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堵塞的原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氣管切開是臨床搶救和治療危重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 也是耳鼻喉科治療常見的手術。氣管切開患者依賴氣管套管進行呼吸, 如術后氣管切開護理不到位造成套管堵塞, 可再次發生呼吸道梗阻, 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本科行氣管切開47例患者, 經積極有效的氣道護理, 47例氣管切開患者均治愈或出院, 現將氣管套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資料為2012年1月~2014年8月本科行氣管切開術4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 男32例, 女15例, 年齡55~79歲, 平均年齡(64.2±5.9)歲。47例患者中, 肺部感染3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機械通氣治者31例, 未機械通氣者16例。
1. 2 原因分析
1. 2. 1 患者氣管切開建立人工呼吸時, 也同時破壞了上呼吸道正常的濕化、過濾、加溫及防御功能, 使水份丟失過多,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患者有嚴重的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炎等, 使排黏液的能力障礙而減弱, 大量黏性分泌物聚在支氣管內, 在體溫的作用下, 分泌物變黏稠, 易造成痰液干燥、結痂導致呼吸道阻塞。氣管套管系帶過長, 頸部術口過大, 也易造成異物進入氣管堵塞套管。
1. 2. 2 氣道濕化不足, 醫務人員及家屬對建立人工氣道濕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不能進行有效的濕化。未能定期翻身、胸背部扣擊和及時吸痰, 導致肺部感染, 痰液不易排出。觀察病情不仔細, 血氧飽和度與病情不符, 不查找原因, 不及時處理。
1. 3 預防及護理方法
1. 3. 1 病房內配置溫度計、濕度計、加濕器, 保持室溫在20~22℃, 相對濕度在60%~70%, 以充分發揮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使痰液易于咳出。在患者病情允許情況下, 保證水分及時補充, 入水量>1500 ml/d, 使呼吸道分泌物稀釋后易排出。患者每2小時翻身拍背1次, 給予半臥位, 頭部抬高15~30°, 手掌面呈杯狀, 從兩肺胸背部自上而下、從外到內叩擊, 使黏附在氣管、支氣管的黏稠分泌物松動, 鼓勵清醒患者自行咳嗽, 排出肺部分泌物。
1. 3. 2 充分濕化氣道, 霧后吸入作為術后護理常規, 能夠有效的濕潤氣道, 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排痰, 改善通氣, 減輕術后并發癥[1], 每位患者固定一臺超聲霧化機, 每2小時霧化吸入1次, 15~20 min/次;遵醫囑滴入濕化液1次/h, 3~5ml/次, 根據痰液的粘稠度適當調節濕化液的滴入次數及量。
1. 3. 3 適時吸痰, 根據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及有無痰鳴音來決定吸痰的次數。劉志敏等[2]認為過多的抽吸反而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分泌物增多。吸痰時注意手法和技巧, 每次吸痰時間≤15 s。以往主張每隔2 h吸痰1次, 現在普遍主張按需吸痰。王文琴等[3]總結吸痰的經驗認為: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②吸痰前吸純氧3 min;③插入吸痰管時關閉負壓(即反折吸痰管)。④吸痰管選擇多側孔可控或透明膠管, 并根據氣管套管的內徑大小, 其外徑不超過氣管套管內徑的1/2, 深吸痰2~3次/d(早晨和睡前), 吸痰管插入長度應超過氣管套管4~5 cm, 每次吸痰前向氣管內滴入3~5 ml濕化液, 軟化膿性分泌物, 刺激患者咳嗽, 使濕化液充分達到肺內。吸凈氣管內分泌物, 更換吸痰管后吸凈口鼻分泌物, 每日更換氣切盤, 消毒吸引裝置。
1. 3. 4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保持氣管套管通暢固定。監測血氧飽和度與患者病情是否一致。若血氧飽和度與病情不符, 要認真查找原因, 及時處理。每位患者備氣管內套管2個, 更換內套管2次/d, 高壓消毒滅菌內套管。保持頸部術口清潔干燥, 如敷料被污染, 及時更換, 確保氣管套管系帶松緊長度適宜, 松緊以能放一指為宜。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病區環境:空氣是造成院內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盡量安排患者住單間, 病房每天用0.2%的優氯凈拖地面, 2次/d, 紫外線空氣消毒2次, 30 min/次。經常通風換氣, 保持空氣清新。限制探視人員, 如有探視人員進入病房, 必須帶一次性的口罩、帽子, 必要時帶手套。
1. 4 觀察指標 觀察經積極護理后, 觀察氣管切開術后有無發生套管堵塞。
2 結果
本組患者經綜合護理措施后, 47例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中有2例發生套管堵塞, 套管堵塞發生率為4.26%, 發生套管阻塞的患者經積極搶救治療, 無一例死亡, 癥狀均緩解, 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振動排痰機;排痰方法;氣管切開;呼吸功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40例患者均為氣管切開且痰多血氧飽和度(SpO2)低于90%,分為2組,即振動排痰組(20例)和手扣組(20例),年齡20歲~80歲,男女各20例,其中每組昏迷患者10例,清醒但自主咳痰困難患者10例,但排除肺換氣功能障礙、皮下感染、肺部腫瘤、肺結核、肺膿腫、肺栓塞、肺出血及出血性疾病或凝血機制差等患者。
1.2操作方法
排痰方法:所有患者從氣管切開術后第2天開始,在吸氧、定期呼吸道濕化、吸痰、翻身等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叩背排痰
1.2.1振動排痰組
使用振動排痰機(HemaG型,珠海黑馬醫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進行叩擊排痰,叩擊頭直徑10cm,叩擊的輸出速度20~30周/s,輸入功率120W。叩擊時,患者取側臥位,由經培訓的護士一手持叩擊頭手柄,另一手置叩擊頭于患者的背部,按從右側背部至左側背部,再至脊椎,最后至胸骨的順序,緩慢移動叩擊頭進行振動叩擊。兩組每次叩擊10~15min,操作停止后即進行吸痰,2次/d,連續5d。
1.2.2手扣組
患者取側臥位,護士五指并攏,手指關節微屈約成120°,成凹式,在患者背部由外向內、由下向上輕叩,力量及頻率以使痰液順利排出為宜。
2 結果
以治療后PaO2、SpO2、心率、呼吸頻率、肺呼吸音、咳痰及吸痰量等指標作為對比,結果顯示應用振動排痰組明顯優于手扣組,P
可見,振動排痰組呼吸音由排痰前呼吸音低到排痰后呼吸音未見有痰鳴音較手扣組明顯,吸痰及協助咳痰量也增多,清醒患者自述呼吸困難感覺也明顯優于手扣組。
3討論
3.1排痰機介紹
振動排痰機在國際應用已有21a的歷史,自2003年1月進入中國醫療行業,關于它的治療作用,國內曾有關于此的報道但沒有此篇詳細具體,我們這次研究還發現使用振動排痰機比應用手扣排痰有一個明顯的優點,就是排痰效率高肺部續發感染幾乎為零。患者肺部痰鳴音比以往明顯減少,可見機械振動排痰痰液排除率明顯比手扣高。我們的體會是振動排痰機設計合理、操作簡單、移動靈活、具有獨特的低頻振動、深穿透性、扣振結合等特點,可快速有效的排除患者細小支氣管中的痰液,再結合其解痙及促進漿細胞分泌的作用,對保持呼吸道通暢較其他方法有明顯的優勢,填平了肺通氣、肺部感染這個醫學界的峽谷。它的無創性和柔和的振扣作用給患者帶來顯著的療效及舒適感,適用于多種類型的患者且在治療中不受限制。
3.2痰液清除障礙及不良反應
當呼吸道黏膜受到損傷(長期氣管插管、吸入毒氣和呼吸道燒傷等),黏膜上皮細胞發生鱗狀化生(使纖毛減少或運動減弱)和分泌物粘稠度增加(患者脫水、呼吸道感染、長期吸入干燥氣體等),呼吸道黏液運載系統對痰液的清除作用降低。當各種原因導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結痂和排除困難時,痰液將在呼吸道聚集,可發生黏液栓堵塞呼吸道,形成肺小葉或肺泡的微小不張,嚴重妨礙通氣功能,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痰液所致呼吸道堵塞,還導致吸入氣體在肺內分布不均,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加重缺氧。在這種情況下,氧的治療效果明顯降低。痰液是良好的培養基,其排出不暢可促使細菌的繁殖和生長,引起炎癥的發展和加重,甚至形成黏膜潰瘍或組織壞死脫落,氣管穿孔。痰液結痂可導致氣管堵塞患者窒息,需不斷濕化氣道防止痰液結痂.
3.3 促進痰液排出的措施
現在臨床上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來促進痰液的排出。應用黏液促動劑:主要應用一些藥物;鼓勵患者咳嗽和刺激患者咳嗽:對于不能咳嗽的患者,需進行氣管支氣管吸引;手動或機械排痰:手動排痰需專業人員操作,現有臨床上的手法扣背達不到專業的排痰效果且加重患者的痛苦。機械排痰不需專業人員操作,且效果明顯較手扣背好患者感覺舒適。
3.4排痰機的主要作用
振動排痰機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會產生振動和扣擊兩種作用。振動會使支氣管擴張,淋巴管擴張,使氣道通過性增強,分泌物吸收增加。扣擊所具有的垂直力可松弛、擊碎、脫落粘性分泌物,水平力可推動分泌物定向移動。扣擊作用可刺激漿細胞分泌,稀釋痰液,刺激神經末梢,加強纖毛蠕動,排出痰液,刺激咳嗽,咳出痰液。所以排痰機主要有促進分泌物及痰液排出、清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消除水腫、減輕阻塞、改善呼吸音、提高血氧濃度、減輕肺部感染等作用。
3.5排痰機的主要適應證及禁忌證
適應證為:外科術后患者;支氣管擴張;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急性肺炎;肺囊性纖維性病變;老年病;氣管切開術;術前清理;昏迷;燒傷;呼吸衰竭。禁忌證為:皮膚及皮下感染;肺部腫瘤及血管畸形;肺結核、氣胸、胸腔積液、及胸壁疾病;肺膿腫;出血性疾病或凝血機制異常有發生出血傾向的;肺部栓塞;肺出血及咯血;(以往研究資料把不能耐受振動的患者列入其中,但近期臨床上引進了一種可以根據病人耐受振動的范圍調節振幅的機械排痰機如:比較瘦弱的病人可以調節為P1,較肥胖的可以調節為P2等。
4結論
目前臨床工作者普遍認為呼吸道黏液潴留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氣道經常受到外界細菌的侵襲,雖然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和自身的“炎癥反應”,但不能清除細菌,這是因為細菌被氣道內的黏膜所包裹,無法清除。而嗜中性粒細胞的參與,又刺激氣道黏膜的分泌。有人形容氣道內的分泌物是一杯充滿內酯胺酶的粥,這就為細菌在呼吸道內的寄生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氣道黏液的堵塞影響了肺的通氣功能,清除氣道分泌物就成了預防和治療肺部感染、肺不張的重要環節之一。機械振動排痰機能有效的清除氣道分泌物,通過不同的扣擊頭,對需要治療的肺組織部位進行準確的扣擊和有效的振動肺葉,這樣不但可以刺激患者的咳嗽機制,又利于氣道纖毛的運動。既縮短了患者的病程和痛苦,又降低了治療費用,同時減輕了醫務人員給患者翻身拍背的勞動強度,成為醫護人員的好幫手。
通過本組40例患者應用對比觀察,無論扣擊或振動或是二者結合,均可刺激患者咳嗽機制,與有效的相結合,有明顯的療效差異,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適時吸痰;吸痰法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125-02
1吸痰的指征和時機
適時吸痰能減少吸痰次數,降低對氣管粘膜的機械刺激。臨床上常用吸痰指征為;呼吸機管道內壓力升高,患者呼吸時與呼吸機有對抗,聽診有痰鳴音,痰液堵塞 SPO2下降。吸痰前要注意觀察肺部體征和臨床癥狀,不應以痰的性質、量、來片面評價吸痰效果,決定吸痰時間。有研究將吸痰指征分為客觀情況、患者、護士3方面。客觀情況包括氣道壓力報警,SPO2下降等出現高壓報警。出現高壓報警時,多為痰液堵塞氣道使管腔變窄,致氣道壓力升高,但也不精確。氣道壓力的變化直接反映呼吸道阻力和肺順應性的變化,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機對抗等原因后,可判斷為痰液阻塞,作為吸痰指征。還有造成SPO2下降的原因很復雜,可能由于呼吸機管路意外斷開,打折,呼吸機模式、參數不能適應病情,也可能是病情變化導致,而痰阻氣道只是眾多原因之一,這就要求護士能夠分析和排除可能導致SPO2下降的因素,正確判斷吸痰時機。患者方面包括患者主動要求,如患者主動要求吸痰時,此時痰液已經很多了,此時并不是最佳吸痰時機。護士應該更早觀察,發現患者的吸痰指征。對于神志清楚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適當刺激患者自行將氣道深部的痰液咳到人工氣道,再進行吸痰,避免深部吸痰導致的不適。護士方面包括無理由、覺得應該吸了、遵醫囑、按時間。還要根據疾病的特征確定吸痰時機,如ARDS患者一般予PEEP5-15CMH2O以維持良好氧合,負壓吸引時使肺容積下降、肺泡內壓下降、復張的肺泡迅速塌陷、反復吸引組織經常處于缺氧狀態,ARDS患者應在低氧狀態糾正理想時進行吸痰,而顱高壓患者應在顱內壓得到控制時進行吸痰。
2吸痰前協助排痰
可采用深呼吸、有效咳嗽、叩擊、振動、引流和機械吸引等物理手段,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來,機械通氣患者1-2小時翻身一次,可以仰臥位、左側臥位45°,仰臥位、右側臥位45°,交替翻身,同時用手掌掌面叩拍患者兩肺部,自下而上,振動排痰機促使深部小支氣管部位痰液的排出,減少羅音,縮短脫機時間更好改善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
3吸痰法
(1)吸痰管的選擇。一般選用長度為40-50CM、直徑為導管內經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并有側孔硬度適中的吸痰管。氣道內吸痰管和口腔內吸痰管應分別選擇圓頭單孔和圓頭多孔吸痰管。還可根據痰液的性狀選擇吸痰管,對稀釋痰液用較細多孔的硅膠軟管并低負壓吸引,黏稠痰液選擇較粗硅膠軟管。
(2)吸痰管插入深度。有研究認為,對于機械通氣初期,分泌物較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宜深部吸痰,即插入深度比氣管插管和氣管套管深3-5CM,刺激隆突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嗆咳利于深部分泌物排除,但是深部吸引易引起組織損傷及炎性反應、肉芽組織增生而致氣管狹窄、肺氣腫、肺不張。有研究提出吸痰導管插入深度以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長度再延長1CM為宜。還要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順利,如遇阻力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壓力及時間。壓力一般成人40.0-53.3KPA(300-400MMHG),兒童小于40.0KPA,避免壓力過大引起支氣管痙攣,氣管黏膜損傷,進吸痰管是不可給予負壓,以免損傷氣道。時間成人每次不超過15秒,兒童每次不超過10秒,連續吸痰不超過3次,時間過長引起氣管粘膜水腫。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換吸痰管,動作要輕柔,準確,快速,痰液粘稠時配合叩擊、蒸汽吸入、霧化吸入,吸痰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心率、血壓、呼吸、SPO2的明顯改變時,立即停止吸痰,接呼吸機通氣并給予純氧吸入。
在機械通氣患者的氣道管理中,吸痰的過程要求護士要有專業的觀察能力,系統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只有能夠正確選擇吸痰時機才能做到適時吸痰。
參考文獻
[1]李莉,王欣然.機械通氣患者吸痰時機的選擇.中國實用護理學,2007.9
[關鍵詞] ICU氣管插管;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b)-088-02
本文深入分析了ICU氣管插管患者常見并發癥及護理對策,采取相應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和避免了病情的惡化,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ICU住院治療并行氣管插管的患者84例,男53例,女31 例,年齡23~87歲。有機磷中毒18例,腦出血25例,肺心病呼吸衰竭1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6例,MODS 10例,重癥顱腦損傷7例,破傷風3例。氣管插管時間最短12 h,最長6周,拔管后氣管切開10例。
1.2 方法
84例患者均給予氣管插管,對其并發癥進行相應的護理。
2 結果
84例患者經過氣管插管治療后氧合指數均顯著上升,呼吸道分泌物減少,有效率達90%。并發癥共出現11例,其中機械性損傷1例,誤插入食管3例,氣管導管脫出3例,氣管導管堵塞l例,呼吸道漏氣和梗阻2例,發生肺炎1例。
3 護理
3.1機械性損傷
大多由于插管時方法不正確或用力不當導致。 醫護人員要熟練掌握插管要領,做到方法得當、動作輕柔、迅速,從而避免損傷。氣管插管的要領:應左手持喉鏡,左肘放置于床頭,右手張開并固定上下唇,使喉鏡從口腔右側進入,顯露聲門,將導管輕柔地向聲門滑行插入氣管。
3.2誤插入食管
該類并發癥相對較多[1],插管后可通過觀察患者顏面和嘴唇是否發紺、加壓胸壁、擠壓呼吸囊、聽肺部呼吸音等方法確定是否誤入食管,如果是在食管,需立即拔出氣管導管,吸凈口鼻內分泌物后重新給予插管。
3.3氣管導管脫出
常見的原因:套管系帶固定不牢或過松,呼吸機管道牽拉,患者煩躁、不合作,均可使氣管套管脫出,患者自行拔管。對于導管脫出且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將氣囊放氣,吸凈氣管內分泌物和口腔、鼻腔分泌物(邊拔管邊抽吸,可有效避免氣道分泌物下移,防止窒息)[2],拔出導管,拔管后安慰患者,加強其自主呼吸,輔以面罩吸氧,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識、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常規準備氣管插管包和氣管切開包,如需要,隨時給予重新置管。無自主呼吸的患者(氣管插管的患者可以用簡易呼吸囊)氣管切開時間較長,已形成竇道,則應立即擠壓胸廓,做人工通氣,改善缺氧,同時想辦法重新置管。
3.4氣管導管阻塞
氣管插管患者氣道阻塞常見原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痰痂,患者咬管致導管壁塌陷,導管扭曲,導管近端開口嵌頓氣管壁或支氣管壁。為防止以上情況發生,通常應該采取妥善固定導管,及時吸痰,加強氣道濕化,注意患者變化及時調整導管位置等措施。同時機械通氣患者喪失了呼吸道對氣體加溫、濕化的功能,應做好呼吸道濕化的護理:①加溫濕化,法,吸入溫度控制在28~32℃為宜;②氧氣霧化濕化法;③超聲濕化;④氣管內直接滴注濕化法。據王玉梅等[3]報道用無菌蒸餾水配置氣管內用藥或注入1.25%碳酸氫鈉比用0.9%NaCl溶液有益。對分泌物黏稠不易吸出者,可改為氣管切開。
3.5呼吸道漏氣和梗阻
呼吸道漏氣多因導管型號選擇不當引起,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選擇適宜型號的導管(男性7.5~8.5號,女性7.0~8.0號)。呼吸道梗阻多由于氣囊老化,充氣時氣囊偏向一側,使導管前端斜面貼在氣管壁上導致氣流受阻;氣囊內注入氣體過多,壓迫導管使管腔本身變窄導致氣流受阻。因此,插管時,首先選擇好導管的型號并檢查導管有無老化、過期、氣囊的充氣性能等。氣管插管后,向氣囊內注入空氣量要適中,成人6~8 ml,注氣時稍感有阻力即可。
3.6肺炎
吸痰過程中損傷氣管黏膜,使黏膜防御能力減弱導致[4]。這也是ICU氣管插管患者易受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吸痰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嚴格的無菌技術,為保證操作無菌,避免加重患者缺氧,吸痰時最好由兩人配合進行,慎重地操作,動作要輕快,切忌粗暴,應在沒有負壓情況下插入吸痰管,避免損傷黏膜。
4 討論
通過以下幾點可減少ICU患者緊急氣管插管時出現并發癥。①加強對氣管插管用物的檢查,定人管理、定期檢查、定位放置。②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一旦發現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要及時查找原因,當血氧飽和度低于90%時,做好插管用物及藥品的準備,盡量縮短插管時間,避免并發癥的發生。③熟練掌握氣管插管的工作流程、常見并發癥的處理要點,對醫生在插管時碰到問題要及時給予協助處理。④做好插管時的病情觀察并做好記錄,尤其要注意觀察心電及血氧的變化。⑤ICU的患者要在入室時簽好緊急置管協議,以免在需要緊急置管時須向家屬詳細交待病情而延誤插管時機。
[參考文獻]
[1]傅生平.急救時氣管插管并發癥的預防[J].山西護理雜志,1996,10(4):70.
[2]王薇.氣管插管脫落原因的護理管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4):116.
[3]王玉梅,張秀萍.靜脈輸液針頭固定法的改進與吸痰管沖洗液的選擇[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51.
關鍵詞:破傷風;經皮氣管切開;護理
Nursing of Tetanus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YU Zhi-xian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9,Henan,China)
Abstract: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6 severe tetanus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caus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mplications, so that we can give these patients appropriate care and improve the outcome.
Key words:Tetanus; percutaneous tracheotomy; Care
破傷風是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性疾病,系由破傷風桿菌外毒素導致的神經系統中毒性疾病,以進行性發展的肌肉強直為特征,伴有發作性加重,死亡率在10~40%左右,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臨床上以中和毒素、對癥及支持治療為原則[1]。當發生喉痙攣時間長或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排出困難時,多需早期行氣管切開,以解決患者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其通氣功能。規范的治療和細致的護理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及預后,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氣管切開術后的常規護理,更應熟知如何妥善處理其意外及并發癥情況。我科自2009年2月以來,共對26位破傷風危重患者實施了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現將其護理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6位危重患者,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52歲,行氣管切開前喉部均無感染及手術史,無胸骨后甲狀腺腫,無嚴重凝血機制障礙等。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經過嚴格接觸隔離,徹底傷口清創,中和游離毒素,鎮靜并局麻后行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后應用有效的抗生素預防感染,加強營養等對癥支持治療,設專人觀察及護理。
2結果
本組病例死亡3例,病死率11.53%。另23例患者經系統有效治療及護理后,生命體征逐漸平穩,中毒癥狀逐漸減輕,住院期間無繼發感染及并發癥發生,20~38d后均治愈出院。
3護理體會
3.1環境及 患者應單獨隔離在環境安靜的房間內,門窗加簾避光,室內濕度60%左右,室溫20~24℃,開窗通風不少于3次/d,每天用空氣循環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地面經常酒水或應用加濕器,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刺激患者,各種治療和護理應集中在鎮靜之后進行,謝絕探視。患者去枕平臥,保持頭頸伸展位,保證氣管套管在氣管內的居中部位,避免套管移動、堵塞或脫出造成窒息。
3.2觀察病情 本組患者均專人護理,嚴密觀察患者脈搏、血壓、呼吸、神志及血氧飽合度變化,注意肌緊張程度,記錄抽搐發作時間和間歇時間、部位及抽搐程度,當抽搐頻繁發作或持續時間長時要及時報告醫生以調整用藥。
3.3氣道護理 保持氣管套管這一人工氣道的暢通,保證患者得到有效的呼吸支持。氣道內每天持續泵入生理鹽水500ml+鹽酸氨溴索濕化,大致與呼吸道液體的隱性喪失量平衡,防止氣管套管及氣管內干燥結痂造成呼吸道梗阻,微量泵速度隨痰液粘稠度調整速度。因氣道霧化吸入中有水蒸氣的存在刺激粘膜分泌增加痰液加重呼吸困難,故較少采用。切口處用1:1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混合清洗換藥,以避免對傷口刺激過大,早晚各1次/d;痰液過多使切口上紗布過濕者要勤換紗布,如發現紅腫及膿液,增加換藥次數,及時做細菌培養并更換敏感抗生素;所需物品均需專用,接觸過傷口的器械經過氧乙酸浸潤10min后再送高壓消毒滅菌,更換下的敷料需立即焚毀;氣管套管要定時更換。
3.4意外拔管 由于患者時有意識模糊、抽搐、躁動,或難以忍受的疼痛等原因造成患者意外拔管發生,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立即處理往往會造成重大事故甚至患者死亡發生[2]。本組患者均進行了適當的肢體約束,根據患者躁動的程度選擇不同的鎮靜、安定藥物,每個患者床頭均準備了比原有套管小一號的氣管套管、簡易呼吸機和抽痰設備。對于神智不清、容易躁動、新氣管切開、脖子粗短、肥胖、氣管切口較大、有套管護理困難史的患者要尤其注意。呼吸機支持的患者,做護理工作前后都要檢查套管的固定情況。一旦發現意外拔管,迅速恢復人工氣道,連接簡易呼吸器與氧氣實施輔助呼吸,將備用氣切管放入氣切口內,氣囊充氣并固定,吸痰,重建人工氣道,并評估患者神志、自主呼吸、血氧含量、呼吸次數,穩定后檢查動脈血氣。
3.5氣道出血 多發生在術后24h,可由氣管切開時止血不徹底或切口過低傷及無名動脈造成,繼發性出血原因有抽痰方法不當如過度用力或負壓過高造成氣道壁出血、氣道濕度不夠、氣囊充氣過飽壓迫氣道、預防長期臥床引起血栓而使用抗凝藥如肝素等,及時發現后應報告醫生給予處理,必要時使用支氣管鏡檢查。使用10ml冷凍過的生理鹽水注入套管,使血管受冷收縮減少出血是我們常用的治療吸痰引起小量出血的方法之一。
3.6氣道堵塞 由于痰痂、氣道肉芽引起的氣道堵塞經常發生,關鍵是要加強氣道濕化。當使用3~5ml的生理鹽水就能清洗干凈抽痰管時,說明氣道濕化和痰液的粘調度正常,不需要進一步加強濕化;反之,就要加強濕化。氣囊充氣不足引起的套管移位引起氣道堵塞,是每個交班人員需要注意的問題。
4討論
近年來,經皮氣管切開術己成為我科破傷風重癥患者常用的搶救手段之一,較傳統氣管切開具有操作時間短、創傷小、并發癥少、耐受性好等優勢,尤其適合于搶救急危患者需迅速建立人工氣道時使用,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護理技術可以最大范圍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各種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幫助患者順利恢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