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范文第1篇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病;CT;檢查技術

0引言

呼吸系統疾病的影像檢查,主要包括常規胸片、CT、超聲、MRI、PET等。循證醫學診斷試驗的原則就是對某種疾病的診斷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在眾多檢查方法中,首選為平片,其次為CT,再根據要解決的問題選擇其他方法。由于CT的高密度分辨力,相較于胸片,可判斷包括脂肪、液體和鈣化在內的組織特性。由于其無前后重疊現象,能夠清晰地顯示縱隔內結構,因此可用于診斷縱隔內的病變。碘造影劑增強掃描可幫助明確病變的血供狀況。同時可檢查縱隔、血管病變或幫助區分良、惡性病變。

1資料與方法

CT檢查方式較多,有平掃、增強檢查、螺旋CT掃描等[1]。選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45例,其中肺彌漫性病變患者13例,肺內孤立性病變患者15例,肺微小結節病灶患者17例。再次進行CT檢查,觀察確診效果。

平掃:顱腦CT掃描常取仰臥位,先掃定位片,然后確定掃描范圍,再行橫斷位掃描。掃描所用基線多為聽眥線(即外眥與外耳道的連線)或聽眉線(即眉毛上緣中點與外耳道的連線)。

增強檢查:造影增強方法:靜脈注射60%的碘造影劑60-100ML,兒童劑量為2ML/KG。再進行一次螺旋CT掃描[2]:掃描的時候使用螺旋技術。

2結果

以上數字表明,CT增強掃描機螺旋CT掃描的診斷率較高,對于一些小結節病灶診斷效果較好。

3討論

3.1注意事項

胸部的組織復雜,組織的密度差異很大,其CT值的范圍寬廣,所以在觀察胸部CT時,至少需采用兩種不同的窗寬和窗位,分別觀察肺野與縱隔,有時還需采用骨窗,以觀察胸部骨骼的改變。胸部CT圖像是胸部不同層面的斷層圖像,普通CT只能進行胸部橫斷面成像,多層螺旋CT除橫斷面成像外。可行冠狀面及矢狀面的成像。心臟各房室之間有少量脂肪組織,所以CT上可大致區分各房室。左、右心膈角區可見三角形脂肪密度影,常呈對稱性出現,右側多大于左側,為心包外脂肪墊,注意不要誤為病變。CT圖像上不能顯示肺段間的界限,只能根據肺段支氣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發生肺段范圍內的病變時,則可顯示肺段的形態。需要及時去除造成偽影的因素,以保證CT圖像的質量。

3.2胸部CT檢查的優點

CT所具有的密度分辨率高以及斷面成像,無重疊干擾等優點,對普通X線檢查有一定診斷難度的縱隔病變、肺內微小病變以及對胸內淋巴結增大的診斷有著特殊價值。因此,胸部外傷的影像診斷中,CT檢查的優勢是一次性完成多種損傷的綜合診斷。CT檢查,以盡快明確診斷使患者得到及時對癥治療。胸部低劑量CT掃描對胸部病變的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于常規X線胸片。低劑量CT掃描顯示胸部結構的清晰度明顯優于常規X線胸片。低劑量CT掃描可以清晰顯示肺血管-支氣管束至胸膜下1~2cm處,清晰顯示肺小葉結構,常規X線胸片僅能隱約顯示主支氣管及中、內帶肺野的肺血管影。低劑量CT對縱隔器官的形態、輪廓、結構及其周圍間隙均可清楚顯示,常規X線胸片僅能隱約顯示縱隔結構。胸部低劑量CT檢查輻射當量比常規胸部CT大幅度降低,與胸部X線攝片的有效輻射當量相當。與常規X線胸片比較,胸部低劑量CT掃描有利于檢出輕微病變和隱蔽部位病變,顯示病變特征,特別是對于早期肺癌的確診有決定性意義,檢查質量有保障。胸部低劑量CT在胸部健康查體中的價值明顯優于X線胸片。

參考文獻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子支氣管鏡;呼吸系統疾病;兒童

近年來隨著支氣管鏡技術在兒科臨床應用的開展,呼吸系統疾病病因診斷及治療有了新的途徑。本文對行電子支氣管鏡術的220例不明原因或難治性呼吸道疾病患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在兒童呼吸道疾病診斷、治療中的價值和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我科呼吸系統疾病患兒220例,經過常規檢查及治療病因尚不明確或治療效果不理想者。男155例,女65例;年齡22天至14歲,其中6歲60例;病程5天~10年;臨床上反復咳喘56例,遷延性肺炎9例,彌漫性肺部病變21例,肺不張84例,咯血或咳血絲痰13例。

1.2方法

1.2.1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方法 所有病例術前均獲得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應用“邊麻邊進”的利多卡因氣管內局部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進行麻醉[1]。根據患兒年齡及病情選擇富士能EB-470P(外徑3.8mm)、EB-470S(外徑4.9mm)電子支氣管鏡經鼻插入,依次觀察會厭、聲門、氣管、隆突、葉支氣管、段及亞段支氣管,結合胸部影像學,觀察病變部位,根據病情進行局部灌洗、刷檢或活檢,收集灌洗液行培養及涂片檢查。

1.2.2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 對炎癥性肺不張患兒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將電子支氣管鏡伸至病變部位支氣管開口處,用37℃生理鹽水進行灌洗,每次注入0.5~1ml/kg,若鏡下示分泌物較多,可反復灌洗。術后隨訪2周。

2 結果

2.1 支氣管鏡檢查結果 鏡下結果見表1。本組病例多數鏡下表現為支氣管內膜炎癥改變,142例/220例,占64.5%,鏡下可見粘膜充血、水腫,病程較長的患兒表現為粘膜肥厚、縱膈皺襞形成。其次為氣道狹窄,包括先天性及后天獲得性狹窄病例47例,占21.4%,以及氣道異物23例,占10.5%。220例患兒中4例鏡下未見異常。

2.2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 104例患兒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培養,有病原菌生長14例,陽性率13.5%,分別為肺炎克雷伯桿菌2例、銅綠假單胞菌3例、肺炎鏈球菌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2例、鮑曼氏不動桿菌2例、大腸埃希氏菌2例、馬尼爾菲青霉菌1例。通過細胞學分類計數及脫落細胞學檢查,診斷嗜酸性粒細胞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著癥1例,肺含鐵血黃素細胞沉著癥30例,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2例。

2.3 治療 對痰液阻塞所致的52例肺不張患兒進行電子支氣管鏡灌洗治療,2周后復張率在86.5%。

2.4 電子支氣管鏡檢的安全性 見表2。

3 討論

3.1電子支氣管鏡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作用

支氣管鏡因其能直接窺視病變部位,清楚看到病變在成人呼吸系統疾病中應用較廣。近年來隨著電子支氣管鏡設備的引入及適用于兒科的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在兒童難治性肺炎、反復喘息、彌漫性肺部病變、肺不張等疾病病因診斷上有了較大幫助。

本組病例多數鏡下表現為支氣管內膜炎癥改變,其次為氣道狹窄及氣道異物。通過電子支氣管鏡檢查不僅可以直接看到病變,并可以通過灌洗液培養及涂片檢查明確病原菌。104例患兒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培養,有病原菌生長14例,陽性率13.5%,其中1例培養出馬尼爾菲青霉菌,而該患兒痰培養陰性。對于難治性肺炎,通過電子支氣管鏡檢及灌洗液檢查可以提高病因診斷率。

喘息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癥狀,反復喘息的原因主要為氣道腔內阻塞、管壁疾病及腔外壓迫[2]。本研究中56例反復咳喘患兒其原因有氣道狹窄、氣道異物、氣管支氣管軟化、氣管支氣管發育異常及會厭囊腫等。

既往對肺部彌漫性改變病例認識不足,檢查手段較局限,病因難以確定,確診需要開胸肺活檢,創傷較大。通過支氣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進行細胞學檢查及培養,結合臨床資料及高分辨肺CT檢查,結果發現部分患兒為感染所致,其它診斷包括嗜酸性粒細胞肺炎,肺泡蛋白沉著癥,肺含鐵血黃素細胞沉著癥及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

肺不張是兒童時期比較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其病因復雜,胸部影像學方法對肺不張病因的診斷缺乏特異性。焦安夏等人報道兒童肺不張的原因以炎癥、異物和結核最常見[3]。腫瘤是兒童時期少見病,但本組病例中引起肺不張的1例患兒為氣管內腫瘤。

3.2電子支氣管鏡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的作用

電子支氣管鏡不僅可以明確肺不張病因,同時還可以針對肺不張的病因進行治療。本組52例感染后痰液阻塞所致的肺不張,通過支氣管鏡對病變部位進行局部灌洗、清除分泌物,灌洗后復張率86.5%。支氣管異物是慢性肺疾患的病因之一。異物的長期滯留可引起肉芽組織增生、異物遠端支氣管擴張等多種表現,通過電子支氣管鏡可進行異物鉗取或套取,尤其適用于三級以下的支氣管異物[4]。近年來隨著介入肺臟病學的發展,兒童介入治療亦不斷開展,包括對支原體肺炎所致的氣道炎性狹窄并肺不張患兒通過支氣管鏡進行球囊擴張術,肉芽及瘢痕組織致下氣道阻塞和狹窄兒童在支氣管鏡下進行冷凍治療以及兒童支架的應用[5-7]。

3.3電子支氣管鏡診治呼吸道疾病的安全性

電子支氣管鏡常見并發癥有一過性低氧血癥、鼻粘膜出血、喉頭水腫等。在本組患兒中一過性低氧血癥最常見,其次為鼻粘膜出血。發生一過性低氧血癥的患兒多為肺部病變彌漫或病程較長,肺功能較差的患兒,經過加大氧流量吸氧處理,大多可以緩解。5例咯血的患兒為行支氣管粘膜活檢者,1例因術后大咯血轉PICU治療,該患兒為氣管內腫瘤。無1例出現呼吸心跳停止。

電子支氣管鏡具有較安全、快捷、能直接查看病變等優點,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中診斷及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科支氣管鏡協作組.兒科支氣管鏡術指南(2009年版)[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10):740-744.

[2] 陳志敏.纖維支氣管鏡在小兒喘息性疾病診治中的應用[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1):5-8.

[3] 焦安夏,劉璽誠,江沁波等.兒童肺不張纖維支氣管鏡下的病因診斷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11):656-658.

[4] 江沁波,劉璽誠,江載芳等.兒童氣管支氣管異物臨床診治探討[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12):734-737.

[5] 孟晨,于華鳳,倪彩云等.應用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肺不張的探討[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4):301-304.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范文第3篇

【關鍵詞】 X線診斷;呼吸系統病變;體會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238-01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今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也是越來越加的關心。為了提高對于疾病的診斷率,許多先進的醫療設備被發明出來。X線的出現,使得診斷人體內部的病變更加的容易。X線是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偶然發現的,它能夠穿透一切可見光不能穿透的事物,并且能夠通過激發熒光物質從而產生熒光的射線,因為當時人們對于這種射線并不了解,因此命名為X線。一些醫學專家們發現了這種射線的特點,于是在第二年,X線就被應用在了醫療領域。

一、X線的特點

X線是一種可以穿透所有的不透光的物質的,同時可以使熒光物質產生熒光的射線,在診斷一些人身體內部的疾病時,應用X線可以有效的診斷,提高對于疾病的診斷率。X線具備的特點是:

1、穿透性:X線是一種穿透性很強的射線,一般情況下,它可以穿透所有的可見光不可穿透的物質,同時,在X線穿透不同的物質時,它們對于X線的吸收能力不同,影像可以顯示出不同程度的衰減。

2、熒光效應:在使用X線這種射線照射一些具有熒光特性的物質時,可以通過激發這種物質而使得它產生熒光。

3、感光效應:X線具有感光效應,在X線照射一些感光材料時,可以產生光化學反應,這種反應使得感光材料感光,并且潛影。在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之后,可以在X線膠片上形成黑白的影像。

4、電離效應:在X線穿透一些其他物質時,是可以被吸收的,而被吸收之后,X線可以使組成這種物質的分子電離,分為正負離子。X線在通過體內產生電離效應時,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方面的改變,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物效應。

在應用X線診斷呼吸系統病變時,主要是應用X線的前三個特點。由于在呼吸系統中,氣管、支氣管和肺內存在著氣體,這些氣體和周圍的組織對于X線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應用X線檢查,可以明確的氣體與周圍的組織區分開。呼吸系統的許多的病變都可以通過X線診斷出來。

二、應用X線檢查呼吸系統病變的技術

(一)胸部透視

在應用X線檢查呼吸系統疾病時,可以選用胸部透視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患者在應用胸部透視檢查時,常常采用站立的。然后多方位的觀察患者肺部的結構、有無病變等。通過這種檢查方法,可以觀察到患者的肺野、肺門、縱膈、心臟、大血管、橫隔等,同時,還可以觀察到患者的呼吸運動,膈肌的活動以及心臟的跳動。但是應用這種檢查方法,對于一些細小的結構濟南發現,而且患者在檢查時常常會受到大量的輻射,因此不可多用。

(二)胸部攝影

由于X線檢查,輻射過大,患者不宜多次采用,但是在診斷疾病中常常會需要到X線的檢查結果,因此,人們選用胸部攝影的方式,可以永久的將當時觀察到的影像保存下來。一般情況下,選用胸部攝影多是采用正位或是側位,有時,為了能夠更好的病變部位的情況保留下來,還可采用一些其他的,如斜位,前弓位等等。不宜站立的病人還可采用臥位照射。

三、確定患者的病變部位

在對患者應用X線診斷呼吸系統病變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病灶的部位,只有明確了明早的部位,才能夠為接下來的治療提供指導,在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確定時,常常選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多攝片,而另一種是透視下深呼吸。正常情況下,由于人體是一個立體的,在對于人身體內的病變部位的確定過程中,單單是選用正位的攝像確定是十分困難的,常常還會需要側位片。如對于胸腔積液的診斷過程中,僅僅是選用正位篇,常常會出現誤診的可能性,因為肺門滲出性病變有時會與這一疾病的正位攝影是類似的。為了更加明確的診斷這種疾病,常常要求在攝影時,選用多種。而在對肺部疾病的診斷過程中,有時對于肺內部的病變和胸壁的病變是不容易區分的。這是讓患者深呼吸,如果該處的病變是隨著肋骨移動的,那么就是胸壁部的病變,而如果病變隨著肺紋理移動,則表明此處的病變是,肺內部的病變。

四、確定病變的大小、形態以及病變的數目

在應用X線診斷患者的呼吸系統疾病時,一般情況下,X線可以觀察到患者病變的大小、形態以及數目。病變的大小一般表明病變的時間,如果病變大的話,那么久多是晚期,而如果病變小的話,則很有可能是結合瘤。而在對于病變形態的觀察過程中,病變的形態往往有助于疾病的診斷,一般情況下,不同的病變類型其所具有的形態是不同的。像周圍型肺癌多是深分葉、細短毛刺。對于病變數目的了解,有助于之后對于疾病的名曲治療。

五、確定病變的的新舊

在應用X線診斷呼吸系統疾病時,可以通過對于影像的觀察了解疾病的新舊。一般情況下,剛剛出現的較新的病變多是滲出性的,病變是處于發展的過程中的。而一些存在時間相對較長的病變,多是該處組織增值、纖維、鈣化,是病變緩慢發展的過程。

六、總結

對應用X線觀察呼吸系統病變時,可以觀察到許多有利于疾病診斷的東西,所以在進行攝片時,一定要認真多方位多角度的進行攝片。但是有的時候,在應用X線進行檢查的過程中,不同的疾病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影像,或是相同的疾病的影像不同,醫者在診斷時,不能簡單的就下診斷,應該多方面的考慮。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應用X線檢查,減少誤診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得患者可以盡早的進行正確有效的治療。

參考文獻:

[1]蘇丁緒,周崇安,李明波.淺析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防控[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2):12 -13.

[2]祁吉, 高野正雄.計算機 X線攝影[ 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

[3]于鳳珍, 陳靜, 劉衛東, 等.CR攝影在骨骼肌肉病變診斷中的價值[ J] .醫學影像學雜志, 1999, 9(3):195.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范文第4篇

關鍵詞:羌族;兒童;疾病譜;變化趨勢

了解一個地區住院兒童疾病譜的變化趨勢,分析兒童病種結構的變化,可以及時發現當地兒童疾病的區域特點和時間趨勢,對于評價社會醫療需求,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以及為政府決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但目前相關數據更多集中在大型綜合醫院,缺乏縣級基層醫療單位兒童病歷分析,更缺少對少數民族兒童疾病譜的系統報道。

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民族,現有人口30多萬,主要聚居在四川省的茂縣、汶川、北川縣等地。北川縣是中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羌族8萬多人。北川縣人民醫院在5.12特大地震后遭受毀滅性破壞,于2010年9月遷入北川縣新縣城。本文就5.12地震后2011年1月~2014年12月間3159例羌族住院兒童病歷進行了回顧性統計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來源于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間在北川縣人民醫院的羌族住院兒童。

1.2 方法 疾病診斷參考諸福堂《實用兒科學》及有關專業會議的統一規定,疾病分類以《國際疾病分類》ICD-10編碼為標準,采用第一診斷進行分類統計。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構成比及疾病順位統計方法,P

2結果

2.1總體情況 2011~2014年共收集羌族住院兒童病歷3159份,其中男性兒童1755例,女性1404例,男:女=1.25,無統計學差異(χ2=0.65,P>0.05)。兒童住院數逐年增加,到2014年已突破上千例,見表1。

2.2年齡分布 年齡2 h~16歲,平均年齡32.71月。各年齡段以1~3歲兒童最多,共1221例,占全部病例的38.65%;0~1歲嬰兒其次,901例占28.52%;其它依次為3~7歲803例占25.42%,7~12歲199例占6.30%,12~16歲35例占1.11%。

2.3 羌族住院兒童疾病系統構成 各個系統疾病中,以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傳染病為主,始終占居各年度發病的前3位,所占比例超過90%。呼吸系統疾病所占比例高達近80%,且近兩年有上升趨勢。新生兒疾病所占比例為2.82%,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皮膚病、泌尿系統、血液系統、意外傷害等各個系統所占比例相對較少,都沒超過1%,見表2。

2.4羌族住院兒童疾病病種構成 每年度住院兒童前10疾病病種構成不盡相同,但支氣管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基本上一直占居各年度發病的第1、2、3位,特別是支氣管肺炎和化膿性扁桃體炎病例數遠遠高于其它病種,見表3。手足口病在2012年和2014年都上升到第4位,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也從前2年第10位上升到后2年第7位,高熱驚厥在2014年進入前10位,提示這三種病發病都有上升趨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從2011年后沒再進入前10位,發病數呈現逐年降低。4年中未見白喉、脊髓灰質炎和麻疹病例;流行性腮腺炎每年散發,符合當年流行趨勢。

2.5療效和住院時間 治愈1278例,治愈率為40.46%,好轉1843例,好轉率為58.34%,治療有效率為98.80%。未愈34例,死亡1例,其它3例。平均住院時間為6.18d,住院時間≤3d的病例為342例,占10.83%。

3討論

隨著5.12特大地震后災后重建的順利完成,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社會經濟和醫療保健事業取得了長遠發展,兒童保健意識顯著增強,就診率不斷提高,疾病譜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羌族男性住院兒童比女童多,可能與我國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及某些疾病發病存在性別差異有關。發病年齡集中在0~7歲,占92.59%,其中1~3歲兒童占全部病例的38.65%,主要原因是嬰兒6個月以后來自母體的抗體滴度下降,與外界環境接觸逐漸增多,而自身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完善,免疫力相對較弱,易受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細菌感染[2]。

本文結果顯示呼吸系統疾病一直占據著疾病譜的首位,與國內多地文獻報道一致[1-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嬰幼兒本身處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狀態,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②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霧霾天氣多,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得不到很好控制。WHO提出兒科今后重點是加強呼吸道管理,努力降低呼吸系統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降低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的根本措施一方面要增強環保意識,減輕環境污染,改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應加強兒童保健,做好健康教育,提高身體素質[1,2]。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種疫苗的廣泛接種,許多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發病率顯著下降。但一些新發傳染病(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不斷出現,特別是手足口病近年上升明顯,保持高發趨勢,這與手足口病病原體多樣,傳播途徑廣泛,傳染性及致病性都較強,又無疫苗免疫等有效預防手段有關,應引起醫務工作者和管理者高度重視[5]。

參考文獻:

[1]馬麗霞,王廣新,李楠,等.1998~2009年山東省住院兒童疾病譜變化規律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5):4445-4448.

[2]張姝,黃志,宋萍.我院10年來住院兒童疾病譜構成及變化分析[J].現代臨床醫學,2011,37(2):132-134.

[3]金克微,李昌崇,蔣永賀.兒科住院病例疾病譜及流行趨勢6987例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11):898-900.

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范文第5篇

大概是8年前的事情吧,我們科內先后遇到了不少肝硬化患者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那時,順理成章地認為,肝硬化患者要表現,出一系列消化系統癥狀;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癥狀,必然考慮為呼吸系統疾病,以感染為最常見。記得當時幾乎都按照一般炎癥來處理,奏效甚微。雖然如此,并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習以為常。

不久前,在圖書館瀏覽新書時見到由孟慶義等編寫的一本《急診科典型病例分析》,書中介紹了4例“肝肺綜合征”,現抄錄1例如下。

患者,男,56歲。因胸悶、憋氣、右上腹脹痛20年。咳嗽、咳痰伴發紺3年入院。

20年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憋氣,并逐年加重,同時伴有雙側季肋部持續性脹痛,以右側為重,嚴重時不能彎腰;有時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在當地醫院就診,行B超及肝穿刺活檢,診斷“彌漫性肝病”,未做特殊治療。13年前發現脾大、脾功能亢進,此后經常有鼻衄及牙齦出血。近3年來出現咳嗽、咳痰,有時痰中帶血絲,偶爾出現暗紅色血塊,伴口唇、指端發紺明顯,活動后胸悶、憋氣加重,為進一步診治急診入院。

體格檢查:T36.7℃,P 60次/分,R24次/分,BP 90/60 mm Hg。慢性病容,面部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口唇、甲床發紺,杵狀指、趾。雙肺呼吸音減弱,未聞及啰音。肝臟可觸及肋下3 cm,劍突下5 cm,脾臟肋下4 cm。

實驗室檢查:RBC 4.26×1012/L,WBC 8×109/L,PLT 302×1010/L,Hb 147 g/L;乙肝表面抗原及抗體、乙肝E抗體和乙肝核心抗體均陽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正常,γ-谷氨酰轉肽酶58 U/L,總膽紅素23μmol/L,直接膽紅素10.3μmol/L,白球蛋白比值(A/G)1.33。

血氣分析顯示:吸氧前pH值7.41。動脈血氧分壓(PaO2)38.6 mm 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37.8mm Hg,血氧飽和度(SaO2)73.0%;吸氧后:pH7.42,PaO2 68.5mm Hg,PaCO2 35.4mmHg,SaO291.0%。

胸片顯示雙肺紋理較粗;胃鏡見食管下段、胃底靜脈曲張;肺功能檢查示通氣功能減退,小氣道功能障礙。對比超聲心動圖心臟無畸形,二氧化碳氣泡造影顯示二氧化碳小泡先在右房右室內出現,二氧化碳小泡離開右房室經4-6個心動周期后,左房室內見明顯小泡回聲,提示肺血管擴張。胸部CT未見異常,上腹部CT示下腔靜脈狹窄,奇靜脈、半奇靜脈擴張;肺部核素檢查未見典型肺栓塞改變。肺血管造影檢查示心臟各腔室未見異常,未見肺動脈栓塞及肺動脈畸形引流。

讀完上述病歷,不能不引起深思,回憶起來既往對“肝肺綜合征”的診治之失誤,深感慚愧。

【思維方法】

“一元論”是診斷思維的基本原則,我想對此大家不會再有異議了。

問題是在臨床實踐中,常常遇到的是想用“一元論”思維,但是難以實現。換句話說,就是將全部臨床癥狀都用一個疾病來解釋,又解釋不通。無奈,只能另外考慮其他疾病。這里有兩個重要的激發點,一是對臨床征象觀察的是否到位;二是對相關醫學知識是否了解。如果缺乏這兩點,必然會干擾或遮蔽你的思維路徑,以致實施困難。

診治過程提示

懷著沉痛而自責的復雜心情,尋找過去導致對該病診治的失誤,其主要原因有如下。

臨床水平低下現代臨床醫學的飛速發展,拓寬了我們的耳目,提高了我們臨床實踐能力。

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是:當年臨床醫生的知識狹隘與診治條件的簡陋,對肝肺綜合征的認識十分膚淺,幾乎很少做進一步檢查,后來,由于血氧分析檢查項目的日益普及,對此病才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治县。| 铜山县| 马公市| 浑源县| 公安县| 绥德县| 湖州市| 施甸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于田县| 泰和县| 荔波县| 汝南县| 雷州市| 门源| 抚松县| 青阳县| 南陵县| 中牟县| 泸溪县| 江安县| 泰州市| 府谷县| 青冈县| 洱源县| 汪清县| 紫金县| 和平县| 镇康县| 浦城县| 宕昌县| 周口市| 太保市| 界首市| 铜川市| 瑞昌市| 平乐县| 湘西| 依安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