】

 

按照現代五種運輸方式,交通運輸線可分為鐵路運輸線、公路運輸線、內河水路線、航海線、航空運輸線、管道運輸線。同學們做題時,一要明確所給交通線對應的交通運輸方式,理解和體會該種運輸方式所具有的特點;二要構建影響每一類交通線布局區位因素的分析模式;三要對照模式,聯系實際,組織語言,形成文字。

 

1.影響鐵路布局的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限制少,山區修路比平原工程量大、造價高,鐵路選線要在兩條相同的等高線之間,盡量少穿過等高線;地質:在背斜上修路,避開斷層等;水文:水深、流速、流量、泥沙淤積等方面;氣候:影響施工,臺風、風暴和濃霧直接威脅運輸;此外,鐵路布局還受凍土、泥石流的影響。

 

(2)社會經濟因素

 

經濟水平:為交通基礎設施和線路興建提供不同程度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保證;經濟需要:主要是人口、工業和城市的分布所產生的物流、人流,以及開發落后地區的經濟需要,要求建設或擴建交通線。

 

政治: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維持穩定與團結;民族:促進少數民族與漢族團結;國防:鞏固國防,保衛祖國邊疆。

 

(3)科技因素

 

科學技術支持,運輸工具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發展,經濟聯系擴大;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強。

 

2。影響公路布局的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要求地勢低平,山谷中應避開陡坡,山區公路一般沿等高線修筑,呈“之”字形;地質:要求路基堅固,應避開斷層、塌方、山崩、泥石流處;水文:盡量少通過河流、湖泊,避開沼澤地、洪澇地,以減少施工量。

 

(2)社會經濟因素

 

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微觀上:在交通量最大、路線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國道選線: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地方性公路選線: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盡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

 

3.影響管道布局的區位因素分析

 

由于管道運輸物資的特殊性(石油、天然氣、煤漿),管道布局首要考慮能源產地和能源消費市場,并照顧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但是社會經濟因素是決定因素。

 

4.影響水路、航空運輸線布局的區位因素分析

 

水路運輸包括內河航運和海洋運輸。自然條件主要受內河通航能力(河流或運河水量,河道寬窄)、海洋航道是否適合、天氣狀況、運輸安全、洋流運動、風向等因素影響;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受港口發達程度(決定客貨流)、沿線經濟狀況、線路長短、資源狀況等因素影響,社會經濟條件是影響水路、航空運輸線布局的決定因素。

 

在對交通線和交通站點進行區位因素分析和評價時,同學們要知道區位因素分為有利與不利兩種。因此,要結合具體實際,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解答這類問題時,同學們首先要審清題目,弄清是要求分析區位因素還是分析優勢區位因素。無論哪一種類的交通線和交通站點,在分析區位因素時,我們都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進行分析,把握答題方向,這樣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答題也會更準確全面。

 

【跟蹤訓練】

 

讀某島嶼圖,回答1、2題。

 

1.圖中最適宜建港口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處建飛機場的有利條件是( )

 

A.離海港近,便于客貨的中轉

 

B.該島風景優美,游客多,經濟效益好

 

C.地勢較高,云霧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開闊,利機的起降

 

3。下圖為我國東北某城市中心道路圖,圖中公交車站點布局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某區域規劃圖中,兩種公路選線方案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方案一因采用了直達運輸的方式,運輸價值比方案二高

 

B.方案二在a、b、c、d四處拐彎中,有一處是不合理的

 

C.方案二比方案一更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與居民的需要

 

D.省道因等級高,一般采用方案一這種直達運輸的方式

 

【參考答案】

 

1.A 2.D 3.D 4.C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土地規劃;綜合分區研究;實證研究;茅箭區

[中圖分類號] F205 [HT5H][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4738(2012)05-0083-04

一、引言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編制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區劃》,這是我國第一個土地利用綜合分區[1]。《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區劃》把全國分為了4個一級區,反映了全國土地利用最主要的地域差異,12個二級區反映了農林牧等部門不同的地域組合和生產水平的差別,54個三級區和 128個四級區 , 反映了作物組合或牧畜組合、種植方式或放牧方式,以及存在的關鍵問題等方面的差異性。20世紀 80年代初 ,中國科學院綜考會在 《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 》的編制過程中提出9大土地資源潛力區劃思想[2]; 80年代后期,中科院地理所編制了1∶400萬土地合理利用區劃圖[3];這是我們土地利用分區實施的開始,具有重要的意義。80年代以來,省市縣級土地利用綜合分區作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隨著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也開始進行調研和編制。

二、基于茅箭區的實例研究

(一)十堰市茅箭區概況

茅箭區地處湖北省十堰市城區東部,位于武當山的西北麓,屬秦嶺、大巴山的東延余脈,處于北緯32°20′—32°40′,東經110°10′—110°30′;東與丹江口市毗鄰,西與張灣區相連,南與房縣接壤,北與鄖縣搭界;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30公里,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茅箭區建立于1984年,現轄1個鄉,1個鎮,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3個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國土面積536平方公里

十堰市茅箭區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占87.62%。由于豐富的林地資源,十堰市在2007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綜合分區被劃分在鄂西北林業生態協調發展區[4]。筆者認為這種分區是以全省的角度宏觀分區,充考慮了十堰市獨特自然資源條件,但對于十堰市在全省的功能定位和社會經濟條件考慮較少,忽視了其工業城市的定位。

(二)土地利用綜合分區的原則 [5][6]

1.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利用是建立在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發展造成危害[7]。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對土地利用也提出了可持續利用的要求,也就是土地利用綜合分區必須要以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為前提,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似性原則

茅箭區林地廣布,山大谷狹,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其中河谷平地和山間盆地是本市農業生產特別是糧油生產的重要區域。自然條件的區域差異制約著土地利用的分區,所以,自然條件的相似性是決定土地利用綜合分區的主導因素。

社會經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地利用結果的體現,并制約著土地利用的內容、方式和程度。人口、勞動力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深刻地影響著土地利用的布局。所以社會經濟條件也是決定土地分區的主要因素。

3.土地利用結構的類似性原則

土地利用結構是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綜合影響下的產物,它既受土地屬性的制約,又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從十堰市土地利用現狀可以看出,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地勢低平,人口密度較大,耕地在土地結構中的比重也大;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則恰好相反。因此,作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集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結構,也是進行土地利用分區的重要因素。同樣,任何一種土地利用結構,都有它適應自然規律的一面和不適應自然規律的一面,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就應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分區時,就應將問題類似的區域劃分到同樣的地塊,以利于針對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和具普遍性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開發利用好土地。

4.土地開發利用方向的共同性原則

土地利用分區,不僅要反映土地利用現狀,還要反映土地開發利用的方向。因為土地利用現狀,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自然條件和人們認識自然、發揮生產力水平綜合作用的結果。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發展目標的調整,土地利用的方向也要不斷地調整,在土地利用分區時,就必須根據土地利用的程度和利用潛力、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規劃土地宏觀調控和開發利用方向,從而將土地利用方向的一致性作為分區的原則之一。

5.行政村界線的完整性原則

土地利用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其開發利用、經營管理,都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實施的。保持村級界線在土地利用綜合分區中的完整性,有利于政府利用分區成果合理進行村莊發展定位和統籌城鄉經濟發展。

6.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

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法作為土地管理學重要研究方法,從宏觀和微觀的層次為土地利用綜合分區提供重要的分析工具,定性可以判別土地的主導利用方式,定量可以對同一利用方式土地分等定級。

(三)主導土地方式布局分析

1.耕地資源布局

茅箭區耕地目前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十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開發區和南部的大川鎮和茅塔鄉。由于所轄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開發區地處十堰市中心城區,作為十堰市工業區,主要發展汽車及其他相關工業產業,所以這兩個開發區內的耕地逐步退出,耕地主要集中布局在大川鎮和茅塔鄉。賽武當自然保護區主要作為十堰市生態保護區,主導土地利用為生態林用地,所以可以保持少部分耕地,不作為耕地的主要布局分區。十堰市茅箭區耕地布局圖見圖1:

2.林地資源布局

十堰市茅箭區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占在87.62%(布局圖見圖2),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的

茅塔鄉、大川鎮、賽武當自然保護區。賽武當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在國有賽武當林場、國有五條嶺林場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生態林地遍布全區,是十堰市的“綠肺”。保護區地處北亞熱帶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優越,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植物178科1316種。由于中低山生態林資源豐富,賽武當保護區主要作為為生態林保護區。茅塔鄉和大川鎮主要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山勢較緩和,海拔600米以下,加之環境質量良好,生物多樣性較豐富,是開展生態文化旅游和休閑產業開發的重要區域。

3.建設用地布局(布局圖見圖3)

茅箭區建設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二堰街辦、五堰街辦、武當路街辦、東城開發區、十堰市經濟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形方面,北部區域屬于低山丘陵,地勢相對比較平坦,適宜于建設。水利資源方面,百二河、馬家河、茅塔河貫穿其中,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水利資源,把中心城區分為三部分。本區域處于十堰市中心城區,發展方向為茅箭區的工業區。

(四)對上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土地利用分區的評價

上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即《茅箭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在土地分區一章中把茅箭區劃分為農業用地區、園地區、林業用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村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區等6個分區,這種分區只是做了土地用途分區的劃分,而沒有提出具體土地利用綜合分區,這對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不完備的。十堰市農業部門在80年代編制的《十堰市農業區劃》中有關于十堰市茅箭區土地利用分區的研究,但是當時由于技術力量與地理信息技術的相對落后,而且論述較為粗略,顯然不能滿足目前土地資源管理的要求。所以在本輪規劃修編中對十堰市茅箭區進行土地利用綜合分區研究可為十堰市茅箭區的土地資源利用提供重要參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十堰市茅箭區土地利用分區方案

根據對十堰市茅箭區耕地、林地、建設用地主導土地利用方式的研究,結合十堰市茅箭區國民經濟規劃、城市發展規劃、農業區劃成果,將十堰市茅箭區分為北部建設用地區、中部低山丘陵生態農業區、南部森林生態保護區三個土地利用綜合分區(見圖4):

1.北部建設用地區

區域范圍:屬市城區,涉及武當路沿線及以北區域(百二河下游、馬家河流域,茅塔河流域下游),包括五堰街辦、二堰街辦、武當路街辦的部分地區和東城經濟開發區。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該地區是茅箭區的城區,地形相對平坦,起伏較小,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是十堰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主導功能與拓展方向:進一步提高城市土地集約程度,本區除武當路街辦門神溝保留工業企業外,現有工業企業逐步向東風工業園區集中。依托東風公司的國際合作和戰略重組,做大做強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把東風工業園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一定位置、具有一定影響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和專用車生產基地,完善火車站商貿經濟圈、城市商貿消費服務網,以北京路為軸線,加強行政集中區、高校園區和精品文化區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區交通網,為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中心和生態城鎮提供良好的服務。

2.中部低山丘陵生態農業區

區域范圍:屬于低山丘陵,涉及百二河中上段、唐家河、浪溪河、黃家河流域,馬家河流域,茅塔河流域中段,包括二堰街辦的百二河村、武當路街辦的馬家河村、茅塔鄉的王家村、廖家村、康家村、臺子村、莫家溝村、大坪村以及大川鎮的大川村、浪溪村、段家村、卡子村、唐家村,共13個村。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該處屬低山丘陵,山勢較緩和,海拔600米以下。環境質量良好,生態涵養,水土流失較輕,植被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為主,生物多樣性較豐富,是開展生態農業、生態文化旅游和休閑產業開發的重要區域。

主導功能與拓展方向:通過村莊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等環境友好建設,加快規模養殖小區發展步伐,使畜牧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保護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強生態林、景觀林建設,合理開發并優化配置水資源,把水利資源和旅游資源有效整合,達到資源高效利用;做好各景區主干路和幾條溝的旅游路和溝域的護坡工程,保障游客和村民安全。

3.南部森林生態保護區

區域范圍:該功能區地處賽武當自然保護區范圍,是百二河流域,馬家河流域,茅塔河流域上游,以中低山為主,峰嶺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海拔(普陀峰)1722米,該區由賽武當自然保護區的小川村、營子村、鍋廠村、黃家村、陽坡村,茅塔鄉的東溝村、坪子村、大溝村、巖屋村,共9個村組成。總面積約21203公頃,是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獨特的地質、地貌特征,過渡性氣候和有效地保護,使保護區內自然環境良好,生態涵養,水土流失較輕,植被發育良好,海拔基帶的植被保持了很明顯的地帶性特征,同時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主導功能與拓展方向:堅持保護好過渡地帶獨特的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物種多樣性,特別重視瀕危物種及林間保護;嚴格管理區內森林和河流,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庫前水源涵養地;要以保護為主,與資源持續利用相結合,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為目的,充分考慮自然保護與經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系,合理利用區內的森林資源和土地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文化旅游等。

三、結語

作為湖北省工業重鎮,茅箭區上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于編制倉促,未能對土地利用綜合分區進行闡述,本輪土地利用規劃中在GIS技術支持下,充分利用全國土地資源調查二調成果,以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思想指導,綜合考慮了十堰市茅箭區工業用地時空拓展的要求,對十堰市茅箭區土地進行科學分區,目的在于為土地的集約利用與可持續利用提供區域土地功能定位參考。

[參考文獻]

[1] 郭煥成.中國農業經濟區劃[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1-10.

[2] 黃秉維.論中國綜合自然區劃草案[J].科學通報, 1959(18):594-602.

[3] 羅開富.中國自然地理分區草案[J].地理學報, 1954(4):379-394.

[4] 吳勝軍,洪 松,任憲友,等.湖北省土地利用綜合分區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38-142.

[5] 王萬茂,韓桐魁.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11-116.

[6] 濮勵杰,彭補拙.土地資源管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139-151.

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范文第5篇

關鍵詞:淺談;現代民商法文化;先進性;局限性

在當代文明的國家,不論從事何種活動都不應該超出法律限制的規范范圍,同時,法律還能對其產生相應的保障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前行,出現了越來越多有關于民商法文化的研究和探討,從社會經濟的發展角度看,民商法具有良好的規范作用,但從社會和諧的角度看,民商法并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1 現代民商法文化的作用

(一)現代民商法文化的先進性

社會經濟隨著工業革命時期開始逐漸發生改變,重新分配了與之相關的各項資源,為了使社會關系的穩定和諧得以保障,使各類社會活動都能順利良好的開展,民商法隨之誕生。所以,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民商法,并不斷促進其發展,其主要宗旨在于對個人利益有效保證,公平的對市場進行維護,是其先進性的主要表現。隨著民商法的不斷發展,時至今日稱其為現代民商法,它對傳統民商法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如契約自由和絕對占有權等有了新的突破,在對個人資產進行維護的同時,也盡量維護個人的人身權益和人格尊嚴,并產生了一些較為前沿的文化意識,第一是誠信意識;第二是協作意識;第三是責任意識等,使現代民商法更加誠信、權威和公平,并適應了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

(二)現代民商法文化的適用性

適用性是現代民商法文化體現先進性的一個主要標準,在民商法文化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必定需要相應的技術方法對它發展的變革加以推進,同時也能更加鞏固的完成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民商法在解決和處理各項事務時,應當具有技術含量性的手段加以支撐,以對社會經濟的各類復雜關系加以調節,進一步形成穩定和諧的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環境。所以,現代民商法在確認權力歸屬權、評價權力價值和行使權力等規則時形成的規范制度,是保證其適用性價值存在的關鍵。

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必將勇往直前,而市場經濟體系也將會變得更加莫測和復雜,為了對個人的利益實現最大化,通過競爭手段是商人們為了達到目標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良性的市場競爭能夠對其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而惡性的競爭則會對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秩序產生不良影響,不僅危害個人利益,還將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為了使市場競爭避免出現惡性卑劣的手段,民商法需要具有針對性和技術性的手段,以對各類群體產生的利益糾紛進行調節,對社會市場產生的沖突矛盾進行妥善解決。而這也充分體現現代民商法的適用性,其嚴密的規范制定和極強的邏輯性都能滿足市場技術性的需求,使現代民商法的先進性得到整體上的表現。

2 現代民商法文化的局限性

現代民商法文化的發展和所有其他事物一樣都具有雙面性的特點,在具有大量優勢的前提下,也面臨一些局限性問題的存在。所以,在對現代民商法文化進行探討時,其具有的局限性應成為重點研究的對象。分析現代民商法文化存在的局限性,其表現主要的因素是在維護個人權益和利益的時候,不利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的維護,使一些不固定的因素所引發的連帶問題和后果等欠缺良好的控制,使市場利益在劃分時產生不對等的信息,導致民商法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而不勻的分配方案將可能加大市場風險,造成難以控制和管理的局面。

在市場自由競爭中,維護好個人利益是現代民商法的主要目的,對個人的經濟有效保護,以開展正常的市場活動,使個人的利益在社會經濟市場體系下十分容易被堆積,從而出現社會中出現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過度的將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里,很可能造成社會壟斷的情形。同時,現代民商法的主要責任在于保護個人自由財產,并未出臺相關分配社會財產的明確規定,如果在分配社會財富的基礎上產生不對等的情況,那民商法在維護財務自由時也是不公平的。這種對個人財富的維護對于社會階級中的弱勢群體是極為不利的,而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也將變得無法控制,對于弱勢群體的利益維護也不能加以保障。

3 現代民商法文化產生局限性的主要因素和改善措施

(一)現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產生因素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角度來講,上層建筑需要依靠經濟基礎來決定并使其發展,民商法誕生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中,屬于一種上層建筑中的文化產物,它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中逐漸適用,但其存在的局限性正是體現社會經濟體制的不足,所以,社會經濟體制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是導致現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關鍵原因。

使用法律手段是現代民商法用來保護個人利益和維護平等等關系的主要武器,主要是對私人的權益加以維護,是以主導私法自由來作為保護方式,輔助工具為政府的干預。所以,在真正執行的實際過程中,訴求能力是決定個人獲得現代民商法保護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由于環境、意識和教育等都將直接影響個人的訴求能力,所以出現參差不起的訴求結果。雖然當前我國在制度上允許有訴求的存在,但個人訴求意愿確是決定人訴求高低的主要關鍵。因此,對于一些弱勢群體,其本身具有較弱的訴求能力,并不懂得私法的真正含義,對于他們的利益保護而言,現代民商法的能力是有限的,也相對不夠公平。所以,現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產生的很大部分原因取決于人的界定。

(二)現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有效措施

在社會不斷前進和發展的道路中,不僅要重視市場經濟的動態發展,還應重視社會和諧的穩健構成,而這則需要充分發揮現代民商法文化先進性的優勢作用,同時,還應對其局限性加以解決和突破。

保護個人利益和競爭自由是現代民商法具有先進性的主要表現,但對社會中部分弱勢群體的利益犧牲存在的忽視,以及維護社會公共財產出現的不足等都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及時完善現代民商法,對社會化立法不斷加強,主要以社會大眾利益為主,對管理方法和建設創新社會經濟體制等方面,都應面面俱到,保證全社會各階層人員的利益都能被維護。另外,對弱勢群體個人權益的保護應是現代民商法特別需要注重的內容,其出發點應當以實際需求為主,對私法存在的局限性要徹底瓦解,使現代民商法文化更加公平、公正的為大眾服務,使其先進性和適用性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升華。

4 結束語

在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不僅要使經濟市場得到大力發展,使經濟保障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還應努力積極創建社會的和諧,使發展環境能夠持續穩定。所以,在經濟發展的敏感時期,現代民商法文化應當清楚的對自己的先進性和局限性有全面的認識,一方面對其先進性充分發揮和適用,另一方面對局限性不斷加以改進和調整,使現代民商法的發展能夠取得一定的進展,更加良好的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來。

參考文獻

[1]黃清華.現代民商法文化的品質與中國夢的實現[J].社會科學論壇,2014,10:175-187.

[2]李璇.芻議現代民商法文化的品質與中國夢的實現[J].法制博覽,2016,11:1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滨海县| 迁安市| 蕲春县| 广丰县| 宝鸡市| 淮滨县| 甘孜| 梅州市| 永安市| 特克斯县| 南宁市| 玉屏| 涿鹿县| 乌兰浩特市| 怀来县| 浙江省| 中牟县| 日喀则市| 南宫市| 宿州市| 濉溪县| 将乐县| 宁国市| 邳州市| 安溪县| 铁岭市| 六安市| 仪征市| 井陉县| 辽阳市| 安国市| 花莲县| 正宁县| 工布江达县| 房产| 门头沟区| 安塞县| 蓬溪县| 封开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