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評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范文第1篇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兒科,廣東佛山 528500

[摘要] 目的 探討肺功能檢測對于診斷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意義。 方法 以在該院因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治療的患兒共1 960例為研究對象,行肺功能檢測,包括潮氣狀態下的通氣功能、潮氣流速-容量環的形態、呼吸動力學指標、功能殘氣量等。 結果 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現不一,各指標的陽性率間也有多差異,其中,支氣管肺炎患者多表現為小氣道阻力增高改變、總氣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殘氣量改變,但根據臨床癥狀的差異,如阻塞或者實變,其肺功能檢測也顯著變化;毛細支氣管炎、哮喘患兒多以小氣道阻力增高為特征,其陽性率分別為58.3%、44.0%、64.0%;以大氣道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鳴和喉炎,其陽性率分別為29.6%、27.3%,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兒顯著升高;對于肺不張患兒,其主要表現為小氣道阻力增高、總氣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殘氣量異常;此外,對于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多表現為功能殘氣量改變,同時伴有小氣道阻力增高。 結論 肺功能檢測的實施,能夠有效反映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特征,從而對于疾病轉歸、診斷、療效評價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肺功能;呼吸系統疾病;兒童;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8(a)-0182-02

[作者簡介] 吳乃許(1971-),男,廣東陽春人,本科,兒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工作。

呼吸系統疾病是兒科臨床最為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在兒科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約為60%[2]。目前,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也與日俱增,使得其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3]。肺功能檢查作為一種非創傷性的檢查手段,對于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治、療效評估及預后評估等具有重要意義,其能夠客觀地反映氣道內病理改變及其程度,同時可間接反應氣道的生理功能,從而為呼吸系統疾病檢查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據[4]。目前,國外已將肺功能檢查作為呼吸道疾病的常規檢查項目,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疾病的嚴重程度評估及預后評估[5]。但國內對于肺功能檢查的研究較少,尤其對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該研究選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該院住院治療的兒童為研究對象,統計肺功能檢查異常情況,以了解肺功能檢測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意義。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在該院因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治療的患兒共1 9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1 107例,女性患兒853例,男女比例是1.3:1;年齡在6~14歲之間;按照疾病類型分類,支氣管肺炎1 018例,支氣管炎237例,毛細支氣管炎 287例,支氣管哮喘200例,上炎30例,先天性喉喘鳴11例,支肺炎合并肺不張 9例,右下肺炎9例,咳嗽變異性哮喘14例,喉炎27例,其他108例。

1.2研究方法

儀器采用由德國耶格Masterscope Apspro制造的肺功能儀,檢查指標是Vt(即潮氣量)、FEV1(即第一秒最大呼氣量)、FEV1%FVC、IOS強迫振蕩氣道阻力、FVC、MVV(即最大每分鐘通氣量)、MEF25-75%(即用力呼氣25%~75%流速)、一口氣彌散法測殘氣量、殘總比,彌散功能、PEF呼氣峰流速等,其中PEF是一項最有意義的檢測指標,其和年齡、身高、體重及胸圍等都相關,特別是和身高關系最為緊密.肺功能檢查由肺功能室的專業人員進行檢查,所有病例都通過進行正確的相關呼吸培訓,均能正確的掌握肺功能檢查中吹起的方法,并測定與記錄被檢查者的身高,體重以及年齡與初步診斷等一般資料,從上述資料中估算出患者的預計值,再和實測值進行比較.患者檢查時采取坐位、含口嘴、夾住鼻腔、連續測量3次、通過電腦自動分析數據、專業人員填寫診斷報告、打印報告,并統計肺功能檢查異常情況。

1.3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通過肺功能檢測發現,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現不一,各指標的陽性率間也有多差異,其中,納入研究的1 960例患兒中,以支氣管肺炎患者居多,其臨床特征表現為小氣道阻力增高改變、總氣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殘氣量改變,但根據臨床癥狀的差異,如阻塞或者實變,其肺功能檢測也顯著變化;毛細支氣管炎、哮喘患兒多以小氣道阻力增高為特征,其陽性率分別為58.3%、44.0%、64.0%;以大氣道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鳴和喉炎,其陽性率分別為29.6%、27.3%,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兒顯著升高;對于肺不張患兒,其主要表現為小氣道阻力增高、總氣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殘氣量異常,這與其病理改變密切相關;此外,對于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多表現為功能殘氣量改變,同時伴有小氣道阻力增高。

3討論

對于兒童肺功能檢查而言,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了報道,隨后的60~70年代報道逐漸增多。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肺功能檢查也逐漸精確化和簡單化,在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評價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估測預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已成為診斷呼吸系統疾病不可或缺的檢查手段[6]。在呼吸系統疾病發病早期,及時進行肺功能檢查,從而確定氣道病變,尤其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密切相關。目前,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是由于醫務人員和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肺功能檢查在診斷哮喘中的重要性尚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導致對哮喘不能做出及時的診斷,使得眾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造成了臨床上通常應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止咳藥物等來治療,臨床效果不但不佳還延誤了病情。

該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肺功能檢測發現,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現不一,各指標的陽性率間也有多差異,其中,納入研究的1 960例患兒中,以支氣管肺炎患者居多,其臨床特征表現為小氣道阻力增高改變、總氣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殘氣量改變,但根據臨床癥狀的差異,如阻塞或者實變,其肺功能檢測也顯著變化;毛細支氣管炎、哮喘患兒多以小氣道阻力增高為特征;先天性喉喘鳴和喉炎以大氣道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肺不張患兒主要表現為小氣道阻力增高、總氣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殘氣量異常;此外,對于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多表現為功能殘氣量改變,同時伴有小氣道阻力增高,這些都表明開展肺功能檢查對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以支氣管哮喘為例,其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理改變是慢性炎癥反應導致產生可逆性氣道狹窄、阻塞與氣道的高反應性,進而導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損害,而肺功能檢查不但可以客觀地反映大氣道或小氣道有無阻塞,還可以通過支氣管激發試驗或者舒張試驗了解氣道阻塞的是否存在可逆性,進而為確診哮喘提供客觀依據[7]。目前,臨床上對于診斷哮喘很多僅依靠臨床表現,沒有客觀的指標支持[8]。雖然肺功能檢查對呼吸道疾病尤其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但目前由于醫務人員及患者對于肺功能檢查的臨床重要性尚未有引起重視,延誤了呼吸道疾病尤其哮喘的診斷和治療,對于呼吸道疾病患兒的肺功能檢查力度不夠,這可能與患兒客觀依從性差及醫生、患兒家屬對于肺功能檢查的臨床重要性認識不足有關。

綜上所述,肺功能指標能夠反應不同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理特征,從而通過肺功能檢查能有效診斷不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從而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診治起到促進作用。因此,臨床醫師尤其是兒科醫生以及患兒家屬應重視肺功能檢測,以提高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準確率,使兒童呼吸道疾病得到早期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朱春梅,陳慧中.嬰幼兒肺功能檢測[J].中國醫刊,2009,44(9):9-12.

[2]Amold JH.Measurement of the alveolar deadspace are we there yet[J].Crit care med,2001,29:1287-1288.

[3]余澤明,宋豐貴,李建華,等.應重視肺功能檢查在呼吸統疾病診治中的地位[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5,26(4):69-71.

[4]陳一芳,考驗,忻學英,等.肺功能檢測在小兒呼吸道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4(4):365-367.

[5]張皓.兒童肺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25(4):365-367.

[6]華山,魏 ,呂敏.肺功能檢測在兒童哮喘診治中的意義[J].小兒急救醫學,2005,12(5):370-372.

[7]陳一芳,考驗.肺功能檢測在小兒呼吸道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浙江大學學報,2005,34(4):365-367.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腹部手術;老年患者;并發癥;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6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a)-0115-02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腹部手術適應證越來越廣,外科醫護人員就要面對身患多種疾病的高齡患者,但由于老年人生理代償功能逐漸減退,免疫力低下,往往老年人同時合并多種器質性疾病,必然會提高手術的風險,影響手術的效果和術后的康復。因此如何預防和正確處理老年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對于老年患者術后的恢復非常重要。現就本科2010年2月~2011年5月78例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腹部手術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8例患者中,男51例,女27例,年齡71~88 歲,平均75.6歲。其中,胃癌16例,急性化膿性膽囊炎6例,膽囊結石11例,膽管結石7例,十二指腸壺腹部腫瘤5例,結腸癌18 例,直腸癌12例,肝癌3例。本組中有63例(80.77%)術前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癥:其中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統疾病39例(60.25%),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11例(14.10%),糖尿病12例(15.38%),慢性腎功能不全1例(1.28%)。

1.2 護理對策

1.2.1 術前護理

根據患者的病歷、檢查單、化驗單,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和溝通,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正確評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的特點和器官功能狀態,據此制定出有效地護理措施,治療和控制合并癥,調節患者的生理情況在最佳狀態,正確指導患者術前準備,使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2.2 術后護理

1.2.2.1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術后常規進行的心電監測和吸氧,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并做好護理記錄。對于術前有心血管合并癥者,需要特別注意血壓、心率及心電圖的變化。對于術前有呼吸系統合并癥者,需要特別注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給予霧化吸入,協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時吸痰,出現呼吸衰竭時,及時通知醫師,協助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

1.2.2.2 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水電解質平衡。嚴格遵照醫囑給予靜脈補液,定期監測患者肝腎功能、血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水電解質平衡。

1.2.2.3 做好各種管道的護理。保持各種引流管在位通暢,正確擺放各種引流管,做好引流管護理的宣教,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做好交接班。在協助患者翻身和搬動時注意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拖出、污染等。

1.2.2.4 切口護理 密切監測體溫的變化,定時觀察切口敷料的情況,有無滲血、滲液、脫落、松動等,定時更換敷料,觀察切口周圍有無紅腫、發熱情況。如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師處理。

1.2.2.5 疼痛護理。遵醫囑正確應用鎮痛藥物,協助患者咳嗽、深呼吸時,用手輕輕按住切口,減輕疼痛,同時預防切口裂開。在更換引流袋,翻身和改變時,注意妥善管理引流管,避免引起疼痛。

1.2.3 心理護理

在圍術期都需要做好心理護理,老年人更需要護理人員的關愛,用細心的護理、誠懇的態度、親切的話語安慰老人,消除不安、焦慮、固執、抑郁等心理因素,使老年患者增強信心和安全感。

1.2.4 飲食護理

術前向患者及家屬宣教飲食護理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合理調節飲食,補充必要的營養,改善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對手術的耐受力。對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遵醫囑正確應用降糖藥物,控制空腹血糖在合適的范圍。手術前正確指導患者做好腸道準備,術后不能進食時,遵醫囑靜脈給予補充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等高營養、高熱量物質,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及是否耐受。在可進食后,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飲食的護理,囑患者少食多餐,出現不適時,及時告知醫師、查找原因,正確處理[6]。

2 結果

本組術后發生并發癥23例,發生率為29.48%,大部分患者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其中心血管系統疾病9例(11.53%),呼吸系統疾病17例(21.79%),切口感染2例(2.56%)。77 例患者經積極治療護理后治愈或好轉出院,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為呼吸功能衰竭。

3 討論

3.1 年齡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的特點和器官功能狀態的不佳,全身臟器生理代償功能逐漸減退,應激能力、免疫力、新陳代謝能力均明顯低下,對手術的創傷耐受力也下降,術后機體恢復緩慢,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

3.2 合并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

由于老年患者本人機體免疫力低下,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術前多伴有常年的慢性肺部疾病,腹部手術多為全麻插管,氣道開放,增大了肺部感染的概率,而且術后長期臥床休息,活動量減少,使肺順應性明顯下降,易發生肺部感染,而肺炎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的主要病因,占73.1%[1-2]。本組有17例并發呼吸系統疾病,其中1例并發呼吸功能衰竭,最后因MODS死亡。老年患者術前合并心血管系統疾病,特別是患有不同程度冠心病的患者,術后心肌缺血發生率遠高于其他年齡組[3],麻醉用藥及手術創傷、術后疼痛等因素的刺激會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臟負荷,增加心肌耗氧量,當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超過其冠狀動脈的最大儲備力時,則發生心肌缺血,引起術后心血管系統疾病并發癥,有資料顯示:老年人腹部外科術后心臟并發癥的總發病率為 12%,其并發癥主要與心肌缺血有關[4]。本組并發心血管系統疾病9例,占11.53%。

3.3 疼痛及營養不良

術后切口疼痛是影響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可誘發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容易并發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由于疼痛,術后患者害怕用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肺不張,嚴重時造成呼吸衰竭。術后低蛋白血癥發生早、速度快、發生率高,如果不注意,長期的營養不良易影響術后切口的愈合,容易引起切口感染[5]。

3.4 免疫力低下及感染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術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老年人在術前就免疫力低下,多伴有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術后組織愈合能力差,腹腔引流管留置時間過長,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易引發感染。

4 小結

對于老年腹部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術前應全面評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點和器官功能狀態,做好術前飲食準備和改善基本體制,提高免疫力和耐受力,術后需要加強監測、精心護理以及營養支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老年患者術后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錢小順,王士雯. 老年人術后肺部并發癥及防治對策[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3):235-237.

[2] 卞秀敏.高齡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護理[J]. 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3):1969-1970.

[3] 喬桂萍.高齡患者術中護理配合[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0(15):59-60.

[4] 胡亞紅.護理干預對減輕腹部手術術后疼痛效果比較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5):42-43.

[5] 羅輝遇,謝長江,劉衛紅,等.大手術重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 實用醫學雜志,2006,22(12):1400-1401.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討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方法:將小兒呼吸系統疾病124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臨床分析。結果:試驗組氣喘、咳嗽緩解或消失的時間、治愈率和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布地奈德混懸液;呼吸系統疾病;小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 9月診治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124例,其中,肺炎患兒4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34例,支氣管炎患兒12例,喉炎1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14例,支氣管哮喘患兒12例。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七版)關于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標準,且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佝僂病、營養不良等其他疾病,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齡(3.65±1.85)歲,其中肺炎患兒2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6例,支氣管炎患兒5例,喉炎5例,支氣管肺炎患兒1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10例;對照組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齡(3.35±1.42)歲,其中肺炎患兒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4例,支氣管炎患兒4例,喉炎4例,支氣管肺炎患兒6例,支氣管哮喘患兒12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肺炎分類以及其他基本臨床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根據病情實施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解痙等綜合治療。試驗組患兒在綜合治療中加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用完漱口,擦凈面部,并以5 d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隨著患兒的病情變化適當調整治療方案[3]。

1.3 療效評估方法:患兒接受治療5 d后咳嗽、發熱、氣喘和聲音嘶啞等主要癥狀體征消失,聽診肺部音消失,X線肺部陰影消失為治愈;患兒接受治療5 d后內熱退,咳嗽、氣喘和聲音嘶啞等主要癥狀體征減輕,聽診肺部音減少,X線肺部陰影基本吸收為有效;患兒接受治療5 d后以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變,X線肺部陰影未見改變為無效。對所有患兒癥狀體征的改善,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住院時間,以及療效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分析EXCEL數據庫,t檢驗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計量數據,χ2檢驗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計數數據,以P

2 結果

2.1 患兒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分析:通過治療,對患兒主要癥狀體征的分析發現,試驗組在聲音嘶啞、發熱、氣喘、咳嗽四方面的緩解或消失的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P

2.2 患兒觀察指標和住院治療時間分析:通過對患兒觀察指標和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試驗組實驗室觀察指標恢復正常所需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P

2.3 療效比較結果:兩組治療效果分析發現,試驗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是小兒疾病中最為常見的疾病,容易導致小兒氣道受到損傷和發生炎性病變,出現氣道高反應性,從而反映出臨床表現。布地奈德混懸劑是新合成的非鹵化腎上皮質腺素,有較高的糖皮質醇受體結合力,抗炎作用強,它可使微小血管收縮,減輕炎癥滲出,減輕水腫和毛細血管擴張,抑制炎癥細胞向炎癥部位移動。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和降低各種過敏介質的活性,增強氣道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反應性,能有效清除氣道炎癥,抑制炎癥滲出水腫霧化吸入方式已經成為小兒哮喘治療最佳方法[4]。可直接使藥物迅速彌散到呼吸道發揮治療作用,解除黏膜充血水腫,采用霧化吸入具有局部藥物濃度高、起效迅速、全身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及患兒依從性好等優點,尤適用于無法掌握其他吸入技術且服藥困難的嬰幼兒,可廣泛應用于一般醫院,值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 2004.42(2):100-106

[2] 何 樨,丁務高,陳 景.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小兒肺炎87例效果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3):1024.

[3] 關小萍,林 艷.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09,30(7):1156.

[4] 于忠霞,王小鵬,畢見好.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9):133.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范文第4篇

1.導言

呼吸系統疾病是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患者年齡往往較大,病情變化迅速且病程長,在住院治療和護理中存在著多種安全隱患與風險因素,增加了醫療過程的不安全性。在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護理問題,例如用藥問題、飲食問題等等,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并制定出解決的對策,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在2015-2016年呼吸內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計100例作為研究資料,其中男性患者為56例,女性患者為4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8.9±3.9)歲。

2.2 方法

2.2.1 調查方法。全部患者都應用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方法,在對患者的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等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存在的護理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

3.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按照呼吸科常規醫療服務方法進行管理,嚴格執行診療工作及護理工作規范。觀察組則在日常醫護工作中加強安全管理,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3.1 加強安全管理知識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目前醫護人員特別是新入室的工作人員安全管理意識還有欠缺,安全操作規范有待提高,因此,應增強法律意R教育,通過講解呼吸科工作特點、醫患雙方權利與義務及工作中的法律責任,使工作人員明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時總結工作中風險事件高發環節及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結合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從而提高風險判斷、評估能力及防范意識;另外,安排科室理論知識扎實、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綜合業務技能的培訓,對新入室的實習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對全體人員實施集中學習和分批輪訓,提高操作的規范性。

3.2 規范、細化操作流程

根據科室具體情況制定呼吸系統疾病常見操作流程規范、專科操作守則、質量標準等操作規范與流程,并將其細化和具體化,制作流程圖,詳細備注易引起不良反應、意外事故等的關鍵環節,使操作人員加深理解,提高警惕,同時建立活動記錄表,對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措施;實行全部醫護人員參與的質控體系,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加強質控力度,健全質量調查體系,設定專項管理人員,每月進行具體風險項目的跟蹤與評價,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與處理,從而實現動態監管,將安全管理貫穿于住院患者的整個診療過程中,盡早規避風險。

3.3 加強對風險事件的事前控制與管理

對臨床中危機事件進行評估,找出潛在因素,針對其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提出并實施有效的預防方法,進行事前控制,做好安全意外管理。對意外事件的高危患者,入院時即加以評估,床頭設立警示標志,加強與家屬的溝通,獲得其配合;改善就診環境,完善病房的床檔等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同時在衛生間、熱水房、走廊等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并適當安裝扶手等,保障患者人身安全;嚴格掌握診療、護理規范,熟悉各種適應證、禁忌癥,在準確評估每位患者具體情況后再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相應操作;加強外出管理,對外出患者采取實名登記制,獨立活動時均需家屬或專門的醫護人員陪同,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3.4 強化對不良反應和院內感染的管控

建立院內感染管控小組,協同醫院管理科進行管理,監測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治療進展及醫護操作,記錄院內感染發生和可能發生情況,每日總結,分析得出誘因,討論應對策略并及時向醫護人員進行宣導,確保管理質量的提升;另外明確科室環境管理、器械管理、手衛生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等方法規范,對患者的不耐受情況、需特別注意情況設置標志,從而引起接班人員的重視,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

4.安全管理對策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是運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決策、組織、控制等活動,避免事故的發生。由于醫療環境安全的客觀要求和醫療技術的復雜化,安全管理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實施安全管理首先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端正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及時發現并盡快予以處理,同時因其涉及到醫療活動的各個環節,故必須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安全管理 。為此,本研究針對以上人為因素和非人為因素采取了加強安全管理知識培訓、規范和細化操作流程、加強風險事件事前控制與管理及強化不良反應和院內感染管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① 增強了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安全管理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及技術操作水平,改變了過去的風險控制與己無關思想,形成了人人參與的良好的安全管理局面 ;② 優化了管理制度與流程,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更有計劃性和針對性;③ 通過對安全工作中薄弱環節的風險防范,醫護人員風險意識與防范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推進了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系統化、科學化、制度化,真正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醫療環境,投訴、糾紛事件減少,患者滿意度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環境污染加劇,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人數與日俱增,其可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給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是運用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為分析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決策、組織、控制等活動,避免事故的發生。由于醫療環境安全的客觀要求和醫療技術的復雜化,安全管理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實施安全管理首先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端正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及時發現并盡快予以處理,同時因其涉及到醫療活動的各個環節,故必須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1]胡婀娜,胡偉明.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04:91-93.

呼吸系統疾病評估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討患者在肺功能檢查時的溝通方法,以取得滿意的診斷效果。方法 對180例患者肺功檢查時使用的溝通方法進行總結。結果 在操作員的心理指導、書面、非語言以及與患者家屬溝通等方式下,取得了患者的配合,使檢查順利完成。結論 恰當的溝通方法能讓患者配合完成檢查,取得滿意的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患者 肺功能檢查 溝通方法

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功能性診斷方法,幫助了解呼吸系統疾病過程中有關功能損害的存在以及對功能損害的性質與程度做出判斷,加深對呼吸系統疾病過程的認識,并對其治療,預防作用進行評估。肺功能廣泛應用于臨床,因其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與患者的配合非常關鍵,需要患者以視、聽功能相協調配合來完成,面對疾病、年齡、文化層次不同的患者,需要用恰當的溝通方式,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而溝通需要語言交流,語言是人們社會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交通工具,是治療與心理護理的主要手段[1]。現將180例患者肺功能檢查的溝通方法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2月—2010年8月180例患者在我院做肺功能檢查,年齡14—93歲,其中男性128例,女性52例,非農民130例,農民50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8例,初中58例,小學10例,文盲4例。

2 溝通方法

2.1 操作員要有好的服務態度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操作。

患者進入檢查室時,工作人員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目光友善的接待患者。在指導患者時必須用語恰當、態度和藹、謹慎、使患者感到親切感,信任感和依賴感。操作員不但要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操作。

2.2 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里

告知患者肺功能檢查無痛苦,只要盡最大力吸氣呼氣,測定值與配合很關鍵及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心理接受。

2.3 教患者掌握檢查方法

檢查前操作員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說明此檢查的做法,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如何正確地進行呼吸,并示范動作,要求患者努力配合[2]。然后要患者示范 ,達到滿意的要求后再正式做檢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2.4 使用合適的交流方式

做肺功能檢查的人群中疾病、年齡、文化層次不同、所采用的溝通方式也不同。年輕人有害羞感,不好意思做吸氣吹氣動作,告知患者這是一種檢查方法,沒什么,這個檢查結果對他的疾病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要房間其他人員離開,這樣患者就會消除害羞感很好地配合。有些老年人聽力,反應能力差一些,要貼著患者耳朵大聲說話,同時用手勢,告知患者操作員手抬上就吸氣,抬下就吹氣,這樣患者就明白了。文化低,理解能力差,聽不懂普通話的人,先教會家屬吸氣吹氣動作,然后要家屬用方言指導患者,同時操作員打手勢,一起協同患者完成檢查。聾啞人先在紙上寫好檢查方法給他們看,然后示范吸氣吹氣、手勢;在檢查時作操員要同時和患者一起做吸氣吹氣,并打手勢。在指導患者時操作員要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講解,不能說鄙視的話打擊患者,特別是反應能力差、聾啞的患者,以免傷他們的自尊,同時要不斷地鼓勵、夸獎。

3 結果

通過對180例患者給予心理指導、書面、非語言以及與患者家屬溝通等方式下,取得了患者良好的配合,使檢查順利完成,取得了滿意的診斷效果。

4 結論

目前,肺功能檢查廣泛應用于呼吸內科、胸腹部外科、兒科、婦產科、環境醫學檢測、航空醫學、高原醫學、職業病評定等各個領域[3]。可以診斷出早期肺功能異常;明確呼吸功能障礙的類型、嚴重程度;推斷呼吸系統的病變性質;協助和論證臨床療效;在職業病的早期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評估及上氣道阻塞的診斷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在檢查過程中,要取決于儀器、操作員和患者三方面因素,而患者的努力配合是檢測成功取得滿意診斷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而要患者使努力配合,恰當的溝通方法又是最重要的。

參 考 文 獻

[1]張寶芹.芻議護理語言的應用及作用[J].護理研究,2005,19(4):565~56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子长县| 甘德县| 清远市| 云浮市| 长阳| 平定县| 玛纳斯县| 九江县| 策勒县| 密山市| 固始县| 开江县| 潢川县| 莱州市| 吉隆县| 柯坪县| 陇川县| 灵台县| 中西区| 专栏| 定兴县| 沧州市| 土默特右旗| 普安县| 六枝特区| 磐石市| 阳泉市| 普兰县| 苍梧县| 孟津县| 嘉善县| 诸暨市| 西乌珠穆沁旗| 扎赉特旗| 新和县| 洪雅县| 乃东县| 仙居县| 凌海市|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