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心理咨詢的總結

心理咨詢的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咨詢的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心理咨詢的總結

心理咨詢的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心理咨詢;學校工作;發展現狀;重要性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的更新,使人們陷入了眾多的心理問題當中,心理咨詢是解決當前心理問題的主要途徑,目前也被廣泛應用于學校工作中,用來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下面本文將具體來分析心理咨詢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從心理咨詢的內涵及其在學校工作中的發展現狀、心理咨詢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兩個方面來展開介紹,以期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心理咨詢的內涵及其在學校工作中的發展現狀

(一)心理咨詢的內涵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上的相關理論和技術,根據咨詢者在學習、生活、工作、疾病、康復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借助語言、文字等媒介,對咨詢者進行幫助、啟發、誘導的一種情感、心理疏通方法,是促進咨詢者人格不斷完善及潛能充分發揮的一種心理幫助過程。開展心理咨詢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心理學上的相關理論和技術,采取的方式是回答問題、解釋疑惑、商量討論、提供建議等,心理咨詢的結果是使咨詢者在認知、情感、態度、思維方式等方面發生某些認知性的變化,最終幫助咨詢者形成自立自強的健康狀態。

(二)心理咨詢在學校工作中的發展現狀

心理咨詢在中國起步較晚,心理咨詢在學校工作中的運用時間較短,存在著如下四個突出問題。一是對學校心理咨詢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校對心理咨詢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專門機構負責,沒有獨立的咨詢場所,咨詢者資質不夠格等。另一方面是開設的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沒有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二是對學校心理咨詢的認識存在誤區。心理咨詢按其本質來說著眼于人的發展和人的潛能的實現,并不僅僅局限于心理治療,只針對于少數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但是,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對于心理咨詢的認知僅僅局限在心理問題發生時的心理調節作用,從而阻礙了心理咨詢的積極作用的發揮。三是學校心理咨詢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他們沒有開展過正規的培養和訓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很多學校往往是安排班主任或者德育教師兼任心理咨詢師角色,專業水平不夠。四是學校心理咨詢的方法和形式存在不足,主要是咨詢者的被動求助,嚴重阻礙心理咨詢工作的進展。

二、心理咨詢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對學校道德建設工作的落實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心理咨詢雖然與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很多明顯的不同,但是,按其本質目的來說,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所以,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咨詢有助于學校德育目標的實現。心理咨詢往往能夠在很多方面彌補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幫助學生減輕心理負擔、轉變消極心理、緩和人際沖突、促進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發展。

(二)心理咨詢對學校智育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智育包括三個基本方面:知識、技能、智力。這三個均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美國曾有心理學家指出:心理衛生與學習的成功是密切相關的。很多實踐經驗也證明,消極的情緒體驗與低效智力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復雜的因果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在不良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成績往往不如人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引導我們在重視智育的時候也要同樣重視心理咨詢,這是實現成功智育的一個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三)心理咨詢對于身心健康具有積極影響

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不可或缺、相互影響的方面,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心統一”。身體健康和生理健康二者是相互影響、緊密相連的,一方面,身體健康影響生理健康,如果身體出現某些疾病、缺陷,人的情緒往往是低落、憂慮、焦躁、絕望等等。另一方面,生理健康會會影響身體健康,長期處于某種消極情緒體驗中的人往往極易生病,出現某些健康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疾病的直接原因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因素既能致病,也能防病、治病。

結語:

心理咨詢是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學校工作的需要,更是個人健康發展、全面成才的需要。心理咨詢的作用不僅僅局限在疏導某些個別學生,而更應該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個體人格完善、激發潛能的作用。通過上述本文的論述,筆者重點分析了心理咨詢的內涵及其在學校工作中的發展現狀、心理咨詢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以期能夠廓清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作者單位:甘肅慶陽環縣蘆家灣鄉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凌斌.行為決策中的選擇性信息呈現:基于多重理論整合的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3(11).

[3] 申田.心理學教學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心理咨詢的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心理衛生;兒童;心理咨詢;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3(a)-139-02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535 counselees of children

LIU Yun, HUANG Gao-gui, CAI Xu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Kunming, Kunming 65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ldren counselees. Methods: Data of 535 counselee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as analysed, including age, sex, chief complaint and syndrome. Results: The problems consulted in the Children's Hospital were mainly focused on learning difficulties(23.9%),Adjust disorders(14.6%) and speech disorders(7.9%).The problems consulted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e groups(χ2=309.15, 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health; Children; Psychological consult; Psychological problem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的加劇,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在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心理衛生問題日益突出,為做好昆明地區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本調查選擇2008年來我院心理咨詢室求詢的部分患兒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心理咨詢室患兒535例,其中,男348人,女187人,年齡1.2~17.8歲,平均(8.80±3.28)歲。

1.2 方法

對2008年1月~12月來我院心理咨詢室求詢的患兒535例門診咨詢者的記錄進行總結分析。入選標準:有詳細、完整的資料記錄;直接咨詢者,不包括陪同人員和咨詢者;多次咨詢者僅選擇首次心理門診咨詢記錄卡進行分析;咨詢問題分類參照相關文獻資料[1-3]。

1.3 統計處理

以Excel為基礎,自編統計處理程序進行構成比、百分比和χ2檢驗。

2結果

2.1 就醫原因分析

535名患兒來醫院就診的前三位原因:學習困難、適應不良和語言問題,累計占46.4%。見表1。

2.2 不同年齡就診原因分析

見表2。3歲以下組以語言問題為主、3~6歲組以適應不良為主、7~12歲組和13歲以上組以學習困難為主,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

3討論

2004年9月《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指出,要重視兒童和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的預防和干預,針對不同年齡兒童和青少年的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導和幫助。因此,開展兒童心理衛生服務作為兒童醫院的一項新工作勢在必行。

調查發現,本組資料學習困難是來醫院咨詢的第一位原因,占23.9%。在咨詢問題類別上存在年齡的差別,如3~6歲組為適應不良,占28.5%,此年齡段兒童面臨的主要是適應問題;而7~12歲組兒童上學后,家長和老師最易發現其學習上的問題,所以咨詢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習困難,占34.9%。其中,大部分是老師要求家長帶孩子來咨詢的,說明老師、家長在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問題上有了新的變化,意識到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因此,建議加強兒童學習困難專科的建設,以應對目前兒童心理咨詢中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建娜,王賀茹,李梅,等.專業門診兒童心理衛生現狀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12(6):503-505.

[2]AE Jongsma(著),田璐,梁凌寒,臧偉偉,等(譯).兒童心理治療指導計劃[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心理咨詢的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校 心理咨詢 倫理

倫理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是一系列指導行為的觀念基礎。2007年中國心理學會頒布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第一版)》,對我國心理咨詢行業所涉及的倫理問題進行了規范。制定心理咨詢行業的倫理規范,其目的就是讓心理師、尋求專業服務者以及廣大民眾了解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工作專業倫理的核心理念和專業責任,并借此保證和提升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專業服務的水準,保障尋求專業服務者和心理師的權益,增進民眾的心理健康、幸福和安寧,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1]。

高校心理咨詢既不同于社會和醫院的心理咨詢服務,又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此,探討高校心理咨詢工作中的倫理原則及其面臨的困境,并尋找解決方案,對于高校心理咨詢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心理咨詢中的主要倫理原則

(一)隱私權與保密性原則

在高校心理咨詢進行之前,應向來訪者說明保密性原則及保密性原則的例外情況,使來訪者明確可以獲得保密的范圍。此外,在沒有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之下,咨詢過程不允許第三方在場,也不允許將整個過程錄音、錄像。來訪者的一切信息,包括個案咨詢記錄、心理測量結果等資料,在沒有得到來訪者許可的情況下不允許公開。即使是在心理咨詢師因教學、科研等需要對案例進行討論時,也需要隱去來訪者信息,嚴格保密。

(二)避免雙重關系原則

心理咨詢師應盡量避免心理咨詢中的雙重關系。所謂雙重關系,是指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有除了心理咨詢的咨訪關系之外的其他關系。雙重關系會影響到咨詢師的職業判斷,也會影響來訪者的咨詢狀態,給心理咨詢的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如果雙重關系不能避免,則應通過簽署知情同意書、做好詳細個案記錄、與個案探討雙重關系以及尋求專業心理督導的方式,避免雙重關系帶來的可能危害。此外,咨訪關系結束后較長時間內,咨詢師與來訪者也最好不要有其他親密關系或性關系。

(三)知情同意原則

知情同意是指當事人在未充分知情的情況下不能真正同意某事[2]。心理咨詢開始前和過程中,心理咨詢師應該讓來訪者了解心理咨詢的目的、專業關系、相關技術、工作流程、專業工作可能的局限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權益、隱私權、可能的危害以及專業服務可能帶來的利益等相關信息[1]。心理咨詢師如果開展科學研究,需要讓來訪者了解科研的性質、目的、任務和可能帶來的困擾,并得到來訪者同意方可進行。來訪者有中止咨詢的權利。

(四)咨詢師職業責任及勝任力

所有主導心理健康行業的主要倫理守則都有對勝任力的陳述[3]。高校心理咨詢師應保持對于自身職業能力的關注,不斷提高專業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技術,根據自己的能力為來訪者提供心理幫助。心理咨詢師應定期參加教育、培訓,并積極尋求專業督導的幫助,在沒有督導的情況下,也應盡量尋求同行的幫助。此外,心理咨詢師自身的人格完善程度對來訪者心理困惑的解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咨詢師應不斷豐富和鍛煉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以給予來訪者更大的幫助。

二、高校心理咨詢中存在的倫理問題

(一)保密性原則重視不夠

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詢師對保密性原則重視不夠。他們在心理咨詢開始之前沒有將心理咨詢的保密性原則告之來訪者,使得來訪者在咨詢的過程中沒辦法完全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對自己進行深入的探索。有些咨詢師在不經過來訪者允許,又不屬于保密原則例外的情況下,將來訪者的事情透露給其他咨詢師、輔導員或者其他教師。還有些咨詢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來訪者的信息暴露給其他同學。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門不夠獨立,導致來訪者個人信息被公開。有些高校在新生入學期間會有心理普查,他們將心理普查中量表得分較高、有一些明顯心理癥狀的學生叫到心理咨詢室進行約談,排查精神疾病,并對重點學生進行關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很多信息被暴露給不同的學生、教師、輔導員,嚴重違反了咨詢中的保密性原則。

(二)雙重關系帶來負面影響

高校心理咨詢師大多數除了心理咨詢工作之外,還有教師、輔導員、機關領導等多重身份,很容易與來訪者出現雙重身份。有些學生因為上了某位教師的課而特別喜歡對方,或者對自己的輔導員心生敬意,希望也可以向對方尋求心理幫助。一旦師生關系轉變為咨詢關系,就會給心理咨詢帶來負面影響,出現咨詢受阻、咨詢效果受影響、咨詢后無法維系正常師生關系等一系列弊端。還有一些來訪者由于特別信任咨詢師,而在咨詢結束后與咨詢師建立起其他親密關系,這都給心理咨詢帶來不良影響。

(三)知情同意被忽視

目前高校心理咨詢師最容易忽視的倫理原則,就是知情同意原則。很多心理咨詢師并不太了解知情同意原則,或者認為知情同意原則不重要,來訪者只要跟著咨詢師的思路,配合咨詢的工作就可以。咨詢師了解到來訪者的信息之后,就直接進行心理咨詢,忽視了知情同意原則。包括咨詢師采用何種方法進行咨詢,這種方法和技術可能帶來的結果,來訪者一無所知,這就使得來訪者在咨詢中總是處于被動狀態,整個咨詢進程在咨詢師一人的掌控之中,不利于來訪者主動性的發揮。

(四)咨詢師能力不足

高校的心理咨詢師除了咨詢工作之外,還有繁重的教學、科研或行政任務,這就使得咨詢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咨詢方法與技能。他們較少有外出培訓的時間,也極少有督導進行咨詢指導,因此專業技能提升較慢,勝任力不足。雖然高校心理咨詢師大部分都有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但是從業技能還有待提高。此外,繁重的工作壓力使得咨詢師沒有更多的精力思索來訪者困惑的解決以及咨詢師個人人格的提升,這也為高校心理咨詢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高校心理咨詢中倫理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加強對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倫理規范的學習

高校心理咨詢中出現倫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咨詢師對職業倫理規范不夠重視。大部分心理咨詢師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單純,也不會有太多的責任問題,沒有必然嚴格遵守倫理規范。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倫理原則是心理咨詢師從業的最基本原則,這一原則不僅是為了約束咨詢師,更多的是為了保護咨詢師,保護咨詢關系,使心理咨詢能夠順利、有效地開展。因此,增加高校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倫理意識,加強對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倫理規范的學習,可以從源頭解決高校心理咨詢中的倫理問題。高校應定期對心理咨詢師進行倫理規范的學習,并對咨詢師倫理規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同時,應將咨詢師應遵循的倫理規范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咨詢師較醒目的地方,使來訪者對倫理規范了解的同時,對咨詢師的行為也起到督促作用。

(二)提高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勝任力

高校心理咨詢師大多數是兼職,雖然他們的工作壓力很大,工作任務繁重,但是作為心理咨詢師,也應該通過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提高自己的勝任力。心理咨詢師可通過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外出培訓、不斷在咨詢中總結提高、尋求督導、定期開展咨詢案例討論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咨詢技術。此外,還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三)加強高校心理咨詢的管理制度

高校應加強對心理咨詢中心的管理,使咨詢師做好心理咨詢的預約、登記、記錄、資料保管等工作,并定期對倫理原則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有條件的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從其他機構中分離出來,聘用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避免雙重關系的發生。此外,還應由專人負責保管心理咨詢的相關資料,包括個案記錄、預約記錄、測量結果等,避免資料外泄,保護來訪者隱私。只有不斷加強對心理咨詢及心理咨詢中心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心理咨詢的有效開展。

(四)完善高校心理咨詢師督導制

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沒有專門的心理督導師,導致心理咨詢師缺乏專門的指導。完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機制為規范管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同樣,督導也是心理輔導人員養成教育與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3]。督導不僅能對咨詢師的咨詢過程給予建議和指導以促進咨詢師技術的不斷成熟,更能幫助咨詢師個人困惑、促進咨詢師個人的不斷成長。因此,為保證倫理原則的執行,也為心理咨詢師的可持續發展,應不斷完善高校心理咨詢督導制。

參考文獻:

[1]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倫理守則制定工作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J].心理學報,2009,39(5): 947-950.

心理咨詢的總結范文第4篇

 

知情同意、保密、轉介、價值中立等原則是心理咨詢中最起碼的倫理規范|2,這些規范不但保護來訪者的利益,同時為心理咨詢師們提供了在特定情境中應該遵循的準則,在一定程度上也簡化了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在我國的心理咨詢的實際情況中,這些最基本的倫理原則在執行的時候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由于心理咨詢工作的復雜性,這些基本原則也遠遠不能解決咨詢師的所有問題和所面臨的道德兩難選擇13。

 

國外有關心理咨詢的倫理學和行為規范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理論發展和實踐的過程,比如:美國心理協會(APA)1892年成立,在1938年就專門成立了科學及專業倫理學委員會,來處理與倫理學相關的問題;在1953年正式制定了“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標準’法典|4|;在1992年,倫理學標準委員會又通過調查把倫理學標準修改為“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原則和行為規范”

 

而我國在這方面發展比較緩慢和薄弱,使我們心理咨詢師在工作時會遇到更多的問題,為此,筆者試結合國外心理咨詢倫理規范的發展,對我國心理咨詢師的倫理學原則和行業規范作一些深入的探討。

 

1我國心理咨詢的倫理學現狀

 

我國目前管理心理咨詢工作的相關協會有兩個:中國心理學會(CPA)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CAMH)CPA創建于1921年,下設14個專業委員會,其中包括臨床和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沒有倫理學專業委員會。美國APA在建立46年后就專門成立了科學及專業倫理學委員會,61年后正式制定了“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標準”法典。而CPA在成立的85年中,只在1992年的時候,公布了《心理測驗管理條例(試行)和《心理測驗工作者的道德準則》,其中包含了9條道德準則,但沒有說明違背該準則倫理問題的受理機構和監督管理機構。CAMH成立于1985年,現在下設14個專業委員會,其中包括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但是也沒有專業倫理學委員會,沒有制定注冊會員應該遵守的“倫理學原則和行為規范”;直到2001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開始試行《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的時候,勞動部委托CAMH制定了《國家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該《標準》中的2.1款中包括了6條職業道德,其中涉及:歧視、知情同意、避免雙重關系、轉診和保密等。但是,該標準同樣沒有說明有關心理咨詢中的倫理學問題的受理機構和監督管理機構。管理職能上的不明確和缺失,造成對心理咨詢工作從業人員的管理真空和實踐的困惑,導致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無從界定和約束,工作中出現糾紛后難以找到法律和職業規范依據,咨詢師和來訪者的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同時,相關法律和統一的職業道德規范的缺乏也為職業資格認證、職業培訓機構認證、職業監控和管理帶來了巨大困難。這些問題相互鉗制,對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職業化構成巨大阻礙.

 

2國外心理咨詢倫理規范的發展

 

在國外,心理咨詢的發展歷史比較長,基本上各個地方都有開業的職業心理咨詢師,尤其是歐美。在美國,對心理咨詢的行業規范和管理的部門就有四個161:專業倫理學委員會、州注冊機構、民事法庭(主要處理瀆職的行為)以及刑事法庭。盡管這四個部門職能可能有相當的重疊,但每一個機構都有其不同執行標準,對心理咨詢這一行業進行有效和嚴格的管理.

 

美國心理學會(APA)針對1319名會員做的隨機調查中,有679名心理學家遇到過倫理學上的挑戰和麻煩171。在美國各州的心理咨詢的注冊機構中,因為違反倫理學原則和行為規范而受到的懲罰案例中,與來訪者發生性或非性的雙重關系的就占35%;非專業、非倫理或忽視的行為占28.6%;欺騙性的治療行為占9.5%;犯罪行為占8.6%.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訴正是因為病人對心理咨詢的投訴日益增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督促美國心理咨詢的倫理學原則走上了規范和正規的管理.

 

成立于1892年的APA,于1938年首次成立了科學及專業倫理學委員會,主要處理心理咨詢當中的投訴問題,但因為沒有正式而明確的倫理學標準,只能以輿論和勸說為主要處理方式。APA認識到了倫理學標準制定的重要性,于1947年決定制訂一個正式的倫理學法典,并隨即成立了一個制訂倫理學標準的委員會,1948年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經驗研宄及起草法典的部門,發給APA的7500名成員每人一封信,請他們回答:通過對具體情況的描寫反映出解決倫理學問題的經驗,以便確定倫理學的主題委員會陸續收到了1000多份評論性事件報告。在認真分析、歸類、總結的基礎上,根據這些事件與附加評論于第2年制訂了法典草稿,并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Psychologist)雜志(1951)上,此標準歸納為6個主要方面141:(1)心理咨詢倫理學標準與公共責任;(2)心理咨詢職業關系的倫理學標準;(3)心理咨詢中咨詢師與來訪者關系的倫理學標準;(4)心理咨詢科學研宄的倫理學標準;5)心理咨詢專業寫作與出版的倫理學標準;(6)心理咨詢教學的倫理學標準。經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并幾經修改,最后在1953年正式定稿為“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標準美國心理協會結束了60年沒有正式的倫理學標準的歷史。

 

1990年APA依照上述方法,再次進行了調查研宄,然后把倫理學標準修改為“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原則和行為規范”(EthicalPrinciplesofPsychologistsandCodeofConduct)(1992APA),發表在AmericanPsychologist雜志上,它包括介紹、前言、6個總的原則以及具體的倫理標準171。協會通過它的倫理學委員會,要求和約束其成員遵守該法典中規定的倫理學原則。如果有來訪者投訴咨詢師的倫理問題,那么倫理學專業委員會會予以受理處理,認定情況違反了倫理學規范,將會被處以除名、取消注冊資格、判處瀆職和刑事等處罰。在1996年倫理學專業委員會公開處理的案例當中,因為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性行為而被‘注銷資格”的占63%;其次不適當的專業行為,涉及兒童的監護權,違反保密原則,測驗的濫用,保險費用問題,不勝任職業;還包括不適當的研宄、教學、管理問題,不恰當的公開發表、錯誤、虛假或誤導的言論等,也是咨詢師被處理的主要原因|8)。2002年美國心理協會又一次對其進行了修訂。

 

英國咨詢與治療協會(BACP)也在2002年對舊的倫理和執業法規進行了修訂,頒布新的《關于咨詢和治療的倫理規范和執業完善框架〉,新框架較之舊法規在各方面都更趨于完善。倫理學原則包括:誠信(fidelity)、自決(autonomy)、有益(beneficence)、無傷害(non—maleficence)、公正(justice)、自尊(self—respect)等條款|91。同時制定了相應的投訴程序,對于心理咨詢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3我國心理咨詢的倫理學思考

 

筆者依據我國心理咨詢工作中的倫理學現狀,結合歐美國家心理咨詢倫理規范的發展歷程,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

 

首先,應該盡快成立心理學倫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學會(CPA)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CAMH)應聯合成立倫理學專業委員會,專門負責探索、制定、修訂“中國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原則和行為規范”,同時受理各類心理咨詢相關的倫理學問題的投訴和處理。讓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投訴渠道。

 

其次應該起草中國本土的心理學倫理學規范。到現在為止,我國還沒有針對所有從事心理咨詢工作者的行業規范和倫理學原則,而完全照搬歐美等國相應正式的心理學倫理規范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僅僅只能起借鑒作用。美國心理學家Hobbs說1101:產生于真正本土心理學的倫理學法典才有生命力。所以,中國心理學會應該盡快著手制定‘中國本土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倫理學原則和行業規范’,強化心理咨詢行業的規范和管理。該規范的制定方法可以借鑒歐美國家做法,以經驗研宄為基礎,向中國本土實踐的心理學家發放調查問卷,然后進行分析、綜合和整理,在反復討論的基礎上予以試行,然后再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再次,應該加強心理咨詢師的注冊和認證工作。心理咨詢的倫理規范到最后是由心理咨詢師來進行實施和遵守的,要想減少咨詢當中倫理學問題,就必須對所有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咨詢師進行有效的管理。咨詢師必須在中國心理協會或者注冊部門進行注冊登記,同時予以公開,來訪者可以在網上查詢,予以吊銷執照的也能在網上進行查詢,這樣,就增加了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樣,可以避免非專業的人員來從事這一項專業的、神圣的工作。在我國現階段,心理咨詢師魚龍混雜,很多非專業人員未經任何正規的培訓,就上崗咨詢,而來訪者又無從識辨,這樣影響了心理咨詢的信譽和健康發展。

心理咨詢的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 理論模型 行為主義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原因及危機干預目標

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種。首先是個體與自我產生的沖突,這種沖突有其人格發展的不完善,也有個人心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沖突,如存在抑郁特質的學生;其次是個體與他人產生的沖突,主要包括人際關系適應不良或交際苦難、失戀或情感問題、心理支持系統的缺乏等;再者就是個體與環境產生的沖突,沖突類型包括個體與學校環境產生的沖突、個體與社會環境產生的沖突以及個體與家庭環境產生的沖突。

心理危機干預的目標主要有三個,即防止過激行為的發生、釋放不良情緒和重建安全而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防止過激行為的發生是根本目標,也是最終目的。釋放不良情緒是防止過激行為發生的關鍵,重建社會支持系統可以防止當事人愈后不良情緒的反復發生,使當事人需要傾訴的時候有親近的朋友可以依靠。

理清了大學生心理危機發生的原因和明確了危機干預的目標之后,許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就會循序漸進地進行,不會偏離正確的軌道。

二.心理危機干預理論模型的建構

在做心理危機干預的日常工作中,我逐漸總結出來自己的一套理論構架模型。該理論模型中主要涉及社會環境、成就感、自我實現、社會支持、家庭與依戀關系等因素。

行為主義作為心理咨詢的一大流派,很多時候不太被心理咨詢專家所重視。一來,其咨詢方法過于簡單化、機械化,不太符合人類個體多元、復雜的心理特點;二來,該流派主要干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太人性化,甚至會短暫地造成來訪者不良的心理反應。在從事心理咨詢的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哲學智慧。理論如果不與實踐相聯系,抑或是學習理論僅僅停留在理論本身而沒有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那么理論變得毫無意義。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一定要注意總結和反思,逐漸豐富、建構屬于自己的心理咨詢內在結構圖式。

上述我所總結形成的理論模型,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學過心理咨詢的人都知道,建立與來訪者良好的咨詢關系對于咨詢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時候其作用要大過咨詢方法本身。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關注和傾聽,傾聽是最高的咨詢技法。其次,就是動機性訪談,即所謂的S-R-C結構模式。動機性訪談結構模型擺脫了簡單的行為主義S-R(刺激-反應)模型,在重視外在刺激的同時也關注內在刺激,通過觀察來訪者的各種行為反應和情緒反應,更加客觀地搜集有利于下一步咨詢的來訪者信息。最后,所謂的咨詢方法。其中涉及到了榜樣、反饋、放松、代幣、目標行為劃分、小步驟等傳統的行為主義療法,也涉及了聯想、釋夢、改變不良認知圖式等精神分析和認知主義的療法。

三.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因素分析

大量觸目驚心的數字告訴我們心理危機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如果不能及時干預,將會造成許多惡性后果。抑郁癥患者出現惡性心理危機事件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我們應該從人口學因素、社會因素、事件因素以及方式方法因素等四個方面系統詳細地分析大學生抑郁癥患者自殺的特點與原因。許多因素分析能給我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很多信息。比如研究生自殺比例顯著增高、畢業生自殺比例高、男生自殺比例大于女生、理工科學生自殺比例相對較高等等人口學因素的分析告訴我們要關注這些重點人群,經常在這些重點人群中進行排查,早發現,早干預。還比如大學生自殺發生在宿舍最多,采用跳樓的方式最多,這就提醒我們要做好公寓管理工作,不定期對宿舍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檢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长丰县| 峨边| 城步| 吴堡县| 宜君县| 崇义县| 镇巴县| 石阡县| 武宁县| 广汉市| 巍山| 保康县| 湟源县| 潜山县| 黎川县| 万载县| 浮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井陉县| 鹰潭市| 永济市| 呼玛县| 五台县| 会东县| 田阳县| 南安市| 徐水县| 营山县| 巢湖市| 班玛县| 衡东县| 明光市| 宁南县| 沁源县| 大冶市| 鄂托克前旗| 建昌县| 剑川县| 永新县|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