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工藝制作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在世界工藝美術發展史上曾處于領先地位,對世界工藝美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今,日本及一些歐美國家已經取代了中國工藝美術的領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藝美術的前列,這一現狀尤為值得深思。筆者以促進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為主要目標,通過分析當今傳統工藝美術在美術本科教育中的現狀,提出了一些促進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發展的措施。
一萬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藝美術,從新石器時展至1911年清朝滅亡,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種類繁多、技藝精湛的工藝美術作品,為我國在世界上贏得了“絲國”、“瓷國”、“漆國”的美譽。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現狀與古代在世界上占絕對優勢的領先地位相比已經大相徑庭。就陶瓷而言,在創意設計上日本和一些歐美國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藝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個市、縣的公民館設立陶藝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設有簡單的陶藝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藝界內談到漆器,更多人認同日本已經成為漆器發展的領頭羊。
通過查閱多種工藝美術類書籍,筆者發現我國介紹制作工藝和制作方法的精品書籍比較缺乏,而作品鑒賞的書籍居多,導致制作傳統工藝得不到較好的傳承與提高。介紹傳統工藝作品的書籍,盡管登載了非常多的作品圖例,卻沒有對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藝進行詳細描述,若增加對制作工藝介紹能更好的幫助讀者進行傳統工藝的學習。
一、本科工藝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
1.在我國開辦美術專業的本科院校中,工藝美術教育相對與其他美術專業發展較為緩慢,特別是綜合類大學中的工藝美術本科教育發展得更加緩慢,而迅猛發展的電腦美術教育與此構成鮮明的對比。在政策上,電腦美術教育得到了國家教育機關的大力支持,同時學生個人電腦的普及也成為電腦美術推廣的有利條件。以廣州大學為例,所有學生宿舍都配備了電腦專用書桌和互聯網接入端口,而大多數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宿舍放置了個人電腦,從他們日常操作電腦的熟練程度可以看出,使用電腦進行美術創作對于電腦美術專業學生已不是難事,而非電腦美術專業的學生也能使用電腦輔助制作自己的藝術作品。事實上,我國本科院校工藝美術教育的普及化遠遠不如電腦美術教育。動手能力方面,相當一部分在讀的本科大學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鋸子、釘錘、鐵絲等工具的經驗,在工藝美術課上容易因操作不當而受傷,使部分學生對工藝品制作產生抵觸心理。此外,從就業問題而言,多數學生認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覺得使用電腦進行創作設計,比手工藝品制作更適合社會需求,而電腦美術設計的就業面和薪酬更符合個人要求。因此我國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因素制約。
即使在工藝美術教育普及化程度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存在著手工制作傳統工藝傳承問題的擔憂。日本工藝美術教育學者春日明夫說過:“由于我們過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類把東西制作出來它本來的意義所在。”,“正是處于信息時代,我們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認識人類根源性的行為中用手制作東西的重要性。”[2] 而中國有句古話“溫故而知新”,通過學習我國傳統工藝制品的制作過程,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對培養創造型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也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事業。
2.本科院校工藝美術實驗室設備設施基本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授課時往往不能滿足一個班的學生同時進行操作。由于實驗室設備數量不足,學生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等待上,使得本來就不多的操作設備的機會進一步減少。為了增加學生動手制作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為工藝美術實驗室配備充足的設備設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數傳統工藝文化相關的書籍缺乏制作工藝說明,需要專業教師在課堂內不但要進行理論講解,而且要多對制作工藝、原理進行說明與操作示范。若有條件,更應帶領學生參觀民間傳統工藝作坊的作品制作過程,甚至親身體驗工藝品制作。身在工藝美術本科實驗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增加學生與傳統工藝美術藝人的接觸機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制作工藝的認識,更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當然,本科工藝美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傳統工藝藝術家為目標,事實上,無論成為哪一門傳統工藝的藝術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鉆研時間,本科教育階段并不足以實現這個目標,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課堂內外通過對藝術家的了解認識,建立自己的人生觀、樹立藝術家的世界觀、審美觀,為日后的藝術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本科工藝美術教育展望
本科美術專業的學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園環境內,生活往往是單一的兩點一線往返于教室與宿舍之間,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多數學生對學校周邊以及所在的地方區域人們的生活狀況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讓學生領會到從身邊學起、從生活學起,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學習傳統工藝,實地觀察、學習,則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人群生存狀況產生真實感情,從而激發藝術創作靈感,使藝術作品得到升華。即使本科教育只讓學生學習到傳統工藝美術一些基本技法與工藝工序,也能為學生的藝術生涯打下基礎,對學生日后創造性的學習工藝美術知識與技能產生很大的幫助。只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輸入到傳統工藝美術領域里,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希望我國傳統工藝美術能重現昔日雄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紫砂壺;傳統成型;工藝
1 引言
宜興紫砂歷史悠久,世代相傳,歷程達一千多年的紫砂壺傳統成型工藝這一整套制作技法,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紫砂文化的“魂”。作為我們這一代紫砂從業人員,理應為弘揚紫砂藝術,為繼承傳統工藝而作不懈的追求。
2 紫砂壺的傳統成型工藝
筆者自拜師學藝以來,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經自己的摸索嘗試,使得制壺技術有所進步。但是通過認真反思總結,才真正認識到前階段的制壺實踐只僅僅是在繼承傳統之路上剛剛起步,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會做幾把象樣的壺就算繼承了傳統。其實繼承傳統這個含意,這個課題內容是極其豐富的,而只有在不斷實踐磨練中,才能逐步得以領悟和啟迪。
2.1紫砂壺傳統成型工藝的形成
由于得天獨厚的宜興紫砂泥料具有較好的可塑性和結合性,也就為打造多種多樣的紫砂造型提供了良好的成型工藝條件,所以紫砂陶坯長期來都是以手工方法成型,這說明紫砂傳統成型工藝的形成是和紫砂泥料的特性密切相關。
據史料記載,從金沙寺僧的“捏筑為胎”、供春的“茶匙穴中”到明代時大彬的“悟其法則又棄?!?,說明自明代起一直沿襲至今的家庭作坊,以及現在的紫砂企業工場,一般都是采用紫砂泥經手工拍打捏塑成型這一方法,這里所指的僅是紫砂壺成型,并不包括紫砂盆、瓶等。即使是借助于石膏模具作為規正準型的輔助工具,但其它工序基本上還是用手工搓捏方法來完成。比如壺嘴、壺蓋、鈕都得靠手工搓捏,直到最后反復使用傳統工具進行細部處理精加工。至于采用石膏模具輔助準型的推廣,主要是在企業批量生產的情況下,為提高生產效率,而采取對成型工藝方面適當進行的技術革新,從這一意義上又充分說明,紫砂傳統成型工藝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漸趨完善的。
2.2對全手工制作和半手工制作的領悟
現今在紫砂店鋪里,店主往往會給客戶(下轉第80頁)介紹說:“這幾把壺是全手工制作”。有時,也常常聽到別人問起話“你是學全手工制壺,還是學模型壺”,乍聽起來,這些類似的話似乎很平常,其實有時會產生一些誤導,甚至會鬧出笑話。因為,這里面存在著內行與外行的差別,存在著制壺人制作技藝高低的差別等等因素。而造成誤導,這也并不奇怪。
所謂全手工壺,嚴格意義上說,應當是指使用傳統工具采用傳統手工制作方法來成型的紫砂壺。那么,如果采用石膏模具輔助成型的,一般來說那就不能稱做全手工壺,而只能算作半手工壺。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凡半手工壺總不如全手工壺好,這種觀點說法是偏面的,是不科學的。有時富有經驗的師傅也學常常會把手工制作的坯件經石膏模型規一規正、準一準型,目的是使坯身更周正、更堅挺,僅僅就多了一道輔助工序,這難道就說它不是一手工壺嗎?按通常情況,全手工與半手工這兩種成型方法,各有各的優點,相對而言,有些壺比較適宜用全手工制作,而有些壺采用石膏模型經輔助成型后倒顯得視覺效果佳。誠然,決定一把壺的價格高低,絕不是取決于采用哪種方法制作的,而起決定的因素是來自多方面的,這也是最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課題。
電視有這么一個橋段――一位80多歲的臺灣退伍老兵(在海峽那邊叫“榮民”),總念叨膠東老家的大蒜拍黃瓜。晚輩到大陸觀光,留心帶回了這兩樣土產。這天全家老少團座進餐,一桌人不錯眼珠地瞅著老爺子拈起一片黃瓜放進嘴里,只聽他失聲大叫:“這是山東的黃瓜 ”!頓時涕泗橫流、淚濕羅衫。一時間,晚輩全站起來,紛紛把自己面前那一小碟黃瓜送到老人家面前……人其實都活一個圈,小時候吃慣了什么,老了老了惦記的還是那一口兒。說起家鄉食物,每個人舌頭尖底下都藏著一份念想,那是專屬于他自己的一段文化情愫。
那年和日本《農業新聞》同行在東京秋葉原掐酒(我二鍋頭泡出來的我怕他?),夾七夾八云山霧罩,酒酣耳熱推杯換盞間,“京片子”裹著“要西”、“搜賊死內”早在這條聞名全球的電器一條街上消散了,記住的只有日本哥們兒能往墻上貼的幾個字: “經歷也是文化”。我還寧愿相信,這種文化是有味道的,而且裹著情感。
日本和歌山縣有家“角長醬油”作坊, “鎮坊之寶”則是有著150年歷史的發酵桶。經年累月沉積在桶壁上的酵母據說就是“角長醬油”美味的源頭。 與大規模制作、快速出品的現代化醬油工廠不同,“角長醬油”一代代沿襲古老制作方法,堅持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來發酵,堅持手工攪拌,盡管產量十分有限,卻價格不菲,據說是普通醬油的3至5倍。“角長醬油”所在地――和歌山湯淺町的家庭主婦們說,平時做菜用它就太奢侈了,但是吃高級壽司和生魚片時還是要選擇它的,因為味道“真的很好”。
距離湯淺町30分鐘車程的有田市,標志性特產是橘子,那年橘子銷量一落千丈的時候。有7家農戶成立了“早和果樹園”公司,致力于橘子的深加工?!霸绾凸麡鋱@”選擇的是慢工出細活路線。市場上的橘子飲料基本都是連著果皮直接制作的,“早和果樹園”把果皮剝掉,手工擠壓。一瓶果汁差不多要用30個橘子,并且只使用糖度在12度的果實。當然他們飲料的價格也是普通果汁的4至5倍,只面向高級百貨店和酒店。在日本老牌百貨店三越百貨,“早和果樹園”出產的果汁一瓶售價約為100元人民幣。
關鍵詞:民間美術 新時期 基礎教育 傳播與傳承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217-02
一、利用校內課堂進行民間美術教育與教學
1.利用美術課堂進行民間美術教育與教學
首先,美術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民間美術內容,可以采用鑒賞品評、動手制作的方法。根據教材中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進行學習。對于鑒賞課,以欣賞陶藝為例,老師應該從橫向與縱向的角度多搜集一些圖片,通過資源的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手工制作課,以剪紙為例,在課堂上通過給學生展示剪紙作品和剪紙方法,鼓勵學生發揮主觀創造性進行剪紙創作,對民間美術有深入了解,并熱愛民間美術、主動傳承。
其次,可以根據當地資源,開設校本課程。比如山東省臨朐縣第一實驗小學開發了《“剪”出來的快樂》校本課程,四川省綿竹市紫巖小學開發了《綿竹年畫》校本課程。這些校本課程的開發,大多是根據身邊的民間美術進行挖掘和制作的。我省的民間美術資源豐富,比如棗莊山亭的伏里土陶,將土陶的歷史變化、種類變化以及最后的制作方法結合起來制作校本課程,將身邊的民間美術充分利用,使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表面的知識,而是深入到生活當中,通過適應和觀察進而鍛煉學生關注生活的學習能力。
2.利用課外興趣班進行民間美術教學與實踐
首先,可以在課外興趣班中,結合當地的情況,開設小型的民間美術工作室,研究此類工作室,注重手工藝的學習,請老藝人進行現場教學,學生可以在里面學習一些民間美術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比如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的陶藝工作室,就有非常完整的陶藝制作流程和設備。重慶市渝北區渝開學校開辦“陶藝工作室”,旨在傳承中國傳統工藝,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感受濃厚的藝術氛圍。將“陶藝”加入到學生興趣活動之中,不僅是對學生能力的鍛煉,也是將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其二,利用大學美術學生的教育實習和實踐,豐富民間美術教學內容。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于2015年在濟南市的市中區實習過程中,就帶領本地學生開展了多門民間美術興趣課程,對民間美術的種類和制作方法進行了很多探索。用簡單易懂、容易操作、變革創新的方式,將民間美術帶入課堂,豐富了美術課堂,又讓傳統的民間美術在新的時期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多方面大范圍地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民間美術,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對民間美術的好奇心和興趣,加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利用公共學習環境進行民間美術傳播普及
1.利用民藝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進行民間美術教育傳播
利用公共場館,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民間美術調查實踐等活動。我省有很多民藝館,比如山東東方中國民藝博物館、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等各個地區的小型民藝館。在小型地區更多的是以自己當地的民間藝術為主。博物館中也有許多有關民間美術的內容,比如魯繡工藝等。博物館民間美術的展館與民藝館的功能差不多,都是通過公共的空間給人們傳遞民間美術的知識,在藝術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可以在假日進行課外調查,走進民藝館,在濃厚的氛圍中學習民間美術。
利用公共場館,對學生的民間美術作品進行展覽和傳播。山師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于2015年在濟南市的市中區實習結束后,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實習成果匯報展。這是對孩子們給予的莫大的鼓勵,激發了他們以后對于參加民間美術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能夠在展覽中感受到民間美術的魅力。
2.利用兒童娛樂體驗館,進行民間美術教育傳播
目前,有一些兒童娛樂場所、體驗館也結合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和兒童好奇、大膽、認學的心理設置了對民間美術了解和傳承的模塊,比如風靡國內的全新概念兒童育樂場所星期八小鎮就具有文化藝術領域?;钭钟∷⑿g是我國的傳統工藝,在山東省濟南市西街工坊創意文化產業園就設有活字印刷體驗館,在館中,活字字架上展示著各種各樣的活字,配備活字印刷機、古董打字機等,吸引了不少孩子動手體驗。孩子在游戲與體驗中學到知識和技能,能夠深入了解一些民間藝術和傳統技藝的內容。
因此,中小學教育應當合理利用這些校外優秀資源,尤其是在城市中上學的孩子,很難到農村民間美術的發源地去,體驗館的功能就大大體現了出來。學校應與校外的有關民間美術機構聯系,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知識后,在體驗館中進行鞏固和深入學習,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3.走入實地學習,下作坊
作坊是展現制作工藝最完整和最樸實直觀的地方。在山東省內有很多民間美術作坊,比如濰坊地區的民間藝術大觀園,里面包括年畫作坊和風箏作坊,直觀地向人們展示年畫和風箏的制作步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梢栽诩倨诮M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不僅僅是去體驗制作的過程,更多的可以感受真正的制作工藝和環境。
其次,在作坊中工作的是真正的民間美術的傳承人,在觀看他們的制作時,也可以跟他們進行交流,談論有關民間美術的制作方法和知識,就實際的問題進行提問等,傳承人對此的解答也會更加全面和具體,對學生深入學習民間美術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三、民間美術在基礎教育中傳播的意義
(1)豐富中小學美術教學內容,使得美術課堂更加豐富有趣。民間美術的種類繁多,老師可以自由選擇課程的教學,老師的選擇空間比較大,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不同種類的學習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2)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幫助傳承發揚民間美術文化。傳統的民間美術都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傳統的民間美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民間美術通過課堂的傳播,也使得傳播的范圍變大,能夠更好地傳承民間美術文化。
(3)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藝術創作水平,進而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傳統的民間美術都是祖輩留下來的精華,無論是在構圖、造型還是顏色等方面,都有我們值得學習
和可望而不可及的部分,所以欣賞傳統的民間美術可以提高學生鑒賞和創作的能力,通過手工制作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加大公共藝術場所的可利用性。博物館和民藝館之類的地方是傳播民間美術知識的大型場所,涵蓋知識全面。學生到此了解和學習,不斷接受傳統藝術的熏陶,不僅可以加強對傳統藝術的認知和自豪,還可以提高公共場所的利用率。
四、結語
由此可見,在新時期對民間美術在基礎教育中的傳播和傳承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在社會上,學校和文化傳播的有關機構應該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方式,進行合作,使民間美術的傳播效果達到最好。這樣不僅能夠使學校的課堂更加豐富有趣,還能夠對社會上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加強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作用,最重要的是使民間美術得到很好的傳播,使學生深入感受到民間美術的魅力、價值和內涵。
參考文獻:
公共空間與玻璃工藝
關鍵詞:玻璃藝術;公共空間;制作工藝
1 玻璃藝術與公共空間設計的關系
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0世紀末期就能熟練使用琺瑯在陶、木胎上進行裝飾。到公元前1500年,古代埃及人就已經完全掌握玻璃工藝的制作技術。古埃及的玻璃制品在展示當時的技藝的同時,也體現了當時的美學觀念和他們特有的審美標準,其中蘊涵了古埃及深邃的哲學思想和藝術創意。當然,古代先賢也沒有停下在工藝方面的探索。在基督元年,玻璃吹制技術在歐洲出現。從中國古代大量出土物中,專家也發現中國古代鉛鋇玻璃在材質上與西方的鈉鈣玻璃截然不同。直到今天,傳統玻璃藝術更多傾向關注玻璃本體制作工藝的探索和材料開發方面。但現代玻璃藝術在創作意識方面與傳統有著本質的區別?,F代玻璃藝術更加著重表現作品中蘊含的時代主流審美文化意識。這點方面已經超越了傳統工藝中對技藝與材料等物質本體的追求,更加注重通過某種制作技藝造就作品的內在意識,藝術品位方面的效果。這也是傳統工藝無法涵蓋和比擬的。現代玻璃藝術家通過嫻熟且多變的制作工藝,創造出傳遞個體的藝術創作的思維意識得優秀作品,提升玻璃藝術的社會價值。這也是玻璃藝術走入大眾視野,以一種新藝術形式介入公共空間藝術領域的重要因素。公共空間設計中玻璃藝術是現代設計不可或缺的表現形式。它在公共空間設計中起著營造空間色彩、光線氛圍的作用。公共空間中的玻璃藝術正在以色彩、光感等方面的特性,構建著新時代的大眾審美情趣。所以公共空間設計需要現代玻璃藝術在工藝方面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公共空間的玻璃藝術傳遞的是一種對藝術生活的向往和藝術品位的追求。玻璃藝術走入現代設計的殿堂,與時代審美接軌,更需要公共空間這樣一個展示平臺。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大型城市景觀裝置設計案例以玻璃材料作為主要的創作媒介。這意味著玻璃藝術在公共空間上設計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玻璃藝術對未來公共空間設計的發展,也必須將不斷探索開發制作、裝飾工藝作為基石。
2 公共空間中的玻璃藝術工藝方面的探索
2.1 制作工藝
最早的玻璃制作方法是“沙芯法”。這種方式由古埃及人發明。它將沙、灰及天然碳酸蘇打的混合物加熱制成原始玻璃。材質的混合狀態造成了玻璃質地不清澈。所以當時的玻璃都是以濃郁的色彩進行裝飾,且造型圓渾飽滿。中國最早的玻璃是多為琉璃,狀態為不透明或半透明。根據《顏山雜記》中的描述,琉璃與現代的硅酸鹽玻璃近似,屬于低熔點玻璃。它的材質構成為“石以為質,硝以和之,礁以鍛之,銅、鐵、丹鉛以變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銅、鐵、丹鉛則不精,三合而后生”。
隨著人們對原料成分的不斷調整,玻璃逐漸變得晶瑩透明。技術方面吹制技術、熱熔技術以及窯制技術都是現代常用的工藝。
現代常用的玻璃制作工藝――吹制技術,最早由2000年前的敘利亞人發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經熟練掌握了吹制玻璃技術,且吹制的造型多樣。之后,古羅馬人征服了埃及,也將它傳遍了整個歐洲。這種技術是:吹制工用一根1.5M長的空心鐵管蘸取玻璃形成玻璃料泡,液,后在滾料板上滾勺。然后人在鐵管另一端開始吹氣,在摸中吹成制品,也可無模自由吹制,最后從吹管上敲落。最后使其冷卻成型。吹制技術是利用玻璃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具有可塑性的特點,極大地推進了玻璃的制作工藝,也為造型的多變提供了可能。
熱熔技術是指玻璃塊表層在溫度作用下產生出熔融流動的效果。這種效果下的多色玻璃之間形成的效果多變且過度自然。
窯制技術則是一種相對比較慢的制作方式。預先制作好的磨具,然后將玻璃液體灌入其中?;蛘咴谀ゾ咧蟹胖靡恍┎A榱?,然后再注入玻璃液體,最周將磨具放入熔爐待里面的碎料和液體完全熔解,并與模具完全吻合后再退火成形。這種方式時間長,且效果比較難以控制,很有制作鈞瓷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感覺。
2.2 裝飾工藝
在對玻璃形態制造工藝的不斷探索之中,對玻璃的裝飾技術也是人們為之努力的一個方向。在公共空間設計中較為常用的玻璃裝飾工藝包括冷加工法、彩繪裝飾法以及夾金箔裝飾法等。
首先,冷加工法與鉆石加工工藝相似,是等玻璃冷卻之后,在其表面以紋飾或景泰藍工藝進行裝飾。景泰藍工藝是用筆蘸著粉狀玻璃,在玻璃表面描繪圖案。這種粉狀玻璃的熔點低于玻璃本體的。所以在之后的入窯低溫燒制環節中,才可以產生熔融流動的效果。古羅馬的“迪亞特萊塔”式玻璃就是采用此種方式加工而成。
采用彩繪裝飾法的玻璃效果較為燦爛輝煌,同時還帶有濃郁的宗教意味。這種方式在伊斯蘭國家較為流行。它是在成型的玻璃器皿上加以多層多色彩繪。伊斯蘭玻璃制品為了達到絢麗精美的裝飾效果,有時會使用多達八種的不同色彩進行上色。伊斯蘭很多清真寺油燈都是以這種方式通體繪制植物等裝飾紋樣,視覺效果異常華美、富麗堂皇。這種以多種材料進行的綜合裝飾風格,是其他區域和宗教藝術中所沒有的。
夾金箔裝飾法是在制作時, 將金箔加在兩層玻璃之間,在細部以線條進行裝飾勾勒。這種裝飾效果奇特的一直被沿用至迄今,并衍生出金色馬賽克、玻璃畫等藝術品。
3 公共空間需要玻璃藝術在工藝方面不斷探索
現代玻璃藝術已經不滿足于室內小件物品的設計,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公共空間,從而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大眾認可。玻璃藝術由于自身材質的特性沒在造型、色彩與光感方面擁有其他材質無法比擬的效果。但在公共空間設計中,玻璃藝術不僅僅要關注自身的特點的展示,更多的應該向藝術作品與周遭環境的匹配關系方面發展。這種和諧關系的產生,情感傳遞的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玻璃制作、裝飾工藝的探索與創新。只有技術上對傳統的不斷改革與創新,才有可能造就玻璃藝術未來以多樣的面貌適合公共空間設計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艾倫?麥克法蘭,格里?馬?。ㄓⅲ?玻璃的世界[M].管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 王承遇,等.玻璃制造工藝[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