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醫療保健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R16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c)-112-02
現代社會人口逐步走向老齡化,據統計,全球老年人口約有6億人,中國老年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做好老齡工作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延年益壽,減少家庭、社會負擔,讓老年人充分發揮余熱,為社會作貢獻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黨的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隨著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逐步改善,科學文化衛生保障事業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功實施,我國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目前,我國人口中超過60歲的老人已逾1億4千萬人,預計到2030~2040年將達到25%,占人口總數的11.2%,即每4個人中有1位老人,從而進入老齡化社會。面對社會的老齡化及老齡人口迅速的發展趨勢,衛生事業必須要考慮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對策。
1 重視老年人的價值,將老年醫學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老齡化社會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首先應從老年人的價值出發,發展老年醫學事業,保證他們身心健康,做有為老人。
隨著我國老年事業的發展,老年人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憑借其特有優勢,創辦老年經濟實體,特別是眾多的老人在從事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教育訓練、醫療保健和技工(農)貿結合的經濟實體中,施展才華,釋放新熱,為經濟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還有許多老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榜樣,樹立風范,“老有所為”,體現了老年人的人生價值。由于老年人慢性疾病增多,除非人類壽命的延長與老年人健康狀況的改善同步,否則,社會的、經濟的和道德倫理的醫療保健支持體系將遠不相適應。因此,衛生事業的發展亟需將老年醫學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既要考慮老年人醫療保健的策略,又要考慮衛生事業迎接老齡化挑戰的戰略。從根本上說,應根據老齡化進展的特征及趨勢,制定出一個發展老年醫學的綱領,從衛生事業的總體上和全局上來對待老齡問題。對于老年醫療保健工作應該做但一時難以見效的措施,應及早考慮加以安排和解決,如老年人醫療保健措施、老年人養老保健經費、老年醫學教育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
2 建立多層次的老年人醫療保健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醫療、福利問題引人注目,慢性疾病的終末保健隨之引起人們的關心。作為這些保健的目標,人們越來越關心生命質量,也就是說,對老年人的疾病治療以及保健,不僅是延長生命水平,還要看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的滿意程度,雖然我國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但幾億老人的醫療保健及其管理與費用等,其棘手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依據我國國情和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老年醫療保健應以社區為基礎,建立老人設施、老人家庭與從事老人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相互協作的網絡。國家要加強老人設施的投建,如發展養老所,建更多的老人醫院,逐步改變老年人醫療保健場所少、求醫看病難的矛盾,努力適應老齡化社會、老年養老保健的需求。
老年醫療保健應重視中醫、中西醫結合對老年醫療的研究,尤其重視挖掘和發揮中醫中藥在老年醫療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在農村,堅持和鞏固合格醫療制度,采取政策引導農村合格醫療提高水平。重視農村健康宣教工作,指導家庭和老人健康養老。
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還要與社會老年學校、老年活動中心及大眾傳播等設施結合,多途徑、多渠道地開展老人“心理養老”,努力從社會、心理和娛樂等方面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他們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此外,要設法創立老年醫療保健基金。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醫迫使老年醫療保健事業刻不容緩地加以適應和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發展資金。對老年醫療保健事業,要像創建“希望工程”一樣,多方募集資金,辦好意義在于21世紀的老年醫療保健事業。
3 加強老年醫學教育,培養適應老年醫療保健需要的醫學人才
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醫學成了緊急的社會需求。在英國、加拿大、瑞典等國家,老年醫學教育得以重視,醫學院校設有老人醫學講座,課程上形成了系統的老年醫學教育,老年醫學教育幾乎橫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社會醫學。日本也積極探討老年保健醫學教育的方針、策略,發展老年醫學教育。我國已區域性地進入老齡化社會,對于老年醫學教育及其老年醫療保健人才的培養,若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加強,則帶來的老年保健工作的實際狀態將是不容樂觀的。
我國老年醫學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側重于醫學教育的改革。在醫學教育的內容上,一是增設老人衛生保健課程;二是細致研究跨學科系統性老年醫學內容,在教學中作必要的增加,同時,就人類老化和老人保健問題推動細胞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老年臨床醫學等領域跨學科的協作研究;三是使老年醫學教育的內容在醫學教育計劃中形成一定的模塊,系統充實老年醫學教育的內容,并保證有一定的教育時間。通過教育教學的改革,使新培養的醫學人才,具有基本的老年醫療保健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或開辟老年醫學專業,培養老年醫學專門人才。在老齡化社會中,老人的醫療保健工作量大且獨具特色,必須需要大量的老年醫療保健專家和專門人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要以老年醫療保健的客觀需求為指導,探討有關老年醫學人才的教育目標、教育核心、教育計劃及嚴格的評價方法等,確保造就出一批批有志于獻身老年醫療保健事業的合格的新型醫學人才。
面臨老齡化的挑戰,衛生事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相當重大,應將老齡問題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采取切實措施發展老年醫療保健事業,構建適應社會需要的、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敬老工程”。
[參考文獻]
[1]唐敏. 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0):63.
關鍵詞:老年人群;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干預;生存質量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數量劇增,而且年齡的增長使得人體各器官系統逐漸老化,身體免疫力隨之不斷降低,大大的提高了患病風險性[1]。相關調查顯示,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疾病患病率和嚴重程度均比年輕人高,由于大多數老年人已經退休生活在社區中,所以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重要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最基層的衛生保健部門,在老年人衛生服務中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采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的保健模式,如全科醫學保健模式,為老年人群提供綜合性的醫療保健服務。本文選取87例社區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全科醫學保健模式下社區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某社區已建立健康檔案的87例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49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60~86歲。所有老年人均進行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干預,且定期到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排除患嚴重慢性疾病、腫瘤以及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以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合理。
1.2方法
1.2.1成立干預小組 對社區老年人群進行干預前,先成立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由5個社區醫護人員組成,擔任組長的是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全科醫生,干預小組成立后,對組員進行全科保健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患溝通技巧、常見疾病診斷、心理疏導等。
1.2.2全科醫學保健模式 全科醫學保健模式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通過個別指導、健康教育講座、墻報、印發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向老年人宣傳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防治知識,使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②生活指導。指導老年人改善飲食結構,嚴禁煙酒,多食高蛋白質、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食物,禁食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少食多餐,同時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最佳攝入量為少于5g;指導老年人進行適當運動鍛煉,以老年人耐受程度為適宜運動量,嚴禁過度運動。③心理疏導。主動上門與老年人進行溝通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為其提供堅強的心理支持,從而有效緩解不良心理反應,而且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反復強調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使老年人積極配合治療[2]。④隨訪。定期隨訪社區老年人,通過電話、上門等隨訪方式,詳細了解老年人飲食、運動、疾病藥物治療以及進展情況。
1.3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記錄所有老年人干預前后生存質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環境等情況,作為干預效果評定依據。干預后,對老年人重新進行體檢和診斷,并運用統計學對其生存質量和各領域進行評分,以100分為標準,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5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P
2結果
所有社區老年人均順利進行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干預,干預后老年人生存質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環境明顯優于干預前,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P
3討論
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增加了老年人口,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所以必須重視老年人群生存質量[4]。本文選取87例社區老年人作為對象,研究全科醫學保健模式下社區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結果顯示,經健康教育、生活指導、心理疏導、隨訪等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干預后,老年人生存質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環境明顯提高。全科醫學保健模式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對老年人生理、心理進行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通過各種方式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保健知識水平和疾病相關知識認識度。通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隨訪,可改善老年人飲食方式、生活方式,降低各種疾病患病率。
總之,對社區老年人群進行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干預,能有效控制各類常見疾病患病率,從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質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環境,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衣運玲,張新宇,劉晶,等.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生存質量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02):310-311.
[2]姚雪霜.在全科醫學保健模式下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J].兵團醫學,2013,36(02):40-41.
目前,通過對我國現有醫療保險制度的研究發現,對老年人醫療費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制度覆蓋范圍較小。誠然,我國在醫療保險制度確立之初始終強調公平性,但是,由于制度覆蓋面較小,惠及老年人數量較少,與我國老齡化結構背道而馳,很多老年人,特別是農村地區老人,并沒有受益于醫療保險制度,且民營、三資企業等人員參保率極低,受到參保人年齡結構趨于老齡化的影響,保險基金的數量銳減,很有可能影響醫療保險體系發揮可持續作用。其次,難以滿足老年人醫療費用需求。基金平衡是保障醫療保險制度落實的關鍵,但是,就現階段來看,由于老年人群參保率極低、且結構不合理,使得基金的積累性逐漸萎縮,甚至很多老年人不參保,造成基金籌資率十分低,一旦老年人出現大病、重病或者慢性病等,統籌基金會無法滿足資金需求,存在較大缺口,使得參保老人不得不支付高額醫療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經濟負擔。最后,缺乏對區域衛生的規劃。區域衛生規劃缺乏合理性,重復建設、結構失衡等現象普遍存在,無法滿足老年人醫療衛生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利益,為此,應加強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相應調整和改革,以為我國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增加老年人醫療費用的有效途徑
1、調整服務對象,提高公平性
受到各地方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老年人醫療保險存在一定差別,而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要想真正增加老年人醫療費用,給予老年人安樂晚年,需要擴大制度覆蓋范圍。政府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主體,應將該問題作為日常工作的中心,結合實際情況,構建長效機制滿足弱勢群體基本醫療需求,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切實幫助困難群體解決看病難問題,同時,還需要創辦一些平價醫療服務點,提供一些平價藥物,幫助老年人減少醫療費用,使老年人能夠獲取相應的醫療服務。政府可以通過新聞媒介等途徑,吸引企業、社會等主體共同建立醫療救助機制,減少由于個人承擔不起醫藥費用而引起的被迫停藥情況。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確保老年人得到相應的醫療保障,還能夠有效減少老年人醫療費用。
2、積極開展社區服務,實施退休人員大病保險制度
社區服務作為預防、保健及康復的重要載體,能夠覆蓋至常見病、多發病及慢性并等多種疾病,具有方便、快捷等特點,與老年人生活不便等特點相符,為此,積極開展社區服務,能夠幫助老年人就近治療,快速得到醫療保健服務,確保老年人身心健康,緩解老年人醫療費用壓力。不但如此,相比較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的重要性更為突出,特別是作為大病醫療保險多層次老年人口醫療保險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退休人員醫療保險的完善顯得十分必要,例如:對于老年人常見病、大病及重病等應給予適當的醫療費用支持。
3、適當擴大醫療服務范圍,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
適當擴大醫療服務范圍,主要是提升個人資金的互濟作用,最大限度上減少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發揮基金的互濟作用,能夠實現以最少投入創造最大產出目標,讓更多老年人受益。與此同時,還需要關注健康教育,在老年大學等場所設置健康保健知識課堂,大力普及衛生保健知識等,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引導老年人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升老年人生命質量。不僅如此,還需要完善醫療保險基金監督機制,建立健全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等,并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良好的醫療環境。醫務人員作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應落實自身職責,在有效管理病人住院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控制醫務人員跨科開藥、重復、濫用藥物等現象,幫助老年人緩解醫療費用壓力,使醫療保險制度發揮積極作用。
三、結論
【關鍵詞】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1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4-063-1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老年人多見,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資料表明,許多老年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對自己健康的無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關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認知教育問題,系統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1臨床資料
本組共83例,男53例,女30例,年齡60-79歲,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
2健康教育評估
患者入院后,護士在健康評估過程中,通過面對面訪談,了解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與疾病相關的預防保健知識知道多少。根據患者或家屬的回答,護士區分為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最后根據患者或家屬的敘述確定患者的學習需要與學習能力。由于每位患者的知識層次不同,衛生保健知識的掌握也有很大差異,護士只有通過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宣教,糾正患者偏差,才能引起患者對宣教知識的興趣。
3健康教育方式
根據參加人數的不同,我們目前采用了單人指導和集體教育兩種教育方式。因本組均為60歲以上老年患者,部分老人活動不便,故單人指導方式應用廣泛,個別時候二者并用。
3.1單人指導患者住院期間由主管床位的護士利用晨間護理、治療巡視或其他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人手一冊,對視力尚好的患者,護士為其講解后可讓其自己閱讀;對視力不佳、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護士可為其閱讀。
3.2集體教育科室設置健康教育課堂,聘請專科醫生講課,進行冠心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同時,在科室墻面設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專欄,定期更換新內容,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
4健康教育內容
4.1基礎知識教育首先由護士向患者初步介紹冠心病的有關知識,讓其簡單了解本病病因。主要危險因素可總結為“四高一吸”,即高血壓、高血脂、高齡、高血糖、吸煙;次要危險因素如肥胖、緊張、飲食、遺傳等。
4.2飲食治療教育飲食治療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療手段之一,通過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意義和具體措施,讓患者努力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飽。同時強調飲食的多樣化,原則上應選擇低鹽、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保持營養平衡,避免暴飲暴食,避免濃茶、咖啡等飲料,以免加快心率。另外要忌煙酒。
4.3心理教育老年人有情緒急噪、容易沖動、喜靜怕孤、自尊心強等心理,當發現自己患有冠心病時,以上心理特點表現得更為突出,并出現悲觀失落、焦慮恐懼、擔心死亡等心理特征,所以要用真誠和藹的語言關心體貼他們,傾聽其陳述,向他們講解不良情緒對心血管疾病預后的影響。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幫助他們樹立控制疾病發展的信心。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態來接受和配合治療護理,從而取得最佳療效,早日康復出院。
4.4運動療法教育運動適量,循序漸進。(以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為例)第1周:前3天絕對臥床休息,可以進行腹式呼吸、擦臉等關節被動運動,第4天可進行關節主動運動,坐位洗漱、進餐等。開始起坐時,動作應緩慢,防止性低血壓。第2周:由坐床邊、床邊站立逐步過渡到床邊步行、病室內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醫療體操。第3周:在幫助下,試著上下一層樓梯。第4周:若病情穩定,體力增進,可進一步增加運動量。
4.5藥物治療教育藥物治療是促進本病康復的重要手段,指導患者或家屬知道所用藥物的用法、劑量、不良反應、劑量不足或超量應用的危害,輸液過程嚴格控制滴速。應用口服藥物時,因老年人記憶差,聽力及視力下降,要反復強調服藥時間、方法、劑量等。
5結果
5.183例病人教育前后對冠心病危險因素認知的情況,見表1
表1教育前后病人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認識的比較
時間 全面認識 部分認識 認識較差 合計
教育前 3 12 58 83
教育后 15 61 7 83
經軼和檢驗u=3.7,p
5.283例病人教育前后對自我保健知識認識的比較,見表2
表2 教育前后冠心病病人對自我保健知識認識的比較
時間 知道 部分知道 不知道 合計
教育前 7 41 35 83
教育后 23 57 3 83
經軼和檢驗u=3.17,p
[關鍵詞] 中老年人 口腔衛生 問卷調查 口腔保健 常發口腔病
[中圖分類號] R473.7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334-01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口腔衛生健康已列為全身健康標準之一。為了解中老年的口腔健康狀況,使口腔醫療保健工作更有針對性及有效性,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預防保健措施的加強,人口的平均壽命必然越來越長。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牙病的危害不亞于心腦血管疾病,它給中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痛苦。近些年來,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作為口腔醫務工作者,必須針對中老年人的口腔問題,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才能更好地完成保護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的任務。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吉水縣的中老年人做受檢對象;共計50例,年齡40歲-65歲,其中男25例,女25例。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問卷調查員由口腔專業人員擔任,問卷調查員在口腔健康檢查現場面對面詢問的方法收集數據。調查現場環境獨立、安靜、等侯問卷的受檢者不在問卷現場。問卷調查員提問并記錄、填表、受檢者回答。受檢者不解題意時,問卷調查員對其可做與患者一致的解釋,但不誘導或暗示答案。
2 結果 根據中老年人口腔衛生保健行為中刷牙次數,刷牙方法,牙刷的選擇,一支牙刷使用的時間平均為5.69個月。其中有飯后漱口習慣者占調查人數的88.7%。齲病和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見病,但從患者對齲病和牙周病的調查結果來看,約25%-33%患者對這兩類疾病缺乏正確認識。醫務工作者應通過多種途徑宣傳這一項治療牙周病的有效措施,這部分患者在農村中較多。牙齦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表現,除了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外,還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以利于牙病的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3 健康教育
3.1 一般牙周健康的人一天刷牙1-2次即可。正確的刷牙方法應為水平顫動法(Bass法):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刷毛角度,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齦溝的位置,刷毛約與牙長軸呈45o角。輕度加壓勿使刷毛屈曲,輕度加壓,刷毛端進入齦溝。顫動牙刷,以短距離拂刷;來回顫動牙刷,勿使毛端離開齦溝,至少顫動10次。重新放置牙刷,將牙刷移至下一組2-3顆牙,注意重疊放置。重復拂刷,在上、下頜牙弓的唇、舌面的每個部位重復拂刷。刷前牙的舌面、腭側面位置,將牙刷放在前牙舌、腭側牙面,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進入齦溝。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不僅能去除菌斑和軟垢,并借助牙刷的按摩作用,增進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和上皮組織的角化程度,增強牙周組織對局部刺激的抵御能力,維持牙齦健康。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確,不但達不到清潔牙齒的目的,還可造成牙齦萎縮和楔狀缺損。
3.2 目前國內生產牙刷的刷毛多用細尼龍絲制作,有軟、中、硬的規格,一般強調選用軟毛牙刷。調查中近一半的中老年人選用硬毛牙刷,要大力推廣使用軟毛牙刷。
3.3 當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氟化水源和氟化物牙膏,這對齲病發生率的下降起了很大作用。但在我縣還未應用氟化水源,應在社區進行宣傳,由于中老年人患齲率高,應該開發中老年人適用的產品,例如含氟口香糖或者氟含片。
3.4 中老年人口腔衛生狀況普遍差,口腔疾病發展變化速度快,定期做口腔檢查,不但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可接受口腔衛生指導及口腔健康教育,適當安排治療與功能康復。特別是煙酒嗜好者更應如此,因為煙酒的刺激容易誘發口腔癌的發生。中老年人一般反應較為遲鈍,尤其對早期口腔疾病反應不太敏感,直到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有了明顯的癥狀才去就醫,這樣往往會給治療帶來困難,并貽誤病情。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至少一年一次。
4 討論 針對中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變化及普遍存在的口腔衛生問題,開展各種口腔健康教育活動,消除“人老就會掉牙”的舊觀念,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注意飲食與營養,對牙病早發現,早治療等,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識。糾正不良習慣與生活方式,戒除煙酒嗜好,合理膳食、慎咬硬物、控制酸甜苦辣食物等,養成餐后漱口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舉之.口腔內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07-277.
[2] 初里楠,朱文昊,周紅玲,等.北京市西城區老年人患齲狀況調查分析[J].北京口腔醫學,2005,13(3):189.